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教学方案计划设计.doc
*-武威第十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单元(章)名称、课题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人类历史的起源;2. 掌握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原始的农耕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情况、距今年代,氏族生活的特点。3. 通过学生了解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概况,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快速阅读历史知识的能力及归纳概括的能力等。过程与方法:采用讲述、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进而促发或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教学重点1. 我国最早的人类、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活和生产状况。2. 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3. 黄帝对人类的贡献4. 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快速阅读历史知识的能力及归纳概括的能力等。教学难点1远古居民的生存方式。2. 为什么说黄帝是“人文初祖”?“禅让制”的含义。3. 大汶口文化时期出现的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这些概念和结论。教法 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学法读懂图表、文字材料并从中总结规律。教学准备 地图册、我国原始人类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武威第十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课题1.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主 备 人吴吉成课时划分1课时教学课时第 1 课时总备课数第 1 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了解人类历史的起源;2 掌握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元谋猿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情况、距今年代,氏族生活的特点。过程与方法: 总结出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的代表,读懂图表、文字材料并从中总结规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起源地之一,增强民族自豪感。(2)正确认识人类历史的起源教学重点我国最早的人类、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活和生产状况。教学难点远古居民的生存方式。教法 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学法读懂图表、文字材料并从中总结规律。教学准备地图册、我国原始人类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教 学 过 程 个 性 彰 显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女娲造人的民间故事,询问学生:谁能讲一讲民间故事女娲造人的传说,以此导入。可问学生:西方人类起源的传说。教学内容一、 我国最早的人类(展示多媒体图片:阅读教材第一段,同学们得到了哪些历史信息?材料中提到了什么人、什么时间、什么证据? 鼓动学生争先回答,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集体回答还是单人回答。 简单介绍考古的一些知识,如化石、定年方法等。)元谋人 距今170万年 中国最早的人类二北京人 发现时间:1929年 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生存年代:2070万年 体貌特征:手脚分工明显、残留猿的某些特征 生活状况:群居生活生产水平: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使用天然火三.山顶洞人: 时间:1.8万年生活方式:氏族生活、工具进步 发展水平:人工取火小结:总结本节课学习的三个远古居民的代表。巩固练习:(见课件) 多媒体展示北京人头部复原图和思考题:读课文找一找北京人发现的时间、地点、生存年代、体貌特征。 学生共同回答时间、地点、年代,分组讨论根据头部复原图得出的体貌特征。 多媒体展示问题:想象一下,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提示可以按时间顺序,也可以按衣、食、住、行的顺序。 多媒体展示问题:想一想,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的? 问:读第5页小字,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多媒体展示: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图。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回答。读第5页最后一段,找出山顶洞人的生存年代和体貌特征。学生回答。 多媒体展示:山顶洞人的头部复原图和北京人的头部复原图,比较两种居民的差别。 读第6页第一、二段,多媒体展示:山顶洞人的生活复原图及其使用的骨针和装饰品。分析山顶洞人的生产和生活情况。学生回答。 多媒体展示问题:动脑筋,海蚶是生活在海里的。在山顶洞人人的洞穴中发现海蚶壳说明了什么问题?你是怎样看的?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课后反思签 阅 武威第十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单元(章)名称、课题2.原始的农耕生活主 备 人 吴吉成课时划分1课时教学课时第1 课时总备课数第2 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过程与方法:教学方法是启发式的谈话法,设计探究问题与学生质疑相结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进而促发或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教学重点 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教学难点 大汶口文化时期出现的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这些概念和结论教法 启发式的谈话法,设计探究问题与学生质疑相结合。学法学生质疑,教师解疑。教学准备 地图册、我国原始人类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教 学 过 程个 性 彰 显激情导入:课本“引言”中伏羲氏教民熟食、结网捕鱼和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的故事,然后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课文,进入学习状态。探究过程:(1) 教师出示探究问题:假如你是一个生活在原始社会的人,仅靠在野外“采集食物为生有哪些不便之处?(受季节变化和天灾影响大,食物来源不充足,需要不断迁徒,等等),然后引出获得固定的食物来源怎么办的问题,从而得出开始农耕生活是原始人类改善生存状态的关键的认识。 (2)学生阅读教科书上的白虎通引文,看看能得出什么结论。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比较河姆渡的原始居民建造的干栏式住房、半坡原始居民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并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这两种房屋建筑有什么不同?(3)展示历史图片:观察在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成就中,有哪些农耕经济现象?各种因素的内在联系如何:原始农业中的生产工具与产量的关系,原始农业与渔猎的关系,原始农业与饲养业、手工制陶和纺织的关系,生产、生活与原始艺术和早期文字的关系,原始陶器和纺织与定居生活的关系等。4)利用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图,学生指出河姆渡、半坡、大汶口的具体地点后,启发学生观察、分析该时代文化遗址分布的情况,寻找分布特点。 (5)在了解了大汶口原始居民农耕生产的内容后,让学生阅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小字,然后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讨论大汶口晚期的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葬品?应怎样看这一现象? 巩固小结1出示话题: 我国的原始居民过着什么样的生活?你愿意生活在那个时代吗?为什么?(根据老师展示的历史实物图片,学生发挥想象力,任意选择一种居民设计、表演他们一天的生活)2.小制作: 看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设计出一个经济实用的表格,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类,明确农耕经济中的劳动.课后反思签 阅 武威第十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单元(章)名称、课题3.华夏之祖主 备 人吴吉成课时划分1课时教学课时第 1 课时总备课数第3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学生了解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概况,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快速阅读历史知识的能力及归纳概括的能力等。过程与方法:采用讲述、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对人类文明的演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黄帝是华夏族的人文初祖,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意识教学重点 黄帝对人类的贡献;夏朝的建立。教学难点 为什么说黄帝是“人文初祖”?“禅让制”的含义教法 采用讲述、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法学法 学生快速阅读历史知识的能力及归纳概括。教学准备 结合本课主题自制幻灯片若干张教 学 过 程个 性 彰 显导入新课: 同学们,中华民族是一个重视历史的民族,我们向来有炎黄子孙的称谓,那么你们知道我们的祖先是哪些人吗?