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路基施工组织设计.doc
.高铁路基施工组织设计第一章 编制说明第一节 编制说明一、 编制依据1.招标文件及 标段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2. 标段路基区间设计施工图3. 铁道部相关设计规范、施工指南以及验收标准;(1)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2-2005);(2)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1-2010);(3)铁路工程水文勘察设计规范(4)铁路桥涵混凝土和砌体结构设计规范(5)铁路边坡防护及防排水工程设计补充规定(6)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7)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规范(8)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9)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 ;(10)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11)铁路路基填筑工程连续压实控制技术规程(TB10108-2010)4. 设计施工交底文件及相关资料文件;(1)新建工程文明工地建设管理办法(试行);(2)新建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管理实施办法(试行);(3)新建工程开工报告审批管理办法(试行);(4)单位工程(单体工程)开工条件及检查验收标准;(5)铁路建设工程监理规范TB104022007;(6)我单位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及设备情况;5.对现场实地考察所获得的铁路现状、交通条件、现有施工情况及其他一些设施的相关资料和数据;6.标准化管理的原则。通过施工管理标准化,以建设目标和合同约定为纽带,全面推动标准化管理;7.“六位一体”管理的原则。将质量、安全、工期、效益、环境保护和技术创新分解细化为最佳匹配的实施目标;8.线路勘察和现有技术水平、机械水平。二、 编制原则1.切实遵守落实招、投标文件,承包合同,设计图纸中的内容。把承包合同中有关安全、质量、环保、工期、文明施工等方面的规定在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中得到落实;2.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结合本段路基工程特点,制定积极有效的安全管理,技术组织措施,确保人身安全和工程施工安全。3.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制定完善的工程质量管理制度,建立质量保证组织体系,针对本段工程特点和质量目标的要求,加强过程控制,从各个环节上保证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4.根据施工总工期的安排和分阶段节点工期要求,利用网络技术优化工期安排和资源配置,突出关键工序,统筹组织,超前计划,合理安排工序衔接。5.高度重视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工作,珍惜、合理利用土地。6.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坚持专业化作业与系统管理相结合,科学安排各项施工程序,通过建立先进的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施工组织的连续、均衡、紧凑、高效。7.按照生产组织工厂化、工序控制专业化、现场作业机械化、过程控制信息化的思路组织施工。三、 编制范围。编制范围为:范围内的路基工程。工程内容包括:清表、路基基底处理、路堤填筑、路堑土石方开挖、路隧过渡段、桥路过渡段、路涵过渡段及路基附属、沉降观测等内容。第二章 工程概况及主要工程数量。第一节 工程概况段路基工程,全长米。位于境内,线路呈东西走向;地貌属云贵高原及边缘过渡地带,属云贵高原剥蚀溶蚀低中山、低山丘陵和高原盆地地貌,总体地势东低西高,地形起伏较大。本段路基设计为路堑和路堤、结构物过渡段。基床底层填筑A、B组填料;基床以下填筑A、B组填料或C组碎石类、砾石类填料;路堤挖除淤泥、松软土及黏土地段换填A、B组料;路堑挖除风化松动土地段换填A、B组料或C25混凝土;边坡防护采用锚杆框架梁、人字骨架护坡等形式进行防护1、地质情况沿线地层出露较为完全,自前震旦系至第四系地层皆有分布。岩性以灰岩、白云岩类可溶岩为主,相间分布板岩、泥岩、砂岩、页岩及煤系地层,局部地段有玄武岩分布。区域范围内地质构造复杂,构造线密集,断层发育,以近SN和NE向断层为主。2、气象情况沿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温及降雨等各地虽有差异,但变幅不大。总的特点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阴雨天多,四季不甚分明。年平均气温1416,极端最高气温一般为3437,极端最低气温一般为-7-10。年平均降雨量12001500mm,510月份为雨季,占年降雨量的80%。第二节 主要工程数量路基土石方:填方319751立方,挖土方257166立方,挖石方1240646立方。路基加固:水泥卵砾石垫层15842立方,单向土工格栅131314平米,双向土工格栅104444平米,级配碎石66426立方,基底挖除换填A、B组填料54046立方,堆载预压4346立方,挖除淤泥51754立方,表层碎石61235立方,浆砌石14768立方,混凝土圬工54487.73立方,CFG桩1918.05延米,板桩结构圬工12279.34立方。第三章 总体施工方案第一节 施工组织机构及施工队伍的分布本段路基由第第 工程队负责组织施工,第 工程队驻地设在 。工程队按照项目法施工组建工程队队部,工程队队部设五科两室:工程科、安质科、物设科、计划科、财务科、试验室、综合办公室,工程队队部下设一个施工作业工班,分别负责各段线路的现场施工。本段路基由第 工程队施工作业工班组织施工,安排三个路基机械化施工组负责路基土石方开挖和路堤填筑施工,三个路基队设置附属施工组负责路基附属和边坡防护工程施工。施工组织机构详见下页图: 新建 标项目经理部第 工程队组织机构图。第二节 土方调配原则土石方调配根据“就近移挖作填,减少运距”的原则,并充分利用挖方,合理安排弃土场;采取合理的运输方法,并按照“不同填料不得在同一层混填”的规定来进行调配,做到平衡、经济、合理。根据本标段实际情况。第三节 施工程序征地拆迁现场清理测量放线现场核对开工报告工程实施施工自检报检签证试验检测质量评定工程验收土地复耕工程保修。第四节 临时工程1、施工用地:施工场地布置,材料堆放,机械设备摆放尽量利用路基永久性征地。临时便道,以利用既有便道为主。2、施工所用房屋搭建活动房,施工用水采用当地饮用水。3、修建各项临时工程和施工防排水设施的资料。4、收集与工程有关的既有运营情况,路基情况,以及采取安全合理,施工方便的工程措施所需的资料。第五节 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机具、新材料。遵循先进性、适用性、可靠性的原则进行机械设备选型配套。针对工程特点,按多作业面平行施工,配备的机具设备及运输车辆保证按时进场,足量到位,对机械及早调试、彻底检修,保证上场机具性能完好,确保设备的高效率运转。对于重型和大型机械选择合适的便道运输到现场。同时,抓好材料的组织与管理,确保施工需要。第六节 施工检测路基施工试验和检测工作是施工工艺制定的依据、控制工程质量的核心和评价工程质量的手段、提高工程质量的途径。该段路基施工的路基基底地质勘察核实、试验、检测工作由工程队试验室负责。正线施工前由工程队试验室负责取得本段路基施工的各项试验参数。工程队工程部负责根据试验数据制定路基试验段施工工艺,工程队工程科和试验室根据试验段施工检测结果分别制定正式工程的施工工艺和检测办法,工程队施工作业工班根据工程科制定的施工工艺协调组织施工。在进行路堤填筑前由工程队试验室负责对施工现场地质进行勘探核查。路基施工的各项数据量测和位移、沉降观测由工程队工程科负责按设计图纸要求进行量测记录,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确定出指导施工的各项参数,对重大项目和工艺进行攻关,解决施工过程中的难点和重点问题。试验室健全试验检测设备管理制度,建立台账并设专人管理。定期对设备进行检定,到期未检定的不准投入使用。加强文件和资料的管理,设专人负责。坚持对检测试验人员定期进行培训教育,提高职业道德和业务技术水平。第七节 内业资料工程队工程科设资料室并由资料员专人对本区段内内业资料进行管理,现场资料的收集及各种施工自检表的填写由施工作业队现场施工员及质检工程师负责,经施工作业队技术主管复核后上报工程队工程部,由工程科路基工程师及工程科科长审核后,工程科资料室统一分类归档保存。