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浙江新高考选考生物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23讲 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1版浙江新高考选考生物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23讲 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版浙江新高考选考生物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23讲 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doc(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23讲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知识内容考试要求知识内容考试要求1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a5.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与传递b2神经系统的作用a6.反射的概念、过程及结构基础b3神经元的种类、主要结构及特性a7.大脑皮层的功能a4动作电位的概念a神经系统的结构、反射与反射弧大脑皮层的功能1神经系统的作用能感受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并相应地调节机体多方面的活动,对内协调各器官、各系统的活动,使之相互配合形成一个整体,对外使机体能适应外部环境的各种变化。2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比较项目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作用途径反射弧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迅速较缓慢信号类型电信号和化学信号化学信号作用范围准确、局限较广泛作用时间
2、短暂比较长3.神经元的结构与特性(1)神经元的结构(2)神经元的特性:神经元是一种可兴奋细胞,即受到刺激后会产生神经冲动并沿轴突传送出去。(3)验证实验:刺激坐骨神经b点左侧(a)后,膜外电位变化。如上图,实验中电表指针变化情况是: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本实验表明坐骨神经受到刺激后膜电位会发生变化,形成一个负电波并能沿神经传播,这个负电波叫做动作电位。神经冲动就是动作电位,神经冲动的传导就是动作电位的传播。4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形式反射(1)概念: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感受器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2)结构基础反射弧(以脊神经为例):感受器,:传入神经元,: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元,:
3、效应器,:神经节(细胞体聚集在一起构成)。5大脑皮层的功能(1)言语区:是人类特有的高级神经中枢。中枢名称受损后病症白洛嘉区可以理解语言,不能说完整的句子,不能通过书写表达自己的思想,即表达性失语症韦尼克区可以说话,不能理解语言,即感觉性失语症(2)中央前回(运动区)功能:管理对侧躯体运动。(3)中央后回(体觉区)功能:感受对侧躯体感觉。(1)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反射弧,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2)反射是在大脑皮层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作出的规律性应答()(3)刺激传出神经也会引起效应器作出反应,这种反应也属于反射()(4)寒冷刺激皮肤引起皮肤血管收缩是条件反射()(5)如果
4、破坏了反射弧的某一结构(如传出神经),则反射不能发生()(6)感受器是指感觉神经末梢,效应器是指运动神经末梢()(7)没有感觉产生,一定是传入神经受损伤;没有运动产生,一定是传出神经受损伤()(8)位于大脑皮层的呼吸中枢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9)高级神经中枢和低级神经中枢对躯体运动都有调控作用()(10)某同学正在跑步,参与调节这一过程的神经结构有大脑皮层、小脑、下丘脑、脑干和脊髓()(11)控制排尿反射的高级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12)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13)长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14)当盲人用手指“阅读”盲文时,参与此过程的高级神经中
