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与教师口语》教案.doc
*-普通话与教师口语教案课程编号:PTHYJSKY15课程类型:公共必修课课程学时:36理论课学时:20训练课学时:16学分:2适用对象:全校师范专业本、专科学生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讲授现代汉语共同语的语音系统,辨正重要的方音现象,使学生较全面地掌握普通话语音知识,熟练地掌握汉语拼音方案,能用标准或比较标准的普通话进行口语交际;讲授一般口语交际和教师职业口语的运用规律,对学生进行体态语、倾听、交谈、朗读以及教学教育口语等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和从事教学教育工作的能力。二、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1、性质:教师口语是研究教师口语运用规律的沂蒙应用语言学科,是在理论指导下培养学生在教育教学等工作中口语运用能力的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培养师范类各专业学生教师技能的必修课。2、目的和任务:(1)阐述口语能力及其发展的理论。通过口语课的理论讲解,逐渐培养起学生科学地训练自己口语的意识,不断提高口语表达的能力,以最终形成个人在教学中口语表达的风格。(2)完成普通话训练。通过专业训练,使学生能以标准的普通话进行教学和交际;90%学生能达到二级乙等,少数好的可以达到二甲或者一乙。(3)完成学生口才训练。要让学生掌握朗读、演讲、辩论和交谈等一般口语表达的方式,能用普通话进行流利的口语表达,养成良好的口语表达素养,形成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使学生具有较为出众的口才。(4)进行教师职业口语训练。使学生掌握教育口语和教学口语的特点及要求,完成进行教育教学的语音训练、修辞训练和表达交际的综合训练,形成运用教育口语和教学口语进行教学工作的技能。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编普通话训练(12学时)第一章 普通话概述(2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普通话与方言的基本概念及区别,明确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特点和具体要求;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口语实际水平确立本课程的学习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在讨论普通话一般知识的基础上,重点介绍现代汉语的语音知识。第一节普通话与方言1.普通话的概念2.关于方言3.关于现代汉语第二节普通话的语音1.普通话的特点2.普通话语音的一般知识第二章方言辨正训练(10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要求学生了解普通话声韵调的基本理论,能够辨别方言和普通话在声韵调以及词汇语法方面的主要区别。教学重点和难点:声母和韵母的发音部位及发音方法;语音辨正训练第一节声母辨正1.声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2.声母辨正的一般方法3.声母辨正举例第二节韵母辨正1.韵母的一般知识2.韵母的分类3.韵母的辨正第三节普通话的声调和音变1.声调、调值和调类2.音变第四节普通话语汇和语法的辨正1.语汇的辨正2.语法的辨正第二编一般口语训练(10学时)第三章一般口语概述(2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一般口语的特点、口语交际和书面语表达的区别,同时进行一般口语的基本训练。教学重点和难点:气息控制训练;共鸣训练;吐字归音训练第一节口才学与一般口语1.口才学2.一般口语交流第二节口语交流与书面语表达1.口语与书面语的区别2.口语交流与书面语表达3.口语表达的特点和一般要求第三节一般口语的训练1.发音技巧训练2.语调技巧训练第四章一般口语的分类训练(8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朗读、演讲、论辩和交谈的基本要求,能够进行正确的朗读、流利的演讲和犀利的辩论。教学重点和难点:朗读和演讲的训练第一节朗读1.朗读及其作用2.朗读的要求3.提高对作品的感受力4.不同文体的朗读第二节演讲1.演讲的特征、要求和作用2.演讲的结构设计3.演讲的心理调控4.演讲的声音调控5.演讲的态势调控6.演讲的常用类型第三节交谈1.交谈的特点2.交谈的方式3.交谈的技巧第四节论辩1.论辩的语言要求2.论辩表达训练第三编教师口语训练(10学时)第五章教育口语(5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基本的教育口语技巧,能对中小学生进行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思想品德教育,初步学会在不同的教育情境中进行相应的教育谈话。教学重点和难点:说服、表扬、批评和谈话的训练第一节教育口语概说【教学目的】认识教育口语的性质、特点、要求及运用原则,通过训练初步掌握运用教育口语的基本技能技巧。【重点难点】沟通语、启迪语、激励语、批评语的技巧及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欣赏、练习相结合。【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内容】(一)教育口语的特点。针对性。要做到:因事施言,因人施言,因时施言,因地施言。说理性。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来说明是非得失的原因,以理服人。语言上,要求措辞准确,话不要说得太快,要给学生思索的余地。诱导性。教师用启迪、引导的方式与学生交谈,因势利导,促使学生自我转变。情感性。教师以充满感情的和具有感染力号召力的语言及动人的事例激发学生的感情,以情感充沛的语调来激发学生的情趣,使学生积极行动。教师要以对学生的一片爱心、一片真诚去感化学生。(二)教育口语的原则。教育口语有“十戒”:戒秽语、戒套话、戒谩骂、戒埋怨、戒压制、戒恐吓、戒挖苦、戒武断、戒哀求、戒利诱。(三)沟通语教育口语中的沟通语是在教育情境中消除学生心理隔阂、取得心理认同的话语。作好沟通的要求:首先,要了解和理解教育对象。了解是沟通思想认识的前提,是避免教育的主观性和盲目性的必经步骤。理解包含师生感情上的沟通,也包含教师对学生心理活动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一次测验,学生没考好,部分学生情绪低落,或是摔书,甚或把试卷揉成一团。师:有一次,师傅教两个徒弟做灯笼,他们同时做了半天,但是都做不好。大徒弟气得把灯笼摔在地上,用脚跺,还边跺边说:“这么难做,我不做了!气死我了!”可是二徒弟则是认真地拿自己做的灯笼和师傅做的样品反复对比,终于找出问题所在,最后还做出了比师傅做的样品还漂亮的灯笼。各位同学,我们该怎么做呢?其次,缓和和化解紧张气氛。说一句轻松幽默的或者亲近友好的话语,是驱散紧张气氛、沟通双方情感的常用方法。再者,选用恰当的句式和语气。师生是否心理相容,与教师选用的句式和语气有密切相关。比如,在学生情绪冲动时,疑问句就不如陈述句平和委婉,反问句就更加生硬。教室的玻璃被打碎了,班主任看后怒从心起,但他冷静地思考着,观察着同学,并语重心长地说:可能哪位同学一不小心把玻璃打碎了,我相信没有一位同学是故意把玻璃打碎的。假如这位同学勇敢地站出来承认错误,做一个诚实的孩子,老师和同学都会原谅他的。接着老师又讲了一个关于诚实的小故事。玻璃碎了,大家一定都很心疼,打碎玻璃的那位同此时此刻肯定心里不好受,很后悔。玻璃虽然是他打的,但我作为老师也有责任,是我平时提醒不够,何况这位同学也不是故意的。所以,这块打碎的玻璃这次由我负责赔偿。不过以后,要是再有人打碎玻璃就要由他本人赔偿啦。(四)启迪语启迪语就是启发开导学生的话语。常用的启迪语有以下几种方式。提问。教育情境中的提问是根据谈话目的,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出问题,目的是引导他们对客观事物作出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以促进道德情感的转换。要注意千万不可把提问变做责问、盘问、追问、逼问等。分析。限于认识水平和其他原因,小学生往往不能分清事物的主次、表里、本质与非本质等内容。教师做思想工作,常常通过分析来帮助学生提高思想认识,对客观事物作出肯定或否定的评价。某毕业班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但是不注意劳逸结合和科学用脑,连课间十分钟都不出教室的门,很多同学还闹头疼。一天,数学老师出了两道数学题:818,310,还说这是世界上公认的答案正确的两道题。并且请同学来分析这两道题。没有同学能分析出来。老师说:其实,这是两道“思想应用题”,单靠我们平时所学的学知识是理解不了的。大家知道,我们每天安排7节课,每节课间休息10分钟,这是有科学依据的。利用10分钟与同学聊聊天,唱唱歌,走廊上走走,可以使脑子得到休息。