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10 卵石的形成|鄂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10 卵石的形成|鄂教版.doc(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卵石的形成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卵石的形成是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的内容。本单元主要指导学生认识地球表面常见的地形及其变化的原因,属于小学课程标准中的“地球与宇宙”中的范畴。探究外力作用引起的地形地貌变化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本课以卵石为研究对象,认识地球表面物质形态的运动和变化。认识各种自然力量对地表改变的作用,了解地表是在不断变化的。教材围绕“卵石是从哪里来的”这一问题让学生经历“认识卵石质疑成因分析资料试验研究总结成因”这样的一个循序渐进的认识过程。教学目标:知识:使学生认识卵石的形成过程,知道岩石的风化、搬运、磨圆等地质作用。能力:通过分析卵石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想象能力和自主学
2、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求知欲,培养被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态度,使学生体会到自然界是不断变化的。重点:知道高山上的岩石由于风化作用崩落下来,在河水的搬运过程中,受到水的冲刷和相互碰撞摩擦而形成了卵石。难点:运用类比推理得出大自然中卵石形成原因的结论。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 发现问题1、 观察实物:看一看、摸一摸带来的石头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和一般的碎石比较,找出卵石的特征:卵石光滑圆润)认识这种形似鸟卵,表面光滑圆润的石头叫做卵石2、 观看卵石图片,多么美丽的卵石呀,大自然为我们创造了这么美丽的画面。3、 提出问题:关于卵石你想知道什么
3、?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大自然这位神奇的雕塑家使如何造就卵石的呢?(卵石是怎样形成的呢?)二、 学习新课 启发学生思考卵石的成因 1、提问 你们知不知道从哪里可以找到卵石?(引导学生了解到卵石来自河滩,认识到卵石与水有关) 2、考察 卵石使怎样形成的呢?现在我们一起带着这个问题沿着河流考察。(先从河的上游往下走) 讨论:河流上游、中游、下游的岩石各有什么特点? 再从发现卵石的地方往下走 岩石的分布有什么规律吗? 3、推测 你能根据以上的考察推想卵石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这么光滑圆润?学生讨论,说说自己的看法。教学设计说明:猜想是科学探究的必经之路!引导学生合理的猜想,帮助学生掌握猜想的规律,使
4、学生的猜想和假设成为真正的科学假说,成为通向真理的桥梁。“假设猜想”这个环节的主要目的是教师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的可能性进行合理的猜想,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猜想的“依据”,使学生养成“言而有据”的科学态度。三、 认识岩石的风化,研究卵石的形成过程 1、猜一猜,河流上游的岩石最初是从哪里来的呢? 2、那么坚硬的岩石它们是怎样到河流来的?是什么原因使它出现裂缝,滚落下来呢? 3、播放课件,理解温度变化对岩石的破坏作用。(引导学生发现:岩石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岩石的传热能力较差,岩石表面很热,岩石内部很冷。当岩石受冷时,体积收缩,但整块岩石各部分收缩的程度不同。由于冷热的作用,岩石各部分总是胀缩不均,
5、内部结构就会受到破坏,岩石表面就会产生裂缝。) 理解水结成冰对岩石的破坏。下雨的时候,水会浸入裂缝,到了冬季,岩石裂缝中的水结成冰会对岩石造成什么破坏?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现象,举例说明。(认识到寒冷的冬季由于气温低水管里面的水结冰,使水管冻裂。) 理解植物的根对岩石的破坏。认真观察图片,联想生活中的现象,认识到树根膨胀巨大力量。说明: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境,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情境和学习氛围,达到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参与学习成为他们的主动需求,使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和创造性都能得到极大的发挥。 分组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把意见汇总还有哪些现象可以对
6、岩石起到破坏怎样?四、 实验研究温度变化对岩石的破坏对于树根胀裂和水结成冰对岩石的破坏作用大家在生活中都能感同身受,可对于温度变化对于岩石的破坏,引起山体松动。大家心里可能心里有疑问,大家刚才大家谈到温度变化会引起山体松动,你能设计一个模拟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吗?1、 学生分小组设计实验方案(讨论、交流、总结) 怎样给岩石加热升温?怎样快速给岩石降温?岩石发生了什么变化?2、 实验验证3、 汇报交流说明:重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以及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最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4、 小结,综合认识风化作用温度的变化,水结成冰、植物的根长大等原因长期对岩石产生的破坏作用叫做风化作用
7、。高山上崩塌、滚落到河道中的岩石,怎么会变成光溜圆润的卵石呢?五、 认识河水的搬运作用、磨圆作用1、 讨论:(1) 下雨的时候,山上的雨水很快就流到河流里,你认为河流中的岩石会怎样?(2) 河道中的岩石有大有小,有重有轻,都受到水的冲击,结果会怎样?2、 石块在被河水搬运过程中,又会怎样呢?又是怎样变成卵石的呢?(1) 分发实验材料,设计模拟实验方案.(碎砖块相当于大自然中的什么?瓶中相当于什么?瓶中的水相当于什么?(2)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现象(3) 根据以上事实,推测岩石在搬运过程中是怎样变成卵石的?小结:石块在被河水搬运过程中,受到河水的冲刷和摩擦,棱角被逐渐磨去,成为了卵石。3、 总结
8、卵石的形成过程(1) 卵石的形成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第一阶段:由于河流上游两边高山上的岩石受风化作用,形成了许多大小不同的石块。第二阶段:这些石块经流水的冲刷,缓慢的向下游移动,并不断被水流磨圆。经过长时间的作用,逐渐变成卵石。(2) 引导学生认识卵石是怎样形成的?高山上的岩石由于风化作用崩落下来,在河水搬运过程中,受到水的冲刷和相互摩擦、碰撞形成卵石。六、拓展延伸卵石以它那玲珑圆润的身躯向人们诉说着大自然的威力。风化作用、搬运作用总是在不停地进行,因此,地球表面总是在变化着。请同学们想一想,今日的高山在遥远的将来可能变成什么模样? 教学设计说明:开阔学生视野,发散学生思维,引领学生用科学的眼
9、光观察外面的世界,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流水力量对地表改变的作用,进而了解地表缓慢的变化,渗透科学自然观使学生体会到自然界是不断变化的。同时使学生意识到自然的威力,从而敬畏自然,尊重自然规律,进而形成正确的自然科学观和人生观。教学反思:本课通过卵石的形成过程,指导学生认识地球的外部运动风化、搬运、磨圆等地质现象,培养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想象能力,指导学生认识卵石的成因,使学生体会到自然界是运动变化的,从而领略到大自然的神奇的魅力。在教学中,按照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分析资料,了解事实假设情境,确定目标动手实践,实验探究的流程进行教学设计。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观察各种岩石从而发现、提出探究的问题,了解到卵石一般来自于河滩,认识到卵石的形成可能和水有关,根据学生对河滩的上、中、下游卵石的观察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猜想与推理卵石形成的原因。并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推测,运用已有的材料设计科学实验,并从实验现象中进行迁移类推推测卵石的成因,认识到风化作用、流水的搬运作用、磨圆作用是卵石形成的主要原因。在这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精神和求知欲,使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本课教学过程中,有意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观察大自然,去探究,去思考,去推理,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让他们自己去寻求实物的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