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小学自然学科(科教出版)备课五年级(下).doc
*-第1单元 简单机械1-1 斜面一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知道斜面能省力,指导学生认识斜面,并知道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2了解斜面在实际中的作用。3让学生在探究斜面的实验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二教学设计:活动一:了解斜面的作用活动目的:1 识斜面。2 知道使用斜面能省力,鞋面坡度越小,越省力。3 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活动器材:重物、长木板、测力计活动二:比较南浦大桥两端的直线设计与螺旋设计的优缺点活动目的:1 识斜面可以变形,其中螺旋就是一种变形的斜面。2 拖过比较南浦大桥两端引桥不同形状的设计,了解斜面在实际中的应用。活动器材:图片三教学过程:活动一:了解斜面的作用学生活动指导要点* 讨论:(1)怎样才能轻松的把这箱书提到椅子上?(2)使用斜面能不能省力?* 实验:(1) 用测力计提起木块,记录数据。(2) 在桌面上斜搭一块长木板,用测力计斜面沿斜面向上拉木块,记录数据。(3) 改变斜面坡度,再次实验记录。(4) 比较数据,得出结论。* 交流:斜面实验得出结论。* 提出问题,激发探究欲望* 引导学生设计对比实验,并能记录数据。* 用测力计沿斜面拉木块时注意用力要缓慢、平稳,利于数据的分析。* 指导学生关注数据大小的变化。活动二:比较南浦大桥两端的直线设计与螺旋设计的优缺点学生活动指导要点* 观察:P2三张照片* 小结:斜面可以变形,螺旋就是一种变形的斜面。* 观察:P2南浦大桥浦东引桥模型照片和浦西引桥实景照片。* 讨论:它们分别有什么优缺点。* 交流:各组讨论的结果。* 小结:两端不同形状的设计其共同之处及各自有什么优缺点。* 指导:楼梯是变形的斜面,台阶是方便上下楼;盘山公路也是螺旋形斜面;螺旋楼梯与普通楼梯比较不同之处。* 简单介绍南浦大桥建设的背景资料,浦西、浦东两岸的情况等。板书设计: 斜面斜面一个倾斜的平面坡度越大,用力越小;坡度越小,用力越大。1-2 杠杆一教学目标:1 通过实验体验杠杆的作用,知道利用杠杆可以省力或使工作方便。2 初步了解杠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3 让学生在探究杠杆的实验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二教学设计:活动一:用杠杆举起重物活动目的:1 验杠杆的作用。2 初步知道利用杠杆可以省力,也可能费力。3 初步了解支点在一端类型的杠杆。活动器材:长尺、橡皮、重物、胶带活动二: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活动目的:1 步了解杠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2 让学生在探究杠杆的实验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活动器材:剪刀、核桃夹、扳手、尖嘴钳、镊子三教学过程:活动一:用杠杆举起重物学生活动指导要点* 实验:用橡皮当支点,用长尺举起重物。* 交流:支点在不同位置时,举起重物手的感觉。* 讨论:支点在什么位置比较省力;在什么位置可以把物体举得更高?* 实验:支点在杠杆一端时用长尺举起重物,在不同位置手用力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交流:实验结果和记录数据。* 分析:实验结果(哪种情况省力?)* 小结:利用杠杆可以省力或使工作方便。* 引导复习:什么是杠杆?什么是支点?* 告诉学生“尺的一端用胶带纸固定在桌面边缘为支点,但仍能绕支点转动。”* 指导学生表述实验感受。活动二: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学生活动指导要点* 观察:P4照片* 讨论:这些工具是否属于杠杆?是,请找出它们的支点位置。它们是省力的还是费力的?为什么有的工具设计成费力的?* 交流:讨论结果。* 了解:杠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镊子属于支点在一端的杠杆,它费力,但使工作方便。板书设计:杠杆 远,比较省力。用力位置离支点 近,比较费力。1-3 滑轮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指导学生认识滑轮。2通过实验指导使用滑轮能改变力的方向,不能省力;使用动滑轮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3 了解滑轮组的作用,了解滑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4 让学生在探究滑轮的实验中,体验探究的过程。二教学设计:活动一:用定滑轮体物活动目的:1 认识滑轮、定滑轮。2 通过实验知道使用定滑轮能改变用力的方向,不能省力。活动器材:铁架台、测力计、滑轮、钩码、细绳活动二:用动滑轮提物活动目的:知道动滑轮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活动器材:铁架台、测力计、滑轮、钩码、细绳活动三:了解滑轮组的作用活动目的:1 了解滑轮组的作用。2 了解滑轮在实际中的应用。活动器材:吊车工作图片、铁架台、测力计、2只滑轮、钩码、细绳三教学过程活动一:用定滑轮体物学生活动指导要点* 讨论:什么装置能帮助我们把旗升到旗杆上?* 观察:滑轮实物* 小结:定滑轮能改变方向,但不能省力。* 讨论:用定滑轮提取物体,可以省力吗?* 实验:借助测力计提起钩码,测出力的大小并记录;借助定滑轮提起钩码记录数据;比较数据,得出结论。* 交流:探究用定滑轮提物实验结论。* 结合学具介绍什么是定滑轮。* 引导学生了解定滑轮可以提起重物要缓慢便于测出数据。活动二:用动滑轮提物活动目标:知道动滑轮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活动器材:铁架台、测力计、滑轮、钩码、细绳学生活动指导要点* 实验:在支架上安装一动滑轮,手提测力计,通过动滑轮提起钩码。记录测得的数据。比较数据,得出结论。* 交流:动滑轮能不改变方向,但可省力。* 指导学生比较,动滑轮与定滑轮在提重物是方向、力量的不同。活动三:了解滑轮组的作用学生活动指导要点* 讨论:在利用滑轮提起重物时,能否既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实验:观察并记录数据* 交流:实验发现* 小结:用滑轮组提起重物有什么优点?* 讨论交流:生活中的滑轮或滑轮组。* 准备的绳子应该略长一些。* 结合一些图片让学生介绍。板书设计:滑轮定滑轮:改变方向,但不能省力动滑轮:不改变方向,但可省力滑轮组:即改变方向,又能省力1-4 轮轴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让学生认识轮轴。2通过实验知道使用轮轴能省力或能达到做工快捷的效果。3了解轮轴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4让学生在探究轮轴的实验中体验探究的过程。二教学设计:活动一:认识轮轴活动目的:1通过观察,让学生认识轮轴。2通过游戏,激发学生探究轮轴的兴趣。活动器材:啤酒瓶活动二:轮轴的作用活动目的:1 通过实验知道使用轮轴能省力或能达到做工快捷的效果。2 在探究轮轴的作用实验中,体验探究的过程。活动器材:铁架台、测力计、轮轴、钩码、细绳活动三:轮轴在生活中的运用活动目的:了解轮轴的实际运用活动器材:螺丝刀、扳手、水龙头、门把手、木块、洋眼三教学过程:活动一:认识轮轴学生活动指导要点* 观察:汽车方向盘的结构* 游戏:以弱胜强,力气小的学生拿啤酒瓶粗端,力气大的学生拿细端,相互按相反方向转动。* 思考:为什么能“以弱胜强”?* 小结:认识轮轴。* 引导学生关注方向盘的结构特点,从而了解什么是轮轴。活动二:轮轴的作用学生活动指导要点* 设计:“轮轴是否能省力”实验方案* 实验:把轮轴安装在支架上,知道哪部分是轮、哪部分是轴;用测力计测量重物,并记录数据;把重物挂在轴上,通过测力计拉轮,带动轴转动,提起重物,记录数据;通过测力计拉轴,带动轮转动,将重物提起,记录数据。* 交流:实验发现,得出结论。* 比较三组数据1、 小结:归纳轮轴的作用重物须重些,效果明显。提示学生注意比较重物上升速度。学生活动指导要点* 观察:P8照片* 讨论:它们是否应用了轮轴?哪部分相当于轮,哪部分相当于轴?* 拓展:怎样把图中的钉子(洋眼)比较省力地拧进木块中。* 完成活动作业。* 启发:用轮轴的原理用筷子、长铅笔等插入圆孔旋转比较省力。