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高二语文期终试卷及标准答案.doc
班级_ 学籍号_ 姓名_密封线 班级_ 学籍号_ 姓名_ 嘉兴市交通学校二O一六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 语文学科期终考试试卷提示:本试卷一共三个大题,共8页,满分为100分。一、基础知识(第110题每题2分,第1113题每空1分,共30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同的一项是()。 A 纤夫靠着一根纤细的纤绳把一艘装满西瓜的船拉动了起来。B 当日薄西山时,他在那片瘠薄的荒地里找到中药薄荷的薄叶。C 春晚小品得小沈阳出马,才能得到观众的认可,他可是得到了赵本山的真传。D 小张气呼呼地踹门而入,小王惴惴不安地端了一杯水给他,让他先喘口气再讲一下发生了什么事。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A 初出茅庐 信笔涂鸭 寂寥 细腻B 情不自尽 作奸犯科 嗜好 邂逅C 恼羞成怒 历久弥新 挑拣 勃谿D 礼上往来 试目以待 糟糕 温馨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哺育子女,赡养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有些人却以种种借口_自己的责任。 常在父母身边生活,容易养成_。 把文学鉴赏仅看作是对文学语言的咀嚼和玩味,这其实是大大的_。A 推托 骄气 曲解 B 推脱 娇气 误解C 推托 骄气 误解 D 推脱 娇气 曲解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昔日澳门是一个小渔村,今天的澳门到处可见高楼大厦耸立,各种基础设施应有尽有。B 这座以前破旧的博物馆如今装修一新,看起来古朴庄严,器宇轩昂。C 这位名列未来特区五司之首的女长官,成为澳门报刊炙手可热的焦点。D 说话写文章,第一要简明,做到有的放矢;第二要朴素自然,防止言不由衷。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各种读书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一支动人的歌声。B 每天下午同学们都有一段自由活动的时间。C 我校八个教师的孩子都已解决了就业问题。D 我的身体、业务水平和思想水平比一年前提高了许多。6.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吃水的时候,赶集挖井的人,_,我们更加珍惜甜美的泉水;收获的时候,感激播种的人,_,我们更加明白劳动的艰辛;成功的时候,感激生养你的人,_,我们更加懂得生命的宝贵。投桃报李 春华秋实 丰硕果实 春风化雨 源远流长 饮水思源A B C D 7.“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这一诗句的常序应当是()。A 湘江北去,独立寒秋,橘子洲头。 B 橘子洲头,寒秋独立,湘江北去。C 寒秋,湘江北去,独立橘子洲头。 D 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湘江北去。8.对下列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泪流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 晓来谁染霜林醉?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 笑吟吟一处来,哭啼啼独自归。A 夸张比拟借喻对偶 B 对偶比拟借代对比C 夸张反问借代对偶 D 对偶反问借喻对比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 九国之师B 才能不及中人 流血漂橹C 东割膏腴之地 囊括四海之意D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天下云集响应10.浙江是个旅游大省,各县市都有不少名胜古迹。下列对联与各个景点对应正确的一项是()。仰视桑葚熟;俯听蟋蟀鸣。钓者不在鱼也;先生其犹龙乎。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到这山来,未谒善门当先净志;渡那海去,欲登彼岸须早回头。A 三味书屋 姜太公钓鱼台 岳飞墓 五台山B 百草园 姜太公钓鱼台 于谦墓 普陀山C 三味书屋 严子陵钓台 于谦墓 五台山D 百草园 严子陵钓台 岳飞墓 普陀山11.根据提供的诗句,在横线上补写出另一句。 ,来者犹可追。长风破浪会有时,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 。红酥手,黄縢酒, 。12.文学常识。战国四公子是指齐国的 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 君和魏国的信陵君。中国文学史上往往有作家并称的现象,“初唐四杰”是指 、 、杨炯、卢照邻。13.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内容。 初次见面说“久仰”,好久不见说“久违”,等候客人用“恭候”,客人来到称“光临”,未及欢迎说“ ”,盼人指点用“ ”。二、语段阅读(每篇10分,共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一百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签署了解放黑奴宣言,今天我们就是在他的雕像前集会。