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污水管理厂突发环境事情应急管理方案计划.doc

收藏

编号:2564966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4.95MB    格式:DOC    上传时间:2020-04-20
14
金币
关 键 词:
污水 管理 突发 环境 事情 应急 方案 计划 规划
资源描述:
,. Q/QWHB——02 2017版 XX县污水处理厂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编制单位:XX县污水处理厂 编制时间:二〇一七年七月 目录 目录 3 1 总则 1 1.1 编制目的 1 1.2 编制依据 1 1.2.1 法律法规、规章及指导性文件 1 1.2.2 标准、技术规范及其他 2 1.3 事件分级 3 1.3.1 事件分类 3 1.3.2 事件分级 4 1.4 适用范围 5 1.5 工作原则 6 1.5.1 编制程序 6 1.5.2 应急处理原则 7 2 企业概况 9 2.1 企业基本概况 9 2.1.1 企业简介 9 2.1.2 工艺流程简介 9 2.1.3 主要原、辅材料及能源消耗 10 2.1.4 主要工艺设备 11 2.1.5 项目污染源分析、污染物产生量及处理措施 12 2.2 周边环境状况 12 2.2.1 企业周边社会环境状况 12 2.2.2 周边环境敏感区域 13 2.2.3 主要周边环境受体 14 3 应急组织体系 16 3.1 应急指挥机构 16 3.2 环境应急救援专业队伍 18 3.2.1 环境应急指挥中心 18 3.2.2 环境应急处置专家组 19 3.2.3 物资保障组 19 3.2.4 环境应急抢险组 19 3.2.5 环境应急消防、治安组 19 3.2.6 环境应急救护队 20 3.2.7 环境事故调查组 20 3.2.8 环境事故善后处理组 21 3.3 外部应急救援 21 4 环境风险分析 22 4.1 环境风险评价 22 4.1.1 自然灾害事故 22 4.1.2 生产运营过程中的突发事故 23 4.2 环境风险源分析 25 4.2.1 环境风险单元划分 26 4.2.2 风险物质 26 4.2.3 风险源辨识 26 4.3 最大可信事故及后果分析 27 5 预防与预警 30 5.1 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30 5.1.1 预防原则 30 5.1.2 管理措施 30 5.2 预警分级与准备 32 5.2.1 预警分级指标 32 5.2.2 预警准备 33 5.3 预警发布与解除 34 5.3.1 预警发布 34 5.3.2 预警解除 35 5.4 预警措施 35 6 应急处置 37 6.1 应急预案启动 37 6.2 应急处置原则 37 6.3 信息报告 38 6.3.1 报告程序 38 6.3.2 报告内容 38 6.3.3 应急指令 39 6.3.4 被报告人及联系方式的清单 40 6.3.5 二十四小时有效的内部、外部通讯联络手段 40 6.4 分级响应 41 6.4.1 响应分级 41 6.4.2 响应程序 42 6.5 指挥与协调 43 6.6 现场处置 44 6.6.1 污染事故现场应急处置说明 44 6.6.2 具体应急处置措施 45 6.6.3 应急监测 51 6.6.4 扩大应急处理措施 52 6.6.5 中长期应急计划措施 53 6.7 污染物控制措施 53 6.8 信息发布 54 6.9 应急终止 55 6.9.1 应急终止条件 55 6.9.2 应急终止程序 55 6.9.3 应急终止后的行动 55 7 后期处置 57 7.1 善后处置 57 7.2 警戒与治安 57 7.3 次生、衍生灾害防范 58 7.4 调查与评估 58 7.5 生产秩序恢复重建 58 8 应急保障 60 8.1 制度保障 60 8.2 通讯保障 60 8.3 应急队伍保障 61 8.4 应急物资装备保障 61 8.5 资金保障 62 8.6 医疗卫生保障 62 8.7 治安及交通保障 62 8.8 技术保障 63 8.9 部门应急措施保障工作 63 9 监督与管理 64 9.1 应急预案演练 64 9.1.1 演练原则与要求 64 9.1.2 演练准备 64 9.1.3 演习范围、形式与频次 65 9.1.4 演习组织 65 9.1.4 应急演习的评价、总结与追踪 66 9.2 宣教培训 66 9.2.1 宣传教育 66 9.2.2 应急培训基本内容 66 9.3 责任与奖惩 67 9.3.1 奖励 67 9.3.2 责任追究 67 10 附则 68 10.1 名词术语 69 10.2 预案解释 70 10.3 修订情况 70 10.4 实施日期 70 11 附件 71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建立健全XX县污水处理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机制,提高XX县污水处理厂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处置能力,规范应急处置程序,明确相关部门、人员的职责,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实际发生的突发环境风险事故造成的危害,保护周边生态环境,保障职工及周边居民的人身健康,特编制本应急预案。 