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地理复习资料梳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考地理复习资料梳理.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高考地理复习资料梳理 中学地理学问点比较多,因此学习的时候要对学问进行梳理,这样才能更好地驾驭。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2022高考地理复习资料梳理,希望大家喜爱! 2022高考地理复习资料梳理一 水环境 1、水回圈:按其发生领域分为海陆间大循环、内陆回圈和海上内回圈。 水回圈的主要环节有: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 它的重要意义在於:使淡水资源不断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以再生,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2、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以雨水补给为主的的河流其径流的改变与降雨量改变一样:a地中海气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冬季最大;b季风气候为主河流,流量夏季最大;c温带海洋性与热带雨林气候河流流
2、量全年改变小; 以冰雪补给为主的河流其径流改变与气温关系亲密: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夏季最大. 河流水地下水之间可相互补给,湖泊对河流径流起调蓄作用。 3、我国河流补给的差别:我国东部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夏汛型,东北春季有积雪融水) 我国西北地方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夏汛型,冬季断流) 4、海水等温线的判读:推断南北半球(越北越冷是北半球) 洋流流向和海水等温线凸出方向一样:高温流向低温是暖流,反之是寒流。 5、影响海水温度因素太阳辐射(收入)、蒸发(支出)、洋流 6.洋流的形成:定向风(地球上的风带)是形成洋流最基本的动力,风海流是最基本的洋流类型。 7.洋流的分布(画一画右面洋流
3、分布模式图): 中低纬度洋流圈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南半球呈反时针方向。 北半球中高纬逆时针方向洋流圈 南半球4060度海区形成西风漂流 北印度洋形成季风洋流,冬季逆时针,夏季顺时针。 8.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影响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减温减湿) 影响海洋生物-渔场影响航海影响海洋污染 9.世界主要渔场:北海道、北海、纽芬兰渔场-寒暖流交汇;秘鲁渔场上升流 10.海洋渔业集中在大陆架的缘由:这裏阳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强; 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养分盐类,浮游生物繁盛,鱼饵丰富。 11.海洋灾难是指源于海洋的自然灾难:海啸和风暴潮。 12.海洋环境问题指源於人类活动的海洋生态破坏:海洋污染、海平面
4、上升、赤潮 陆地环境 1、地球的内部圈层:地壳(地表到莫霍介面)、地幔(莫霍面古登堡面)、地核(古登堡面以下) 2、岩石圈范围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之上) 3、岩石成因分类:岩浆岩(喷出岩和侵入岩)、沉积岩(层理构造、有化石)、变质岩。 4、地壳物质回圈:岩浆冷却凝固岩浆岩-外力沉积岩-变质变质岩-熔化岩浆 5、地质作用: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变质作用)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6、地质构造的类型:褶皱(背斜、向斜),断层(上升岩块-地垒、下沉岩块-地堑) 7、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缘由:外力侵蚀(在外力侵蚀作用之前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背斜顶部受张力,简
5、单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8、地垒-庐山、泰山;地堑-东非大裂谷、河平原和汾河谷地。 9、地质构造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背斜(储油)、向斜(储水)、大型工程选址,应避开断层 10.外力作用与常见地貌: 流水侵蚀沟谷、峡谷、瀑布、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的地表、溶洞(喀斯特地貌) 弯曲的河道-凹岸侵蚀,凸岸沉积(港口宜建在凹岸) 流水沉积山麓冲积扇、河口三角洲、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 风力侵蚀风蚀沟谷、风蚀凹地、蘑菇石、风蚀柱、风蚀城堡等 风力沉积沙丘、沙垄、沙漠边缘的黄土堆、黄土高原; 11、陆地环境的整体性:陆地环境各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貌)的
6、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陆地环境的整体性。例如我国西北地方各环境要素都体现出乾旱特徵。 12、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有: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热量)-纬度地带性 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水分)-经度地带性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水分和热量)-垂直地带性 13.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山地所处的纬度;山地的海拔;阳坡、阴坡;迎风、背风坡。 14、影响雪线凹凸的因素(雪线是指冰雪存在的下限的海拔高度) 主要影响因素有两个:一是0等温线的海拔(阳坡、阴坡);二是降水量的大小(迎风、背风坡) 15、非地带性因素: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影响等。例如我国西北地方的绿洲。 16、主要地质灾难:地震、
7、火山、滑坡和泥石流。 两大地震带是:环太平洋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带。我国多地震的缘由是:我国位於两大地震带中。 地质灾难的防卫:提高建筑物抗震强度;实施护坡工程,防止滑坡和倒塌;爱护植被,改善生态环境; 2022高考地理复习资料梳理二 其次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1.西北地区概况 位置范围: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在行政区划上大致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 地形特征:东部是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 主要景观:干旱是最显著的自然特征。形成草原、荒漠主的景观。 内部分异:以贺兰山为界,以东为半干旱草原带,以西为