这一庄严宣言犹如灯塔的光芒,给千百万在那摧残生命的不义之火中受煎熬的黑奴带来了希望。它之到来犹如欢乐的黎明,结束了束缚黑人的漫漫长夜。然而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必须正视黑人还没有得到自由这一悲惨的事实,一百年后的今天,在种族隔离的镣铐和种族歧视的枷锁下,黑人的生活备受压榨。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然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一个穷困的孤岛上。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然萎缩在美国社会的角落里,并且,意识到自己是故土家园中的流亡者。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就是要把这种骇人听闻的情况公之于众。就某种意义而言,今天我们是为了要求兑现诺言而汇集到我们国家的首都来的。我们共和国的缔造者草拟宪法和独立宣言的气壮山河的词句时,曾向每一个美国人许下了诺言,他们承诺给予所有的人以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不可剥夺的权利。14.语段选自课文 ,作者是 。 215.“一百年后的今天”,美国黑人生活的“骇人听闻的情况”是怎样的?请加以概括。 416.第二段从哪些方面揭示了美国黑人的生活处境? 217.“就某种意义而言”,这次集会的目的是什么? 2(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821题。美和美的东西 蒋孔阳 什么是美?这个问题看似十分简单,一朵花、一片晚霞、一首诗、一曲音乐,我们觉得美;穿的衣服,用的家具,我们都会用审美的眼光,来说他们美不美。但是如果认真追问一下:究竟什么是美?我们却往往会瞠目结舌,不知所答。 在对美进行追问的过程中,首先碰到的,是把美和美的东西混淆在一起,把美的东西当成美。这是因为我们和现实发生审美关系的时候,差不多总是先碰到具体的美的东西,然后再将美的东西概括出来美的概念来。 古希腊柏拉图的大希庇阿斯篇是西方最早谈论美的专著。其中苏格拉底向希庇阿斯提出一个问题:“什么是美?”希庇阿斯就混淆了美和美的东西,用一位漂亮的小姐、一批漂亮的母马、一只漂亮的汤罐等等,来回答“什么是美”。苏格拉底坚决反对这一回答,说他所要探讨的,不是“什么东西是最美的”,而是“什么是美”。“我问的是美本身,这美本身,加到任何一件事物上面,就使那件事物成为美”。苏格拉底与希庇阿斯探讨了许久,最后不得不感叹的说:“美是难得。” 这个讨论在美学史上具有重要价值:他要我们透过美的现象去探讨美的本质,从千千万万美的东西中,去寻找美的普遍规律。关于美本身,所要研究的是作为普遍规律的美,也就是美的本质,而不是芸芸总总的美的现象的美的东西,把美的东西当成美,会造成许多困难。 首先,任何美的东西都只能说明它本身的美,而不能说明其他都东西的美。例如漂亮的小姐,就只能说明漂亮小姐的美,而不能说明漂亮的母马的美、漂亮的糖罐的美。美的东西千千万万,但它们都各有其美,而不能用以相互说明,更不能相互等同。桃花的美不同于梅花的美,而红楼梦与儒林外史或是唐诗的美,也是各异其趣袀不相同。美事从各种各样的东西当中所总结出来的普遍规律,它从现象上升到本质,它能说明任何美的东西之所以美的原因,但它本身并不就是美的东西。 其次,美的东西都是相对的,随着人们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当美的东西与人处在某种关系当中,它是美的;处在另外的关系当中,它就可能不美或是另一种美。例如两湖,当晴光潋滟或是山雨空前的时候,条件不同,它就具有不同的美。当时杜甫写到:“好雨知时见,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时的美可以说是美的。可是当杜甫写道:“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表乱少时眠,长夜沾湿何由彻!”这时的雨,你又能说是你、美的吗?因此任何美的东西的美,都顺着它与人凡人关系而变化,我们很难把美的东西永远当成是美的。 第三,美的东西不仅仅是漫无边际的,而且是自相矛盾的。从自然到社会,从物质到精神,从生活到艺术,无不由美的东西存在,在这样众多的美的东西中,你要把美说成是一种东西,当然你、不可能。同一种东西,可以是美的,也可以是不美的;不同的东西,它们却可以都是美的;甚至相互矛盾的东西,也可以都是美的。 第四,美不是事物的某一种物质属性,本来不是一种“东西”,我们又怎么能够把美当成一种东西呢?谈到味,它有酸甜苦辣;谈到色,它有红黄蓝清浊高低。凡此,都是一定的物质因素构成的,它们都表现为某种物质的东西,但是却不然,你能说美是有哪些物质的因素构成的呢?你只能说,美必须有一定的物质条件,但它又不仅仅只是某种固定的物质条件。例如美必须和味、色、声发生联系,但美又不在于味、色、声本身,而在于味外之味,色外之色,声外之声。这样,你又怎么能够用某种固定的东西,固定的味、色、声,来说明美呢? 美不是美的东西,它是什么呢?我们说它是构成美的东西之所以美的根本性质和普遍规律。18.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3A 从美的本质看,漂亮的姑娘本身就是美。B 从美和一定物质条件的关系看,人的嗓音好,歌声不一定就美。C 梅花的美丽与桃花的美丽虽不相同,但都包含着美的规律。D 在欣赏诗词时,不能用词的婉约美去衡量词的豪放美。E 斑马身上的墨、白两种颜色决定了它的美。19.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A 美的概念需要根据美的东西来总结。