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备战2020中考物理专题1.3物态变化.doc





《全国通用备战2020中考物理专题1.3物态变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通用备战2020中考物理专题1.3物态变化.doc(7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三、 物态变化一、选择题1(2019抚顺)下列现象形成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是() A B C DA初春,晨雾弥漫 B盛夏,河床干枯 C晚秋,朝露晶莹 D严冬,霜打枝头【答案】B【解析】A、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此过程放热,故A错误;B、河床干枯是水的汽化现象,汽化吸热,故B正确;C、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此过程放热,故C错误;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态的小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此过程中放热,故D错误。2(2019自贡)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物质温度T随加热时间t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物质是晶体,乙物质是非晶
2、体 B甲物质的熔点为210C乙物质在BC段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D乙物质在BC段温度不变,不吸热【答案】C【解析】A、甲从一开始就熔化,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即甲没有熔点,所以甲是非晶体。乙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有温度不变的过程,即乙有一定的熔点,所以乙是晶体;故A错误;B、分析图象可知,乙有一定的熔点,熔点为210,甲没有熔点,故B错误;C、因为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在熔化过程中是固液共存状态的,故乙物质在BC段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故C正确;D、乙物质在BC段是晶体的熔化过程,此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故D错误。3(2019郴州)如图所示是海波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此可判断()A海波是非晶体B海波
3、的熔化时间是5minC海波的熔点是50D海波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答案】C【解析】解:(1)由图象可知,海波从第5分钟开始温度保持50不变,所以海波是晶体,其熔点为50,约到第8min时熔化完成,则熔化过程持续了约8min5min3min,故AB错误,C正确;(2)海波是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故D错误。4(2019常德)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探究水沸腾时的装置以及实验中不同时刻气泡的情形,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水沸腾时放出大量的热 B图甲是水沸腾时的现象C沸腾时不断地冒出“白气”,是液化形成的 D他可以选用量程为8060的酒精温度计【答案】C【解析】A、水沸腾时要继续
4、加热,才能继续沸腾,说明水沸腾需要吸热,A错误;B、甲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所以是沸腾前的情况,故B错误;C、沸腾时不断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后的小水滴,故C正确;D、水的沸点高于60,因此不能选用量程为8060的酒精温度计。5(2019南京)图甲为探究冰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乙为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实验装置。已知标准大气压下,冰和碘的熔点分别是0和113.5。对比两实验有以下判断:(1)冰和碘都经历了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2)冰和碘在物态变化过程中都需要吸收热量,这两个判断() 甲 乙A只有(1)正确 B只有(2)正确 C都正确 D都错误【答案】B【解析】(1
5、)物体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固态的碘受热容易升华;(2)在六个物态变化的过程中,熔化、汽化和升华过程都需要吸收热量,凝固、液化和凝华过程都需要放出热量。解:甲图中试管中的冰放在装水的烧杯中,冰会在试管内吸热熔化;图乙酒精灯给“碘锤”中固态碘加热,固态碘吸热升华;升华是指物体直接从固态变成气态,没有液态这一中间状态,故碘没有经历固态到液态的过程,所以,题干中(1)说法错误,(2)说法正确。6(2019宜宾)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主题是“绿色生活美丽家园”,下列图中各图是小丽拍摄的生活美景,其中属于液化的是 A草叶上形成“白霜 B冰雪遇暖消融 C草叶上形成的“露珠” D河水结
6、“冰”【答案】C【解析】A、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冰雪消融”是固态的冰雪变为液态的水,属于熔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C、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C符合题意;D、河水结冰是液态的水变成固态的冰,是凝固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7(2019深圳)关于下列四幅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甲 乙 丙 丁A甲图中,温度计的示数为4B乙图中,某晶体熔化图象中bc 段,晶体内能不变C丙图中,花儿上的露珠是水蒸气凝华而成的D丁图中,烈日下小狗伸出舌头降温,是因为水汽化放热【答案】A【解析】A温度计读数,液柱所在刻度在0下方,且分度值为1,故读为4
7、,该选项符合题意;B此图像为晶体熔化图像,晶体熔化时吸热,故内能增大,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花儿上的露珠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不是凝华,该选项不符合题意;D小狗伸舌头降温是利用水汽化吸热的原理,不是放热,该选项不符合题意。8(2019山西)如图是一种沙漠里能收集空气中水分的甲虫。清晨,空气中水蒸气含量高,甲虫从洞穴中走出爬上沙丘,迎着风整个身体呈倒立的姿势,很快空气中的水蒸气在背部凝结成水珠,水珠越聚越多,顺着背部流入甲虫的嘴里。科学家利用该原理制造了沙漠集水器,实现沙漠淡水的补给,能让沙漠变成一块块绿洲。甲虫能收集到空气中的水蒸气,说明它背部的温度比外界气温()A一定高B一定低C一定相同D无法确