8、干旱和极端干旱地区。 2.荒漠化 概念: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一些半潮湿地区的土地退化。 表现:耕地、草地、林地等退化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我国西北地区最为突出。 缘由: 自然因素:气候干旱,多戈壁荒漠;植被稀疏,多沙质沉积物;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人为因素: 根本缘由:人口激增对环境的压力;人类活动不当,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干脆缘由: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工矿交通建设不留意环保。 3.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内容: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逼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复原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原则: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
9、治碱、治沙相结合重点: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峻的地段 措施: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调整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实行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限制人口增长 其次节 森林的开发和爱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1.森林资源现状 属性:既是自然资源又是环境资源。 作用:调整气候、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吸烟除尘、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等。 森林分布: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地区。因地广人稀、自然条件严酷,或因难以通行、开发较晚,才免遭大规模破坏。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一片原始森林。 2.热带雨林 分布: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南北两侧,
10、但在大陆向风地带可以伸展道南北纬15-25度。集中分布在东南亚地区、非洲刚果河流域和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 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地球之肺:深刻的影响着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地球的储水库:促进全球水循环、调整全球水平衡世界生物基因宝库:在生物进化史中,雨林成为地球上繁衍物种最多、保存时间最长的场所。 雨林生态 优越性:全年高温多雨,光合作用剧烈,生物循环旺盛,生物生长快速。 脆弱性:雨林生长所须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 热带雨林破坏 根本缘由:当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贫困以及由此产生的发展需求。干脆缘由:人类开发。 热带雨林的开发(亚马孙开发安排) 20世纪五十年头以前:生活方式
11、落后,未开发,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 人口急剧增长,雨林遭到空前的破坏 1970年,巴西政府又正式公布了闻名的亚马孙流域大规模开发安排:修建亚马孙横贯马路、移民亚马孙平原、激励跨国企业投资开发。 雨林的爱护:在当前的背景下,面对雨林正在遭遇毁灭性破坏的严峻形势,应当把爱护放在第一位。激励爱护性开发,如雨林观光等;加强环境教化,提高公民环保意识;森林选择性采伐和更新造林相结合;加强森林缓冲区建设。 2022高考地理复习资料梳理三 宇宙环境学问点整理 一、重点内容分析: 人类对宇宙的相识在不断深化 宇宙是物质的、运动的 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天体(会举例:恒星等;还有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 天体之间相
12、互吸引和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的层次: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河外星系总星系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一般又特别的行星、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上生命存在的缘由 太阳系图:八大行星按结构特征的分类及各自的成员(地球的一般性) 小行星带的位置 彗星 中心天体:太阳(质量) 地球上生命存在的缘由(地球的特别性) 宇宙环境的缘由:八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太阳光照稳定 地球自身的缘由:相宜的日地距;相宜的体积与质量 太阳的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的重大的影响 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 影响:是自然界水、大气、生物循环的主要动力;生产和生活的能量(太阳能和化石燃料) 太阳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大气分层
13、太阳活动类型太阳活动比较对地球影响 光球层黑子多少和大小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记对气候:降水与黑子数的相关性干扰电离层,影响短波通讯干扰地球磁场,引起磁暴 色球层耀斑烈的太阳活动显示;但两者常相伴出现,活动周期为11年 地球自转的方向及周期 自转方向:自东向西;北极逆时针;南极顺时针 周期:1个恒星日 昼夜更替和地方时产生的缘由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之一、二 昼夜更替 晨昏线的含义、位置 太阳高度的概念: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太阳高度?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0 昼夜更替的周期及意义:1个太阳日(24小时) 不同经度地方时不同 自西向东自转:地方时东早西晚;每15经度地方时差1小时 地转偏向力对地表水平运动物体
14、的影响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之三 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赤道处不偏 影响:风向;洋流;河流两岸冲刷和泥沙积累状况 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黄赤交角 公转方向:同自转相同 公转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近日点和远日点的位置及大致日期 周期:1个恒星年 速度的改变:近日点最快;远日点最慢 黄赤交角(体现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重视黄赤交角的立体图和平面图: 理解图上重要的点、线、面、角及其关系,并要求会画、会描述 地轴、晨昏线、赤道面、黄道面、南北回来线、南北极圈、太阳直射光线(点) 黄赤交角与地轴的轨道倾角的关系 黄赤交角的影响:太阳直射点在地表位置的移动地表太阳辐射量的时间安排改变 明确太阳直射点的