B 不能因为某一种东西是美的,就把与之相反的东西当成丑的。C 苏格拉底和希庇阿斯的对话并未解决“美是什么”的问题。D 美的东西人人都能欣赏,所以美的问题并不复杂。20. 指出画线部分“味外之味”的两个“味”字的不同意思。 221. 一群大学生探险进入一处原始森林,对所见景物的原始美十分赞叹。几小时后,他们迷路了。夜幕降临他们对周围的景物开始感到恐惧。请从美与人的关系的角度,结合文中的原理,对这种现象作简要分析。 3(三)阅读下面语段,完成2226题。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22.下列词语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2A 则将焉用彼相矣 相:辅助B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倾:倾覆C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舍:逃避D无乃尔是过与 过:过错2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A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B 且在邦域之中矣 既来之,则安之C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D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不能者止24.以下五句话中,全都体现孔子治国安邦原则的一组是()。 2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A B C D 2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2A 第一段孔子对弟子的批驳,语势跌宕起伏,说理层层深入,表达非常丰富,令人叹为观止。B 本文通过心态、表情、动作的刻画,使人物的形貌和个性心理如在眼前。例如,孔子在大是大非面前的当仁不让,直面邪恶,充分地显示了出来。C 本文是一篇典型的驳论文,围绕“季氏将伐颛臾是错误的”这一观点展开反驳,通过孔子与他的学生冉有、季路之间的对话,批驳了季氏兼并颛臾的企图,阐明了“治国以理”“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D 第三段语言的主要特点是形式整齐,音调和谐,气势贯通,层次性极强,给人以深刻的印象。26.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2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三、作文(40分) 27.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两只老虎,一只在笼子里,一只在野地里。笼子里的老虎三餐无忧,野地里的老虎自由自在,他们互相羡慕对方的自由或安逸,最后互换位置,但不久两只老虎都死了。一只因饥饿而死,一只因忧郁而死。从笼子里走出来的老虎获得了自由,却没有获得捕食的本领;走进笼子的老虎获得了安逸,却没有获得在狭小空间生活的心境。 许多时候人们往往对自己的幸福看不到,而感觉别人的幸福很耀眼。想不到别人的幸福也许对自己不适合,更想不到别人的幸福也许正是自己的坟墓。 要求:根据上述材料,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班级_ 学籍号_ 姓名_密封线嘉兴市交通学校二O一六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语文学科(15汽运2班)期终考试答题卷题号一二三总分(一)(二)(三)得分提示:本答题卷一共三个大题,共4页,满分为100分。一、语言运用(第110题每题2分,第1113题每空1分,共30分)12345678910 11. _,来者犹可追。长风破浪会有时_。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_。红酥手,黄縢酒,_。12. _ _ _ _ 13._ _二、语段阅读(每篇10分,共30分)(一)14._ _15._16._17._(二)18._ _ 19._20._21._(三)22._ 23._24._ 25._26._三、作文(40分) 27.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两只老虎,一只在笼子里,一只在野地里。笼子里的老虎三餐无忧,野地里的老虎自由自在,他们互相羡慕对方的自由或安逸,最后互换位置,但不久两只老虎都死了。一只因饥饿而死,一只因忧郁而死。从笼子里走出来的老虎获得了自由,却没有获得捕食的本领;走进笼子的老虎获得了安逸,却没有获得在狭小空间生活的心境。 许多时候人们往往对自己的幸福看不到,而感觉别人的幸福很耀眼。想不到别人的幸福也许对自己不适合,更想不到别人的幸福也许正是自己的坟墓。 要求:根据上述材料,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00400600800附:二O一六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语文学科期终考试试卷答案一、语言运用(第115题每题2分,第11、12题每空1分,第13题2分,共30分)1、D 2、C 3、B 4、A 5、B 6、C 7、D 8、A 9、C 10、D11、往昔不可谏 直挂云帆济沧海 百舸争流 满城春色宫墙柳12、孟尝 春申 王勃 骆宾王13、失迎 赐教二、语段阅读(每篇10分,共30分)(一)14(2分)我有一个梦想 马丁路德金15(4分)没有得到自由;备受压榨;穷困;社会地位低下。