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答案不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答案不全).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补偿性自测题(部编版) 班级:_ 姓名:_ 得分:_说明:本试题分为试题卷(积累与运用、阅读理解,共70分)和写作卷(写作表达,共50分)两部分组成,共19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请考生掌握好时间,沉着答题。试题卷一、积累与运用(30分)1.下列划线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雾凇(sng) 谪守(zh) 长堤(d) 婵娟(dn) B.沆砀(dng) 拏(n) 伛偻(n) 山肴野蔌(s) C.金陵(lng) 芥(ji) 崇祯(zhn) 朝晖夕阴(hu)D.更定(gng) 铺毡(zhn) 觥筹交错(gng) 浩浩汤汤(tng)2.对下列句子中加线
2、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太守谓谁 谓:为,是 B.佳木秀而繁阴 秀:秀丽C.醒能述以文者 述:记述,写下 D.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乐:以为快乐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A透过灯光,你可以看到里面有一群穿着优雅的人正在举行宴会,觥筹交错的场景和夜晚静悄悄的小镇格格不入。B影片流浪地球故事情节曲折起伏,结局是地球没有灭亡,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啊!C春天,小区的花园里花草丛生,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人们漫步于此,总是令人心旷神怡。D雅鲁藏布江下游,江水绕行南迦巴瓦峰,峰回路转,好似巨大马蹄形转弯,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峡谷。4.对课文醉翁亭记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3、(2分)A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之“醉”的原因,并不全在饮酒,主要是山水之乐使他陶醉。B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总收上文对朝暮、四时之景的描写;并领起下文滁人游山的内容。C .“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由滁人游山之欢乐,可以想见其生活的安定,这正是太守“独得之乐”的内容之一。D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此句的主要作用,在于引出两个“不知”,引出太守的独得之乐。为了我的祈愿诗人啊,你起来吧而且请你告诉他们说他们所等待的已经要来说我已踏着露水而来已借着最后一颗星的照引而来我
4、从东方来从汹涌着波涛的海上来我将带光明给世界又将带温暖给人类借你正直人的嘴请带去我的消息通知眼睛被渴望所灼痛的人类和远方的沉浸在苦难里的城市和村庄请他们来欢迎我白日的先驱,光明的使者5.名著导读。(8分) 阅读右面语段,回答问题。(1)语段选自_,作者原名_,中国现代诗人,他的成名作_,这首诗奠定了他诗歌的基本艺术特征和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3分)(2)太阳和_是贯穿作者诗作的中心意象,请简要分析“太阳”的含义。(3分)(3)简要分析文中“通知眼睛被渴望所灼痛的人类/和远方的沉浸在苦难里的城市和村庄”的含义。(2分)6.名句默写。(8分)(1)槲叶落山路, 。(温庭筠商山早行)(2)金
5、樽清酒斗十千, 。(行路难)(3)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4)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5) ,湘水无情吊岂知?(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6) ?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7) ,边秋一雁声。(杜甫月夜忆舍弟)(8)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中,“ , ”两句包含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7. 语言综合运用。(8分)(1)【写法借鉴】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用名言)是议论文主要的论证方法。如:用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是乐而不是苦的事例论证了论点;引用了古语、俗语、孔子的话,从解除心理负担,体会有活力的人间趣
6、味这个侧面,来论证自己的观点,使全文论证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请你综合运用举例论证和引用名言的论证方法,围绕“希望对于人生的重要作用”这个主题写一段话。(4分)(2)结合语境,在横线上仿写恰当的句子。(2分)雨季是对于旱的告别,彩虹是对风雨的告别, 。(3)下列语段中有一处病句,请找出来并修改。(2分)我国面向公众的科普工作已经走过半个多世纪的历程。近年来,更是把科普工作作为提高全民科技素质的关键。目前,我国科普工作已经形成政府大力推动、科技工作者积极参与、社会各方广泛支持。第_句是病句,修改意见:_.二、阅读理解(40分)(一)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第8题.(4分)水调歌头苏轼明月几时有?
