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资料,叙事散文常见题型及答题规律.doc

收藏

编号:2568056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77.02KB    格式:DOC    上传时间:2020-04-20
8
金币
关 键 词:
中考 记叙文 说明文 议论文 论说文 资料 叙事 散文 常见 题型 答题 规律
资源描述:
.- 中考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叙事散文 常见题型及答题规律 1、该段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从以下五种里面选,有几种写几种:(1)记叙 (2)说明 (3)议论 (4)描写 (5)抒情 2、某句段对人物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或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 第一问,从以下五种里面选,有几种写几种:(1)外貌描写 (2)神态描写 (3)动作描写 (4)语言描写 (5)心理描写 第二问,一般最后都要从情感、性格上分析(如果是动作描写、语言描写,要先说其动作、语言上的特点)。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写出了某某人的某某感情(或某某性格)。 3、自然环境(或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一般是两点以上:(1)点明某某季节某某/时间某某/地点某某/天气;(2)渲染某某气氛; (3)反衬(或烘托)某某人的某某心情/品质。 (4)为下文某某情节发展作铺垫(或预示了下文的某某情节,或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4、该文段采用了什么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最常见的在前半部分文段,是插叙,答题格式是:(1)交代了某某背景、情况(要根据文意概括);(2)为下文某某故事情节发展做铺垫。 如果该段是最后一段,则是补叙,答题格式是:(1)补充交代某某情节(要根据文意概括);(2)照应上文,解开悬念,让故事真相大白(3)收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艺术效果。 如果在开头第一段,多为倒叙,答题格式是: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明确:记叙顺序常用三种:(1)顺叙;( 2)倒叙(在开头)( 3)插叙。 5、本文的线索是什么?作用是什么? 可从以下方面考虑:(1)题目; (2)时间或空间的变化; (3)具体的人、事物或某句话;(4)某某人物感情的变化。 作用:贯穿全文,结合文中的人物、事,使文章条理清晰。 6、为什么某某事情叙述得详,某某事情叙述得略? 可从以下方面考虑:(1)照应文题的要详写;(2)最能体现某某中心思想的要详写;(3)读者不太熟悉的要详写。 7、记叙文的六要素是什么? (1)人物 (2)时间 (3)地点 (4)事件起因 (5)经过 (6)结果 8、常用修辞手法有哪些? (1)比喻 (2)拟人 (3)夸张 (4)排比 (5)反复 (6)对偶或对/仗(7)反问(8)引用 9、比喻有何作用? 生动形象地写出某某本体的某某特点。 10、该文段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1)对比/、衬托;(2)欲扬先抑; (3)象征; (4)白描; (5)铺垫; (6)设悬念,埋伏笔。 11、开头语段有何作用? (1)开门见山,点明题目 ; (2)引起下文或总领下文; (3)奠定某某的感情基础;(4)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12、结尾语段有什么作用? (1)照应题目或开头或/上文 ;(2)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或深化中心,突出了某某中心; (3)引起读者思考,发人深省。 如果是结尾揭示故事真相,作用则还应加上:(1)揭示故事真相,给读者强烈震撼力;(2)取得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艺术效果。 句子结构上作用的规律总结: 【开头】开篇点题、设置悬念、引起下文、总领全文,为下文做铺垫。 【中间】承上启下、照应开头、作铺垫,埋伏笔,对比。 【结尾】回扣题目,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更严谨完整,照应前文,总结全文。 句子内容上作用的规律总结: 【开头】交代环境背景,奠定感情基调。 【中间】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或人物形象。 【结尾】(含蓄)点明中心,深化主题;引人深思,给人启示。 13、过渡句的作用是什么? 答题格式;承上启下,承接上文的某某意思,引起下文的某某意思。 14、如何一句话概括该文段意思? 答题思路:主要人物+主要事件,如果不够清楚,可在此基础上添上时间、地点、事件起因、结果等; 15、本文的题目有什么作用?(为什么以某某为题目,或把题目变成某某好不好,为什么?) 从以下角度考虑:(1)是全文的线索; (2)题目点明中心; (3)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4)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或季节或/天气或/地点等;(5)点明主要人物及其特点;(6)点明主要事件; (7)题目有双关义; (8)与结尾相互照应等。 16、一个句子成段有什么作用? (1)突出强调 ; (2)强烈抒发某某人的某某思想感情。 17、设悬念有什么作用? (1)引起读者注意思考 ; (2)暗示情节发展 ; (3)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 (4)与下文某句相互照应。 