1.2 编制依据 1.2.1法律法规、规章及指导性文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1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6月1日; (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6年1月1日;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音污染防治法》,1997年3月1日;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年4月1日; (6)《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14年12月1日; (7)《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11年12月1日; (8)《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16年8月1日; (9)《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2006年1月24日; (10)《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2015年1月9日; (11)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陕政办函[2015]128号); (12)《陕西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2011年10月8日; (13)商洛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商洛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商政办发〔2016〕23号; 1.2.2 标准、技术规范及其他 (1)《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2013),2013年10月1日; (2)《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环办〔2014〕34号; (3)《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2009年12月1日; (4)《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 (5)《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指南》(AQ/T9007-2011); (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 (7)《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 (8)《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标准; (9)《全国城镇污水处理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 (10)《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3类标准; (11)《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93)中的二级标准; (12)《危险废物贮存污染物控制标准》(GB18597-2001); (13)《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物控制标准》(GB18599-2001); (14)XX县环境保护局《关于污水处理厂及污水管网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函》,洛环函发(2009)1号; (15)《XX县污水处理厂及管网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2010年12月。 1.3 事件分级 1.3.1 事件分类 根据突发事件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将污水处理厂突发环境事件分为: 废气污染事件:主要是污水处理单元恶臭气体超标排放、加氯间二氧化氯气体泄露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事件。 废水污染事件:主要是由于进水水质不稳定、污泥膨胀、污水处理设备故障、停电等引起的出水水质超标排放。 固废污染事件:主要是泥饼、栅渣、沉砂池沉沙等固体废弃物贮存、转运过程洒落、流失可能对周围土壤及地下水等造成污染的事件。 化学品泄露事件:主要是盐酸、氯酸钠、聚丙烯酰胺等泄露进入周围环境,甚至发生燃烧爆炸事故引起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及人员伤亡事件。 1.3.2 事件分级 按照突发事件严重性和紧急程度,突发环境事件分为特别重大环境事件(Ⅰ级)、重大环境事件(Ⅱ级)、较大环境事件(Ⅲ级)和一般环境事件(Ⅳ级)四级。具体内容见表1.3-1。 