现场内业资料包括该段路基的施工自检表,分部、分项、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施工测量记录,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的实际情况资料,工程日志,技术交底,作业指导书等;其他相关资料,如该段路基的单位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分项、分部、单位工程开工报告,变更设计文件,工程材料试验、工程试件的质量鉴定,试验报告单等。内业资料的填写必须随工程的进展及时填写并签认,在主体工程完工两个月后,编制好竣工文件。第四章 施工总体安排第一节 施工工艺本段路基工程的分为路堤及路堑施工、地基处理。一、 路堤施工工艺征地拆迁完毕后进场施工对地面线以上高压线,地面以下输油管线、国防光缆等进行复查复检地表水、地下水水田段排水疏干后清除种植土岩溶注浆整治复合地基加固施做排水沟复合地基检测分层填筑路堤、铺设土工格栅并埋设沉降观测设备填筑至基床底层顶面时开槽埋设贯通地线及横向过轨管道、曲线地段埋设横向盲管填筑基床表层路堤边坡防护切割护肩级配碎石后安装电缆槽、旋挖施作接触网基础沉降观测评估曲线地段切割基床表层设置超高轨道结构施工路基面防排水施工。二、 路堑施工工艺征地拆迁完毕后进场施工对地面线以上高压线,地面以下输油管线、国防光缆等进行复查复检地表水、地下水清除堑顶以上危岩落石并及时施作防护施工截水沟、天沟自上而下分层开挖并施作坡面护坡施作路堑盲沟、侧沟开挖基床土路堑岩溶注浆整治复合地基加固复合地基检测分层填筑基床土并埋设沉降观测设备填筑至基床底层顶面时开槽埋设贯通地线及横向过轨管道、曲线地段埋设横向盲管填筑基床表层切割护肩级配碎石后安装电缆槽、旋挖施作接触网基础曲线地段切割基床表层设置超高轨道结构施工路基面防排水施工。第二节 征地拆迁本段工程施工涉及的征地拆迁分为两部分,即正式工程的红线用地,为满足正式工程施工必须的临时工程的临时用地。正式工程的红线用地按照正式工程施工用地图,按照征地手续办理征地手续;临时工程的临时用地本着“合理布局、节约用地”的原则进行选址布局。第三节 场地清理清查施工红线范围内的高压线、输油管线、国防光缆,查看施工范围的地表水、地下水情况。进行施工场地清表应满足:场地平整、无杂物、树根、环保,且做好“三通一平”工作。第四节 测量放线根据施工图及现场地形测量结果准确计算出放样坐标值,实施现场测量放线,测量放线执行测量复核制。测量复核制包含两方面的内容:测量资料的计算复核制和测量外业的双检复核制。第五节 现场核对施工图纸到位后,根据施工图现场核对制度,由工程队总工程师组织工程科实施施工图现场核对,填写路基工程设计现场核对表。第六节 工程特点、重点、难点分析本段路基工程主要有路堤填筑、路堑开挖、坡面防护、地基处理、岩溶整治工程、CFG桩工程。一、 路基坡面防护必须保证开挖施工过程中的边坡稳定和列车运营阶段的边坡稳定。根据不同的地段分别设计有骨架护坡及空心砖边坡防护、液压喷播植草间植灌木、锚杆框架梁、路堑边坡顶部土层设锁顶锚杆、一级边坡采用锚杆框架梁护坡护坡、空心砖内植草等方式防护,以减少地表、地下水对路基浸蚀。在进行路堑土石方开挖施工中要求做到边开挖边防护。二、 岩溶整治路基确保路堤本体在填筑施工中和运营过程中的稳定和工后沉降量控制在15mm以内,此外由于地面以下存在溶洞、渗漏型溶槽及开口型岩溶,设计要求对其采用钻孔注浆、土工膜封闭、C15混凝土浇筑、桩板、桩筏等措施处理,原地表斜坡面地段进行路基填筑时采用挖台阶方式,增强其顺坡抗滑能力,设计6个月工期沉降观测期,使路基沉降在工前基本完成,控制工后沉降在15mm以内。在进行路堤填筑施工时,设置沉降和位移观测桩,通过沉降、位移观测,来确定填土速度。三、 CFG桩加固地基工程确保路堤本体在填筑施工中和运营过程中的稳定和工后沉降量控制在15mm以内,对水田及黏土、松软土地段,设计要求进行CFG桩加固处理,以便控制路堤填筑速率。路基坡面防护、岩溶路基和CFG桩加固路基的沉降观测和填筑速率控制,为本段路基施工的重点。特别是岩溶路基加固质量控制为本段路基施工的难点。第七节 总体施工方法土质基底在填筑前进行地基条件分析,检测承载力是否满足要求,否则采用换填或采取其它加固措施。路堤填筑按“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工艺及连续压实控制技术施工,填筑前先做试验段,取得技术参数指导后续施工。路堑开挖前,首先进行排水设施施工。路堑爆破采用浅孔台阶或深孔梯段松动控制爆破,边坡采用光面爆破或预裂爆破,基床面采用密集小型排炮,预留人工清理层。路隧、路桥、路涵、堑堤过渡段与路基同时填筑。其刚性过渡采用级配碎石掺入3%或5%水泥作填料按梯形断面分层填筑,重型机械压实。在大型机械设备无法作业或禁止靠近作业部位(距离结构物1m),采用小型压路机及冲击夯施工。路基施工前先取代表性地面,施作路基试验段,并在地基、路堤不同位置预先埋设测试元件(沉降板和观测桩)。路基填筑完成后,沿线路方向每隔2050m设置观测断面一个,对过渡段差异沉降进行重点观测,在过渡段加密设置,埋设沉降观测设备,进行沉降观测,并依据观测资料进行沉降分析及预测,做到信息化施工。为了保护路基的稳定和安全,接触网支座基础采用人工成孔,灌注混凝土的方法;电缆槽采用机械法开槽,安装预制管节方法,综合接地线和边通管道与路基同步施工完成。路基排水系统要尽早施工并形成体系,以便将路基范围的水顺畅排出,避免水渗入路基造成病害。路基附属加固工程根据土方填筑进度并考虑沉降及时安排施工,随路基填筑逐段推进。路堑防护工程紧跟开挖施工,路基成型一段,防护一段。一、 地基处理本区段地表与地基处理形式有:岩溶整治、清除换填、CFG桩加固及垫层等处理形式。原地面处理时,推土机推除地表面浮土、场地平整,挖掘机装车,自卸汽车运弃,压路机填筑前压实。施工前根据施工图设计提供的地质资料进行现场复核,根据线路路基的不同地质情况,选用轻型动力触探、重型动力触探、标准贯入、静力触探及地质钻孔五种原位测试方法的一种进行现场勘测,并结合室内土工试验验证设计采用地质资料的可靠性,当地质核查补勘结果与原设计采用的地质勘查数据不同时,再进行详细地质勘察,重新评价地质条件。地面坡度陡于1:5时,自上而下挖台阶,沿线路纵向地表挖成底宽不小于2m的台阶后再填筑路基;沿线路横向挖台阶的宽度和高度符合设计要求,原地采用冲击压实技术进行填前压实。二、 路堤施工路堤地段施工前用推土机和平地机进行清表,然后按照工点施工图进行地基处理。地基处理完成一段后按照土方调配方案进行路堤填筑施工,其中路堤基床以下部位按设计填料或采用改良土经试验符合相关规定后连续压实控制填筑。基床底层采用B组填料填筑,基床表层级配碎石采用“厂拌法”施工,自卸汽车运输,平地机与摊铺机摊铺,振动压路机碾压。每种路基填料填筑施工前,选择一定长度试验区段进行试验,确定机械设备组合、施工工艺、摊铺厚度、压实遍数、改良土配合比、级配料配合比等施工参数和试验、检测方法,指导施工。施工时按路堤本体、基床底层、基床表层三部分,纵向分段、水平分层全断面填筑。路堤本体、基床底层填筑按“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工艺施工,自卸车运料,推土机配合平地机摊铺平整,重型振动压路机连续压实。压实工艺与厚度等按照试验段试验结果进行,且每层压实厚度土质路基不大于30cm,石质路基不大于35cm。高路堤施工至6m时,用冲击式压路机进行冲击追密压实。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分两层施工,第一层采用平地机平整,第二层采用摊铺机摊铺施工;级配碎石在填料拌和站集中拌和,采用摊铺机摊铺施工,重型振动压路机碾压,压实工艺按照试验总结的参数进行。三、 路堑施工路堑开挖方式根据地形情况、地质状况、断面形状、路堑长度、施工季节及环保要求,结合土石方调配方案确定。地形平缓的浅路堑采取全断面纵向开挖方法;当路堑长度较短,挖深较大时,采取横向分台阶开挖方法;路堑较长且深度较大时,采取纵向分层分台阶开挖方法;当地形起伏,且路堑长度大、开挖深,采取纵横向分台阶结合的开挖方法。软岩及土质路堑采用纵向分层推土机和挖掘机开挖,人工配合刷坡,挖掘机或装载机装土,自卸车运输;硬质岩石路堑采用浅孔爆破,边坡采用预留光爆层光面爆破施工,严防超欠挖和炸坏边坡,炮眼用手持凿岩机钻孔,挖掘机或装载机装渣,自卸车运输。施工前与施工中,做好堑顶防排水设施和临时防护设施,对影响边坡稳定的地面水和地下水及时采取措施引排,并在路堑表面设置排水坡,以利排水,避免雨水对路堑产生危害。施工完成后,立即进行防护工程施工。路堑开挖完成后进行基底检验,对基床厚度内地层采用工程地质调绘、原位测试、电法物探、必要时进行钻探取样等方法,进行地基土地基条件的核查与检测,根据试验结果对不能满足基床动态稳定性要求的地段,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换填或采取措施进行地基加固施工。四、 基床表层施工本区段基床表层填料采用级配碎石,填筑时采用纵向分段、水平分层全断面施工,级配碎石采用带自动计量设备的级配碎石拌和站集中拌制。基床表层采用自卸式汽车运输,摊铺机分层摊铺,重型振动式压路机连续压实。路基防风工程及路基相关工程已施工地段,采用小型压路机压实。运输过程中,采用较为密闭的自卸车且在顶部加盖防水彩条布,以减少水分损失与蒸发,保持级配碎石填料含水率最佳,确保基床表层压实质量。