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电源设备安装工程项目计划验收设计标准规范(YD5079).doc
-_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通信电源设备安装工程验收规范YD 5079-991 总则1.0.1 本规范是通信电源设备安装工程施工质量检查、随工检验和工程竣工验收等工作的技术依据,适用于新建、扩建通信电源工程,对于改建的通信电源安装工程也可参照执行。高低压、变配电设备的安装工程验收不在此范围。1.0.2 通信电源设备安装工程的安装方式、要求,各种设备规格、型号应按照施工图的规定执行,新装设备的电气性能指标应符合设计规范或技术规范书的规定。对于迁装设备应参照原维护部门近期内对设备测试记录进行检验。1.0.3 本规范尚未包括的测试项目及指标要求,应按施工图设计和产品说明书要求办理。1.0.4 在施工过程中,如需修改施工图设计或代用材料的,必须经建设单位和设计部门同意,并办理变更手续后方可修改和使用,严禁使用未经检验或鉴定的材料。1.1.5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执行有关施工规范,建设单位(业主)应通过随工代表(或监理)作好随工检验工作。1.0.6 施工中,不得安装有损坏、变形、受潮、发霉、缺件的设备,严禁安装没有合格证、出厂验收单、入网证的设备。凡在随工检验和竣工验收中发现不符合施工规范和本规范的项目,由施工单位造成的应由施工单位解决,由供货单位造成的由供货单位负责解决。1.0.7 配电、变换、逆变、蓄电池、太阳电池、发电机组、母线、电源信号线等设备和材料、附件、备件必须齐全、完好,竣工时一并由施工单位向建设单位(业主)移交。2 配电、换流设备安装2.0.1 各种设备排列整齐,垂直度误差不超过机架高度的0.15,列架机面平直,每米偏差不大于3mm,全列偏差不大于15mm。2.0.2 设备安装位置应符合施工图设计规定,其偏差不大于10mm。2.0.3 安装的设备,附件的型号、规格应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2.0.4 设备结构应无变形,表面无损伤,指示仪表、按键和旋钮、机内部件无碰损、无卡阻、无脱落、无损坏。2.0.5 开关、闸刀应运转灵活、接触牢靠、无电弧击伤。2.0.6 机架与地面固定时,应由4只M10M12的膨胀螺栓与地面加固。2.0.7 在需要抗震的地区,按设计图纸要求,机架安装应采取抗震措施。地震设计烈度为8度及以上局站,机架还应与房屋柱体连接牢固。2.0.8 走线架、机架面漆应保持完整、清洁,颜色应基本一致。2.0.9 部件组装要稳固、整齐一致、接线正确无误,并应认真校对分装的部件编号。2.0.10 机架与部件接地线要安装牢固。防雷地线与机框保护地线安装要符合设计要求。3 配电、换流设备通电测试检验3.1 设备通电前的检验3.1.1 通电前应对机架、部件、布线进行绝缘电阻、绝缘强度的检查,并应符合要求。3.1.2 接触器与继电器的可动部分动作灵活无松动和卡阻,其接触表面应无金属碎屑或烧伤痕迹。3.1.3 接触器和闸刀的灭弧装置完好。3.1.4 布线和接线正确,无碰地、短路、开路、假焊等情况。机内各种插件连接正确、无松动。3.1.5 各种开关、闸刀、熔断器容量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3.1.6 机架保护地线连接可靠。3.1.7 各种电压、电流表应进行校验和铅封。3.1.8 测试机内布线及设备非电子器件对地绝缘电阻应符合说明书规定,无规定时,应不小于2M500V。3.1.9 交流、直流配电设备及开关电源、变换设备等通电检验项目应符合产品技术说明书要求,无规定时可按以下各节所列项目进行。3.2 交流配电设备通电检验3.2.1 能自动(人工)接通、转换“市电”和“油机”电源,并有指示信号。3.2.2 “市电”停电时能自动接通事故照明电路,并发出可见可闻信号,“市电”恢复供电时能自动(人工)切断事故照明电路。3.2.3 各种电压、电流测试显示正确。3.2.4 事故、过压、欠压、缺相等自动保护电路应能准确动作并能发出指示信号。3.3 直流配电设备通电检验3.3.1 各种输出电压、电流测试显示正确。3.3.2 “浮一均”充电测试显示正确。3.3.3 电压过高、过低、熔断器熔断均能发出可见可闻信号。3.3.4 配电设备内部电压降应符合设计要求(屏内放电回路压降不大于O.5V)。3.3.5 同设备多台并联使用时,具有均分性能。3.3.6 监控接口性能正常。3.4 变换设备通电测试检验3.4.1 变换器输出电压、电流、杂音电平应满足产品说明书要求。3.4.2 变换器事故、过压、开路、欠流、过流或短路等保护电路动作可靠、告警电路工作正常。3.4.3 主备用变换器具有自动均分负载性能,当其中一台故障时,另一台自动负担全部负载。3.4.4 变换器稳压精度、限流范围符合产品说明书要求。3.5 逆变设备通电测试检验3.5.1 输入电压、输出电压、稳压精度均符合产品说明书要求。3.5.2 应有限流性能:限流定值可在105110输出电流之间调整。3.5.3 事故输入电压过高、过低、输出过压、欠压、过流、短路等保护电路动作可靠,告警电路工作正常。3.5.4 同型号设备能多台并联工作,并具有均分性能。3.6 开关电源设备通电测试检验3.6.1 通电前应将输入、输出开关全部关断,并再次确认所有信号线、电源线是否正确。检查绝缘电阻是否符合说明书要求。3.6.2 接通交流电源,检查三相电压是否正确,观察通电后模块显示器信号、指示灯是否正常。3.6.3 工作参数设置:按厂家说明书要求对整流、监控模块进行工作参数的设置和修改。主要有浮充、均充电压,输出过、欠压阀值,输出过压关断阀值,输出电流限流值,模块地址,输出电压微调,选择浮、均充自动方式,自动测试,自动显示功能。3.6.4 检验以下主要电气性能参数:输入交流电压,直流输出电压、电流,输出杂音,稳压精度,输入过压、欠压保护值,输出过压、过流保护值,输出限流特性,浮充、均充电压和自动转换性能。3.6.5 检查各种告警功能,市电故障,熔丝故障,交流输入过压、欠压故障、缺相,散热器温度过高,输出过压、欠压故障,输出过流故障等。3.6.6 检查远端控制功能:监控模块通过标准接口与监控中心设备相连,实现对电源设备的远端“三遥”。4 蓄电池4.1 电池架安装4.1.1 电池架排列位置符合设计图纸规定,偏差不大于10mm。4.1.2 电池架排列平整稳固,水平偏差每米不大于3mm,全长不大于15mm。4.1.3 电池铁架安装后,各个组装螺栓、螺母及漆面脱落处都应补喷防腐漆。铁架与地面加固处的膨胀螺栓要事先进行防腐处理。4.1.4 在要求抗震的地区按设计要求,蓄电池架应采取抗震措施加固。4.2 电池的安装4.2.1 安装的电池型号、规格、数量应符合设计图纸规定,并有合格证及产品说明书。4.2.2 电池外壳不得有损坏现象,极板不得受潮、氧化、发霉,滤气帽通气性能良好。4.2.3 电池各列要排放整齐,前后位置、间距适当,符合施工图要求。每列外侧应在一直线上,其偏差不大于3mm。电池应保持垂直与水平,底部四角均匀着力,如不平整应用油毡垫实。4.2.4 电池标志、比重计、温度计应排在外侧(维护侧)。4.2.5 电池间隔偏差不大于5mm,电池之间的连接条应磨平,连接螺栓、螺母拧紧,并在连接条和螺栓、螺母上涂一层防氧化物或加装塑料盒盖。4.2.6 电池体安装在铁架上时,应垫缓冲胶垫,使之牢固可靠。4.2.7 各组电池应根据母线走向确定正负极出线位置,电池组及电池均应设有清晰的明显标志。4.2.8 隔离板、棍应无裂纹、弯曲、漏插。组装间距相等,平直整齐、高低一致。4.2.9 阀控式密封蓄电池,应用万用表检查电池端电压和极性,保证极性正确连接。4.2.10 按设计图纸规定,安装电池监测器并固定。4.3 调配及灌注电解液4.3.1 调配电解液所使用的蒸馏水必须严格检验并符合表4.3.1 规定。表4.3.1 蒸馏水标准序 号指标项目指标1灼烧残渣含量(%)0.012锰(Mn)含量(%)0.000013铁(Fe)含量(%)0.00044氯(Cl)含量(%)0.00055还原高锰酸钾物质(O)含量(%)0.00026透明度(mm)无色、透明7电阻率(25),(cm)101048硝酸及亚硝酸盐(以N计)(%)0.00039铵(NH4)含量(%)0.000810碱土金属氧化物(CaO计)(%)0.005注:本表为国标GB50172-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蓄电池施工及验收规范之附录。