板书设计:轮轴用轮轴能省力或能达到做工快捷的效果。第2单元 机器2-1 机器的组成一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交流,知道机器是由简单机械组合而成的一种复杂机械,了解机器一般由动力、传动、工作、控制四部分组成。2 通过拆装一些简单机器,体会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初步建立“系统”的概念。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动手操作能力和对机器的探究兴趣。二教学设计:活动一:认识机器活动目的:1 通过观察、交流,了解自行车上所使用的各种简单机械,知道机器是由各种简单机械组合而成的。2 引发学生对机器的探究兴趣。活动器材:自行车结构示意图(或实物)活动二:认识机器的组成活动目的:1 通过观察分析,了解机器的四个基本组成部分及其各自所起的作用。2 培养仔细观察、分析的科学精神。活动器材:电锯、三轮车、抽水机等图片活动三:拆装简单机器活动目的:1 通过拆装,进一步了解机器的各个组成部分与作用。2 能表述机器个部分协同工作的过程,体会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初步建立“系统”的概念。活动器材:风磨模型、微型风扇、手摇卷笔刀、四驱车等三教学过程:活动一:认识机器学生活动指导要点* 观察:自行车的几个主要部分* 交流:自行车上使用了哪些简单机械?* 讨论:它们各有什么作用?* 小结:简单机械组合而成的复杂机械成为机器。* 交流:使用机器的优点。 * 引导学生识别起重所使用的杠杆、滑轮等简单机械。* 引导学生讨论各个部件在整个自行车中所起的作用,体会简单机械的组合可以完成更复杂的工作,具有更多的功能。活动二:认识机器的组成学生活动指导要点* 观察:最基本、典型的机器电锯。* 讨论:电锯是怎样工作的,它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分别起什么作用?* 分类:按各自所起的作用归类。* 小结:机器的四大基本组成部分(动力、传动、工作、控制)。* 扩展:说说身边一些机器的四个组成部分。* 如有条件提供实物或录像供学生观察,则效果更好。* 在学生了解基础上,可呈现一些非典型的机器,如手摇钻,让学生说说它的动力部分和控制部分分别在哪里,体会有些简易机器可能没有专门的控制部分,或几部分是合在一起的。活动三:拆装简单机器学生活动指导要点*小组活动:拆装身边一些常见的简单机器。(要求:注意观察结构,正确拆装。仔细观察机器的各个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在机器运行中所起的作用;向同伴介绍你拆装的这部机器的功能和机器各部分协同工作的过程。注意安全。* 交流:机器的组成部分和协同工作过程、拆装中的其他发现。* 讨论:如果机器的某个部分出现故障,会产生怎样的结果?* 简易机器可以由教师和学生自己共同收集准备;应选择一些结构简单、部件较大、容易拆装的小机器进行拆装。如手摇卷笔刀、微型风扇、玩具四驱车、风磨模型等。* 注意安全教育。提醒学生平时不要随便拆装电器等有危险的机器。* 注意引导学生关注机器各部分协同工作过程。* 帮助学生体验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建立“系统”概念。板书设计:机器的组成机器一般由动力、传动、工作、控制四部分组成。2-2 动力与传动一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交流,了解机器的各种动力来源和几种常见的传动方式。培养资料收集整理和表述能力。2 通过组装传动装置,进一步体验、理解传动部分的作用以及不同传动方式的特点,培养动手实践和分析比较能力。3 激发学生对机器的动力和传动进一步探究的兴趣。二教学设计:活动一:探究机器的动力活动目的:1 通过观察、交流,了解机器所使用的各种动力,了解常见的动力来源及类型。2 通过资料收集与交流,初步了解一些常见的动力机。活动器材:手摇钻、豆浆机、摩托车、水磨等机器实物;录像活动二:了解动力传递方式活动目的:1 了解几种常见的传动方式及其各自特点。2 培养资料收集整理和表述能力。活动器材:四驱车、拖拉机、缝纫机、火车等一些常见传动方式录像活动三:组装传动装置活动目的:1学会组装皮带传动和齿轮传动装置,进一步体验、理解动力传递过程以及不同传动方式的特点,培养动手实践和分析比较能力。2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机器的探究兴趣。活动器材:大小齿轮、线轴、皮带圈等三教学过程:活动一:探究机器的动力学生活动流程指导要点* 讨论:手摇钻、风磨、水车、豆浆机、摩托车等分别是靠什么动力工作的?* 交流:说说还有哪些动力来源?这些动力来源有何不同?(人力、自然力、动力机等)* 比较:各种动力的优缺点。* 资料收集与交流:介绍各种动力机(空压机、电动机、蒸汽机、内燃机、水轮机等)。* 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不同动力类型的机器,组织学习讨论。* 在广泛举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各种动力来源归结为不同类型。* 此环节作为机动。可引导学生从动力大小、持续性、可控性、效率高低、对环境影响等多角度比较。* 可布置学生课前自行收集相关资料,课上进行交流。活动二:了解动力传递方式学生活动流程指导要点* 观察:观察一些常见机器的图片、录像。* 交流:结合课前调查,说说这些机器分别是怎样把动力传递到工作部分的,有什么不同?* 认识几种常见的传动方式(皮带传动、齿轮传动、链传动、连杆传动)。* 交流:说说还在哪里见过这些传动方式,交流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如有条件提供实物、模型或录像供学生观察,则效果更好。* 师生共同收集交流多种机器,然后引导学生对这些传动方式分分类。* 对其他一些传动方式,如液压传动等,可适当补充,或鼓励学生课余了解。活动三:组装传动装置学生活动流程指导要点* 组装:分小组组装皮带传动、齿轮传动装置模型。* 展示:演示介绍组装的传动装置和自己的发现。* 比较:说说这二种传动方式的不同特点。* 实验:尝试改变传动装置的传动方向和速度。* 交流:自己的发现。* 课前可发动学生收集一些线轴、废旧玩具上的齿轮,老师再从中作些挑选,注意考虑齿轮间的啮合(咬合)和可固定性。* 注意引导学生关注传动的方向和主动轮、从动轮的速度关系,为下面的自行探究作铺垫。为便于观察,可在齿轮或轮轴某处做上标记。* 不急于提示,放手鼓励学生同伴合作大胆尝试。板书设计:动力与传动水、风力蒸汽机蒸汽轮机内燃机燃气轮机电动机2-2 工作与控制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交流,了解机器的各种工作方式,体会科学技术的作用。2通过分析讨论,了解一些常见的控制方式(改变动力的、改变传动的),体会控制部分对系统的意义。3进一步体会系统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二教学设计:活动一:了解机器的工作方式活动目的:1通过观察、交流,了解机器的各种工作方式。2体会机器的广泛用途和科学技术的作用。3培养学生注意日常观察的习惯。活动器材:削皮机、搅拌机、电钻、起重机图片活动二:探究机器的控制活动目的:1通过交流、讨论,了解汽车等一些常见机器的控制方式。2知道机器的控制一般都是通过控制动力、或控制传动来实现的。3体会机器各部分间的关系,进一步提升对“系统”的理解。活动器材:汽车驾驶舱内部结构图、机器的控制部件活动三:调查自行车的制动方式 活动目的:1 通过调查,进一步了解机器的各种控制方式。培养学生调查能力。2 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机器的探究兴趣。活动器材:调查表、各类自行车图片三教学过程:活动一:了解机器的工作方式学生活动流程指导要点* 观察:各种机器(汽车、削皮机、搅拌机、挖掘机、电钻、风磨、牵引机等)的工作情景。* 交流:这些机器分别是怎样工作的。(工作过程、工作方式)* 交流:说说生活中的各种机器还有哪些不同的工作方式?* 讨论:机器怎样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注意引导学生从机器的各种工作方式中体会其多样的功能,体会科学技术的作用。* 引导学生从正反两方面来看待科学技术的作用,并可从机器带来的危险引入“机器的控制”部分的学习。活动二:探究机器的控制学生活动流程指导要点* 讨论:a.在机器中为什么要有控制部分,一般需要作哪些控制?(开关、快慢、方向等)。b.汽车需要做哪些控制?* 看图交流:汽车是如何实现控制的(观察各控制装置图,如方向盘、油门、刹车、变速杆等)。* 交流:生活中的机器还有哪些控制方式?* 讨论:机器的控制部分与其他各部分间有着怎样的关系?