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决胜疆场的艺术自读文本张良学案鲁人版选修史记蚜.doc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决胜疆场的艺术自读文本张良学案鲁人版选修史记蚜.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决胜疆场的艺术自读文本张良学案鲁人版选修史记蚜.doc(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自读文本张良张良是一篇关于张良的传记,选自留侯世家。张良,字子房,西汉杰出的军事谋略家,与萧何、韩信同被称为“汉初三杰”,被封留侯,谥文成侯。留侯世家记叙了张良辅佐刘邦灭秦、楚,以及稳定汉初政治局面的全过程,对于张良的智慧才干、历史功绩,以及思想性格、处世态度等,都作了全面的描绘,是史记中比较重要的篇章。课文节选部分写了张良让刘邦烧掉栈道,以使项羽不疑;力主刘邦联合彭越、英布等人;反对郦食其复立六国的主张,这一切保证了刘邦在楚汉战争中的胜利。尤其在劝阻刘邦立六国之后时,张良说:“今复六国,立韩、魏、燕、赵、齐、楚之后,天下游士各归事其主,从其亲戚,反其故旧坟墓,陛下与谁取天下乎?”他所反对者,
2、首先是其故国韩,这说明张良的思想早已突破“复仇”的局限,而以统一天下为己任了。张良的一生,可谓大起大落、大开大阖,先是知难而上,奋发进取,将自己的潜能发挥到极致,最大限度地体现人生价值;而后知其不可为而不为,急流勇退,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都是非凡智慧的表现。一、字音有郄(x)厚遗(wi)藉前箸(ji)(zh)枭将(xio)栈道(zhn)桡楚权(no)立锥(zhu)社稷(j)敛衽(rn)商容之闾(l)箕子(j)偃革(yn)干戈(n)咫尺(zh)辍食(chu)吐哺(b)二、通假字汉王赐良金百溢溢,通“镒”,古代重量单位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郄郄,通“隙”,隔阂,矛盾 三、一词多义(1)从(2
3、)以 (3)因(4)为 (5)而四、古今异义乃以为侯古义:把当作。今义:认为。且天下游士离其亲戚 古义:内外亲属,包括父母、兄弟、妻子和同族亲戚等。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成员。五、词类活用(1)名词的活用王巴蜀名词作动词,称王从与俱东名词作动词,往东去子房前名词作动词,上前而发兵北击齐名词作状语,向北间行归汉王名词作状语,秘密地陛下焉得而臣之名词的使动用法,使臣服(2)动词的活用今陛下能休马无所用乎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休息六、指出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并翻译良具以献项伯省略句译文:张良把(它们)全部献给项伯。使请汉中地省略句译文:让项伯代(他)请求汉中地区。项羽急围汉王荥阳省略
4、句译文:项羽把汉王突然围困(在)荥阳。覆以虎皮状语后置句译文:用虎皮盖着。1郦食其向刘邦献计削弱楚国的势力,他的依据是什么?你怎样看待郦食其的策略?名师指津第1问从文本第5段中寻找。第2问分析要辩证。我的理解依据:郦食其认为历史上“商汤封夏朝后人于杞国、周武王封商朝后人于宋国”的做法是仁义之举,而秦朝侵伐诸侯各国,消灭了六国的后代,使他们没有一点立足的地方,是丧失德政、抛弃道义之举。刘邦如果能够重新封立六国的后裔,使他们都接受印信,这样六国的君臣百姓一定都感戴刘邦的恩德,仰慕他的道义,心甘情愿做刘邦的臣民。随着恩德道义的施行,刘邦就可以面南称霸,楚王也会归顺刘邦。看法:郦食其的观点有一定的道理
5、,但没有从当时的具体情况出发。他的初衷是好的,但没能结合当时刘邦所处的具体环境,而只是死板地套用了历史上的一些做法,所以可能不会取得预期的效果。 2在劝说汉王时,张良列举了哪几条理由?由此看出张良是什么样的人?名师指津分析理由要全面、准确,评价人物要客观、公正。我的理解张良列举了八条理由:(1)当前刘邦不能制项籍于死地。(2)现在刘邦不能得到项籍的脑袋。(3)如今刘邦不能重新修筑圣人的坟墓,在贤人里巷的大门上表彰他,在有才智的人门前向他致敬。(4)目前刘邦不能散发仓库的财物来赏赐穷人。(5)现在刘邦不能停止战事,推行文治,不再打仗。(6)眼下刘邦不能让战马休息不再使用它们。(7)而今刘邦不能放
