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的鉴赏技巧.docx
《2022年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的鉴赏技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的鉴赏技巧.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的鉴赏技巧 散文是一种作者写自己经验见闻中的真情实感、敏捷的文学体裁,属于文学类文本。为便利高考生复习这部分内容,以下是我搜寻整理的关于2022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的鉴赏技巧,供参考学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2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的鉴赏技巧 题型一:鉴赏技巧 鉴赏散文作品的表达技巧,主要指:一是作家在表达方式运用上的技巧和文体学问运用方面的技巧;二是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其他相关写作方面的技巧。近年高考,此考点的考查形式为“文本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有怎样的作用?” 学问储备:散文中的表达技巧及其作用 (一)表达方式:在散文中常用的表达方式为记叙、描写、争论、抒情。 1.记叙
2、: (1)记叙的人称:散文记叙人称多运用第一人称和其次人称,有时交织运用。如荷塘月色就运用了第一人称“我”,散文中第一人称的表达效果基本同小说,但散文中的“我”指作者本人。散文中运用其次人称特别多见,其次人称的表达效果:呼告抒情,有对话效果,便于感情沟通,增加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往往能造成拟人效果。可以针对某一人称的运用命题,也可以针对行文中人称的改变命题,或者针对称谓的改变命题。 人称表达效果如下: 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便于干脆抒情,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其次人称呼告抒情,便于感情沟通,增加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 第三人称能比较干脆客观地呈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
3、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敏捷自由。 (2)记叙的详略:记叙应围绕中心有详有略地进行,详写不是漫不经心地多写,它往往突出细微环节,留意渲染烘托,多用铺陈手法;略写也不是可有可无地硬凑,而是依据中心的须要。 (3)记叙的方法:顺叙、倒叙、插叙。 2.描写:描写是高考考查的重点,散文描写手法和小说描写手法基本相同,不再赘述。 3.争论:散文中的争论,它是在记叙的过程中自然融入自己的倾向和评价,形成夹叙夹议的特色,往往是揭示文章的主题或和抒情结合在一起,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 4.抒情:抒情是干脆或间接地抒发内心感情的一种表达方式,是文章打动读者、感染读者的重要手段,抒情散文的主要表述方法。在叙事散文
4、中,抒情经常与叙述、描写、争论等结合运用。在争论说理的文章中,作者一般很少直抒感情,而是通过对某种观点的论证,体现作者的爱憎感情。抒情方式详细来分又可分为借景抒情法、触景生情法、托物言志法、直抒胸臆法、融情于事法等。 (1)借景抒情又称寓情于景,是指作者带着剧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通过景物来抒情。它的特点是“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在文章中只写景,不干脆抒情,以景物描写代替感情抒发,也就是王国维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 (2)触景生情,是指触及外界景物而引起情思,感叹述怀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先写景,再抒情;也可以先抒发对景物的感受,然后再描写景物;还可以把二者交织起来,一边
5、写景,一边抒情。写景是为了抒情,笔在写景,却应当“字字关情”。 (3)托物言志,是指有感于外物而述志抒怀的方法。托物言志既状写事物,也干脆抒怀,因物生情,有感而发。 (4)直抒胸臆,就是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不借助于任何别的手段,干脆地表明和倾吐自己的思想感情,以感染读者,引起共鸣。直抒胸臆的特点是:不要任何“附着物”,而是思想感情直截了当地宣泄;不讲究含蓄委婉,而是思想感情毫无遮掩地袒露。这种直陈肺腑的抒情方式,往往显得坦率真挚,朴质恳切,很能打动人心。如必修教材课文记念刘和珍君在文章的第四部分,作者在记叙刘和珍牺牲后就直抒胸怀:“惨象,已使我” (5)融情于事,指通过叙述事务来抒发感情,让感
6、情从详细事务的叙述中自然地流露出来,感染读者。这种渗透着感情的叙述,读者品尝起来就更觉得真诚可亲。如朱自清的背影,写父亲给儿子送别时买橘子的那一段叙述文字,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二)章法结构 散文的章法结构,主要涉及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过渡、线索等方面。在高考的命题中,常常涉及章法结构作用的分析与探究。其作用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标题有说明范围、点明中心、揭示主旨之作用,如背影。 2.开头的作用基本同小说。 3.结尾的作用也基本同小说。 4.过渡句段有承上启下之作用。 5.线索有贯串全文、使脉络清楚结构谨严的作用。 驾驭散文章法结构的作用,既是散文考查的重点,也是解读散文的重要步骤。
7、 (三)修辞手法 针对一些运用修辞手法的语句命题。一般说来,描绘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使描写对象生动形象,主要有比方、借代、夸张、拟人;结构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突出强调,主要有对偶、排比、反复;表达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增加语气,主要有反问和设问。在详细运用中又有些微小的差别,现将考试大纲所规定的九种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列表归类如下: 比方: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使事物生动形象,给人以显明深刻的印象;或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邃的道理加以说明,化平淡为生动,化深邃为浅显,化抽象为详细,深化浅出。 夸张: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给人以启示;表达感情更剧烈;增加语言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比拟:使语言生动形象,表达
8、亲切,有情趣,给人以显明深刻的印象。 借代:生动活泼,使语言形象显明,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对偶:结构整齐,节奏感强,有音乐美,便于吟诵;在内容上或两两对比,或两两衬托,或两两补充。 排比:一挥而就,节奏显明;突出强调,长于抒情;内容集中,增加气概。 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深刻印象。 反问:表达显明,起强化语气作用。 设问:提示留意,突出强调,引起思索,使自己的回答具有劝服力,增加表达效果。 (四)表现手法 散文中常用的表现手法除了驾驭衬托、铺垫、抑扬、悬念、伏笔等表现手法(这些手法在小说专题中已经讲解)外,还需驾驭散文常考技巧: 1.象征手法:所谓象征
9、手法,就是以详细事物去表现某种抽象意义或不便表达的意义的一种文学手法。换言之,象征就是通过特定的简单引起联想的详细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一种表现手法。它可以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把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详细的可以感知的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给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多运用在写景状物散文和抒情散文作品中,如必修教材囚绿记就运用了象征手法,作者描写绿枝条的性格特点,是想用这些绿来象征包括作者在内的广阔人民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对自由光明的憧憬。 2.联想和想象:这两种手法常常一起运用,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增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年高 语文 散文 阅读 鉴赏 技巧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