我们为什么称他为“人文之祖”?讲授新课一、炎黄战蚩尤出示问题:1、“涿鹿之战”是怎么回事?2华夏祖是怎样形成的?二、黄帝-“人文初祖”观察教材中的插图传说中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提出设问:“后人为什么称黄帝是人文初祖 ?教师引导学生相互交谈,要求各组推选代表回答。三、尧、舜、禹的“禅让出示问题:你能说说尧、舜、禹的故事吗?除了课本上的外你还知道哪些?你能根据课本内容说说“禅让”的含义吗?教师设问:“谈一谈什么样的人才能被选为部落联盟首领?”教师简要总结说明课堂小结: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教师点出只因为炎黄对中华文明的演进作出了重大贡献,所以我们称他为 “人文之祖。课堂检测: 1.华夏族的形成 炎帝和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后来发展成华夏族,成为汉族的前身。2.炎帝:号神农氏,教民农耕,是农业生产的创始人。“尝百草”,给人们寻找治病的草药。3.黄帝人文初祖 (后人认为黄帝是中华文明的创始者。)有许多发明创造:做兵器,造车、船、宫室,教人挖井,染五色衣裳。4.尧舜禹:相传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有尧舜禹。当时采用禅让制,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课外延伸: 远古传说和历史事实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课外作业:从你得到的寻找历史的途径中选择一个最有趣的事例,讲给同学听。课后反思 签 阅武威第十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单元(章)名称、课题活动课 寻找历史主 备 人吴吉成课时划分1课时教学课时第 1 课时总备课数第 4 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中对学生应掌握知识的要求。过程与方法: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批判地继承古代历史任务的道德、精神。 教学重点开动脑筋,解放思想,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学难点 观点鲜明,论据充分,史论结合,有理有据;教法 以讨论为中心的综合启发式教学学法 以口头表达为主,培养自己的历史素养。教学准备 地图册、多媒体资料教 学 过 程个 性 彰 显介绍老师去旅游暑假,我们有的同学常外出旅游,旅行社都会为游客精心设计旅游线路。如果老师外出旅游,你们能否设计一条最佳的旅游线路呢?那么,请你们开始行动吧! 【找一找】 利用节假日,搜集自己家乡或居住地的历史名胜古迹的有关资料,设计出“XX地名胜古迹一日游”的线路,带着老师去旅游。 【讲一讲】每组选出一名学生担任“导游”,可一边讲解,一边展示搜集的图片、拍的照片、录制的录像或制作的网页,让老师及全体同学一起来了解家乡或居住地的历史名胜古迹。 【议一议】 让学生就“如何保护好家乡或居住地的名胜古迹”展开讨论,自由发言,提出合理建议。 【评一评】 由学生投票评选出“家乡一日游”或“X X地一日游” 的最佳设计线路。最后,由教师来评议出最佳线路设计和最佳导游。总结本单元:一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1.元谋人 时间: 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地点:云南元谋县。(长江流域)2.北京人 时间:距今约七十至二十万年。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里。(黄河流域)二 、原始的农耕生活 1.河姆渡人 时间 :距今约六千多年。地点:浙江余姚市河姆渡村2.半坡人 时间: 距今约五六千年。地点:陕西西安市半坡村练习(使用微机) 1)元谋人发现的时间_;地点:_;地位:_;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_。 2)、北京人发现的时间_;发现地点_;河姆渡的原始农距今时间是_ ;生活位置:_流域; 3)“人文初祖”是_;_发明了文字。4)“公天下”变成“家天下”的标志是( )A、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B、分封制取代了禅让制C、分封制取代了世袭制D、世袭制取代了分封制布置作业:整理试卷,巩固所学内容。课后反思 签 阅武威第十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单元(章)名称、课题 讲评配套测试题主备人吴吉成课时划分1课时教学课时第 1 课时总备课数第 5 课时教学目标分析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矫正错误,查缺补漏,巩固提高;抓住共性问题进行点评,从实际出发,培养能力。教学重点中国古代人类主要生产生活、情况 教学难点中国古代人类主要生产生活、情况 教法 以讨论为中心的综合启发式教学学法以口头表达为主,培养自己的历史素养。教学准备多媒体资料教 学 过 程个 性 彰 显组织教学: 分发测试卷 总评:测验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 在作选择题时,个别学生审题不清。2) 在作填空题时,有少数学生写错别字。3) 有些学生在回答问答题时,答案不全。采取补救措施:1) 培养学生仔细审题的习惯。2) 加强对学生“写”的训练。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留出时间让学生改错、巩固练习1)元谋人发现的时间_;地点:_;地位:_;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_。2)北京人发现的时间_;发现地点_;河姆渡的原始农耕距今时间是_ ;生活位置:_流域。3)“人文初祖”是_;_发明了文字。4)山顶洞人的集体生活是按什么结合在一起的?( )A、性别B、血缘C、生活能力D、财产多少5)观察下面示意图,判断“元谋人”处在什么位置?( ) A(a)B、(b)C、(c)D、(d)6)曾治理洪水,与群众同甘共苦,在外13年,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的是( )A、黄帝B、尧C、舜D、禹作业:整理配套,巩固所学内容。课后反思签 阅武威第十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单元(章)名称、课题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的脉络,对每个朝代的建立时间、建立者、灭亡时间、亡国者等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掌握西周分封制。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组,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搜集整理资料、制作示意图、编写和表演历史剧、讲故事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通过抒发感想,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过制作比较表、分组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容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夏、商、西周历史的学习,认识到国家统治者的残暴统治激起人民的反抗,最终推翻其统治,人民群众有权利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手段达到目的,树立民族责任感和法律意识。教学重点我国的夏、商、西周主要制度、兴衰过程。西周的分封制教学难点1.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2. 通过奴隶制国家与原始社会对比,分析奴隶制度的进步性。教法 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学法读懂图表、文字材料并从中总结规律。教学准备我国的夏、商、西周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 武威第十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单元(章)名称、课题4.夏、商、西周的兴亡主 备 人王 德课时划分1课时教学课时第 1 课时总备课数第 6 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的脉络,对每个朝代的建立时间、建立者、灭亡时间、亡国者等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掌握西周分封制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民族责任感和法律意识。 教学重点西周的分封制教学难点通过奴隶制国家与原始社会对比,分析奴隶制度的进步性。教法 综合启发式教学 学法搜集整理资料、制作示意图教学准备地图册、我国的夏、商、西周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教 学 过 程个 性 彰 显导入新课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导入新课。“前面学习了原始社会的有关内容,到原始社会末期,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从此奴隶制在我国建立。”学习新课学生通过预习已经对夏、商、西周三朝的内容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再通过填充历史再现表格从整体上有一个脉络清晰的掌握。一、夏朝1)建立时间:公元前2070年 2)都城:阳城 3、建立人:禹 4)禹死后,传位给启,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5)夏朝最后一个国王是桀 二、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1)在公元前1600年部落商在汤率领下灭夏 2)商朝最后一个国王:纣(暴君),酷刑“炮烙” 3)周武王继位,在公元前1046年,周、商在牧野大战,商朝灭亡,西周建立。三、西周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 西周后期,政局混乱,发生了国人暴动,赶走了周厉王,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课堂小结: 多媒体显示历史坐标图,对本节课内容作一个概括总结。开发思维 :夏、商、西周的兴亡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夏桀、商纣的残暴统治引起了人民的强烈反抗。就“夏桀、商纣的残暴统治,人民的反抗。”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先分组讨论。自我测验利用选择题和材料题两种题型对学生的掌握情况作一个了解。所以选择题主要是基础知识的再现,材料题是一个知识拓展题。向学生提供了奴隶制下奴隶的悲惨处境,加深对讨论问题的理解。这部分采用抢答的方式,使学生有兴趣参与进来,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附:板书设计一、夏朝 1.