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新高考选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章末综合检测:(三)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doc
《2021版新高考选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章末综合检测:(三)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版新高考选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章末综合检测:(三)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章末综合检测(三) (时间:40分钟分值: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土壤是由气候、植被、人类活动等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在一定地域空间形成了气候植被土壤相对应的整体性分布特征。高黎贡山位于横断山脉西部断块带。下图是高黎贡山土壤垂直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1高黎贡山两坡黄棕壤、黄壤分布下限不同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B坡度C海拔D坡向2图中褐红壤地带分布的自然植被是()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温带落叶阔叶林C短刺灌丛或草本植物 D温带针阔混交林3高黎贡山西坡的黄壤分布区()A降水量最大 B土壤肥力最高C光照条件最好 D应防止水土流失解析:第1题,高黎贡山位于横断山区,呈南北走向,
2、阻挡了西南季风的东进,使东西两坡水热条件明显不同,导致高黎贡山两坡的植被出现差异。根据“气候植被土壤相对应的整体性分布特征”判断气候、植被的差异导致土壤出现差异,所以高黎贡山两坡黄棕壤、黄壤分布下限不同的主要因素是坡向;从图中可知,高黎贡山东西坡的纬度、海拔和坡度都相差不大。第2题,图中5为褐红壤,其主要分布在龙川江河谷、高黎贡山东坡等地区,这些地区受干热风影响,气温较高,降水较少,适合耐旱的短刺灌丛或草本植物生长。第3题,结合图示信息可以判断,黄壤分布区水分条件较好,但在高黎贡山西坡黄壤分布的海拔低,气流仍会继续沿山体上升形成降水;黄壤肥力不是最高;黄壤分布区降水相对较多,光照条件不会是最好
3、;黄壤所在地坡度大,降水较多,而且海拔较低,植被易遭人类破坏,因此应防止水土流失。答案:1.D2.C3.D(2020安庆模拟)逐渐走向北极,就会发现树木愈来愈小,愈来愈稀,最后竟完全消失。这时,矮小的灌木、多年生禾草、地衣、苔藓则占据了优势,这是北极地区一种极端环境下的生物群落。据卫星图像显示,从俄罗斯西伯利亚到芬兰一带该生物群落局部已变成了森林。据此回答46题。4该生物群落所属自然带为()A苔原带 B温带草原带C冰原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5该生物群落的植物常具大型鲜艳的花并呈杯型,夏季生长、开放,其适应环境的主要功能是()A收集大气降水 B获取更多光照C抵抗冬季寒冷 D吸收地下水分6该生物群落
4、局部变成森林的原因是()A人工播种 B降水减少C全球气候变暖 D冻土增厚解析:第4题,该地区矮小的灌木、多年生禾草、地衣、苔藓占据了优势,因此该生物群落所属自然带为苔原带。第5题,苔原带植被在夏季生长、开花,花呈杯型,应该是为了得到更多的光照,则B正确、C错误;植物吸收水分主要通过根系,而不是花,则A、D错误。第6题,“逐渐走向北极,就会发现树木愈来愈小”,说明影响因素是纬度,即气温。而从俄罗斯西伯利亚到芬兰一带该生物群落局部已变成了森林,说明这是气温升高所致,即全球气候变暖所致。答案:4.A5.B6.C(2018高考天津卷)结合图1和图2中的信息,回答78 题。7最有可能观察到图1中景观的地
5、点,是图2中的() A甲地 B乙地C丙地 D丁地8在图1所示地区,年降水量最多的地带应位于()A终年积雪区 B高山草甸带C云杉林带 D山麓草原解析:第7题,甲地海拔约为1 000 m,位于天山西部的伊犁河谷地带,为草原景观,受来自大西洋的湿润气流影响,山腰多地形雨,降水较多,形成云杉林景观,云杉林往上形成高山草甸、高山积雪景观,A正确。乙地位于天山山脉北面的准噶尔盆地中,附近是荒漠景观,B错;丙地海拔为3 0005 000 m,处于终年积雪区,观察自然景观的海拔越来越低,与图1不符,C错;丁地位于天山山脉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因地形封闭,湿润气流难以深入,气候干旱,故天山山脉南坡没有云杉林分布
6、,D错。第8题,根据上题分析,图1景观的观测地点在甲地,甲地所在的伊犁河谷受大西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山地迎风坡多地形雨,山腰地带降水较多,形成云杉林带。答案:7.A8.C下图示意我国30N附近某河谷山坡聚落分布及植被随海拔分布状况。读图回答911题。9该山地海拔2 0002 800 m地段内聚落数量多,其原因主要是()A气候湿润,地势和缓 B水源充足,光照充足C气候温凉,交通便利 D地势高,免受洪水侵袭10该地随海拔的变化依次出现干旱灌木、针叶阔叶混交林、高山草甸景观,其呈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C地方性分异规律D垂直分异规律11调查发现该河谷地带针叶阔叶混交
7、林的林线比15年前下降了几十米,其影响因素最有可能是()A气候变暖 B河流改道C修筑梯田 D人工育林解析:第9题,根据图中信息,海拔2 0002 800 m地段,分布有针叶阔叶混交林,说明气候较湿润,该地段等高线稀疏,说明地势和缓,A对;远离河流,水源不够充足,光照条件无法确定,B错;位于河谷坡地,交通受限,C错;虽能免受洪水侵袭,但不是主要原因,D错。故选A。第10题,景观的形成体现了地形、土壤及气候等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虽然沿山坡出现了垂直变化,但干旱灌木出现的位置海拔最低,且接近河流,不符合垂直分异规律。图中所示现象出现在较小尺度的地域范围内,符合地方性分异规律。故选C。第11题,该河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版新高考选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章末综合检测:三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2021 高考 地理 湘教版 一轮 复习 综合 检测 自然地理 环境 整体性 差异性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2558452.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