6、牧牛群不再运输、积聚粮草。(8)假如恢复六国,拥立韩、魏、燕、赵、齐、楚的后代,天下从事游说活动的人各自回去侍奉他们的主上,伴随他们的亲人,返回他们的旧友和祖坟所在之地,将无人和刘邦一起打天下。从中可以看出张良对刘邦忠心耿耿,对形势发展了如指掌,能谋善断,不愧为智多星。3文章是如何刻画张良这一形象的?名师指津从选择事例、语言描写、侧面烘托三个角度组织答案。我的理解(1)通过典型的事例来刻画人物。张良让刘邦烧毁栈道,以使项羽不生疑心。他又力主刘邦联合彭越、黥布等人,反对郦食其复立六国的主张。这些措施保障了刘邦在楚汉战争中的胜利。通过这些事件,文章表现了张良的政治远见和高超谋略。(2)通过语言来表
7、现人物。在劝说刘邦不要采纳郦食其复立六国的主张时,张良滔滔不绝,列举了八条理由,讲明利害,使刘邦后悔不迭、心悦诚服。这充分表现了张良缜密深入的思维和卓越的口才。(3)通过对比侧面烘托人物。文章写郦食其劝说刘邦复立六国,与张良的深谋远虑形成对比。文章还写了刘邦醒悟后的痛骂,更从侧面表现了张良的远见卓识,突出了张良的形象。4青年时代的张良是一个血气方刚的豪侠人物,他不惜散家财为韩报仇,行刺秦始皇。但是如此冒进的人在刘邦统一天下后,却“不敢当三万户”;刘邦对他的封赏,他极为知足;他称病闭门不出,行“道引”“辟谷”之勇术;他扬言“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处处表现得急流勇退。对此,你如何来看?名师指
8、津从人物塑造的角度来分析张良的急流勇退。我的理解急流勇退更展现了张良的深谋远虑和远见卓识,他深知“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道理,他更知道“功高盖主”的危害,所以处处小心,明哲保身。 因此,在汉初“三杰”中,韩信被杀,萧何被囚,张良却始终毫毛未伤。把张良和淮阴侯列传中那位工于谋天下、拙于谋自身的韩信相比,就可看出刘邦的两位大功臣有多么巨大的反差。而张良的这种由冒进转而急流勇退的行为,恰恰体现了他的睿智与成熟,他于人于己于事都是看得很透彻的。排比张良在劝说刘邦不能采纳郦食其的建议时,连续提出八条理由,整体上形成排比结构,气势一贯而下,说理充分有力。有些句子,如“今陛下能封
9、圣人之墓,表贤者之闾,式智者之门乎?”“且天下游士离其亲戚,弃坟墓,去故旧,从陛下游者,徒欲日夜望咫尺之地”,也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论证有力,气势逼人,充分展现了张良“王者师”的气度与智慧。青年时代的张良是一个血气方刚的豪侠人物,他不惜家财为韩报仇,行刺秦始皇。但司马迁又通过张良遇见圯上老人的情节,刻画了张良的隐忍,这是早年张良性格的另一个侧面。张良追随刘邦以后,处处表现出了他的政治远见和高超谋略,如设计击败秦军,劝谏刘邦撤出秦宫,争取黥布、彭越,笼络韩信,进而灭楚等。刘邦称帝后,他建议封赏与刘邦有宿怨的雍齿,从而安定了人心,加强了内部团结。他是刘邦智囊团中的核心人物,为刘邦出了很多主意,刘邦
10、对他则言听计从。刘邦对张良的评价是“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这也成为对古今高明军师的共同赞语。“明哲保身”是张良后半生性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张良非常了解刘邦,在汉群臣争功的情况下精于“谋自身”,因此他不争功反而急流勇退。所以,在汉初“三杰”中,只有张良始终未伤毫毛。司马迁把张良刻画成了一个城府极深、明哲保身的典型。一、积累运用1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莫不乡风慕义B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郄C汉王赐良金百溢D臣请藉前箸为大王筹之解析:选D。A项,“乡”通“向”,向往。B项,“郄”通“隙”,隔阂,矛盾。C项,“溢”通“镒”,古代重量单位。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11、A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固:稳固B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 捐:放弃C陛下事去矣 去:离开D与郦食其谋桡楚权 桡:削弱解析:选C。去:失去,完了。3下列各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选D。A项,连词,来;介词,把。B项,介词,趁机;副词,就。C项,动词,到;结构助词,的。D项,介词,替。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弃坟墓,去故旧A项王不遣成之国,从与俱东B散鹿台之钱,以赐贫穷C而发兵北击齐D今陛下能休马无所用乎解析:选B。B项与例句都是形容词作名词。A项是名词作动词,向东去。C项是名词作状语,向北。D项是使动用法,使休息。二、课内阅读阅读下