建立时间:公元前2070年 2.都城:阳城 3.建立人:禹 4.地位-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二、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1.在公元前1600年部落商在汤率领下灭夏 2.商朝最后一个国王:纣 3.周武王继位,在公元前1046年,周、商在牧野大战,三、商朝灭亡,西周建立。布置作业:配套练习课后反思签 阅武威第十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单元(章)名称、课题5.灿 烂 的 青 铜 文 明主 备 人王 德课时划分1课时教学课时第 1 课时总备课数第 7 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奴隶制文明辉煌灿烂,源远流长,一脉相承。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上网查资料,搜集史料,体会夏 商周青铜文明的辉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人民创造历史的正确人生观。教学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教学难点正确地理解“青铜文明”这一概念。教法 综合启发式教学 学法通过合作讨论,得出正确结论教学准备地图册教 学 过 程个 性 彰 显导入新课:出示一组“三星堆”文化图片,进而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商周时期青铜文明的基本概况。合作探讨1.打出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的图片供学生讨论,了解夏商周青铜器的高超技艺,运用物理和化学知识分析青铜器的制作成分和制作工艺。2.要求学生用橡皮泥或胶泥制作一种器皿,引出夏商周陶瓷,玉器制造业也很兴盛,体会劳动人民创造历史的艰辛,通过实践提高感性认识。3.以“同学们日常生活中常吃什么”?导出夏商周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情况,得出当时的农牧业已相当发达的结论,这个时代人们所创造的物质文化,便被称作“青铜文明”。4.设置二个动脑筋题:(1)组织学生讨论:“谈谈你所认识的青铜文化”,全面了解青铜文化,认识是农业,手工业,畜牧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夏商周灿烂的青铜文明。(2)提出“你认为谁是辉煌灿烂青铜文化的创造者?”问题,供学生讨论,明确青铜文明代表夏商西周高度奴隶制文明。教学小结:要求学生自行设计本节课的知识结构,体现知识的整体性。课堂验收:提出问题“你认为我国是世界文明故国吗?”学生大体了解什么是文明古国,并和其他世界文明古国横相联系,增强民族自豪感。附:板书设计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1.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出现青铜器;2.到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著名的有司母戊鼎-至今发现的最大青铜器和四羊方尊3.与商周同期,在我国西南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青铜文化, 课后反思签 阅武威第十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单元(章)名称、课题6.春秋战国的纷争主备人王 德课时划分1课时教学课时第 1 课时总备课数第 8 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春秋时期著名的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晋楚争霸与城濮大战,了解南方的吴越争霸,掌握战国的形成过程、名称、方位及长平之战的影响。过程与方法: 通过比较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所体现的不同时代特征,培养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历史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齐桓公、晋文公和越王勾践建立霸业过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兴人是兴国的关键。教学重点齐、晋称霸教学难点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的不同教法 综合启发式教学 学法通过合作讨论,得出正确结论教学准备地图册教 学 过 程个 性 彰 显导入新课:用“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导入。讲授新课一、春秋争霸 (一)第一霸主齐桓公出示史料: 平王立,东迁于洛邑,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 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 阅读材料回答:1.春秋时期为什么出现诸侯争霸的局面?2.春秋时期出现了哪些主要霸主?最早称霸中原的是谁?,3.假如你是齐桓公,应该怎样作才能成就霸业?请同学们充当谋士,为齐桓公献计献策。小组讨论,选出代表发言。(二)、晋楚争霸1.这两国争霸的情况怎样?哪位同学能说说看? 2.奠定晋文公成为霸主的战役是什么?3.为什么本处于劣势的晋军能取得胜利?4.想一想春秋时期,齐国和晋国能够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是什么?今天有哪些历史启迪?5.除了中原各国的争霸,还有南方的哪些国家也加入了争霸战争?6.你听说过卧薪尝胆的故事吗?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二、战国七雄:1.战国时期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由梓童山的鬼谷洞,引出军事家孙膑庞涓,学生了解桂陵、马陵之战。2.请大家想一想,身处这样一个环境中,一个国家怎样才能避免被消灭的厄运呢?3.如果你是当时的预言家,请你预测战国时期的走向(或历史发展趋势)是什么?哪国最有能力主宰历史?4.战国七雄的局面是怎样被打破的?长平之战中秦取胜的原因是? 布置作业:配套练习课后反思签 阅武威第十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单元(章)名称、课题 7.大变革的时代主 备 人王 德课时划分1课时教学课时第 1 课时总备课数第 9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在掌握和了解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的基础上,分析商鞅变法的成败,以掌握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商鞅变法、创设问题情境,培养“解决”历史问题,再实践前人的创新过程的探究式学习方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商鞅变法,培养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教学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教学难点 封建社会的形成。教法 分组导学,学生自学探究。学法分组讨论教学准备地图册、我国春秋、战国相关多媒体、形式图教 学 过 程个 性 彰 显一、导入: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方式,春秋战国时代也是一个大变革时代,让我们了解当时的改革是怎样推动社会进步的.二、展现大变革的时代背景通过学生角色奴隶、统治者、新兴地主扮演,展现大变革的时代背景1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水平提高。奴隶生产积极性不高。2奴隶主大量开垦私田,改变剥削方式,成为新兴地主。3统治者统治面临危机。三、讨论问题:假如你是当时的统治者,怎样解决这些社会问题?通过学生讨论,得出结论,要变法改革。四、指出当时各国都进行了变法,提问最彻底的变法在哪国?引出秦国商鞅变法。用多媒体展示商鞅变法内容。1.背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奴隶主将新新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私产并出租,这些奴隶主转化为封建地主,租种地主土地的人们成为农民。2.时间-在秦孝公支持下,公元前356年商鞅推行变法。3.变法的内容,课本把它归纳成为三条。 4.变法意义: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讨论问题: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请大家议一议,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五、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引导学生总结出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课后反思签 阅 武威第十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单元(章)名称、课题 8.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主 备 人王 德课时划分1课时教学课时第 1课时总备课数第 10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了解夏朝和商朝的历法、战国的24节气;知道扁鹊的成就;了解屈原和编钟。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史料和搜集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处理、运用资料的能力,培养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详细了解古代科技成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教学重点甲骨文、商朝历法和诗人屈原。教学难点 甲骨文的字型结构、古代历法和离骚的艺术成就。教法 综合启发式教学 学法分析史料和搜集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处理、运用资料的能力。教学准备相关多媒体、春秋战国古代文字图教 学 过 程个 性 彰 显导入新课:展示灰陶尊上的刻画符号合作探讨:一:文字的演变1、 1.先展示各种文字-陶器刻符、甲骨文、金文、竹简、帛书(让学生有一个感性认识)2.关于这些文字,你想知道些什么呢?你对哪种文字最感兴趣呢? (让学生选择学习内容)3.甲骨文:商朝的文字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称为“甲骨文”。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来的,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金文” 4.小结:随着书写工具的变化,字体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过渡:随着对天象的观察,我国的历法发展起来。