5、枢只有躯体感觉中枢和躯体运动中枢()(必修3 P32简答题T2改编)为研究动物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研究人员利用脊蛙(剪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1:将浸有0.5%硫酸溶液的小纸片贴在脊蛙腹部的皮肤上,蛙出现搔扒反射;实验2:去除脊蛙腹部皮肤,重复实验1,蛙不出现搔扒反射;实验3:另取一脊蛙,破坏脊蛙的脊髓,重复实验1,蛙不出现搔扒反射。下列有关本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剪除脑的目的是排除脑对脊髓的影响B在实验1的搔扒反射中神经细胞产生了动作电位C实验2不出现搔扒反射的原因是效应器被破坏D实验3证明了搔扒反射的反射中枢在脊髓解析:选C。搔扒反射的中枢在脊髓,去掉脑的目的是排除脑对
6、脊髓的控制,A项正确;在实验1的搔扒反射中神经细胞产生了动作电位,B项正确;实验2不出现搔扒反射的原因是感受器被破坏,C项错误;实验3破坏脊蛙的脊髓,重复实验1,蛙不出现搔扒反射,说明搔扒反射的反射中枢位于脊髓,D项正确。 考法1神经元及动作电位(1)神经系统的构成:神经元是结构功能单位,此外还有数量更多的神经胶质细胞。(2)神经元的种类:感觉(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运动(传出)神经元。(3)神经元受到适宜刺激后,会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一般神经元都是以树突或胞体接受兴奋,以轴突传出兴奋的。题组冲关1(原创)以新鲜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为材料,b、c处膜外连接一个电表,a处给予适宜的刺激,肌
7、肉会产生收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b、c处都能产生负电波B支配腓肠肌的运动神经元胞体位于脊髓C电流计指针先右偏再左偏D实验说明神经细胞和肌肉细胞都是可兴奋的细胞解析:选C。以适宜强度的刺激作用于a处时,会产生一个负电波(动作电位),并沿着神经传导至b、c处,A正确;支配腓肠肌的运动神经元胞体位于脊髓,B正确;负电波先到b再到c,电流计指针先左偏再右偏,C错误;神经细胞能产生负电波,肌肉会产生收缩,说明两者都是可兴奋的细胞,D正确。2右图为高等动物神经元的结构图,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1为神经元的胞体,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B2数量较多,有利于酶的附着,以提高代谢效率C3外包裹着结缔组织,
8、构成神经纤维D4处有多个分支,有利于与其他神经元共同形成突触解析:选D。1为神经元的细胞核,是代谢的控制中心,A错误;2数量较多,有利于兴奋的传递,B错误;3外包裹着髓鞘,构成神经纤维,C错误;4处有多个分支,有利于与其他神经元共同形成突触,D正确。 考法2反射弧的结构与功能(1)“反射”形成的两个必备条件要有完整的反射弧。反射弧任何一部分受损,均不能完成反射。若不经历完整反射弧,仅刺激效应器所引发的反应不可称“反射”。要有适宜刺激(刺激种类及刺激强度均适宜)。(2)反射弧的结构与功能图示兴奋传导结构特点功能结构破坏对功能的影响感受器传入神经元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元效应器感觉神经元轴突末梢的特殊结
9、构将内外刺激信息转变为神经兴奋既无感觉又无效应感觉神经元(含有神经节)将兴奋由感受器传入反射中枢既无感觉又无效应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群对传入的兴奋进行分析与综合既无感觉又无效应运动神经元将兴奋由反射中枢传至效应器只有感觉无效应运动神经元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接受神经兴奋,发生相应的活动只有感觉无效应相互联系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不能发生,必须保证反射弧的完整性 题组冲关3(2020浙江1月选考)下列关于膝反射的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A感觉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脊髓中B传出神经末梢可支配骨骼肌细胞和内分泌腺C运动神经元的树突可受其他神经元轴突末梢的支配D反射中枢由中间神经元和运
10、动神经元之间的突触组成答案:C4下列有关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传入神经是被结缔组织包围的一条神经纤维B反射中枢就是传入神经元与传出神经元之间的突触C刺激感受器,传入神经元的末梢会产生动作电位D刺激感受器,可测得神经纤维上某点发生了电位的双向变化解析:选C。传入神经元是被髓鞘包围的一条神经纤维,A错误;反射中枢是指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群,简单的反射,其反射中枢的范围较窄,如膝反射的中枢就是传入神经元与传出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而调节复杂生命活动的反射中枢,其范围则很广泛,如呼吸中枢分布于延髓、脑桥、下丘脑以至大脑皮层等部位,B错误;刺激感受器,传入神经元的末梢会产生动作电位
11、,C正确;刺激感受器,可测得神经纤维上某点发生了电位的改变,不是双向变化,D错误。 考法3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的判断(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具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元。(2)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脊髓灰质粗大的前角相连的为传出神经元,与后角相连的为传入神经元。(3)根据脊髓灰质内突触结构判断:图示中与“”相连的为传入神经元,与“”相连的为传出神经元。(4)切断实验法: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元,反之则为传出神经元。题组冲关5如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表示
