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浙江新高考选考地理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39讲 环境保护 .doc
《2021版浙江新高考选考地理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39讲 环境保护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版浙江新高考选考地理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39讲 环境保护 .doc(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39讲环境保护1.环境与环境问题(1)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b(2)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b(3)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c2自然资源保护(1)主要的资源问题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c(2)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说出人类应采取的相应措施b(3)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b(4)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c(5)人类保护和合理利用可再生资源的成功经验d3生态环境保护(1)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c(2)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一般过程b(3)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响d(4)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b4环境污染及其防治(1)主要的环
2、境污染问题及其原因、过程和危害c(2)主要环境污染问题的防治措施b环境保护1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1)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工业生产导致人类向自然环境索取的资源日益增多,排放到环境中的“三废”迅速增加,造成部分资源枯竭和生态环境恶化;人口急剧膨胀对环境的冲击: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受到干扰和破坏,环境污染加剧;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类带来了许多的环境问题。(2)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危害的主要表现:威胁生态平衡;危害人类健康;直接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1)全球性的环境污染: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暖、酸雨污染、臭氧层破坏等。(2)大面积的生态破坏:主要包括植被破坏、生物
3、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等。(3)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具有两个特点:一是事故带有突发性,往往使当地居民猝不及防;二是事故污染范围大,危害严重,经济损失巨大。3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人类与自然环境互相依存、互相影响,它们之间的关系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人类依赖自然界而生存和发展;人类可以改造环境,环境又反作用于人类。4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资源问题表现原因水资源问题水资源短缺人口的迅速增加和经济的加速发展;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的分布不均;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流域植被和湿地毁坏等土地资源问题耕地资源短缺,整体质量下降,土地荒漠化严重建设占用耕地;耕地转化为其他用途;灾毁耕地;农业结构调
4、整矿产资源问题人均拥有量低,后备资源不足,部分矿产资源面临枯竭人口多,利用不合理等5.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及人类应采取的相应措施(1)石油枯竭的影响世界石油供应出现紧缺态势;石油价格上涨;我国与石油相关的工业群受到冲击,甚至阻碍经济增长。(2)石油危机应对措施适度开发,扩大加工深度,提高资源利用率,开发石油替代能源。6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产生的环境问题措施地下开采地下采空区以上岩层变形、移动乃至被破坏,继而引起断裂、塌陷,甚至地表整体下沉用碎石、沙、矸石等回填采空区露天开采占用大量土地,并造成土地退化开掘时保护好地表土层,或用城市淤泥回填矿区,进行复垦和再种植