五、 过渡段路基施工路基与结构物连接处纵向刚度变化地段,设置过渡段,采用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掺加5%水泥)填筑,过渡段的形式和纵向坡率根据设计图纸实施。将拌和好的级配碎石用密封良好或覆盖盖布的自卸汽车运输到指定填筑区段;采用推土机、平地机按照设计横坡及试验确定的分层厚度摊铺平整,局部辅助人工平整;采用重型振动压路机碾压,局部用冲击振动夯夯实,具体碾压按照现场试验确定的工艺及参数进行。六、 土石方调配方案路基土石方调配尽量移挖作填,减少废方和借方,先利用石方,不足时再利用土方。在路基集中用土地段,尽量采用距线路较近的土源,利用路堑挖方(为合格填料)的地段扩堑挖土,石质良好的路堑扩堑后可作为片石及料石的采集场。部分路堑石方或隧道弃碴在填料生产场经解小、破碎、筛分后生产成B组填料,对不符合要求的利用方进行改良,不足的土石方采用沿线距离较近的取土场取土。弃土场按设计位置设置,在不影响山体和边坡稳定的前提下,尽量选在路堑附近的冲沟顶部,弃土场坡脚设置挡碴墙,完工后平整。七、 路基边坡支挡、防护及附属工程路基附属工程主要包括浆砌片石、片石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坡面骨架护坡、土工格栅、地下排水设施、防护栅栏、挡土墙等项目。路基防护和支挡结构工程、路基防排水工程与相关工程、路基附属结构物随路基主体施工同步推进。防护、排水工程与路基平行作业,路基成型一段,附属工程施工一段。综合接地、过轨管线及线间集水井在路基基床底层填筑过程中埋设,接触网支柱基础、电缆槽等在基床表层填筑完成后施工。施工采用人工配合机械的方法,并不得因施工而损害路基稳固与安全。确保不因进行接触网支柱、电缆槽、综合接地、连通管道等设施修建以及运架梁过程而损坏和危及路基的安全与稳固。路基防风工程在基床底层填筑完成后即进行施工。八、 路基变形监测路基施工设置专门的路基沉降观测装置,通过定期观测数据,对沉降情况进行分析,据此指导下道工序的施工,确定沉降期、稳定期,作为无碴轨道可以开始施工的依据。选用精度高、性能稳定的监测设备,同时尽量避免造成施工干扰。路基施工至基床表层顶面后,先监测半年,根据监测结果,分析评价地基的最终沉降量完成时间,及时调整措施使地基处理达到预定的变形控制要求,以确定无碴轨道结构施工和铺轨时间。同时作为竣工验交时控制工后沉降量的依据。路基填筑施工完成后,至少确保6个月的沉降观测和调整期,经系统分析评估,沉降稳定且工后沉降量满足要求后再铺设无碴轨道。(一) 路堤变形监测为确保路堤施工的安全和稳定,控制施工填土速率,修正完善设计,预测沉降趋势及确保工后沉降量要求,在路基填筑期间和填筑完成后对路基沉降变形(含地基和本体)进行连续动态监测。路基变形监测包含地表水平位移监测、路基面沉降监测、基底沉降监测等。(二) 路堑变形监测路堑施工地段,根据工程地质条件、边坡高度、防护形式结合工程实践经验,选择代表性工点分别进行监测,每工点应有不少于2个边坡变形监测断面。监测项目主要包括边坡地表位移监测、深部位移监测、预应力锚索(锚固力)监测、桩墙背土压力监测及地下水渗流监测等。第五章 施工技术措施一、 路基基床施工技术措施1、路堤基床施工时填料使用范围应严格符合高速铁路路基工程质量验收标准规定。路堤基床表层范围内填料按设计要求选用级配碎石进行施工。2、路堤基床的填筑与压实,均应纵向分层进行,严禁倾填施工。基床每一压实层的全宽必须使用同一种且条件相同的填料。3、路堤路基面应按设计测量放线,做到肩棱明显,路拱坡面符合要求。完工时路基面的允许误差应符合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的要求。4、路堤基床为渗水土而其下部填料为非渗水土时,则基床底层顶面应做成4%横向排水坡。路堑基床表层如换填渗水土,其底面应设横向排水坡,必要时应设渗水管或加深侧沟,以利排水。5、路堑基床表层土的密度应符合铁路路基施工规范的压实标准。6、路堑基床施工,开挖接近堑底时,鉴别核对土石,按基床设计断面测量放线,开挖修整;或按设计要求采取压实、换填、改良土质、排水、封闭等措施。二、 路堤施工技术措施1、施工前,地基必须进行复查核对及处理,待地基处理完成后随即进行路堤填筑。填料的挖、装、运、铺及压实连续进行。对填料的各项指标进行土工试验,确保填料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保证施工质量。2、路堤施工及时做好防排水,基底、坡脚、填筑层面均不得积水;傍山修筑路堤时,应防止水渗入路堤结构各部;施工时应使地表水不流入细粒土和粉砂、粘砂取土坑、场内,并应将坑、场内局部积水随时排除。3、半填半挖和陡坡地段路堤,或基底有地下水影响路堤稳定时,施工过程中按照设计文件要求,采取拦、截、引、排措施,将地表水引排至基底范围以外,并根据情况采取防渗加固措施。4、填筑路堤时路堤本体的压缩与固结根据填料种类及压实条件,结合施工季节及延续时间,适当预留沉落量。在站场中不适于预留沉落高度地段,考虑加强压实以提高填层密度,或采取预压加速沉落等措施。5、不同种类的填料不得混杂填筑。渗水土填在非渗水土上时,非渗水土层面应作成向两侧倾斜不小于4%的横向排水坡。雪融施工地段,先完成涵洞,做好防水、防洪、排水工作,雨季施工的每一层压实面均应做成不小于2%的横坡,排水路堤边坡随时保持平整、不留凹坑。 6、基床以下路堤填料应按照规范规定使用,如需利用不适用的填料,应按照设计要求采取土质改良、加强压实等措施。7、 严格按水平分层填筑路堤的方法施工,低凹地段,先填筑至相邻高度处,再拉通分层填筑。8、施工要保证涵洞、沟渠等畅通,满足排水防洪要求。当路基为土质或含有软弱夹层的岩石时,天沟、侧沟应及时铺砌或采取其他防渗措施,保持边坡稳定,起到排水防洪作用。 9、 路基填筑严格控制压实标准,上层检测不合格坚决不能转入下层施工。路堤边坡铺设土工格栅后及时填土,防止爆晒或风吹雨淋。10、路基填筑应采用连续压实控制,并结合填筑工艺试验,监理振动压实值,确定施工质量过程控制参数。11、填筑过程应随时分析沉降变形情况,严格控制填筑速率。路基应尽早填筑完成,路堤沉降放置期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并通过检测满足工后沉降要求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12、 土方施工前制定操作细则,并向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并做好安全教育工作,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施工现场设安全标志,危险地区悬挂“危险”“禁止通行”“严禁烟火”等标志,夜间设红灯示警。三、 土质路堑施工技术措施1、根据测设边桩位置,用机械开挖,预留0.20.5m的保护层以利于人工修坡。施工时逐层控制,每10m边坡范围插杆挂线人工修刷。边坡上若有坑穴,采用C25混凝土嵌补。2、开挖接近堑底时,按设计横断面放线,开挖修整压实,并挖好侧沟,疏通排水,边坡刷好后及时进行边坡防护和排水工程施工。3、尽量采用顺坡开挖,长大路堑如需要采用反坡开挖时,先预留一定厚度的土层不开挖,形成顺坡开挖,挖通后再突击挖除预留的土层。4、路堑基床换填应紧随开挖完成,防止底土暴露时间过长;当有困难时,应留一定厚度的保护层。5、边坡防护设施及挡土构筑物做到随挖随做。高路堑边坡防护采用分段施工、分段防护,如防护不能紧跟完成时,暂留不小于0.5m的保护层,以防土体风化开裂。四、 石质路堑施工技术措施石方爆破要实测地形,根据地形、地貌、岩性及周围环境做出爆破设计,报监理工程师和当地公安部门批准后再施工。先做爆破试验,再展开全面施工,确保边坡稳定和施工安全。采用塑料导爆管非电起爆技术,此起爆系统不受电干扰,安全可靠。采用微差爆破技术,改善破碎质量和控制爆破振动。为了确保边坡的稳定性和平整度,采用光面爆破外,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大边坡保护层。对陡坡顺层路堑要严格按由上而下,由表及里顺层清方和开挖,严禁在坡脚大挖槽开挖,爆破时严格控制药量。五、 路基沉降观测技术措施路基工程施工期间成立沉降观测小组,配备符合精度要求的观测仪器及设施,沿线路连续系统地进行地基沉降和侧向位移的动态观测,并根据沉降速率和观测情况及时进行沉降分析,以便控制路堤填筑速度,保证填筑路堤稳定性。路基施工期间,每天观测一次,在沉降量急剧增大的情况下,加强观测频率。路基施工完成后,观测频率按照有关要求进行。沉降观测应以二等几何水准测量高程,精度不低于1mm。每次观测后绘制“填土高度-时间-沉降量或位移量”关系曲线图。严格控制填土速率,当每天边桩水平位移大于5mm或地面沉降速率每昼夜大于10mm时,沉降观测小组立即通知施工队停止填筑,待观测值恢复到限值以内再进行填筑。在沉降速率或位移量未超过限制时,可通知施工队加快施工,给填筑后的路基留有足够的沉降观察分析时间。当发现非正常沉降或沉降值、沉降速率超过设计估算值时,及时报告设计单位,以便采取措施。整理的沉降观测资料妥善保管,最终用于评估路基工后沉降。六、 过渡段施工技术措施1、填料按设计图纸要求采用级配碎石掺入3%或5%水泥填筑,横向结构物两端的过渡段填筑必须对称进行。2、填筑桥、隧、涵缺口必须待桥、隧、涵圬工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填筑。