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设计史-第二章第1节-中国手工艺设计.docx
《工业设计史-第二章第1节-中国手工艺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业设计史-第二章第1节-中国手工艺设计.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工业设计史-第二章第1节-中国手工艺设计 第二章第一节中国手工艺设计 中国的手工艺设计源远流长,古代劳动人民用智慧创造了极其光辉夺目的艺术作品,并在整个人类设计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中国的建筑、园林、陶瓷、家具、染织等设计,不仅对日本、东南亚各国,而且对西方近代设计也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手工艺设计的发展是一个庞杂的体系,以下按时间顺序,并选择不同时代中有代表性的一类手工艺产品进行介绍,以期描绘出中国手工艺设计发展的轮廓。 1陶器 陶器的发明是氏族社会形成后的一项重要成就.在这之前,人类只能对自然材料进行加工,并只改变外在形状.而制陶,则是通过火的应用,使泥土改变其内在性质。这是人力改变天然物的开端
2、,是人类发明史上重要的一页.陶器的出现不仅丰富了生活用具,而且也加强了定居的稳定性。制陶是一种专门技术,应根据不同用途对原料进行加工.一般要选取细腻的黄土,淘去杂质,如需高温火烧,则要掺入沙子,以防燥裂。制作陶器最早是用手捏制,对于较大的器物,则搓成泥条,再盘筑成器形,后来又逐渐发展成转轮成形。在仰韶文化时期即有初级形式的陶轮出现,其结构简单,转动很慢,一般称为慢轮。当时陶器的成形、修坯甚至某些纹饰的制作,就是借助于这种慢轮进行的。 农业和定居生活的发展,谷物的贮藏和饮水的搬运,都需要新兴的容器,陶器这种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出现,正好满足了新的功能要求.但一开始,人们并没有找到一种新的形式来反映新
3、材料、新技术的特点。早期的陶器在造型上显然是模仿其他材料做成的常见器物,如篮子、葫芦和皮袋的形状,在装饰上也留有模仿的痕迹,如席纹、绳纹的广泛使用.后来才逐渐发展成具有自身特点的器皿。 陶器表面加工有多种方法:压模,即用平滑的石头在陶坯上压模使之光滑;施加陶衣,进而加以彩绘;压印,用特制工具在陶坯上压出绳纹或条纹,既使陶壁坚实,也使压纹成为一种装饰,增加美观.此外还有堆贴和刻划等多种加工方式. 新石器时代晚期,制陶技术已发展到了很高水平,能制作出非常优美的彩陶。所谓“彩陶”是指一种绘有黑、红色装饰花纹的红褐色或棕黄色陶器。彩陶多用手工捏制,然后打磨绘色,再入窑烧制.彩陶造型优美,装饰精巧,反映
4、了先民的艺术创造力。 在陕西半坡遗址中有各种适应不同功能要求的陶器,如水器、饮食器、储盛器及炊器等,这些器皿的造型已初步标准化,其中以卷唇圜底盆最为典型。这种陶盆造型简洁优美,而又非常实用,与现代的盆器很相似.卷唇的边缘既可增加强度,也方便了使用,隆起的圜底则使盆能在土坑中放置平稳。这种陶盆通常饰有鱼形花纹,是半坡彩陶最有代表性的装饰纹样。这种纹样起先使用写实手法,后逐渐演化为鱼体的分割组合,使其抽象化、几何化和程式化,形成了横式的直边三角和线纹组成的装饰图案特点。 彩陶中另一类常见的陶器是用于汲水和存水的小口尖底瓶(图21)。其所以为尖底,是由于这种瓶是固定于土坑中使用的.瓶的两耳位置适当,
5、可用绳系住, 口部也结有一根绳,以利提起时掌握重心,便于倒水和汲水,还能控制倒水量,因此使用功能很好.同时在瓶体上绘以各种图案,使实用与美观统一于一体。 彩陶的装饰艺术水平很高,特别注意装饰与器皿的使用条件和造型相适应。原始人类应用这些装饰效果,达到了审美的满足,使外在对象和内在感情得到统一。这里便涉及到了设计的一个基本点,即实用功能与形式美感的结合.彩陶在功能、造型和装饰三方面达到了完美统一,并且适当地反映了材料和制作工艺的特点。 陶器的造型,一般是为了适应生活实用而设计的。鬲(l)是陶器中最常见的煮食器皿(图2-2),其形象并非模拟或写实,因为自然界并无三脚兽,而是源于生活实用。它的三条肥