表1-1 突发环境事件分级 级别 名称 符合条件 Ⅰ级 特别重大环境事件 ①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30人以上死亡或100人以上中毒或重伤的; ②因环境污染疏散、转移人员5万人以上的; ③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 ④因环境污染造成区域生态功能丧失或该区域国家重点保护物种灭绝的; ⑤因环境污染造成设区的市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 ⑥Ⅰ、Ⅱ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并造成大范围严重辐射污染后果的;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3人以上急性死亡的;放射性物质泄漏,造成大范围辐射污染后果的; ⑦造成重大跨国境影响的境内突发环境事件。 厂区情况 本厂无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 Ⅱ级 重大环境事件 ①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50人以上100人以下中毒或重伤的; ②因环境污染疏散、转移人员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的; ③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 ④因环境污染造成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或该区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大批死亡的; ⑤因环境污染造成县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 ⑥Ⅰ、Ⅱ类放射源丢失、被盗的;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3人以下急性死亡或者10人以上急性重度放射病、局部器官残疾的;放射性物质泄漏,造成较大范围辐射污染后果的; ⑦造成跨省级行政区域影响的突发环境事件。 厂区情况 本厂无重大突发环境事件。 Ⅲ级 较大环境事件 ①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上50人以下中毒或重伤的; ②因环境污染疏散、转移人员5000人以上1万人以下的; ③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2000万元以下的; ④因环境污染造成国家重点保护的动植物物种受到破坏的; ⑤因环境污染造成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 ⑥Ⅲ类放射源丢失、被盗的;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10人以下急性重度放射病、局部器官残疾的;放射性物质泄漏,造成小范围辐射污染后果的; ⑦造成跨设区的市级行政区域影响的突发环境事件。 厂区情况 本厂较大环境突发事件为: (1)因进水浓度过高或过低,污泥膨胀,设备故障,长时间停电或因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的污水超标排放,或因盐酸、氯酸钠发生大量泄漏产生燃烧爆炸事故,导致10人以上50人以下受伤或中毒的; (2)因进水浓度过高或过低,污泥膨胀,设备故障,长时间停电或因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的污水超标排放,或因盐酸、氯酸钠发生大量泄漏甚至产生燃烧爆炸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以上2000万元以下。 Ⅳ级 一般环境事件 ①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3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下中毒或重伤的; ②因环境污染疏散、转移人员5000人以下的; ③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下的; ④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县级行政区域纠纷,引起一般性群体影响的; ⑤Ⅳ、Ⅴ类放射源丢失、被盗的;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人员受到超过年剂量限值的照射的;放射性物质泄漏,造成厂区内或设施内局部辐射污染后果的;铀矿冶、伴生矿超标排放,造成环境辐射污染后果的; ⑥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尚未达到较大突发环境事件级别的。 厂区情况 本厂一般环境突发事件为: (1)短时间内的污水超标排放事件; (2)污泥处置不当,恶臭气体超标排放或直排污染环境; (3)少量盐酸、氯酸钠泄漏事件; (4)聚丙烯酰胺(PAM)泄露事件; (5)实验室少量化学品泄漏事件; (6)污水管网破裂或堵塞。 1.4 适用范围 本应急预案适用于XX污水处理厂区域内可能或者已经发生的,需要由企业负责处置或者参与处置的突发环境事件的应对工作,在发生突发性环境事件时迅速作出应急处置,最大限度的降低突发事故造成的损失。