4.3.2 铅酸电解液使用化学纯或分析纯浓硫酸,应符合表4.3.2规定。表4.3.2 浓硫酸标准序号指标名称一级品二级品1硫酸(H2SO4)含量(%)92922灼烧残渣含量(%)0.030.053锰(Mn)含量(%)0.000050.00014铁(Fe)含量(%)0.0050.0125砷(Aa)含量(%)0.000050.00016氯(Cl)含量(%)0.00050.0017氮氧化物(以N计)含量(%)0.00010.0018铵(NH4)含量(%)0.0010.0059二氧化硫(SO2)含量(%)0.0040.00710铜(Cu)含量(%)0.00050.00511还原高锰酸钾的物质(O)含量(%)0.0010.00212色度测定(ml)1.02.013透明度(mm)16050 注:本表为国标GB4554-84蓄电池用硫酸。4.3.3 调制的电解液比重应符合厂家规定。4.3.4 电解液配好后,宜静置至2030或室温,然后灌注。每组电池的电解液灌注时间不得超过1h。电解液面应高度一致。无刻度时,应低于电池盖1030nmm或高出极板20mm。4.4 铅酸蓄电池初充电4.4.1 初充电前应检查蓄电池单体电压、温度、比重、极性与设计要求是否相符,有无错极及电压过低现象。4.4.2 初充电期间不得停电,如遇停电必须立即启动油机供电。4.4.3 新装蓄电池根据产品说明规定的方法进行充电,无规定时可按下列方法进行:1.恒压限流法(1)充电时每1小时进行标测,每4小时进行全测。(2)充电时选用2.35V只电压作为充电电压,充电初期应使电流限制在0.102C之间,充入电量为其额定容量的37倍(C为容量)。(3)充电48h后可以停充2h,待其电压恢复正常后再继续充电,以增加输入电量。(4)充电终期每只电池的电压为2.25.1V,充电电流小于额定容量的0.030.05C,且一昼夜不变,最后调整各电池电解液的比重和液面,使之分别一致。2.恒流充电法(1)充电过程中每2小时对电池进行标测,每4小时全测,但在初充电开始的24h内,应每1小时进行标测。(2)初充电第一阶段用10小时率电流充5070h,第二阶段用20小时率电流充3050h,充入电量为其额定容量的710倍。(3)充电终期,每只电池电压为2.52.75V。3n闪电解液比重不变化,电压不变化,此时电解液沸腾,气泡盛足,即电量已充足,但仍应以20小时率的电流值作均衡充电,继续若干时间(2h),用蒸馏水或1.3001.400的稀硫酸调整液面高度及调整各电池比重在1.2150.005(25)范围。4.4.4 充电过程中要经常注意每个电池的电压、比重、温度、气泡、极板等变化,发现个别电压、比重低落,液温过高,极板弯曲或膨胀,电池槽渗漏,气泡不足等现象时,应及时查明原因加以解决。充电过程中如发现温度高于45时,应及时减少充电电流或采取降温措施,使其液温正常,若仍无效时应暂停充电,待温度降低后恢复充电,但在初充电24h内不得中断充电。4.4.5 在一般情况下各种蓄电池的初充电电压要求如下:防酸型铅酸蓄电池:2.352.4V;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2.35V。4.5 蓄电池放电试验4.5.1 放电测试应在电池初充电完毕,静置1h后进行。4.5.2放电用负载应安全可靠、易于调整。如果用水阻假负载时水溶液中可加入少许食盐或稀硫酸,水阻极板放置应牢固和便于调整。放电时在假负载容器内插入一个电极,另一个电极缓慢插入,注意电流表指示,逐步调正所需的放电电流值。4.5.3 放电开始时应立即测试电池组总电压、总电流,并记录开始时间,后每1小时进行标测,每2小时全测,但当电压降至1.9V以下时,应每15分钟全测一次。4.5.4 初放电应符合出厂技术说明书的规定。无规定时,铅酸蓄电池以10小时率放电。放电3h后,即可用电压降法测试电池内阻,电池内阻应符合规定。计算公式R内=(E-U放)/I放式中:R内电池内阻;E电池组开路电压;U放放电开路电压;I放放电电流。4.5.5 放电时应注意以下要求:1.为了防止放电过量,初次放电终了电压及电解液比重应符合产品说明或满足表4.5.5要求。表4.5.5 蓄电池放电终了电压值电池种类单体终了电压值(v)铅酸蓄电池镉镍蓄电池锌银蓄电池1.81.11.32.放电容量应大于或等于额定容量的70。放电3h后的电池内阻应符合技术要求。3.放电完毕,在3h内应以10小时率进行二次充电,直至电流、比重和电压在58h内稳定不变,板极剧烈冒泡为止。4.6 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的充放电4.6.1 使用前应检查各单体开路电压,若低于2.13v或储存期超过6个月则应运用恒压限流法进行充电,或按说明书要求进行。4.6.2 充电电压宜取2.35V单体,充电电流取0.1C10A,充电终期电压为2.232.25V单体,若连续3h电压不变,则认为电池组已充足。4.6.3 初充电应按出厂技术说明书规定进行,放出额定容量的3040,应立即进行补充电。4.7 镉镍碱性蓄电池4.7.1 配制电解液这种碱性电池单只额定电压1.25V,配置电解液可用固体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一级品)加纯水配制,配制时可按表4.7.1要求进行。表4.7.1 镉镍碱性蓄电池电解液比重要求种类电解液比重(g/ml)电池使用时环境温度()电解液成分每升加入氢氧化锂量(g)11.180.02+45+10NaOH2021.200.02+35-10KOH4031.250.01+10-25KOH-41.280.01-15-40KOH-配制时先将固体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溶入纯水中,放在耐碱的容器中搅拌,再不断加水,调整电解液比重,直至满足要求。4.7.2 添加剂氢氧化锂的加入在电解液中要按要求加入一定数量的氢氧化锂,以增加蓄电池容量和延长电池使用期。方法是将少量碱液与所需氢氧化锂全部溶解后,再加入电解液中进行均匀搅拌。4.7.3 电解液配制后,宜静置4h后取澄清液注入电池瓶内,液面可高于极板512mm,每个单体保持一致并密封,静置1h后即可充电。充电期间,电解液温度宜为2010,当温度低于5或高于35时,不宜充电。4.7.4 充电镉镍电池充电时,可按说明书要求进行,无要求时,可采用恒流法充电,电流为额定容量的14,充电时间为7h(此电池可以承受过充电)。充电终了电压为1.9V左右。采用快速充电时间为4h,充电电流为额定容量的12。充电过程中应记录电池电压、温度、比重等,出现异常时应找出原因及时处理。4.7.5 放电宜以8小时率放电,放电过程中应注意电池各参数的变化,终了电压为1.1V,此时可以停止放电(此电池可以承受过放电)。4.7.6 新电池或长期存放电池应按上述方法进行23次循环充放电试验后,才可使用。4.8 锌银碱性蓄电池4.8.1 电解液比重为1.451.47,单只额定电压为1.5V。4.8.2 电解液配制方法:每配制1000ml电解液,加纯水750ml,再加固体氢氧化钾680700g,加氧化锌95100g,(加添加剂氢氧化锂适量,作用同前)在耐碱的容器中搅拌均匀,直至全部溶解,冷却到室温。然后加纯水或氢氧化钾调整电解液比重,使之满足要求。静置澄清后即可注入电池瓶内,并立即密封,防止电解液吸收二氧化碳和蒸发而使电池性能变坏。4.8.3 充电采用恒流法充电,用10小时率充电到2.05V止,充电时,每1小时测量并记录一次电压,当电池单体电压达到1.96V时,每10分钟检查一次电压,至2.05V时停止充电,严禁过充电(充电电压不得超过2.1V)。4.8.4 放电以10小时率放电。每1小时测量记录一次电压,当电池单体电压达到1.4V时,每5分钟检查一次电压,到1.31.0V停止放电,严禁过放电(放电电压不得低于1.0V)。4.8.5 容量合格的蓄电池正常充电并搁置24h后,电动势应为1.82186V,此时可使用,若低于1.82V,应放电后再充电一次,若仍不合格,不宜使用。4.8.6 锌银电池正式使用前,还要经过“化成”,目的是为了改善极板的均匀性,保证电气性能一致。“化成”的方法是:用10小时率电流充、放电循环,充电终止电压为2.1V,放电终止电压为1.V,再以1小时率电流充电,以5小时率电流放电作容量检查,放电容量不低于额定容量,若低于额定容量应重作一次容量检查。5 太阳电池5.1 太阳电池方阵安装5.1.1 太阳电池方阵、支架尺寸、规格、数量应符合设计规定,所用金属材料必须经过防锈处理。5.1.2 太阳电池方阵支架底座(一般由钢筋水泥浇灌而成或者由槽钢、圆钢制成)必须平直牢固,方向、尺寸、强度符合设计要求。