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学习一段后适当地调节一下,就能记住所学的56%,如果不停地学习,使脑子疲劳,只能记住26%,大家看,休息占去了1小时,可是换得7小时学习的高效率,比8小时不休息还强,大家说,是不是818呀?老师接着说:我们追求的目标是:德、智、体全面发展,如果不注意身体,把身体搞坏了,即使德、智全优,也等于白学了,因为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所以说,310。大家说,有没有道理呀?举例。对于思维水平不高的小学生,建立一种新的认识,举例是一种方便而有效的方法。班里有些同学爱说风凉话,这些话会在班里产生消极作用,如:有些同学勤奋好学,被说成是“书呆子”,有同学做好事,被讥讽“假积极”。老师说:今天我要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有一天,祖孙二人骑着驴去赶集。路人议论:“俩人骑一驴过于残忍。”于是爷爷下来让孙子骑。路人又议论:“孙子不孝。”孙子赶紧下来让爷爷骑。没想到又有路人议论:“这个做爷爷的心肠太硬”后来,两人干脆都不骑了。路人又说:“看这祖孙俩,竟然放着毛驴不骑!太傻啦!”大家说,这祖孙俩该怎么办呢?设譬。设譬所阐释的道理比一般的举例要深刻得多。小学语文教材编入大量哲理性很强的寓言故事,常常被教师作为学生品德教育设譬的材料。有一个六年级的学生畏于难度大,强手多,而不敢参加语文知识竞赛。为了鼓励学生树立信心参加竞赛,老师给他打了个比方:你从高处俯视过集贸市场吗?那阵势可真是人山人海、万头攒动。看上去简直没有落脚的地方。但是只要你走进去,就会有你的位置。而且,其实到市场不一定非得买东西不可,至少可以见识一下商品,了解一下行情。可是如果你担心人多而望而却步,那多可惜呀!参加比赛也是这样,不要总想着不如别人,老师不强求你非拿第一名不可,即使拿不到名次,锻炼一下自己的勇气也是很好的。(五)激励语激励语,是指教师运用赞美,表扬,激将鼓励等方式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教育口语。特点:鼓动性强,赞扬性强,刺激性强。运用激励语的主要技巧:赞扬。对学生良好思想行为给予好评或赞美。注意:(1)抓住赞美和表扬的题材,实事求是,突出重点。(2)赞扬的时机恰当。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恰当地赞扬。(3)注意心理平衡,促进学生团结,促进集体良好风气的形成。(4)赞扬要用褒义词,语气亲切,语调高扬。榜样鼓励:讲述值得学习和可作范例的好人好事。注意:(1)选择好人好事要有针对性。(2)选择学生看得见的榜样。(3)叙述语要清楚明白,富有情感性。(4)叙述与评析相结合,使学生明确方向。忠告勉励用忠告的语言或赠言勉励学生,激发其深入思考或奋起前进。注意:(1)透彻理解学生的心理,选择最能触动学生心灵的忠告和赠言。(2)语言简洁,富有哲理。(3)情感强烈。(4)讲究语言修辞的变化。反话刺激用反面的话刺激学生,使其自尊心从自我压抑中解脱出来。注意:(1)反话刺激并不适合所有的人,多用于心胸较开阔人,运用时要慎重。(2)看准时机。反话出言过早,易使人误解,出言过晚,难有收效。(3)注意分寸,不疼不痒起不到激将的作用,过于尖刻又使人反感。使褒贬,抑扬结合。(4)态度真诚,从信任,爱护出发设计言语。练习:教材页,第题-第题。(六)批评语批评语:是对学生的错误缺点进行否定评价的一种教育口语。特点:准确性,分寸性,亲切性和激励性。运用批评语的主要方法:正面交锋。措辞比较尖锐,语调比较激烈。批评的对象:所犯错误性质严重或屡犯不改。有的惰性强,依赖心理重,或犯错者有侥幸心理。以褒代贬。老师在批评缺点错误时,表扬学生的闪光点。批评的对象:上进心不强,自尊心严重受损。劝导指引。一般用来针对抵触情绪重,自尊心较强的学生委婉地指引学生改正错误。忠告提醒。对无意识地犯错和性质不严重的问题,老师以忠告代批评。语调平和,亲切,多用商询的语气。第六章教学口语(5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教学口语的一般特点,根据自己的学科能够正确地运用教学口语技巧。教学重点和难点:预设不同的教学情境,进行各种教学口语类型的训练。第一节教学口语概述1.规范性2.科学性3.生动性4.启发性5.教育性第二节导入语导入语(1)定义导入语是指一节课开始时所讲的话,即所谓“开场白”或“入课语”。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优秀的教师都非常重视导入语的设计。(2)导入语的功能导入语的功能是多方面的。从教育心理的角度看,主要有以下几点:沟通心灵课堂导言是师生之间建立关系、沟通情感的第一座桥梁。成功的导言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赢得学生的信赖和认可。举例:俞老师借“姓”发挥自我介绍。我姓俞,按说文解字讲,俞的本义是“船”。我觉得我作为一个教师,就好比一条船,载着你们几十个同学一起在求知的大海中航行,抵达成功的彼岸。活跃气氛高明的老师善于运用独特的开场白活跃气氛,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例1:钱梦龙老师以自己的名字编谜语。例2:惯性的导入语。一天,一个女生坐车,到站停车时,旁边的人没站稳,撞了她一下。女生气愤地说:“你这人真没有德性。”这个人礼貌地回答:“对不起,不是德性问题,而是惯性问题。”激发兴趣成功的导言能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有效地调动学习积极性。例1:朱雪丹老师教太阳、地球、月亮的导语。小朋友,夏天晴朗的夜晚,你们常常抬起头来仰望天空,只见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多美呀!太阳、地球、月亮也是天空中的星星,所以说,我们是生活在地上,也是生活在天上。今天,老师一起带你们认识太阳、地球、月亮好吗?例2: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导入语。两千年前,古希腊出了一位著名的数学家,他的一生有个很重要的贡献是用字母来表示未知数和用字母进行一些运算,他是近代符号代数的鼻祖。可惜的是,他的年龄和生平史书上没有明确记载,唯一可供参考的是他那别具一格的墓志铭。全文是这样的:“过路的人!这儿埋葬着刁潘都,下列数字可以告诉您,他一生度过了多少个寒暑。他一生六分之一是幸福的童年,十二分之一是无忧无虑的少年。又度过了一生的七分之一,才建立了幸福的家庭。五年后儿子出世,但孩子在世的光阴只有他父亲的一半。晚年丧子,老人真可怜,悲痛之中度过了四年,终于结束了自己的一生。”请你算一算,刁潘都活了多少岁,才和死神相见?例3:项链的导语:同学们,平时大家经常听到一些歇后语。如“癞和尚戴花疯美”,“睡在棺材里还擦粉死爱脸”,“厕所里开电风扇出臭风头”等等。今天我给大家讲个新的。这个“歇后语”就叫,路瓦裁夫人借项链穷出风头;路瓦裁夫人丢项链乐极生悲;路瓦裁夫人赔项链自讨苦吃。你们说这是不是歇后语?对,不是。因为歇后语是约定俗成的,为群众所认可的。而以上这三句是我个人杜撰的。但这三句话有没有道理呢?大家已经预习了这篇文章,现在我出个上联“一夜风光项链即锁链”,请大家细读课文根据你的理解对出下联,要求对仗基本工整,能表达出你对主人公的看法。(十年辛苦悲剧实闹剧,十载艰辛可怜实可鄙。)诱发思考导语是启动学生思维的第一站。古人说:“学源于思,思源于学。”教师一开讲便巧设疑点、布置悬念,能迅速调动学生的思维,诱发他们探究问题、掌握新知。例1:太阳一课的导语。传说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照得地面寸草不生,人们热得受不了,就找了一个箭法很好的人射掉了九个,只留下了一个,地面上才不那么热了,为什么射箭的人不把十个太阳都射下来呢?刚才同学说的是太阳和我们人类的关系,但为什么说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可爱、美丽的世界呢?这就是今天语文课的学习任务。例2:海底世界导入语: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大海吗?生:喜欢。师:我也喜欢大海,今年暑假我去海南看过大海。大海是那样辽阔美丽,白矾点缀着碧蓝的海面,洁白的海鸥在水天之间翱翔。望着这美丽的景色,我很想知道:大海的深处是什么样子?有没有阳光?有没有声音?有没有峡谷?有动物、植物和矿产吗?同学们,你们是否也想知道这一切?生:是的。师:那么海底究竟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海底世界。承上启下导语是沟通“旧知”和“新知”的媒介。由旧入新的导语既能体现知识的整体性和连贯性,又能帮助学生复习旧知,掌握新知,提高学习效率。自序的导入语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鲁迅先生的许多小说,能回忆一下吗?生:一件小事、故乡、社戏、孔乙己、药。师:以后我们还要学习鲁迅的小说,有祝福、阿Q正传。以上这些小说选自他的哪一本小说集?生:呐喊。师:除祝福选自彷徨外,其余都选自呐喊。呐喊是鲁迅先生的第一本小说集。我要问一个问题,鲁迅先生为什么把第一本小说集取名为呐喊呢?请同学们打开书,我们学习自序,看看鲁迅先生是怎么解释的。(3)导入语的方式引趣式运用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轶闻、趣事、故事、谜语、诗歌以及富有趣味的特殊修辞形式和修辞手段引入新课的导语。