* 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开展交流讨论。* 引导学生分析体会机器的控制一般都是通过改变动力、改变传动来实现的。* 引导学生用系统的眼光看问题,关注各部分间的相互关系。活动三:调查自行车的制动方式学生活动流程指导要点* 明确任务:调查自行车的制动方式。* 小组讨论:如何开展调查。* 设计调查方案(包括调查时间、调查地点、范围与对象、调查方式、记录方式等)。* 交流与展示。* 引导学生用系统的眼光看问题,关注各部分间的相互关系。板书设计:工作与控制 参考资料一动力机:1水轮机、风车是人最早发明的动力机。2蒸汽机:在锅炉里把水烧开,产生高压蒸汽;利用高压蒸汽推动汽缸中的活塞,带动轮子转动,产生动力。蒸汽机车就是利用蒸汽机做动力的。3蒸汽轮机:利用高压蒸汽推动叶轮转动,产生动力。火力发电站,就是利用蒸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的。4内燃机:使汽油、柴油在汽缸内燃烧,产生高压气体,推动汽缸内的活塞,带动轮子转动,产生动力。汽车、拖拉机、摩托车、坦克、轮船、军舰、小型飞机等,都是用内燃机做动力的。5燃气轮机:利用汽油、煤油等燃烧时产生的高压气体推动叶轮转动,产生动力。这种动力机多用在飞机上。 6电动机:利用电和磁的作用使中间的转子飞快转动,产生动力。电动机是现代机器中应用最广泛的动力机,体积小、动力大、操作容易、不污染环境。此外还有火箭发动机。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还会发明新的动力机。二传动:把动力机产生的动力传递给工作机的过程。常见的传动装置有3种:皮带传动、齿轮传动、链条传动。1皮带传动:用张紧的(环形的)皮带,套在两根传动轴的皮带轮上,它依靠皮带和皮带轮张紧时产生的摩擦力,将一轴的动力传给另一轴。皮带转动可用于两轴(工作机与动力机)之间大距离传动。由于皮带有弹性,可以缓和冲击、减少振动,传动平稳,但不能保持严格的传动比(主动轮每分钟的转数对从动轮每分钟转数的比值)。传动件遇到障碍或过载时,皮带会在皮带轮上打滑,因此可防止机件损坏。皮带传动简单易行,成本低,保养维护也简单,还便于拆换。但由于皮带在皮带轮上打滑,所以皮带传动的机械效率低,而且皮带本身耐久性也较差,使用久了会逐渐伸长,因此应随时调整。皮带传动装置上的所有轮子通常同时按照同一方向转动。但是,如果将皮带扭成“8”字形,轮子就会向相反方向转动。如果两个轮子的尺寸相同,它们就会以相同的速度转动。传送的力也就无所谓“有利”或“无利”。如果两个轮子大小不等,它们就会以不同的速度转动。这样就产生了机械效益。大轮转动小轮既快捷又省力;而小轮转动大轮则既慢又费力。2齿轮传动:靠主动齿轮的齿直接与从动轮的齿啮合(咬合),推动从动轮转动,而传动。常见的齿轮传动特点:齿轮传递的效率可大可小,而且机械效率高,能保持严格的传动比,机构紧凑,能够传递比较大的动力,转速可以很高。缺点是制造复杂,造价高,在负载过重时容易产生冲击、打牙现象,传动时会产生噪声。改变主动轮和从动轮的齿数关系,可以改变它们的传动比。两个相邻的齿轮总是按照相反方向转动。如果你非常想让它们向同一方向转动,请将一个小齿轮放在中间。这个小齿轮叫做惰轮。齿轮可以按不同的方法组合。许多玩具内部都有复杂的齿轮装置。复合齿轮组是指同一根轴上同时装有大小齿轮的齿轮组。高速档是大齿轮转动小齿轮,产生较快的速度;低速档是小齿轮转动大齿轮,产生较大的力量。各种齿轮组都有专门的用途。它们有非常有趣的名字。棘齿轮非常有趣。棘轮是指一个小齿轮,棘爪是指一条直齿轮。两者组合起来就能提放或前后挪动物体了。涡轮只从螺纹向齿轮传力,相反方向不能传力。螺纹起刹车的作用,它需要旋转多次,齿轮才能转动一圈。锥齿轮允许两个齿轮成90角转动。换句话说,锥齿轮可以转弯。另一种棘齿轮的上方装有棘爪。棘爪起刹车作用,以防轮子滑落,并驱动棘轮向一个方向转动;反向转动时,棘轮将停止转动。棘齿轮常用于运转时“喀哒喀哒”作响的机械上,比如套筒扳手。3链传动:由装在平行轴上的链轮和封闭的链条组成。链传动是靠链条的链节和链轮的齿相啮合而传动的一种传动装置。链传动两轮之间的运动靠链条来传递。链传动能保持严格的传动比;它可以在一根链上传动几根平行轴,链传动的机械效率比齿轮传动稍低,但比皮带传动高,两个链轮的中心距不能太长,要比皮带传动小。链传动主要用于有,定速要求,而轴相隔距离较远,不适于用齿轮传动的地方。同时链传动可应用于有灰尘、温度变化较大等工作条件差的场合,如建筑机械、轧钢设备等。自由探究1 设计制作一个简单机器(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进一步了解机器的结构和组成,加深对机器个部分的协同工作过程的领悟。2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包括方案制定、材料选择、加工制作、调试改进、交流合作、沟通求助等;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学习探究兴趣。二教学设计:活动一:设计自己的机器活动目的:1 了解一个机器所要考虑的问题,进一步理解机器的结构与运作。2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合作互助的精神和有计划有条理地开展工作的能力。活动器材:建议机器的设计图活动二: 交流设想活动目的:1通过交流评议,比较体会各种不同设计方案的优缺点,完善自己的机器设计。2培养交流表达能力。三教学过程:活动一:设计自己的机器学生活动指导要点* 明确任务:利用废旧零件,制作一个简单的机器模型,要求具有某种功能,完成某个任务。* 讨论:设计制作一个机器需要考虑哪些问题?应按照怎样的步骤进行?* 设计方案。* 举例介绍简单机器完成何种任务,激发学生兴趣。* 要求先确定自己要设计的机器具有怎样的功能,以及动力、传动、工作方式、制作材料等问题。活动二: 交流设想学生活动指导要点* 交流:结合设计图,说说自己的设想。(包括机器的功能、所用动力、传动、工作方式、制作材料等)* 根据同伴的意见,完善自己的设计。* 通过比较体会完成统一任务可以有什么不同的设计,类似的机器可以变化出多种功能。* 关注学生设计中的困难和问题。 板书设计:设计制作一个简单机器(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进一步了解机器的结构和组成,加深对机器个部分的协同工作过程的领悟。2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包括方案制定、材料选择、加工制作、调试改进、交流合作、沟通求助等。3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学习探究兴趣。二教学设计:活动一:制作与调试活动目的:1通过制作和调试,进一步了解机器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2通过废物利用,培养学生节约资源意识。活动器材:各自需要的材料、工具活动二:交流展示活动目的:1 通过交流活动,指导学生学会借鉴他人的长处,调整自己的机器。2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表达能力。活动器材:自制机器成品三教学过程:活动一:制作与调试学生活动指导要点* 讨论:如何进行制作,选择怎样的工具材料比较合适?制作顺序?* 制作:动手制作并调试改进。* 安全教育。* 巡视指导,鼓励学生互相帮助。活动二:交流展示学生活动指导要点* 展示:自己的设计制作的模型,并演示其功能。* 交流:制作过程、设计中的发现和感受。* 评价:自由走动,评选自己喜欢的机器。* 引导学生关注不同机器的功能。板书设计:设计制作一个简单机器第3课时 生物世界3-1 种子植物与非种子植物一教学目标:1 知道有些植物能产生种子,有些植物不能产生种子;初步认识种子植物、非种子植物。2 知道一些植物分类学知识;充分感受植物的多样性。3 具有初步的参与科学讨论和活动的意识;产生热爱生命的情感以及探索生命的兴趣。二教学设计:活动一:观察各种各样的种子植物活动目的:1知道有些植物能产生种子。2初步认识种子植物、感受种子植物的多样性。活动器材:图文资料活动二:寻找一种植物的种子活动目的:1具有初步的参与科学活动意识。2产生热爱生命的情感以及探索生命的兴趣。活动器材:植物的种子实物活动三:给这些种子植物归类活动目的:1感受种子植物的多样性,知道一些植物分类学知识。2提高自行确定分类标准并合理分类的探究能力。活动器材:种子植物图文资料活动四:观察没有种子的植物活动目的:1知道有些植物不用种子繁殖后代。2初步认识非种子植物、感受非种子植物的多样性。活动器材:没有种子的植物图文资料三教学过程:活动一:观察各种各样的种子植物学生活动指导要点* 课前收集各种植物的图片或实物。* 交流:自己认识的植物。* 结论:很多植物都有种子。* 阅读资料:人们把这些种子繁殖后代的植物成为种子植物。* 提示:水稻的种子在稻谷里,莲的种子在莲子里。活动二:寻找一种植物的种子学生活动指导要点* 交流:自己采集到的植物种子。