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诗歌鉴赏真题及答案.docx
《2022年高考诗歌鉴赏真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考诗歌鉴赏真题及答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高考诗歌鉴赏真题及答案 不管你在轻松地学习,还是困难地学习。其实,只要擅长在未知中找寻爱好,你就能恒久乐观地对待学习,下面给大家共享一些关于2022高考诗歌鉴赏真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2022年高考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 陆龟蒙 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 因吟郢岸百亩蕙,欲采商崖三秀芝。 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 但医沈约重瞳健,不怕江花不满枝。 (注)袭美,即陆龟蒙的好友皮日休。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指教书。裁诗:作诗。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比方培育人才。商崖:这里泛指山崖。
2、沈约,南朝诗人,史载其眼中有两个瞳孔。这里以沈约代指皮日休。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写作此诗之时,皮日休正患病居家,闭门谢客,与外界不通音讯。 B.由于友人患病,原有的约会被短暂搁置,作者游春的诗篇也未能写出。 C.作者虽然身在书斋从事教学,但心中盼望能走进自然,领会美妙春光。 D.尾联运用了关于沈约的典故,可以由此推想皮日休所患的疾病是目疾。 15.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 14.A 15.表达了不能与友人相聚,一起赋诗饮酒、饱览春色的缺憾;宽慰友人,表达对友人能够战胜病魔的信念和对以后美妙生活的展望。 【解析】 【分析】 14.本题
3、综合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实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细致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A项,诗歌的题目是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考生要理解好其中的“奉和”与“见寄”的意思。唐朝的时候,诗人通过寄送诗词酬唱的状况比较多,类似现在的笔友。诗的题目给出了写这首诗的缘由,即皮日休抱病在家,闭门谢客,但是给作者写了一封信,作者回信以示酬和。由此可见,选项A“与外界不通音讯”是错误的。 故选A。 15.本题考査学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实力。把握诗歌的情感,可从两方面入
4、手,一方面从诗歌本身抓住诗歌标题、意象意境、情感关键词、表达技巧等进行分析;另一方面也可以结合诗人经验、创作心境及创作背景等因素来理解。 “虽失春城醉上期”一句,说明作者和好友皮日休曾经相“期”春日聚会,饮酒一醉,但是一个“失”字,让这些愿望落空;“下帷裁遍未裁诗”一句是说未能作诗之憾,所以这两句表达了作者不能与友人相聚,一起赋诗饮酒、饱览春色的缺憾。本诗是一首“奉和”友人的诗歌,好友皮日休因“抱疾”而闭门谢客,然而他却给作者寄去一封信告知病情,作者得知好友抱病,当然要送上劝慰,“但医沈约重瞳健”一句则是宽慰友人,希望友人眼睛复原健康,表达对友人能够战胜病魔的信念;“不怕江花不满枝”一句则用美
5、妙的景物对以后美妙生活做了展望。 【点睛】 诗歌的情感分析始终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留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留意诗歌的抒情方式,依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答题时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二、【2022年高考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读 史 王安石 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 当时黮闇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 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 区区岂尽高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 (注)黮闇
6、:蒙昧,糊涂。糟粕:这里用来指代典籍,也作“糟魄”,庄子天道:“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从大处着眼,并非是针对某个详细的历史事务、历史人物而作。 B.历代高人贤士一世奔忙,建功立业,但无法避开身后湮没无闻的可能。 C.历史人物在其所处的时代已经难免被误会,在世俗的传言中更会失真。 D.颈联的上下两句反复陈说,表明诗人的观点,堪称这首诗的警策之语。 15.这首诗阐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对我们有何启示? 【答案】 14.B 15.史书是由人编写的,难以做到肯定客观,所以历史记载与历史真实之间存在差异。在读书时必需保持批判精
7、神,擅长辨别,切忌盲从。 【解析】 【分析】 14.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实力。采纳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留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索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比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B项,“但无法避开身后湮没无闻的可能”错,“行藏终欲付何人”意思是,在死后,他们的行藏最终又会托付给什么人呢?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建功立名时,他们作出的努力和牺牲都是自主的;但是,之后他们的一切又要不自主地委之他人,任其摆布,任其剪裁了,对
