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1 光和影|教科版(2).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1 光和影|教科版(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1 光和影|教科版(2).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光和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理解产生影子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和屏,且遮挡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间。 2.掌握判断光源的标准:正在发光而且是自己发出的光。 3.懂得影子的特点: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随着光源位置、方向的改变而改变;物体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物体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4.认识投影: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投影在我们生活中很有用处。过程与方法 1.做光和影的实验,并将观察结果准确地进行记录 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影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
2、是有规律的。 2.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究影子产生的条件;通过实验,探究影子的特点难点:通过实验,探究影子的特点教学准备1.分组实验材料:手电筒、白卡纸(屏)、约5厘米高的长方体、铅笔、尺子。2.教师准备:手电筒、大长方体、尺子、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设计意图 五年级的学生对于影子的产生已积累了不少经验,他们知道影子的产生必须要有光和物体,影子随着光的改变而改变,但他们对这些认识还比较模糊,因此有必要通过教师的指导,实际的观察、去发现光和影子之间的规律。本节课的教学思路是:从生活现象出发,引出相关概念,然后通过活动探究规律,最后用规律解释现象,同时深化对规
3、律的理解和掌握。首先,播放视频激趣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让学生进入探究光和影之间关系的学习状态,同时从中总结影子产生的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然后,通过出示常见的太阳、手电、蜡烛、萤火虫等图片让学生认识光源,即能自己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接着,对通过三个实验进一步探究在光源的照射下,物体影子的变化特点,得出结论:影子随着光源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认真思考和分析概括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并且让学生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最后,通过第三个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1 光和影教科版2 年级 上册 科学教案 2.1 光和 教科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