* 观察:植物的种子。* 完成活动作业:P10第一题。* 充分利用学生采集到的植物种子。* 提供观察工具。活动三:给这些种子植物归类学生活动指导要点* 观察:各种各样的种子植物。* 讨论:像科学家一样,确定各自的分类标准。* 实践:像科学家一样合理分类。* 引导学生产生自行确定分类标准并合理分类的兴趣:可以介绍中国古书尔雅将植物区别为草本和木本。活动四:观察没有种子的植物学生活动指导要点* 阅读:地衣类、藻类、蕨类、苔藓类植物图文资料。* 交流:大自然里还有很多不开花、也没有种子的植物。* 引导学生关注这些植物的生活环境。板书设计种子植物与非种子植物 种子植物可以分成水生、陆生、草本、木本。3-2 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一教学目标:1 知道有些动物有脊椎,有些动物没有脊椎;初步认识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2 知道一些动物分类学知识;充分感受动物的多样性。3 知道科学家的一些事迹;产生热爱生命的情感以及探索生命的兴趣。二教学设计:活动一:观察常见的脊椎动物活动目的:1 知道有些动物有脊椎,有些动物没有脊椎;初步认识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2 知道一些动物分类学知识;充分感受动物的多样性。活动器材:常见的脊椎动物图文资料活动二:观察常见的无脊椎动物活动目的:感受无脊椎动物的多样性。活动器材:常见的无脊椎动物图文资料活动三:介绍“小资料”拉马克及其事迹 活动目的:知道科学家的一些事迹,产生探究生命世界的兴趣。活动器材:关于“小资料”拉马克及其事迹图文资料三教学过程:活动一:观察常见的脊椎动物学生活动指导要点* 观察: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及其呈现脊椎的透视图。* 交流: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的共同点。* 阅读资料:人们把这些有脊椎的动物称为脊椎动物。* 学生不清楚“脊椎”这个概念,因此在讨论中教师应及时说明“脊椎”的概念。活动二:观察常见的无脊椎动物学生活动指导要点* 观察:说说这些动物的名称。* 交流:这些动物的共同点无脊椎。* 资料:人们把这些没有脊椎的动物称为无脊椎动物。* 交流:这些动物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无脊椎动物的图片,并试着与脊椎动物比较,从而发现这些无脊椎动物的共同点。* 阅读白玉兰博士的话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关注这些无脊椎动物之间的不同点。活动三:介绍“小资料”拉马克及其事迹 学生活动指导要点* 阅读小资料。* 交流:说说对动物多样性的认识。说说对动物分类学的认识。* 引导学生产生像科学家那样探究生命科学的意识和兴趣。板书设计: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 人们把这些有脊椎的动物称为脊椎动物;把这些无脊椎的动物称为脊椎动物。3-3 其他种类的生物一教学目标:1 初步认识真菌类生物,感受生物的多样性,知道一些生物分类学知识。2 初步认识真菌类生物。二教学设计:活动一:认识其他种类的生物活动目的:1 知道除了动物植物以外,大自然里还有其他种类的生物。2 充分感受生物的多样性。活动器材:其他种类的生物图文资料活动二:了解真菌类生物活动目的:1 初步了解真菌与人类的关系,提高整理资料的探究能力;具有初步的参与科学活动意识。2 产生热爱生命的情感以及探究生命的兴趣。活动器材:草地里真菌的图片与菜场里食用真菌的图片与文字资料活动三:科学家及其事迹活动目的:1 具体的数据上,充分感受生物的多样性。2 知道一些生物分类学知识;知道科学家的一些事迹。三教学过程:活动一:认识其他种类的生物学生活动指导要点* 观察:认识一些真菌类的生物。* 学习真菌的概念。* 阅读资料:进一步了解真菌与人类的关系。交流:流行感冒病毒、链球菌是哪一类生物?* 阅读:知道自然界除了植物、动物以外,还有真菌、细菌、病毒等生物。* 引导学生观察流行感冒病毒、链球菌图片时,回忆细菌、病毒等概念。活动二:了解真菌类生物学生活动指导要点* 交流:什么时候、在哪里见过草地里长出真菌来?* 观察:一些常见的草地真菌图片。* 讨论:采集地点。* 活动作业:P13第一题。* 提供图片,引发学生参与寻找采集活动 的兴趣。* 引导学生了解“蘑菇”都是真菌类植物, 有些可食用,有些有毒。活动三:科学家及其事迹学生活动指导要点* 阅读小资料。* 说说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说说对生物分类学的认识。* 引导学生产生像科学家那样探究生命科学的意识和兴趣。板书设计:其他种类的生物除了动物植物以外,大自然里还有其他种类的生物。3-4 制作标本一教学目标:1 初步学会制作昆虫标本、植物标本2 初步认识保护生物资源与标本制作的关系;具有初步的参与科学讨论和活动的意识。3产生像科学家那样开展生物研究的兴趣。二教学设计:活动一:讨论科学家是怎样开展生物研究的活动目的:1 知道一些科学家开展生物研究的方法。2 初步知道标本制作能帮助人们开展生物研究。活动二:采集并制作昆虫标本活动目的:1 初步学会制作昆虫标本。2 具有科学家那样用标本制作的方法开展生物研究的兴趣。活动器材:小瓶子、昆虫针、标签纸三教学过程:活动一:讨论科学家是怎样开展生物研究的学生活动指导要点* 交流:科学家是怎样开展生物研究的?这些科学家在做什么?* 了解:科学家开展生物研究的方法。* 引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用标本制作的方法开展生物研究的兴趣。活动二:采集并制作昆虫标本学生活动指导要点* 活动:采集昆虫。* 演示:制作昆虫要点,(1)插针的角度(2)插针的位置(3)展翅、展尾、伸张触角(4)标签内容(5)昆虫针、标本、标签的距离等。* 分小组活动:制作昆虫标本。* 引导学生关注制作要点。* 微小的昆虫用胶水粘在纸片上,再用针将纸片固定在泡沫板上,填写标签。板书设计:制作标本 标本制作能帮助人们开展生物研究。第4单元 生物的进化4-1 史前生物一教学目标:1了解一些史前生物。2了解环境的剧烈变化可能对生物造成的影响。3培养收集资料和整理资料的能力。二教学设计:活动一:了解恐龙的形态与生活活动目的:了解一些史前生物。活动器材:一些史前生物的图片活动二:讨论交流恐龙灭绝的原因活动目的:了解环境的剧烈变化可能对生物造成的影响。活动三:认识其他史前生物活动目的:培养收集资料和整理资料的能力。活动器材:其他史前生物图片三教学过程:活动一:了解恐龙的形态与生活学生活动指导要点* 观察:各种恐龙图片* 交流:介绍一种自己比较熟悉的恐龙生活年代、形态、习性和生活环境。* 完成活动手册:制作恐龙资料卡* 史前生物是指人类出现以前就已经存在的生物。* 人们对恐龙的了解是通过研究恐龙化石而得知的。活动二:讨论交流恐龙灭绝的原因学生活动指导要点* 交流:自己查找到的有关恐龙灭绝的原因。* 结论:环境剧变对恐龙生存有很大影响。* 引导学生讨论发现:虽有不同的说法,都可归结环境剧变。活动三:认识其他史前生物学生活动指导要点* 观察:图片。* 交流:猛犸、三叶虫、裸蕨和银杏的生活年代以及主要形态特征。* 交流:自己还知道哪些史前生物。*
收藏
编号:2562383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346.68KB
格式:DOC
上传时间:2020-04-20
12
金币
- 关 键 词:
-
上海
小学
自然
学科
科教
出版
备课
年级
- 资源描述:
-
*-
第1单元 简单机械
1-1 斜面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知道斜面能省力,指导学生认识斜面,并知道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
2.了解斜面在实际中的作用。
3.让学生在探究斜面的实验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二.教学设计:
活动一:了解斜面的作用
活动目的:
1. 识斜面。
2. 知道使用斜面能省力,鞋面坡度越小,越省力。
3. 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活动器材:重物、长木板、测力计
活动二:比较南浦大桥两端的直线设计与螺旋设计的优缺点
活动目的:
1. 识斜面可以变形,其中螺旋就是一种变形的斜面。
2. 拖过比较南浦大桥两端引桥不同形状的设计,了解斜面在实际中的应用。
活动器材:图片
三.教学过程:
活动一:了解斜面的作用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 讨论:
(1)怎样才能轻松的把这箱书提到椅子
上?
