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1 声音的产生|苏教版 (6).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1 声音的产生|苏教版 (6).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1 声音的产生|苏教版 (6).doc(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课题声音的产生教学目的:1、通过本课教学,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会做物体振动发声的实验)、归纳概括能力和演绎推理的能力。3、使学生体会到各种自然现象都是有规律的。重点通过本课教学,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难点使学生体会到各种自然现象都是有规律的。教具分组实验材料:锯条、鼓、豆子、小烧瓶(瓶口粘一根细线、细线下端拴一个泡沫塑料小球)。电化教具多媒体课件教材分析科学来源于生活,学生学科学必须要学自己能“看得见、摸得着”的科学。本课采用建构主义和探究教学的思想着力引导学生在“做”中学科学,在动手动脑中学知识,重视从学生的视角
2、来展开研究,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本课的开始,教材以一段文字引发学生进入声音世界,指出我们周围充满着各种声音,声音的主要功能是传递信息;然后安排了两个造声活动,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想出办法制造声音;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引出本课的研究主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最后引导学生运用间接观察法和归纳法发现物体发声的共同规律,建立起“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的初步感性认识。教 学过程(一)教学引入谈话:通过铃声,大家都知道该上课了。老师这里也有这样一个装置(展示)。一会儿,我给它接上电源,使它发声,你们能分辨出前、后两次的铃声有什么不一样吗?教师演示,学生认真聆听。提问:前后两次发出的声音一样吗?能准确说明有什么不
3、一样?谈话:在低年级的自然课中,我们知道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声音除强弱不同外,还有高低的不同。关于声音,现在你还想进一步了解些什么问题?谈话:(根据学生的想法)看来大家对声音这一自然现象的研究兴趣很浓,要想知道(学生的想法),首先得摘清楚“声音这种自然现象是怎么回事”。学会了这个知识,掌握了研究办法,你才有可能研究刚才提到的那些问题。这节课咱们就一起来学习声音的产生。(板书)(二)学习新课1、做实验,观察实验现象(1)谈话:研究声音,必须先让物体发声,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根锯条,有办法让它持续较长时间发出声响吗?根据学生的想法,提出相应的实验要求:注意在锯条发声的时候,请重点观察一下,锯条还伴有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1 声音的产生苏教版 6 四年级 上册 科学教案 3.1 声音 产生 苏教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