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第十六章粒子和宇宙二浩瀚的宇宙教.doc
《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第十六章粒子和宇宙二浩瀚的宇宙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第十六章粒子和宇宙二浩瀚的宇宙教.doc(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二、浩瀚的宇宙教学目标:1.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并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2.通过人类对宇宙探索历程的展示,培养学生对科学的追求、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兴趣,认识宇宙的科学态度、探索宇宙的科学精神。3.大致了解我国的航空航天技术进展,体会我国载人航天成就在体现我国的综合实力及提升国际地位中的重要作用和影响。重点难点:1.人类对宇宙结构的认识历程2.结合“神舟”飞船的成功发射,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的自豪感。教学过程:以学定教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历程教师:从古代人类向往宇宙,到实现飞天梦,人类一直在探索着宇宙。请大家说说我国实现飞天梦的大致历程(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来回答)从
2、探索宇宙的工具为线索: 1.古人观天:用肉眼观测。对于地球上的万物,我们的古人认为是由“盘古开天”形成的,天圆地方。 2.近代人观天:用望远镜观测。 3.现代人观天:用射电望远镜(观测的范围可达3。01010L。Y。)和太空望远镜(哈勃)等来观测。结论: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历程是一个由近及远的过程。二、两种学说教师:人类认识宇宙是怎样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哪些科学家的发现、学说是你了解的?学生以自己原有的知识,进行课堂全班性的交流人类对于宇宙的认识,开始于地球在宇宙的位置。古时候,人们从直观的感觉出发,认为地球是静止不动的,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是由于它们在围绕地球旋转。早在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
3、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就已提出了地心说,即认为地球位于宇宙的中心,恒星、行星、太阳和月亮都在各自的轨道上围绕地球旋转。这是历史上最早的地心说。公元140年,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玫发表了他的13卷巨著天文学大成,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系统地确立了地心说。根据这一学说,地球为球形,且居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其他天体都绕着地球转动。这一学说从表观上解释了日月星辰每天东升西落、周而复始的现象,又符合上帝创造人类、地球必然在宇宙中居有至高无上地位的宗教教义,因而流传时间长达1300余年。16世纪初,杰出的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Nicolaus Copernicus)经过长期的观测、研究,发现托勒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 物理 九年级 第十六 粒子 宇宙 浩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