(2)使用斜面能不能省力?
* 实验:
(1) 用测力计提起木块,记录数据。
(2) 在桌面上斜搭一块长木板,用测力计斜面沿斜面向上拉木块,记录数据。
(3) 改变斜面坡度,再次实验记录。
(4) 比较数据,得出结论。
* 交流:斜面实验得出结论。
* 提出问题,激发探究欲望
* 引导学生设计对比实验,并能记录数据。
* 用测力计沿斜面拉木块时注意用力要缓慢、平稳,利于数据的分析。
* 指导学生关注数据大小的变化。
活动二:比较南浦大桥两端的直线设计与螺旋设计的优缺点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 观察:P2三张照片
* 小结:斜面可以变形,螺旋就是一种变形的斜面。
* 观察:P2南浦大桥浦东引桥模型照片和浦西引桥实景照片。
* 讨论:它们分别有什么优缺点。
* 交流:各组讨论的结果。
* 小结:两端不同形状的设计其共同之处及各自有什么优缺点。
* 指导:楼梯是变形的斜面,台阶是方便上下楼;盘山公路也是螺旋形斜面;螺旋楼梯与普通楼梯比较不同之处。
* 简单介绍南浦大桥建设的背景资料,浦西、浦东两岸的情况等。
板书设计:
斜面
斜面——一个倾斜的平面
坡度越大,用力越小;
坡度越小,用力越大。
1-2 杠杆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实验体验杠杆的作用,知道利用杠杆可以省力或使工作方便。
2. 初步了解杠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3. 让学生在探究杠杆的实验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二.教学设计:
活动一:用杠杆举起重物
活动目的:
1. 验杠杆的作用。
2. 初步知道利用杠杆可以省力,也可能费力。
3. 初步了解支点在一端类型的杠杆。
活动器材:长尺、橡皮、重物、胶带
活动二: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目的:
1. 步了解杠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2. 让学生在探究杠杆的实验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活动器材:剪刀、核桃夹、扳手、尖嘴钳、镊子
三.教学过程:
活动一:用杠杆举起重物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 实验:用橡皮当支点,用长尺举起重物。
* 交流:支点在不同位置时,举起重物手的感觉。
* 讨论:支点在什么位置比较省力;在什么位置可以把物体举得更高?
* 实验:支点在杠杆一端时用长尺举起重物,在不同位置手用力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 交流:实验结果和记录数据。
* 分析:实验结果(哪种情况省力?)
* 小结:利用杠杆可以省力或使工作方便。
* 引导复习:什么是杠杆?什么是支点?
* 告诉学生“尺的一端用胶带纸固定在桌面边缘为支点,但仍能绕支点转动。”
* 指导学生表述实验感受。
活动二: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 观察:P4照片
* 讨论:这些工具是否属于杠杆?是,请找出它们的支点位置。它们是省力的还是费力的?为什么有的工具设计成费力的?
* 交流:讨论结果。
* 了解:杠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 镊子属于支点在一端的杠杆,它费力,但使工作方便。
板书设计:
杠杆
远,比较省力。
用力位置离支点
近,比较费力。
1-3 滑轮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指导学生认识滑轮。
2.通过实验指导使用滑轮能改变力的方向,不能省力;使用动滑轮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3. 了解滑轮组的作用,了解滑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让学生在探究滑轮的实验中,体验探究的过程。
二.教学设计:
活动一:用定滑轮体物
活动目的:
1. 认识滑轮、定滑轮。
2. 通过实验知道使用定滑轮能改变用力的方向,不能省力。
活动器材:铁架台、测力计、滑轮、钩码、细绳
活动二:用动滑轮提物
活动目的:知道动滑轮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活动器材:铁架台、测力计、滑轮、钩码、细绳
活动三:了解滑轮组的作用
活动目的:
1. 了解滑轮组的作用。
2. 了解滑轮在实际中的应用。
活动器材:吊车工作图片、铁架台、测力计、2只滑轮、钩码、细绳
三.教学过程
活动一:用定滑轮体物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 讨论:什么装置能帮助我们把旗升到旗杆上?
* 观察:滑轮实物
* 小结:定滑轮能改变方向,但不能省力。
* 讨论:用定滑轮提取物体,可以省力吗?
* 实验:借助测力计提起钩码,测出力的大小并记录;借助定滑轮提起钩码记录数据;比较数据,得出结论。
* 交流:探究用定滑轮提物实验结论。
* 结合学具介绍什么是定滑轮。
* 引导学生了解定滑轮可以提起重物要缓慢便于测出数据。
活动二:用动滑轮提物
活动目标:知道动滑轮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活动器材:铁架台、测力计、滑轮、钩码、细绳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 实验:在支架上安装一动滑轮,手提测力计,通过动滑轮提起钩码。记录测得的数据。比较数据,得出结论。
* 交流:动滑轮能不改变方向,但可省力。
* 指导学生比较,动滑轮与定滑轮在提重物是方向、力量的不同。
活动三:了解滑轮组的作用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 讨论:在利用滑轮提起重物时,能否既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 实验:观察并记录数据
* 交流:实验发现
* 小结:用滑轮组提起重物有什么优点?
* 讨论交流:生活中的滑轮或滑轮组。
* 准备的绳子应该略长一些。
* 结合一些图片让学生介绍。
板书设计:
滑轮
定滑轮:改变方向,但不能省力
动滑轮:不改变方向,但可省力
滑轮组:即改变方向,又能省力
1-4 轮轴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让学生认识轮轴。
2.通过实验知道使用轮轴能省力或能达到做工快捷的效果。
3.了解轮轴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4.让学生在探究轮轴的实验中体验探究的过程。
二.教学设计:
活动一:认识轮轴
活动目的:
1.通过观察,让学生认识轮轴。
2.通过游戏,激发学生探究轮轴的兴趣。
活动器材:啤酒瓶
活动二:轮轴的作用
活动目的:
1. 通过实验知道使用轮轴能省力或能达到做工快捷的效果。
2. 在探究轮轴的作用实验中,体验探究的过程。
活动器材:铁架台、测力计、轮轴、钩码、细绳
活动三:轮轴在生活中的运用
活动目的:了解轮轴的实际运用
活动器材:螺丝刀、扳手、水龙头、门把手、木块、洋眼
三.教学过程:
活动一:认识轮轴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 观察:汽车方向盘的结构
* 游戏:以弱胜强,力气小的学生拿啤酒瓶粗端,力气大的学生拿细端,相互按相反方向转动。
* 思考:为什么能“以弱胜强”?
* 小结:认识轮轴。
* 引导学生关注方向盘的结构特点,从而了解什么是轮轴。
活动二:轮轴的作用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 设计:“轮轴是否能省力”实验方案
* 实验:把轮轴安装在支架上,知道哪部分是轮、哪部分是轴;用测力计测量重物,并记录数据;把重物挂在轴上,通过测力计拉轮,带动轴转动,提起重物,记录数据;通过测力计拉轴,带动轮转动,将重物提起,记录数据。
* 交流:实验发现,得出结论。
* 比较三组数据
1、 小结:归纳轮轴的作用
重物须重些,效果明显。
提示学生注意比较重物上升速度。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 观察:P8照片
* 讨论:它们是否应用了轮轴?哪部分相当于轮,哪部分相当于轴?