桥、隧缺口按照设计要求填筑,当不得不用非渗水土填筑时,采取加强压实措施。3、涵管缺口的填料粒径应小于15cm,当涵管顶部填土厚度小于1m时,不得采用大型振动压路机碾压,不可通行机械。桥涵缺口、桥台及挡土墙背后填土,采用人工配合小型机械碾压。4、过渡段基底处理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做好地面排水。5、台后基坑及横向结构物基坑严格按照图纸要求选用回填材料及时回填分层压实。七、 路基防护及附属工程措施1、施工前应做好地面排水和安全准备工作。2、在松软地层或坡积层地段施工挡墙时,基坑要分段跳槽开挖,并做好支护,防止土体坍滑。3、当挡墙基底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时,要先按设计要求进行处理,然后才能进行上部砌体的砌筑。4、泄水孔按设计要求布置,一定要做到内高外低,并不得堵塞,反滤层采用透水性好的砂砾或碎石,按要求厚度设置,保证排水通畅。5、挡墙背后填土需待其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以上才可进行。填筑时采用合格填料分层夯填,并注意夯实机械距离墙体不可太近。6、石块在砌筑前浇水湿润,表面泥土、水锈要清洗干净,片石分层砌筑,各工作层竖缝相互错开,杜绝通缝。7、勾缝采用平缝压槽法(凹缝),在砂浆初凝后,养护714d,期间避免碰撞、振动和承重。8、砌筑基础的第一层砌块时,先将基底表面清洗、湿润,再坐浆砌筑;砌筑上层砌块时,要避免振动下层砌块。9、所用水泥、砂、片石质量符合规范的要求,并具有质量合格证,严禁使用受潮、结块、变质的水泥。10、干砌片石的外露面和坡顶、边口,选用较大而平整的片石,并稍加修凿,确保砌体内实外美。石质应选择均匀、质地坚硬、不易风化、无缝隙,片石最小厚度不小于15cm。八、 路基、路堑边坡防护措施路堤边坡防护:边坡高度H3m时,边坡坡面采用混凝土空心砖防护;有植被防护条件地段空心砖内种植灌木或穴植容器苗。边坡高度H3m时,边坡坡面采用人字型截水骨架护坡骨架护坡防护。坡脚设C25混凝土脚墙基础。路堑边坡防护:边坡高度H3m时,边坡坡面采用喷播植草间植灌木防护、混凝土空心砖内植草、喷混植生防护。边坡高度H3m是,边坡坡面采用人字型截水骨架护坡、锚杆框架梁、主动挂柔性、刚性网防护。硬质岩石路堑边坡根据岩体结构、结构面产状、岩性,并结合施工影响范围内既有建筑物的安全性要求等,采用控制爆破、光面爆破等技术,爆破后路堑边坡坡面凹凸不平处,以不低于C25的混凝土予以嵌补,并铺挂柔性网主动防护。九、 确保路基填料达标的措施1、贮存集料时用装载机及时转运,分层堆放,防止形成自然坡角积堆,避免颗粒发生离析,各种集料隔离堆放。2、基床表层级配碎石的颗粒级配要符合表5-1-1规定。表5-1-1 级配碎石粒径级配范围表方孔筛孔边长(mm)0.10.51.77.122.431.545过筛质量百分率(%)0573213464175679182100100(3).级配碎石严格控制0.5mm以下细集料的含量及其液限和塑性指数。(4).按设计的配合比例进行室内击实试验和现场填筑工艺试验,从中分别优选出合适比例,并求得混合料颗粒密度和最优含水率。(5).采用具有自动计量配料系统拌和机,按试验确定的配合比(加水量根据气候及运距在最优含水率基础上增加12%)进行配料和拌和,以获得颗粒级配稳定和含水率合适的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混合料和过渡段级配碎石混合料。(6) .各种集料经检测混合料级配、含水率符合工艺试验确定的允许范围方可出场。进场过程中,每2000m3进行一次颗粒级配检验,并进行试配混合料的颗粒级配、颗粒密度、重型击实的最大干密度、最优含水率试验,同时进行其他杂质含量的检验(其他项目每料场抽样检验不少于3次)。(7).每工班生产混合料前测定粗细集料的含水率,换算施工配合比。级配碎石混合料拌和生产过程中,随时观察目测混合料级配和含水率变化情况。正常情况下,每一工作班抽检三次(每次不大于2000m3),第一次必须在拌和开始时检验,如发现生产过程有异常,增加抽查试验次数,根据颗粒级配、含水量检测信息及时调整配料比例,使混合料符合要求。十、 保证达到压实标准的技术措施1、选用重型振动压路机为路基填筑的压实机械,过渡段填筑压实时配以小型振动压路机和冲击夯。2、在进行大面积填筑前,选取有代表性的地段和部位,对不同性质填料分别进行填筑工艺试验,试验填料碾压含水量、摊铺厚度、碾压机械、碾压遍数等施工工艺参数,经检验地基系数K30、孔隙率n(或压实系数K)、Evd满足设计要求后,确定施工工艺参数,再进行大面积路基填筑。3、路基填筑施工严格按工艺试验确定的参数施工,必须严格遵守铁路路基填筑工程连续压实控制技术规程有关连续压实规定,严格过程监控和质量检验、记录。4、填筑时路基两侧各加宽50cm,保证边坡压实质量。十一、 控制工后沉降的措施路基工后沉降控制的重点主要是地基处理、路基分层填筑碾压以及填料等方面,必须严格控制。1、地基变形不足是导致路基沉降的最主要原因,因此基底处理时做好以下工作:严格按照换填轮廓线进行开挖,并按规定做基底钻探试验;地基承载力个别点不足时,继续开挖,直至满足要求,同时相应增加换填深度;地基承载力严重不足时,及时报请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协商解决。2、填筑、碾压施工是工后沉降的关键因素,必须对填料、分层厚度、碾压夯实等进行重点控制。做到填料合格,使用级配良好的填料,同一填层使用同一种填料;严格控制填料分层厚度,宁欠不超;在特殊地段,提高压实度等级,高标准、严要求。3、提高路基填筑压实质量,按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检测路基压实质量。根据实测沉降曲线分析推算在规定的工期内如不能满足工后沉降要求时,对路基堆载预压,缩短路基沉降时间。4、沉降后的路基评估根据施工期间的质量控制资料,审查路基填料种类、路基本体和基床底层的检测控制指标、级配碎石表层的检测控制指标,对路基压实质量的离散性进行分析。对时间沉降曲线进行分析,经系统分析评估,沉降稳定且工后沉降满足要求后方可施工无碴道床。十二、 控制不均匀沉降的措施防治路基不均匀沉陷应遵循“因地制宜,合理选择,预防为主,治养结合”的综合防治原则。不论采用何种处理措施,严格按规范及设计施工都是防止路基不均匀沉陷的首要前提条件。在路堤填筑施工过程中首先应严格按照分层法进行施工,即分层摊铺、分层碾压、分层检测的程序进行。不同土质不得混填,每种填料层累计总厚也不应低于设计及规范要求。分层碾压时应尽可能采用同一种碾压工艺,按照合理的碾压方法和碾压遍数能得到均衡的压实度。此外,用于路基填筑土质的含水量应均匀,保证土质含水量在最佳含水量2%之内,以求得到均衡的压实度,这对减小路基不均匀沉降十分重要。为减少现场蒸发量,保持路基必要的湿度,采取洒水后覆盖塑料薄膜的方式来保证路基含水量,满足路基施工中对水分的要求。填挖结合部及半填半挖路基结合部要严格按照设计及规范开挖台阶,开挖台阶是保证路基填土土体稳定和结合良好的有效手段。台阶宽度不宜小于1m且应用小型夯实机加以夯实,台阶应平顺,以保证压实机具能碾压到位。路基应尽可能预留足够的沉降期,足够沉降期可使路基土体达到自然稳定。同时要控制纵向填层厚度均匀,除过渡段外每一结构层次碾压使用同等压实能量机械,按相同工艺参数施工,控制碾压质量的离散性。对填料材质、工程特性、适用性进行必要的试验工作后作出专门的评价,施工期间加强填料的检测、检验,控制填料质量的离散性。第六章 施工工艺及方法第一节 施工准备接到设计文件后,组织有关技术人员进行审核,充分了解设计意图,核对设计文件及其内容是否符合现场实情。收集特殊地区和特殊条件下的地质情况;核对土石方类别及其分布,进行填料初步核查和试验,结果报监理工程师审批;了解施工地段的地形、地貌、地质、附近居民、建筑物、交通与通信设施情况;办理拆迁补偿和用地补偿工作所需的资料;修筑各项临时工程、施工机械及运输组装场地;按设计和规范的有关规定设置永临排水工程。进行现场交接桩,完成现场交桩之后必须完成线路中线、水准的贯通测量,并与相邻地段贯通闭合,复测结果报监理工程师批准;依据复测合格的导线点和水准点按设计进行施工放样。中线、水准、边桩的测量误差必须符合铁路测量技术规则的有关规定。对施工机械、施工队伍进行部署,准备施工。第二节 试验段选择根据填料及压实机具的不同各选择全幅100200m的路堤段进行填筑工艺试验,通过试验确定最佳工艺参数,包括机械组合方式、松铺厚度、压实遍数、压实含水量及检验方法等,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后作为控制指标,全面指导施工。一、 摊铺系数的试验确定采用同点位测量方式,根据测出
收藏
编号:2564009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281.24KB
格式:DOC
上传时间:2020-04-20
14
金币
- 关 键 词:
-
铁路
施工组织设计
- 资源描述:
-
.\
高铁路基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 编制说明
第一节 编制说明
一、 编制依据
1.招标文件及《 标段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2.《 标段路基区间设计施工图》