二、向学生展示网上的资料(1)什么叫历法?(2)夏朝的历法的发明、商朝历法的特点、战国24节气 从生活入手,让学生了解历法和24节气,并让学生深入思考他们的作用。让学生课下继续搜集24节气的谚语。三、扁鹊(1)名医扁鹊,望、闻、问、切四诊法(2)治疗疾病的方法(3)补充扁鹊的资料,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四、屈原 诗歌赏析,体会屈原的思想感情,并从中受到启迪。(说明:离骚是屈原被流放后用诗歌形式写成的自叙传,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抒情诗。表达了崇高炽热的热爱祖国和人民的激情。同时通过阅读和分析离骚,教育学生认识学习两千多年前的屈原忧国忧民、高洁耿介的崇高品德和为追求理想顽强奋斗的精神。)五、战国时期盛行“钟鼓之乐”提供一些资料供学生了解。配套检测:学生做配套,教师指导课后反思签 阅武威第十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单元(章)名称、课题 8.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主 备 人王 德 课时划分1课时教学课时第 1 课时总备课数第 1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孔子及其“仁”学说。孔子在教育和文化上的贡献。老子和他的辩证思想。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墨家、儒家、道家、法家、兵家等。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比较诸子百家各自的主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指导学生比较诸子百家各自的主张,培养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教学重点孔子和百家争鸣。教学难点 孔子和百家争鸣。教法 指导,解疑法学法学生自己阅读课文而后质疑。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有关春秋、战国主要思想家简介、人物图教 学 过 程个 性 彰 显一、导入课文:山东被誉为“一山一水一圣人”。“一山”是指泰山。“一水”指黄河。同学们,这“一圣人”指谁?(学生回答出孔子,从而导入课文)二、讲授新课1.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板书)1)思想: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仁”的学说.2)教育:A兴办私学,广收门徒。 B注意“因材施教” C教育学生学习态度老实,要谦虚好学。 D时常复习所学知识,“温故而知新”。 3)文化: 孔子的言行被弟子编成了什么书? 2思想家老子::(板书)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它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相互转化。3百家争鸣:(板书)(列表让学生看书来回答表内内容,也可先问学生各派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是什么,最后拿出事先准备的表格来总结。)三、配套检测:代表人物主要观点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儒家孟子反对一切战争,主张轻徭薄赋,实行仁政道家庄子主张“无为而治”法家韩非子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兵家孙武“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学生做配套,教师指导课后反思签 阅武威第十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单元(章)名称、课题 活动课 二 编写历史小故事主 备 人王 德课时划分1课时教学课时第 1 课时总备课数第 12 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中对学生应掌握知识的要求。过程与方法: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教学重点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教学难点 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练。教法 以讨论为中心的综合启发式教学学法搜集资料,概括分析。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历史相关资料、光盘教 学 过 程个 性 彰 显【找一找】 1从课文或参考书中找出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故事,列出目录。立木取信 围魏救赵 纸上谈兵 问鼎中原 2选出你们最喜欢的一则成语故事。 【演一演】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工。 (1)写故事稿。 (2)饰演故事中A、B、C角。 (3)尽量想办法准备一些辅助性的道具(注意春秋战国时期人们的生活习俗、服装等,请参考课文插图)。 2各小组代表在全班擂台赛上演讲各自准备的成语故事。【议一议】 1谈谈你参与活动的感想。 2从你饰演的人物的立场、角度谈谈对所演讲的历史故事的看法。3这则故事变为成语,流传至今,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呢? 【评一评】 各组最精彩的地方有哪些?(以鼓励为主,让所有的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参考题目:立木取信 围魏救赵 纸上谈兵 问鼎中原退避三舍烽火戏诸侯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课后反思签 阅武威第十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单元(章)名称、课题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2. 有关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并了解楚汉之争的简单情况。 3.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两汉时期经济发展为我国两汉盛世奠定基础。4. 两汉时期汉与匈奴的关系的事例过程与方法:1.教学中用谈话法,师生互动,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培养分析问题、概括问题的能力。2.巧妙设问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讨论,培养学生,
收藏
编号:2570679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61.81KB
格式:DOC
上传时间:2020-04-20
14
金币
- 关 键 词:
-
年级
历史
教学
方案
计划
规划
设计
- 资源描述:
-
*-
武威第十中学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单元(章)
名称、课题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人类历史的起源;
2. 掌握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原始的农耕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情况、距今年代,氏族生活的特点。
3. 通过学生了解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概况,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快速阅读历史知识的能力及归纳概括的能力等。
过程与方法:采用讲述、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进而促发或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教学重点
1. 我国最早的人类、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活和生产状况。
2. 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3. 黄帝对人类的贡献
4. 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快速阅读历史知识的能力及归纳概括的能力等。
教学难点
1.远古居民的生存方式。
2. 为什么说黄帝是“人文初祖”?“禅让制”的含义。
3. 大汶口文化时期出现的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这些概念和结论。
教法
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
学法
读懂图表、文字材料并从中总结规律。
教学准备
地图册、我国原始人类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
武威第十中学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课题
1.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主 备 人
吴吉成
课时划分
1课时
教学课时
第 1 课时
总备课数
第 1 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力:
1. 了解人类历史的起源;
2. 掌握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元谋猿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情况、距今年代,氏族生活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总结出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的代表,读懂图表、文字材料并从中总结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起源地之一,增强民族自豪感。(2)正确认识人类历史的起源
教学重点
我国最早的人类、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活和生产状况。
教学难点
远古居民的生存方式。
教法
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
学法
读懂图表、文字材料并从中总结规律。
教学准备
地图册、我国原始人类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
教 学 过 程
个 性 彰 显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女娲造人的民间故事,询问学生:谁能讲一讲民间故事女娲造人的传说,以此导入。可问学生:西方人类起源的传说。
教学内容
一、 我国最早的人类
(展示多媒体图片:阅读教材第一段,同学们得到了哪些历史信息?材料中提到了什么人、什么时间、什么证据?
