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二首》课程教案.doc
.-诗经二首教案4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掌握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2、掌握实词意义、虚词用法和文言句式。3、体会人物思想感情,领会诗的内容,学习诗的表达技巧。4、学习并掌握诗经四言诗的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和章法节奏特点。学习方法:1、通过熟读成诵加强对诗歌的理解。2、体会赋、比、兴及重章叠唱的手法。3、鉴赏人物形象,品味自己感兴趣的诗句。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 一、导语:到目前为止,同学们学过了诗经里哪些诗歌?关雎、蒹葭。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歌的发展,从诗经、楚辞、汉魏古诗、唐诗、宋词,到现代的新诗,可以说是源远流长。我国诗歌的源头诗经反映当时人们的精神风貌,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它打开了我们祖先心灵的世界。二、诗经简介:(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包括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500年间的诗歌,共305篇。先秦时代通称为诗,也叫诗三百,汉代才称为诗经,并沿用至今。它是儒家的经典之一。(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早在春秋时期,诗经就已广泛流传。当时士大夫常在外交场合引用诗经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愿望,叫做“赋诗言志”。孔子曾经这样极力赞美诗经:“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思想纯正)”又说:“小子何莫学乎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诗经可以培养想象能力,可以提高观察能力,可以合群,可以抒发怨恨不平还可以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字。)“不学诗,无以言”,并常用诗经来教育自己的弟子。 (2)诗经按乐曲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指“十五国风”,(如郑风、卫风、邶风、魏风、唐风(晋)等)大都是民间的歌谣,是当时15个诸侯国的诗歌作品。它和屈原的离骚并称为“风骚”,课文所选的两首诗作均出自“风”;“雅”是宫廷乐曲歌辞,有“大雅”和“小雅”,它是一种正统音乐,是宫廷乐曲歌辞;“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 诗经的内容以“风”和“小雅”为主,“大雅”和“颂”数量较少。这些诗歌最初都是乐歌,只是由于古乐失传,后人无法了解风、雅 颂各自在音乐上的特色。(3)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赋”,就是“铺陈其事而直言之”,即直接铺叙陈述;“比”,就是“以彼物比此物”,即比喻,是诗经开创的修辞方法。“兴”,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是诗经首创的修辞形式。赋、比、兴手法的成功运用,是构成诗经民歌风土气息浓厚的重要原因。风、雅、颂、赋、比、兴,合起来称为“六义”。 (4)诗经总的倾向是现实主义。作品朴素自然的风格多方面反映了现实生活,表现了不同阶级和阶层的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感受。由于它的内容丰富、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诗经开创了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优秀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5)诗经的内容:一、祭祖颂歌和周王朝史诗;二、农事诗;三、燕飨xing诗;四、婚姻爱情诗;五、政治讽喻诗。涉及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在“国风”中,反映婚姻爱情的恋歌数量最多。正如苏州民歌所唱的“无郎无姐不成歌”,爱情永远都是诗歌中重要的题材。“国风”的这些恋歌大多数是当事者率真大胆的表白,感情大都是诚挚、热烈、朴素的。虽然同属爱情的题材,内容却很少类同,凡属恋爱生活里的忧喜得失、离合变化都在这些诗里得到了表现。这类恋歌是诗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精彩动人的篇章。三、静女简介:静女选自诗经邶风,是东周时期产生于邶地(今河南汤阴县境)的民歌。这是一首爱情短诗。诗的内容是写一对青年男女幽会的情景,全诗以男子的口吻写出,生动地描绘了他约会的过程。先写男子去赴约,后写女子向男子赠送物品来表达爱情。整篇诗歌充满着愉快而幽默的情趣。四、分析邶风静女【译诗】娴静的姑娘撩人爱,约我城角楼上来。暗里躲着逗人找,害我抓耳又挠腮。娴静的姑娘长得俏,送我一支红管箫。我爱你管箫颜色鲜,我爱你管箫颜色好。牧场嫩草为我采,我爱草儿美得怪。不是你草儿美得怪,打从美人手里来。(一)诵读邶风静女(二)扫除字词障碍:1、静:文雅和善。其:形容词词头,没有实际意义。姝sh:美丽。俟s:等待,等候。于:在。城隅:城角幽僻的地方。(“俟我於城隅”介词结构“于城隅”作状语,后置。这是一种文言句式。)“爱”a通“薆”,隐藏。“见”xin通“现”,出现。踟蹰ch ch:也作“踟躇”,心里迟疑,犹豫徘徊。(彷徨:走来走去,犹疑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好。犹豫:迟疑不决。)2、娈lun:美好。贻y:赠送。彤tng管:红色的管箫。炜wi:鲜明有光的样子,有光泽。“说”yu通“悦”,喜爱,喜欢。怿y:喜爱,喜欢。女r通“汝”,你,文中指彤管。3、自:从,介词。牧:郊外、田野。“归”ki通“馈”,赠送,馈赠。荑t:初生的茅草。洵xn:的确,确实。“匪”fi通“非”,不,不是。美人:指静女。贻y:赠送的。板书:1、通假字:“爱”a通“薆”,“见”xin通“现”(爱而不见),“说”yu通“悦”,“女”r通“汝”(说怿女美),“归”ki通“馈”,(自牧归荑),“匪”fi通“非”,“女”(匪女之为美)。2、一词多义: 其:形容词词头。(静女其姝、静女其娈)之:结构助词,的。(美人之贻)(三)静女分析:板书:1、 三个场景:(一章一章板书出来)俟于城隅不见人贻我彤管思情人爱屋及乌重归荑2、 男子性格:痴情、诚挚、憨厚。女子性格:热情、天真、活泼、调皮、聪明、慧美。3、 感情曲线:4、 形式特点:四言为主,兼有杂言。重章复唱。(静女其姝静女其娈)5、 表现手法:赋。1、分析作品(1)首章:这一章写得生动活泼,趣味盎然。开头用“静女其姝”来写那位女子,表达了男子对女子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十分倾慕的感情。连同下面“俟我於城隅”一句,就生动地写出了那个男子在赴约会时的那种欢欣、愉快、幸福,以至于不无得意的心情。但紧接下面却突然一转,写那个女子见到男子来了,却故意找个地方把自己隐藏起来了原来她是位天真、活泼、调皮的姑娘。这样一来,可真的急坏了那个满怀欣喜而兴冲冲赶来约会的男子,禁不住“搔首踟蹰”起来。他想,这姑娘是因为遇到了什么意外的事情没有来呢?还是阴晴不定少女心,对自己变了卦而故意失约不来呢?这“搔首踟蹰”,既十分穷形尽相地写出了那男子焦灼万分的情态,也借此写出了对少女的爱慕、思念、迷恋。从这个情景,我们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男子性格?“痴情”可不可以?“诚挚”可不可以?明显是可以的。“憨厚”呢?小伙子被姑娘如此轻易地捉弄,是不是也可以看出他憨厚的性格特点啊?这一段写了约会过程中一个小小的恶作剧,写得精彩至极。这个场面有没有安排声音呢?没有。可是却让人隐隐地听到两颗充满爱意的心在狂跳。我们可以引用白居易琵琶行中的一句话来形容,叫作“此时无声胜有声”!这一章我们用一句话来概括,可以怎么概括?俟于城隅不见人。(2)第二章:第二章写那位调皮的姑娘看到践约而来的恋人急成那个样子,终于露面了,并郑重地把一支红色的管箫作为见面礼物送到男子面前。姑娘送管箫是为了传情。姑娘如此热情,如此看重爱情,那么小伙子对此是如何反应的呢?他说了一句什么话?他说:“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这句话是说给谁听的呢?