5、等7.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1)可再生资源如果开发利用的强度超过其自我更新的能力,它就会退化、解体。(2)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在农耕区,破坏植被、陡坡开荒将导致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不合理灌溉引起土壤盐渍化和涝渍;大量使用化肥导致土壤板结;大量使用农药导致土壤污染。(3)过度用水将导致水资源短缺,过度抽取地下水将会造成地面沉降或者海水倒灌;不合理处理污水排放,将出现水污染,出现水质型缺水。8人类保护和合理利用可再生资源的成功经验(1)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措施植树造林,防治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科学开发和整理土地,保证耕地持续供应。(2)解决淡水
6、紧缺的对策开源修筑水库、开渠引水;合理开发与抽取地下水;废水处理再利用;海水淡化;人工降雨等节流农业改进灌溉技术,采取喷灌、滴灌的方式降低灌水定额;工业提高用水效率,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实行污水资源化等;倡导公民遵守水法,保护水资源;提高全社会的水忧患意识,在社区、学校、家庭中倡导改变日常消费方式,节约生活用水等9.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水土流失自然因素包括地形、地质、植被、降雨、土壤、风力、冻融等;人为因素包括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毁林毁草、滥垦乱伐、开矿修路等土地荒漠化自然因素是重要因素,一般来说,降水少,大风天数多、植被覆盖率低的地区更容易形成土地荒
7、漠化,但人类过度放牧、滥伐森林等不合理的活动则加速了荒漠化的进程,成为荒漠化的主导因素森林资源减少采伐速度过快、毁林开荒、基本建设、采矿等草地退化粗放式经营、过度放牧、重用轻养等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的首要原因是大面积森林被砍伐、火烧和农垦、工农业的发展;第二个原因是外来物种的大量引入或侵入10.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一般过程荒漠化发生的基本过程如下图所示:11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响土地荒漠化不仅对本地区造成危害,而且还可通过沙尘暴的形式影响其他地区。北京冬春季节会遭到沙尘暴袭击的原因:位于华北地区,离冬季风的源地比较近,冬春季节风力强劲;西部和北部地区是我国的黄土高原和内蒙
8、古地区,这些地区地表有大量的松散沉积物,冬春季节,在强劲的西北风吹拂下,这些松散沉积物就形成了沙尘暴的物质来源,而北京位于西北风的下风向。12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不合理地发展农、牧业和开发利用资源是人类活动造成生态破坏的主导因素,因此生态环境保护应从保护植被,恢复生物多样性入手。13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及其原因、过程和危害环境污染问题原因形成过程危害水污染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水,大量排放到河流、湖泊中,引起水中藻类大量繁殖,水体发生富营养化,水中含氧量下降,导致鱼类因缺氧而死亡,水体也因此变成臭水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导致水体化学、物理、生物等方面特征的改变,造成水质恶
9、化饮用受到污染的水,可引起人体急性或慢性中毒、致癌等;灌溉会使农作物物种发生变异,甚至会导致农作物大面积死亡;水污染还会改变水生生态系统,使其变得越来越简单和脆弱续表环境污染问题原因形成过程危害酸雨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排放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等酸性气体 酸性气体遇到水滴或潮湿空气,转化为硫酸或亚硫酸以及硝酸,混入雨水或雪水中,使其酸度增加河湖水酸化,鱼类死亡;土壤酸化,危害农作物、森林;腐蚀建筑和文物古迹;危害人体健康 光化学烟雾排入大气的氮氧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物等受太阳紫外线作用产生刺激性的浅蓝色烟雾 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在太阳紫外线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浅蓝色的光化学烟雾烟雾积聚不散,
10、造成大气污染,危害人体健康温室效应燃烧化石燃料排放出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加了大气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太阳短波辐射透过大气层射到地面,地面增温后放出的长波辐射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吸收,从而使大气变暖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引发海平面上升、生态系统改变和自然灾害加剧等 固体废弃物污染社会的生产、流通、消费等活动中产生的固态废弃物质人类对固体废弃物排放不断增加,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垃圾堆放占据空间;污染环境、空气,滋生蚊、蝇,传播疾病噪声污染由声源做无规则和非周期性振动产生的把一切对人们生活和工作有妨碍的声音称为噪声噪声可以使人产生头痛、脑涨、多梦、失眠、心慌和全身乏力等临床症状14.主要环境污染问题