鼓动学生争先回答,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集体回答还是单人回答。
简单介绍考古的一些知识,如化石、定年方法等。)
元谋人 距今170万年 中国最早的人类
二.北京人 发现时间:1929年 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
生存年代:20—70万年 体貌特征:手脚分工明显、残留猿的某些特征 生活状况:群居生活
生产水平: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使用天然火
三.山顶洞人: 时间:1.8万年
生活方式:氏族生活、工具进步 发展水平:人工取火
小结:总结本节课学习的三个远古居民的代表。
巩固练习:(见课件)
多媒体展示北京人头部复原图和思考题:读课文找一找北京人发现的时间、地点、生存年代、体貌特征。
学生共同回答时间、地点、年代,分组讨论根据头部复原图得出的体貌特征。
多媒体展示问题:想象一下,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提示可以按时间顺序,也可以按衣、食、住、行的顺序。
多媒体展示问题:想一想,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的?
问:读第5页小字,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多媒体展示: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图。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回答。
读第5页最后一段,找出山顶洞人的生存年代和体貌特征。学生回答。
多媒体展示:山顶洞人的头部复原图和北京人的头部复原图,比较两种居民的差别。
读第6页第一、二段,多媒体展示:山顶洞人的生活复原图及其使用的骨针和装饰品。分析山顶洞人的生产和生活情况。学生回答。
多媒体展示问题:动脑筋,海蚶是生活在海里的。在山顶洞人人的洞穴中发现海蚶壳说明了什么问题?你是怎样看的?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
课后
反思
签 阅
武威第十中学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单元(章)
名称、课题
2.原始的农耕生活
主 备 人
吴吉成
课时划分
1课时
教学课时
第1 课时
总备课数
第2 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
教学方法是启发式的谈话法,设计探究问题与学生质疑相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进而促发或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教学重点
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教学难点
大汶口文化时期出现的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这些概念和结论
教法
启发式的谈话法,设计探究问题与学生质疑相结合。
学法
学生质疑,教师解疑。
教学准备
地图册、我国原始人类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
教 学 过 程
个 性 彰 显
激情导入:
课本“引言”中伏羲氏教民熟食、结网捕鱼和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的故事,然后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课文,进入学习状态。
探究过程:
(1) 教师出示探究问题:
假如你是一个生活在原始社会的人,仅靠在野外“采集食物为生有哪些不便之处?(受季节变化和天灾影响大,食物来源不充足,需要不断迁徒,等等),然后引出获得固定的食物来源怎么办的问题,从而得出开始农耕生活是原始人类改善生存状态的关键的认识。
(2)学生阅读教科书上的《白虎通》引文,看看能得出什么结论。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比较河姆渡的原始居民建造的干栏式住房、半坡原始居民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并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这两种房屋建筑有什么不同?
(3)展示历史图片:观察在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成就中,有哪些农耕经济现象?各种因素的内在联系如何:原始农业中的生产工具与产量的关系,原始农业与渔猎的关系,原始农业与饲养业、手工制陶和纺织的关系,生产、生活与原始艺术和早期文字的关系,原始陶器和纺织与定居生活的关系等。
4)利用《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图》,学生指出河姆渡、半坡、大汶口的具体地点后,启发学生观察、分析该时代文化遗址分布的情况,寻找分布特点。
(5)在了解了大汶口原始居民农耕生产的内容后,让学生阅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小字,然后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讨论大汶口晚期的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葬品?应怎样看这一现象?
巩固小结
1.出示话题:
我国的原始居民过着什么样的生活?你愿意生活在那个时代吗?为什么?
(根据老师展示的历史实物图片,学生发挥想象力,任意选择一种居民设计、表演他们一天的生活)
2. 小制作:
看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设计出一个经济实用的表格,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类,明确农耕经济中的劳动.
课
后
反
思
签 阅
武威第十中学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单元(章)
名称、课题
3.华夏之祖
主 备 人
吴吉成
课时划分
1课时
教学课时
第 1 课时
总备课数
第3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学生了解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概况,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快速阅读历史知识的能力及归纳概括的能力等。
过程与方法:
采用讲述、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对人类文明的演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黄帝是华夏族的人文初祖,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意识
教学重点
黄帝对人类的贡献;夏朝的建立。
教学难点
为什么说黄帝是“人文初祖”?“禅让制”的含义
教法
采用讲述、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法
学法
学生快速阅读历史知识的能力及归纳概括。
教学准备
结合本课主题自制幻灯片若干张
教 学 过 程
个 性 彰 显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中华民族是一个重视历史的民族,我们向来有炎黄子孙的称谓,那么你们知道我们的祖先是哪些人吗?我们为什么称他为“人文之祖”?
讲授新课
一、炎黄战蚩尤
出示问题:1、“涿鹿之战”是怎么回事?
2.华夏祖是怎样形成的?
二、黄帝----“人文初祖”
观察教材中的插图《传说中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提出设问:“后人为什么称黄帝是‘人文初祖’ ?
教师引导学生相互交谈,要求各组推选代表回答。
三、尧、舜、禹的“禅让
出示问题:你能说说尧、舜、禹的故事吗?除了课本上的外你还知道哪些?
你能根据课本内容说说“禅让”的含义吗?