是说给彤管听的吗?不是,表面上是对着彤管说,实际上是对着唯一的听众姑娘说的。这句话,一语双关,既赞美管箫,又赞美赠管箫的恋人。表面的意思是说管箫美,而更深的含意是说姑娘美。这一章写得也是情趣盎然,从这一章中我们同样可以看到小伙子痴情、诚挚的性格特点。我们再用一句什么话来概括第二章呢?贻我彤管思情人。(3)第三章是说女子又从牧场上带回一支荑草(即白色的初生的茅草)赠给男子。男子对此有何反应呢?他对茅草的赞美是“洵美且异”,美得特别,美得怪异。他对茅草大加赞美。同学们想想,照理说,彤管比荑草要贵重得多,但男主人公对受赠的彤管只是说了句“彤管有炜,说怿女美”,只是赞美红色的管箫色泽鲜艳,而对所赠的卑微的一棵小小的茅草却大加赞美,这是为什么?设想一下,如果让你来抽奖,只有管箫和小草两种赠品,你更希望抽到什么样的奖品?你不会希望自己抽到的奖品是一条随处可见的小草吧?那么诗中的小伙子为什么得到一条小草后那么高兴?他是不是很傻?不是,他不傻。因为“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不是小草你真是美的,而是因为你是美人赠送的,你的身上还存留着美人的气息。况且“自牧归荑”,荑草是她跋涉远处亲手采来的,物微而意深,物轻而意重。哦,原来,物是寄托着情感,有了情感,物品即使再卑微,它在人的心里也是贵重的了。小伙子这种不寻常的赞美,显示出小伙子一片爱人及物、爱屋及乌的诚挚之心。接受荑草,感受到普通的小草也“洵美且异”,小伙子对爱情的态度这时已经超越了对外表美的迷恋,进入了追求内心真情的更高层次的境界。那么,第三章,我们能不能想出一个句子来概括它?爱屋及乌重归荑。我们已经用了“痴情”“诚挚”“憨厚”这样的词来形容我们的主人公“小伙子”,那么,我们用什么来形容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呢?“热情”行不行?行。要不是一个热情的人,姑娘是不可能又是约会小伙子,又是给小伙子赠送物品。 那“活泼”“调皮”行不行?行。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她活泼、调皮的特点?在第一章里,她躲起来逗弄小伙子玩,从这个情节看,我们可以说她是活泼、调皮的。还有没有?她躲起来,一方面是为了逗小伙子,另一方面,她也可以从一个更好的角度看看小伙子,是不是真心的。从这一点看,我们说她是聪明的,她是慧美的,不仅长得美丽,而且机灵,有头脑,不是花瓶式的人物。(4)小结:这首诗很短,仅有三章十二句,却生动地写出了一对情人幽会时三个有趣的场面,把民间男女相约的那种天真、活泼、互相逗趣的情景,描摹得非常逼真,生动地表现了热恋中的一个天真活泼的少女和一个憨厚痴情的男子的形象。这首诗中,两个人物的形象通过这三个典型的情景,跃然纸上,他们纯真的性格特点、思想感情,活生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我本人也很喜欢这首诗歌。这一对恋人的幸福很令人羡慕,他们相约于城楼,嬉戏于牧草接天的野外,他们热爱着对方,他们美的形象和纯真的爱情,留下了逾越千年的记忆,让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仍能感受到人类古今共通的情感,感受到古代祖先的情感纯洁高尚的爱情。)诗,总是浓缩的,跳跃的,就像我们电脑里的压缩文件一样。我们必须经过大脑的加工、解压,把诗中的图景在大脑里展现出来,才能够领会诗中的感情,体会诗歌的意蕴。2、邶风静女的形式特点:这篇诗歌有什么形式特点呢?它是几言?五言?七言?还是四言?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那请把杂言的诗句找出来。好,那还有没有其它的形式特点?重章复唱/重章叠唱。像诗经中的蒹葭硕鼠,它们结构上这种重章叠唱的特点都非常明显。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如“静女其姝”、“静女其娈”。什么叫回旋跌宕呢?仔细欣赏过音乐的同学可能注意到,在歌曲中经常出现同样的一段歌词要唱两遍甚至三遍这样的情况,一般情况下,它的乐曲在第二遍或第三遍歌词的时候,要有所变化,否则会显得单调。同样的,如果是乐曲不变的情况下,歌词肯定会变。这样的话,虽然微小的变化你不一定能意识到,但你会觉得舒服,这就是回旋跌宕。好,那我们再看它的表现手法。诗经多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这篇诗歌是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呢?以“赋”的表现手法直接铺叙陈述。静女描写了青年男女相爱、约会、赠送情物。运用赋的表现手法,把诗中的“我”和静女约会于城隅,以及静女“爱而不见”的逗趣,“我”得到赠物时的喜悦等一一叙述出来。五、作业:1、背诵和默写静女。2、预习下一首诗歌氓。(30分钟)第二课时卫风氓一、简介氓:氓是卫国(今河南省淇县境内)的民歌。这是一首弃妇的诗,是以一个女子的口吻自述的一首带有叙事性质的抒情诗。叙述了女主人公由恋爱到结婚最后被遗弃的婚姻悲剧。作者用第一人称“我”来叙事。它采用回忆追述和对比手法。全诗分六章,每章十句(十个分句,可分成五个复句),全诗层次分明。这首诗通过结婚前后,爱情、生活、思想感情几个方面的对比,表现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性格变化。它使用了“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它有故事情节,在叙事中有抒情,议论。融叙事、抒情、议论为一体的诗体格局,是它的最大特色。二、内容理解与艺术分析:1、扫除字词障碍和内容理解:氓中的女主人公为什么被遗弃呢?是因为男主人公本来并不喜欢女主人公吗?是因为他们的婚姻是父母强迫安排的吗?朗读第一章。板书:(一)恋爱:第一章:求婚,许婚。(赋) 第二章:相思并与氓结婚。(赋)(二)婚变:第三章:劝诫女子不要痴情,而要慎重对待爱情。(比、兴) 第四章:控告男子移情别恋。(比、兴)第五章:补叙多年的苦楚和处境。(赋)(三)决绝:第六章:今昔对比的怨恨和痛苦以及痛斩情丝的决绝。(赋、比)女主人公在情节发展中的性格变化:婚前(少女):热情洋溢、温顺宽厚、感情真挚。婚后(少妇):吃苦耐劳、忠贞善良离弃(弃妇):深沉刚毅、颇有见识(告诫其他女子要慎重对待爱情)卫风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那汉子满脸笑嘻嘻。抱着布匹来换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换丝哪儿是真换丝,悄悄儿求我成好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那天送你过淇水,送到顿丘才转回。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不是我约期又改悔,只怨你不曾请好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我求你别生我的气,重订了秋天好日期。(1)氓mng:民,诗中指女主人公的丈夫,古今异义,古义:民,今义:流氓。之:助词,不译。“蚩蚩”chch通“媸媸”,笑嘻嘻。抱:抱着、拿着。贸:买,交易,交换。“匪”fi通“非”,不,不是。即我:到我这里,即,走近,靠近。谋:指商议婚事。子:你。涉sh:渡过,原意指徒步过水,泛指从水上经过。 淇q:淇水。至于:到了,到达。顿丘:地名。愆qin期:延误时间,拖延时间。愆,过失、过错,在这里指延误。期q,期限,指婚期。良:好的。媒:媒人。将qing:请。“无”w通“毋”,不要。怒:生气。以为:把当作。期:婚期。(“秋”在这里是宾语前置。这是一种文言句式。)把秋天定为结婚的日期,是古代一种风俗。中国是一个农耕文化为主的国家。在古代,人们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收割了庄稼,拿去换卖掉,买回一些日常用品。收获的季节里,农民的手头相对比较宽裕。于是这个季节也常常用来办一些大事。比如男女结婚举行婚礼。第一章:写男子求婚,女子许婚。写男子急于与女子成婚。那可见男主人公是喜欢女主人公的。他主动地追求这个姑娘,并且跟姑娘结婚。那我们看看下面。他们的婚姻是两相情愿的吗?是不是因为男子没有得到姑娘的芳心,最后不得已抛弃了她?他们确实是结婚了,但是这个男子确实赢得了姑娘的芳心了吗?朗读第二章。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到时候城上来等待,盼望你回到关门来。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左盼右盼不见你的影,不由得泪珠滚过腮。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一等再等到底见你来,眼泪不干就把笑口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只为你求神问过卦,卦词儿偏偏还不坏。