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后进生转化策略研.doc
《小学生后进生转化策略研.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后进生转化策略研.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学生后进生转化策略研究摘 要:本文主要对后进生问题进行了形成原因及转化的探讨。文章首先从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两个方面剖析了后进生形成的原因,然后就后进生能否转化的问题,运用了心理学理论进行了探讨,由此肯定了后进生的转化是可能的,接着,本文就后进生转化的工作对策分析和探讨。关键词:小学生; 后进生;转化;策略小学是学生的基础阶段,在这一阶段里,小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具备了一定的基础,这对于他们将来学习以及就业都起到基础性作用。但是并不是每一位小学生都能为自己打下一个好的基础,因为在小学阶段由于种种原因如学校方面、家庭方面和社会方面等,不少小学生成为“后进生”。这些后进生在学习方面存在
2、障碍,学习上步履维艰,不能为自己打下一个好的知识基础,严重影响了自己今后的学习、就业,因此,挖掘后进生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实现后进生的转化,使每一个小学生都能健康快乐的学习,显得尤为必要。一、后进生形成的原因何为后进生?我国教育界普遍认为:后进生,就是指那些在品质、知识、能力、方法等要素及要素融合方面存在着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和学力的不到正常开发,不能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要求,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措施给予补偿和矫治的学生。而班级里真正让老师头疼的后进生大部分也正属于多方面的情况。其形成的原因是复杂的,究其根本,其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一)客观原因1.学校方面
3、的原因。首先,是应试教育的产物,教育为了升学,因此就要进行不断的分类、淘汰,致使一些学生丧失了信心;其次,是由于每个学生接受知识的情况不同,致使那些需要时间长的学生,不能到达教学目标要求,时间久而久之便沦为后进生;再加上有的教师对学生期望过高,对学生估价往往脱离学生真实情况,致使教育方法不当,或有的教师言行不一,方法简单,工作敷衍塞责,对学生态度冷淡无情,或过分讨好学生,不敢严格要求,或对学生亲疏有别,不能一视同仁,过分偏爱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而忽视其他学生的情感等。由此产生叛逆心理,进而成为后进生。2.家庭方面的原因。一般来说后进生的家长是教不得法,娇严失当。有的家长过分溺爱自己的子女
4、,视他(她)们为掌上明珠,把他(她)们当作“小皇帝”、“小公主”,娇生惯养,包庇纵容,放任不管;有的家长粗暴无知,对子女抱有“恨铁不成钢”的心态,动不动就施加打骂,家庭缺乏温暖,或家庭成员之间要求不一致,使子女无所适从;有的家长本身道德败坏,自私自利,甚至纵容子女贪图享受安乐,给子女灌输一些“学习无用”的思想等。这就使本来好学的孩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甚至有的家长就把责任推卸给学校,不愿意与学校配合教育等。3.社会方面的原因。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许多父母外出务工,小孩被放在爷爷或外公家,而他们精力有限,家教观念薄弱,只是一味的关爱孩子,只是这些孩子依赖性较强,生活自理能力差,不刻苦学
5、习,怕用功夫,学习目的不明确。同时由于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导致这些学生出现许多心理问题,容易产生叛逆行为。(二)主观原因后进生之所以成为后进,自身的原因也必须进行具体分析,有心理障碍方面的原因,也有学习基础、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原因。1缺乏强烈的求知欲。求知是学生的正常的需要,兴趣与责任感是求知的动力,学习生活中兴趣的满足和一个个目标的实现,是学生保持强烈求知欲的重要前提。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兴趣的源泉还在于运用知识,在于体会到智慧能统帅事实和现象,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和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但如果不向这种需求提供养料,即不积极接触事
6、实和现象,缺乏认识的乐趣,这种需求就会逐渐消失,求知兴趣也与之一道熄灭。”这使我们认识到,求知欲表现在学生身上,而教育者包括教师和家长的施教情况直接关系到学生求知欲的强弱。一般来说,学生年龄越小越明显。2道德无知,是非模糊,自尊心强而性格敏感容易流于自卑,意志力薄弱,缺乏自我控制的能力,做事情往往会半途而废。在生活中,会禁不起种种诱惑而做出违背公德和纪律的事情,容易被社会上的不良行为误导,被人利用反认为是讲义气,够朋友。一旦犯错,往往流于惯性,难以改正。 3学习基础差,学习方法不适应, 有的学生上了几年学,虽然学习也很努力,但基本的学习方法没有掌握,造成学习效率低,成绩差。他们找不到成绩差的真