18、排比句的效果或作用是什么? (1)句式整齐,增强气势 ; (2)抒发了某某人的某某强烈情感或从不同方面突出了某某内容。 19、该句使用反问的修辞(或句式),作用是什么? (1)亮明作者或/说话人的某某态度 ; (2)加强语气 ;(3)强调某某的感情。 20、如何品味赏析记叙文的语句,或这些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题思路:(1)找出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或/描写方法或/表现手法,如果都没有,就找一两个/关键词语; (2)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某某人的某某性格/或心情或/精神(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某某物某某的特点)。 21、谈谈对句子的理解。 (1)先找关键词 ;(2)把关于这个词的比喻义、语境义、指代义、引申义说出;(3)可从文中找其他类似的说法抄下来。 22、该句照应了上文哪一句? (1)往该句上面找 ; (2)找关键词一样的语句。 说明文常见题型及答题规律 1、题目有什么妙处/作用/好处? 答题格式:(1)点明了★★说明对象;(2)突出了★★说明对象的★★特征;(3)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2、结合文意,给本文加个标题。 答题要点:(1)要点明说明对象;(2)要点明说明对象的特征:(3)要生动形象,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3、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本文介绍了什么内容? 答题思路;(1)从题目中找;(2)从文中找,一般开头即点明。 4、本文所介绍的说明对象有什么特征?/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依次介绍★★说明对象的? 答题思路:(1)可能在开头一段的尾句总说:(2)可能在中间每个大段的开头一句:(3)可能需要自己根据每段段意概括。 5、本文/本段/★★几段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答题思路:(1)时间顺序:(2)空间顺序;(3)逻辑顺序。一般是这三种中的一种,有时是两种。 6、本文/本段/★★几段采用了什么空间顺序? 答题格式:由★★到★★。常见的空间顺序有(1)由远到近;(2)由外到内:(3)由上到下;(4)由中间到两边;(5)由整体到局部等。 7、本文/本段/★★几段采用了什么逻辑顺序? 答题格式:由★★到★★。常见的逻辑顺序有(1)由主到次:(2)由现象到原因(或本质);(3)由总到分:(4)由一般到特殊等。 8、本文/本段/★★几段/某句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1)举例子;(2)列数字;(3)作比较;(4)打比方:(5)分类别:(6)下定义;(7)作诠释;(8)引用;(9)摹状貌等。 9、★★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多为举例子、打比方、摹状貌)/具体准确(多为列数字)/清楚明白(各种均可)/条理清晰(多为作诠释)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征。(如果是打比方、引用或摹状貌,还有第二点:增强了文章的文学性、趣味性或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10、★★词语去掉好不好?为什么? 答题格式:不好。因为(1)★★词语意思是★★,在范围/程度/语气/数量等上起了限制作用,表明了★★★★,符合事实;(2)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1、阅读链接材料,联系文段,说说你的探究结果/发现等。 答题思路:⑴阅读链接材料,找出与原文的链接点即共同点;(2)角度多样,按分答点。 12、联系生活,列举一个与本文相似的例子。 答题思路:(1)弄懂吃透文中的说明对象及其特征;(2)参照文中所举的例子;(3)打开思路,联系自己所见所闻。 13、本文语言风格是准确/生动。请结合某某句简析。 准确的答题格式是:⑴该句中某某词语有★★★★的意思,在程度/数量/范围/语气等上起了限制作用,表明了★★★★,符合事实;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生动的答题格式是:(1)该句中某某词语使用了拟人修辞/该句使用了打比方(或引用:多指引诗文名句、谜语、俗语等)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征;(2)增强了文章的文学性、趣味性/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14、★★代词指代什么内容? 答题思路:(1)一般往代词所在的句子前边找,尽可能地摘录原词原句,或根据其概括。(2)找到后还要放入代词所在的句子中读读,检验是否合适。 议论文常见题型及答题规律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是什么?/本文讲述了什么道理? 从以下两方面把握: (1)位置:论点常在这些位置①题目点明②开头提出(事例引出/名言引出/直接提出/引用提出)③结尾总结④文章中间 (2)句式:一般是判断句,有判断词,或能转换为判断句。 2、题目是论点还是论题? 如果是论点,回答格式是:是论点,因为它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而且是判断句,表明了作者对★★问题的观点看法。 如果是论题,回答格式是:是论题,因为它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或虽是个句子,但是个疑问句,)仅仅提出了本文要议论的问题或话题★★,没有表明作者的态度观点。 