5.1.3 太阳电池板型号、规格、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5.1.4 安装太阳电池板前应对现场的极板进行检查,不得有损坏、裂纹及内部正负极金属线开路现象,接线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5.1.5 太阳电池架应安装在牢固的底座上,固定方式可采取焊接或用12mm的膨胀螺栓加固在底座上,用膨胀螺栓加固时宜每11.5米的距离加固一次。5.1.6 太阳电池的安装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无要求时,支架四周维护走道净宽不少于80cm,电池子阵之间距离不少于30cm,电池板之间不少于5cm,以方便维护。5.1.7 太阳电池方阵采光面应按设计规定安装。无规定时在北半球应向正南放置(指南针定位)。方阵前应无建筑物、树木、残雪、沙尘等遮挡物。多列方阵之间,应有足够空间。5.1.8 电池方阵支架的仰角应能人工或自动调整。角度调整范围为3346.50。每年“春分”、“秋分”各调整一次,调整时应按设计规定调整角度,无规定时春夏仰角为38.5,秋冬为46.5。5.1.9 太阳电池支架应有良好的接地和防雷装置。5.1.10 太阳电池极板电源连线以及进入太阳电池控制架的连线应走向合理、整齐,并用螺旋塑料管(带)包扎。进线孔应进行防渗水处理。5.1.11 太阳电池架安装完毕后,应保持漆面一致和完整,对调整角度的螺栓、螺母应进行防锈处理。5.1.12 电池极板安装完毕后,在天气晴朗时,检查开路电压、短路电流是否符合设计规定或产品说明书要求。5.2 太阳电池组合电源架检验5.2.1 太阳电池组合电源架的安装要求见第2章相关内容。加电前应对机架、部件、布线进行绝缘检查,应符合要求。5.2.2 交流配电单元1.检查市电防雷装置是否良好。2.当市电停电时,自动转换接通油机供电开关,并发出警示信号。3.交流输入、出电压,输出总电流应符合出厂说明书要求。5.2.3 直流配电单元1.太阳电池方阵的各子阵应根据太阳电池能量大小自动接入或部分切除。2.能自动为蓄电池浮、均充电。3.太阳电池能量不足时,蓄电池应能自动接入为负载供电。4.太阳电池及蓄电池能量不足时,能发出信号,启动“市电”或“油机”供电系统供电及浮、均充电。5.2.4整流模块,检验项目同3.6节。5.2.5系统监控器1.当母线电压低于54V时,太阳电池方阵能逐个子阵加入,直至54V停止。当母线电压高于56.6V时,太阳电池方阵能自动逐个子阵撤除,直至56.6V。2.当母线电压低于49.8V或蓄电池累计放出总量510时,自动启动“油机”或“市电”使整流器输出浮充电压,直至充满为止。当母线电压低于48V,或蓄电池累计放出容量1020时,使整流器输出均充电压,直至充满为止。3.监控功能(1)遥测量:交流电压、电流,太阳电池方阵的电压、电流,蓄电池电压、电流,负载总电流,环境温度等。(2)遥信量:蓄电池电压高、低,环境温度过限,熔丝告警,整流模块故障,交流电故障,油机故障,烟雾告警,门禁告警等。(3)遥控量:太阳电池方阵投入、撤除,整流模块开关,油机启动停机,市电接入,均、浮充转换等。6 柴油发电机组6.1 柴油发电机组安装6.1.1 发电机组型号、规格、零部件应符合设计要求。6.1.2 设备不得有损坏、变形、受潮或缺少零部件。6.1.3 机组基础位置、预留孔、地槽、盖板应符合设计和安装的要求。6.1.4 机组安装要稳固,地脚螺栓应采用“二次灌浆”预埋,螺栓规格宜为M18M20,外露要一致,预埋位置准确,一般露出螺母35丝扣。机组底座与基础之间要按设计要求加装减震装置,并应采取防滑铁件定位措施。6.1.5 油机、水箱安装牢固、平直,保护接地良好。6.1.6 油机的油泵、油箱(油罐)安装(吊装)牢固平直,保护接地良好。油箱(油罐)要按设计要求安装在指定位置,燃油管路安装平直,无漏油渗油。6.1.7 机组各种电源线、信号线按布线要求接线牢固可靠、整齐美观、无差错。6.1.8 油机控制屏(柜)安装时,应检查各种仪表盘是否卡壳,并进行校正。电源线、信号线进屏(柜)时,要分类用螺旋塑料管(带)包扎整齐。不得将交流、直流、信号线包扎在一起。6.1.9 在抗震地区,应按设计要求对油机采取抗震措施加固。6.2 管件加工和管路安装6.2.1 管材型号、通径、壁厚及阀门、法兰盘、三通、弯头、大小头等应符合设计规定,无破损、变形、裂缝。6.2.2 管子弯曲时,其弯曲半径一般不小于管半径的6倍。其弯曲部位与角度应正确,无死弯、皱折、凹凸不平的现象。6.2.3 钢管用管箍连接时,管端套丝长度不小于管接头的12,在管接头两端应作密封处理。用法兰盘连接时,法兰盘的密封面光洁,垫片材料完好。6.2.4 管路系统装配平直牢固,倾斜度不大于0.2。连接处螺栓、螺母拧紧,无漏水、漏气、漏油现象。6.2.5 管路接口位置不应在支吊架上,接口处距离支吊架不小于50mm,两个接口间距离不小于150mm,管路接口距离弯管的弯曲起点不小于100mm。6.2.6 明敷钢管应排列整齐,固定支架点的间距分布均匀。管卡与终端、转弯中间两侧的距离应符合表6.2.6规定。表6.2.6 钢管中间的管卡距离钢管内径(mm)最大允许距离(m)152025324050701001.52.02.53.56.2.7 埋于地下的钢管应涂防腐油漆或沥青,穿越其他设备及建筑物基础时应加以保护。6.2.8 排烟管路安装1.应平直,弯头少,管距短。用法兰盘连接时,盘间应垫橡胶石棉垫。用管件连接时管口要缠油麻并涂铅油。2.排烟管水平伸向室外时,靠近机器侧应高于外伸侧,其坡度为0.5,离地高度应符合设计规定,无规定时,一般不低于2.5m。3.排烟管水平外伸口,应安装丝网护罩,垂直伸出口顶应安装伞形防雨帽。6.2.9 输油管路安装,连接法兰盘在接口处应垫耐油橡皮垫或石棉垫。油泵与油管连接处应采用软管连接,在正常油压下不应有漏油、渗油现象。6.2.10 风冷柴油机进、排风管接头处,应垫石棉线或石棉垫,不应漏气,并应保证进风口、排风口有良好的进风、排风通道。6.2.11 风冷柴油机进风管和排风管安装应平直,高度符合设计要求,吊挂要牢固,同时还应装有防尘等装置。6.3 管路涂漆6.3.1 管路安装完毕,经检验合格后应涂防锈漆和各种颜色的油漆。6.3.2 管路喷涂油漆的颜色应符合下列规定:气管:天蓝色或白色;水管:进水管浅蓝色,出水管深蓝色;油管:机油管黄色,燃油管棕红色;排气管:银粉色。6.3.3 在管路分支处和管路的明显部位应标红色的流向箭头。6.4 通电试验6.4.1 试机前的检查1.控制配电屏及各种仪表应完好、齐全,接线正确牢固,相线排序一致。2.各零部件螺栓及管路接头牢固。3.油箱(罐)底壳应清洁,油路、缸体与缸盖水套孔眼应畅通。水箱内应用纯水清洗,在冬季应加入防冻液。4.由电动机启动油机时,启动蓄电池电压应正常,接线正确。5.机组接地良好,管路畅通,阀门关闭严密。6.测量、调整各汽缸进、出气门间隙应符合说明书规定。7.燃油、机油要符合油机说明书的规定。6.4.2 空载试验1.运转平稳、均匀,调速器调速准确,转速稳定,无异常响声及异常发热情况。2.电压表、电流表、频率表、温度表、油压表指示应正常。3.排烟及噪声应正常,符合C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4.润滑油压力与温度,冷却水进出口温度应符合技术说明书规定。5.空载试验时间不少于0.5h。6.4.3 带载试验发电机组在进行负载试验时,必须按下列要求分别进行:1.在额定转速下,输出功率为额定功率的25;2.在额定转速下,输出功率为额定功率的50;3.在额定转速下,输出功率为额定功率的75;4.在额定转速下,输出功率为额定功率的100。6.4.4发电机在进行负荷试验时,必须检查下列项目:1.自动电压调节或调速性能;2.连续运转下的油机水温、油压;3.机械运转及声响;4.发电机输出三相电压的平衡程度;5.转速及发电频率;6.燃油系统、润滑系统、冷却系统及排气情况。6.4.5 在油机的监控开通后,应能实现油机的自动启动、停机、自动调整输出电压、频率及故障显示、油位显示等。6.4.6 微波、光缆无人值守中继站机组的燃油、机油、冷却水的自动补给应能满足连续(或累积)运行240h以上的需要。7 馈电母线、电源线和信号线7.1馈电母线加工7.1.1 母线表面平齐、光洁,穿墙隔板、支持绝缘子规格、质量、数量符合设计要求。7.1.2 母线扭转麻花弯时,其扭转部分的全长应不小于母线宽度的2.5倍。7.1.3 母线转弯处其平弯的弯曲半径不得小于母线厚度的2倍。7.1.4 母线接头处应平整、光滑、无斑锈,镀锡(铜质镀锡,铝质镀锌锡)长度不小于母线宽度,搭接长度大于或等于母线宽度,孔眼位置正确,偏差应不大于1mm。