具体包括: (1)生产过程中由于污泥膨胀、设备故障、长时间停电或者人员操作不当等造成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严重不达标排放,污染下游河流水质的污染事故; (2)危险物质储存、运输及使用过程中发生的环境突发事件; (3)暴雨、地震、雷击等气象因素引发的自然灾害对设备设施、构筑物破坏导致污水超标排放产生环境危险; (4)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安全事故。 1.5 工作原则 事故应急预案的目标是通过有效的应急救援行动,最大限度的降低事故损失。我厂本着实事求是、贯彻始终、统一指挥、快速反映、协调一致的方针,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提高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 1.5.1 编制程序 本预案编制严格参照《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2013)的规定进行,其编制程序见图1-1: 1.5.2 应急处理原则 (1) 以人为本,预防为主 加强对环境事件危险源的监测、监控并实施监督管理,建立环境事件风险防范体系,积极预防、及时控制、消除隐患,提高环境事件防范和处理能力,尽可能地避免和减少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消除或减轻环境事件造成的中长期影响,最大程度地保障公众健康,保护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2) 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接受政府环保部门的指导,在单位领导的统一领导下,各部门要密切配合,迅速开展应急工作,提高快速反应能力。针对不同污染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生态破环的特点,实行分类管理,充分发挥各部门专业优势,使采取的措施与突发环境污染事故造成的危害范围和社会影响相适应。把危害降低到最小程度,确保社会稳定。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明确各部门职责,实行分级响应,组建科学的责任体系,充分发挥属地管理的功效。 (3) 平战结合,专兼结合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积极做好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思想准备、物资准备、技术装备、工作准备,加强培训演练,使应急系统做到常备不懈。充分利用现有专业环境应急救援力量,健全环境监测网络,引导、鼓励实现一专多能,为我厂和其他企业及社会提供服务。 (4)快速反应,高效运转 发生突发事故时,由本预案中设置的指挥中心全权负责事故上报和事故抢险救护工作。各部门熟悉企业生产运行情况,接到事故救援命令必须及时赶赴现场组织施救,做到快速有效。 (5) 依靠科技,依法规范 采用先进技术,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才作用,实行科学民主决策,采用先进的救援装备和技术,增强应急救援能力,依法规范应急救援工作。确保施救方案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坚持事故应急救援与事故预防的有机结合。积极开展企业安全建设,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增强企业的安全保障能力。 2 企业概况 2.1 企业基本概况 2.1.1 企业简介 XX县污水处理厂,隶属于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管理,位于XX县城关镇野里社区二组,洛河南岸。总占地面积51亩,其中一期占地面积25亩,建设规模为日处理污水1.5万吨,后期达到日处理污水3万吨。目前,污水处理厂还处于一期建设规模,日处理污水为1.5万吨。现有职工24人,实行四班三运转工作制,设两室三部,即中控室、化验室、生产部、财务部、综合部。本厂的污水处理对象主要为经过预处理后的工业废水、未经处理但水质较好的工业企业排放废水以及居民生活区排放的生活污水。污水处理采用氧化沟工艺,实行二级处理,污泥处理采用机械浓缩脱水工艺。处理后废水经二氧化氯消毒后,出水水质达到《全国城镇污水处理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国家一级B类标准,最终排入洛河。 污水处理厂厂区分为东西两侧,主干道东侧为生活区,主要包括:综合办公楼、宿舍、车库、食堂等辅助设施;主干道西侧为生产区,主要生产构筑物有污水提升泵房、格栅、沉砂池、氧化沟、二沉池、消毒池、污泥浓缩池和污泥脱水机房等,易产生臭味的格栅和污泥脱水车间距生活区最远,且四周布置有绿化带。 2.1.2 工艺流程简介 XX县污水处理厂采用DE式氧化沟工艺,XX县城市污水先由市政管网收集到集水井,经过污水提升泵(安装过滤网,避免大悬浮物堵塞提升泵)提升后,分别经过粗格栅和细格栅去除大颗粒的悬浮物。格栅过滤后的污水进入旋流沉砂池去除较大的无机颗粒物和油类。旋流沉沙池出水进入厌氧池与回流污泥充分混合使水质水量得到均质化,同时可以去除部分氮,厌氧池的污水进入氧化沟。在氧化沟中,污水经过氧化沟的各个反应阶段,可生物降解的污染物得到去除。通过不均匀曝气使氧化沟内形成厌氧好氧区,有助于生物脱氮。氧化沟的出水在二沉池得到澄清,泥水分离,上清液经过消毒后排放。一部分二沉池的污泥由回流泵送入厌氧池,另一部分剩余污泥排入污泥浓缩池。浓缩后的污泥再加入混凝剂,增强其絮凝性,经带式压滤机脱水后运出厂外处置。