12、突触的组成部分),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B切断d、刺激b,不会引起效应器收缩C兴奋在结构c和结构b的传导速度相同D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解析:选A。反射弧中神经细胞之间突触的存在决定了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只能是单向的,A项正确;图中d为传入神经元,切断d,刺激b,兴奋可直接经传出神经元至效应器,仍能引起效应器收缩,B项错误;结构b为神经纤维,结构c为突触,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比在突触上的传导速度要快,C项错误;处为突触后膜,其上发生的信号变化为化学信号电信号,D项错误。6如图是反射弧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兴奋的传导方向是B
13、若切断处,刺激处,处仍能出现肌肉收缩C具有语言、学习、思维、记忆等方面的功能D所在的神经元上,完成了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解析:选B。根据神经节的位置可判断出分别是感受器、传入神经元、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元和效应器,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导途径是,A错误;切断传入神经元,刺激处,处仍能出现肌肉收缩,但不能发生反射,B正确;脊髓是低级中枢,不具有语言、学习、思维、记忆等方面的功能,语言、学习、思维、记忆等方面的功能中枢在大脑皮层,C错误;传入神经元上兴奋的传导是电信号(局部电流),兴奋传至传入神经元轴突末端时由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递质),D错误。 考法4大脑皮层的功能分析巧记大脑皮层言语区中的白洛嘉区
14、与韦尼克区言语区功能患病特征白洛嘉区表达病人可听懂别人的讲话和看懂文字,但不会讲话白洛嘉表达性失语症韦尼克区感觉病人能讲话、书写,能看懂文字,但听不懂别人的谈话题组冲关7(2018浙江4月选考)人体各部位的感觉与运动机能在大脑皮层体觉区与运动区中有它的代表区。下列关于人大脑皮层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侧手指传入神经上的神经冲动,可传到对侧大脑皮层中央后回中间部B一侧大脑皮层中央前回底部受损,会使对侧下肢的运动功能出现障碍C头面部肌肉的代表区在运动区呈倒置排列,即口部在上、眼部在下D分辨精细的部位如手,在体觉区所占的面积比躯干的小解析:选A。手指属于上肢,控制上肢运动的区域位于大脑皮层中央后
15、回中间部;中央前回底部控制的是面部的运动;头面部肌肉的代表区在运动区呈正排列;精细部位在体觉区所占的面积大。8科学家在研究大脑皮层某些区域(如图)时,发现它与躯体运动和语言活动功能有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叙述科学的是()A小脑内存在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B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C白洛嘉区受损,患者会得听觉性失语症D韦尼克区受损,患者会得运动性失语症解析:选B。呼吸中枢位于脑干,A错误;大脑皮层是最高级的神经中枢,B正确;白洛嘉区受损,患者会得运动性失语症,C错误;韦尼克区受损,患者会得听觉性失语症,D错误。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与传递1神经冲动的产生及传导(1)神经冲动:神
16、经受到刺激时,产生一个负电波,并沿着神经传导,其又叫做动作电位。(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未兴奋时神经细胞膜呈极化状态(即静息状态):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兴奋时神经细胞膜呈反极化状态(即产生动作电位):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 局部电流的形成:兴奋区域与未兴奋区域形成电位差,这样就形成了局部电流。 电流方向:在膜外由未兴奋区域流向兴奋区域;在膜内由兴奋区域流向未兴奋区域,因此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与膜外相反。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特点:不衰减性、绝缘性、双向性、生理完整性。 2突触的信号传递(1)突触传递的结构基础: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完成的。(2)神经冲