7.2 母线安装7.2.1 母线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规定,安装牢固,保持垂直与水平,每米偏差不大于5mm。穿过墙洞两侧的母线应分别用支持绝缘子与墙两侧加固。母线在上线柜安装时,应有支持绝缘子与上线柜固定。7.2.2 母线连接处净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1.连接处距支持绝缘子的净距离不小于50mm;2.多片母线连接处应错开,净距不小于50mm;3.连接处距弯曲处距离不小于30mm。7.2.3 母线加固支撑点边缘距离距弯曲处距离应保持在5075mm。7.2.4 两条母线之间采用鸭脖弯连接时,其鸭脖弯长度为母线厚度的2.3倍,接触部位长度不小于母线宽度。如果用过渡板连接,连接板长度应大于母线宽度的2倍,两母线端头之间应留有12mm的间隙。7.2.5 母线在过墙处不应有接头。母线在电池室内接头及螺栓、螺母应有防腐措施。7.2.6 母线连接用螺栓、螺母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1.当母线水平放置时,连接用螺栓、螺母应由下向上穿拧,其余情况下螺母应装在便于维护侧。2.母线螺栓、螺母两侧均应装平垫圈,在螺母侧还应装有弹簧垫圈。3.螺母拧紧后,螺栓露出螺母不少于23丝扣。4.各种规格母线连接处孔眼及螺栓、螺母尺寸应符合表7.2.6规定。表7.2.6 母线连接螺栓、螺母尺寸 单位:mm母线宽度60以下60以上80以上100以上螺栓、螺母规格M8M9M10M12钻孔直径91011.513.5垫圈内径8.59.510.513弹簧垫圈内径8.59.510.513铜母线连接处应用以上规格的4只螺栓、螺母;铝母线应用6只螺栓、螺母(参见附录B)。7.2.7 在抗震地区,母线与蓄电池输出端应采用母线软连接条进行连接。穿过同层房屋抗震缝的母线两侧,也必须采用“软连接”连接。“软连接”两侧母线应与对应的墙壁用绝缘物固定。7.3 母线喷(刷)漆7.3.1 母线应喷涂绝缘漆两层,喷涂均匀、平整,连接部位和接头两侧5mm不喷涂。7.3.2 喷涂绝缘漆的颜色必须符合表7.3.2规定:表7.3.2 母线喷(刷)漆颜色直流电源交流电源正极红色A相黄色B相绿色负极蓝色C相红色不接地中性线紫色接地中性线黑色7.4 布放电源和信号线7.4.1 电源线、信号线及铜、铝接线端子、螺栓、螺母的规格、型号必须符合施工图设计的规定。7.4.2 直流电源线、交流电源线、信号线应分开敷设,避免在同一线束内。7.4.3 电缆线应走线方便、整齐、美观,与设备连线越短越好,同时不应妨碍今后的维护工作。7.4.4 电源线敷设时,应保持其平直、整齐,绑扎间隔适当、松紧合适,塑料扎头(或麻线扎头)应放在隐蔽处,电源线、信号线必须是整条线料,外皮完整,中间严禁有接头和急弯处。7.4.5 机房布线、架间连线及各部件连线应无差错,接触良好,焊接光滑。不得碰地、短路、断路。严禁虚捍、漏焊。7.4.6 电源线与设备连接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截面在10mm2,以下的单芯或多芯电源线可与设备直接连接,即在电线端头制作接头圈。线头弯曲方向应与紧固螺栓、螺母的方向一致,并在导线与螺母间加装垫片,拧紧螺母。2.截面在10mm2以上的多股电源线应加装接线端子,其尺寸与导线线径相吻合,用压(焊)接工具压(焊)接牢固,接线端子与设备的接触部分应平整、紧固。3.电源线与设备端子连接时,不应使端子受到机械压力。4.较粗的电源线进入设备的一端应将外皮剥脱,并缠扎塑料绝缘带,各电源线缠扎长度一致。较细的电源线进入设备时在端头处可直接套上带有色谱的绝缘套管,塑料绝缘带和绝缘套管的颜色如7.3.2所述,以区分各种不同的电源线。套管松紧适度,长约23cm。7.4.7 信号线与设备端子连接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信号线与设备连接时,应用剥线刀把电缆端头剥开,分线按色谱顺序,不得将每组芯线互绞打开。2.接线时根据设备情况有三种方法:(1)使用绕线枪往接线端子板上绕接。线径为0.40.5mm时绕68圈,0.61.0mm时绕46圈。(2)用特制烙铁往端子板接头上焊,焊接光滑,无假焊、错焊、漏焊、无短路。(3)使用专用工具进行压接。3.无论采用何种方法,芯线从端子根部开始,不宜漏铜,芯线不得有损伤。7.4.8 沿地槽布放电源线时,电缆不宜直接与地面接触,宜用橡皮垫子或横木条垫底。7.4.9 沿墙布放电源线时,应将其牢固地卡在建筑物上,间隔均匀、平直。如电缆为铅皮应接地良好;如电缆为塑料外套,应使用绝缘子绝缘。电源线、信号线穿越上、下层或水平穿墙时,应用防火封堵材料将洞孔堵实。7.4.10 布放消防系统的导线、电缆均应采用钢芯阻燃型或耐火型,消防配电线路除设在金属梯架、金属线槽、电缆沟及电缆井等处外,其余应采用金属管穿绝缘导线敷设。穿越通信机房的管线应暗设或按设计规定办理。7.4.11 室外电缆的敷设1.室外直埋电缆敷设深度应根据设计而定。无规定时,一般不小于6080cm。遇有障碍物时或穿越公路时应敷设穿线钢管或塑料管。2.直埋电缆敷设前应检查绝缘电阻、绝缘强度、导电率,不合格的要及时更换。3.直埋电缆的地沟底层应铺一层细砂土,电缆入土后,再铺5cm厚的细砂土,然后铺一层红砖,最后再回土、填平。7.4.12 电源线穿越钢管(塑料管)应符合下列要求:1.钢管管径、位置应符合施工图要求,管内清洁、平滑。2.电源线穿越后,管口两端应密封。3.非同一级电压的电力电缆不得穿在同一管孔内。7.4.13 电源线弯曲时,弯曲半径应符合规定。铠装电力电缆的弯曲半径不得小于外径的12倍,塑包线和胶皮电缆不得小于其外径的6倍。7.5 通电检验7.5.1 母线、电源线安装完毕,其单线对地及线间绝缘电阻应大于1m/500V。测试其电压降值应符合设计规定(用负载模拟满负荷的情况下)。7.5.2 通电1h后,在现用负荷下测量母线装配连接线及母线与设备端子连接处的温度应不大于70,电源线接线端子处,电源线与设备连接处温度不大于65(可用点温计测定)。8 接地装置8.1 接地装置安装8.1.1 新建局站应采用联合接地装置。接地装置的位置、接地体的埋探及尺寸应符合施工图设计规定,并应尽量避免安装在腐蚀性强的地带。8.1.2 接地线各部件连接方法应符合设计规定。接地引入线与接地体焊接牢固,焊缝处作防腐处理。8.1.3 接地引入线应涂沥青(一般用镀锌扁钢作引入线),并用麻布条缠扎,然后在麻布条外涂沥青保护。8.1.4 接地汇集装置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规定,安装端正、牢固并有明显的标志。8.1.5 地线引出处如有入孔装置,则引出线在入孔内应留有余长。8.2 出、入电缆接地与防雷8.2.1 出、入局(站)交流电力线的接地与防雷选用具有金属铠装层的电力电缆出、入局(站)时应将电缆线埋入地下。其金属护套两端应就近接地。当局(站)设有阴极保护装置时,其电缆金属护套通过放电器接地。缆内两端的芯线应加装避雷器件。当高压或380V交流电入局(站)时,电力电缆长度应满足设计要求。8.2.2 出、入局(站)通信电缆的接地与防雷出、入局(站)通信电缆线应采取由地下出、入局(站)的方式,所采用的电缆,其金属护套应在进线室作保护接地,缆内芯线应在引入设备前分别对地加装保安装置。由楼顶引入机房的电缆应选用具有金属护套的电缆,并应在采取了相应的防雷措施后方可进入机房。8.3 局内设备的接地与防雷8.3.1 电力变压器的高、低压侧相线应分别对地加装避雷器
收藏
编号:2557691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365.52KB
格式:DOC
上传时间:2020-04-20
8
金币
- 关 键 词:
-
通信
通讯
电源
设备安装工程
项目
计划
规划
验收
设计
标准规范
yd5079
- 资源描述:
-
-_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通信电源设备安装工程验收规范
YD 5079-99
1 总则
1.0.1 本规范是通信电源设备安装工程施工质量检查、随工检验和工程竣工验收等工作的技术依据,适用于新建、扩建通信电源工程,对于改建的通信电源安装工程也可参照执行。
高低压、变配电设备的安装工程验收不在此范围。
1.0.2 通信电源设备安装工程的安装方式、要求,各种设备规格、型号应按照施工图的规定执行,新装设备的电气性能指标应符合设计规范或技术规范书的规定。对于迁装设备应参照原维护部门近期内对设备测试记录进行检验。