3、开头有什么作用? 答题格式:常见的有:⑴名言开头,而且论点就在名言后边,答题格式是:①道理论证,引出并证明了★★的论点。如果名言比较幽默,还要写上②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⑵事例开头,而且论点就在事例之后,答题格式是:①事例论证,引出并证明了★★的论点,②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⑶比喻开头,而且论点就在其后,答题格式是:①比喻论证,引出并证明论点,生动形象,②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⑷直接提出论点,答题格式是:开门见山,直接亮明了作者的论点。此种情况较少。 ⑸虽然是名言、事例或比喻开头,但后面跟的是论题,答题格式是;①引出论题,②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还有一种开头不太多见。先提出一种片面甚至错误的观点,举出一些貌似能证明的事例或名言,与中心论点截然相反。答题格式是:提出错误片面观点,举出片面事例或名言,为本文树立批驳的靶子,从而引出本文论点。 4、本文/本段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答题思路:事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其中的一种或几种。 5、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⑴事例论证的回答格式是:具体有力地证明了★★的论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⑵比喻论证的回答格式是:生动形象地证明了★★的论点,通俗易懂,容易让人接受。 ⑶对比论证的回答格式是:将★★和★★作对比(或从正反双面进行对比),突出证明了★★的论点,给人深刻鲜明的印象。 ⑷道理论证(常常考查引用名言警句、俗语谚语、公式定理的道理论证),回答格式是:通过引用名言警句/俗语谚语/公式定理,证明★★的论点,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 注意:“★★的论点”,如果是从全文问论证方法的作用,要写中心论点;如果是从某一段或几段问,要写分论点,分论点往往在论述段落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 6、本文/本段用的什么什么论据?有什么作用? 答题思路:事实论据、道理论据两种。作用都是证明了★★的论点。 7、文段中举了哪些事例?有什么作用? 答题格式:按照谁干什么的公式概括。作用:事例论证,具体有力地证明了★★的论点。 8、文中为什么举作者自己的事例? 答题格式:(1)拉近作者与读者的心理距离,使文章产生亲切感真实感;(2)事例论证,具体有力地证明了★★的论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如果在开头,则接着写:(3)引出论点或论题。 9、“★★”词去掉好不好?为什么? 答题格式一:不好。因为⑴“★★”词有★★★★的意思,在程度/数量/范围/语气等上起了限制作用,更加符合事实;⑵这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回答格式二:⑴该词去掉后语句意思发生了某某方面的变化,与事实不符。⑵去掉不能体现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10、为本文/本段补充一个事例。 答题格式:按照“人物/事物+体现该文或该段观点的关键词+具体事+结果”的公式,最好是名人事例,切忌张冠李戴、细节失真。还要注意字数简洁。 11、说说本文的论证过程/思路/层次。 常见的典型思路是:⑴提出★★★★的论点;⑵用★★论证方法和★★论证方法证明论点;⑶得出★★结论。 12、结合本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体会/感受/启发。 答题格式是:正如文中所说,★★★★(中心论点或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句话或题中指定的话)+在我生活中,★★★★(生活中的事例现象)+我认为,★★★★(对上面两点谈看法)。 13、阅读下面几则材料,结合原文和自己生活实际,谈发现、体会等。 解题要点:⑴阅读链接材料,找出与原文的链接点; ⑵分析材料与原文的关系:①对比②类比 ⑶要审清题目要求。若有几则材料,就从几则材料中概括出共性,任选一个角度即可,答题时既要提到原文,又要兼顾材料内容,还要谈出自己感受,并注意字数要求。 14、说说某某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一般考查的都是结构上的关键句,答题格式如:⑴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开启下文的的★★。⑵中心句,揭示了文章的★★观点。⑶与★★句前后呼应。 15、某某代词指代什么内容? 答题思路:(1)一般往所在句的前边找,往往是前边的那句话,或那句话的一部分。(2)找到后还要放入代词所在的句子中读读,检验是否合适。 16、本文的分论点有哪些?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答题思路:分论点一般是论证部分的段首句,也会是段尾句,有时候独立成段。 它们之间的关系一般是并列关系,也有递进关系。 17、本文语言风格是严密/生动。请结合某某句简析。 严密的答题格式是:⑴该句中某某词语有★★★★的意思,在程度/数量/范围/语气等上起了限制作用,符合事实;⑵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生动的答题格式是:该句中某某词语使用了某某修辞(或者是使用了口语),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幽默风趣,)增强了议论文的文学性、趣味性。 18、最后一段不能证明论点,能不能删去?为什么?