教师设问:“谈一谈什么样的人才能被选为部落联盟首领?”教师简要总结说明
课堂小结:
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教师点出只因为炎黄对中华文明的演进作出了重大贡献,所以我们称他为 “人文之祖。
课堂检测:
1.华夏族的形成 炎帝和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后来发展成华夏族,成为汉族的前身。
2.炎帝:号神农氏,教民农耕,是农业生产的创始人。“尝百草”,给人们寻找治病的草药。
3.黄帝——人文初祖 (后人认为黄帝是中华文明的创始者。)有许多发明创造:做兵器,造车、船、宫室,教人挖井,染五色衣裳。
4.尧舜禹:相传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有尧舜禹。当时采用禅让制,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
课外延伸:
远古传说和历史事实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课外作业:从你得到的寻找历史的途径中选择一个最有趣的事例,讲给同学听。
课
后
反
思
签 阅
武威第十中学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单元(章)
名称、课题
活动课 寻找历史
主 备 人
吴吉成
课时划分
1课时
教学课时
第 1 课时
总备课数
第 4 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力:
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中对学生应掌握知识的要求。
过程与方法:
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批判地继承古代历史任务的道德、精神。
教学重点
开动脑筋,解放思想,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难点
观点鲜明,论据充分,史论结合,有理有据;
教法
以讨论为中心的综合启发式教学
学法
以口头表达为主,培养自己的历史素养。
教学准备
地图册、多媒体资料
教 学 过 程
个 性 彰 显
介绍老师去旅游暑假,我们有的同学常外出旅游,旅行社都会为游客精心设计旅游线路。如果老师外出旅游,你们能否设计一条最佳的旅游线路呢?那么,请你们开始行动吧!
【找一找】 利用节假日,搜集自己家乡或居住地的历史名胜古迹的有关资料,设计出“XX地名胜古迹一日游”的线路,带着老师去旅游。
【讲一讲】每组选出一名学生担任“导游”,可一边讲解,一边展示搜集的图片、拍的照片、录制的录像或制作的网页,让老师及全体同学一起来了解家乡或居住地的历史名胜古迹。
【议一议】 让学生就“如何保护好家乡或居住地的名胜古迹”展开讨论,自由发言,提出合理建议。
【评一评】 由学生投票评选出“家乡一日游”或“X X地一日游” 的最佳设计线路。最后,由教师来评议出最佳线路设计和最佳导游。
总结本单元:
一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1.元谋人 时间: 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地点:云南元谋县。(长江流域)
2.北京人 时间:距今约七十至二十万年。
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里。(黄河流域)
二 、原始的农耕生活
1.河姆渡人 时间 :距今约六千多年。
地点:浙江余姚市河姆渡村
2.半坡人 时间: 距今约五六千年。
地点:陕西西安市半坡村
练习(使用微机)
1)元谋人发现的时间_____;地点:_____;地位:_____;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______。
2)、北京人发现的时间______;发现地点_____;河姆渡的原始农距今时间是______ ;生活位置:_____流域;
3)“人文初祖”是_____;___发明了文字。
4)“公天下”变成“家天下”的标志是( )
A、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B、分封制取代了禅让制
C、分封制取代了世袭制 D、世袭制取代了分封制
布置作业:
整理试卷,巩固所学内容。
课
后
反
思
签 阅
武威第十中学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单元(章)
名称、课题
讲评配套测试题
主备人
吴吉成
课时划分
1课时
教学课时
第 1 课时
总备课数
第 5 课时
教
学
目
标
分析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矫正错误,查缺补漏,巩固提高;
抓住共性问题进行点评,从实际出发,培养能力。
教学重点
中国古代人类主要生产生活、情况
教学难点
中国古代人类主要生产生活、情况
教法
以讨论为中心的综合启发式教学
学法
以口头表达为主,培养自己的历史素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资料
教 学 过 程
个 性 彰 显
组织教学:
分发测试卷
总评:测验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 在作选择题时,个别学生审题不清。
2) 在作填空题时,有少数学生写错别字。
3) 有些学生在回答问答题时,答案不全。
采取补救措施:
1) 培养学生仔细审题的习惯。
2) 加强对学生“写”的训练。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留出时间让学生改错、巩固
练习
1)元谋人发现的时间_____;地点:_____;地位:_____;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______。
2)北京人发现的时间______;发现地点_____;河姆渡的原始农耕距今时间是______ ;生活位置:_____流域。
3)“人文初祖”是_____;___发明了文字。
4)山顶洞人的集体生活是按什么结合在一起的?( )
A、性别 B、血缘
C、生活能力 D、财产多少
5)观察下面示意图,判断“元谋人”处在什么位置?( )
A.(a) B、(b)
C、(c) D、(d)
6)曾治理洪水,与群众同甘共苦,在外13年,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的是( )
A、黄帝 B、尧
C、舜 D、禹
作业:
整理配套,巩固所学内容。
课
后
反
思
签 阅
武威第十中学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单元(章)
名称、课题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的脉络,对每个朝代的建立时间、建立者、灭亡时间、亡国者等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掌握西周分封制。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组,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
通过搜集整理资料、制作示意图、编写和表演历史剧、讲故事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通过抒发感想,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通过制作比较表、分组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容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夏、商、西周历史的学习,认识到国家统治者的残暴统治激起人民的反抗,最终推翻其统治,人民群众有权利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手段达到目的,树立民族责任感和法律意识。
教学重点
我国的夏、商、西周主要制度、兴衰过程。
西周的分封制
教学难点
1.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
2. 通过奴隶制国家与原始社会对比,分析奴隶制度的进步性。
教法
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
学法
读懂图表、文字材料并从中总结规律。
教学准备
我国的夏、商、西周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
武威第十中学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单元(章)
名称、课题
4.夏、商、西周的兴亡
主 备 人
王 德
课时划分
1课时
教学课时
第 1 课时
总备课数
第 6 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的脉络,对每个朝代的建立时间、建立者、灭亡时间、亡国者等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掌握西周分封制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组,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民族责任感和法律意识。
教学重点
西周的分封制
教学难点
通过奴隶制国家与原始社会对比,分析奴隶制度的进步性。
教法
综合启发式教学
学法
搜集整理资料、制作示意图
教学准备
地图册、我国的夏、商、西周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
教 学 过 程
个 性 彰 显
导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导入新课。“前面学习了原始社会的有关内容,到原始社会末期,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从此奴隶制在我国建立。”