1.0.3 本规范尚未包括的测试项目及指标要求,应按施工图设计和产品说明书要求办理。
1.0.4 在施工过程中,如需修改施工图设计或代用材料的,必须经建设单位和设计部门同意,并办理变更手续后方可修改和使用,严禁使用未经检验或鉴定的材料。
1.1.5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执行有关施工规范,建设单位(业主)应通过随工代表(或监理)作好随工检验工作。
1.0.6 施工中,不得安装有损坏、变形、受潮、发霉、缺件的设备,严禁安装没有合格证、出厂验收单、入网证的设备。
凡在随工检验和竣工验收中发现不符合施工规范和本规范的项目,由施工单位造成的应由施工单位解决,由供货单位造成的由供货单位负责解决。
1.0.7 配电、变换、逆变、蓄电池、太阳电池、发电机组、母线、电源信号线等设备和材料、附件、备件必须齐全、完好,竣工时一并由施工单位向建设单位(业主)移交。
2 配电、换流设备安装
2.0.1 各种设备排列整齐,垂直度误差不超过机架高度的0.15%,列架机面平直,每米偏差不大于3mm,全列偏差不大于15mm。
2.0.2 设备安装位置应符合施工图设计规定,其偏差不大于10mm。
2.0.3 安装的设备,附件的型号、规格应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
2.0.4 设备结构应无变形,表面无损伤,指示仪表、按键和旋钮、机内部件无碰损、无卡阻、无脱落、无损坏。
2.0.5 开关、闸刀应运转灵活、接触牢靠、无电弧击伤。
2.0.6 机架与地面固定时,应由4只M10~M12的膨胀螺栓与地面加固。
2.0.7 在需要抗震的地区,按设计图纸要求,机架安装应采取抗震措施。地震设计烈度为8度及以上局站,机架还应与房屋柱体连接牢固。
2.0.8 走线架、机架面漆应保持完整、清洁,颜色应基本一致。
2.0.9 部件组装要稳固、整齐一致、接线正确无误,并应认真校对分装的部件编号。
2.0.10 机架与部件接地线要安装牢固。防雷地线与机框保护地线安装要符合设计要求。
3 配电、换流设备通电测试检验
3.1 设备通电前的检验
3.1.1 通电前应对机架、部件、布线进行绝缘电阻、绝缘强度的检查,并应符合要求。
3.1.2 接触器与继电器的可动部分动作灵活无松动和卡阻,其接触表面应无金属碎屑或烧伤痕迹。
3.1.3 接触器和闸刀的灭弧装置完好。
3.1.4 布线和接线正确,无碰地、短路、开路、假焊等情况。机内各种插件连接正确、无松动。
3.1.5 各种开关、闸刀、熔断器容量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3.1.6 机架保护地线连接可靠。
3.1.7 各种电压、电流表应进行校验和铅封。
3.1.8 测试机内布线及设备非电子器件对地绝缘电阻应符合说明书规定,无规定时,应不小于2MΩ/500V。
3.1.9 交流、直流配电设备及开关电源、变换设备等通电检验项目应符合产品技术说明书要求,无规定时可按以下各节所列项目进行。
3.2 交流配电设备通电检验
3.2.1 能自动(人工)接通、转换“市电”和“油机”电源,并有指示信号。
3.2.2 “市电”停电时能自动接通事故照明电路,并发出可见可闻信号,“市电”恢复供电时能自动(人工)切断事故照明电路。
3.2.3 各种电压、电流测试显示正确。
3.2.4 事故、过压、欠压、缺相等自动保护电路应能准确动作并能发出指示信号。
3.3 直流配电设备通电检验
3.3.1 各种输出电压、电流测试显示正确。
3.3.2 “浮一均”充电测试显示正确。
3.3.3 电压过高、过低、熔断器熔断均能发出可见可闻信号。
3.3.4 配电设备内部电压降应符合设计要求(屏内放电回路压降不大于O.5V)。
3.3.5 同设备多台并联使用时,具有均分性能。
3.3.6 监控接口性能正常。
3.4 变换设备通电测试检验
3.4.1 变换器输出电压、电流、杂音电平应满足产品说明书要求。
3.4.2 变换器事故、过压、开路、欠流、过流或短路等保护电路动作可靠、告警电路工作正常。
3.4.3 主备用变换器具有自动均分负载性能,当其中一台故障时,另一台自动负担全部负载。
3.4.4 变换器稳压精度、限流范围符合产品说明书要求。
3.5 逆变设备通电测试检验
3.5.1 输入电压、输出电压、稳压精度均符合产品说明书要求。
3.5.2 应有限流性能:限流定值可在105%~110%输出电流之间调整。
3.5.3 事故输入电压过高、过低、输出过压、欠压、过流、短路等保护电路动作可靠,告警电路工作正常。
3.5.4 同型号设备能多台并联工作,并具有均分性能。
3.6 开关电源设备通电测试检验
3.6.1 通电前应将输入、输出开关全部关断,并再次确认所有信号线、电源线是否正确。检查绝缘电阻是否符合说明书要求。
3.6.2 接通交流电源,检查三相电压是否正确,观察通电后模块显示器信号、指示灯是否正常。
3.6.3 工作参数设置:按厂家说明书要求对整流、监控模块进行工作参数的设置和修改。主要有浮充、均充电压,输出过、欠压阀值,输出过压关断阀值,输出电流限流值,模块地址,输出电压微调,选择浮、均充自动方式,自动测试,自动显示功能。
3.6.4 检验以下主要电气性能参数:输入交流电压,直流输出电压、电流,输出杂音,稳压精度,输入过压、欠压保护值,输出过压、过流保护值,输出限流特性,浮充、均充电压和自动转换性能。
3.6.5 检查各种告警功能,市电故障,熔丝故障,交流输入过压、欠压故障、缺相,散热器温度过高,输出过压、欠压故障,输出过流故障等。
3.6.6 检查远端控制功能:监控模块通过标准接口与监控中心设备相连,实现对电源设备的远端“三遥”。
4 蓄电池
4.1 电池架安装
4.1.1 电池架排列位置符合设计图纸规定,偏差不大于10mm。
4.1.2 电池架排列平整稳固,水平偏差每米不大于3mm,全长不大于15mm。
4.1.3 电池铁架安装后,各个组装螺栓、螺母及漆面脱落处都应补喷防腐漆。铁架与地面加固处的膨胀螺栓要事先进行防腐处理。
4.1.4 在要求抗震的地区按设计要求,蓄电池架应采取抗震措施加固。
4.2 电池的安装
4.2.1 安装的电池型号、规格、数量应符合设计图纸规定,并有合格证及产品说明书。
4.2.2 电池外壳不得有损坏现象,极板不得受潮、氧化、发霉,滤气帽通气性能良好。
4.2.3 电池各列要排放整齐,前后位置、间距适当,符合施工图要求。每列外侧应在一直线上,其偏差不大于3mm。电池应保持垂直与水平,底部四角均匀着力,如不平整应用油毡垫实。
4.2.4 电池标志、比重计、温度计应排在外侧(维护侧)。
4.2.5 电池间隔偏差不大于5mm,电池之间的连接条应磨平,连接螺栓、螺母拧紧,并在连接条和螺栓、螺母上涂一层防氧化物或加装塑料盒盖。
4.2.6 电池体安装在铁架上时,应垫缓冲胶垫,使之牢固可靠。
4.2.7 各组电池应根据母线走向确定正负极出线位置,电池组及电池均应设有清晰的明显标志。
4.2.8 隔离板、棍应无裂纹、弯曲、漏插。组装间距相等,平直整齐、高低一致。
4.2.9 阀控式密封蓄电池,应用万用表检查电池端电压和极性,保证极性正确连接。
4.2.10 按设计图纸规定,安装电池监测器并固定。
4.3 调配及灌注电解液
4.3.1 调配电解液所使用的蒸馏水必须严格检验并符合表4.3.1 规定。
表4.3.1 蒸馏水标准
序 号
指标项目
指标
1
灼烧残渣含量(%)
≤0.01
2
锰(Mn)含量(%)
≤0.00001
3
铁(Fe)含量(%)
≤0.0004
4
氯(Cl)含量(%)
≤0.0005
5
还原高锰酸钾物质(O)含量(%)
≤0.0002
6
透明度(mm)
无色、透明
7
电阻率(25℃),(Ωcm)
≥10104
8
硝酸及亚硝酸盐(以N计)(%)
≤0.0003
9
铵(NH4)含量(%)
≤0.0008
10
碱土金属氧化物(CaO计)(%)
≤0.005
注:本表为国标GB50172-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蓄电池施工及验收规范》之附录。
4.3.2 铅酸电解液使用化学纯或分析纯浓硫酸,应符合表4.3.2规定。
表4.3.2 浓硫酸标准
序号
指标名称
一级品
二级品
1
硫酸(H2SO4)含量(%)
≥92
≥92
2
灼烧残渣含量(%)
≤0.03
≤0.05
3
锰(Mn)含量(%)
≤0.00005
≤0.0001
4
铁(Fe)含量(%)
≤0.005
≤0.012
5
砷(Aa)含量(%)
≤0.00005
≤0.0001
6