16(2分)从黑人物质生活的贫困和精神上备受歧视两方面揭示了黑人生活的处境。17(2分)要求(美国政府)兑现“给予所有的人以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不可剥夺的权利”的诺言。(二)18(3分)AE(答对一项给2分) 19(2分)D 20(2分)第一个“味”:人的味觉品尝到的酸甜苦辣等味道。 第二个“味”:超越于酸甜苦辣等具体味道之上的事物的美。21(3分)美的东西都是相对的,随着人们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当一群大学生以探险的心态进入原始森林,那种原始风貌在他们眼里是难得一见的美;当他们迷路被困,面临危险,原来的美就消失了。这表明美是随着人与环境的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三)22(2分)B 23(2分)A 24(2分)A 25(2分) B 26(2分)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跑出,龟甲和玉器在匣子里被毁坏,这是谁的过错呢?三、作文(40分) (略)
收藏
编号:2569007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51.02KB
格式:DOC
上传时间:2020-04-20
8
金币
- 关 键 词:
-
职高
语文
期终
试卷
标准答案
- 资源描述:
-
^`
班级____________ 学籍号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密………………………………封…………………………线……………………………………………
班级____________ 学籍号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嘉兴市交通学校二O一六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
《语文》学科期终考试试卷
提示:本试卷一共三个大题,共8页,满分为100分。
一、基础知识(第1—10题每题2分,第11—13题每空1分,共30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同的一项是(▲)。
A 纤夫靠着一根纤细的纤绳把一艘装满西瓜的船拉动了起来。
B 当日薄西山时,他在那片瘠薄的荒地里找到中药薄荷的薄叶。
C 春晚小品得小沈阳出马,才能得到观众的认可,他可是得到了赵本山的真传。
D 小张气呼呼地踹门而入,小王惴惴不安地端了一杯水给他,让他先喘口气再讲一下发生了什么事。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 初出茅庐 信笔涂鸭 寂寥 细腻
B 情不自尽 作奸犯科 嗜好 邂逅
C 恼羞成怒 历久弥新 挑拣 勃谿
D 礼上往来 试目以待 糟糕 温馨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哺育子女,赡养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有些人却以种种借口__________自己的责任。
②常在父母身边生活,容易养成___________。
③把文学鉴赏仅看作是对文学语言的咀嚼和玩味,这其实是大大的___________。
A 推托 骄气 曲解 B 推脱 娇气 误解
C 推托 骄气 误解 D 推脱 娇气 曲解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昔日澳门是一个小渔村,今天的澳门到处可见高楼大厦耸立,各种基础设施应有尽有。
B 这座以前破旧的博物馆如今装修一新,看起来古朴庄严,器宇轩昂。
C 这位名列未来特区五司之首的女长官,成为澳门报刊炙手可热的焦点。
D 说话写文章,第一要简明,做到有的放矢;第二要朴素自然,防止言不由衷。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各种读书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一支动人的歌声。
B 每天下午同学们都有一段自由活动的时间。
C 我校八个教师的孩子都已解决了就业问题。
D 我的身体、业务水平和思想水平比一年前提高了许多。
6.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吃水的时候,赶集挖井的人,__________,我们更加珍惜甜美的泉水;收获的时候,感激播种的人,__________,我们更加明白劳动的艰辛;成功的时候,感激生养你的人,__________,我们更加懂得生命的宝贵。
①投桃报李 ②春华秋实 ③丰硕果实 ④春风化雨 ⑤源远流长 ⑥饮水思源
A ⑥③⑤ B ⑥③④ C ⑥②① D ⑥②⑤
7.“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这一诗句的常序应当是(▲)。
A 湘江北去,独立寒秋,橘子洲头。 B 橘子洲头,寒秋独立,湘江北去。
C 寒秋,湘江北去,独立橘子洲头。 D 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湘江北去。
8.对下列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泪流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 ②晓来谁染霜林醉?