3. 铁道部相关设计规范、施工指南以及验收标准;
(1)《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2-2005);
(2)《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1-2010);
(3)《铁路工程水文勘察设计规范》
(4)《铁路桥涵混凝土和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5)《铁路边坡防护及防排水工程设计补充规定》
(6)《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
(7)《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规范》
(8)《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9)《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 ;
(10)《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
(11)《铁路路基填筑工程连续压实控制技术规程》(TB10108-2010)
4. 设计施工交底文件及相关资料文件;
(1)《新建工程文明工地建设管理办法(试行)》;
(2)《新建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管理实施办法(试行)》;
(3)《新建工程开工报告审批管理办法(试行)》;
(4)单位工程(单体工程)开工条件及检查验收标准;
(5)《铁路建设工程监理规范》TB10402~2007;
(6)我单位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及设备情况;
5.对现场实地考察所获得的铁路现状、交通条件、现有施工情况及其他一些设施的相关资料和数据;
6.标准化管理的原则。通过施工管理标准化,以建设目标和合同约定为纽带,全面推动标准化管理;
7.“六位一体”管理的原则。将质量、安全、工期、效益、环境保护和技术创新分解细化为最佳匹配的实施目标;
8.线路勘察和现有技术水平、机械水平。
二、 编制原则
1.切实遵守落实招、投标文件,承包合同,设计图纸中的内容。把承包合同中有关安全、质量、环保、工期、文明施工等方面的规定在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中得到落实;
2.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结合本段路基工程特点,制定积极有效的安全管理,技术组织措施,确保人身安全和工程施工安全。
3.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制定完善的工程质量管理制度,建立质量保证组织体系,针对本段工程特点和质量目标的要求,加强过程控制,从各个环节上保证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
4.根据施工总工期的安排和分阶段节点工期要求,利用网络技术优化工期安排和资源配置,突出关键工序,统筹组织,超前计划,合理安排工序衔接。
5.高度重视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工作,珍惜、合理利用土地。
6.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坚持专业化作业与系统管理相结合,科学安排各项施工程序,通过建立先进的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施工组织的连续、均衡、紧凑、高效。
7.按照生产组织工厂化、工序控制专业化、现场作业机械化、过程控制信息化的思路组织施工。
三、 编制范围。
编制范围为:范围内的路基工程。
工程内容包括:清表、路基基底处理、路堤填筑、路堑土石方开挖、路隧过渡段、桥路过渡段、路涵过渡段及路基附属、沉降观测等内容。
第二章 工程概况及主要工程数量。
第一节 工程概况
段路基工程,全长米。位于境内,线路呈东西走向;地貌属云贵高原及边缘过渡地带,属云贵高原剥蚀~溶蚀低中山、低山丘陵和高原盆地地貌,总体地势东低西高,地形起伏较大。
本段路基设计为路堑和路堤、结构物过渡段。
基床底层填筑A、B组填料;基床以下填筑A、B组填料或C组碎石类、砾石类填料;路堤挖除淤泥、松软土及黏土地段换填A、B组料;路堑挖除风化松动土地段换填A、B组料或C25混凝土;边坡防护采用锚杆框架梁、人字骨架护坡等形式进行防护
1、地质情况
沿线地层出露较为完全,自前震旦系至第四系地层皆有分布。岩性以灰岩、白云岩类可溶岩为主,相间分布板岩、泥岩、砂岩、页岩及煤系地层,局部地段有玄武岩分布。
区域范围内地质构造复杂,构造线密集,断层发育,以近SN和NE向断层为主。
2、气象情况
沿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温及降雨等各地虽有差异,但变幅不大。总的特点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阴雨天多,四季不甚分明。年平均气温14~16℃,极端最高气温一般为34~37℃,极端最低气温一般为-7~-10℃。年平均降雨量1200~1500mm,5~10月份为雨季,占年降雨量的80%。
第二节 主要工程数量
路基土石方:填方319751立方,挖土方257166立方,挖石方1240646立方。
路基加固:水泥卵砾石垫层15842立方,单向土工格栅131314平米,双向土工格栅104444平米,级配碎石66426立方,基底挖除换填A、B组填料54046立方,堆载预压4346立方,挖除淤泥51754立方,表层碎石61235立方,浆砌石14768立方,混凝土圬工54487.73立方,CFG桩1918.05延米,板桩结构圬工12279.34立方。
第三章 总体施工方案
第一节 施工组织机构及施工队伍的分布
本段路基由第第 工程队负责组织施工,第 工程队驻地设在 。工程队按照项目法施工组建工程队队部,工程队队部设五科两室:工程科、安质科、物设科、计划科、财务科、试验室、综合办公室,工程队队部下设一个施工作业工班,分别负责各段线路的现场施工。
本段路基由第 工程队施工作业工班组织施工,安排三个路基机械化施工组负责路基土石方开挖和路堤填筑施工,三个路基队设置附属施工组负责路基附属和边坡防护工程施工。
施工组织机构详见下页图: 新建 标项目经理部第 工程队组织机构图。
第二节 土方调配原则
土石方调配根据“就近移挖作填,减少运距”的原则,并充分利用挖方,合理安排弃土场;采取合理的运输方法,并按照“不同填料不得在同一层混填”的规定来进行调配,做到平衡、经济、合理。根据本标段实际情况。
第三节 施工程序
征地拆迁→现场清理→测量放线→现场核对→开工报告→工程实施→施工自检→报检签证→试验检测→质量评定→工程验收→土地复耕→工程保修。
第四节 临时工程
1、施工用地:施工场地布置,材料堆放,机械设备摆放尽量利用路基永久性征地。临时便道,以利用既有便道为主。
2、施工所用房屋搭建活动房,施工用水采用当地饮用水。
3、修建各项临时工程和施工防排水设施的资料。
4、收集与工程有关的既有运营情况,路基情况,以及采取安全合理,施工方便的工程措施所需的资料。
第五节 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机具、新材料。
遵循先进性、适用性、可靠性的原则进行机械设备选型配套。针对工程特点,按多作业面平行施工,配备的机具设备及运输车辆保证按时进场,足量到位,对机械及早调试、彻底检修,保证上场机具性能完好,确保设备的高效率运转。对于重型和大型机械选择合适的便道运输到现场。同时,抓好材料的组织与管理,确保施工需要。
第六节 施工检测
路基施工试验和检测工作是施工工艺制定的依据、控制工程质量的核心和评价工程质量的手段、提高工程质量的途径。
该段路基施工的路基基底地质勘察核实、试验、检测工作由工程队试验室负责。
正线施工前由工程队试验室负责取得本段路基施工的各项试验参数。工程队工程部负责根据试验数据制定路基试验段施工工艺,工程队工程科和试验室根据试验段施工检测结果分别制定正式工程的施工工艺和检测办法,工程队施工作业工班根据工程科制定的施工工艺协调组织施工。
在进行路堤填筑前由工程队试验室负责对施工现场地质进行勘探核查。
路基施工的各项数据量测和位移、沉降观测由工程队工程科负责按设计图纸要求进行量测记录,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确定出指导施工的各项参数,对重大项目和工艺进行攻关,解决施工过程中的难点和重点问题。
试验室健全试验检测设备管理制度,建立台账并设专人管理。定期对设备进行检定,到期未检定的不准投入使用。
加强文件和资料的管理,设专人负责。坚持对检测试验人员定期进行培训教育,提高职业道德和业务技术水平。
第七节 内业资料
工程队工程科设资料室并由资料员专人对本区段内内业资料进行管理,现场资料的收集及各种施工自检表的填写由施工作业队现场施工员及质检工程师负责,经施工作业队技术主管复核后上报工程队工程部,由工程科路基工程师及工程科科长审核后,工程科资料室统一分类归档保存。