7、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 低绮户, 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8.(1)赏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中“转”、“低”、“无眠”的表达效果。(2分)(2)这首词反映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二)文言文阅读。(15分)【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
8、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惊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乙】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欧阳修醉翁亭记)【丙】范文正公守邠(bn)州,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未
9、举觞(shn),见缞绖数人营理葬具者。公亟令询之,乃寓居士人卒于邠,将出殡近郊,赗(fn)敛棺椁皆所未具。公怃然,即彻宴席,厚赒给之,使毕其事。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范仲淹罢宴)9.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2分)雾凇沆砀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乃寓居士人卒于邠10.选出与“山之僧智仙也”一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A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B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C .醉翁之意不在酒 D .属予作文以记之1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10、。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12.湖心亭看雪和醉翁亭记两文的作者都寄情山水,但表达的思想感情却不同。请结合两篇文章的内容和背景加以分析。(3分)13.请从【丙】文中摘录出最能体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思想的有关词句。(2分)(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9题。(18分)野菊曹柏青金风飒飒,银霜沉沉。 秋阳艳丽,四野俱寂,霜枝无语。黄灿灿的野菊,丰满鲜嫩地伸展着,翠绿肥硕的叶子,像打开的伞架,支撑着金黄的花盘,在晚来的秋风中轻轻地摇曳。“天生傲骨差相似,撑住残秋是此花”。 静读陶诗未终卷,又乘秋风观野菊。 我穿行在馥郁的秋风里。我看见夕阳的车轮,向远方滚
11、去。田埂旁,池塘边,土坡上,我诧异地看着这一簇簇金灿灿的野菊,满目秋艳,它默不作声的美,依然震撼了我。苍凉人生,至情至性,有了野菊的映衬,人格人品的意味格外深长啊!秋来倾听菊语,雨霁捕捉竹籁。我的灵魂闪烁在秋阳、翠竹的光影婆娑中,我在细密的花纹中拣起人生的金子。 野菊随地发,涢水逐门生。 我怔怔地站在乡野中,府河畔,仿佛一瞬间成了写意画中的背景。人在野菊丛,心随年轮走。从秋风寒霜中,我看到野菊的笑脸,一丛浓绿从脚底漫进我的心灵,我呼吸到野菊芬芳的气息;从奔跑的秋阳中,我看到它打在希望树枝上发出的银铃般声响。看一方水土,被一方水土营养,观秋野被故土野菊滋润。岁月复年轮,庭院深几许?遍野黄花,风骨
12、霜艳无重数沧桑观花花不语,枝头抱香秋千去。菊以它不争的从容开在晚秋,默契着思想者和隐士的情怀。思想者的沉默如菊,也昭示着一种精神力量。而无知者的喋喋不休,却暴露出内心的苍白。野菊寂寞而不失望,孤独但仍从容,这是野菊的涵养,也是野菊的风度。对野菊的钟爱,是我对庸俗社会关系的一种逆动,也是一种物我两化的冲动和实践,更是我心灵全部的最终皈依。境生情,情生心,心生境,人生与自然物象的契合。 我看过很多野菊,在田野,在大路边,在树林中,在草丛里,到处都有耀眼的野菊花,但它们都开得很小,小得像一枚很不起眼的硬币。而我家老屋的篱笆上贫瘠泥土中的野菊花却开得如此灿烂、坦荡,给我一种惊奇。我如同喝下一杯积年陈酿