8、于这一点他们是无能为力、无可奈何的。并非选项所说“无法避开身后湮没无闻的可能”的意思。 故选B。 15.本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看法实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多角度思索,可从时间角度梳理,要看作者在不同时段 的情感;可从描述对象角度梳理,不仅要看描述主体(诗人或抒情 主子公)的情感,也要看描述客体(人、事、物、景)蕴含的情感。给我们的启示其实离不开诗中所阐发的道理。 颔联“当时黮闇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承接首联,从史实失真的角度叙写了高贤的悲摧。在当时,高贤们已承污纳秽,受到误会;而后来末流所至,更是以假乱真,以讹传讹,从而使高贤们的行藏失去了原来的真相。由此可见本诗阐发的道理是
9、:史书是由人编写的,难以做到肯定客观,所以历史记载与历史真实之间存在差异。 这首诗歌作者完全是有感而发的,但是它本身所昭示的对书本的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却无疑具有普泛性的哲理意义。书本是前人经脸、才智和血汗的结晶,因此,为了继承前人珍贵的精神遗产,为了充溢自己的学问,就必需广博地读书。但是,书本又并不都是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这里有高下之分、有真伪之别,因此,在读书时必需擅长区分,批判地继承。前人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诚如是也!所以。我们在读书时应当始终保持醒悟的批判精神,而不能无保留地兼收并蓄,以假为真,以讹传讹,以至为书而误;我们只有以怀疑的理性目光去择取、去汲取,才能化他人的成果为自己的
10、血肉,充溢自己,发展自己,这就是本诗所赐予我们的哲理性的启示。 三、【2022年高考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苦笋 陆游 藜藿盘中忽眼明,骈头脱襁白玉婴。 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 我见魏征殊媚妩,约束儿童勿多取。 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 (注)藜藿:藜和藿。泛指粗劣的饭菜。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看到盘中摆放的一对剥去外皮的竹笋,雪白鲜嫩,不禁眼前一亮。 B.诗的三、四两句既是对苦笋的干脆描写,又有所引申,使苦笋人格化。 C.诗人虽然宠爱苦笋,但终归吃起来口感苦涩
11、,所以叮嘱不要过多取食。 D.全诗以争论收尾,指出人才养成既须要发展空间,也要经受风雨磨炼。 15.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相像之处?请简要分析。 【答案】 14.C 15.历史上的魏征以“犯颜直谏”著称,其言行经常令人难以接受,好比苦笋的味道并不适口;苦笋与生俱来的“苦节”,象征“耿介”的性格,与魏征方正的人格相像,应当得到认可。 【解析】 【分析】 14.本题是综合性考查题目,考查理解分析诗词的内容、手法、语言、情感等的实力,采纳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词的意象,分析诗词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索诗
12、词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比照选项一一确认并得出答案。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C项,诗人虽然宠爱苦笋,但终归吃起来口感苦涩,“所以叮嘱不要过多取食”理解有误。“勿多取”指的是管束儿童要俭约正直,不贪不奢,不是指“不要过多取食”。 故选C。 15.本题考查结合诗歌手法,概括诗歌形象特点的实力。解答此题,首先要仔细审题,明确题目要求;然后翻译并理解诗歌内容,依据要求找出相关诗句;再联系手法、结合关键词语,概括形象特点;最终依据要求,分点整理答案。 首先,审读题干可知,本诗采纳联想手法,由物及人,要求分析概括苦笋与魏征二者的相像之处。然后,阅读诗歌结合内容进行分析。
13、诗人先写见到一对雪白鲜嫩的苦笋的感受,不禁眼前一亮;进而三、四两句干脆描写苦笋,并将其人格化,指出“耿介”是此物种的本性,“苦节”是与生俱来的。“耿介”指正直不阿,廉洁自持;“苦节”指俭约过甚,后以坚守节操,矢志不渝为“苦节”。确定赞美苦笋品性后,诗人自然由此联想到唐朝宰相、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魏征,“我见魏征殊媚妩”一句是写唐太宗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所以,从本身外部特征来看,苦笋的“苦”便是魏征的“殊”,“苦”味并不爽口,而魏征的“殊”在于直言进谏,而其言行有时着实令人难以接受。从内在气质来看,诗人赞美苦笋气节便是唐太宗赞魏征“妩媚”,苦笋性情“耿介”
14、,天生“苦节”,与魏征正直不阿,廉洁自持的品行均是受人赏识之处。最终,结合以上分析,分点概括二者相像之处即可。 四、【2022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910题。 送沈康知常州 王安石 作客兰陵迹已陈,为传谣俗记州民。 沟塍半废田畴薄,厨传相仍市井贫。 常恐劳人轻白屋,忽逢佳士得朱轮。 殷勤话此还惆怅,最忆荆溪两岸春。 (注)兰陵:古地名,诗中代指常州。嘉佑二年王安石知常州,嘉佑三年诏沈康知常州。厨传:古代供应过客食宿、车马的处所。 9.假如你是沈康,通过这首送别诗,你会得到关于常州的哪些信息?请简要分析。 10.诗歌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 9.由“田畴薄”“市井贫
15、”等可知农事荒废,民生艰难;由“厨传相仍”可知官场徒悦过客,不恤百姓;由“荆溪两岸春”可知自然风景美丽。 10.对常州百姓得到一个优秀父母官的欣喜之情;对常州治理未能尽如人意的惆怅之情;对沈康此去政通人和的期许之情;对常州秀美山水的宠爱之情。 【解析】 【分析】 9.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以及对内容的筛选概括实力。解答时首先要结合题目、注释、作者等信息通读全诗,把握诗歌大意;然后细致阅读题干要求,依据题干提示筛选出与之有关的句子或短语,最终分点作答。 本题题干要求是从诗中找出与“常州”有关的信息。首先考生要留意“沟塍半废田畴薄,厨传相仍市井贫”一句,沟渠已经半废,土地贫瘠,供应过客食宿、车马的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年高 诗歌 鉴赏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