/最后一段不能证明论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题格式:不能。因为(1)该段阐明了★★词语(多为中心论点中的关键词)和★★词语(最后一段中的关键词)之间的关系,避免读者产生误解;(2)体现了议论文论证的严密性。 19、议论文中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题格式:(1)★★描写,描写了★★人的★★形象/品质等,增强了事例的真实性;(2)使事例具体有力地证明了★★论点;(3)增强了议论文的文学性、趣味性。 20、说说本文/本段/某几段的论证结构形式,并作简要分析。答题格式:总分式或分总式或总分总式。总分总式分析是:(1)提出★★★★的论点或用★★引出★★的论点;⑵用★★论证方法和★★论证方法证明论点;⑶得出★★结论。总分式分析只有(1)(2),分总式分析只有(2)(3)。 21、说说本文/本段/某几段所举事例在论证角度上的不同。 答题格式:★★是正面事例论证,★★是反面事例论证。 22、联系生活实际,对文中观点和材料发表看法、见解与主张。或根据文中话题自提一个有别于文中论点的观点,并陈述理由。 答题思路:(1)先提出论点,要注意用判断句;(2)再进行论证,最好用事例论证。 23、结合全文内容,为本文拟一个标题。 答题思路:(1)从论题角度拟,可以用“论★★”、“议★★”或“谈★★”的格式;(2)从论点角度拟,可以用“★★是★★”、“★★应该★★”的格式。 中考信息: 叙事散文阅读的考查点有 1、理清叙述要素,把握叙事线索,理清文章写作层次。 2、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或相关段落的内容。 3、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4、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归纳作品的主题思想 5、联系作品的思想内容,谈谈自己的体会、感悟。 6、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7、理解重点词句的作用,品味作品的语言特色及表达技巧。 一、把握文意 概括要点 应考策略: 1、理清思路 (1)把握线索:①注意标题,不少文章的标题就是线索;②注意反复出现的词语或事物;③注意抒情议论句,抒情议论句往往是文章的一条感情线索。 (2)疏理脉络:注意表时间、空间、人物、事件变化的词句。叙事散文常按时间、空间、人物、事件、作者的认识和感情的发展来组织文章的结构。 2、概括文段要点 (1)注意开头结尾句:文段开头句有时起总该段内容的作用,文段结尾句有时起总结该段内容的作用。 (2)注意过渡句(段):段落间的过渡句(段)对段落内容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3、确定文章的中心 (1)看标题,有的文章的标题很鲜明地提示了文章的中心,可以据标题确定中心。所以也可以根据中心拟写标题。 (2)看注释,注释有时会交代作者思想、写作背景及写作动机等,文章的中心往往与这些背景有关。 (3)看过渡句(段),文章的过渡句(段)对文章内容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对文章内容的概括。 (4)看开头结尾句,文章开头句有时起总领全文的作用,结尾句起总结全文的作用。 (5)看抒情议论句,叙事散文的目的就是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这些句子往往与中心密切相关。 (6)看反复出现句(段),为了使自己所要表达的感情更强烈、观点更鲜明,作者有进采用反复这一手法来强化所要表达的感情、观点,从而达到深化主题的目的。 注意:有些文章比较复杂,必须从多方面入手,综合分析。如果文章找不到关键句,需要用自己的话概括,可以使用这样的格式:本文叙述(描写、介绍)了……,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讽刺、反映)了…… 二、理解含义 品味语言 应考策略: 赏析(理解,分析作用)词语的答题步骤如下: 第一步:先理解词语的本义,也就是词典上解释的常用义(简称词典义),把握词语在一般情况下的感情色彩。 第二步:结合语境揣摩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简称语境义) 第三步:分析词语用在此处的作用也就是表现力。如,动词:这个词语准确描写了……表现了人物的……性格品质。 赏析(理解,分析作用)句子的答题步骤如下: 第一步:分析句子在内容上的作用即结合文章主旨理解句子在文章中的含义。这一步一定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篇不离中心,中心不离背景”。解答此类试题时千万不能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作架空分析。 第二步:分析句子在形式上的作用即分析句子在结构、艺术形式上的作用。句子在艺术形式上的作用可从以下角度入手: 赏析句子艺术形式上的作用的入手角度: ①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②表现手法(衬托、象征、照应、渲染、烘托、铺垫、情景交融等) ③语言上的作用(包括修辞及关键词的作用) 三、品味人物 理解环境 应考策略: 1.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分析人物首先弄清描写的分类方法,因为塑造人物的方法主要是描写。 ①描写(内容) 人物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社会环境描写 ②描写(繁简):细节描写、白描(初中不要求掌握) ③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也叫直接描写)、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 分析人物可从分析刻画人物形象的描写方法入手,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刻画人物的方法的作用,如,从内容上看既可以是人物的动作描写,从繁简的方面看可以是细节描写,而从角度方面分析可以是正面描写。 