一位数学老师在讲“等比级数求和”时,引用印度的舍罕王要重赏发明64格国际象棋的大臣西萨的事。传说印度的舍罕王,要重赏发明64格国际象棋的大臣西萨。西萨说,我想要点麦子。您就在这棋盘的第一格赏我一粒麦子,第二格赏两粒,第三格赏四粒依次都使后一格的麦粒比前一格多一倍,您就把麦粒的总和赏给我吧!国王听了,连连说:您的要求太低了!同学们,你们说这个要求真的太低了吗?(老师在黑板上写出了18446744073079551615一串数字。)这就是西萨要求得到的麦粒的总和,这些麦粒以重量来计算,约5270亿吨,竟是全世界两千年内生产的全部小麦。国王为什么吃亏,这样大的数字怎样才能迅速算出,学了“等比级数求和”,我们就知道了。设疑式紧扣教材布设疑障,激发诱导学生积极思考以引入新课的导语。设疑式的基本语言形式是设问。举例:物理老师讲“摩擦力”的导语。有一块大石头放在地上,一只蚂蚁能不能推动它?问题的关键不在于石头的重量,而在于石头和地面间摩擦力系数的大小,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内容“摩擦力”。描绘式用形象化的手段描述客观事物或以情境以引入新课的导语。例1:地理老师讲授“经纬网”时的导语。在茫茫的大海上,有艘轮船突然发生了故障,失去了控制,报务员立即发出呼救信号,报告了出事地点。于是临近它的船只纷纷前往营救,不久直升飞机也出现在这个海域的上空。而海洋上没有其他的目标,遇难船只是怎样报告自己的位置,营救者又是怎样找到它的呢?原来他们靠的是“经纬网”。例2:丁玲果树园的导语:当曙光冲破黑暗,太阳刚从晨曦中苏醒过来的时候,一轮红日跃出海面,将万道金辉洒向人间。于是,村舍、山峦、树木、田野、河流都镀上一层金色,显得那么神秘而富有诗意。那金色的霞光、晶莹的露珠、清新的空气,构成一支美妙的晨曲,激荡着人们的心灵。晨光中的大地是美好的,那么果园的清晨又是一番怎样的美景呢?让我们走进作家丁玲的文章去观赏一下果树园清晨的美景吧。关联式联系已经学过的知识或日常的生活经验以引入新课的导语。举例:茶花赋的导语:同学们,散文家杨朔已经是我们的老朋友了,可以说每个学期都要和我们见面。第一次他奉献给我们的是美丽的香山红叶,第二次他请我们品尝了广东甜香的荔枝蜜,今天,他将捧给我们春城昆明的一丛鲜艳的茶花。悬念式通过问题和矛盾,造成悬念,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引入新课的导语。举例:初中数学“方程”一课的导语。让我们做一个游戏,请同学们想一个数,不要说出来,把这个数除以2再减去3,然后把运算的得数告诉我,我可以猜出你想的那个数是几?(有三位同学给了老师数字)同学们一定非常想知道老师是怎样把你们脑子里的想的数算出来的,当你们学了一元一次方程后,你们不但能像老师一样迅速算出别人脑子里想的数,而且还知道为什么可以这样算。第三节讲授语【教学目的】掌握讲授语和提问语的要领和技巧,能初步设计并进行模拟教学。【重点难点】讲授语和提问语的要领和技巧。【教学方法】讲授、练习相结合。【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内容】(一) 讲授语讲授语的重要性讲授,是指教师系统连贯地向学生讲解教材、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语言形式,它是课堂教学中最基本的语言表达形式,是教学语言的主体。教学的内容主要是通过讲授的形式传输给学生的。讲授语言的好坏,更为直接地关系到教学的成败。讲授语的要求讲授语除了符合教师口语基本要求的有关内容外,还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通俗明白,深入浅出。对于教材中难懂的词句、深奥的道理、陌生的概念、定理、规则,学生初次接触往往不易把握。教师的讲授必须善于化难为易,化深为浅,化抽象为具体,做到通俗明白、深入浅出,才能帮助学生有效地接受新知。举例:一教师给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解释“轮流”。轮流是指依照次序,一个接一个,周而复始。周而复始是指结束以后重新开始,循环往复,以至无穷。(2)勾玄提要,突出重点。教师讲授时,应抓住要点、突出重点,提纲挈领、言简意赅地进行表述,这样,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节省教学时间,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春:盼春,绘春,颂春荔枝蜜:厌蜂,爱蜂,赞蜂,变蜂地理老师讲授降水过程:上升冷却凝结降水历史老师讲授鸦片输入中国的危害:国困民穷兵弱一教师对小学语文党费中“乱葬岗子”的解释:你们懂吗?“乱葬岗子”就是胡乱埋死人的地方。解放前有,解放后没有了。解放前“乱葬岗子”有三种。有的是地主,大地主的坟墓特别高级,特地盖个房子,还有人看着,怕狗给扒了。还有一种不是地主,也不是农民,是生活还可以的人家,是不用人看的。第三种是贫农,没有钱买棺材,卷领席,挖个坑,往里一扔就得了。到时候就尸首堆满了,满山都是,这就是“乱葬岗子”。为什么要立牌子呢?怕狗给扒了。狗是专门吃死人的。上学期就有一课小英雄雨来,形容日本鬼子像吃过死人的野狗。同学们见过野狗吗?它吐出长长的舌头,露出利剑似的牙齿,谁见了都害怕(3)连贯周密,语义畅达。第一,话题要集中。有时在讲授时受到意外因素的干扰,不得不暂时偏离话题,但也要善于调控,及时拨到正题上来。第二,层次要清楚。在一个话题之下,先讲什么,后讲什么,怎么讲,要有一个妥善的安排。第三,衔接要得当。在一个讲授单位中,语句之间、层次之间要注意衔接。(4)把握讲授的时间。(4)把握讲授的时间。小学生连续注意的时间不太长,低年级可持续10到20分钟,高年级也不会超过35分钟。教师要根据学生这一心理特点,把讲授的主要内容安排在这一时间内。讲授语的方法(1)直陈法。用平实的语言把教材内容直截了当地陈说出来的方法。这是最基本、使用最普遍的一种讲授方法。其特点是使用简便,学生能通过教师的讲授直接迅速地感知教学内容,掌握新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一课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朝”是什么意思?(生:早晨)“夕”呢?(生:晚上)早上的花到傍晚才去把它拾起来,从朝花夕拾这个题目就可以知道这本散文集是作者的回忆。那么,这本文集所写的事情发生在鲁迅先生一生中的哪个阶段呢?从“朝”早晨,这个词,我们可以知道这本文集写的是鲁迅先生童年、少年时代的生活.那时还是清朝。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了鲁迅先生童年时代的哪些生活。数学老师讲述“黄金分割律”的使用价值:在数学中有个基本而重要的定律“黄金分割律”,它表示10.618的比例关系。乍看起来,它与生活无关,可是试验美学家通过大量的事实证明了这一点:一个长方形,当它的长宽比满足了黄金分割比时,看起来最美最和谐!奇怪吗?毫不奇怪!数学来自自然,只不过是用数字、符号、图形来表示自然规律罢了。数学定律所提示的和谐当然与自然界的美是高度统一的,这就是说,数学是追求美的最有力的工具。一旦认识了这个问题,数学定律就被广泛应用于生活了:利用黄金分割律,在绘画与摄影时,避免了把主景放在画面正中而造成呆板的对称;人们完美设计了电视屏幕、门窗等;发现并应用了重大经济效益的快速优选法;姑娘们的发束也偏侧到脑袋的一侧,增加美感。(2)具象法。指借助形象化的描绘语言,阐述有关教学内容的方法。其主要功能在于,它能利用人们熟悉的、可以直觉的、能唤起思维表象的事物帮助人们掌握那些陌生的、不易直接感知的事物或道理,引导人们自然地进入理性知识的王国。一教师讲“惯性”的概念:惯性就像某个人具有的急躁性格,即使这个人睡着了,他的急躁性格还存在,只有当他遇事时才会表现出来。语文老师讲授文章的材料和结构:这好比一个书店,书店里琳琅满目,但没有分类摆放。各类书籍杂乱无章地放在一起,顾客要书不知从何找起;另一个书店,书籍分了类,而且摆放整齐。可就是书籍很少,顾客不愿去;还有一个书店更糟,不知怎么搞得,书架上空空荡荡。没有别的办法,只好关门。一老师讲黄河每年输往下游泥沙重达6109吨时说:这些泥沙可绕赤道垒一道宽3米,高8米的堤坝,用载重1800吨的火车每天运2500车次,一年才能运完。(3)例举法。是通过讲述实例来阐明概念、定理、规则等含义的方法。这是使用频率很高的一种讲授方法,不同学科的概念、定理、规则大都可以通过举例来阐释。胡裕树教授讲语法,讲到汉语的句式时念了一首古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化学老师讲分子的特性:分子是不断运动的,例如,湿衣服在太阳底下晒一会儿就干了,樟脑丸放在衣橱里不久就变没了,盐在水中很快就不见了,这些都是分子运动的结果。(4)比较法。是把两个或几个有同有异的事物、概念、词语、定理等联系起来,分辨其异同或高下的方法。“忸怩”“腼腆”“扭捏”三个词语的辨析:这三个词都有不大方的意思,“忸怩”是形容词,指不好意思,不大方。“腼腆”也是形容词,意思是害羞,怯生生。而“扭捏”是动词,只不大方的举止。(5)引用法。是指援引名言、警句、诗词或有关资料来阐述、论证讲授内容的方法。恰当地使用引用法,能增强讲授的说服力。地理老师讲梅雨季节的气候: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政治老师讲矛盾互相转换的原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政治老师讲一分为二的分析法: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6)联系法。