氯(Cl)含量(%)
≤0.0005
≤0.001
7
氮氧化物(以N计)含量(%)
≤0.0001
≤0.001
8
铵(NH4)含量(%)
≤0.001
≤0.005
9
二氧化硫(SO2)含量(%)
≤0.004
≤0.007
10
铜(Cu)含量(%)
≤0.0005
≤0.005
11
还原高锰酸钾的物质(O)含量(%)
≤0.001
≤0.002
12
色度测定(ml)
≤1.0
≤2.0
13
透明度(mm)
≥160
≥50
注:本表为国标GB4554-84《蓄电池用硫酸》。
4.3.3 调制的电解液比重应符合厂家规定。
4.3.4 电解液配好后,宜静置至20~30℃或室温,然后灌注。每组电池的电解液灌注时间不得超过1h。电解液面应高度一致。无刻度时,应低于电池盖10~30nmm或高出极板20mm。
4.4 铅酸蓄电池初充电
4.4.1 初充电前应检查蓄电池单体电压、温度、比重、极性与设计要求是否相符,有无错极及电压过低现象。
4.4.2 初充电期间不得停电,如遇停电必须立即启动油机供电。
4.4.3 新装蓄电池根据产品说明规定的方法进行充电,无规定时可按下列方法进行:
1.恒压限流法
(1)充电时每1小时进行标测,每4小时进行全测。
(2)充电时选用2.35V/只电压作为充电电压,充电初期应使电流限制在0.1~0.2C之间,充入电量为其额定容量的3~7倍(C为容量)。
(3)充电48h后可以停充2h,待其电压恢复正常后再继续充电,以增加输入电量。
(4)充电终期每只电池的电压为2.250.1V,充电电流小于额定容量的0.03~0.05C,且一昼夜不变,最后调整各电池电解液的比重和液面,使之分别一致。
2.恒流充电法
(1)充电过程中每2小时对电池进行标测,每4小时全测,但在初充电开始的24h内,应每1小时进行标测。
(2)初充电第一阶段用10小时率电流充50~70h,第二阶段用20小时率电流充30~50h,充入电量为其额定容量的7~10倍。
(3)充电终期,每只电池电压为2.5~2.75V。3n闪电解液比重不变化,电压不变化,此时电解液沸腾,气泡盛足,即电量已充足,但仍应以20小时率的电流值作均衡充电,继续若干时间(2h),用蒸馏水或1.300~1.400的稀硫酸调整液面高度及调整各电池比重在1.2150.005(25℃)范围。
4.4.4 充电过程中要经常注意每个电池的电压、比重、温度、气泡、极板等变化,发现个别电压、比重低落,液温过高,极板弯曲或膨胀,电池槽渗漏,气泡不足等现象时,应及时查明原因加以解决。充电过程中如发现温度高于45℃时,应及时减少充电电流或采取降温措施,使其液温正常,若仍无效时应暂停充电,待温度降低后恢复充电,但在初充电24h内不得中断充电。
4.4.5 在一般情况下各种蓄电池的初充电电压要求如下:
防酸型铅酸蓄电池:2.35~2.4V;
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2.35V。
4.5 蓄电池放电试验
4.5.1 放电测试应在电池初充电完毕,静置1h后进行。
4.5.2放电用负载应安全可靠、易于调整。如果用水阻假负载时水溶液中可加入少许食盐或稀硫酸,水阻极板放置应牢固和便于调整。放电时在假负载容器内插入一个电极,另一个电极缓慢插入,注意电流表指示,逐步调正所需的放电电流值。
4.5.3 放电开始时应立即测试电池组总电压、总电流,并记录开始时间,后每1小时进行标测,每2小时全测,但当电压降至1.9V以下时,应每15分钟全测一次。
4.5.4 初放电应符合出厂技术说明书的规定。无规定时,铅酸蓄电池以10小时率放电。放电3h后,即可用电压降法测试电池内阻,电池内阻应符合规定。计算公式
R内=(E-U放)/I放
式中:R内——电池内阻;
E——电池组开路电压;
U放——放电开路电压;
I放——放电电流。
4.5.5 放电时应注意以下要求:
1.为了防止放电过量,初次放电终了电压及电解液比重应符合产品说明或满足表4.5.5要求。
表4.5.5 蓄电池放电终了电压值
电池种类
单体终了电压值(v)
铅酸蓄电池
镉镍蓄电池
锌银蓄电池
1.8
1.1
1.3
2.放电容量应大于或等于额定容量的70%。放电3h后的电池内阻应符合技术要求。
3.放电完毕,在3h内应以10小时率进行二次充电,直至电流、比重和电压在5~8h内稳定不变,板极剧烈冒泡为止。
4.6 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的充放电
4.6.1 使用前应检查各单体开路电压,若低于2.13v或储存期超过6个月则应运用恒压限流法进行充电,或按说明书要求进行。
4.6.2 充电电压宜取2.35V/单体,充电电流取0.1C10A,充电终期电压为2.23~2.25V/单体,若连续3h电压不变,则认为电池组已充足。
4.6.3 初充电应按出厂技术说明书规定进行,放出额定容量的30%~40%,应立即进行补充电。
4.7 镉镍碱性蓄电池
4.7.1 配制电解液
这种碱性电池单只额定电压1.25V,配置电解液可用固体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一级品)加纯水配制,配制时可按表4.7.1要求进行。
表4.7.1 镉镍碱性蓄电池电解液比重要求
种类
电解液比重(g/ml)
电池使用时环境温度(℃)
电解液成分
每升加入氢氧化锂量(g)
1
1.180.02
+45~+10
NaOH
20
2
1.200.02
+35~-10
KOH
40
3
1.250.01
+10~-25
KOH
-
4
1.280.01
-15~-40
KOH
-
配制时先将固体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溶入纯水中,放在耐碱的容器中搅拌,再不断加水,调整电解液比重,直至满足要求。
4.7.2 添加剂氢氧化锂的加入
在电解液中要按要求加入一定数量的氢氧化锂,以增加蓄电池容量和延长电池使用期。方法是将少量碱液与所需氢氧化锂全部溶解后,再加入电解液中进行均匀搅拌。
4.7.3 电解液配制后,宜静置4h后取澄清液注入电池瓶内,液面可高于极板5~12mm,每个单体保持一致并密封,静置1h后即可充电。充电期间,电解液温度宜为2010℃,当温度低于5℃或高于35℃时,不宜充电。
4.7.4 充电
镉镍电池充电时,可按说明书要求进行,无要求时,可采用恒流法充电,电流为额定容量的1/4,充电时间为7h(此电池可以承受过充电)。充电终了电压为1.9V左右。采用快速充电时间为4h,充电电流为额定容量的1/2。
充电过程中应记录电池电压、温度、比重等,出现异常时应找出原因及时处理。
4.7.5 放电宜以8小时率放电,放电过程中应注意电池各参数的变化,终了电压为1.1V,此时可以停止放电(此电池可以承受过放电)。
4.7.6 新电池或长期存放电池应按上述方法进行2~3次循环充放电试验后,才可使用。
4.8 锌银碱性蓄电池
4.8.1 电解液比重为1.45~1.47,单只额定电压为1.5V。
4.8.2 电解液配制方法:每配制1000ml电解液,加纯水750ml,再加固体氢氧化钾680~700g,加氧化锌95~100g,(加添加剂氢氧化锂适量,作用同前)在耐碱的容器中搅拌均匀,直至全部溶解,冷却到室温。然后加纯水或氢氧化钾调整电解液比重,使之满足要求。静置澄清后即可注入电池瓶内,并立即密封,防止电解液吸收二氧化碳和蒸发而使电池性能变坏。
4.8.3 充电
采用恒流法充电,用10小时率充电到2.05V止,充电时,每1小时测量并记录一次电压,当电池单体电压达到1.96V时,每10分钟检查一次电压,至2.05V时停止充电,严禁过充电(充电电压不得超过2.1V)。
4.8.4 放电
以10小时率放电。每1小时测量记录一次电压,当电池单体电压达到1.4V时,每5分钟检查一次电压,到1.3~1.0V停止放电,严禁过放电(放电电压不得低于1.0V)。
4.8.5 容量合格的蓄电池正常充电并搁置24h后,电动势应为1.82~1.86V,此时可使用,若低于1.82V,应放电后再充电一次,若仍不合格,不宜使用。
4.8.6 锌银电池正式使用前,还要经过“化成”,目的是为了改善极板的均匀性,保证电气性能一致。“化成”的方法是:用10小时率电流充、放电循环,充电终止电压为2.1V,放电终止电压为1.0V,再以10小时率电流充电,以5小时率电流放电作容量检查,放电容量不低于额定容量,若低于额定容量应重作一次容量检查。
5 太阳电池
5.1 太阳电池方阵安装
5.1.1 太阳电池方阵、支架尺寸、规格、数量应符合设计规定,所用金属材料必须经过防锈处理。
5.1.2 太阳电池方阵支架底座(一般由钢筋水泥浇灌而成或者由槽钢、圆钢制成)必须平直牢固,方向、尺寸、强度符合设计要求。