③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 ④笑吟吟一处来,哭啼啼独自归。
A ①夸张②比拟③借喻④对偶 B ①对偶②比拟③借代④对比
C ①夸张②反问③借代④对偶 D ①对偶②反问③借喻④对比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 九国之师
B 才能不及中人 流血漂橹
C 东割膏腴之地 囊括四海之意
D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天下云集响应
10.浙江是个旅游大省,各县市都有不少名胜古迹。下列对联与各个景点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①仰视桑葚熟;俯听蟋蟀鸣。
②钓者不在鱼也;先生其犹龙乎。
③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④到这山来,未谒善门当先净志;渡那海去,欲登彼岸须早回头。
A ①三味书屋 ②姜太公钓鱼台 ③岳飞墓 ④五台山
B ①百草园 ②姜太公钓鱼台 ③于谦墓 ④普陀山
C ①三味书屋 ②严子陵钓台 ③于谦墓 ④五台山
D ①百草园 ②严子陵钓台 ③岳飞墓 ④普陀山
11.根据提供的诗句,在横线上补写出另一句。
① ▲ ,来者犹可追。
②长风破浪会有时, ▲ 。
③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 ▲ 。
④红酥手,黄縢酒, ▲ 。
12.文学常识。
①战国四公子是指齐国的 ▲ 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 ▲ 君和魏国的信陵君。
②中国文学史上往往有作家并称的现象,“初唐四杰”是指 ▲ 、 ▲ 、杨炯、卢照邻。
13.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内容。
初次见面说“久仰”,好久不见说“久违”,等候客人用“恭候”,客人来到称“光临”,未及欢迎说“ ▲ ”,盼人指点用“ ▲ ”。
二、语段阅读(每篇10分,共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一百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签署了解放黑奴宣言,今天我们就是在他的雕像前集会。这一庄严宣言犹如灯塔的光芒,给千百万在那摧残生命的不义之火中受煎熬的黑奴带来了希望。它之到来犹如欢乐的黎明,结束了束缚黑人的漫漫长夜。
然而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必须正视黑人还没有得到自由这一悲惨的事实,一百年后的今天,在种族隔离的镣铐和种族歧视的枷锁下,黑人的生活备受压榨。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然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一个穷困的孤岛上。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然萎缩在美国社会的角落里,并且,意识到自己是故土家园中的流亡者。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就是要把这种骇人听闻的情况公之于众。
就某种意义而言,今天我们是为了要求兑现诺言而汇集到我们国家的首都来的。我们共和国的缔造者草拟宪法和独立宣言的气壮山河的词句时,曾向每一个美国人许下了诺言,他们承诺给予所有的人以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不可剥夺的权利。
14.语段选自课文《 ▲ 》,作者是 ▲ 。 2’
15.“一百年后的今天”,美国黑人生活的“骇人听闻的情况”是怎样的?请加以概括。 4’
16.第二段从哪些方面揭示了美国黑人的生活处境? 2’
17.“就某种意义而言”,这次集会的目的是什么? 2’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8——21题。
美和美的东西 蒋孔阳
什么是美?这个问题看似十分简单,一朵花、一片晚霞、一首诗、一曲音乐,我们觉得美;穿的衣服,用的家具,我们都会用审美的眼光,来说他们美不美。但是如果认真追问一下:究竟什么是美?我们却往往会瞠目结舌,不知所答。
在对美进行追问的过程中,首先碰到的,是把美和美的东西混淆在一起,把美的东西当成美。这是因为我们和现实发生审美关系的时候,差不多总是先碰到具体的美的东西,然后再将美的东西概括出来美的概念来。
古希腊柏拉图的《大希庇阿斯篇》是西方最早谈论美的专著。其中苏格拉底向希庇阿斯提出一个问题:“什么是美?”希庇阿斯就混淆了美和美的东西,用一位漂亮的小姐、一批漂亮的母马、一只漂亮的汤罐等等,来回答“什么是美”。苏格拉底坚决反对这一回答,说他所要探讨的,不是“什么东西是最美的”,而是“什么是美”。“我问的是美本身,这美本身,加到任何一件事物上面,就使那件事物成为美”。苏格拉底与希庇阿斯探讨了许久,最后不得不感叹的说:“美是难得。”
这个讨论在美学史上具有重要价值:他要我们透过美的现象去探讨美的本质,从千千万万美的东西中,去寻找美的普遍规律。关于美本身,所要研究的是作为普遍规律的美,也就是美的本质,而不是芸芸总总的美的现象的美的东西,把美的东西当成美,会造成许多困难。
首先,任何美的东西都只能说明它本身的美,而不能说明其他都东西的美。例如漂亮的小姐,就只能说明漂亮小姐的美,而不能说明漂亮的母马的美、漂亮的糖罐的美。美的东西千千万万,但它们都各有其美,而不能用以相互说明,更不能相互等同。桃花的美不同于梅花的美,而《红楼梦》与《儒林外史》或是唐诗的美,也是各异其趣袀不相同。美事从各种各样的东西当中所总结出来的普遍规律,它从现象上升到本质,它能说明任何美的东西之所以美的原因,但它本身并不就是美的东西。