学习新课
学生通过预习已经对夏、商、西周三朝的内容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再通过填充历史再现表格从整体上有一个脉络清晰的掌握。
一、夏朝
1)建立时间:公元前2070年
2)都城:阳城 3、建立人:禹
4)禹死后,传位给启,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5)夏朝最后一个国王是桀
二、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
1)在公元前1600年部落商在汤率领下灭夏
2)商朝最后一个国王:纣(暴君),酷刑“炮烙”
3)周武王继位,在公元前1046年,周、商在牧野大战,商朝灭亡,西周建立。
三、西周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
西周后期,政局混乱,发生了国人暴动,赶走了周厉王,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课堂小结:
多媒体显示历史坐标图,对本节课内容作一个概括总结。
开发思维 :夏、商、西周的兴亡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夏桀、商纣的残暴统治引起了人民的强烈反抗。就“夏桀、商纣的残暴统治,人民的反抗。”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先分组讨论。。
自我测验
利用选择题和材料题两种题型对学生的掌握情况作一个了解。所以选择题主要是基础知识的再现,材料题是一个知识拓展题。向学生提供了奴隶制下奴隶的悲惨处境,加深对讨论问题的理解。这部分采用抢答的方式,使学生有兴趣参与进来,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附:板书设计
一、夏朝 1.建立时间:公元前2070年 2.都城:阳城
3.建立人:禹 4.地位---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二、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
1.在公元前1600年部落商在汤率领下灭夏
2.商朝最后一个国王:纣
3.周武王继位,在公元前1046年,周、商在牧野大战,
三、商朝灭亡,西周建立。
布置作业:配套练习
课
后
反
思
签 阅
武威第十中学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单元(章)
名称、课题
5.灿 烂 的 青 铜 文 明
主 备 人
王 德
课时划分
1课时
教学课时
第 1 课时
总备课数
第 7 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奴隶制文明辉煌灿烂,源远流长,一脉相承。
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上网查资料,搜集史料,体会夏 商周青铜文明的辉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人民创造历史的正确人生观。
教学重点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教学难点
正确地理解“青铜文明”这一概念。
教法
综合启发式教学
学法
通过合作讨论,得出正确结论
教学准备
地图册
教 学 过 程
个 性 彰 显
导入新课:
出示一组“三星堆”文化图片,进而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商周时期青铜文明的基本概况。
合作探讨
1.打出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的图片供学生讨论,了解夏商周青铜器的高超技艺,运用物理和化学知识分析青铜器的制作成分和制作工艺。
2.要求学生用橡皮泥或胶泥制作一种器皿,引出夏商周陶瓷,玉器制造业也很兴盛,体会劳动人民创造历史的艰辛,通过实践提高感性认识。
3.以“同学们日常生活中常吃什么”?导出夏商周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情况,得出当时的农牧业已相当发达的结论,这个时代人们所创造的物质文化,便被称作“青铜文明”。
4.设置二个动脑筋题:
(1)组织学生讨论:
“谈谈你所认识的青铜文化”,全面了解青铜文化,认识是农业,手工业,畜牧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夏商周灿烂的青铜文明。
(2)提出“你认为谁是辉煌灿烂青铜文化的创造者?”问题,供学生讨论,
明确青铜文明代表夏商西周高度奴隶制文明。
教学小结:
要求学生自行设计本节课的知识结构,体现知识的整体性。
课堂验收:
提出问题“你认为我国是世界文明故国吗?”学生大体了解什么是文明古国,并和其他世界文明古国横相联系,增强民族自豪感。
附:板书设计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出现青铜器;
2.到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著名的有司母戊鼎----至今发现的最大青铜器和四羊方尊
3.与商周同期,在我国西南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青铜文化,
课
后
反
思
签 阅
武威第十中学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单元(章)
名称、课题
6.春秋战国的纷争
主备人
王 德
课时划分
1课时
教学课时
第 1 课时
总备课数
第 8 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力:
春秋时期著名的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晋楚争霸与城濮大战,了解南方的吴越争霸,掌握战国的形成过程、名称、方位及长平之战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比较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所体现的不同时代特征,培养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历史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齐桓公、晋文公和越王勾践建立霸业过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兴人是兴国的关键。
教学重点
齐、晋称霸
教学难点
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的不同
教法
综合启发式教学
学法
通过合作讨论,得出正确结论
教学准备
地图册
教 学 过 程
个 性 彰 显
导入新课:
用“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导入。
讲授新课
一、春秋争霸
(一)第一霸主齐桓公
出示史料: "平王立,东迁于洛邑,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 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
阅读材料回答:
1.春秋时期为什么出现诸侯争霸的局面?
2.春秋时期出现了哪些主要霸主?最早称霸中原的是谁?,
3.假如你是齐桓公,应该怎样作才能成就霸业?请同学们充当谋士,为齐桓公献计献策。小组讨论,选出代表发言。
(二)、晋楚争霸
1.这两国争霸的情况怎样?哪位同学能说说看?
2.奠定晋文公成为霸主的战役是什么?
3.为什么本处于劣势的晋军能取得胜利?
4.想一想春秋时期,齐国和晋国能够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是什么?今天有哪些历史启迪?
5.除了中原各国的争霸,还有南方的哪些国家也加入了争霸战争?
6.你听说过卧薪尝胆的故事吗?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二、战国七雄:
1. 战国时期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由梓童山的鬼谷洞,引出军事家孙膑庞涓,学生了解桂陵、马陵之战。
2. 请大家想一想,身处这样一个环境中,一个国家怎样才能避免被消灭的厄运呢?
3. 如果你是当时的预言家,请你预测战国时期的走向(或历史发展趋势)是什么?哪国最有能力主宰历史?
4.战国七雄的局面是怎样被打破的?长平之战中秦取胜的原因是?
布置作业:配套练习
课
后
反
思
签 阅
武威第十中学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单元(章)
名称、课题
7.大变革的时代
主 备 人
王 德
课时划分
1课时
教学课时
第 1 课时
总备课数
第 9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力:
在掌握和了解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的基础上,分析商鞅变法的成败,以掌握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商鞅变法、创设问题情境,培养“解决”历史问题,再实践前人的创新过程的探究式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商鞅变法,培养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教学难点
封建社会的形成。
教法
分组导学,学生自学探究。
学法
分组讨论
教学准备
地图册、我国春秋、战国相关多媒体、形式图
教 学 过 程
个 性 彰 显
一、导入:
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方式,春秋战国时代也是一个大变革时代,让我们了解当时的改革是怎样推动社会进步的.