8、定【答案】B【解析】水蒸气遇冷液化放热形成小水滴。甲虫能收集到空气中的水蒸气,是因为水蒸气遇到较冷的甲虫背部放热形成小水滴,则可知它背部的温度比外界气温低,故ACD错误,B正确。9 (2019齐齐哈尔)下列物态变化中,吸热的是() A B C D A冰棍“冒”出的“白气” B昆虫和植物上的露珠C用久了的白炽灯,灯丝变细 D北方寒冷的冬天洒水成冰【答案】C【解析】(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
9、固;(3)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解:A、冰棍“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此过程放热;故A错误;B、昆虫和植物上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此过程放热;故B错误;C、用久了的白炽灯,灯丝变细是固态的钨,变成钨蒸汽,是升华现象,此过程吸热;故C正确;D、北方寒冷的冬天洒水成冰,水由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此过程放热;故D错误。10(2019七台河)黑龙江省四季分明,非常适合人类居住,下列热现象中,需要吸热的是()A初春冰雪消融 B盛夏露珠凝结 C深秋树枝凝霜 D严冬雪
10、花纷飞【答案】A【解析】A、初春,冰雪消融,属于熔化现象,需要吸收热量,故A符合题意;B、盛夏,露珠凝结,属于液化现象,需要放出热量,故B不符合题意;C、深秋,绿叶凝霜,属于凝华现象,需要放出热量,故C不符合题意;D、严冬,雪花纷飞,属于凝华现象,需要放出热量,故D不符合题意。11(2019枣庄)下列物态变化属于凝华的是() A冰化成水 B露的形成 C雾的形成 D霜的形成【答案】D【解析】(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
11、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A、河里的冰化成水,冰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露是地面附近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附着在植被表面,属于液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C、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滴悬浮在空气中,属于液化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态的小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属于凝华现象,故D符合题意。12(2019铁岭)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A 冰块熔化 B山间生雾 C 枝头结霜 D 瀑布结冰【答案】A【解析】A、冰块熔化成水是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现象,熔化吸热,故A符合题意;B、山间的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
12、化形成的,液化放热,故B不符合题意;C、枝头的霜空气中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凝华放热,故C不符合题意;D、瀑布结冰是水由液态变成固态的凝固过程,凝固放热,故D不符合题意。13(2019临沂)四季分明的临沂有许多美丽的自然现象。下列现象由于凝华形成的是() A.春天,冰雪消融 B.夏天,薄雾缥缈 C.秋天,露珠晶莹 D.冬天,雾凇簇簇【答案】D【解析】解:A、冰雪消融是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雾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并与空气中的尘埃结合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露水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是液化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雾凇是水蒸气遇
13、冷变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D符合题意。 故选:D。(1)物态变化共有六种:熔化是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凝固是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汽化是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液化是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升华是物质由固态变为气态;凝华是物质由气态变为固态。 (2)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物态变化的名称,依据各选项中的物态变化进行分析即可此类问题是考查对物态变化过程中的熔化现象的理解与掌握情况,判断出物质变化前后的状态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14(2019岳阳)下列四幅图片中,现象与解释对应正确的是() A B C DA雕像的影子光的折射 B桥的倒影光的反射 C露珠汽化 D雾凇凝固【答案】B【解析】(1)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14、现象包括: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等; (2)光遇到物体表面会发生反射:平面镜成像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A、雕像的影子是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错误; B、桥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故B正确。 C、露珠是空气中红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C错误。 D、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植被表面形成的。故D错误。15(2019百色)如图所示是某地1月8日天气预报的截图,关于图中的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A5读
15、作“5度” B云是由水蒸气组成的 C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雨的形成过程吸收热量【答案】C【解析】A、温度单位,读法为“摄氏度”。故应读作“5摄氏度”;故A错误;B、云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B错误;C、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态的冰晶,故C正确;D、雨是水蒸气液化形成,此过程放热;故D错误。16(2019青海)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放热的是A冰雪消融 B在地面上洒水会感到凉快C冬天晨练的人们不断呼出“白气” D利用干冰防止食物腐烂变质【答案】C【解析】A、冰消雪融,冰雪吸收热量熔化成水。故A不符合题意;B、地面上的水吸收热量汽化成为水蒸气。故B不符合题意;C、“白气”是口中呼出的气流中
