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题11.doc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题1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题11.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宾县一中2013-2014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文化焦虑”弥漫当前社会 杨福泉一种浓郁的“文化焦虑”弥漫在当代中国社会。随着国门的打开,以西方文化为主体的外来文化通过各种渠道不断涌向中国。城市和乡村里的很多历史文化遗产以及大量的人文景观随着“旧城改造”和农村模仿城市的时尚建设不断消失。于是,有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和各界人士呼吁保护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这种文化焦虑中有深沉的反思和忧患意识。当下,“文化焦虑”和“文化忧患”促使一批专家学者致力于传统文化的复兴和教育,但他们过
2、分片面地把中华民族文化等同于汉文化甚至一些儒家古典文化,特别是片面地把所谓的“国学”指称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全部。一说到中国文化,言必称“国学”,视野局限在孔孟儒家之学和“四书五经”等汉文典籍上,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等同于进行一些儒家古代典籍的教育,不遗余力地在大中小学里进行所谓的“国学教育”。各种“国学研究会”、“国学研究院”和“孔子学院”纷纷问世。有的学者鼓吹:应该让包括“四书五经”在内的传统经典,尽早回到中国中小学课堂。希望政府尽早启动这项影响中国前途和命运的改革工程,尽早颁布法律,肯定传统文化经典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并不完全等同于对传统的汉文化的认同。鲁迅、胡适等
3、一批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早已经看到了以“四书五经”等为载体的中国汉学典籍中的大量糟粕,所以才振臂呼唤引进“德先生”(民主)和“赛先生”(科学)。新文化运动使中国博采众长,吸收了西方的科学和民主精神,才创新而形成了绵延至令的中国新文化。如果依旧拘泥于儒家典籍的故纸堆中,不知今天的中国文化会是一个什么格局。当今的中华民族文化,应该是整合了56个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一个整体,当代中华文化应该有一个广采博纳的大气魄,我国各民族应该相互借鉴,互补共生。而如果仅仅聚焦在一些汉学典籍和孔孟之学上,将它视为中华文化的全部,漠视其他民族的文化和汉族民间文化,那只会陷于抱残守缺的民粹主义和狭隘的文化保守主义的误
4、区,不可能建构起中国56个民族都认同的文化意识和中华民族的文化凝聚力,不可能形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化格局和气度。任何一个民族和国家,应该有一种宽广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应该有世界眼光、全球眼光,谦虚好学。当年鲁迅、胡适这一代中国精英大力引进西方文化的“德先生”(民主)和“赛先生”(科学)等,催生了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全面改革了中国的教育内容和体制机制,裨益了当今无数的中国人,培养了很多能与世界对话和竞技的现代中国知识精英。如今,我们在为国忧心、为族忧患的“文化焦虑”中,不能把眼光仅仅盯在自己已有的文化传统上,老想着要不分良莠地一股脑继承过去的文化传统。任何一种文化,只有如活水长流,才会有生
5、命力。“文化焦虑”促使我们忧患和反思,但我们的这种焦虑,应促使我们有准确理性的“文化自觉”,催生不失根本又汇聚百川、广采博纳的当代中华民族文化。 (选自人民论坛,有删改)1、当下,传统文化的复兴和教育存在误区,下列不属于“误区”的一项是(3分)( ) A把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等同于儒家古典文化。 B把“国学教育”等同于儒家古代典籍的教育。 C把历史文化遗产等同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D把“国学”等同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全部。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 ) A外来文化的不断涌入,使中国城乡的很多历史文化遗产以及大量的人文景观不断消失。 B当下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和教育是在“
6、文化焦虑”和“文化忧患”的大背景下进行的。 C鲁迅、胡适等催生了中国的新文化运动,他们是有着宽广视野和博大胸怀的中国精英。 D任何一种文化,如果只是一味地自恋,抱残守缺,不会广采博纳,那就无法得以发展。3、下列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 ) A外来文化的涌入是“文化焦虑”产生的原因之一,且这种“文化焦虑”弥漫在当代中国社会,表明中外文化之间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冲突。 B诸多专家学者对待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态度是保护、传承,缺少学习、创新,这说明他们的“文化焦虑”和“文化忧患”有局限性。 C从新文化运动的成果和影响来看,当代具有“文化焦虑”感的专家学者们应该学习鲁迅、胡适等一批新文化运动