二、展现大变革的时代背景
通过学生角色[奴隶、统治者、新兴地主]扮演,展现大变革的时代背景
1.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水平提高。奴隶生产积极性不高。
2.奴隶主大量开垦私田,改变剥削方式,成为新兴地主。
3.统治者统治面临危机。
三、讨论问题:
假如你是当时的统治者,怎样解决这些社会问题?
通过学生讨论,得出结论,要变法改革。
四、指出当时各国都进行了变法,提问最彻底的变法在哪国?
引出秦国商鞅变法。
用多媒体展示商鞅变法内容。
1.背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奴隶主将新新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私产并出租,这些奴隶主转化为封建地主,租种地主土地的人们成为农民。
2.时间---在秦孝公支持下,公元前356年商鞅推行变法。
3.变法的内容,课本把它归纳成为三条。
4.变法意义: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讨论问题: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请大家议一议,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
五、学生讨论,教师引导。
引导学生总结出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
课
后
反
思
签 阅
武威第十中学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单元(章)
名称、课题
8.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主 备 人
王 德
课时划分
1课时
教学课时
第 1课时
总备课数
第 10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了解夏朝和商朝的历法、战国的24节气;知道扁鹊的成就;了解屈原和编钟。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史料和搜集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处理、运用资料的能力,培养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详细了解古代科技成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
教学重点
甲骨文、商朝历法和诗人屈原。
教学难点
甲骨文的字型结构、古代历法和《离骚》的艺术成就。
教法
综合启发式教学
学法
分析史料和搜集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处理、运用资料的能力。
教学准备
相关多媒体、春秋战国古代文字图
教 学 过 程
个 性 彰 显
导入新课:
展示灰陶尊上的刻画符号
合作探讨:
一:文字的演变
1、 1.先展示各种文字—--陶器刻符、甲骨文、金文、竹简、帛书
(让学生有一个感性认识)
2.关于这些文字,你想知道些什么呢?你对哪种文字最感兴趣呢? (让学生选择学习内容)
3.甲骨文:
商朝的文字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称为“甲骨文”。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来的,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金文”
4.小结:随着书写工具的变化,字体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过渡:随着对天象的观察,我国的历法发展起来。
二、向学生展示网上的资料
(1)什么叫历法?
(2)夏朝的历法的发明、商朝历法的特点、战国24节气 从生活入手,让学生了解历法和24节气,并让学生深入思考他们的作用。让学生课下继续搜集24节气的谚语。
三、扁鹊
(1)名医扁鹊,望、闻、问、切四诊法
(2)治疗疾病的方法
(3)补充扁鹊的资料,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
四、屈原
诗歌赏析,体会屈原的思想感情,并从中受到启迪。
(说明:《离骚》是屈原被流放后用诗歌形式写成的自叙传,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抒情诗。表达了崇高炽热的热爱祖国和人民的激情。
同时通过阅读和分析《离骚》,教育学生认识学习两千多年前的屈原忧国忧民、高洁耿介的崇高品德和为追求理想顽强奋斗的精神。)
五、 战国时期盛行“钟鼓之乐”
提供一些资料供学生了解。
配套检测:
学生做配套,教师指导
课
后
反
思
签 阅
武威第十中学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单元(章)
名称、课题
8.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主 备 人
王 德
课时划分
1课时
教学课时
第 1 课时
总备课数
第 11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力:
孔子及其“仁”学说。孔子在教育和文化上的贡献。老子和他的辩证思想。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墨家、儒家、道家、法家、兵家等。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比较诸子百家各自的主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指导学生比较诸子百家各自的主张,培养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孔子和百家争鸣。
教学难点
孔子和百家争鸣。
教法
指导,解疑法
学法
学生自己阅读课文而后质疑。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有关春秋、战国主要思想家简介、人物图
教 学 过 程
个 性 彰 显
一、导入课文:
山东被誉为“一山一水一圣人”。“一山”是指泰山。“一水”指黄河。同学们,这“一圣人”指谁?(学生回答出孔子,从而导入课文)
二、讲授新课
1.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板书)
1) 思想: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仁”的学说.
2) 教育:A兴办私学,广收门徒。
B注意“因材施教”
C教育学生学习态度老实,要谦虚好学。
D时常复习所学知识,“温故而知新”。
3) 文化: 孔子的言行被弟子编成了什么书?
2.思想家老子::(板书)
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它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相互转化。
3.百家争鸣:(板书)
(列表让学生看书来回答表内内容,也可先问学生各派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是什么,最后拿出事先准备的表格来总结。)
三、配套检测:
代表人物
主要观点
墨家
墨子
主张兼爱、非攻
儒家
孟子
反对一切战争,主张轻徭薄赋,实行仁政
道家
庄子
主张“无为而治”
法家
韩非子
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兵家
孙武
“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学生做配套,教师指导
课
后
反
思
签 阅
武威第十中学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单元(章)
名称、课题
活动课 二 编写历史小故事
主 备 人
王 德
课时划分
1课时
教学课时
第 1 课时
总备课数
第 12 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力:
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中对学生应掌握知识的要求。
过程与方法:
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
教学重点
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
教学难点
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练。
教法
以讨论为中心的综合启发式教学
学法
搜集资料,概括分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各种历史相关资料、光盘
教 学 过 程
个 性 彰 显
【找一找】
1.从课文或参考书中找出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故事,列出目录。
立木取信
围魏救赵
纸上谈兵
问鼎中原
2.选出你们最喜欢的一则成语故事。
【演一演】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工。
(1)写故事稿。
(2)饰演故事中A、B、C……角。
(3)尽量想办法准备一些辅助性的道具(注意春秋战国时期人们的生活习俗、服装等,请参考课文插图)。
2.各小组代表在全班擂台赛上演讲各自准备的成语故事。
【议一议】
1.谈谈你参与活动的感想。
2.从你饰演的人物的立场、角度谈谈对所演讲的历史故事的看法。
3.这则故事变为成语,流传至今,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呢?
【评一评】
各组最精彩的地方有哪些?(以鼓励为主,让所有的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
参考题目:
立木取信
围魏救赵
纸上谈兵
问鼎中原
退避三舍烽火戏诸侯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课
后
反
思
签 阅
武威第十中学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单元(章)
名称、课题
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力:
1.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
2. 有关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并了解楚汉之争的简单情况。
3.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两汉时期经济发展为我国两汉盛世奠定基础。
4. 两汉时期汉与匈奴的关系的事例
过程与方法:
1.教学中用谈话法,师生互动,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培养分析问题、概括问题的能力。
2.巧妙设问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讨论,培养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