* 拓展:怎样把图中的钉子(洋眼)比较省力地拧进木块中。
* 完成活动作业。
* 启发:用轮轴的原理用筷子、长铅笔等插入圆孔旋转比较省力。
板书设计:
轮轴
用轮轴能省力或能达到做工快捷的效果。
第2单元 机器
2-1 机器的组成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交流,知道机器是由简单机械组合而成的一种复杂机械,了解机器一般由动力、传动、工作、控制四部分组成。
2. 通过拆装一些简单机器,体会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初步建立“系统”的概念。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动手操作能力和对机器的探究兴趣。
二.教学设计:
活动一:认识机器
活动目的:
1. 通过观察、交流,了解自行车上所使用的各种简单机械,知道机器是由各种简单机械组合而成的。
2. 引发学生对机器的探究兴趣。
活动器材:自行车结构示意图(或实物)
活动二:认识机器的组成
活动目的:
1. 通过观察分析,了解机器的四个基本组成部分及其各自所起的作用。
2. 培养仔细观察、分析的科学精神。
活动器材:电锯、三轮车、抽水机等图片
活动三:拆装简单机器
活动目的:
1. 通过拆装,进一步了解机器的各个组成部分与作用。
2. 能表述机器个部分协同工作的过程,体会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初步建立“系统”的概念。
活动器材:风磨模型、微型风扇、手摇卷笔刀、四驱车等
三.教学过程:
活动一:认识机器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 观察:自行车的几个主要部分
* 交流:自行车上使用了哪些简单机械?
* 讨论:它们各有什么作用?
* 小结:简单机械组合而成的复杂机械成为机器。
* 交流:使用机器的优点。
* 引导学生识别起重所使用的杠杆、滑轮等简单机械。
* 引导学生讨论各个部件在整个自行车中所起的作用,体会简单机械的组合可以完成更复杂的工作,具有更多的功能。
活动二:认识机器的组成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 观察:最基本、典型的机器——电锯。
* 讨论:电锯是怎样工作的,它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分别起什么作用?
* 分类:按各自所起的作用归类。
* 小结:机器的四大基本组成部分(动力、传动、工作、控制)。
* 扩展:说说身边一些机器的四个组成部分。
* 如有条件提供实物或录像供学生观察,则效果更好。
* 在学生了解基础上,可呈现一些非典型的机器,如手摇钻,让学生说说它的动力部分和控制部分分别在哪里,体会有些简易机器可能没有专门的控制部分,或几部分是合在一起的。
活动三:拆装简单机器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小组活动:拆装身边一些常见的简单机器。
(要求:
①注意观察结构,正确拆装。
②仔细观察机器的各个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在机器运行中所起的作用;
③向同伴介绍你拆装的这部机器的功能和机器各部分协同工作的过程。
④注意安全。
* 交流:机器的组成部分和协同工作过程、拆装中的其他发现。
* 讨论:如果机器的某个部分出现故障,会产生怎样的结果?
* 简易机器可以由教师和学生自己共同收集准备;应选择一些结构简单、部件较大、容易拆装的小机器进行拆装。如手摇卷笔刀、微型风扇、玩具四驱车、风磨模型等。
* 注意安全教育。提醒学生平时不要随便拆装电器等有危险的机器。
* 注意引导学生关注机器各部分协同工作过程。
* 帮助学生体验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建立“系统”概念。
板书设计:
机器的组成
机器一般由动力、传动、工作、控制四部分组成。
2-2 动力与传动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交流,了解机器的各种动力来源和几种常见的传动方式。培养资料收集整理和表述能力。
2. 通过组装传动装置,进一步体验、理解传动部分的作用以及不同传动方式的特点,培养动手实践和分析比较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机器的动力和传动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二.教学设计:
活动一:探究机器的动力
活动目的:
1. 通过观察、交流,了解机器所使用的各种动力,了解常见的动力来源及类型。
2. 通过资料收集与交流,初步了解一些常见的动力机。
活动器材:手摇钻、豆浆机、摩托车、水磨等机器实物;录像
活动二:了解动力传递方式
活动目的:
1. 了解几种常见的传动方式及其各自特点。
2. 培养资料收集整理和表述能力。
活动器材:四驱车、拖拉机、缝纫机、火车等一些常见传动方式录像
活动三:组装传动装置
活动目的:
1.学会组装皮带传动和齿轮传动装置,进一步体验、理解动力传递过程以及不同传动方式的特点,培养动手实践和分析比较能力。
2.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机器的探究兴趣。
活动器材:大小齿轮、线轴、皮带圈等
三.教学过程:
活动一:探究机器的动力
学生活动流程
指导要点
* 讨论:手摇钻、风磨、水车、豆浆机、
摩托车等分别是靠什么动力工作
的?
* 交流:说说还有哪些动力来源?这些动力来源有何不同?(人力、自然力、动力机等)
* 比较:各种动力的优缺点。
* 资料收集与交流:介绍各种动力机(空压机、电动机、蒸汽机、内燃机、水轮机等)。
* 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不同动力类型的机器,
组织学习讨论。
* 在广泛举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各种动
力来源归结为不同类型。
* 此环节作为机动。可引导学生从动力大
小、持续性、可控性、效率高低、对环
境影响等多角度比较。
* 可布置学生课前自行收集相关资料,课上进行交流。
活动二:了解动力传递方式
学生活动流程
指导要点
* 观察:观察一些常见机器的图片、录像。
* 交流:结合课前调查,说说这些机器分别是怎样把动力传递到工作部分的,有什么不同?
* 认识几种常见的传动方式(皮带传动、
齿轮传动、链传动、连杆传动)。
* 交流:说说还在哪里见过这些传动方式,交流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 如有条件提供实物、模型或录像供学生观
察,则效果更好。
* 师生共同收集交流多种机器,然后引导学生对这些传动方式分分类。
* 对其他一些传动方式,如液压传动等,可适当补充,或鼓励学生课余了解。
活动三:组装传动装置
学生活动流程
指导要点
* 组装:分小组组装皮带传动、齿轮传动装置模型。
* 展示:演示介绍组装的传动装置和自己的发现。
* 比较:说说这二种传动方式的不同特点。
* 实验:尝试改变传动装置的传动方向和速度。
* 交流:自己的发现。
* 课前可发动学生收集一些线轴、废旧玩具上的齿轮,老师再从中作些挑选,注意考虑齿轮间的啮合(咬合)和可固定性。
* 注意引导学生关注传动的方向和主动轮、
从动轮的速度关系,为下面的自行探究作铺垫。为便于观察,可在齿轮或轮轴某处做上标记。
* 不急于提示,放手鼓励学生同伴合作大胆尝试。
板书设计:
动力与传动
水、风力→蒸汽机→蒸汽轮机→内燃机→燃气轮机→电动机
2-2 工作与控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交流,了解机器的各种工作方式,体会科学技术的作用。
2.通过分析讨论,了解一些常见的控制方式(改变动力的、改变传动的),体会控制部分对系统的意义。
3.进一步体会系统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设计:
活动一:了解机器的工作方式
活动目的:
1.通过观察、交流,了解机器的各种工作方式。
2.体会机器的广泛用途和科学技术的作用。
3.培养学生注意日常观察的习惯。
活动器材:削皮机、搅拌机、电钻、起重机图片
活动二:探究机器的控制
活动目的:
1.通过交流、讨论,了解汽车等一些常见机器的控制方式。
2.知道机器的控制一般都是通过控制动力、或控制传动来实现的。
3.体会机器各部分间的关系,进一步提升对“系统”的理解。
活动器材:汽车驾驶舱内部结构图、机器的控制部件
活动三:调查自行车的制动方式
活动目的:
1. 通过调查,进一步了解机器的各种控制方式。培养学生调查能力。
2. 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机器的探究兴趣。
活动器材:调查表、各类自行车图片
三.教学过程:
活动一:了解机器的工作方式
学生活动流程
指导要点
* 观察:各种机器(汽车、削皮机、搅拌机、挖掘机、电钻、风磨、牵引机等)的工作情景。
* 交流:这些机器分别是怎样工作的。(工作过程、工作方式)
* 交流:说说生活中的各种机器还有哪些不同的工作方式?
* 讨论:机器怎样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 注意引导学生从机器的各种工作方式中体会其多样的功能,体会科学技术的作用。
* 引导学生从正反两方面来看待科学技术的作用,并可从机器带来的危险引入“机器的控制”部分的学习。
活动二:探究机器的控制
学生活动流程
指导要点
* 讨论:a.在机器中为什么要有控制部分,一般需要作哪些控制?(开关、快慢、方向等)。b.汽车需要做哪些控制?
* 看图交流:汽车是如何实现控制的(观察各控制装置图,如方向盘、油门、刹车、变速杆等)。
* 交流:生活中的机器还有哪些控制方式?
* 讨论:机器的控制部分与其他各部分间有着怎样的关系?