是使用新知与旧知、本学科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书本知识与生活经验之间,彼此接上关系,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的方法。数学老师讲解文字题:蔚蓝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天空飘着云。8加上1的和除以2与4的积。和除以积。(8+1)(24)(7)借助法。是借助实物或标本等的操作演示,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的方法。运用借助法,具有直观形象的效果。物理老师讲授“物体下落快慢的原因”时,给每个同学发一块硬纸片和软纸片,要求学生从高两米处同时自由落下,观察纸片落地的先后。第四节提问语一、提问语:提问,是指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提出问题,促使学生思考钻研以加深理解的教学语言形式。1 问的重要性美国心理学家布鲁那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可见提问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则强调:“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我国古代教育文献学记中就把“善问”看成“进学之道”,作过精辟的论述。可以说,善教者必善问。反之,不善问者必不善教。提问的要点(1)提问要明确。首先,提问的目的性要明确。即:为什么要提这个问题,通过提问要解决什么问题。其次,所提的问题本身要明确。如果问题不明确,学生就无法正确地回答问题。皇帝的新装一课的提问语:一、读皇帝的新装你觉得谁最可笑?二、读皇帝的新装你觉得谁最可恨?三、读皇帝的新装你觉得谁最可鄙?四、读皇帝的新装你觉得谁最可爱?五、光天化日之下,众目睽睽,骗子行骗为什么会一路绿灯?(2)提问要适时。提问要与学生认知的进程相吻合,要在学生有疑、有思、欲问、欲解而又苦于不知如何表达之时提问。失时而问,便达不到好的效果。如:一教师在学生刚预习了祝福就问:“祥林嫂这个形象的典型意义什么?”于漪老师上语文课宇宙里有些什么:有学生问:“这些恒星系里大都有一千万万颗以上的星星”中的“万万”是多少?全班同学发笑。同学又马上说“我知道了,是“万万”是“亿”。于老师:刚才这个问题我不用回答,可我要问,既然“万万”是“亿”,课文为什么要用“万万”,而不用“亿”?(3)提问要适度。这主要指问题的深度和难度要适当。所提的问题不能低于或过分高于学生的实际水平。问题太容易,学生会觉得没劲。问题太难,学生又回答不出。应该根据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来设计问题,即:“跳一跳,够得着”。另外,适度还指提问的数量要适当。不可无节制地“满堂问”,也会使课堂秩序散乱,学生厌答,影响教学效果。(4)提问要能启思。陶行知说“智者问的巧,愚者问的笨。”这“巧”与“笨的区别,就在于是否能启发思维。提问的“巧”主要通过形式和角度的创新来体现。没有启发性的提问体现为:简单化,机械化,没有回味的余地。如:白求恩有多大年纪了?又如:滥用“X不X”的形式提问。(5)提问语要注意教学策略:一是面向全班。二是因人而问。三是不可逼问。四是问有沟通。五是把握好语气,语速不宜过快,语音要清晰。2 问的类型按照答题的思考方式,把提问分为判断型、论证型、说明型、想像型四类。(1)判断型。这类提问要求学生对所提问题作出判断,着重培养学生经过分析、综合形成正确判断的能力。常用“是什么”的语言形式来表述。运用这类提问应避免简单化和机械化。如:大脑的主要功能是什么?七根火柴的主人公是谁?这里的“妻子”是一个词还是两个词?(2)论证型。这类提问要求学生对所提问题作出论证,着重培养学生科学地分析、综合能力。常用“为什么”的语言形式来表述。比判断型更有思考价值,有时两者常配合使用。如:皇帝为什么会相信骗子?本文通篇写祥林嫂,为什么不以“祥林嫂”为题呢?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形呢?论证型问题比判断型问题更富有思考价值,更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所以,两者经常配合使用。如:这篇课文的最后一段写什么?为什么这样写?(3)说明型。这类提问要求学生对所提问题作出说明,着重培养学生说明的能力。常用“怎么样”的语言形式来表述。也常与判断型提问配合使用。如:你是怎样构思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怎样描写清晨果树园的幽美景色的?(4)想像型。这类提问要求学生对所提问题展开想像,并予以描述,着重培养学生合理想像的能力。常用“会怎样”的语言形式来表述。如:路瓦裁夫人如果不丢失项链会有什么结果?提问的技巧。(1)巧设矛盾、激疑设问。教材中隐含着大量的各种各样的矛盾,教师要善于发现并通过提问揭示这些矛盾,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如:愚公到底愚不愚?不愚,为什么课文又称他为愚公?有的人一课中,作者为什么用“骑”,而不用“压”?(2)由易到难、连环设问。一开始就提高难度的问题,容易把学生难倒,使他们失去兴趣。若先提一些浅显有趣的问题作铺垫,让学生尝到一点解决问题的乐趣,再加大难度,就不会觉得太难了。(3)故布迷津、迂回设问。有些问题本可以照直提问,但那样往往缺少启发性,学生的印象也不深;若采取“迂回战术”,改变提问的角度,有意布设迷津,让学生思路拐一个弯才能找到答案,这样就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并加深印象。狐假虎威一课:狐狸和老虎,一前一后,朝森林深处走去。问: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这一前一后是谁在前?谁在后?你的根据是什么?(4)叩其两端、正反设问。这种提问方法能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去分析问题,加深对问题的理解,能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和思辩能力。如:为什么要坚持实事求是?不坚持实事求是会怎样?第五节小结语(1)定义小结语又称课堂教学结尾语,断课语。是指一堂课或某一教学环节、阶段将要结束时,教师对前面的教学进行巩固和强化所用的总结性语言。(2)小结语的重要性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一节课或一部分内容教完以后,说一段小结语,很有必要。其作用如下:加深印象,增强记忆。教学是由一系列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阶段组成,知识点比较分散。如果教师在教学的最后环节中能从所教学内容中总结归纳出最重要、最基本的内容,提纲挈领地加以强调,就可以起到加深印象,增强记忆的作用。举例:自然课青蛙和蟾蜍的小结语。今天我们学了青蛙和蟾蜍,要懂得:第一,青蛙和蟾蜍有能适应在陆地上生活的外形构造特点.第二,青蛙和蟾蜍都会消灭大量的害虫,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应当保护它们.第三,青蛙和蟾蜍的生活史。第四,青蛙和蟾蜍小时侯在水里生活,用腮呼吸;长大后到陆地上生活,用肺呼吸,它们都是两栖动物。指导实践,培养能力。学生感知、理解、记住了知识,并不等于完全掌握了知识。如果教师在下课前,指导学生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或对课后的学习活动提出一些要求,对于巩固知识,培养能力是大有益处的。举例:语文课动物过冬的小结语。 小朋友们,你们还想知道鱼,鹿,苍蝇,蜜蜂,袋鼠这些动物怎样过冬吗?老师介绍一本书给你们看。这
收藏
- 资源描述:
-
*-
《普通话与教师口语》教案
课程编号:PTHYJSKY15
课程类型:公共必修课
课程学时:36
理论课学时:20
训练课学时:16
学分:2
适用对象:全校师范专业本、专科学生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讲授现代汉语共同语的语音系统,辨正重要的方音现象,使学生较全面地掌握普通话语音知识,熟练地掌握汉语拼音方案,能用标准或比较标准的普通话进行口语交际;讲授一般口语交际和教师职业口语的运用规律,对学生进行体态语、倾听、交谈、朗读以及教学教育口语等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和从事教学教育工作的能力。
二、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1、性质:教师口语是研究教师口语运用规律的沂蒙应用语言学科,是在理论指导下培养学生在教育教学等工作中口语运用能力的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培养师范类各专业学生教师技能的必修课。
2、目的和任务:
(1)阐述口语能力及其发展的理论。通过口语课的理论讲解,逐渐培养起学生科学地训练自己口语的意识,不断提高口语表达的能力,以最终形成个人在教学中口语表达的风格。
(2)完成普通话训练。通过专业训练,使学生能以标准的普通话进行教学和交际;90%学生能达到二级乙等,少数好的可以达到二甲或者一乙。
(3)完成学生口才训练。要让学生掌握朗读、演讲、辩论和交谈等一般口语表达的方式,能用普通话进行流利的口语表达,养成良好的口语表达素养,形成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使学生具有较为出众的口才。
(4)进行教师职业口语训练。使学生掌握教育口语和教学口语的特点及要求,完成进行教育教学的语音训练、修辞训练和表达交际的综合训练,形成运用教育口语和教学口语进行教学工作的技能。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编普通话训练(12学时)
第一章 普通话概述(2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普通话与方言的基本概念及区别,明确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特点和具体要求;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口语实际水平确立本课程的学习目标。
教学重点和难点:在讨论普通话一般知识的基础上,重点介绍现代汉语的语音知识。
第一节普通话与方言
1.普通话的概念2.关于方言3.关于现代汉语
第二节普通话的语音
1.普通话的特点
2.普通话语音的一般知识
第二章方言辨正训练(10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要求学生了解普通话声韵调的基本理论,能够辨别方言和普通话在声韵调以及词汇语法方面的主要区别。
教学重点和难点:声母和韵母的发音部位及发音方法;语音辨正训练
第一节声母辨正
1.声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2.声母辨正的一般方法3.声母辨正举例
第二节韵母辨正
1.韵母的一般知识2.韵母的分类3.韵母的辨正
第三节普通话的声调和音变
1.声调、调值和调类2.音变
第四节普通话语汇和语法的辨正
1.语汇的辨正2.语法的辨正
第二编一般口语训练(10学时)
第三章一般口语概述(2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一般口语的特点、口语交际和书面语表达的区别,同时进行一般口语的基本训练。
教学重点和难点:气息控制训练;共鸣训练;吐字归音训练
第一节口才学与一般口语
1.口才学
2.一般口语交流
第二节口语交流与书面语表达
1.口语与书面语的区别2.口语交流与书面语表达
3.口语表达的特点和一般要求
第三节一般口语的训练
1.发音技巧训练2.语调技巧训练
第四章一般口语的分类训练(8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朗读、演讲、论辩和交谈的基本要求,能够进行正确的朗读、流利的演讲和犀利的辩论。
教学重点和难点:朗读和演讲的训练
第一节朗读
1.朗读及其作用2.朗读的要求
3.提高对作品的感受力4.不同文体的朗读
第二节演讲
1.演讲的特征、要求和作用2.演讲的结构设计3.演讲的心理调控4.演讲的声音调控5.演讲的态势调控6.演讲的常用类型
第三节交谈
1.交谈的特点2.交谈的方式3.交谈的技巧
第四节论辩
1.论辩的语言要求2.论辩表达训练
第三编教师口语训练(10学时)
第五章教育口语(5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基本的教育口语技巧,能对中小学生进行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思想品德教育,初步学会在不同的教育情境中进行相应的教育谈话。
教学重点和难点:说服、表扬、批评和谈话的训练
第一节教育口语概说
【教学目的】
认识教育口语的性质、特点、要求及运用原则,通过训练初步掌握运用教育口语的基本技能技巧。
【重点难点】
沟通语、启迪语、激励语、批评语的技巧及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欣赏、练习相结合。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内容】
(一)教育口语的特点。
⒈针对性。要做到:因事施言,因人施言,因时施言,因地施言。⒉说理性。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来说明是非得失的原因,以理服人。语言上,要求措辞准确,话不要说得太快,要给学生思索的余地。
⒊诱导性。教师用启迪、引导的方式与学生交谈,因势利导,促使学生自我转变。
⒋情感性。教师以充满感情的和具有感染力号召力的语言及动人的事例激发学生的感情,以情感充沛的语调来激发学生的情趣,使学生积极行动。教师要以对学生的一片爱心、一片真诚去感化学生。
(二)教育口语的原则。
教育口语有“十戒”:戒秽语、戒套话、戒谩骂、戒埋怨、戒压制、戒恐吓、戒挖苦、戒武断、戒哀求、戒利诱。
(三)沟通语
教育口语中的沟通语是在教育情境中消除学生心理隔阂、取得心理认同的话语。
作好沟通的要求:
首先,要了解和理解教育对象。了解是沟通思想认识的前提,是避免教育的主观性和盲目性的必经步骤。理解包含师生感情上的沟通,也包含教师对学生心理活动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
一次测验,学生没考好,部分学生情绪低落,或是摔书,甚或把试卷揉成一团。
师:有一次,师傅教两个徒弟做灯笼,他们同时做了半天,但是都做不好。大徒弟气得把灯笼摔在地上,用脚跺,还边跺边说:“这么难做,我不做了!气死我了!”可是二徒弟则是认真地拿自己做的灯笼和师傅做的样品反复对比,终于找出问题所在,最后还做出了比师傅做的样品还漂亮的灯笼。各位同学,我们该怎么做呢?
其次,缓和和化解紧张气氛。说一句轻松幽默的或者亲近友好的话语,是驱散紧张气氛、沟通双方情感的常用方法。
再者,选用恰当的句式和语气。师生是否心理相容,与教师选用的句式和语气有密切相关。比如,在学生情绪冲动时,疑问句就不如陈述句平和委婉,反问句就更加生硬。
教室的玻璃被打碎了,班主任看后怒从心起,但他冷静地思考着,观察着同学,并语重心长地说:可能哪位同学一不小心把玻璃打碎了,我相信没有一位同学是故意把玻璃打碎的。假如这位同学勇敢地站出来承认错误,做一个诚实的孩子,老师和同学都会原谅他的。接着老师又讲了一个关于诚实的小故事。
玻璃碎了,大家一定都很心疼,打碎玻璃的那位同此时此刻肯定心里不好受,很后悔。玻璃虽然是他打的,但我作为老师也有责任,是我平时提醒不够,何况这位同学也不是故意的。所以,这块打碎的玻璃这次由我负责赔偿。不过以后,要是再有人打碎玻璃就要由他本人赔偿啦。
(四)启迪语
启迪语就是启发开导学生的话语。常用的启迪语有以下几种方式。
⒈提问。教育情境中的提问是根据谈话目的,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出问题,目的是引导他们对客观事物作出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以促进道德情感的转换。要注意千万不可把提问变做责问、盘问、追问、逼问等。
⒉分析。限于认识水平和其他原因,小学生往往不能分清事物的主次、表里、本质与非本质等内容。教师做思想工作,常常通过分析来帮助学生提高思想认识,对客观事物作出肯定或否定的评价。
某毕业班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但是不注意劳逸结合和科学用脑,连课间十分钟都不出教室的门,很多同学还闹头疼。
一天,数学老师出了两道数学题:8-1>8,3-1=0,还说这是世界上公认的答案正确的两道题。并且请同学来分析这两道题。没有同学能分析出来。
老师说:其实,这是两道“思想应用题”,单靠我们平时所学的学知识是理解不了的。大家知道,我们每天安排7节课,每节课间休息10分钟,这是有科学依据的。利用10分钟与同学聊聊天,唱唱歌,走廊上走走,可以使脑子得到休息。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学习一段后适当地调节一下,就能记住所学的56%,如果不停地学习,使脑子疲劳,只能记住26%,大家看,休息占去了1小时,可是换得7小时学习的高效率,比8小时不休息还强,大家说,是不是8-1>8呀?老师接着说:我们追求的目标是:德、智、体全面发展,如果不注意身体,把身体搞坏了,即使德、智全优,也等于白学了,因为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所以说,3-1=0。大家说,有没有道理呀?
⒊举例。对于思维水平不高的小学生,建立一种新的认识,举例是一种方便而有效的方法。
班里有些同学爱说风凉话,这些话会在班里产生消极作用,如:有些同学勤奋好学,被说成是“书呆子”,有同学做好事,被讥讽“假积极”。
老师说:今天我要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有一天,祖孙二人骑着驴去赶集。路人议论:“俩人骑一驴过于残忍。”于是爷爷下来让孙子骑。路人又议论:“孙子不孝。”孙子赶紧下来让爷爷骑。没想到又有路人议论:“这个做爷爷的心肠太硬.”后来,两人干脆都不骑了。路人又说:“看这祖孙俩,竟然放着毛驴不骑!太傻啦!”大家说,这祖孙俩该怎么办呢?