2.刻画人物形象方法的作用: (1)正面描写 细节描写:以小见大,更真实深刻地突出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使人物形象更鲜明。 (2)侧面描写 ①周围人物:衬托主人公形象,突出主人公的性格品质。 ②环境、场面气氛: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环境(景物)描写的作用:1.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这是最基本的一点);2.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3.渲染一种特定的气氛;4.推动故事发展(伏应、引出下文等) ③抓住作者对人物的抒情、议论进行分析。作者对所写人物所抒发的感情和所作的评论,往往揭示人物的精神品质和社会。 ④综合分析看似矛盾或者对比色彩鲜明的事件,全面评价人物性格。从阅读的角度考虑,“人心难测”,指的就是人物的性格一般情况下比较复杂,不能简单定性,分析时务必全盘考虑,不能顾此失彼。 四、分析写法 个性解答 应考策略: (一)关于写作手法 写作手法是指作者为突出主题所采用的方法,也就是说,为了实现写作目的所采用的一切手段都是写作手法。它是一个概括性很强的概念主,既包括表现手法、结构特点,也包括表达方式及用词用句等。在叙事散文中,它可以从叙述人称、叙述方式、布局谋篇、表现手法乃至用词用句特点来把握。 1、叙述人称与叙述方式 叙述人称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第一人称的作用是亲切有真实感,第二人称是亲切,如同面对面说话,便于抒发诚挚真切的感情,第二人称在实际应用中整篇使用较少,而考试中涉及人称变化时相关试题出现较多,第三人称的作用是客观全面。 叙述方式有顺叙、倒叙、插叙。顺叙的作用是文章条理清楚,读者易于接受,倒叙的作用是制造悬念,结构曲折,吸引读者,插叙的作用是充实内容,使交代更清楚,结构曲折有致。 2、布局谋篇的技巧 (1)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渡铺垫、设置线索。 (2)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 (3)材料与中心关系处理,主次详略得当,材料典型、真实、新颖、有力。 3、表现手法的作用 (1)象征:使主题含而不露、隐而不晦。 (2)衬托:使形象更加鲜明、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3)先抑后扬:引发好奇,感情铺垫。 (4)托物言志:含蓄、哲理和有暗示性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 (5)借景抒情:通过景物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6)虚实结合:更鲜明的刻画人物的性格,突出特点,更集中的揭示主题。 (7)动静相衬:动衬静,静衬动,生动的烘托,相得益彰。 (8)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 以上所有表达技巧,在解题的过程中,既要答到其作用,还要联系文章内容,这样答题才完整。当然在考试中也要注意分值,如过渡的考查,一般来说,2分题只须答出作用,4分题则要具体化。 (二)关于个性解答 个性化的阅读,在阅读考查中体现为一种开放性的阅读试题,要求体现阅读者自我的阅读体验和感受,答题时可以充分发挥个性,进行自由的表达。这也并非毫无限制,它必须是对材料内容、主题、情感等多个角度有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 解题步骤: 1、细读。这是答题的基础,要有针对性地反复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情感。写作技巧,理解具体语境中词句的意义和作用,再结合自己理性的思考,形成自己的认识和见解。 2、提炼。要善于捕捉材料中的重要的语言信息,运用恰当的组合,对词义、文意、人物、事件、主题思想或文学形象作出正确的判断。 3、联想和拓展。要能在阅读中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对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提出自己独特的认识和见解。 4、表达。即组织语言回答问题。要注意语言的简洁明了,特别要能够做到有创意的表达。 注意: 1、感受启示题 要求:联系文章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如主题、具体语句、具体情节、具体形象)谈。面不宜太宽,最好抓住其中的一个方面或一点,这样更能写出自己的创意,这样也才能更深入。 格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果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2、合理想象题 要求:有创意,但必须与语境和主题相吻合。 方法:(1)心理描写:在仔细研读具体语境的基础上用第一人称。(2)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仔细研读具体语境的基础上用第三人称。(3)环境描写:要与人物的心情相映衬。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中考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资料,叙事散文常见题型及答题规律.doc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2568056.html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