现场内业资料包括该段路基的施工自检表,分部、分项、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施工测量记录,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的实际情况资料,工程日志,技术交底,作业指导书等;其他相关资料,如该段路基的单位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分项、分部、单位工程开工报告,变更设计文件,工程材料试验、工程试件的质量鉴定,试验报告单等。
内业资料的填写必须随工程的进展及时填写并签认,在主体工程完工两个月后,编制好竣工文件。
第四章 施工总体安排
第一节 施工工艺
本段路基工程的分为路堤及路堑施工、地基处理。
一、 路堤施工工艺
征地拆迁完毕后进场施工—对地面线以上高压线,地面以下输油管线、国防光缆等进行复查—复检地表水、地下水—水田段排水疏干后清除种植土—岩溶注浆整治—复合地基加固—施做排水沟—复合地基检测—分层填筑路堤、铺设土工格栅并埋设沉降观测设备—填筑至基床底层顶面时开槽埋设贯通地线及横向过轨管道、曲线地段埋设横向盲管—填筑基床表层—路堤边坡防护—切割护肩级配碎石后安装电缆槽、旋挖施作接触网基础—沉降观测评估—曲线地段切割基床表层设置超高—轨道结构施工—路基面防排水施工。
二、 路堑施工工艺
征地拆迁完毕后进场施工—对地面线以上高压线,地面以下输油管线、国防光缆等进行复查—复检地表水、地下水—清除堑顶以上危岩落石并及时施作防护—施工截水沟、天沟—自上而下分层开挖并施作坡面护坡施作路堑盲沟、侧沟—开挖基床土—路堑岩溶注浆整治—复合地基加固—复合地基检测—分层填筑基床土并埋设沉降观测设备—填筑至基床底层顶面时开槽埋设贯通地线及横向过轨管道、曲线地段埋设横向盲管—填筑基床表层—切割护肩级配碎石后安装电缆槽、旋挖施作接触网基础—曲线地段切割基床表层设置超高—轨道结构施工—路基面防排水施工。
第二节 征地拆迁
本段工程施工涉及的征地拆迁分为两部分,即正式工程的红线用地,为满足正式工程施工必须的临时工程的临时用地。正式工程的红线用地按照正式工程施工用地图,按照征地手续办理征地手续;临时工程的临时用地本着“合理布局、节约用地”的原则进行选址布局。
第三节 场地清理
清查施工红线范围内的高压线、输油管线、国防光缆,查看施工范围的地表水、地下水情况。
进行施工场地清表应满足:场地平整、无杂物、树根、环保,且做好“三通一平”工作。
第四节 测量放线
根据施工图及现场地形测量结果准确计算出放样坐标值,实施现场测量放线,测量放线执行测量复核制。
测量复核制包含两方面的内容:测量资料的计算复核制和测量外业的双检复核制。
第五节 现场核对
施工图纸到位后,根据施工图现场核对制度,由工程队总工程师组织工程科实施施工图现场核对,填写《路基工程设计现场核对表》。
第六节 工程特点、重点、难点分析
本段路基工程主要有路堤填筑、路堑开挖、坡面防护、地基处理、岩溶整治工程、CFG桩工程。
一、 路基坡面防护
必须保证开挖施工过程中的边坡稳定和列车运营阶段的边坡稳定。根据不同的地段分别设计有骨架护坡及空心砖边坡防护、液压喷播植草间植灌木、锚杆框架梁、路堑边坡顶部土层设锁顶锚杆、一级边坡采用锚杆框架梁护坡护坡、空心砖内植草等方式防护,以减少地表、地下水对路基浸蚀。在进行路堑土石方开挖施工中要求做到边开挖边防护。
二、 岩溶整治路基
确保路堤本体在填筑施工中和运营过程中的稳定和工后沉降量控制在15mm以内,此外由于地面以下存在溶洞、渗漏型溶槽及开口型岩溶,设计要求对其采用钻孔注浆、土工膜封闭、C15混凝土浇筑、桩板、桩筏等措施处理,原地表斜坡面地段进行路基填筑时采用挖台阶方式,增强其顺坡抗滑能力,设计6个月工期沉降观测期,使路基沉降在工前基本完成,控制工后沉降在15mm以内。在进行路堤填筑施工时,设置沉降和位移观测桩,通过沉降、位移观测,来确定填土速度。
三、 CFG桩加固地基工程
确保路堤本体在填筑施工中和运营过程中的稳定和工后沉降量控制在15mm以内,对水田及黏土、松软土地段,设计要求进行CFG桩加固处理,以便控制路堤填筑速率。
路基坡面防护、岩溶路基和CFG桩加固路基的沉降观测和填筑速率控制,为本段路基施工的重点。特别是岩溶路基加固质量控制为本段路基施工的难点。
第七节 总体施工方法
土质基底在填筑前进行地基条件分析,检测承载力是否满足要求,否则采用换填或采取其它加固措施。
路堤填筑按“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工艺及连续压实控制技术施工,填筑前先做试验段,取得技术参数指导后续施工。路堑开挖前,首先进行排水设施施工。路堑爆破采用浅孔台阶或深孔梯段松动控制爆破,边坡采用光面爆破或预裂爆破,基床面采用密集小型排炮,预留人工清理层。
路隧、路桥、路涵、堑堤过渡段与路基同时填筑。其刚性过渡采用级配碎石掺入3%或5%水泥作填料按梯形断面分层填筑,重型机械压实。在大型机械设备无法作业或禁止靠近作业部位(距离结构物1m),采用小型压路机及冲击夯施工。
路基施工前先取代表性地面,施作路基试验段,并在地基、路堤不同位置预先埋设测试元件(沉降板和观测桩)。路基填筑完成后,沿线路方向每隔20~50m设置观测断面一个,对过渡段差异沉降进行重点观测,在过渡段加密设置,埋设沉降观测设备,进行沉降观测,并依据观测资料进行沉降分析及预测,做到信息化施工。
为了保护路基的稳定和安全,接触网支座基础采用人工成孔,灌注混凝土的方法;电缆槽采用机械法开槽,安装预制管节方法,综合接地线和边通管道与路基同步施工完成。
路基排水系统要尽早施工并形成体系,以便将路基范围的水顺畅排出,避免水渗入路基造成病害。
路基附属加固工程根据土方填筑进度并考虑沉降及时安排施工,随路基填筑逐段推进。路堑防护工程紧跟开挖施工,路基成型一段,防护一段。
一、 地基处理
本区段地表与地基处理形式有:岩溶整治、清除换填、CFG桩加固及垫层等处理形式。
原地面处理时,推土机推除地表面浮土、场地平整,挖掘机装车,自卸汽车运弃,压路机填筑前压实。施工前根据施工图设计提供的地质资料进行现场复核,根据线路路基的不同地质情况,选用轻型动力触探、重型动力触探、标准贯入、静力触探及地质钻孔五种原位测试方法的一种进行现场勘测,并结合室内土工试验验证设计采用地质资料的可靠性,当地质核查补勘结果与原设计采用的地质勘查数据不同时,再进行详细地质勘察,重新评价地质条件。
地面坡度陡于1:5时,自上而下挖台阶,沿线路纵向地表挖成底宽不小于2m的台阶后再填筑路基;沿线路横向挖台阶的宽度和高度符合设计要求,原地采用冲击压实技术进行填前压实。
二、 路堤施工
路堤地段施工前用推土机和平地机进行清表,然后按照工点施工图进行地基处理。地基处理完成一段后按照土方调配方案进行路堤填筑施工,其中路堤基床以下部位按设计填料或采用改良土经试验符合相关规定后连续压实控制填筑。基床底层采用B组填料填筑,基床表层级配碎石采用“厂拌法”施工,自卸汽车运输,平地机与摊铺机摊铺,振动压路机碾压。每种路基填料填筑施工前,选择一定长度试验区段进行试验,确定机械设备组合、施工工艺、摊铺厚度、压实遍数、改良土配合比、级配料配合比等施工参数和试验、检测方法,指导施工。
施工时按路堤本体、基床底层、基床表层三部分,纵向分段、水平分层全断面填筑。路堤本体、基床底层填筑按“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工艺施工,自卸车运料,推土机配合平地机摊铺平整,重型振动压路机连续压实。压实工艺与厚度等按照试验段试验结果进行,且每层压实厚度土质路基不大于30cm,石质路基不大于35cm。高路堤施工至6m时,用冲击式压路机进行冲击追密压实。
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分两层施工,第一层采用平地机平整,第二层采用摊铺机摊铺施工;级配碎石在填料拌和站集中拌和,采用摊铺机摊铺施工,重型振动压路机碾压,压实工艺按照试验总结的参数进行。
三、 路堑施工
路堑开挖方式根据地形情况、地质状况、断面形状、路堑长度、施工季节及环保要求,结合土石方调配方案确定。地形平缓的浅路堑采取全断面纵向开挖方法;当路堑长度较短,挖深较大时,采取横向分台阶开挖方法;路堑较长且深度较大时,采取纵向分层分台阶开挖方法;当地形起伏,且路堑长度大、开挖深,采取纵横向分台阶结合的开挖方法。软岩及土质路堑采用纵向分层推土机和挖掘机开挖,人工配合刷坡,挖掘机或装载机装土,自卸车运输;硬质岩石路堑采用浅孔爆破,边坡采用预留光爆层光面爆破施工,严防超欠挖和炸坏边坡,炮眼用手持凿岩机钻孔,挖掘机或装载机装渣,自卸车运输。施工前与施工中,做好堑顶防排水设施和临时防护设施,对影响边坡稳定的地面水和地下水及时采取措施引排,并在路堑表面设置排水坡,以利排水,避免雨水对路堑产生危害。施工完成后,立即进行防护工程施工。
路堑开挖完成后进行基底检验,对基床厚度内地层采用工程地质调绘、原位测试、电法物探、必要时进行钻探取样等方法,进行地基土地基条件的核查与检测,根据试验结果对不能满足基床动态稳定性要求的地段,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换填或采取措施进行地基加固施工。
四、 基床表层施工
本区段基床表层填料采用级配碎石,填筑时采用纵向分段、水平分层全断面施工,级配碎石采用带自动计量设备的级配碎石拌和站集中拌制。基床表层采用自卸式汽车运输,摊铺机分层摊铺,重型振动式压路机连续压实。路基防风工程及路基相关工程已施工地段,采用小型压路机压实。运输过程中,采用较为密闭的自卸车且在顶部加盖防水彩条布,以减少水分损失与蒸发,保持级配碎石填料含水率最佳,确保基床表层压实质量。