13、,沉醉不已。 我徜徉在篱笆墙的野菊中,这时,复杂变得简单,愉悦取代烦恼,虚伪回归真诚。我是乐意在这境地里筑茅庐而住的。 野菊是花中的忍者,餐霜饮露,清淡素雅,幽冷隽异,甘苦自知。完美是一个极具诱惑力的口号,也是一个漂亮的陷阱。野菊花它不是招摇的,而是寂寞的,它在寒霜中美得朴素、执著、天然 我爱老屋篱笆墙的野菊,是向生命的高度冲刺,是贴近大地的呢喃细语,是对生命的繁茂与美丽的那份苦苦眷恋和期待。 秋风瑟瑟,落叶飘飞。我爱的秋天是一种明艳的色彩,是一种深情的爱意,是一种舒适的淡香,是一种故土的温暖。那种感觉让人永远怀念。 (选自散文选刊) 14.文章第段引用诗句“天生傲骨差相似,撑住残秋是此花”,
14、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概括。(3分)15.谈谈你对第段中的画线句“思想者的沉默如菊,也昭示着一种精神力量。而无知者的喋喋不休,却暴露出内心的苍白”这句话的理解。(3分)16.第段写生长“在田野,在大路边,在树林中,在草丛里”的野菊,其作用是什么?(3分)17.本文的语言典雅凝练,富有情趣,请从第段中找一句你喜欢的句子并进行赏析。(4分)18.作者说:“我的灵魂闪烁在秋阳、翠竹的光影婆娑中,我在细密的花纹中拣起人生的金子。” 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说说本文与链接材料的作者从野菊和石榴身上分别拣起怎样的“金子”,获得怎样的人生启示,并结合你的生活经历,说说你从某一种植物身上获得的有益启示。(4分)材
15、料:最可爱的是它的花,那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避易的深红色的花。单瓣的已够陆离,双瓣的更为华贵,那可不是夏季的心脏吗? (郭沫若石榴) 写作卷三、写作表达(50分)19.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进行写作。(一)我们学习过的许多课文都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的“感受”:春的温馨,夏的热烈,秋的成熟,冬的纯洁;白杨的力争上游,紫藤的万花灿烂,鹤群的团队精神,斑羚的飞渡壮举;三峡的奇丽,石潭的清幽,西湖的朝烟夕岚,满井的山光水色;鲁迅心中的藤野,冰心笔下的纸船,莱蒙托夫的孤帆,玛丽居里的信念;张晓风的敬畏生命,毕淑敏的提醒幸福,白求恩的高高纯粹,邓稼先的忠诚奉献这一切都融入了我们成长的历程。现在,也让我们来表
16、达对“美好”的感受吧。请以“感受美好”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自选内容来写,发表你的议论等,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二)请将湖心亭看雪按照原文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改写成一则故事。要求:不要套作,不要抄袭,发挥想象,不少于600字。注:本试题具有较高的评价性,精选习题,考查知识全面,可作单元补偿检测用。参考答案1.C 2.B 3.B 4.B 5.(1)艾青诗选 蒋正涵 大堰河我的母亲(2)土地 太阳象征着一切美好的事物。诗人以拟人的手法,赋予太阳人的语言与思想,召唤人们敞开心扉迎接光明,促使人们树立起积极乐观的信念。(3)诗人希望借助黎明的通知,去打破反动派对敌占区人民的蒙蔽
17、和谎骗,扫除萦绕在那些人们心头的迷雾、悲观论,让所有正遭受着苦难的人民立即行动起来,准备迎接这“白日的先驱,光明的使者”黎明。613.略(三)14. 表明古人对菊花也有感怀,为下文写作者对菊花的感受作铺垫,同时丰富了文章的意蕴,增添了诗意(文采)。15. 思想者有思维的深度,沉默内敛却有着影响别人的精神力量;无知者越是喋喋不休,越是显现出思想的贫乏、内心的苍白。16. 写生长在田野、大路边、树林中、草丛里小如硬币的野菊,与“我家老屋的篱笆上贫瘠泥土中的野菊花”形成对比,衬托后者开得灿烂、坦荡,表现对家乡老屋旁生长的野菊花的喜爱之情以及对故土的眷恋之情。17. 如“黄灿灿的野菊,丰满鲜嫩地伸展着,翠绿肥硕的叶子,像打开的伞架,支撑着金黄的花盘,在晚来的秋风中轻轻地摇曳”, 这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伸展着的野菊的叶子比作伞架支撑着花盘,生动形象地写出野菊在晚风中的摇曳之美,表现了作者对野菊的深深喜爱。18. 从野菊身上:不畏秋风寒霜,不与百花争艳,耐得住寂寞孤独,且从容不失望,执著地追求朴素天然,冲刺生命的高度。 从石榴身上: 敢于同骄阳抗争,敢于独领风骚,毫不示弱。谈启示言之成理即可,示例:从向日葵身上,我知道了要追逐光明,追逐阳光,做一个阳光少年。九年级语文试题第8页(共8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