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及产物环节见图2-1。 图2-1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及产物环节 2.1.3 主要原、辅材料及能源消耗 主要原、辅材料及动力消耗表见表2-1。 表2-1 主要原、辅材料及动力消耗表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数量 来源 一 原辅材料消耗 1 PAC t/a 24.6 外购 2 PAM t/a 1.6 外购 3 消毒剂 L/a 25550 外购 二 能源消耗 1 生活用水 m3/d 2 自来水 2 电 104KWh/a 493.44 城市电网 2.1.4 主要工艺设备 工程主要工艺设备表见表2-2。 表2-2 工程主要工艺设备表 序号 安装位置 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单位 数量 备注 一 一级处理系统 1 进水渠 进水闸 SFZ-1800*1800铸铁闸门 台 2 2 流量计 电磁流量计 台 3 3 格栅间 粗格栅 LHG型回转式耙齿除污机 台 1 4 细格栅 HF-1000型 台 2 5 泵房 污水提升泵 200WL400-35-75 台 3 6 沉砂池 鼓风机、提砂机 台 4 各两台 7 砂水分离器 LSSF型砂水分离器 台 1 二 二级处理系统 1 厌氧池 潜水低速推流器 DQT055*2500 台 4 2 氧化沟 转碟曝气机 DS350C 台 12 3 水下推流器 DQT075*2500 台 8 4 二沉池 周边转动单臂刮泥机 CG20C 台 2 5 污泥泵房 污泥回流泵 80WQ80-8-4.5 台 3 6 剩余污泥泵 80WQ80-8-4.5 台 2 三 消毒系统 1 消毒间 二氧化氯发生器一套 5.0kg/h 套 1 四 污泥处理系统 1 污泥脱水厂房 浓缩池搅拌机 NG12A.C.D 台 2 2 带式压滤机 DYQ-1500 台 1 3 螺旋输送机 KM-10 台 2 4 管道混合器 KM-10 台 1 5 空压机 台 1 6 PAM加药系统 PLS550 套 1 7 反冲泵 DA1-100*3 台 2 8 污泥泵 ZW80-50-60 台 2 2.1.5 项目污染源分析、污染物产生量及处理措施 污染源排放情况及采取的环保处理措施见表2-3。 表2-3 污染源排放情况及采取的环保处理措施 污染物 类型 产物环节 主要污染物 削减量(t/a) 排放量 (t/a) 治理措施 废气 格栅、氧化沟、沉砂池、储泥池、污泥脱水车间 NH3 / 0.245 置于室内、设置除臭设施、优化平面布置 H2S / 0.025 废水 预处理后和未经处理但水质较好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 COD 1564.4 323.7 二级生化处理后经二氧化氯消毒后排放 BOD5 755.2 107.9 SS 971.0 107.9 NH3-N 91.7 43.2 固体废物 氧化沟、二沉池、 粗细格栅、 员工日常生活 污泥 / 4380 外运卫生填埋 格栅渣、沉砂 / 219 生活垃圾 / 5.84 噪声 污水提升泵房、污泥泵房、其他机械设备 噪声 采用低噪声设备,布置在车间内或地下,采取设备基础减振、采取绿化吸音等措施 2.2 周边环境状况 2.2.1 企业周边社会环境状况 XX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岭东段南麓,地处洛河上游。全县东西最长约85公里,南北最宽约64公里。地势西北高东西低,平均海拔1200m,是一个八山半水半田的土石山区。XX县污水处理厂所在地地处秦岭东西向复杂构造带之东偏南的河谷地带,其北为洛河,南为阶梯状丘陵山地,区间出露下元古界片岩、寒武系碳酸盐岩和二迭系,中间河谷地带堆积了第四系砂砾和粘土。 污水处理厂位于洛河南岸一级支流县河东岸的一级阶地,东面为阶梯状丘陵山地,西面为县河,南北为河谷地带,地势平坦,地质状况良好。 2.2.2 周边环境敏感区域 XX县污水处理厂位于XX县坪乡野里村二组。庙坪乡位于XX县以东25里处,东连柏峪寺乡,南接景村镇,西邻城关镇,北壤石坡镇。全乡总面积75.7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1350亩。下辖18个行政村,150个村民小组,4214户,总人口13273人。全乡主要产业为“烟、畜、果、桑、菜”。野里村属庙坪乡一个行政村,该村位于XX县城东郊约6km处,洛河以南。 厂区北侧紧邻洛灵公路,北侧距洛河100米,距塘岭村坡底组(14户60人)200米;厂区西侧900米处为陶川村四组居民(30户100米),西侧距县河及河滨南路约1500米,距XX县城6千米;西南侧900米处为野里村一组居民(26户103人);南侧900米处为野里村五组居民(36户246人);东南侧150米处为野里村二组居民(34户196人);东侧700米处为刑塬村前涧组居民(35户230人)。污水处理厂周边无医院等其他公共设施,无饮用水源地,无自然保护区、风景区等各类保护区。 污水处理厂管网范围涵盖了XX县县城的绝大多数社区,包括柳林村、西寺社区、柏槐社区、西街社区、南关社区、东街社区、杨川社区陶川社区及刘涧社区,管网附近人数约有44513人。 本项目厂址周围无文物古迹、风景名胜、自然保护区,主要环境保护目标见表2-4。 