7、先驱的眼光和意识。 D中华民族文化是整合了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整体,因此专家学者应致力于儒家文化及其他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和教育。二、古代诗文阅读(44分)(一)文言文阅读(25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4-7题。杨烈妇传建中四年,李希烈陷汴州。既又将盗陈州,分其兵数千人抵项城县。盖将掠其玉帛,俘累其男女,以会于陈。县令李侃不知所为。其妻杨氏曰:“君县令,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君如逃,则谁守?”侃曰:“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杨氏曰:“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杨氏曰:“县令
8、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众皆泣,许之。乃循曰:“以瓦石中贼者,与之千钱;以刀矢兵刃之物中贼者,与之万钱。”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杨氏亲为之爨以食之,无长少必周而均。使侃与贼言曰:“项城父老,义不为贼矣,皆悉力守死。得吾城不足以威,不如亟去;徒失利,无益也!”贼皆笑。有蜚箭集于侃之手,侃伤而归。杨氏责之曰:“君不在,则谁人肯固矣!与其死于城上,不犹愈于家乎?”侃遂忍之,复登陴。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驽、高城深沟之固。贼气吞焉,率其徒将超城而下。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其帅,希烈之婿也。贼失势,遂相
9、与散走。项城之人无伤焉。刺史上侃之功,诏迁绛州太平县令。妇人女子之德,奉父母舅姑,尽恭顺,和于娣姒,于卑幼有慈爱,而能不失其贞者,则贤矣。至于辩行列,明攻守勇烈之道,此固公卿大臣之所难。厥自兵兴,朝廷宠旌守御之臣,凭坚城深池之险,储蓄山积,货财自若,冠胄服甲,负弓矢而驰者,不知几人!其勇不能战,其智不能守,其忠不能死,弃其城而走者,有矣!彼何人哉,若杨氏者,妇人也!孔子曰:“仁者必有勇。”杨氏当之矣。 ( 李翱杨烈妇传)注:岁满:官员任职期满。 爨:cun烧饭 陴p:城上的小墙,这里代城墙。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既又将盗陈州 盗:进犯,侵袭 B. 侃率之以
10、乘城 乘:登上C. 有蜚箭集于侃之手 蜚箭:“蜚”通“飞”, 流矢。 D. 不犹愈于家乎 愈:养病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虽然,岁满则罢去 B. 无长少必周而均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劝学) 是故无贵无贱 (师说) C. 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 D. 率其徒将超城而下 斯天下之民至焉(寡人之于国也)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劝学)6、下列句子中,与“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 县令诚主也 B. 俘累其男女,以会于陈。C. 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 D. 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7、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杨氏深
11、明大义的一组是(3分) ( )力不足,死焉,职也。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杨氏亲为之爨以食之。君不在,则人谁肯固矣。于卑幼有慈爱,而能不失其贞者A. B. C. D. 8、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李希烈的叛军要攻占项城县时,县令李侃不知怎么办,他的妻子杨氏说服他应忠 于职责,为国家利益而坚守。 B.杨氏对召来的吏人百姓讲话,激励他们为保卫自己的家园而战,不做叛军之人。 C.李侃带领召集的几百人备战,杨氏亲自为他们做饭送饭。并让李侃向叛军讲话,表示准备战死决不投降。 D.李侃受伤回家,杨氏责备了他,并和他一起去指挥作战,叛军在主帅被射死后撤
12、退,项城得以保全。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 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 (2) 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011题。青玉案曹组碧山锦树明秋霁。路转陡,疑无地。忽有人家临曲水,竹篱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凄凉只恐乡心起。凤楼远、回头谩凝睇。何处今宵孤馆里,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注谩:徒然、空自。10、上片后四句写景,包含了词人哪些丰富而微妙的情感变化?试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说明。(5分)11、简要分析“凄凉只恐乡心起”一句在整首词中的作用。(4分)(三)名篇名句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一下 学期 期中 考试题 11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