6、大而中空的款足是由早期陶鼎的三足演化而来的,这样在火上使用时便扩大了受热面积,缩短了烧煮时间。同时三条款足也起着灶的作用,形成稳定的支撑,使用方便.在造型上也颇有特色.甗(yn)是为了使器物下部能煮,上部能蒸,蒸煮结合的器皿,其形态真实地反映了这一使用特点。豆是盘子加上一个高足,既便于取食,又便于挪动。簋(g)是陶碗加上一个方形的座,圆和方的造型产生形式上的对比,而在使用上则更加稳定。 从陶器发展中可以了解到,产品的目的性来源于人类生活和劳动的需要,没有需要就不会去生产。从这一意义上说,产品的功能是基本的,它决定了产品的基本形体,如盆与罐的功能不同,基本的形体就不同。尽管如此,人们还是可以在由
7、功能决定的基本形体内创造各种各样富有特征和美感的形态。 陶器的设计赋予了器物以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后者集中体现在彩陶的装饰上。纹饰不单是装饰艺术,而且也是氏族共同体在文化上的一种表现,是一定的人群的标志。在多数场合下是作为民族图腾或其他崇拜的符号而存在的,相当于象形文字的雏形,具有表征的作用. 随着制陶工艺的发展,陶器的品种日益增多,人们己能熟练把握和精心制造各种造型的陶器,如各种比例的圆、方、长、短、高、矮的器物,其中线和形体的美感便随之产生,并日益成为这一时期很高水平审美艺术的中心。 2。青铜器 铜是人类最早冶炼和使用的金属,起先人们炼出的是纯铜,后来用铜和锡制成合金青铜.金属工具和用品的
8、出现,使设计进入新的历史阶段。青铜在我国商代得以广泛应用。早期青铜器大都是直接仿自陶器,体壁较薄,多为平底,足做成锥柱状,以后又逐渐演变。 熔铸法的发明,使人们可以随意制造出各种不同形式的铜器,并体现出青铜材料的特点。熔铸法制作青铜器首先要制范,有了范,人们便可以铸造出形式和尺寸完全一样的规范化产品,如兵器、铸币等。早期的制范法为陶范法,根据泥模制成内范,浇注后得到与泥模一样的制品。到了战国时期,失蜡法出现,这是我国古代金属铸造工艺的一项伟大发明,并至今仍为精密铸造法的一种方式。失蜡法是用蜡制成器形,然后用泥填充和加固,待干后再倒入铜液,蜡受热后熔成液体 流出,原来有蜡处即形成铸造物。用失蜡法
9、铸造的青铜器花纹精细,表面光滑,精度很高。 商、周时代的铜器多为礼器,形制精美,花纹繁密而厚重,多用细密的花纹为底,衬托高浮雕的主要纹饰。最常见的纹饰有云纹、雷纹、饕餮(toti)纹、蝉纹、圆圈纹等。这些精巧的雕饰,给人以富丽严肃的印象,花纹的题材可能与鬼神迷信相联系,也可能是反映民族徽记的残余。 战国时,素器开始流行,到了汉代,铜器已向生活日用器皿方面发展,并取得了较高成就.战国时已有铜灯,到汉代铜灯制作达到鼎盛,其中虹管灯(称为金工)的设计水平极高。金工灯有虹管,灯座可以盛水,利用虹管吸收灯烟送入灯座,使之溶于水中,以防止室内空气污染,这说明两千年前人们在设计中已有科学的环保意识。汉代铜灯
10、造型丰富多彩,灯体优美,既实用,也符合科学原理;既可作灯,又可作室内陈设,体现了卓越的设计艺术构思,如图3所示. 图21 小口尖底瓶 图22 陶鬲 图2-3 汉代长信宫灯 图-西汉云纹漆鼎 图2-5 长沙出土的双层九子漆奁,脱胎漆器 漆器 汉代的漆器在技艺上达到了顶峰。图24所示为西汉的云纹漆鼎,是木胎质地的,表面层为黑漆朱纹.汉代漆器的生产有专门机构管理。漆器的生产过程也有了明确而细致的分工,共有制作漆胎灰底的素工、在漆胎上涂漆的髹(x)工、做彩绘的画工等11类工种,这就使漆器能以较大规模进行批量的手工生产。 汉代漆器的制作,体现了卓越的设计思想。它从实用出发,考虑到使用方便、放置的容积以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工业设计 第二 中国 手工艺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