15、移动规律及周期:以1回来年为周期,在南北回来 线间来回移动(线上有一次直射;线间有两次直射) 黄赤交角的改变会导致五带范围的什么改变? “二分二至图” 地球位置及相应的日期和节气、公转方向、地轴指向、近远日点的大致位置、公转速度的改变 10、四季与五带的形成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周年改变: 同日不同纬度的分布规律:由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降低(二分二至日) 同纬度不同季节的改变:近大远小(6月22日前后?12月22日前后?) 昼夜长短的周年改变: 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于夜,纬度越高昼越长 直射点移向的半球昼渐长 6月22日前后,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内有
16、极昼 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及以内有极夜 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赤道?全年昼夜平分 四季的划分:(中纬度明显) 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改变太阳、白昼最长的时间为天文夏季 太阳最低、白昼最短的时间为天文冬季 高一地理必修一学问点总结:大气环境 一、重点内容分析 1、大气的组成及氮、氧、二氧化碳、水汽、臭氧和固体杂质等主要成分的作用 低层大气组成:稳定比例的干洁空气(氧氮为主)、含量不稳定的水汽、固体杂质 氮-生物体基本成分 氧-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原料;保温作用 臭氧-地球生命爱护伞,汲取紫外线 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杂质:凝
17、聚核 2、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大气分层气温随高度改变气流状况其它特征与人类关系 对流层越高越低对流占3/4大气质量;水汽和尘埃;各纬度层高不一样天气现象 平流层越高越高平流高空飞行;存在臭氧层 高层大气存在电离层(无线电通讯;太阳活动干扰短波通讯 3、大气的受热过程 (1)根本能量源:太阳辐射(各类辐射的波长范围及太阳辐射的性质-短波辐射) (2)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热力作用)-太阳晒热大地,大地烤热大气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减弱作用:三种形式及各自现象(用实例说明) 影响减弱大小的主要缘由:太阳高度角(各纬度减弱不同)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了解地面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
18、大气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 保温作用的过程:大气剧烈汲取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 (图示及实例说明-如霜冻出现时间;日温差大小的比较) 保温作用的意义:削减气温的日较差;保证地球相宜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 4、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 (1)大气运动的根本缘由:冷热不均(各纬度之间;海陆之间) 高一地理必修一学问点归纳:气压 中心气压水平气流方向垂直气流方向中心天气状况举例其它影响 气旋低北逆南顺向上阴雨亚洲低压沿槽线形成锋面 反气旋高南顺北逆向下晴亚洲高压 锋面气旋(重要!) 要求:图上每一个天气系统的识别; 不同地点所受天气系统的限制及出现的天气现象 8、地理位置、大气环
19、流、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气候因子分析 地理位置 A纬度位置:确定太阳辐射气候差异的最基本缘由确定热量或气温 B海陆位置: 例如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温差小,湿度较大;大陆性反之 大陆东岸季风气候形成是由于海陆之间的热力性质的差异 大气环流(气压带和风带) 特点:双重性质各纬度、海陆之间水热交换;干脆限制某地气候特点(水热状况) 下垫面(地表状况);最近地面大气干脆热源与水源 其它影响气候的因素:人类活动、洋流(寒流降温减湿;暖流增温增湿) 气候类型 气候特点(会推断气温降水图;会描述) 气候要素:气温、降水 以温定带月均温在15度以上,为热带气候 月均温最低在0-15度
20、,为亚热带气候 月均温最低在0以下,温带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除外) 以水定型热带气候分为四种: 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多雨; 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干旱; 热带季风气候:旱雨两季 热带草原气候:旱雨两季 亚热带气候分为两种: 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冬雨夏干 温带气候分为三种: 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少雨 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潮湿 气候成因 季风气候成因:三种季风气候 气压带和风带交替限制气候: 地中海气候(副高和西风);热带草原气候(信风和赤道低压) 单一气压带和风带限制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低压);温带海洋性气候(西风) 气候分布 大陆东岸气候:三种季
21、风气候 大陆西岸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大陆内部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9、地球温室效应、臭氧层的破坏、酸雨等现象产生的缘由及危害 现象产生缘由污染物危害对策 温室效应燃烧矿石燃料毁林特殊是热带森林的破坏二氧化碳 海平面上升(缘由?)对沿海低地构成干脆威逼引起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改变,进而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改变(详细表现?) 提高能源利用率,采纳新能源;努力加强国际间的合作;植树造林 臭氧层的破坏运用制冷设备等消耗臭氧物质氟氯烃等太阳紫外辐射增加:干脆危害人体健康;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 全球合作,削减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排放;主动研制新型制冷系统 酸雨燃烧化石燃料(主要是燃煤);汽车尾气排放二氧化硫和氧化氮等酸性气体 水体酸化,影响鱼类生长乃至死亡;酸化土壤,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危及人体健康 最根本途径:削减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探讨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如清洁煤技术;清洁燃烧技术;废气再利用)燃烧低硫煤或其它清洁能源 2022高考地理复习资料梳理第19页 共19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