⒋设譬。设譬所阐释的道理比一般的举例要深刻得多。小学语文教材编入大量哲理性很强的寓言故事,常常被教师作为学生品德教育设譬的材料。
有一个六年级的学生畏于难度大,强手多,而不敢参加语文知识竞赛。为了鼓励学生树立信心参加竞赛,老师给他打了个比方:你从高处俯视过集贸市场吗?那阵势可真是人山人海、万头攒动。看上去简直没有落脚的地方。但是只要你走进去,就会有你的位置。而且,其实到市场不一定非得买东西不可,至少可以见识一下商品,了解一下行情。可是如果你担心人多而望而却步,那多可惜呀!参加比赛也是这样,不要总想着不如别人,老师不强求你非拿第一名不可,即使拿不到名次,锻炼一下自己的勇气也是很好的。
(五)激励语
激励语,是指教师运用赞美,表扬,激将鼓励等方式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教育口语。
特点:鼓动性强,赞扬性强,刺激性强。
运用激励语的主要技巧:
⒈赞扬。对学生良好思想行为给予好评或赞美。注意:(1)抓住赞美和表扬的题材,实事求是,突出重点。
(2)赞扬的时机恰当。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恰当地赞扬。(3)注意心理平衡,促进学生团结,促进集体良好风气的形成。(4)赞扬要用褒义词,语气亲切,语调高扬。
⒉榜样鼓励:讲述值得学习和可作范例的好人好事。注意:
(1)选择好人好事要有针对性。(2)选择学生看得见的榜样。(3)叙述语要清楚明白,富有情感性。(4)叙述与评析相结合,使学生明确方向。
⒊忠告勉励
用忠告的语言或赠言勉励学生,激发其深入思考或奋起前进。注意:
(1)透彻理解学生的心理,选择最能触动学生心灵的忠告和赠言。(2)语言简洁,富有哲理。(3)情感强烈。
(4)讲究语言修辞的变化。
⒋反话刺激
用反面的话刺激学生,使其自尊心从自我压抑中解脱出来。注意:(1)反话刺激并不适合所有的人,多用于心胸较开阔人,运用时要慎重。(2)看准时机。反话出言过早,易使人误解,出言过晚,难有收效。(3)注意分寸,不疼不痒起不到激将的作用,过于尖刻又使人反感。使褒贬,抑扬结合。
(4)态度真诚,从信任,爱护出发设计言语。
练习:教材204页,第7题-第9题。
(六)批评语
批评语:是对学生的错误缺点进行否定评价的一种教育口语。特点:准确性,分寸性,亲切性和激励性。
运用批评语的主要方法:
⒈正面交锋。措辞比较尖锐,语调比较激烈。批评的对象:所犯错误性质严重或屡犯不改。有的惰性强,依赖心理重,或犯错者有侥幸心理。
⒉以褒代贬。老师在批评缺点错误时,表扬学生的闪光点。批评的对象:上进心不强,自尊心严重受损。
⒊劝导指引。一般用来针对抵触情绪重,自尊心较强的学生.委婉地指引学生改正错误。
⒋忠告提醒。对无意识地犯错和性质不严重的问题,老师以忠告代批评。语调平和,亲切,多用商询的语气。
第六章教学口语(5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教学口语的一般特点,根据自己的学科能够正确地运用教学口语技巧。
教学重点和难点:预设不同的教学情境,进行各种教学口语类型的训练。
第一节教学口语概述
1.规范性2.科学性3.生动性4.启发性5.教育性
第二节导入语
⒈导入语
(1)定义
导入语是指一节课开始时所讲的话,即所谓“开场白”或“入课语”。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优秀的教师都非常重视导入语的设计。
(2)导入语的功能
导入语的功能是多方面的。从教育心理的角度看,主要有以下几点:①沟通心灵
课堂导言是师生之间建立关系、沟通情感的第一座桥梁。成功的导言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赢得学生的信赖和认可。举例:俞老师借“姓”发挥自我介绍。
我姓俞,按《说文解字》讲,俞的本义是“船”。我觉得我作为一个教师,就好比一条船,载着你们几十个同学一起在求知的大海中航行,抵达成功的彼岸。
②活跃气氛
高明的老师善于运用独特的开场白活跃气氛,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例1:钱梦龙老师以自己的名字编谜语。例2:惯性的导入语。
一天,一个女生坐车,到站停车时,旁边的人没站稳,撞了她一下。女生气愤地说:“你这人真没有德性。”这个人礼貌地回答:“对不起,不是德性问题,而是惯性问题。”
③激发兴趣
成功的导言能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有效地调动学习积极性。例1:朱雪丹老师教《太阳、地球、月亮》的导语。
小朋友,夏天晴朗的夜晚,你们常常抬起头来仰望天空,只见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多美呀!太阳、地球、月亮也是天空中的星星,所以说,我们是生活在地上,也是生活在天上。今天,老师一起带你们认识太阳、地球、月亮好吗?
例2: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导入语。
两千年前,古希腊出了一位著名的数学家,他的一生有个很重要的贡献是用字母来表示未知数和用字母进行一些运算,他是近代符号代数的鼻祖。可惜的是,他的年龄和生平史书上没有明确记载,唯一可供参考的是他那别具一格的墓志铭。全文是这样的:“过路的人!这儿埋葬着刁潘都,下列数字可以告诉您,他一生度过了多少个寒暑。他一生六分之一是幸福的童年,十二分之一是无忧无虑的少年。又度过了一生的七分之一,才建立了幸福的家庭。五年后儿子出世,但孩子在世的光阴只有他父亲的一半。晚年丧子,老人真可怜,悲痛之中度过了四年,终于结束了自己的一生。”请你算一算,刁潘都活了多少岁,才和死神相见?
例3:《项链》的导语:
同学们,平时大家经常听到一些歇后语。如“癞和尚戴花—疯美”,“睡在棺材里还擦粉—死爱脸”,“厕所里开电风扇—出臭风头”等等。今天我给大家讲个新的。这个“歇后语”就叫,路瓦裁夫人借项链—穷出风头;路瓦裁夫人丢项链—乐极生悲;路瓦裁夫人赔项链—自讨苦吃。你们说这是不是歇后语?对,不是。因为歇后语是约定俗成的,为群众所认可的。而以上这三句是我个人杜撰的。但这三句话有没有道理呢?大家已经预习了这篇文章,现在我出个上联“一夜风光项链即锁链”,请大家细读课文根据你的理解对出下联,要求对仗基本工整,能表达出你对主人公的看法。(十年辛苦悲剧实闹剧,十载艰辛可怜实可鄙。)
④诱发思考
导语是启动学生思维的第一站。古人说:“学源于思,思源于学。”教师一开讲便巧设疑点、布置悬念,能迅速调动学生的思维,诱发他们探究问题、掌握新知。
例1:《太阳》一课的导语。
传说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照得地面寸草不生,人们热得受不了,就找了一个箭法很好的人射掉了九个,只留下了一个,地面上才不那么热了,为什么射箭的人不把十个太阳都射下来呢?