其次,美的东西都是相对的,随着人们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当美的东西与人处在某种关系当中,它是美的;处在另外的关系当中,它就可能不美或是另一种美。例如两湖,当晴光潋滟或是山雨空前的时候,条件不同,它就具有不同的美。当时杜甫写到:“好雨知时见,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时的美可以说是美的。可是当杜甫写道:“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表乱少时眠,长夜沾湿何由彻!”这时的雨,你又能说是你、美的吗?因此任何美的东西的美,都顺着它与人凡人关系而变化,我们很难把美的东西永远当成是美的。
第三,美的东西不仅仅是漫无边际的,而且是自相矛盾的。从自然到社会,从物质到精神,从生活到艺术,无不由美的东西存在,在这样众多的美的东西中,你要把美说成是一种东西,当然你、不可能。同一种东西,可以是美的,也可以是不美的;不同的东西,它们却可以都是美的;甚至相互矛盾的东西,也可以都是美的。
第四,美不是事物的某一种物质属性,本来不是一种“东西”,我们又怎么能够把美当成一种东西呢?谈到味,它有酸甜苦辣;谈到色,它有红黄蓝清浊高低。凡此,都是一定的物质因素构成的,它们都表现为某种物质的东西,但是却不然,你能说美是有哪些物质的因素构成的呢?你只能说,美必须有一定的物质条件,但它又不仅仅只是某种固定的物质条件。例如美必须和味、色、声发生联系,但美又不在于味、色、声本身,而在于味外之味,色外之色,声外之声。这样,你又怎么能够用某种固定的东西,固定的味、色、声,来说明美呢?
美不是美的东西,它是什么呢?我们说它是构成美的东西之所以美的根本性质和普遍规律。
18.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3’
A 从美的本质看,漂亮的姑娘本身就是美。
B 从美和一定物质条件的关系看,人的嗓音好,歌声不一定就美。
C 梅花的美丽与桃花的美丽虽不相同,但都包含着美的规律。
D 在欣赏诗词时,不能用词的婉约美去衡量词的豪放美。
E 斑马身上的墨、白两种颜色决定了它的美。
19.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
A 美的概念需要根据美的东西来总结。
B 不能因为某一种东西是美的,就把与之相反的东西当成丑的。
C 苏格拉底和希庇阿斯的对话并未解决“美是什么”的问题。
D 美的东西人人都能欣赏,所以美的问题并不复杂。
20. 指出画线部分“味外之味”的两个“味”字的不同意思。 2’
21. 一群大学生探险进入一处原始森林,对所见景物的原始美十分赞叹。几小时后,他们迷路了。夜幕降临……他们对周围的景物开始感到恐惧。请从美与人的关系的角度,结合文中的原理,对这种现象作简要分析。 3’
(三)阅读下面语段,完成22——26题。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22.下列词语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2’
A 则将焉用彼相矣 相:辅助
B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倾:倾覆
C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舍:逃避
D无乃尔是过与 过:过错
2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
A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B 且在邦域之中矣 既来之,则安之
C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D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不能者止
24.以下五句话中,全都体现孔子治国安邦原则的一组是(▲)。 2’
①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②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③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④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⑤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A ①②④ B ①④③ C ②③⑤ D ②④⑤
2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2’
A 第一段孔子对弟子的批驳,语势跌宕起伏,说理层层深入,表达非常丰富,令人叹为观止。
B 本文通过心态、表情、动作的刻画,使人物的形貌和个性心理如在眼前。例如,孔子在大是大非面前的当仁不让,直面邪恶,充分地显示了出来。
C 本文是一篇典型的驳论文,围绕“季氏将伐颛臾是错误的”这一观点展开反驳,通过孔子与他的学生冉有、季路之间的对话,批驳了季氏兼并颛臾的企图,阐明了“治国以理”“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
D 第三段语言的主要特点是形式整齐,音调和谐,气势贯通,层次性极强,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26.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2’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三、作文(40分)