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我让你打发车儿来,把我的嫁妆一起带。(2)乘chng:登上。彼:那。垝:倒坍。垣:墙壁。(残垣断壁)以:用法同“而”,表承接。复关:前一个指氓住的地方,后一个指住在复关的氓。泣:小声地哭。涕:眼泪。(不能理解为“鼻涕。”)涟涟linlin:泪流不断的样子。既见:终于看见。复关:指住在复关的氓。载:又。尔:你。卜b:用龟甲占zhn卜。筮sh:用蓍sh草占卜。体:卦象,指占卜的结果。无:没有。咎言:凶辞。咎,不吉利。以:用。以:把。贿:财物,在这里指嫁妆、陪嫁品。(不能理解为“贿赂l”。)迁:搬迁,指女主人公出嫁。第二章:写女子对男子的思念并与其结成夫妻。那么可见男子是能赢得女子的芳心的。他们是两情相愿的。那么是什么令男子抛弃了女子呢?是因为女子性格不好,难以相处吗?看看第一部分。这一部分追述往日甜蜜浪漫的恋爱生活。这时,女主人公的性格是怎么样的呢?从“送子涉淇”、“将子无怒”、“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这些语句,可以看出她是一个热情、温柔、宽厚的姑娘。作为少女的她,是非常热情洋溢、感情真挚动人的。那究竟是什么原因,使男子抛弃了这个女子呢?朗读第三章。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桑树叶儿不曾落,又绿又嫩真新鲜。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斑鸠儿啊,见着桑椹千万别嘴馋!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姑娘们啊,见着男人不要和他缠!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男人们寻欢,说甩马上甩;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女人们沾上了,摆也摆不开。(3)之:助词,不译。其:代词,指代桑树。沃若:润泽的样子,比喻女子红颜貌美,也比喻女子和氓两个人情意正浓。若,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于x嗟:感叹词。“于”通“吁”。鸠ji:一种叫斑鸠的鸟。兮:语气词。相当于“啊”。无:不要。食:吃。桑椹:桑树紫红色的果实。女:女子。士:男子。耽dn:迷恋、沉溺,欢爱。(不要与男子欢爱,不要为爱情所迷。)犹:还。“说”tu通“脱”,解脱。第三章:总述自己得出的生活经验,劝诫女子不要沉溺于爱情而受花言巧语、山盟海誓所欺骗。可以看出女子有一颗善良的心。自己有了遭遇,内心非常痛苦,但还是希望别人吸取教训,不要像她一样。她要别人吸取什么教训呢?劝诫女子不要过于痴情,而是要慎重对待爱情。为什么要慎重对待爱情呢?为什么不要过于痴情呢?女子被抛弃,是因为自身不贞洁吗?朗读第四章。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桑树叶儿离了枝,干黄憔悴真可怜。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打我嫁到你家去,三年挨穷没怨言。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一条淇水莽洋洋的水,车儿过河湿了半截帷。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做媳妇的哪有半点错,男子汉儿口是心又非。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十个男子九个行不正,朝三暮四哪儿有个准。(4)其:形容词词头。陨yn:掉下,坠zhu落。这里用黄叶比喻女子人老珠黄,红颜不再;也比喻氓对女主人公的感情衰减。自:自从。徂:往,到。徂尔:嫁给你。三岁:岁,年;泛指多年,不是实数。食贫:过着贫苦的日子。贫:形容词词类活用,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在这里指贫困的生活。汤汤shngshng:水势很大的样子。渐jin:浸湿。帷wi裳chng:围着车子的布幔。女:女子。不爽:没有差错。士:男子。贰:使不专一,是数词词类活用,使动用法。其:他的,代词。行:行为。罔极:没有定准,没有准则。罔,没有。极,准则。二三:三心二意,在这里解释为:使三心二意,数词词类活用,使动用法。其:他的。德:心意,情意。第四章:为什么女主人公要劝女子不要过于痴情呢?为什么要慎重对待爱情呢?因为男子容易移情别恋。这一章写出婚后生活的悲惨、婚姻的不幸,并点出女子的专一、清白,最后点出婚姻不幸的根源是男子的移情别恋。那有什么事实根据呢?朗读第五章。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三年媳妇说短也不短,一家活儿一个人来担。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起早睡迟辛苦千千万,朝朝日日数也数不完。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一家生活渐渐兜得转,把我折腾越来越凶残。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亲弟亲哥哪晓我的事,见我回家偏是笑得欢。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前思后想泪向肚里咽,自个儿伤心不用谁来怜。(5)为wi:作为。妇:妻子。靡m室劳矣:家中的劳苦活儿没有一天不干的,也可以理解为:不以操持家务为劳苦。靡,无,没有,不。室,操持家务,家庭劳作。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夙,早晨,词类活用,名词活用为状语,解释为在早晨。兴,起来。夜,夜晚,词类活用,名词活用为状语,解释为在夜里。靡有朝zho矣:没有一天(不是这样)。言既遂矣:解释成(我在你家)已经久了,也可理解为(心愿)已经实现了。言,句首语气助词,没有实在意义。既:已经。遂,久,实现。至于暴矣:到了(你对我)粗暴(的地步)了,也可以理解为就逐渐虐待我了。 咥(x):大笑的样子。其:他们,他,做代词。静言思之:静而思之。静,静下心来。言,句中音节助词,没有实际意义。躬gng自悼矣:独自伤心。躬,自身。悼,伤心。第五章:前半部分继续回忆婚后的不幸,追述婚后生活,补叙多年的苦楚和处境。后半部分则是回娘家后,痛定思痛,伤心落泪。第二部分:究竟是什么原因使男主人公抛弃女主人公?是因为婚后,女主人公的性格变得不好,男主人公才抛弃了她吗?不是。从哪些语句能看出女主人公婚后的性格特点? “三岁食贫”“女也不爽”和第三章对其他女子吸取她的教训,可以看出她甘于贫苦,忠贞善良,“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看出她吃苦耐劳。那是因为什么原因呢?男主人公变心。这一部分是婚变。女主人公悔恨交加,以抒情为主,写女主人公在生活中得出的痛苦的生活教训,和对负心人的强烈愤慨和谴责。是全诗的主旨。那么被抛弃后,女主人公有没有委曲求全,或者自怨自艾,怨天尤人?朗读第六章。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当初说过和你过到老,这样到老那才真够冤,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洪水虽宽总有它的岸,漯河虽阔也有它的边。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记得当年我小他也小,说说笑笑哪儿有愁烦。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记得当年和他许的愿,事儿过了想他也枉然。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回头日子我也不妄想,撒手拉倒好赖都承当!(6)及尔偕xi老:及:与。偕:共同,一起。与你共同到老。老使我怨:(跟你到)老会让我感到(更加)怨恨。则:都,也。隰:x低湿的地方。“泮”通“畔”,边,岸。总角:未成年时头发扎成的发型髻,这里指少年时代。宴:欢聚,欢乐,古今异义。言笑:谈笑。晏晏:欢乐、和悦的样子。信誓旦旦:誓言真挚诚恳。信誓:真诚的誓言,旦旦:诚恳的样子。不思其反:没有想到你会变心,没有想到你会违反誓言。反,违反誓言,反复,变心。反是不思:反,违反;是,指示代词,这些誓言;思,念旧情。亦已焉yn哉:那就让这份爱情了结了吧!已,止,停止,指终止爱情,斩断情丝。焉哉:语气词连用,加强语气,表示感叹,相当于“了吧”。第六章:是表达了女主人公痛定思痛后与丈夫决绝的决心和沉痛的感受。“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是一片如泣如咽之音,百无聊赖,无复可言。