* 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开展交流讨论。
* 引导学生分析体会机器的控制一般都是通过改变动力、改变传动来实现的。
* 引导学生用系统的眼光看问题,关注各部分间的相互关系。
活动三:调查自行车的制动方式
学生活动流程
指导要点
* 明确任务:调查自行车的制动方式。
* 小组讨论:如何开展调查。
* 设计调查方案(包括调查时间、调查地点、范围与对象、调查方式、记录方式等)。
* 交流与展示。
* 引导学生用系统的眼光看问题,关注各部分间的相互关系。
板书设计:
工作与控制
[参考资料]
一.动力机:
1.水轮机、风车是人最早发明的动力机。
2.蒸汽机:在锅炉里把水烧开,产生高压蒸汽;利用高压蒸汽推动汽缸中的活塞,带动轮子转动,产生动力。蒸汽机车就是利用蒸汽机做动力的。
3.蒸汽轮机:利用高压蒸汽推动叶轮转动,产生动力。火力发电站,就是利用蒸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的。
4.内燃机:使汽油、柴油在汽缸内燃烧,产生高压气体,推动汽缸内的活塞,带动轮子转动,产生动力。汽车、拖拉机、摩托车、坦克、轮船、军舰、小型飞机等,都是用内燃机做动力的。
5.燃气轮机:利用汽油、煤油等燃烧时产生的高压气体推动叶轮转动,产生动力。这种动力机多用在飞机上。
6.电动机:利用电和磁的作用使中间的转子飞快转动,产生动力。电动机是现代机器中应用最广泛的动力机,体积小、动力大、操作容易、不污染环境。
此外还有火箭发动机。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还会发明新的动力机。
二.传动:把动力机产生的动力传递给工作机的过程。常见的传动装置有3种:皮带传动、齿轮传动、链条传动。
1.皮带传动:用张紧的(环形的)皮带,套在两根传动轴的皮带轮上,它依靠皮带和皮带
轮张紧时产生的摩擦力,将一轴的动力传给另一轴。皮带转动可用于两轴(工
作机与动力机)之间大距离传动。由于皮带有弹性,可以缓和冲击、减少振
动,传动平稳,但不能保持严格的传动比(主动轮每分钟的转数对从动轮每
分钟转数的比值)。传动件遇到障碍或过载时,皮带会在皮带轮上打滑,因
此可防止机件损坏。皮带传动简单易行,成本低,保养维护也简单,还便于
拆换。但由于皮带在皮带轮上打滑,所以皮带传动的机械效率低,而且皮带
本身耐久性也较差,使用久了会逐渐伸长,因此应随时调整。皮带传动装置
上的所有轮子通常同时按照同一方向转动。但是,如果将皮带扭成“8”字
形,轮子就会向相反方向转动。如果两个轮子的尺寸相同,它们就会以相同
的速度转动。传送的力也就无所谓“有利”或“无利”。如果两个轮子大小
不等,它们就会以不同的速度转动。这样就产生了机械效益。大轮转动小轮
既快捷又省力;而小轮转动大轮则既慢又费力。
2.齿轮传动:靠主动齿轮的齿直接与从动轮的齿啮合(咬合),推动从动轮转动,而传动。常见的齿轮传动特点:齿轮传递的效率可大可小,而且机械效率高,能保持严格的传动比,机构紧凑,能够传递比较大的动力,转速可以很高。缺点是制造复杂,造价高,在负载过重时容易产生冲击、打牙现象,传动时会产生噪声。改变主动轮和从动轮的齿数关系,可以改变它们的传动比。两个相邻的齿轮总是按照相反方向转动。如果你非常想让它们向同一方向转动,请将一个小齿轮放在中间。这个小齿轮叫做惰轮。齿轮可以按不同的方法组合。许多玩具内部都有复杂的齿轮装置。复合齿轮组是指同一根轴上同时装有大小齿轮的齿轮组。高速档是大齿轮转动小齿轮,产生较快的速度;低速档是小齿轮转动大齿轮,产生较大的力量。各种齿轮组都有专门的用途。它们有非常有趣的名字。①棘齿轮非常有趣。棘轮是指一个小齿轮,棘爪是指一条直齿轮。两者组合起来就能提放或前后挪动物体了。②涡轮只从螺纹向齿轮传力,相反方向不能传力。螺纹起刹车的作用,它需要旋转多次,齿轮才能转动一圈。③锥齿轮允许两个齿轮成90角转动。换句话说,锥齿轮可以转弯。④另一种棘齿轮的上方装有棘爪。棘爪起刹车作用,以防轮子滑落,并驱动棘轮向一个方向转动;反向转动时,棘轮将停止转动。棘齿轮常用于运转时“喀哒喀哒”作响的机械上,比如套筒扳手。
3.链传动:由装在平行轴上的链轮和封闭的链条组成。链传动是靠链条的链节和链轮的齿相啮合而传动的一种传动装置。链传动两轮之间的运动靠链条来传递。链传动能保持严格的传动比;它可以在一根链上传动几根平行轴,链传动的机械效率比齿轮传动稍低,但比皮带传动高,两个链轮的中心距不能太长,要比皮带传动小。链传动主要用于有,定速要求,而轴相隔距离较远,不适于用齿轮传动的地方。同时链传动可应用于有灰尘、温度变化较大等工作条件差的场合,如建筑机械、轧钢设备等。
自由探究1 ——设计制作一个简单机器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机器的结构和组成,加深对机器个部分的协同工作过程的领悟。
2.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包括方案制定、材料选择、加工制作、调试改进、交流合作、沟通求助等;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学习探究兴趣。
二.教学设计:
活动一:设计自己的机器
活动目的:
1. 了解一个机器所要考虑的问题,进一步理解机器的结构与运作。
2.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合作互助的精神和有计划有条理地开展工作的能力。
活动器材:建议机器的设计图
活动二: 交流设想
活动目的:
1.通过交流评议,比较体会各种不同设计方案的优缺点,完善自己的机器设计。
2.培养交流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
活动一:设计自己的机器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 明确任务:利用废旧零件,制作一个简单的机器模型,要求具有某种功能,完成某个任务。
* 讨论:设计制作一个机器需要考虑哪些问题?应按照怎样的步骤进行?
* 设计方案。
* 举例介绍简单机器完成何种任务,激发学生兴趣。
* 要求先确定自己要设计的机器具有怎样的功能,以及动力、传动、工作方式、制作材料等问题。
活动二: 交流设想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 交流:结合设计图,说说自己的设想。(包括机器的功能、所用动力、传动、工作方式、制作材料等)
* 根据同伴的意见,完善自己的设计。
* 通过比较体会完成统一任务可以有什么不同的设计,类似的机器可以变化出多种功能。
* 关注学生设计中的困难和问题。
板书设计:
设计制作一个简单机器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机器的结构和组成,加深对机器个部分的协同工作过程的领悟。
2.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包括方案制定、材料选择、加工制作、调试改进、交流合作、沟通求助等。
3.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学习探究兴趣。
二.教学设计:
活动一:制作与调试
活动目的:
1.通过制作和调试,进一步了解机器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2.通过废物利用,培养学生节约资源意识。
活动器材:各自需要的材料、工具
活动二:交流展示
活动目的:
1. 通过交流活动,指导学生学会借鉴他人的长处,调整自己的机器。
2.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表达能力。
活动器材:自制机器成品
三.教学过程:
活动一:制作与调试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 讨论:如何进行制作,选择怎样的工具材料比较合适?制作顺序?