27.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两只老虎,一只在笼子里,一只在野地里。笼子里的老虎三餐无忧,野地里的老虎自由自在,他们互相羡慕对方的自由或安逸,最后互换位置,但不久两只老虎都死了。一只因饥饿而死,一只因忧郁而死。从笼子里走出来的老虎获得了自由,却没有获得捕食的本领;走进笼子的老虎获得了安逸,却没有获得在狭小空间生活的心境。
许多时候人们往往对自己的幸福看不到,而感觉别人的幸福很耀眼。想不到别人的幸福也许对自己不适合,更想不到别人的幸福也许正是自己的坟墓。
要求:根据上述材料,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班级____________ 学籍号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嘉兴市交通学校二O一六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
《语文》学科(15汽运2班)期终考试答题卷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一)
(二)
(三)
得分
提示:本答题卷一共三个大题,共4页,满分为100分。
一、语言运用(第1—10题每题2分,第11—13题每空1分,共3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①__________________,来者犹可追。
②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___。
③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__________________。
④红酥手,黄縢酒,_________________。
12. ①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13.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语段阅读(每篇10分,共30分)
(一)
14.《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1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18._______ _______ 19.______________
2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22.______________ 23.______________
24.______________ 25.______________
2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40分)
27.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两只老虎,一只在笼子里,一只在野地里。笼子里的老虎三餐无忧,野地里的老虎自由自在,他们互相羡慕对方的自由或安逸,最后互换位置,但不久两只老虎都死了。一只因饥饿而死,一只因忧郁而死。从笼子里走出来的老虎获得了自由,却没有获得捕食的本领;走进笼子的老虎获得了安逸,却没有获得在狭小空间生活的心境。
许多时候人们往往对自己的幸福看不到,而感觉别人的幸福很耀眼。想不到别人的幸福也许对自己不适合,更想不到别人的幸福也许正是自己的坟墓。
要求:根据上述材料,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00
400
600
800
附:二O一六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语文》学科期终考试试卷答案
一、语言运用(第1—15题每题2分,第11、12题每空1分,第13题2分,共30分)
1、D 2、C 3、B 4、A 5、B 6、C 7、D 8、A 9、C 10、D
11、①往昔不可谏 ②直挂云帆济沧海 ③百舸争流 ④满城春色宫墙柳
12、①孟尝 春申 ②王勃 骆宾王
13、失迎 赐教
二、语段阅读(每篇10分,共30分)
(一)14(2分)《我有一个梦想》 马丁路德金
15(4分)没有得到自由;备受压榨;穷困;社会地位低下。
16(2分)从黑人物质生活的贫困和精神上备受歧视两方面揭示了黑人生活的处境。
17(2分)要求(美国政府)兑现“给予所有的人以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不可剥夺的权利”的诺言。
(二)18(3分)AE(答对一项给2分) 19(2分)D
20(2分)第一个“味”:人的味觉品尝到的酸甜苦辣等味道。
第二个“味”:超越于酸甜苦辣等具体味道之上的事物的美。
21(3分)美的东西都是相对的,随着人们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当一群大学生以探险的心态进入原始森林,那种原始风貌在他们眼里是难得一见的美;当他们迷路被困,面临危险,原来的美就消失了。这表明美是随着人与环境的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
(三)22(2分)B 23(2分)A 24(2分)A 25(2分) B
26(2分)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跑出,龟甲和玉器在匣子里被毁坏,这是谁的过错呢?
三、作文(40分) (略)
展开阅读全文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