表2-4 项目环境保护目标汇总表 环境要素 保护对象 方位、距离 保护内容 保护目标 环境空气 野里村二组 34户196人 SE、150m 空气环境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中的二级标准 野里村五组 36户246人 S、900m 野里村一组 26户103人 SW、900m 塘岭村坡底组 14户60人 N、250m 刑塬村前涧组 35户230人 NE、700m 陶川四组 30户100人 WSW、900m 地表水 县河 W、1500m 地表水质 《地表水环境标准》中的Ⅲ类标准 洛河 N、100m 地下水 区域地下水 地下水质 《地下水质量标准》中的Ⅲ类标准 土壤 周围农田 周围土壤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 生态 生态环境 评价区 声环境 坡地、林地 《保护农作物大气污染排放标准》(GB9137-88) 噪声 环境噪声 声环境 《声环境质量标准》中的2类标准 2.2.3 主要周边环境受体 XX县污水处理厂位于洛河南侧100米,处理后出水水质达到《全国城镇污水处理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国家一级B类标准后,直接排入洛河。 洛河为黄河的一级支流,源于洛源镇龙潭泉,流经XX县境内12个乡镇,于王岭乡兰草河口进入河南卢氏县后在河南巩县北流入黄河。洛河境内流程129Km,在污水处理厂下游约80Km后出境。洛河河谷可分为三段,发源地至保安为上游峡谷段,山高坡陡,水流急湍;保安至庙湾为较开阔的中段川塬段,该河段河道宽阔,间有滩湾,南北形态差异较大,南部蟒岭横断,以风化片麻岩为主,河段水小,推移质多,大量粗沙粒堆积河床,北部以石灰岩为主,风化小,推移质少;庙湾至兰草河口味下游峡谷段,两岸有石质山地,谷坡陡峻,悬崖壁立,沟深水急。 洛河河水水文资料如表2-4。 表2-4 洛河河水水文资料有关情况 河段 洛源-张坪 保安-尖角 柏次寺-灵口 庙湾-兰草河口 河底性质 卵石 沙卵石 细沙卵石 细沙卵石 水况 洪水 常水 枯水 洪水 常水 枯水 洪水 常水 枯水 洪水 常水 枯水 河宽(m) 70-90 15-17 8-12 130-150 55- 60 40- 50 150-170 80- 100 70-80 100-120 60- 70 40- 50 流速(m/s) 2.5- 3.0 0.7- 0.8 0.35 3.0-5.0 0.6 0.3 3.4-4.0 0.5 0.25 4.0-4.5 0.6 0.3 水深(m) 1.3- 2.0 0.2- 0.3 0.15 2.5-3.0 0.3 0.17 3.0-3.5 0.35-0.4 0.2 4.5-4.7 0.5-0.6 0.3 3 应急组织体系 为了有效预防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确保有组织、有计划、快速地应对突发环境事件,及时地组织抢险和救援,必须建立环境应急组织机构,并明确应急组织机构各成员的职责,成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机构,并明确各应急组织机构的职责。 图3-1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图 3.1 应急指挥机构 公司建立应急组织,成立应急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应急指挥中心和和6个应急救援组。应急救援组由公司各部门组成,包括:专家组、抢险组、物资保障组、消防治安组、救护组、事故调查组、善后处理组。 应急指挥部设在本厂办公室,电话:0914-7386918 。 应急救援专业队伍的组成及联系方式见附件1 应急救援指挥机构主要职责: (1)贯彻执行国家、地方政府上级主管部门关于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和应急救援的方针、政策及有关规定; (2)组织制定、修改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组建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救援队伍,有计划的组织实施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救援的培训和演习; (3)审批并落实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救援所需的监测仪器、防护器材、救援器材等的购置; (4)检查、督促做好环境污染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督促、协助有关部门及时消除有毒有害介质的跑、冒、滴、漏; (5)批准应急救援的启动和终止; (6)及时向上级报告环境污染事故的具体情况,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发出增援请求,并向周边单位通报有关情况; (7)组织指挥救援队伍实施救援行动、负责人员、资源配置、应急队伍的调动; (8)协调事故现场有关工作。配合政府部门对环境进行恢复、对事故进行调处、对经验进行总结; (9)负责对员工进行应急知识和基本防护方法的培训,向周边企业、村落提供本单位有关危险化学品特性、救援知识的宣传材料。 