17、动在突触中的传递神经冲动轴突末梢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突触间隙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产生小电位到达电位阈值引起动作电位作用于肌纤维肌肉收缩或舒张。(1)产生和维持神经细胞静息电位主要与K有关()(2)兴奋沿神经纤维传导时细胞膜外Na大量内流()(3)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属于胞吐()(4)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Na内流的方式是主动转运()(5)神经纤维膜内K/Na的值,动作电位时比静息电位时高()(6)化学递质以胞吐的方式释放至突触间隙,该过程共穿过了0层生物膜,该过程的发生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7)化学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就会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8)在完成反
18、射活动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双向的,而在突触处的传递方向是单向的()(必修3 P22图27、P25图29改编)如图为膝反射弧结构示意图及动作电位在神经元上传导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伸肌肌群既有感受器又有效应器,兴奋可在反射弧上双向传递B若在图1中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c处膜电位会发生由内负外正内正外负内负外正的变化C在图2中CD段,神经纤维膜正处于极化过程D图2中D点时细胞膜内侧的Na浓度不可能比外侧高解析:选D。从图示可知,伸肌肌群既有感受器又有效应器,由于突触结构的存在,兴奋在反射弧上只能单向传递,A项错误;由于c连接的是屈肌肌群,若在图1中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
19、会抑制c神经元兴奋,B项错误;在图2中CD段,Na内流,形成动作电位,神经纤维膜处于去极化过程,C项错误;D点时细胞膜内侧的Na浓度虽然增大,但仍比外侧低,D项正确。 考法1神经冲动的产生(1)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2)静息电位形成原因:神经细胞内K浓度高于膜外,K外流。电位表现:内负外正。(3)动作电位的形成形成原因: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加,Na内流。电位表现(4)解读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形成的曲线图a点之前静息电位:此时K通道打开,K外流,Na通道关闭,使膜外带正电荷,膜内带负电荷,电位差为负值。ac段动作电位的形成:受刺激后,K通道关闭,Na通道打开,Na迅速大量内流,导致膜电位迅速逆转,膜
20、内电位由负变正,膜外电位由正变负;a点到c点表示动作电位的产生过程,c点为动作电位的峰值。ce段静息电位的恢复:c点到e点,由于在细胞膜上存在钠钾泵,在其作用下,将外流的K运进膜内,将内流的Na运出膜外;从而导致膜电位又慢慢恢复到静息状态,此时Na通道关闭,K通道打开。(5)膜电位的测量测量方法测量图解测量结果静息电位的测量电表两极分别置于神经纤维膜的内侧和外侧动作电位的测量电表两极均置于神经纤维膜的外侧(或内侧) (1)细胞外液中Na、K浓度改变对膜电位的影响项目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峰值Na增加不变增大Na降低不变变小K增加变小不变K降低增大不变分析表格可知:静息电位是K的平衡电位,就是细胞内K
21、向外扩散达到平衡时的膜电位。细胞外Na浓度的改变通常不会影响到静息电位。细胞外K浓度上升,导致细胞内K向外扩散减少,从而引起静息电位(绝对值)变小。反之,静息电位变大。动作电位的峰值是Na的平衡电位,就是细胞外Na向细胞内扩散达到平衡时的电位。细胞外K浓度的改变通常不会影响到动作电位的峰值。细胞外Na浓度上升,导致其向细胞内的扩散量增加,从而引起动作电位的峰值变大。反之,动作电位峰值变小。(2)对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测量方法不清楚检测是否发生兴奋,电表的两个电极都应该放在神经纤维膜表面;检测静息电位的大小时,需将一个电极放在膜内,另一个电极放在膜外,检测动作电位的大小时,需将两个电极都放在膜外
22、。 题组冲关1如图是肌膜局部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离子通道同时也是信号分子的受体B信号分子与受体的结合可引起肌膜上全部离子通道的开放C肌膜上钠离子内流引起的电位变化都能传播到肌纤维内部D图示部位接受信号分子的刺激后可以将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解析:选A。据图分析,离子通道不但可以让离子通过,还能与信号结合,说明也是信号分子的受体,A正确;不同的信号分子与受体结合,引起开放的离子通道不同,B错误;肌膜上钠离子内流引起的电位变化不一定都能传播到肌纤维内部,C错误;图示部位接受信号分子的刺激后将化学信号转化为电信号,D错误。2.如图显示的是正常神经元和受到一种药物处理后的神经元膜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版浙江新高考选考生物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23讲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2021 浙江 高考 生物 一轮 复习 教师 23 神经系统 结构 功能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