16、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此过程放热。故C符合题意;D、干冰常温常压下迅速吸热升华成为二氧化碳。故D不符合题意。17(2019西宁)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海波是一种晶体,液态海波凝固时要放出热量B冰熔化成水的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C冰棒表面的“白霜”,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小冰晶D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汽化现象【答案】A【解析】A海波是晶体,其凝固过程虽然放热,但温度不变,故A正确;B冰是晶体,冰熔化成水的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故B错误;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C错误;D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水蒸气遇冷发生了液化现象,不是
17、汽化现象,故D错误。18(2019朝阳)很多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宁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B“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C“嵩少犹藏薄雾中,前山迤逦夕阳红”,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D“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答案】C【解析】A、雨的形成是水蒸气液化形成;故A错误;B、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态的冰晶,此过程中放热;故B错误;C、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此过程放热;故C正确;D、冰的形成是水凝固为固态的冰;故D错误。19(2019宿迁)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夏天
18、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棒冒“白气”是汽化现象B. 晶体熔化时吸热,非晶体熔化时不吸热C. 干冰作为人工降雨的冷却剂,是利用它升华吸热的特点D. 人们吹电风扇感到凉爽,是因为电风扇降低了气温【答案】C【解析】A、“白气”是悬浮在空气中的小液滴,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比较冷的冰棍形成的,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故A错误; B、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也吸热,晶体有确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故B错误;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它升华吸热的性质,故C正确; D、夏天用电风扇对着人扇风,人感到凉爽是因为扇风加快了身体上汗液的蒸发,蒸发要吸热,从而使人体温度降低,感到凉爽,室温不
19、会降低,故D错误。 (1)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2)晶体和非晶体的特性:晶体有固定的熔点,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没有熔点,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逐渐升高; (3)物质从固态到气态,是升华现象。20 (2019泰州)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A樟脑丸逐渐消失熔化 B铁水浇铸铁铸件凝华C擦酒精解暑降温汽化 D秋末屋顶上结霜升华【答案】C【解析】A樟脑丸逐渐消失,是固态变成了气态,所以是升华现象,故A错误。B铁水浇铸铁铸件,是由液态变成固态,是凝固现象,故B错误。C擦酒精解暑降温,是液态变成气态,属于汽化现象,故C正确。D秋末屋顶上结霜,是空
20、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D错误。21(2019德阳)王小明同学对身边的物理现象,他的正确解释是A学校路段禁止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B矿泉水瓶里的冰块逐渐变为水,是因为冰块放热的原因C夏天用扇子扇一扇,感觉凉快是因为周围空气的温度降低了D手机是利用超声波来传递信息的【答案】A【解析】A、学校路段禁止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正确; B、冰块变成水,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熔化吸热,故B错误; C、扇一扇感觉凉快是因为扇一扇加快空气的流动,加快了汗液的蒸发,蒸发吸热,降低人体的温度,故C错误; D、手机是人们常用的通讯工具,它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故D错误。
21、故选:A。(1)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据此分析。 (2)熔化是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液化是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3)蒸发是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吸热,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温度、表面积和液面上方的空气流动。 (4)手机既能发射电磁波也能接收电磁波。本题考查了防止噪声的途径、熔化与熔化吸热的特点、蒸发吸热、物态变化、电磁波的传播等知识,具有一定的综合性,熟练掌握各项知识是解题的关键。22(2019德阳)对下面的热现象,下列解释正确的是A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B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C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D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答案】C【解析】A、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全国 通用 备战 2020 中考 物理 专题 1.3 物态 变化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