5.1.3 太阳电池板型号、规格、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5.1.4 安装太阳电池板前应对现场的极板进行检查,不得有损坏、裂纹及内部正负极金属线开路现象,接线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
5.1.5 太阳电池架应安装在牢固的底座上,固定方式可采取焊接或用12mm的膨胀螺栓加固在底座上,用膨胀螺栓加固时宜每1~1.5米的距离加固一次。
5.1.6 太阳电池的安装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无要求时,支架四周维护走道净宽不少于80cm,电池子阵之间距离不少于30cm,电池板之间不少于5cm,以方便维护。
5.1.7 太阳电池方阵采光面应按设计规定安装。无规定时在北半球应向正南放置(指南针定位)。方阵前应无建筑物、树木、残雪、沙尘等遮挡物。多列方阵之间,应有足够空间。
5.1.8 电池方阵支架的仰角应能人工或自动调整。角度调整范围为33~46.50。每年“春分”、“秋分”各调整一次,调整时应按设计规定调整角度,无规定时春夏仰角为38.5,秋冬为46.5。
5.1.9 太阳电池支架应有良好的接地和防雷装置。
5.1.10 太阳电池极板电源连线以及进入太阳电池控制架的连线应走向合理、整齐,并用螺旋塑料管(带)包扎。进线孔应进行防渗水处理。
5.1.11 太阳电池架安装完毕后,应保持漆面一致和完整,对调整角度的螺栓、螺母应进行防锈处理。
5.1.12 电池极板安装完毕后,在天气晴朗时,检查开路电压、短路电流是否符合设计规定或产品说明书要求。
5.2 太阳电池组合电源架检验
5.2.1 太阳电池组合电源架的安装要求见第2章相关内容。加电前应对机架、部件、布线进行绝缘检查,应符合要求。
5.2.2 交流配电单元
1.检查市电防雷装置是否良好。
2.当市电停电时,自动转换接通油机供电开关,并发出警示信号。
3.交流输入、出电压,输出总电流应符合出厂说明书要求。
5.2.3 直流配电单元
1.太阳电池方阵的各子阵应根据太阳电池能量大小自动接入或部分切除。
2.能自动为蓄电池浮、均充电。
3.太阳电池能量不足时,蓄电池应能自动接入为负载供电。
4.太阳电池及蓄电池能量不足时,能发出信号,启动“市电”或“油机”供电系统供电及浮、均充电。
5.2.4整流模块,检验项目同3.6节。
5.2.5系统监控器
1.当母线电压低于54V时,太阳电池方阵能逐个子阵加入,直至54V停止。
当母线电压高于56.6V时,太阳电池方阵能自动逐个子阵撤除,直至56.6V。
2.当母线电压低于49.8V或蓄电池累计放出总量5%~10%时,自动启动“油机”或“市电”使整流器输出浮充电压,直至充满为止。
当母线电压低于48V,或蓄电池累计放出容量10%~20%时,使整流器输出均充电压,直至充满为止。
3.监控功能
(1)遥测量:交流电压、电流,太阳电池方阵的电压、电流,蓄电池电压、电流,负载总电流,环境温度等。
(2)遥信量:蓄电池电压高、低,环境温度过限,熔丝告警,整流模块故障,交流电故障,油机故障,烟雾告警,门禁告警等。
(3)遥控量:太阳电池方阵投入、撤除,整流模块开/关,油机启动/停机,市电接入,均、浮充转换等。
6 柴油发电机组
6.1 柴油发电机组安装
6.1.1 发电机组型号、规格、零部件应符合设计要求。
6.1.2 设备不得有损坏、变形、受潮或缺少零部件。
6.1.3 机组基础位置、预留孔、地槽、盖板应符合设计和安装的要求。
6.1.4 机组安装要稳固,地脚螺栓应采用“二次灌浆”预埋,螺栓规格宜为M18~M20,外露要一致,预埋位置准确,一般露出螺母3~5丝扣。机组底座与基础之间要按设计要求加装减震装置,并应采取防滑铁件定位措施。
6.1.5 油机、水箱安装牢固、平直,保护接地良好。
6.1.6 油机的油泵、油箱(油罐)安装(吊装)牢固平直,保护接地良好。油箱(油罐)要按设计要求安装在指定位置,燃油管路安装平直,无漏油渗油。
6.1.7 机组各种电源线、信号线按布线要求接线牢固可靠、整齐美观、无差错。
6.1.8 油机控制屏(柜)安装时,应检查各种仪表盘是否卡壳,并进行校正。电源线、信号线进屏(柜)时,要分类用螺旋塑料管(带)包扎整齐。不得将交流、直流、信号线包扎在一起。
6.1.9 在抗震地区,应按设计要求对油机采取抗震措施加固。
6.2 管件加工和管路安装
6.2.1 管材型号、通径、壁厚及阀门、法兰盘、三通、弯头、大小头等应符合设计规定,无破损、变形、裂缝。
6.2.2 管子弯曲时,其弯曲半径一般不小于管半径的6倍。其弯曲部位与角度应正确,无死弯、皱折、凹凸不平的现象。
6.2.3 钢管用管箍连接时,管端套丝长度不小于管接头的1/2,在管接头两端应作密封处理。用法兰盘连接时,法兰盘的密封面光洁,垫片材料完好。
6.2.4 管路系统装配平直牢固,倾斜度不大于0.2%。连接处螺栓、螺母拧紧,无漏水、漏气、漏油现象。
6.2.5 管路接口位置不应在支吊架上,接口处距离支吊架不小于50mm,两个接口间距离不小于150mm,管路接口距离弯管的弯曲起点不小于100mm。
6.2.6 明敷钢管应排列整齐,固定支架点的间距分布均匀。管卡与终端、转弯中间两侧的距离应符合表6.2.6规定。
表6.2.6 钢管中间的管卡距离
钢管内径(mm)
最大允许距离(m)
15~20
25~32
40~50
70~100
1.5
2.0
2.5
3.5
6.2.7 埋于地下的钢管应涂防腐油漆或沥青,穿越其他设备及建筑物基础时应加以保护。
6.2.8 排烟管路安装
1.应平直,弯头少,管距短。用法兰盘连接时,盘间应垫橡胶石棉垫。用管件连接时管口要缠油麻并涂铅油。
2.排烟管水平伸向室外时,靠近机器侧应高于外伸侧,其坡度为0.5%,离地高度应符合设计规定,无规定时,一般不低于2.5m。
3.排烟管水平外伸口,应安装丝网护罩,垂直伸出口顶应安装伞形防雨帽。
6.2.9 输油管路安装,连接法兰盘在接口处应垫耐油橡皮垫或石棉垫。油泵与油管连接处应采用软管连接,在正常油压下不应有漏油、渗油现象。
6.2.10 风冷柴油机进、排风管接头处,应垫石棉线或石棉垫,不应漏气,并应保证进风口、排风口有良好的进风、排风通道。
6.2.11 风冷柴油机进风管和排风管安装应平直,高度符合设计要求,吊挂要牢固,同时还应装有防尘等装置。
6.3 管路涂漆
6.3.1 管路安装完毕,经检验合格后应涂防锈漆和各种颜色的油漆。
6.3.2 管路喷涂油漆的颜色应符合下列规定:
气管:天蓝色或白色;
水管:进水管浅蓝色,出水管深蓝色;
油管:机油管黄色,燃油管棕红色;
排气管:银粉色。
6.3.3 在管路分支处和管路的明显部位应标红色的流向箭头。
6.4 通电试验
6.4.1 试机前的检查
1.控制配电屏及各种仪表应完好、齐全,接线正确牢固,相线排序一致。
2.各零部件螺栓及管路接头牢固。
3.油箱(罐)底壳应清洁,油路、缸体与缸盖水套孔眼应畅通。水箱内应用纯水清洗,在冬季应加入防冻液。
4.由电动机启动油机时,启动蓄电池电压应正常,接线正确。
5.机组接地良好,管路畅通,阀门关闭严密。
6.测量、调整各汽缸进、出气门间隙应符合说明书规定。
7.燃油、机油要符合油机说明书的规定。
6.4.2 空载试验
1.运转平稳、均匀,调速器调速准确,转速稳定,无异常响声及异常发热情况。
2.电压表、电流表、频率表、温度表、油压表指示应正常。
3.排烟及噪声应正常,符合C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4.润滑油压力与温度,冷却水进出口温度应符合技术说明书规定。
5.空载试验时间不少于0.5h。
6.4.3 带载试验
发电机组在进行负载试验时,必须按下列要求分别进行:
1.在额定转速下,输出功率为额定功率的25%;
2.在额定转速下,输出功率为额定功率的50%;
3.在额定转速下,输出功率为额定功率的75%;
4.在额定转速下,输出功率为额定功率的100%。
6.4.4发电机在进行负荷试验时,必须检查下列项目:
1.自动电压调节或调速性能;
2.连续运转下的油机水温、油压;
3.机械运转及声响;
4.发电机输出三相电压的平衡程度;
5.转速及发电频率;
6.燃油系统、润滑系统、冷却系统及排气情况。
6.4.5 在油机的监控开通后,应能实现油机的自动启动、停机、自动调整输出电压、频率及故障显示、油位显示等。
6.4.6 微波、光缆无人值守中继站机组的燃油、机油、冷却水的自动补给应能满足连续(或累积)运行240h以上的需要。
7 馈电母线、电源线和信号线
7.1馈电母线加工