刚才同学说的是太阳和我们人类的关系,但为什么说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可爱、美丽的世界呢?这就是今天语文课的学习任务。
例2:《海底世界》导入语: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大海吗?生:喜欢。
师:我也喜欢大海,今年暑假我去海南看过大海。大海是那样辽阔美丽,白矾点缀着碧蓝的海面,洁白的海鸥在水天之间翱翔。望着这美丽的景色,我很想知道:大海的深处是什么样子?有没有阳光?有没有声音?有没有峡谷?有动物、植物和矿产吗?同学们,你们是否也想知道这一切?生:是的。
师:那么海底究竟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海底世界》。
⑤承上启下
导语是沟通“旧知”和“新知”的媒介。由旧入新的导语既能体现知识的整体性和连贯性,又能帮助学生复习旧知,掌握新知,提高学习效率。
《<呐喊>自序》的导入语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鲁迅先生的许多小说,能回忆一下吗?生:《一件小事》、《故乡》、《社戏》、《孔乙己》、《药》。
师:以后我们还要学习鲁迅的小说,有《祝福》、《阿Q正传》。以上这些小说选自他的哪一本小说集?生:《呐喊》。
师:除《祝福》选自《彷徨》外,其余都选自《呐喊》。《呐喊》是鲁迅先生的第一本小说集。我要问一个问题,鲁迅先生为什么把第一本小说集取名为《呐喊》呢?请同学们打开书,我们学习《<呐喊>自序》,看看鲁迅先生是怎么解释的。
(3)导入语的方式
①引趣式
运用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轶闻、趣事、故事、谜语、诗歌以及富有趣味的特殊修辞形式和修辞手段引入新课的导语。
一位数学老师在讲“等比级数求和”时,引用印度的舍罕王要重赏发明64格国际象棋的大臣西萨的事。
传说印度的舍罕王,要重赏发明64格国际象棋的大臣西萨。西萨说,我想要点麦子。您就在这棋盘的第一格赏我一粒麦子,第二格赏两粒,第三格赏四粒……依次都使后一格的麦粒比前一格多一倍,您就把麦粒的总和赏给我吧!国王听了,连连说:您的要求太低了!同学们,你们说这个要求真的太低了吗?(老师在黑板上写出了18446744073079551615一串数字。)
这就是西萨要求得到的麦粒的总和,这些麦粒以重量来计算,约5270亿吨,竟是全世界两千年内生产的全部小麦。
国王为什么吃亏,这样大的数字怎样才能迅速算出,学了“等比级数求和”,我们就知道了。
②设疑式
紧扣教材布设疑障,激发诱导学生积极思考以引入新课的导语。设疑式的基本语言形式是设问。
举例:物理老师讲“摩擦力”的导语。
有一块大石头放在地上,一只蚂蚁能不能推动它?问题的关键不在于石头的重量,而在于石头和地面间摩擦力系数的大小,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内容“摩擦力”。
③描绘式
用形象化的手段描述客观事物或以情境以引入新课的导语。例1:地理老师讲授“经纬网”时的导语。
在茫茫的大海上,有艘轮船突然发生了故障,失去了控制,报务员立即发出呼救信号,报告了出事地点。于是临近它的船只纷纷前往营救,不久直升飞机也出现在这个海域的上空。而海洋上没有其他的目标,遇难船只是怎样报告自己的位置,营救者又是怎样找到它的呢?原来他们靠的是“经纬网”。
例2:丁玲《果树园》的导语:
当曙光冲破黑暗,太阳刚从晨曦中苏醒过来的时候,一轮红日跃出海面,将万道金辉洒向人间。于是,村舍、山峦、树木、田野、河流……都镀上一层金色,显得那么神秘而富有诗意。那金色的霞光、晶莹的露珠、清新的空气,构成一支美妙的晨曲,激荡着人们的心灵。晨光中的大地是美好的,那么果园的清晨又是一番怎样的美景呢?让我们走进作家丁玲的文章去观赏一下《果树园》清晨的美景吧。
④关联式
联系已经学过的知识或日常的生活经验以引入新课的导语。举例:《茶花赋》的导语:
同学们,散文家杨朔已经是我们的老朋友了,可以说每个学期都要和我们见面。第一次他奉献给我们的是美丽的香山红叶,第二次他请我们品尝了广东甜香的荔枝蜜,今天,他将捧给我们春城昆明的一丛鲜艳的茶花。
⑤悬念式
通过问题和矛盾,造成悬念,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引入新课的导语。举例:初中数学“方程”一课的导语。
让我们做一个游戏,请同学们想一个数,不要说出来,把这个数除以2再减去3,然后把运算的得数告诉我,我可以猜出你想的那个数是几?(有三位同学给了老师数字)同学们一定非常想知道老师是怎样把你们脑子里的想的数算出来的,当你们学了一元一次方程后,你们不但能像老师一样迅速算出别人脑子里想的数,而且还知道为什么可以这样算。
第三节讲授语
【教学目的】
掌握讲授语和提问语的要领和技巧,能初步设计并进行模拟教学。
【重点难点】
讲授语和提问语的要领和技巧。
【教学方法】讲授、练习相结合。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内容】
(一) 讲授语
⒈讲授语的重要性
讲授,是指教师系统连贯地向学生讲解教材、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语言形式,它是课堂教学中最基本的语言表达形式,是教学语言的主体。教学的内容主要是通过讲授的形式传输给学生的。讲授语言的好坏,更为直接地关系到教学的成败。
⒉讲授语的要求
讲授语除了符合教师口语基本要求的有关内容外,还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通俗明白,深入浅出。对于教材中难懂的词句、深奥的道理、陌生的概念、定理、规则,学生初次接触往往不易把握。教师的讲授必须善于化难为易,化深为浅,化抽象为具体,做到通俗明白、深入浅出,才能帮助学生有效地接受新知。
举例:一教师给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解释“轮流”。
轮流是指依照次序,一个接一个,周而复始。周而复始是指结束以后重新开始,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2)勾玄提要,突出重点。
教师讲授时,应抓住要点、突出重点,提纲挈领、言简意赅地进行表述,这样,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节省教学时间,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春》:盼春,绘春,颂春
《荔枝蜜》:厌蜂,爱蜂,赞蜂,变蜂
地理老师讲授降水过程:上升—冷却—凝结—降水历史老师讲授鸦片输入中国的危害:国困—民穷—兵弱一教师对小学语文《党费》中“乱葬岗子”的解释:
你们懂吗?“乱葬岗子”就是胡乱埋死人的地方。解放前有,解放后没有了。解放前“乱葬岗子”有三种。有的是地主,大地主的坟墓特别高级,特地盖个房子,还有人看着,怕狗给扒了。还有一种不是地主,也不是农民,是生活还可以的人家,是不用人看的。第三种是贫农,没有钱买棺材,卷领席,挖个坑,往里一扔就得了。到时候就尸首堆满了,满山都是,这就是“乱葬岗子”。为什么要立牌子呢?怕狗给扒了。狗是专门吃死人的。上学期就有一课《小英雄雨来》,形容日本鬼子像吃过死人的野狗。同学们见过野狗吗?它吐出长长的舌头,露出利剑似的牙齿,谁见了都害怕……
(3)连贯周密,语义畅达。
第一,话题要集中。有时在讲授时受到意外因素的干扰,不得不暂时偏离话题,但也要善于调控,及时拨到正题上来。
第二,层次要清楚。在一个话题之下,先讲什么,后讲什么,怎么讲,要有一个妥善的安排。
第三,衔接要得当。在一个讲授单位中,语句之间、层次之间要注意衔接。(4)把握讲授的时间。
(4)把握讲授的时间。
小学生连续注意的时间不太长,低年级可持续10到20分钟,高年级也不会超过35分钟。教师要根据学生这一心理特点,把讲授的主要内容安排在这一时间内。
⒊讲授语的方法
(1)直陈法。用平实的语言把教材内容直截了当地陈说出来的方法。这是最基本、使用最普遍的一种讲授方法。其特点是使用简便,学生能通过教师的讲授直接迅速地感知教学内容,掌握新知。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一课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朝”是什么意思?(生:早晨)“夕”呢?(生:晚上)
早上的花到傍晚才去把它拾起来,从《朝花夕拾》这个题目就可以知道这本散文集是作者的回忆。那么,这本文集所写的事情发生在鲁迅先生一生中的哪个阶段呢?从“朝”—早晨,这个词,我们可以知道这本文集写的是鲁迅先生童年、少年时代的生活.那时还是清朝。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了鲁迅先生童年时代的哪些生活。
数学老师讲述“黄金分割律”的使用价值:
在数学中有个基本而重要的定律“黄金分割律”,它表示1︰0.618的比例关系。乍看起来,它与生活无关,可是试验美学家通过大量的事实证明了这一点:一个长方形,当它的长宽比满足了黄金分割比时,看起来最美最和谐!奇怪吗?毫不奇怪!数学来自自然,只不过是用数字、符号、图形来表示自然规律罢了。数学定律所提示的和谐当然与自然界的美是高度统一的,这就是说,数学是追求美的最有力的工具。一旦认识了这个问题,数学定律就被广泛应用于生活了:利用黄金分割律,在绘画与摄影时,避免了把主景放在画面正中而造成呆板的对称;人们完美设计了电视屏幕、门窗等;发现并应用了重大经济效益的快速优选法;姑娘们的发束也偏侧到脑袋的一侧,增加美感。
(2)具象法。指借助形象化的描绘语言,阐述有关教学内容的方法。其主要功能在于,它能利用人们熟悉的、可以直觉的、能唤起思维表象的事物帮助人们掌握那些陌生的、不易直接感知的事物或道理,引导人们自然地进入理性知识的王国。
一教师讲“惯性”的概念:惯性就像某个人具有的急躁性格,即使这个人睡着了,他的急躁性格还存在,只有当他遇事时才会表现出来。