女主人公没有委曲求全,也没有怨天尤人,而是直面爱情幻灭、婚姻破裂的人生悲剧,痛定思痛,总结教训。从中可以看出她性格的坚强。第三部分:决绝、感情决裂。情感十分清醒刚烈。全诗中的“我”是在回忆中叙事,抒情的,在回忆中主要运用对比手法。那我们在分析诗歌所写的内容的同时,也要注意女主人公在婚前、婚后,她的生活、思想和氓对她的态度的前后变化。无论是静女,还是氓,男女主人公都是自由恋爱。在诗经的时代,男女的恋爱比后来的封建社会要来的相对自由,这种自由,到了宋代的程朱理学形成以后,就完全被剥夺了。 氓中的女主人公为什么被遗弃?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说法。年老色衰说。“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女子年老色衰,引起“士”的变心。俗话说,糟糠之妻不可弃。妻子年老色衰,就抛弃她,另觅新欢,“只见新人笑,哪闻旧人哭。”这样的人的人品是低下的。社会制度说。A.情节为“抱布贸丝”到“以我贿迁”、“三岁食贫”,“士”骗取了钱财,生活又由贫到富,可以看出婚姻制度建筑在经济之上,正如恩格斯所说家庭、婚姻反映出金钱关系。B.“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到“言既遂矣,至于暴矣”,由贫富的变化引发婚姻危机,可以看出婚姻制度建筑在经济之上。 社会道德说。“兄弟不知,咥其笑矣”,人们对自由恋爱不理解,这是当时的社会风俗、人们的爱情观所造成的。“士”之变心说。情节为“不见复关”(失约,没有诚信)的暗示性;“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的显示性。这一切可告诉我们“士”的变化是关键原因。 答案可能是多种多样的,但最主要的原因当然是男子的不专一,男子的变心,甚至男子有没有真心爱过女子,都值得怀疑。如果氓,真的很爱这个女子的话,为什么不找个好的媒人,就想随随便便完成婚礼呢?如果真心爱这个女子,为什么要在结婚前占卜呢?如果占卜的结果不是吉,而是凶,那还娶不娶这个女子呢?还有,在决定推迟婚期的时候,氓对女子发脾气了,这说明他这个人本来就是性格暴躁的。你想想看,你是来找恋人商量啊,商量的结果不如意就对对方发脾气,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就可想而知了。婚前就这样,婚后为人粗暴,就一点都不奇怪了。从种种迹象上看,都可以看出氓,不是一个好东西,但是这个善于容忍的温柔的姑娘,在热恋中却被爱情的甜蜜,蒙住了自己的双眼,没有看清氓的真面目。所以,女子自身的大意、择人不慎,也是造成她的婚姻悲剧的一个原因。2、艺术分析:板书:表现手法:赋、比、兴。这篇诗歌无论内容上还是情感上都非常的丰富,人物形象的刻画也很生动,那么现在我们来看看,这位民间诗人是运用什么表现手法来表现诗歌的呢?这篇诗歌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诗歌运用形象思维,常常调动多种艺术手法来塑造形象,在诗经中“赋”、“比”、“兴” 是三种常见的表现手法。而赋、比、兴的综合使用,是这篇诗歌最大的特色。 (1)“赋”的表现手法:“赋”即“铺”,是陈述铺叙的意思。 我们回忆一下,静女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是用赋的表现手法。(2)“比兴”的表现手法:“比”,相当于比喻,就是“以彼物比此物”。“兴”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兴”的意思是“起”,是托物寓情,作用是用来引起别人的注意。使到诗歌,言有尽而意无穷。有些情感如果直言表达,容易穷尽。把情感寄寓在形象之中,让读者不知不觉地从形象中受到感染,产生意味无穷的效果。所以“兴”往往是用与情感相关联的形象的东西来引起别人的注意,从而引发后面的真情实感。“比”和“兴”往往连说并用,这是由于“比”与“兴”往往难以区别。不过,“兴”的使用多在篇、章之首,“比”无此限制;“比”,常常限于具体和局部,“兴”则一般贯穿全篇。“比”往往先有感情,再拿实物作比喻。“兴”则先用实物,来触动作者、读者心中潜藏的情感,起到跳板的作用。比如诗经里有一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如果舍去景物,不过是说“去时是春天,回来是冬天”,还有什么韵味呢?“依依”寄托着出征的士兵对家乡、对亲人恋恋不舍的心情,那“霏霏”曲折地反映了归来的士兵此刻的心情。离别经年,岁月不居,物是人非,千种辛酸、万般感慨,纷至沓来,不正像霏霏的雨雪吗?这就是情景交融的境界了。那这是“比”。如果把前后两句调换位置,变成“杨柳依依,昔我往矣;雨雪霏霏,今我来思。”,那是什么?有没有“比”?有没有“兴”?是一个比兴结合的例子。 我们结合课后92页第二题。找出诗中的比兴句,分析它们的作用。“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也比喻婚姻生活的幸福。“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从桑叶青青到桑叶黄落,不仅显示了女子年龄的由盛到衰,而且暗示了时光的推移。也比喻婚姻生活的痛苦。这两处用桑叶由嫩绿、润泽到枯黄、凋落,来比喻恋爱生活由幸福而变为痛苦。这两句话同样也是“兴”。以桑树的盛衰起兴,从女子的年轻貌美写到体弱色衰,同时记述了男子对她从热爱到厌弃的经过。“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桑葚是甜的,鸠多食则易致醉;比喻爱情是美好的,人太迷恋则容易上当受骗。男人沉溺于爱情犹可解脱,女子一旦坠入爱河,则无法挣离。这句话同样也用了“兴”,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的教训起兴下句“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在这里,女子以反省的口吻回顾了婚后的生活,找寻被遗弃的原因和教训。它的作用是什么呢?由起兴的诗句引出表达感情生活的诗句,激发了读者的联想和想象,使形象更加鲜明,诗意更加浓郁。这几个句子都是比兴结合的例子。“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是用了“兴”。凡事都有边际,而自己的愁思却是无限的。同样的也是起兴下面的诗句,恋爱时的欢乐是无限美好,而被弃后的忧愁也是没完没了。这些都用了“比”的表现手法。3、语言积累:请找出课文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字、词类活用。板书:1、通假字:“蚩”ch通“媸”(氓之蚩蚩),“无”w通“毋”(将子无怒)(无食桑葚), “于”x通“吁”(于嗟鸠兮)(于嗟女兮)“说”tu(犹可说也)(不可说也)“泮”pn通“畔”(隰则有泮)2、一词多义 其:代词,它,代指桑椹。(其叶沃若) 助词,形容词词头,没有实义。(其黄而陨) 代词,他的。(士贰其行) 代词,你。(不思其反) 之:助词,用在主谓间,无实义。(氓之蚩蚩)(桑之未落)动词词尾,无实义。(静言思之)3、古今异义:至于(至于顿丘)古义:到达。今义:表示提另外的一件事的连词。(至于你那件事,我会尽快帮你打听。) 涕(泣涕涟涟):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宴(总角之宴):古义:欢乐。今义:宴会。 氓(氓之蚩蚩):古义:民。 今义:流氓。4、词类活用: 夙兴夜寐(名词用作状语,在早晨,在夜里。)士贰其行(使动用法,使不专一。)二三其德(使动用法,使三心二意。)三岁食贫(形容词用作名词,贫苦的生活。)
收藏
编号:2569592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64.52KB
格式:DOC
上传时间:2020-04-20
8
金币
- 关 键 词:
-
诗经二首
诗经
课程
教案
- 资源描述:
-
.-
《〈诗经〉二首》教案4
学习目标:
1、了解《诗经》,掌握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
2、掌握实词意义、虚词用法和文言句式。
3、体会人物思想感情,领会诗的内容,学习诗的表达技巧。
4、学习并掌握《诗经》四言诗的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和章法节奏特点。
学习方法:
1、通过熟读成诵加强对诗歌的理解。
2、体会赋、比、兴及重章叠唱的手法。
3、鉴赏人物形象,品味自己感兴趣的诗句。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语:到目前为止,同学们学过了《诗经》里哪些诗歌?《关雎》、《蒹葭》。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歌的发展,从《诗经》、《楚辞》、汉魏古诗、唐诗、宋词,到现代的新诗,可以说是源远流长。我国诗歌的源头《诗经》反映当时人们的精神风貌,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它打开了我们祖先心灵的世界。