7.1.1 母线表面平齐、光洁,穿墙隔板、支持绝缘子规格、质量、数量符合设计要求。
7.1.2 母线扭转麻花弯时,其扭转部分的全长应不小于母线宽度的2.5倍。
7.1.3 母线转弯处其平弯的弯曲半径不得小于母线厚度的2倍。
7.1.4 母线接头处应平整、光滑、无斑锈,镀锡(铜质镀锡,铝质镀锌锡)长度不小于母线宽度,搭接长度大于或等于母线宽度,孔眼位置正确,偏差应不大于1mm。
7.2 母线安装
7.2.1 母线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规定,安装牢固,保持垂直与水平,每米偏差不大于5mm。穿过墙洞两侧的母线应分别用支持绝缘子与墙两侧加固。母线在上线柜安装时,应有支持绝缘子与上线柜固定。
7.2.2 母线连接处净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
1.连接处距支持绝缘子的净距离不小于50mm;
2.多片母线连接处应错开,净距不小于50mm;
3.连接处距弯曲处距离不小于30mm。
7.2.3 母线加固支撑点边缘距离距弯曲处距离应保持在50~75mm。
7.2.4 两条母线之间采用鸭脖弯连接时,其鸭脖弯长度为母线厚度的2.3倍,接触部位长度不小于母线宽度。如果用过渡板连接,连接板长度应大于母线宽度的2倍,两母线端头之间应留有1~2mm的间隙。
7.2.5 母线在过墙处不应有接头。母线在电池室内接头及螺栓、螺母应有防腐措施。
7.2.6 母线连接用螺栓、螺母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当母线水平放置时,连接用螺栓、螺母应由下向上穿拧,其余情况下螺母应装在便于维护侧。
2.母线螺栓、螺母两侧均应装平垫圈,在螺母侧还应装有弹簧垫圈。
3.螺母拧紧后,螺栓露出螺母不少于2~3丝扣。
4.各种规格母线连接处孔眼及螺栓、螺母尺寸应符合表7.2.6规定。
表7.2.6 母线连接螺栓、螺母尺寸 单位:mm
母线宽度
60以下
60以上
80以上
100以上
螺栓、螺母规格
M8
M9
M10
M12
钻孔直径
9
10
11.5
13.5
垫圈内径
8.5
9.5
10.5
13
弹簧垫圈内径
8.5
9.5
10.5
13
铜母线连接处应用以上规格的4只螺栓、螺母;铝母线应用6只螺栓、螺母(参见附录B)。
7.2.7 在抗震地区,母线与蓄电池输出端应采用母线软连接条进行连接。穿过同层房屋抗震缝的母线两侧,也必须采用“软连接”连接。“软连接”两侧母线应与对应的墙壁用绝缘物固定。
7.3 母线喷(刷)漆
7.3.1 母线应喷涂绝缘漆两层,喷涂均匀、平整,连接部位和接头两侧5mm不喷涂。
7.3.2 喷涂绝缘漆的颜色必须符合表7.3.2规定:
表7.3.2 母线喷(刷)漆颜色
直流电源
交流电源
正极
红色
A相
黄色
B相
绿色
负极
蓝色
C相
红色
不接地中性线
紫色
接地中性线
黑色
7.4 布放电源和信号线
7.4.1 电源线、信号线及铜、铝接线端子、螺栓、螺母的规格、型号必须符合施工图设计的规定。
7.4.2 直流电源线、交流电源线、信号线应分开敷设,避免在同一线束内。
7.4.3 电缆线应走线方便、整齐、美观,与设备连线越短越好,同时不应妨碍今后的维护工作。
7.4.4 电源线敷设时,应保持其平直、整齐,绑扎间隔适当、松紧合适,塑料扎头(或麻线扎头)应放在隐蔽处,电源线、信号线必须是整条线料,外皮完整,中间严禁有接头和急弯处。
7.4.5 机房布线、架间连线及各部件连线应无差错,接触良好,焊接光滑。不得碰地、短路、断路。严禁虚捍、漏焊。
7.4.6 电源线与设备连接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截面在10mm2,以下的单芯或多芯电源线可与设备直接连接,即在电线端头制作接头圈。线头弯曲方向应与紧固螺栓、螺母的方向一致,并在导线与螺母间加装垫片,拧紧螺母。
2.截面在10mm2以上的多股电源线应加装接线端子,其尺寸与导线线径相吻合,用压(焊)接工具压(焊)接牢固,接线端子与设备的接触部分应平整、紧固。
3.电源线与设备端子连接时,不应使端子受到机械压力。
4.较粗的电源线进入设备的一端应将外皮剥脱,并缠扎塑料绝缘带,各电源线缠扎长度一致。较细的电源线进入设备时在端头处可直接套上带有色谱的绝缘套管,塑料绝缘带和绝缘套管的颜色如7.3.2所述,以区分各种不同的电源线。套管松紧适度,长约2~3cm。
7.4.7 信号线与设备端子连接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信号线与设备连接时,应用剥线刀把电缆端头剥开,分线按色谱顺序,不得将每组芯线互绞打开。
2.接线时根据设备情况有三种方法:
(1)使用绕线枪往接线端子板上绕接。线径为0.4~0.5mm时绕6~8圈,0.6~1.0mm时绕4~6圈。
(2)用特制烙铁往端子板接头上焊,焊接光滑,无假焊、错焊、漏焊、无短路。
(3)使用专用工具进行压接。
3.无论采用何种方法,芯线从端子根部开始,不宜漏铜,芯线不得有损伤。
7.4.8 沿地槽布放电源线时,电缆不宜直接与地面接触,宜用橡皮垫子或横木条垫底。
7.4.9 沿墙布放电源线时,应将其牢固地卡在建筑物上,间隔均匀、平直。如电缆为铅皮应接地良好;如电缆为塑料外套,应使用绝缘子绝缘。电源线、信号线穿越上、下层或水平穿墙时,应用防火封堵材料将洞孔堵实。
7.4.10 布放消防系统的导线、电缆均应采用钢芯阻燃型或耐火型,消防配电线路除设在金属梯架、金属线槽、电缆沟及电缆井等处外,其余应采用金属管穿绝缘导线敷设。穿越通信机房的管线应暗设或按设计规定办理。
7.4.11 室外电缆的敷设
1.室外直埋电缆敷设深度应根据设计而定。无规定时,一般不小于60~80cm。遇有障碍物时或穿越公路时应敷设穿线钢管或塑料管。
2.直埋电缆敷设前应检查绝缘电阻、绝缘强度、导电率,不合格的要及时更换。
3.直埋电缆的地沟底层应铺一层细砂土,电缆入土后,再铺5cm厚的细砂土,然后铺一层红砖,最后再回土、填平。
7.4.12 电源线穿越钢管(塑料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钢管管径、位置应符合施工图要求,管内清洁、平滑。
2.电源线穿越后,管口两端应密封。
3.非同一级电压的电力电缆不得穿在同一管孔内。
7.4.13 电源线弯曲时,弯曲半径应符合规定。铠装电力电缆的弯曲半径不得小于外径的12倍,塑包线和胶皮电缆不得小于其外径的6倍。
7.5 通电检验
7.5.1 母线、电源线安装完毕,其单线对地及线间绝缘电阻应大于1mΩ/500V。测试其电压降值应符合设计规定(用负载模拟满负荷的情况下)。
7.5.2 通电1h后,在现用负荷下测量母线装配连接线及母线与设备端子连接处的温度应不大于70℃,电源线接线端子处,电源线与设备连接处温度不大于65℃(可用点温计测定)。
8 接地装置
8.1 接地装置安装
8.1.1 新建局站应采用联合接地装置。接地装置的位置、接地体的埋探及尺寸应符合施工图设计规定,并应尽量避免安装在腐蚀性强的地带。
8.1.2 接地线各部件连接方法应符合设计规定。接地引入线与接地体焊接牢固,焊缝处作防腐处理。
8.1.3 接地引入线应涂沥青(一般用镀锌扁钢作引入线),并用麻布条缠扎,然后在麻布条外涂沥青保护。
8.1.4 接地汇集装置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规定,安装端正、牢固并有明显的标志。
8.1.5 地线引出处如有入孔装置,则引出线在入孔内应留有余长。
8.2 出、入电缆接地与防雷
8.2.1 出、入局(站)交流电力线的接地与防雷
选用具有金属铠装层的电力电缆出、入局(站)时应将电缆线埋入地下。其金属护套两端应就近接地。当局(站)设有阴极保护装置时,其电缆金属护套通过放电器接地。缆内两端的芯线应加装避雷器件。
当高压或380V交流电入局(站)时,电力电缆长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8.2.2 出、入局(站)通信电缆的接地与防雷
出、入局(站)通信电缆线应采取由地下出、入局(站)的方式,所采用的电缆,其金属护套应在进线室作保护接地,缆内芯线应在引入设备前分别对地加装保安装置。
由楼顶引入机房的电缆应选用具有金属护套的电缆,并应在采取了相应的防雷措施后方可进入机房。
8.3 局内设备的接地与防雷
8.3.1 电力变压器的高、低压侧相线应分别对地加装避雷器
展开阅读全文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