语文老师讲授文章的材料和结构:这好比一个书店,书店里琳琅满目,但没有分类摆放。各类书籍杂乱无章地放在一起,顾客要书不知从何找起;另一个书店,书籍分了类,而且摆放整齐。可就是书籍很少,顾客不愿去;还有一个书店更糟,不知怎么搞得,书架上空空荡荡。没有别的办法,只好关门。
一老师讲黄河每年输往下游泥沙重达⒈6109吨时说:这些泥沙可绕赤道垒一道宽3米,高8米的堤坝,用载重1800吨的火车每天运2500车次,一年才能运完。
(3)例举法。是通过讲述实例来阐明概念、定理、规则等含义的方法。这是使用频率很高的一种讲授方法,不同学科的概念、定理、规则大都可以通过举例来阐释。
胡裕树教授讲语法,讲到汉语的句式时念了一首古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化学老师讲分子的特性:分子是不断运动的,例如,湿衣服在太阳底下晒一会儿就干了,樟脑丸放在衣橱里不久就变没了,盐在水中很快就不见了,这些都是分子运动的结果。
(4)比较法。是把两个或几个有同有异的事物、概念、词语、定理等联系起来,分辨其异同或高下的方法。
“忸怩”“腼腆”“扭捏”三个词语的辨析:这三个词都有不大方的意思,“忸怩”是形容词,指不好意思,不大方。“腼腆”也是形容词,意思是害羞,怯生生。而“扭捏”是动词,只不大方的举止。
(5)引用法。是指援引名言、警句、诗词或有关资料来阐述、论证讲授内容的方法。恰当地使用引用法,能增强讲授的说服力。
地理老师讲梅雨季节的气候: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政治老师讲矛盾互相转换的原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政治老师讲一分为二的分析法: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
(6)联系法。是使用新知与旧知、本学科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书本知识与生活经验之间,彼此接上关系,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的方法。
数学老师讲解文字题:
蔚蓝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天空飘着云。
⒋8加上⒉1的和除以⒌2与⒊4的积。↓和除以积。↓
(⒋8+⒉1)(⒌2⒊4)
(7)借助法。是借助实物或标本等的操作演示,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的方法。运用借助法,具有直观形象的效果。
物理老师讲授“物体下落快慢的原因”时,给每个同学发一块硬纸片和软纸片,要求学生从高两米处同时自由落下,观察纸片落地的先后。
第四节提问语
一、提问语:
提问,是指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提出问题,促使学生思考钻研以加深理解的教学语言形式。
1 问的重要性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那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可见提问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则强调:“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我国古代教育文献《学记》中就把“善问”看成“进学之道”,作过精辟的论述。可以说,善教者必善问。反之,不善问者必不善教。
⒉提问的要点
(1)提问要明确。
首先,提问的目的性要明确。即:为什么要提这个问题,通过提问要解决什么问题。
其次,所提的问题本身要明确。如果问题不明确,学生就无法正确地回答问题。
《皇帝的新装》一课的提问语:
一、读《皇帝的新装》你觉得谁最可笑?二、读《皇帝的新装》你觉得谁最可恨?三、读《皇帝的新装》你觉得谁最可鄙?四、读《皇帝的新装》你觉得谁最可爱?
五、光天化日之下,众目睽睽,骗子行骗为什么会一路绿灯?
(2)提问要适时。提问要与学生认知的进程相吻合,要在学生有疑、有思、欲问、欲解而又苦于不知如何表达之时提问。失时而问,便达不到好的效果。
如:一教师在学生刚预习了《祝福》就问:“祥林嫂这个形象的典型意义什么?”
于漪老师上语文课《宇宙里有些什么》:有学生问:“这些恒星系里大都有一千万万颗以上的星星”中的“万万”是多少?全班同学发笑。同学又马上说“我知道了,是“万万”是“亿”。于老师:刚才这个问题我不用回答,可我要问,既然“万万”是“亿”,课文为什么要用“万万”,而不用“亿”?
(3)提问要适度。这主要指问题的深度和难度要适当。所提的问题不能低于或过分高于学生的实际水平。问题太容易,学生会觉得没劲。问题太难,学生又回答不出。应该根据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来设计问题,即:“跳一跳,够得着”。
另外,适度还指提问的数量要适当。不可无节制地“满堂问”,也会使课堂秩序散乱,学生厌答,影响教学效果。
(4)提问要能启思。陶行知说“智者问的巧,愚者问的笨。”这“巧”与“笨的区别,就在于是否能启发思维。提问的“巧”主要通过形式和角度的创新来体现。没有启发性的提问体现为:简单化,机械化,没有回味的余地。
如:白求恩有多大年纪了?
又如:滥用“X不X”的形式提问。
(5)提问语要注意教学策略:
一是面向全班。二是因人而问。三是不可逼问。四是问有沟通。五是把握好语气,语速不宜过快,语音要清晰。
2 问的类型
按照答题的思考方式,把提问分为判断型、论证型、说明型、想像型四类。
(1)判断型。这类提问要求学生对所提问题作出判断,着重培养学生经过分析、综合形成正确判断的能力。常用“是什么”的语言形式来表述。运用这类提问应避免简单化和机械化。
如:大脑的主要功能是什么?《七根火柴》的主人公是谁?这里的“妻子”是一个词还是两个词?
(2)论证型。这类提问要求学生对所提问题作出论证,着重培养学生科学地分析、综合能力。常用“为什么”的语言形式来表述。比判断型更有思考价值,有时两者常配合使用。
如:皇帝为什么会相信骗子?
本文通篇写祥林嫂,为什么不以“祥林嫂”为题呢?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形呢?
论证型问题比判断型问题更富有思考价值,更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所以,两者经常配合使用。
如:这篇课文的最后一段写什么?为什么这样写?
(3)说明型。这类提问要求学生对所提问题作出说明,着重培养学生说明的能力。常用“怎么样”的语言形式来表述。也常与判断型提问配合使用。
如:你是怎样构思这篇文章的?
作者是怎样描写清晨果树园的幽美景色的?
(4)想像型。这类提问要求学生对所提问题展开想像,并予以描述,着重培养学生合理想像的能力。常用“会怎样”的语言形式来表述。
如:路瓦裁夫人如果不丢失项链会有什么结果?⒋提问的技巧。
(1)巧设矛盾、激疑设问。教材中隐含着大量的各种各样的矛盾,教师要善于发现并通过提问揭示这些矛盾,以引起学生的思考。
如:愚公到底愚不愚?不愚,为什么课文又称他为愚公?《有的人》一课中,作者为什么用“骑”,而不用“压”?
(2)由易到难、连环设问。一开始就提高难度的问题,容易把学生难倒,使他们失去兴趣。若先提一些浅显有趣的问题作铺垫,让学生尝到一点解决问题的乐趣,再加大难度,就不会觉得太难了。
(3)故布迷津、迂回设问。有些问题本可以照直提问,但那样往往缺少启发性,学生的印象也不深;若采取“迂回战术”,改变提问的角度,有意布设迷津,让学生思路拐一个弯才能找到答案,这样就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并加深印象。
《狐假虎威》一课:狐狸和老虎,一前一后,朝森林深处走去。
问: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这一前一后是谁在前?谁在后?你的根据是什么?
(4)叩其两端、正反设问。这种提问方法能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去分析问题,加深对问题的理解,能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和思辩能力。
如:为什么要坚持实事求是?不坚持实事求是会怎样?
第五节小结语
(1)定义
小结语又称课堂教学结尾语,断课语。是指一堂课或某一教学环节、阶段将要结束时,教师对前面的教学进行巩固和强化所用的总结性语言。(2)小结语的重要性
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一节课或一部分内容教完以后,说一段小结语,很有必要。其作用如下:
①加深印象,增强记忆。
教学是由一系列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阶段组成,知识点比较分散。如果教师在教学的最后环节中能从所教学内容中总结归纳出最重要、最基本的内容,提纲挈领地加以强调,就可以起到加深印象,增强记忆的作用。举例:自然课《青蛙和蟾蜍》的小结语。
今天我们学了《青蛙和蟾蜍》,要懂得:第一,青蛙和蟾蜍有能适应在陆地上生活的外形构造特点.第二,青蛙和蟾蜍都会消灭大量的害虫,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应当保护它们.第三,青蛙和蟾蜍的生活史。第四,青蛙和蟾蜍小时侯在水里生活,用腮呼吸;长大后到陆地上生活,用肺呼吸,它们都是两栖动物。
②指导实践,培养能力。
学生感知、理解、记住了知识,并不等于完全掌握了知识。如果教师在下课前,指导学生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或对课后的学习活动提出一些要求,对于巩固知识,培养能力是大有益处的。
举例:语文课《动物过冬》的小结语。
小朋友们,你们还想知道鱼,鹿,苍蝇,蜜蜂,袋鼠这些动物怎样过冬吗?老师介绍一本书给你们看。这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