二、《诗经》简介: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包括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500年间的诗歌,共305篇。先秦时代通称为《诗》,也叫《诗三百》,汉代才称为《诗经》,并沿用至今。它是儒家的经典之一。(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早在春秋时期,《诗经》就已广泛流传。当时士大夫常在外交场合引用《诗经》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愿望,叫做“赋诗言志”。孔子曾经这样极力赞美《诗经》:“《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思想纯正)’”又说:“小子何莫学乎《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诗经》可以培养想象能力,可以提高观察能力,可以合群,可以抒发怨恨不平……还可以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字。)“不学诗,无以言”,并常用《诗经》来教育自己的弟子。
(2)《诗经》按乐曲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指“十五国风”,(如郑风、卫风、邶风、魏风、唐风(晋)等)大都是民间的歌谣,是当时15个诸侯国的诗歌作品。它和屈原的《离骚》并称为“风骚”,——课文所选的两首诗作均出自“风”;“雅”是宫廷乐曲歌辞,有“大雅”和“小雅”,它是一种正统音乐,是宫廷乐曲歌辞;“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 诗经的内容以“风”和“小雅”为主,“大雅”和“颂”数量较少。这些诗歌最初都是乐歌,只是由于古乐失传,后人无法了解风、雅 颂各自在音乐上的特色。
(3)《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赋”,就是“铺陈其事而直言之”,即直接铺叙陈述;“比”,就是“以彼物比此物”,即比喻,是《诗经》开创的修辞方法。“兴”,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是《诗经》首创的修辞形式。赋、比、兴手法的成功运用,是构成《诗经》民歌风土气息浓厚的重要原因。风、雅、颂、赋、比、兴,合起来称为“六义”。
(4)《诗经》总的倾向是现实主义。作品朴素自然的风格多方面反映了现实生活,表现了不同阶级和阶层的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感受。由于它的内容丰富、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诗经》开创了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优秀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5)《诗经》的内容:一、祭祖颂歌和周王朝史诗;二、农事诗;三、燕飨xiǎng诗;四、婚姻爱情诗;五、政治讽喻诗。涉及了社会的方方面面。
在“国风”中,反映婚姻爱情的恋歌数量最多。正如苏州民歌所唱的“无郎无姐不成歌”,爱情永远都是诗歌中重要的题材。“国风”的这些恋歌大多数是当事者率真大胆的表白,感情大都是诚挚、热烈、朴素的。虽然同属爱情的题材,内容却很少类同,凡属恋爱生活里的忧喜得失、离合变化都在这些诗里得到了表现。这类恋歌是《诗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精彩动人的篇章。
三、《静女》简介:《静女》选自《诗经邶风》,是东周时期产生于邶地(今河南汤阴县境)的民歌。这是一首爱情短诗。诗的内容是写一对青年男女幽会的情景,全诗以男子的口吻写出,生动地描绘了他约会的过程。先写男子去赴约,后写女子向男子赠送物品来表达爱情。整篇诗歌充满着愉快而幽默的情趣。
四、分析《邶风静女》
【译诗】
娴静的姑娘撩人爱,约我城角楼上来。暗里躲着逗人找,害我抓耳又挠腮。
娴静的姑娘长得俏,送我一支红管箫。我爱你管箫颜色鲜,我爱你管箫颜色好。
牧场嫩草为我采,我爱草儿美得怪。不是你草儿美得怪,打从美人手里来。
(一)诵读《邶风静女》
(二)扫除字词障碍:
1、静:文雅和善。其:形容词词头,没有实际意义。姝shū:美丽。俟s:等待,等候。于:在。城隅:城角幽僻的地方。(“俟我於城隅”介词结构“于城隅”作状语,后置。这是一种文言句式。)“爱”a通“薆”,隐藏。“见”xin通“现”,出现。踟蹰ch ch:也作“踟躇”,心里迟疑,犹豫徘徊。(彷徨:走来走去,犹疑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好。犹豫:迟疑不决。)
2、娈lun:美好。贻y:赠送。彤tng管:红色的管箫。炜wěi:鲜明有光的样子,有光泽。“说”yu通“悦”,喜爱,喜欢。怿y:喜爱,喜欢。女rǔ通“汝”,你,文中指彤管。
3、自:从,介词。牧:郊外、田野。“归”ki通“馈”,赠送,馈赠。荑t:初生的茅草。洵xn:的确,确实。“匪”fēi通“非”,不,不是。美人:指静女。贻y:赠送的。
板书:
1、通假字:“爱”a通“薆”,“见”xin通“现”(爱而不见),“说”yu通“悦”,“女”rǔ通“汝”(说怿女美),“归”ki通“馈”,(自牧归荑),“匪”fěi通“非”,“女”(匪女之为美)。
2、一词多义: 其:形容词词头。(静女其姝、静女其娈)之:结构助词,的。(美人之贻)
(三)《静女》分析:
板书:
1、 三个场景:(一章一章板书出来)俟于城隅不见人—贻我彤管思情人—爱屋及乌重归荑
2、 男子性格:痴情、诚挚、憨厚。
女子性格:热情、天真、活泼、调皮、聪明、慧美。
3、 感情曲线:
4、 形式特点:四言为主,兼有杂言。重章复唱。(静女其姝……静女其娈……)
5、 表现手法:赋。
1、分析作品
(1)首章:这一章写得生动活泼,趣味盎然。开头用“静女其姝”来写那位女子,表达了男子对女子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十分倾慕的感情。连同下面“俟我於城隅”一句,就生动地写出了那个男子在赴约会时的那种欢欣、愉快、幸福,以至于不无得意的心情。但紧接下面却突然一转,写那个女子见到男子来了,却故意找个地方把自己隐藏起来了——原来她是位天真、活泼、调皮的姑娘。这样一来,可真的急坏了那个满怀欣喜而兴冲冲赶来约会的男子,禁不住“搔首踟蹰”起来。他想,这姑娘是因为遇到了什么意外的事情没有来呢?还是阴晴不定少女心,对自己变了卦而故意失约不来呢?这“搔首踟蹰”,既十分穷形尽相地写出了那男子焦灼万分的情态,也借此写出了对少女的爱慕、思念、迷恋。从这个情景,我们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男子性格?“痴情”可不可以?“诚挚”可不可以?明显是可以的。“憨厚”呢?小伙子被姑娘如此轻易地捉弄,是不是也可以看出他憨厚的性格特点啊?这一段写了约会过程中一个小小的恶作剧,写得精彩至极。这个场面有没有安排声音呢?没有。可是却让人隐隐地听到两颗充满爱意的心在狂跳。我们可以引用白居易《琵琶行》中的一句话来形容,叫作“此时无声胜有声”!这一章我们用一句话来概括,可以怎么概括?俟于城隅不见人。
(2)第二章:第二章写那位调皮的姑娘看到践约而来的恋人急成那个样子,终于露面了,并郑重地把一支红色的管箫作为见面礼物送到男子面前。姑娘送管箫是为了传情。姑娘如此热情,如此看重爱情,那么小伙子对此是如何反应的呢?他说了一句什么话?他说:“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这句话是说给谁听的呢?是说给彤管听的吗?不是,表面上是对着彤管说,实际上是对着唯一的听众——姑娘说的。这句话,一语双关,既赞美管箫,又赞美赠管箫的恋人。表面的意思是说管箫美,而更深的含意是说姑娘美。这一章写得也是情趣盎然,从这一章中我们同样可以看到小伙子痴情、诚挚的性格特点。我们再用一句什么话来概括第二章呢?贻我彤管思情人。