11、的防治措施污染类别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防治措施污水达标排放,建污水处理厂,污染水资源的工厂布局在河流下游布局在盛行风向的下风方向,或垂直盛行风向的郊外,建绿化隔离带及时清除,对垃圾分类回收,对残体作无害处理后还田作肥料布局上噪声大的工厂远离城区,建绿化带进行隔离1(2018年4月浙江选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图1为黄河三角洲略图。材料二传统盐碱化治理措施是在地表开挖明渠,引水漫灌,以降低土壤盐碱含量。2000年以来,该地区引进暗管排盐碱技术,即在土壤中铺设渗水管收集盐碱水,再通过排水管将盐碱水排出。目前,这一技术已成为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治理的有效措施。图2为暗管排盐碱示
12、意图。(1)21世纪以来黄河三角洲河道未发生摆动,说明主要原因。(2)从水循环角度,说明黄河三角洲土壤盐碱化的成因。(3)简述利用暗管技术排盐碱的主要优点。解析:(1)黄河三角洲不断改道,主要是河流含沙量较大,泥沙不断在河口堆积,从而形成地上河,洪水泛滥导致。我国对黄河中上游地区的生态治理,使得中上游生态环境改善,水土流失减轻;水土保持工程发挥效益,泥沙减少;流域用水量增加,河口径流减少;河道疏浚,加固堤岸,不易泛滥,从而黄河三角洲河道也未发生摆动。(2)黄河三角洲地势低平,径流缓慢,排水不畅,地表积水增多,导致地下水位上升;位于河口的位置,在枯水期,海水容易倒灌,从而导致水质下降,土壤的盐分
13、增加;再加上在干旱季节,蒸发量较大,从而导致土壤盐碱化产生。(3)本题主要考查治理盐碱化的措施。读材料分析可知,该地在土壤中铺设渗水管收集盐碱水,再通过排水管将盐碱水排出,一方面可以节约用水;另一方面,管道铺在地下,能够节约用地;而且对地下水的下降作用较为明显,排盐碱的速度较快。答案:(1)中上游生态环境改善,水土流失减轻;水土保持工程发挥效益,泥沙减少;流域用水量增加,河口径流减少;河道疏浚,加固堤岸,不易泛滥。(2)地势低平,径流缓慢;海水倒灌;地下水位高;蒸发量较大。(3)节约用水;节约用地;降低地下水位;排盐碱快。2(2017年4月浙江选考)阅读材料,回答下题。材料一图1为世界某区域略
14、图。图2为图1中地的气候统计资料。材料二下表为图1中甲地的年平均降水量统计资料(单位:mm)。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69月占全年比重(%)540.0901.0273.090.9材料三渔产品和花生是甲地所在国家支柱性出口产品。20世纪60年代该国年均渔产量10.7万吨,此后快速增长,1997年产量达到峰值45.7万吨后开始下降。分析甲地所在国海洋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及渔业生产目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解析: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结合洋流、入海河流等方面分析;面临的环境问题包括资源枯竭、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答案:沿岸有寒流经过;洋流为上升流,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形成渔场。过度捕捞,导致资源枯竭,生物多样
15、性减少。3阅读材料,回答下题。材料一下图为欧洲西部局部略图。材料二在德国工业化时期,鲁尔区凭借优越的区位条件快速发展成为重要的工业基地,同时也造成莱茵河的严重污染。20世纪80年代以来,鲁尔区经历了综合治理,面貌焕然一新,昔日被称为“欧洲下水道”的莱茵河变得清澈。指出鲁尔区治理后区位因素的主要变化,并分析其对莱茵河变清的影响。答案:原料和能源地位下降,技术和人才地位上升。产业结构升级,能源消费结构优化,技术工艺改进,污染物排放减少。1图甲为我国西南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地以上流域是A城的饮用水水源地。图乙为图甲中河流实测化学耗氧量COD(mg/L)水质状况曲线图(注:COD的数值越大,则水体污染
16、越严重)。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描述水文站实测水质随时间变化的特点并分析原因。(2)简述A城进行水源地保护的可行性措施。解析:(1)地点的COD数值夏季(夏秋季)较低,冬季(冬春季)较高。说明该河段夏季水质好,冬春季水质差。我国西南地区河流汛期在夏季,夏季河流水量大,流速快,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和稀释,河流的自净能力强。(2)从保护植被、减少污染源、限制排放污染物的工业发展、发展绿色农业、建立水质监测系统、建立水源保护区、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等多方面进行分析。答案:(1)特点:夏秋季节水质好,冬春季节水质差。原因:相比冬春季节,夏秋季节降水更多,河流水量更大、流速更快,自净能力更强。(2)建立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版浙江新高考选考地理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39讲环境保护 2021 浙江 高考 地理 一轮 复习 教师 39 环境保护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