7、正原因,未能归纳出正确的学习方法,却归因为自己笨,付出努力却得不到回报,从而自暴自弃,沦为后进生。最终导致厌学,放弃了自己的学业,找不到人生的正确方向。学生的成绩差、纪律差,思想品德差是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相互作用的。在不同的学生的身上各种因素影响的程度和侧重有所不同。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只有深刻地认识后进生形成的根本原因,才可以有的放矢地去转化后进生,否则,只能对牛弹琴,事倍功半。二、运用心理学理论转化后进生(一)消除疑惑心理与对立情绪,恢复正常人际关系后进生由于表现较差,有些过错行为,当受到批评、训斥或惩罚时必然会产生压力,往往会使他们与周围的人闹对立,认为是别人“整他们”,与他们“过不去”,
8、本能地使用自我防卫机制。他们常常给教育者以难堪,(比如提怪问题、出洋相、故意损坏东西等),也有的进而演变为对教育者的仇视,导致教育失败。他们的对抗、攻击和其他不良情绪表现,大都与“防卫机制”有关。我们就要针对实际,用“动之以情”的方法来促使他们醒悟,用发自内心的爱、尊重以及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帮助,使他们亲身体验到教师的善良,体会到大家都是真心爱护他们的。消除疑惑心理与对立情绪,缩短师生的心理距离,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二)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增强是非感后进学生出现违纪现象,和他们缺乏正确的道德认识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认识上的错误,使他们不能正确地判断“是非”和“善恶”,也不能产生正确的情感体验。
9、因此,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后进生进行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校纪校规等教育。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建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和“善恶”观念,是后进生转化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三)重视自尊心和集体荣誉感的恢复与培养自尊心是个人要求得到社会和集体尊重的感情,也是人类的重要的社会需要。它使人珍重自己在集体中的合理地位,保持自己在集体中的声誉,从而成为个人努力改正缺点、积极向上的内部动力之一。但学生自尊心的片面发展、损伤或扭曲,也可能造成只顾个人荣誉而不考虑集体利益的情况。长此以往,这些学生就会自暴自弃、情绪低落、意志消沉,甚至会完全丧失学习的信心。这时老师和家长来管束他们
10、,有一些学生可能会和教师、家长对着干,搞各种恶作剧,寻衅滋事,采取一些过激的行为,从而会引起一些严重的后果。例如很多后进生都缺乏正确的自尊心和集体荣誉感。因此,帮助他们找到获得自尊心的正确道路,得到集体的关怀与温暖就显得非常重要。(四)增加与不良诱因作斗争的力量,巩固新的行为习惯在后进生的转化过程中,坏的习惯和相应的诱因可能引起他们犯过失。这是因为新的行为习惯还未巩固,旧的行为习惯在短期尚未消失造成的。所以,帮助后进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就显得特别重要。通过以上的探讨,我们教育工作者可以明确转化后进生道理,后进生的转化是可能的。三、后进生转化工作对策(一)加强思想教育,培养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动力一般来
11、说,后进生的学习动力不足,他们往往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经常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也缺乏刻苦钻研精神和克服困难的意志,更缺乏学习的信心,认为“努力也学不会”有破罐子破摔的思想因此,对于后进生学习动力的培养和激发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应结合所学内容向学生进行理想与前途教育,介绍我国一些著名数学家逆境成才的故事等等,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并要加强对他们的监督。学习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好知识达到学习目的的内在动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教育契机,对后进生适时进行学习动机、学习目的的教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真正明确学习的重要性和目的要求,正确对待学习,树立学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生 后进生 转化 策略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