(3)第三章是说女子又从牧场上带回一支荑草(即白色的初生的茅草)赠给男子。男子对此有何反应呢?他对茅草的赞美是“洵美且异”,美得特别,美得怪异。他对茅草大加赞美。同学们想想,照理说,彤管比荑草要贵重得多,但男主人公对受赠的彤管只是说了句“彤管有炜,说怿女美”,只是赞美红色的管箫色泽鲜艳,而对所赠的卑微的一棵小小的茅草却大加赞美,这是为什么?设想一下,如果让你来抽奖,只有管箫和小草两种赠品,你更希望抽到什么样的奖品?你不会希望自己抽到的奖品是一条随处可见的小草吧?那么诗中的小伙子为什么得到一条小草后那么高兴?他是不是很傻?不是,他不傻。因为“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不是小草你真是美的,而是因为你是美人赠送的,你的身上还存留着美人的气息。况且“自牧归荑”,荑草是她跋涉远处亲手采来的,物微而意深,物轻而意重。哦,原来,物是寄托着情感,有了情感,物品即使再卑微,它在人的心里也是贵重的了。小伙子这种不寻常的赞美,显示出小伙子一片爱人及物、爱屋及乌的诚挚之心。接受荑草,感受到普通的小草也“洵美且异”,小伙子对爱情的态度这时已经超越了对外表美的迷恋,进入了追求内心真情的更高层次的境界。那么,第三章,我们能不能想出一个句子来概括它?爱屋及乌重归荑。我们已经用了“痴情”“诚挚”“憨厚”这样的词来形容我们的主人公“小伙子”,那么,我们用什么来形容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呢?“热情”行不行?行。要不是一个热情的人,姑娘是不可能又是约会小伙子,又是给小伙子赠送物品。 那“活泼”“调皮”行不行?行。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她活泼、调皮的特点?在第一章里,她躲起来逗弄小伙子玩,从这个情节看,我们可以说她是活泼、调皮的。还有没有?她躲起来,一方面是为了逗小伙子,另一方面,她也可以从一个更好的角度看看小伙子,是不是真心的。从这一点看,我们说她是聪明的,她是慧美的,不仅长得美丽,而且机灵,有头脑,不是花瓶式的人物。
(4)小结:这首诗很短,仅有三章十二句,却生动地写出了一对情人幽会时三个有趣的场面,把民间男女相约的那种天真、活泼、互相逗趣的情景,描摹得非常逼真,生动地表现了热恋中的一个天真活泼的少女和一个憨厚痴情的男子的形象。
这首诗中,两个人物的形象通过这三个典型的情景,跃然纸上,他们纯真的性格特点、思想感情,活生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我本人也很喜欢这首诗歌。这一对恋人的幸福很令人羡慕,他们相约于城楼,嬉戏于牧草接天的野外,他们热爱着对方,他们美的形象和纯真的爱情,留下了逾越千年的记忆,让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仍能感受到人类古今共通的情感,感受到古代祖先的情感——纯洁高尚的爱情。)
诗,总是浓缩的,跳跃的,就像我们电脑里的压缩文件一样。我们必须经过大脑的加工、解压,把诗中的图景在大脑里展现出来,才能够领会诗中的感情,体会诗歌的意蕴。
2、《邶风静女》的形式特点:这篇诗歌有什么形式特点呢?它是几言?五言?七言?还是四言?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那请把杂言的诗句找出来。好,那还有没有其它的形式特点?重章复唱/重章叠唱。像《诗经》中的《蒹葭》《硕鼠》,它们结构上这种重章叠唱的特点都非常明显。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如“静女其姝”、“静女其娈”。什么叫回旋跌宕呢?仔细欣赏过音乐的同学可能注意到,在歌曲中经常出现同样的一段歌词要唱两遍甚至三遍这样的情况,一般情况下,它的乐曲在第二遍或第三遍歌词的时候,要有所变化,否则会显得单调。同样的,如果是乐曲不变的情况下,歌词肯定会变。这样的话,虽然微小的变化你不一定能意识到,但你会觉得舒服,这就是回旋跌宕。好,那我们再看它的表现手法。《诗经》多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这篇诗歌是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呢?以“赋”的表现手法直接铺叙陈述。《静女》描写了青年男女相爱、约会、赠送情物。运用赋的表现手法,把诗中的“我”和静女约会于城隅,以及静女“爱而不见”的逗趣,“我”得到赠物时的喜悦等一一叙述出来。
五、作业:
1、背诵和默写《静女》。
2、预习下一首诗歌《氓》。(30分钟)
第二课时
《卫风氓》
一、简介《氓》:《氓》是卫国(今河南省淇县境内)的民歌。
这是一首弃妇的诗,是以一个女子的口吻自述的一首带有叙事性质的抒情诗。叙述了女主人公由恋爱到结婚最后被遗弃的婚姻悲剧。
作者用第一人称“我”来叙事。它采用回忆追述和对比手法。全诗分六章,每章十句(十个分句,可分成五个复句),全诗层次分明。这首诗通过结婚前后,爱情、生活、思想感情几个方面的对比,表现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性格变化。它使用了“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它有故事情节,在叙事中有抒情,议论。融叙事、抒情、议论为一体的诗体格局,是它的最大特色。
二、内容理解与艺术分析:
1、扫除字词障碍和内容理解:《氓》中的女主人公为什么被遗弃呢?
是因为男主人公本来并不喜欢女主人公吗?是因为他们的婚姻是父母强迫安排的吗?朗读第一章。
板书:
(一)恋爱:第一章:求婚,许婚。(赋) 第二章:相思并与氓结婚。(赋)
(二)婚变:第三章:劝诫女子不要痴情,而要慎重对待爱情。(比、兴) 第四章:控告男子移情别恋。(比、兴)第五章:补叙多年的苦楚和处境。(赋)
(三)决绝:第六章:今昔对比的怨恨和痛苦以及痛斩情丝的决绝。(赋、比)
女主人公在情节发展中的性格变化:
婚前(少女):热情洋溢、温顺宽厚、感情真挚。
婚后(少妇):吃苦耐劳、忠贞善良
离弃(弃妇):深沉刚毅、颇有见识(告诫其他女子要慎重对待爱情)
卫风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那汉子满脸笑嘻嘻。抱着布匹来换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换丝哪儿是真换丝,悄悄儿求我成好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那天送你过淇水,送到顿丘才转回。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不是我约期又改悔,只怨你不曾请好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我求你别生我的气,重订了秋天好日期。
(1)氓mng:民,诗中指女主人公的丈夫,古今异义,古义:民,今义:流氓。之:助词,不译。“蚩蚩”chīchī通“媸媸”,笑嘻嘻。抱:抱着、拿着。贸:买,交易,交换。“匪”fěi通“非”,不,不是。即我:到我这里,即,走近,靠近。谋:指商议婚事。子:你。涉sh:渡过,原意指徒步过水,泛指从水上经过。 淇q:淇水。至于:到了,到达。顿丘:地名。愆qiān期:延误时间,拖延时间。愆,过失、过错,在这里指延误。期qī,期限,指婚期。良:好的。媒:媒人。将qiāng:请。“无”w通“毋”,不要。怒:生气。以为:把……当作。期:婚期。(“秋”在这里是宾语前置。这是一种文言句式。)
把秋天定为结婚的日期,是古代一种风俗。中国是一个农耕文化为主的国家。在古代,人们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收割了庄稼,拿去换卖掉,买回一些日常用品。收获的季节里,农民的手头相对比较宽裕。于是这个季节也常常用来办一些大事。比如男女结婚举行婚礼。
第一章:写男子求婚,女子许婚。写男子急于与女子成婚。那可见男主人公是喜欢女主人公的。他主动地追求这个姑娘,并且跟姑娘结婚。
那我们看看下面。他们的婚姻是两相情愿的吗?是不是因为男子没有得到姑娘的芳心,最后不得已抛弃了她?他们确实是结婚了,但是这个男子确实赢得了姑娘的芳心了吗?朗读第二章。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到时候城上来等待,盼望你回到关门来。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左盼右盼不见你的影,不由得泪珠滚过腮。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一等再等到底见你来,眼泪不干就把笑口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只为你求神问过卦,卦词儿偏偏还不坏。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我让你打发车儿来,把我的嫁妆一起带。
(2)乘chng:登上。彼:那。垝:倒坍。垣:墙壁。(残垣断壁)以:用法同“而”,表承接。复关:前一个指氓住的地方,后一个指住在复关的氓。泣:小声地哭。涕:眼泪。(不能理解为“鼻涕。”)涟涟linlin:泪流不断的样子。既见:终于看见。复关:指住在复关的氓。载:又。尔:你。卜bǔ:用龟甲占zhān卜。筮sh:用蓍shī草占卜。体:卦象,指占卜的结果。无:没有。咎言:凶辞。咎,不吉利。以:用。以:把。贿:财物,在这里指嫁妆、陪嫁品。(不能理解为“贿赂l”。)迁:搬迁,指女主人公出嫁。
第二章:写女子对男子的思念并与其结成夫妻。那么可见男子是能赢得女子的芳心的。他们是两情相愿的。那么是什么令男子抛弃了女子呢?是因为女子性格不好,难以相处吗?