五、 过渡段路基施工
路基与结构物连接处纵向刚度变化地段,设置过渡段,采用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掺加5%水泥)填筑,过渡段的形式和纵向坡率根据设计图纸实施。
将拌和好的级配碎石用密封良好或覆盖盖布的自卸汽车运输到指定填筑区段;采用推土机、平地机按照设计横坡及试验确定的分层厚度摊铺平整,局部辅助人工平整;采用重型振动压路机碾压,局部用冲击振动夯夯实,具体碾压按照现场试验确定的工艺及参数进行。
六、 土石方调配方案
路基土石方调配尽量移挖作填,减少废方和借方,先利用石方,不足时再利用土方。在路基集中用土地段,尽量采用距线路较近的土源,利用路堑挖方(为合格填料)的地段扩堑挖土,石质良好的路堑扩堑后可作为片石及料石的采集场。部分路堑石方或隧道弃碴在填料生产场经解小、破碎、筛分后生产成B组填料,对不符合要求的利用方进行改良,不足的土石方采用沿线距离较近的取土场取土。弃土场按设计位置设置,在不影响山体和边坡稳定的前提下,尽量选在路堑附近的冲沟顶部,弃土场坡脚设置挡碴墙,完工后平整。
七、 路基边坡支挡、防护及附属工程
路基附属工程主要包括浆砌片石、片石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坡面骨架护坡、土工格栅、地下排水设施、防护栅栏、挡土墙等项目。路基防护和支挡结构工程、路基防排水工程与相关工程、路基附属结构物随路基主体施工同步推进。防护、排水工程与路基平行作业,路基成型一段,附属工程施工一段。
综合接地、过轨管线及线间集水井在路基基床底层填筑过程中埋设,接触网支柱基础、电缆槽等在基床表层填筑完成后施工。施工采用人工配合机械的方法,并不得因施工而损害路基稳固与安全。确保不因进行接触网支柱、电缆槽、综合接地、连通管道等设施修建以及运架梁过程而损坏和危及路基的安全与稳固。路基防风工程在基床底层填筑完成后即进行施工。
八、 路基变形监测
路基施工设置专门的路基沉降观测装置,通过定期观测数据,对沉降情况进行分析,据此指导下道工序的施工,确定沉降期、稳定期,作为无碴轨道可以开始施工的依据。选用精度高、性能稳定的监测设备,同时尽量避免造成施工干扰。路基施工至基床表层顶面后,先监测半年,根据监测结果,分析评价地基的最终沉降量完成时间,及时调整措施使地基处理达到预定的变形控制要求,以确定无碴轨道结构施工和铺轨时间。同时作为竣工验交时控制工后沉降量的依据。路基填筑施工完成后,至少确保6个月的沉降观测和调整期,经系统分析评估,沉降稳定且工后沉降量满足要求后再铺设无碴轨道。
(一) 路堤变形监测
为确保路堤施工的安全和稳定,控制施工填土速率,修正完善设计,预测沉降趋势及确保工后沉降量要求,在路基填筑期间和填筑完成后对路基沉降变形(含地基和本体)进行连续动态监测。路基变形监测包含地表水平位移监测、路基面沉降监测、基底沉降监测等。
(二) 路堑变形监测
路堑施工地段,根据工程地质条件、边坡高度、防护形式结合工程实践经验,选择代表性工点分别进行监测,每工点应有不少于2个边坡变形监测断面。监测项目主要包括边坡地表位移监测、深部位移监测、预应力锚索(锚固力)监测、桩墙背土压力监测及地下水渗流监测等。
第五章 施工技术措施
一、 路基基床施工技术措施
1、路堤基床施工时填料使用范围应严格符合《高速铁路路基工程质量验收标准》规定。路堤基床表层范围内填料按设计要求选用级配碎石进行施工。
2、路堤基床的填筑与压实,均应纵向分层进行,严禁倾填施工。基床每一压实层的全宽必须使用同一种且条件相同的填料。
3、路堤路基面应按设计测量放线,做到肩棱明显,路拱坡面符合要求。完工时路基面的允许误差应符合《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的要求。
4、路堤基床为渗水土而其下部填料为非渗水土时,则基床底层顶面应做成4%横向排水坡。路堑基床表层如换填渗水土,其底面应设横向排水坡,必要时应设渗水管或加深侧沟,以利排水。
5、路堑基床表层土的密度应符合《铁路路基施工规范》的压实标准。
6、路堑基床施工,开挖接近堑底时,鉴别核对土石,按基床设计断面测量放线,开挖修整;或按设计要求采取压实、换填、改良土质、排水、封闭等措施。
二、 路堤施工技术措施
1、施工前,地基必须进行复查核对及处理,待地基处理完成后随即进行路堤填筑。填料的挖、装、运、铺及压实连续进行。对填料的各项指标进行土工试验,确保填料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保证施工质量。
2、路堤施工及时做好防排水,基底、坡脚、填筑层面均不得积水;傍山修筑路堤时,应防止水渗入路堤结构各部;施工时应使地表水不流入细粒土和粉砂、粘砂取土坑、场内,并应将坑、场内局部积水随时排除。
3、半填半挖和陡坡地段路堤,或基底有地下水影响路堤稳定时,施工过程中按照设计文件要求,采取拦、截、引、排措施,将地表水引排至基底范围以外,并根据情况采取防渗加固措施。
4、填筑路堤时路堤本体的压缩与固结根据填料种类及压实条件,结合施工季节及延续时间,适当预留沉落量。在站场中不适于预留沉落高度地段,考虑加强压实以提高填层密度,或采取预压加速沉落等措施。
5、不同种类的填料不得混杂填筑。渗水土填在非渗水土上时,非渗水土层面应作成向两侧倾斜不小于4%的横向排水坡。雪融施工地段,先完成涵洞,做好防水、防洪、排水工作,雨季施工的每一层压实面均应做成不小于2%的横坡,排水路堤边坡随时保持平整、不留凹坑。
6、基床以下路堤填料应按照规范规定使用,如需利用不适用的填料,应按照设计要求采取土质改良、加强压实等措施。
7、 严格按水平分层填筑路堤的方法施工,低凹地段,先填筑至相邻高度处,再拉通分层填筑。
8、施工要保证涵洞、沟渠等畅通,满足排水防洪要求。当路基为土质或含有软弱夹层的岩石时,天沟、侧沟应及时铺砌或采取其他防渗措施,保持边坡稳定,起到排水防洪作用。
9、 路基填筑严格控制压实标准,上层检测不合格坚决不能转入下层施工。路堤边坡铺设土工格栅后及时填土,防止爆晒或风吹雨淋。
10、路基填筑应采用连续压实控制,并结合填筑工艺试验,监理振动压实值,确定施工质量过程控制参数。
11、填筑过程应随时分析沉降变形情况,严格控制填筑速率。路基应尽早填筑完成,路堤沉降放置期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并通过检测满足工后沉降要求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12、 土方施工前制定操作细则,并向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并做好安全教育工作,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施工现场设安全标志,危险地区悬挂“危险”“禁止通行”“严禁烟火”等标志,夜间设红灯示警。
三、 土质路堑施工技术措施
1、根据测设边桩位置,用机械开挖,预留0.2~0.5m的保护层以利于人工修坡。施工时逐层控制,每10m边坡范围插杆挂线人工修刷。边坡上若有坑穴,采用C25混凝土嵌补。
2、开挖接近堑底时,按设计横断面放线,开挖修整压实,并挖好侧沟,疏通排水,边坡刷好后及时进行边坡防护和排水工程施工。
3、尽量采用顺坡开挖,长大路堑如需要采用反坡开挖时,先预留一定厚度的土层不开挖,形成顺坡开挖,挖通后再突击挖除预留的土层。
4、路堑基床换填应紧随开挖完成,防止底土暴露时间过长;当有困难时,应留一定厚度的保护层。
5、边坡防护设施及挡土构筑物做到随挖随做。高路堑边坡防护采用分段施工、分段防护,如防护不能紧跟完成时,暂留不小于0.5m的保护层,以防土体风化开裂。
四、 石质路堑施工技术措施
石方爆破要实测地形,根据地形、地貌、岩性及周围环境做出爆破设计,报监理工程师和当地公安部门批准后再施工。先做爆破试验,再展开全面施工,确保边坡稳定和施工安全。
采用塑料导爆管非电起爆技术,此起爆系统不受电干扰,安全可靠。采用微差爆破技术,改善破碎质量和控制爆破振动。
为了确保边坡的稳定性和平整度,采用光面爆破外,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大边坡保护层。
对陡坡顺层路堑要严格按由上而下,由表及里顺层清方和开挖,严禁在坡脚大挖槽开挖,爆破时严格控制药量。
五、 路基沉降观测技术措施
路基工程施工期间成立沉降观测小组,配备符合精度要求的观测仪器及设施,沿线路连续系统地进行地基沉降和侧向位移的动态观测,并根据沉降速率和观测情况及时进行沉降分析,以便控制路堤填筑速度,保证填筑路堤稳定性。
路基施工期间,每天观测一次,在沉降量急剧增大的情况下,加强观测频率。路基施工完成后,观测频率按照有关要求进行。沉降观测应以二等几何水准测量高程,精度不低于1mm。每次观测后绘制“填土高度-时间-沉降量或位移量”关系曲线图。严格控制填土速率,当每天边桩水平位移大于5mm或地面沉降速率每昼夜大于10mm时,沉降观测小组立即通知施工队停止填筑,待观测值恢复到限值以内再进行填筑。在沉降速率或位移量未超过限制时,可通知施工队加快施工,给填筑后的路基留有足够的沉降观察分析时间。当发现非正常沉降或沉降值、沉降速率超过设计估算值时,及时报告设计单位,以便采取措施。整理的沉降观测资料妥善保管,最终用于评估路基工后沉降。