3.2 环境应急救援专业队伍 3.2.1 环境应急指挥中心 总 指 挥:李永生(厂长、法人代表) 电话:13909149765 (总指挥不在单位时,按顺序代行总指挥职权) 副总指挥:王亚飞(副厂长) 电话:18992406655 谢卫鹏(副厂长) 电话:15829170298 赵银城(副厂长) 电话:15619149166 指挥中心主任:李剑红(办公室主任) 电话:18740744417 应急指挥中心设在本厂办公室 电话:0914—7386918 应急指挥中心职责: (1)总指挥职责:负责全单位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和指挥,应急救援全权指挥者和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制定应急救援作战计划; 启动应急预案时,负责向上级应急救援指挥部门报告和接受命令; (2)副总指挥职责:协助总指挥作好单位应急救援工作及事故现场的组织和指挥;参与应急救援方案制定,协助总指挥实施应急救援工作,及时组织现场人员进行先期处置,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向指挥部准确报告现场详细情况;出现无法控制的危险情形时,及时组织现场人员安全撤离,并和指挥部保持联系,等待命令 (3)应急指挥中心主任职责:按总指挥指令负责应急抢险、救护的统一指挥调度,事故信息的发布和对社会救援力量及政府相关部门等单位的通讯联络工作; 3.2.2 环境应急处置专家组 组 长:王亚飞 副组长:李剑红 成 员:王淑芳、谢卫鹏、赵银城、李剑红、事故部门负责人。 职 责:评估事故损失,调查分析事故原因,制定纠正预防措施,提出事故调查处理意见,提交事故调查处理报告;同时研究制定抢修方案,迅速组织抢修工作,尽快恢复生产。 3.2.3 物资保障组 组 长:李剑红 副组长:谢卫鹏 成 员:王丽霞、王霄、雷浩、李栋、李哲 职 责:负责实施应急设备和所需物资的供应配发,保障通信联络畅通和现场抢险以及前线物资的供给和运输用车。 应急救援物资及存放地点见附件。 3.2.4 环境应急抢险组 组 长:赵银城 副组长:谢卫鹏 成 员:薛勇、罗辉、刘聪、王淑芳、王璐琳、薛胜楠、李哲等 职 责:事故发生时,立即赶赴事故现场,执行领导小组的命令、决定,并根据其精神,结合事故现场实际情况,按照应急预案认真协调实施事故发生环节的救援抢险工作,完成担负的应急抢险任务,防止事故的扩大蔓延,力求将损失降低至最低。并负责应急响应结束后,配合信息联络员对事故的现场调查、组织事故分析和事故的上报。 3.2.5 环境应急消防、治安组 组 长:赵银城 成 员:由供应部4人组成 职 责:听从应急指挥中心的指挥,在事故现场建立警戒线,迅速疏散警戒区内无关人员,控制无关人员进入;接待指引外来消防、环保、公安、医疗及上级人员;指派专人清点人数及时报告应急指挥中心;负责事故波及单位内外重大危险源及重点要害部位的安全保卫工作。 3.2.6 环境应急救护队 组 长:王淑芳 成 员:由机关工作人员3人组成。 职 责:负责医疗救护物资的准备,事故现场医疗救护及受伤人员分类抢救和护送转院等工作。 3.2.7 应急监测组 组 长:刘翠红 成 员:张康荣、XX县环境监测站 职 责:负责事故可能污染到范围内的环境监测(水环境、空气环境、或地面固体废物污染环境),并按规定随时上报。 3.2.8 环境事故调查组 组 长:谢卫鹏 成 员:雷浩、范心豫、董海峰、郭一鸣、赵志宇、王栋 职 责:评估事故损失,调查分析事故原因,制定纠正预防措施,提出事故调查处理意见,提交事故调查处理报告;同时研究制定抢修方案,迅速组织抢修工作,尽快恢复生产。 3.2.9 环境事故善后处理组 组 长:李剑红 成 员:李蓉、张康绒、刘翠红、赵志宇 职 责:负责伤亡事故的保险陪付、及其它待遇、政策落实等善后处理工作。 3.3 外部应急救援 公司未与有关部门签订应急救援协议或互救协议,一旦发生突发环境事件,通过信息传递需要实施外部救援时,相关部门本着“以人为本,快速响应”的原则,有责任和义务对本公司进行应急救援。 外部救援联络单位及联系方式见附表2。 4 环境风险分析 4.1 环境风险评价 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是分析和预测公司存在的潜在危险、有害因素、运行中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或事故,引起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所造成的人身安全与环境影响的损害程度,并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 准确地开展环境风险评价活动,全面认识企业可能寻在的突发环境事件安全隐患,有利于企业做好提前预防和及时处置突发环境事件工作,以使事故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是做好应急预案的先决条件。 4.1.1 自然灾害事故 (1)地质灾害事故 地址灾害事故包括:地震、山洪暴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事故。由于地质灾害有突发性强、毁灭性大的特点,一旦发生地质灾害,会严重破坏厂区的污水处理设施和构筑物,危及员工生命财产安全。 (2)暴雨灾害事故 暴雨是影响污水处理厂稳定运营的灾害性事故。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的各个工序并非完全密闭,外界都有一定的进水口,特别是氧化沟,完全是露天的环境。过多的雨水进入氧化沟内,很可能导致菌群变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某县污水管理厂突发环境事情应急管理方案计划.doc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2564966.html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