看看第一部分。这一部分追述往日甜蜜浪漫的恋爱生活。这时,女主人公的性格是怎么样的呢?从“送子涉淇”、“将子无怒”、“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这些语句,可以看出她是一个热情、温柔、宽厚的姑娘。作为少女的她,是非常热情洋溢、感情真挚动人的。那究竟是什么原因,使男子抛弃了这个女子呢?朗读第三章。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桑树叶儿不曾落,又绿又嫩真新鲜。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斑鸠儿啊,见着桑椹千万别嘴馋!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姑娘们啊,见着男人不要和他缠!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男人们寻欢,说甩马上甩;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女人们沾上了,摆也摆不开。
(3)之:助词,不译。其:代词,指代桑树。沃若:润泽的样子,比喻女子红颜貌美,也比喻女子和氓两个人情意正浓。若,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于xǖ嗟:感叹词。“于”通“吁”。鸠jiū:一种叫斑鸠的鸟。兮:语气词。相当于“啊”。无:不要。食:吃。桑椹:桑树紫红色的果实。女:女子。士:男子。耽dān:迷恋、沉溺,欢爱。(不要与男子欢爱,不要为爱情所迷。)犹:还。“说”tuō通“脱”,解脱。
第三章:总述自己得出的生活经验,劝诫女子不要沉溺于爱情而受花言巧语、山盟海誓所欺骗。可以看出女子有一颗善良的心。自己有了遭遇,内心非常痛苦,但还是希望别人吸取教训,不要像她一样。她要别人吸取什么教训呢?劝诫女子不要过于痴情,而是要慎重对待爱情。为什么要慎重对待爱情呢?为什么不要过于痴情呢?女子被抛弃,是因为自身不贞洁吗?朗读第四章。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桑树叶儿离了枝,干黄憔悴真可怜。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打我嫁到你家去,三年挨穷没怨言。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一条淇水莽洋洋的水,车儿过河湿了半截帷。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做媳妇的哪有半点错,男子汉儿口是心又非。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十个男子九个行不正,朝三暮四哪儿有个准。
(4)其:形容词词头。陨yǔn:掉下,坠zhu落。这里用黄叶比喻女子人老珠黄,红颜不再;也比喻氓对女主人公的感情衰减。自:自从。徂:往,到。徂尔:嫁给你。三岁:岁,年;泛指多年,不是实数。食贫:过着贫苦的日子。贫:形容词词类活用,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在这里指贫困的生活。汤汤shāngshāng:水势很大的样子。渐jiān:浸湿。帷wi裳chng:围着车子的布幔。女:女子。不爽:没有差错。士:男子。贰:使……不专一,是数词词类活用,使动用法。其:他的,代词。行:行为。罔极:没有定准,没有准则。罔,没有。极,准则。二三:三心二意,在这里解释为:使……三心二意,数词词类活用,使动用法。其:他的。德:心意,情意。
第四章:为什么女主人公要劝女子不要过于痴情呢?为什么要慎重对待爱情呢?因为男子容易移情别恋。这一章写出婚后生活的悲惨、婚姻的不幸,并点出女子的专一、清白,最后点出婚姻不幸的根源是男子的移情别恋。那有什么事实根据呢?朗读第五章。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三年媳妇说短也不短,一家活儿一个人来担。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起早睡迟辛苦千千万,朝朝日日数也数不完。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一家生活渐渐兜得转,把我折腾越来越凶残。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亲弟亲哥哪晓我的事,见我回家偏是笑得欢。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前思后想泪向肚里咽,自个儿伤心不用谁来怜。
(5)为wi:作为。妇:妻子。靡mǐ室劳矣:家中的劳苦活儿没有一天不干的,也可以理解为:不以操持家务为劳苦。靡,无,没有,不。室,操持家务,家庭劳作。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夙,早晨,词类活用,名词活用为状语,解释为在早晨。兴,起来。夜,夜晚,词类活用,名词活用为状语,解释为在夜里。靡有朝zhāo矣:没有一天(不是这样)。言既遂矣:解释成(我在你家)已经久了,也可理解为(心愿)已经实现了。言,句首语气助词,没有实在意义。既:已经。遂,久,实现。至于暴矣:到了(你对我)粗暴(的地步)了,也可以理解为就逐渐虐待我了。 咥(x):大笑的样子。其:他们,他,做代词。静言思之:静而思之。静,静下心来。言,句中音节助词,没有实际意义。躬gōng自悼矣:独自伤心。躬,自身。悼,伤心。
第五章:前半部分继续回忆婚后的不幸,追述婚后生活,补叙多年的苦楚和处境。后半部分则是回娘家后,痛定思痛,伤心落泪。
第二部分:究竟是什么原因使男主人公抛弃女主人公?是因为婚后,女主人公的性格变得不好,男主人公才抛弃了她吗?不是。从哪些语句能看出女主人公婚后的性格特点? “三岁食贫”“女也不爽”和第三章对其他女子吸取她的教训,可以看出她甘于贫苦,忠贞善良,“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看出她吃苦耐劳。那是因为什么原因呢?男主人公变心。
这一部分是婚变。女主人公悔恨交加,以抒情为主,写女主人公在生活中得出的痛苦的生活教训,和对负心人的强烈愤慨和谴责。是全诗的主旨。
那么被抛弃后,女主人公有没有委曲求全,或者自怨自艾,怨天尤人?朗读第六章。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当初说过和你过到老,这样到老那才真够冤,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洪水虽宽总有它的岸,漯河虽阔也有它的边。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记得当年我小他也小,说说笑笑哪儿有愁烦。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记得当年和他许的愿,事儿过了想他也枉然。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回头日子我也不妄想,撒手拉倒好赖都承当!