六、 过渡段施工技术措施
1、填料按设计图纸要求采用级配碎石掺入3%或5%水泥填筑,横向结构物两端的过渡段填筑必须对称进行。
2、填筑桥、隧、涵缺口必须待桥、隧、涵圬工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填筑。桥、隧缺口按照设计要求填筑,当不得不用非渗水土填筑时,采取加强压实措施。
3、涵管缺口的填料粒径应小于15cm,当涵管顶部填土厚度小于1m时,不得采用大型振动压路机碾压,不可通行机械。桥涵缺口、桥台及挡土墙背后填土,采用人工配合小型机械碾压。
4、过渡段基底处理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做好地面排水。
5、台后基坑及横向结构物基坑严格按照图纸要求选用回填材料及时回填分层压实。
七、 路基防护及附属工程措施
1、施工前应做好地面排水和安全准备工作。
2、在松软地层或坡积层地段施工挡墙时,基坑要分段跳槽开挖,并做好支护,防止土体坍滑。
3、当挡墙基底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时,要先按设计要求进行处理,然后才能进行上部砌体的砌筑。
4、泄水孔按设计要求布置,一定要做到内高外低,并不得堵塞,反滤层采用透水性好的砂砾或碎石,按要求厚度设置,保证排水通畅。
5、挡墙背后填土需待其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以上才可进行。填筑时采用合格填料分层夯填,并注意夯实机械距离墙体不可太近。
6、石块在砌筑前浇水湿润,表面泥土、水锈要清洗干净,片石分层砌筑,各工作层竖缝相互错开,杜绝通缝。
7、勾缝采用平缝压槽法(凹缝),在砂浆初凝后,养护7~14d,期间避免碰撞、振动和承重。
8、砌筑基础的第一层砌块时,先将基底表面清洗、湿润,再坐浆砌筑;砌筑上层砌块时,要避免振动下层砌块。
9、所用水泥、砂、片石质量符合规范的要求,并具有质量合格证,严禁使用受潮、结块、变质的水泥。
10、干砌片石的外露面和坡顶、边口,选用较大而平整的片石,并稍加修凿,确保砌体内实外美。石质应选择均匀、质地坚硬、不易风化、无缝隙,片石最小厚度不小于15cm。
八、 路基、路堑边坡防护措施
路堤边坡防护:边坡高度H<3m时,边坡坡面采用混凝土空心砖防护;有植被防护条件地段空心砖内种植灌木或穴植容器苗。边坡高度H≥3m时,边坡坡面采用人字型截水骨架护坡骨架护坡防护。坡脚设C25混凝土脚墙基础。
路堑边坡防护:边坡高度H<3m时,边坡坡面采用喷播植草间植灌木防护、混凝土空心砖内植草、喷混植生防护。边坡高度H≥3m是,边坡坡面采用人字型截水骨架护坡、锚杆框架梁、主动挂柔性、刚性网防护。硬质岩石路堑边坡根据岩体结构、结构面产状、岩性,并结合施工影响范围内既有建筑物的安全性要求等,采用控制爆破、光面爆破等技术,爆破后路堑边坡坡面凹凸不平处,以不低于C25的混凝土予以嵌补,并铺挂柔性网主动防护。
九、 确保路基填料达标的措施
1、贮存集料时用装载机及时转运,分层堆放,防止形成自然坡角积堆,避免颗粒发生离析,各种集料隔离堆放。
2、基床表层级配碎石的颗粒级配要符合表5-1-1规定。
表5-1-1 级配碎石粒径级配范围表
方孔筛孔边长(mm)
0.1
0.5
1.7
7.1
22.4
31.5
45
过筛质量百分率(%)
0~5
7~32
13~46
41~75
67~91
82~100
100
(3).级配碎石严格控制0.5mm以下细集料的含量及其液限和塑性指数。
(4).按设计的配合比例进行室内击实试验和现场填筑工艺试验,从中分别优选出合适比例,并求得混合料颗粒密度和最优含水率。
(5).采用具有自动计量配料系统拌和机,按试验确定的配合比(加水量根据气候及运距在最优含水率基础上增加1~2%)进行配料和拌和,以获得颗粒级配稳定和含水率合适的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混合料和过渡段级配碎石混合料。
(6) .各种集料经检测混合料级配、含水率符合工艺试验确定的允许范围方可出场。进场过程中,每2000m3进行一次颗粒级配检验,并进行试配混合料的颗粒级配、颗粒密度、重型击实的最大干密度、最优含水率试验,同时进行其他杂质含量的检验(其他项目每料场抽样检验不少于3次)。
(7).每工班生产混合料前测定粗细集料的含水率,换算施工配合比。级配碎石混合料拌和生产过程中,随时观察目测混合料级配和含水率变化情况。正常情况下,每一工作班抽检三次(每次不大于2000m3),第一次必须在拌和开始时检验,如发现生产过程有异常,增加抽查试验次数,根据颗粒级配、含水量检测信息及时调整配料比例,使混合料符合要求。
十、 保证达到压实标准的技术措施
1、选用重型振动压路机为路基填筑的压实机械,过渡段填筑压实时配以小型振动压路机和冲击夯。
2、在进行大面积填筑前,选取有代表性的地段和部位,对不同性质填料分别进行填筑工艺试验,试验填料碾压含水量、摊铺厚度、碾压机械、碾压遍数等施工工艺参数,经检验地基系数K30、孔隙率n(或压实系数K)、Evd满足设计要求后,确定施工工艺参数,再进行大面积路基填筑。
3、路基填筑施工严格按工艺试验确定的参数施工,必须严格遵守《铁路路基填筑工程连续压实控制技术规程》有关连续压实规定,严格过程监控和质量检验、记录。
4、填筑时路基两侧各加宽50cm,保证边坡压实质量。
十一、 控制工后沉降的措施
路基工后沉降控制的重点主要是地基处理、路基分层填筑碾压以及填料等方面,必须严格控制。
1、地基变形不足是导致路基沉降的最主要原因,因此基底处理时做好以下工作:
严格按照换填轮廓线进行开挖,并按规定做基底钻探试验;地基承载力个别点不足时,继续开挖,直至满足要求,同时相应增加换填深度;地基承载力严重不足时,及时报请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协商解决。
2、填筑、碾压施工是工后沉降的关键因素,必须对填料、分层厚度、碾压夯实等进行重点控制。
做到填料合格,使用级配良好的填料,同一填层使用同一种填料;严格控制填料分层厚度,宁欠不超;在特殊地段,提高压实度等级,高标准、严要求。
3、提高路基填筑压实质量,按《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检测路基压实质量。根据实测沉降曲线分析推算在规定的工期内如不能满足工后沉降要求时,对路基堆载预压,缩短路基沉降时间。
4、沉降后的路基评估
根据施工期间的质量控制资料,审查路基填料种类、路基本体和基床底层的检测控制指标、级配碎石表层的检测控制指标,对路基压实质量的离散性进行分析。对时间~沉降曲线进行分析,经系统分析评估,沉降稳定且工后沉降满足要求后方可施工无碴道床。
十二、 控制不均匀沉降的措施
防治路基不均匀沉陷应遵循“因地制宜,合理选择,预防为主,治养结合”的综合防治原则。不论采用何种处理措施,严格按规范及设计施工都是防止路基不均匀沉陷的首要前提条件。
在路堤填筑施工过程中首先应严格按照分层法进行施工,即分层摊铺、分层碾压、分层检测的程序进行。不同土质不得混填,每种填料层累计总厚也不应低于设计及规范要求。
分层碾压时应尽可能采用同一种碾压工艺,按照合理的碾压方法和碾压遍数能得到均衡的压实度。此外,用于路基填筑土质的含水量应均匀,保证土质含水量在最佳含水量2%之内,以求得到均衡的压实度,这对减小路基不均匀沉降十分重要。为减少现场蒸发量,保持路基必要的湿度,采取洒水后覆盖塑料薄膜的方式来保证路基含水量,满足路基施工中对水分的要求。
填挖结合部及半填半挖路基结合部要严格按照设计及规范开挖台阶,开挖台阶是保证路基填土土体稳定和结合良好的有效手段。台阶宽度不宜小于1m且应用小型夯实机加以夯实,台阶应平顺,以保证压实机具能碾压到位。路基应尽可能预留足够的沉降期,足够沉降期可使路基土体达到自然稳定。同时要控制纵向填层厚度均匀,除过渡段外每一结构层次碾压使用同等压实能量机械,按相同工艺参数施工,控制碾压质量的离散性。对填料材质、工程特性、适用性进行必要的试验工作后作出专门的评价,施工期间加强填料的检测、检验,控制填料质量的离散性。
第六章 施工工艺及方法
第一节 施工准备
接到设计文件后,组织有关技术人员进行审核,充分了解设计意图,核对设计文件及其内容是否符合现场实情。
收集特殊地区和特殊条件下的地质情况;核对土石方类别及其分布,进行填料初步核查和试验,结果报监理工程师审批;了解施工地段的地形、地貌、地质、附近居民、建筑物、交通与通信设施情况;办理拆迁补偿和用地补偿工作所需的资料;修筑各项临时工程、施工机械及运输组装场地;按设计和规范的有关规定设置永临排水工程。
进行现场交接桩,完成现场交桩之后必须完成线路中线、水准的贯通测量,并与相邻地段贯通闭合,复测结果报监理工程师批准;依据复测合格的导线点和水准点按设计进行施工放样。中线、水准、边桩的测量误差必须符合《铁路测量技术规则》的有关规定。对施工机械、施工队伍进行部署,准备施工。
第二节 试验段选择
根据填料及压实机具的不同各选择全幅100~200m的路堤段进行填筑工艺试验,通过试验确定最佳工艺参数,包括机械组合方式、松铺厚度、压实遍数、压实含水量及检验方法等,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后作为控制指标,全面指导施工。
一、 摊铺系数的试验确定
采用同点位测量方式,根据测出
展开阅读全文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