* 制作:动手制作并调试改进。
* 安全教育。
* 巡视指导,鼓励学生互相帮助。
活动二:交流展示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 展示:自己的设计制作的模型,并演示其功能。
* 交流:制作过程、设计中的发现和感受。
* 评价:自由走动,评选自己喜欢的机器。
* 引导学生关注不同机器的功能。
板书设计:
设计制作一个简单机器
第3课时 生物世界
3-1 种子植物与非种子植物
一.教学目标:
1. 知道有些植物能产生种子,有些植物不能产生种子;初步认识种子植物、非种子植物。
2. 知道一些植物分类学知识;充分感受植物的多样性。
3. 具有初步的参与科学讨论和活动的意识;产生热爱生命的情感以及探索生命的兴趣。
二.教学设计:
活动一:观察各种各样的种子植物
活动目的:
1.知道有些植物能产生种子。
2.初步认识种子植物、感受种子植物的多样性。
活动器材:图文资料
活动二:寻找一种植物的种子
活动目的:
1.具有初步的参与科学活动意识。
2.产生热爱生命的情感以及探索生命的兴趣。
活动器材:植物的种子实物
活动三:给这些种子植物归类
活动目的:
1.感受种子植物的多样性,知道一些植物分类学知识。
2.提高自行确定分类标准并合理分类的探究能力。
活动器材:种子植物图文资料
活动四:观察没有种子的植物
活动目的:
1.知道有些植物不用种子繁殖后代。
2.初步认识非种子植物、感受非种子植物的多样性。
活动器材:没有种子的植物图文资料
三.教学过程:
活动一:观察各种各样的种子植物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 课前收集各种植物的图片或实物。
* 交流:自己认识的植物。
* 结论:很多植物都有种子。
* 阅读资料:人们把这些种子繁殖后代的植物成为种子植物。
* 提示:水稻的种子在稻谷里,莲的种子在莲子里。
活动二:寻找一种植物的种子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 交流:自己采集到的植物种子。
* 观察:植物的种子。
* 完成活动作业:P10第一题。
* 充分利用学生采集到的植物种子。
* 提供观察工具。
活动三:给这些种子植物归类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 观察:各种各样的种子植物。
* 讨论:像科学家一样,确定各自的分类标准。
* 实践:像科学家一样合理分类。
* 引导学生产生自行确定分类标准并合理分类的兴趣:可以介绍中国古书《尔雅》将植物区别为草本和木本。
活动四:观察没有种子的植物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 阅读:地衣类、藻类、蕨类、苔藓类植物图文资料。
* 交流:大自然里还有很多不开花、也没有种子的植物。
* 引导学生关注这些植物的生活环境。
板书设计
种子植物与非种子植物
种子植物可以分成水生、陆生、草本、木本。
3-2 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
一.教学目标:
1. 知道有些动物有脊椎,有些动物没有脊椎;初步认识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
2. 知道一些动物分类学知识;充分感受动物的多样性。
3. 知道科学家的一些事迹;产生热爱生命的情感以及探索生命的兴趣。
二.教学设计:
活动一:观察常见的脊椎动物
活动目的:
1. 知道有些动物有脊椎,有些动物没有脊椎;初步认识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
2. 知道一些动物分类学知识;充分感受动物的多样性。
活动器材:常见的脊椎动物图文资料
活动二:观察常见的无脊椎动物
活动目的:感受无脊椎动物的多样性。
活动器材:常见的无脊椎动物图文资料
活动三:介绍“小资料”拉马克及其事迹
活动目的:知道科学家的一些事迹,产生探究生命世界的兴趣。
活动器材:关于“小资料”拉马克及其事迹图文资料
三.教学过程:
活动一:观察常见的脊椎动物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 观察: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及其呈现脊椎的透视图。
* 交流: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的共同点。
* 阅读资料:人们把这些有脊椎的动物称为脊椎动物。
* 学生不清楚“脊椎”这个概念,因此在讨论中教师应及时说明“脊椎”的概念。
活动二:观察常见的无脊椎动物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 观察:说说这些动物的名称。
* 交流:这些动物的共同点——无脊椎。。
* 资料:人们把这些没有脊椎的动物称为无脊椎动物。
* 交流:这些动物有什么不同?
* 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无脊椎动物的图片,并试着与脊椎动物比较,从而发现这些无脊椎动物的共同点。
* 阅读白玉兰博士的话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关注这些无脊椎动物之间的不同点。
活动三:介绍“小资料”拉马克及其事迹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 阅读小资料。
* 交流:说说对动物多样性的认识。说说对动物分类学的认识。
* 引导学生产生像科学家那样探究生命科学的意识和兴趣。
板书设计:
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
人们把这些有脊椎的动物称为脊椎动物;把这些无脊椎的动物称为脊椎动物。3-3 其他种类的生物
一.教学目标:
1. 初步认识真菌类生物,感受生物的多样性,知道一些生物分类学知识。
2. 初步认识真菌类生物。
二.教学设计:
活动一:认识其他种类的生物
活动目的:
1. 知道除了动物植物以外,大自然里还有其他种类的生物。
2. 充分感受生物的多样性。
活动器材:其他种类的生物图文资料
活动二:了解真菌类生物
活动目的:
1. 初步了解真菌与人类的关系,提高整理资料的探究能力;具有初步的参与科学活动意识。
2. 产生热爱生命的情感以及探究生命的兴趣。
活动器材:草地里真菌的图片与菜场里食用真菌的图片与文字资料
活动三:科学家及其事迹
活动目的:
1. 具体的数据上,充分感受生物的多样性。
2. 知道一些生物分类学知识;知道科学家的一些事迹。
三.教学过程:
活动一:认识其他种类的生物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 观察:认识一些真菌类的生物。
* 学习真菌的概念。
* 阅读资料:进一步了解真菌与人类的关系。交流:流行感冒病毒、链球菌是哪一类生物?
* 阅读:知道自然界除了植物、动物以外,还有真菌、细菌、病毒等生物。
* 引导学生观察流行感冒病毒、链球菌图片时,回忆细菌、病毒等概念。
活动二:了解真菌类生物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 交流:什么时候、在哪里见过草地里长
出真菌来?
* 观察:一些常见的草地真菌图片。
* 讨论:采集地点。
* 活动作业:P13第一题。
* 提供图片,引发学生参与寻找采集活动
的兴趣。
* 引导学生了解“蘑菇”都是真菌类植物,
有些可食用,有些有毒。
活动三:科学家及其事迹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 阅读小资料。
* 说说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 说说对生物分类学的认识。
* 引导学生产生像科学家那样探究生命科学的意识和兴趣。
板书设计:
其他种类的生物
除了动物植物以外,大自然里还有其他种类的生物。
3-4 制作标本
一.教学目标:
1. 初步学会制作昆虫标本、植物标本
2. 初步认识保护生物资源与标本制作的关系;具有初步的参与科学讨论和活动的意识。
3.产生像科学家那样开展生物研究的兴趣。
二.教学设计:
活动一:讨论科学家是怎样开展生物研究的
活动目的:
1. 知道一些科学家开展生物研究的方法。
2. 初步知道标本制作能帮助人们开展生物研究。
活动二:采集并制作昆虫标本
活动目的:
1. 初步学会制作昆虫标本。
2. 具有科学家那样用标本制作的方法开展生物研究的兴趣。
活动器材:小瓶子、昆虫针、标签纸
三.教学过程:
活动一:讨论科学家是怎样开展生物研究的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 交流:科学家是怎样开展生物研究的?
这些科学家在做什么?
* 了解:科学家开展生物研究的方法。
* 引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用标本制作的方法开展生物研究的兴趣。
活动二:采集并制作昆虫标本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 活动:采集昆虫。
* 演示:制作昆虫要点,(1)插针的角度(2)插针的位置(3)展翅、展尾、伸张触角(4)标签内容(5)昆虫针、标本、标签的距离等。
* 分小组活动:制作昆虫标本。
* 引导学生关注制作要点。
* 微小的昆虫用胶水粘在纸片上,再用针将纸片固定在泡沫板上,填写标签。
板书设计:
制作标本
标本制作能帮助人们开展生物研究。
第4单元 生物的进化
4-1 史前生物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一些史前生物。
2.了解环境的剧烈变化可能对生物造成的影响。
3.培养收集资料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二.教学设计:
活动一:了解恐龙的形态与生活
活动目的:了解一些史前生物。
活动器材:一些史前生物的图片
活动二:讨论交流恐龙灭绝的原因
活动目的:了解环境的剧烈变化可能对生物造成的影响。
活动三:认识其他史前生物
活动目的:培养收集资料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活动器材:其他史前生物图片
三.教学过程:
活动一:了解恐龙的形态与生活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 观察:各种恐龙图片
* 交流:介绍一种自己比较熟悉的恐龙生活年代、形态、习性和生活环境。
* 完成活动手册:制作恐龙资料卡
* 史前生物是指人类出现以前就已经存在的生物。
* 人们对恐龙的了解是通过研究恐龙化石而得知的。
活动二:讨论交流恐龙灭绝的原因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 交流:自己查找到的有关恐龙灭绝的原因。
* 结论:环境剧变对恐龙生存有很大影响。
* 引导学生讨论发现:虽有不同的说法,都可归结环境剧变。
活动三:认识其他史前生物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 观察:图片。
* 交流:猛犸、三叶虫、裸蕨和银杏的生活年代以及主要形态特征。
* 交流:自己还知道哪些史前生物。
*
展开阅读全文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