12、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汉三年,项羽急围汉王荥阳。汉王恐忧,与郦食其谋桡楚权。食其曰:“昔汤伐桀,封其后于杞。武王伐纣,封其后于宋。今秦失德弃义,侵伐诸侯社稷,灭六国之后,使无立锥之地。陛下诚能复立六国后世,毕已受印,此其君臣百姓必皆戴陛下之德,莫不乡风慕义,愿为臣妾。德义已行,陛下南乡称霸,楚必敛衽而朝。”汉王曰:“善。趣刻印,先生因行佩之矣。”食其未行,张良从外来谒。汉王方食,曰:“子房前!客有为我计桡楚权者。”具以郦生语告,曰:“于子房何如?”良曰:“谁为陛下画此计者?陛下事去矣!”汉王曰:“何哉?”张良对曰:“臣请藉前箸为大王筹之。”曰:“昔者汤伐桀而封其后于杞者,度能制桀之死命也。
13、今陛下能制项籍之死命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一也。武王伐纣封其后于宋者,度能得纣之头也。今陛下能得项籍之头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二也。武王入殷,表商容之闾,释箕子之拘,封比干之墓。今陛下能封圣人之墓,表贤者之闾,式智者之门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三也。发钜桥之粟,散鹿台之钱,以赐贫穷。今陛下能散府库以赐贫穷乎?”曰:“未能也。”“其不可四矣。殷事已毕,偃革为轩,倒置干戈,覆以虎皮,以示天下不复用兵。今陛下能偃武行文,不复用兵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五矣。休马华山之阳,示以无所为。今陛下能休马无所用乎?”曰:“未能也。”“其不可六矣。放牛桃林之阴,以示不复输积。今陛下能
14、放牛不复输积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七矣。且天下游士离其亲戚,弃坟墓,去故旧,从陛下游者,徒欲日夜望咫尺之地。今复六国,立韩、魏、燕、赵、齐、楚之后,天下游士各归事其主,从其亲戚,反其故旧坟墓,陛下与谁取天下乎?其不可八矣。且夫楚唯无强,六国立者复桡而从之,陛下焉得而臣之?诚用客之谋,陛下事去矣。”汉王辍食吐哺,骂曰:“竖儒,几败而公事!”令趣销印。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莫不乡风慕义乡风慕义:仰慕陛下道义B楚必敛衽而朝敛衽:敛起衣襟C表商容之闾表:表达D以示不复输积输积:运输、积聚粮草解析:选C。表:表彰。6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B.C.
15、D.解析:选A。A项,诚:副词,果真,如果确实。B项,副词,就;趁机。C项,助词,放在时间词后表停顿,无义;与前面的词语构成名词性短语,“的原因”。D项,连词,表递进,况且,再说;连词,表并列,并且。7下列分析概括不符合文章内容的一项是()A郦食其认为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丧失德政、抛弃道义,如果汉王能够行使仁义重新封立六国的后裔,就可以削弱楚国的势力面南称霸。B汉王对郦食其的建议完全赞同并要求他赶紧刻制印信,动身去执行这一决策,但张良却列举了种种不利因素,坚决表示反对。C张良认为,假如恢复六国,拥立韩、魏、燕、赵、齐、楚的后代,天下从事游说活动的人就会各自回去侍奉他们的主上,伴随他们的亲人,返
16、回他们的旧友和祖坟所在之地,汉王就失去了一起夺取天下的势力。D汉王听了张良的分析,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对郦食其破口大骂,并立刻销毁了印信,罢免了郦食其的一切职务。解析:选D。“并立刻销毁了印信,罢免了郦食其的一切职务”中“立刻”“罢免了郦食其的一切职务”不合文意。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陛下诚能复立六国后世,毕已受印,此其君臣百姓必皆戴陛下之德。译文:(2)今陛下能封圣人之墓,表贤者之闾,式智者之门乎?译文:(3)休马华山之阳,示以无所为。今陛下能休马无所用乎?译文:答案:(1)陛下果真能够重新封立六国的后裔,使他们都接受陛下的印信,这样六国的君臣百姓一定都感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 第四 单元 决胜 疆场 艺术 文本 张良学案鲁人版 选修 史记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