(6)及尔偕xi老:及:与。偕:共同,一起。与你共同到老。老使我怨:(跟你到)老会让我感到(更加)怨恨。则:都,也。隰:x低湿的地方。“泮”通“畔”,边,岸。总角:未成年时头发扎成的发型——髻,这里指少年时代。宴:欢聚,欢乐,古今异义。言笑:谈笑。晏晏:欢乐、和悦的样子。信誓旦旦:誓言真挚诚恳。信誓:真诚的誓言,旦旦:诚恳的样子。不思其反:没有想到你会变心,没有想到你会违反誓言。反,违反誓言,反复,变心。反是不思:反,违反;是,指示代词,这些誓言;思,念旧情。亦已焉yān哉:那就让这份爱情了结了吧!已,止,停止,指终止爱情,斩断情丝。焉哉:语气词连用,加强语气,表示感叹,相当于“了吧”。
第六章:是表达了女主人公痛定思痛后与丈夫决绝的决心和沉痛的感受。“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是一片如泣如咽之音,百无聊赖,无复可言。女主人公没有委曲求全,也没有怨天尤人,而是直面爱情幻灭、婚姻破裂的人生悲剧,痛定思痛,总结教训。从中可以看出她性格的坚强。
第三部分:决绝、感情决裂。情感十分清醒刚烈。
全诗中的“我”是在回忆中叙事,抒情的,在回忆中主要运用对比手法。那我们在分析诗歌所写的内容的同时,也要注意女主人公在婚前、婚后,她的生活、思想和氓对她的态度的前后变化。
无论是《静女》,还是《氓》,男女主人公都是自由恋爱。在《诗经》的时代,男女的恋爱比后来的封建社会要来的相对自由,这种自由,到了宋代的程朱理学形成以后,就完全被剥夺了。
《氓》中的女主人公为什么被遗弃?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说法。
①年老色衰说。“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女子年老色衰,引起“士”的变心。俗话说,糟糠之妻不可弃。妻子年老色衰,就抛弃她,另觅新欢,“只见新人笑,哪闻旧人哭。”这样的人的人品是低下的。
②社会制度说。A.情节为“抱布贸丝”到“以我贿迁”、“三岁食贫”,“士”骗取了钱财,生活又由贫到富,可以看出婚姻制度建筑在经济之上,正如恩格斯所说家庭、婚姻反映出金钱关系。B.“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到“言既遂矣,至于暴矣”,由贫富的变化引发婚姻危机,可以看出婚姻制度建筑在经济之上。
③社会道德说。“兄弟不知,咥其笑矣”,人们对自由恋爱不理解,这是当时的社会风俗、人们的爱情观所造成的。
④“士”之变心说。情节为“不见复关”(失约,没有诚信)的暗示性;“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的显示性。这一切可告诉我们“士”的变化是关键原因。
答案可能是多种多样的,但最主要的原因当然是男子的不专一,男子的变心,甚至男子有没有真心爱过女子,都值得怀疑。如果氓,真的很爱这个女子的话,为什么不找个好的媒人,就想随随便便完成婚礼呢?如果真心爱这个女子,为什么要在结婚前占卜呢?如果占卜的结果不是吉,而是凶,那还娶不娶这个女子呢?还有,在决定推迟婚期的时候,氓对女子发脾气了,这说明他这个人本来就是性格暴躁的。你想想看,你是来找恋人商量啊,商量的结果不如意就对对方发脾气,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就可想而知了。婚前就这样,婚后为人粗暴,就一点都不奇怪了。从种种迹象上看,都可以看出氓,不是一个好东西,但是这个善于容忍的温柔的姑娘,在热恋中却被爱情的甜蜜,蒙住了自己的双眼,没有看清氓的真面目。所以,女子自身的大意、择人不慎,也是造成她的婚姻悲剧的一个原因。
2、艺术分析:
板书:表现手法:赋、比、兴。
这篇诗歌无论内容上还是情感上都非常的丰富,人物形象的刻画也很生动,那么现在我们来看看,这位民间诗人是运用什么表现手法来表现诗歌的呢?这篇诗歌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诗歌运用形象思维,常常调动多种艺术手法来塑造形象,在《诗经》中“赋”、“比”、“兴” 是三种常见的表现手法。而赋、比、兴的综合使用,是这篇诗歌最大的特色。
(1)“赋”的表现手法:“赋”即“铺”,是陈述铺叙的意思。
我们回忆一下,《静女》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是用赋的表现手法。
(2)“比兴”的表现手法:
“比”,相当于比喻,就是“以彼物比此物”。
“兴”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兴”的意思是“起”,是托物寓情,作用是用来引起别人的注意。使到诗歌,言有尽而意无穷。有些情感如果直言表达,容易穷尽。把情感寄寓在形象之中,让读者不知不觉地从形象中受到感染,产生意味无穷的效果。所以“兴”往往是用与情感相关联的形象的东西来引起别人的注意,从而引发后面的真情实感。
“比”和“兴”往往连说并用,这是由于“比”与“兴”往往难以区别。不过,“兴”的使用多在篇、章之首,“比”无此限制;“比”,常常限于具体和局部,“兴”则一般贯穿全篇。“比”往往先有感情,再拿实物作比喻。“兴”则先用实物,来触动作者、读者心中潜藏的情感,起到跳板的作用。
比如《诗经》里有一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如果舍去景物,不过是说“去时是春天,回来是冬天”,还有什么韵味呢?“依依”寄托着出征的士兵对家乡、对亲人恋恋不舍的心情,那“霏霏”曲折地反映了归来的士兵此刻的心情。离别经年,岁月不居,物是人非,千种辛酸、万般感慨,纷至沓来,不正像霏霏的雨雪吗?这就是情景交融的境界了。那这是“比”。如果把前后两句调换位置,变成“杨柳依依,昔我往矣;雨雪霏霏,今我来思。”,那是什么?有没有“比”?有没有“兴”?是一个比兴结合的例子。
我们结合课后92页第二题。找出诗中的比兴句,分析它们的作用。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也比喻婚姻生活的幸福。“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从桑叶青青到桑叶黄落,不仅显示了女子年龄的由盛到衰,而且暗示了时光的推移。也比喻婚姻生活的痛苦。这两处用桑叶由嫩绿、润泽到枯黄、凋落,来比喻恋爱生活由幸福而变为痛苦。这两句话同样也是“兴”。以桑树的盛衰起兴,从女子的年轻貌美写到体弱色衰,同时记述了男子对她从热爱到厌弃的经过。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桑葚是甜的,鸠多食则易致醉;比喻爱情是美好的,人太迷恋则容易上当受骗。男人沉溺于爱情犹可解脱,女子一旦坠入爱河,则无法挣离。
这句话同样也用了“兴”,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的教训起兴下句“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在这里,女子以反省的口吻回顾了婚后的生活,找寻被遗弃的原因和教训。它的作用是什么呢?由起兴的诗句引出表达感情生活的诗句,激发了读者的联想和想象,使形象更加鲜明,诗意更加浓郁。这几个句子都是比兴结合的例子。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是用了“兴”。凡事都有边际,而自己的愁思却是无限的。同样的也是起兴下面的诗句,恋爱时的欢乐是无限美好,而被弃后的忧愁也是没完没了。这些都用了“比”的表现手法。
3、语言积累:请找出课文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字、词类活用。
板书:
1、通假字:“蚩”chī通“媸”(氓之蚩蚩),“无”w通“毋”(将子无怒)(无食桑葚), “于”xū通“吁”(于嗟鸠兮)(于嗟女兮)“说”tuō(犹可说也)(不可说也)“泮”pn通“畔”(隰则有泮)
2、一词多义 其:代词,它,代指桑椹。(其叶沃若)
助词,形容词词头,没有实义。(其黄而陨)
代词,他的。(士贰其行)
代词,你。(不思其反)
之:助词,用在主谓间,无实义。(氓之蚩蚩)(桑之未落)
动词词尾,无实义。(静言思之)
3、古今异义:至于(至于顿丘)古义:到达。今义:表示提另外的一件事的连词。(至于你那件事,我会尽快帮你打听。)
涕(泣涕涟涟):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宴(总角之宴):古义:欢乐。今义:宴会。
氓(氓之蚩蚩):古义:民。 今义:流氓。
4、词类活用: 夙兴夜寐(名词用作状语,在早晨,在夜里。)
士贰其行(使动用法,使……不专一。)
二三其德(使动用法,使……三心二意。)
三岁食贫(形容词用作名词,贫苦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