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度的测量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度的测量教学设计.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名师归纳总结资料word 精心总结归纳 - - - - - - - - - - - -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长度的测量教学设计杨林中学何建波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明白长度的概念及长度的单位。明白长度的测量工具及正确挑选刻度尺。2、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培育同学估测才能和正确细致的试验习惯,提高动手才能。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育同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同学学习科学的爱好。教学重 点:长度单位的换算、刻度尺的使用和估读。教学 难点 :测量的定义、刻度尺的估读。 教学过程 :导入 :今日我们来学习
2、第一章第四节科学测量的第一部分:长度的测量。(1) 情形展现:在班级找两位身高相近, 但由于体形等缘由简洁造成视觉错误的两位同学(事先考察) ,请这两位同学上台来。(2)提问:目测,哪位同学更高一些.(3)提问:用什么方法既简洁又精确的知道谁高一些.比较,用一人的身高去测量另一人的身高。(4)提问:如这两人不能并列在一起,又不用现有的尺子,怎样得出谁高了? 找一物体,分别与他们的身高进行比较。(5)提问:如一人在我们教室,而另一人在遥远的美国,怎样便利的知道谁高了?建立一个大家公认的量(长度单位)作标准标准量(标准尺)。它们各自与标准量比较,得出测量值。归纳总结,得到测量的实质,说明长度的国际
3、标准米。新课 :测量实际上就是一个比较的过程,是一个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进行比较的过程。一、测量的定义:测量就是一个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进行比较的过程【板书】。又以尺子测量身高为例:让同学指出其中待测的量是什么(身高),公认的标准(长度)是什么( 1 米)。米是长度的国际单位,长度仍有哪些单位了?引出二、长度单位同学回答【板书】千米、 米、分米、 厘米、 毫米、 微米、 纳米(有比毫米仍小的单位吗?引出微米纳米) 符号: km、 m、dm 、cm 、 mm 、m 、nm介绍:微米、纳米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学习资料 名师精选 - - - - - - - - - -第
4、1 页,共 7 页 - - - - - - - - - -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微米,纳米、微米一般应用于微观世界,如细菌的长度大约为1 微米, 1 纳米相当于头发丝直径的的六万分之一。这些单位之间有什么数量关系吗?单位换算: 1km=1000m , 1m=10dm=100cm=1000mm , 1mm=1000 m , 1m =1000nm巩固单位换算,让同学完成课堂作业纸中练习一。(展现同学结果) 。三、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要测量物体的长度,光用肉眼看测不出来,需要用到工具, 生活中有哪些工具可以来测量长度了?【板书】卷尺、米尺、直尺、三角板依据同学手中的直尺和
5、米尺,比较一下,他们之间的异同点相同点:都有刻度。 (引出刻度尺的概念) 【板书】不同点:量程(测量的范畴)和最小刻度(最小一个所代表的数值,即精确度)不一样。正由于这些不同点,生活中我们需要挑选合适的刻度尺和合适的单位。下面请同学们摸索书本中测量图1-41 中的 3 个物体时,应当用什么单位。从实际使用时精确度的要求给同学解释。高速大路的长度:千米课桌面的长度:厘米 自来水管的直径:毫米活动二:让同学用手中的刻度尺测量出语文词语手册的宽度,并把结果记录在课堂作业纸上。让几个同学汇报测量的结果,争论为什么会显现不一样的结果了?请其他同学回答究竟谁的答案是对的了?其实两个都不够精确。请同学们观看
6、老师是怎么测量的,你们测量的过程中哪里是需要改进的的方了【板书】四、刻度尺的使用方法(边演示边讲解)选:挑选合适的量程(测量的范畴)和最小刻度(最小一个所代表的数值)的刻度尺。放:( 1)将刻度尺的零刻度线与被测物体起始点对齐。( 2)刻度尺要放正,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读:读数时视线垂直纸面对准待测物体。记:精确值 +估量值 +单位。强调“读”,有时,测量的结果往往在两个刻度线之间,用最小刻度是1 毫米的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往往要在毫米以下估读一位,如语文词语手册的宽度为12.92 厘米。测量的时候不能防止的会产生误差。依据估读的要求,重新测 3 次语文词语手册的宽度和课桌的长度,并算出3
7、 次测量的平均值,记录在课堂作业纸上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并完成课堂作业纸中的练习二:估读。除了我们常见的一些测量工具之外,仍有一些特别的测量工具。如:声纳、雷达、激光等。介绍声纳测量距离的原理。画图说明:得出:距离 =1/2 (声速 时间)摸索 :你能用一般的刻度尺测量科学教科书中一张纸的厚度吗?先让同学尝试去测,为什么测不出来,同学回答一张纸太薄,太薄了有什么方法补偿?逐步引导同学变薄为厚,变小为大的累积法。回忆: 这节课学到了什么?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板书一、测量的定义二、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km、 m、d
8、m 、cm 、 mm 、 m、nm单位换算: 1km=1000m,1m=10dm=100cm=1000mm 1mm=1000m,1m =1000nm三、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四、刻度尺的使用方法:选,放,读,记。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资料word 精心总结归纳 - - - - - - - - - - - -课堂作业纸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班级 练习 1:单位换算姓名 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 1)1 厘米= 米,7分米= 厘米3 千米= 厘米,600纳米= 微米,1 米= 毫米= 微米( 2)纳米是很小的长度单位,相
9、当于头发丝直径的六万分之一,就头发丝的直径 = 纳米= 微米= 毫米。活动 2:测量(1) ) 测量语文词语手册的宽度为。(2) ) 按要求测量并运算。第 1 次第 2 次第 3 次平均值语文词语手册的宽度课桌的长练习 2:读出以下物体的长度。(1)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a) (2)(b) 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学习资料 名师精选 - - - - - - - - - -第 5 页,共 7 页 - - - - - - - - - -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长度的测量教学反
10、思长度的测量在学校同学已经初步接触过,所以在七年级的科学教学中需要更加深层的学习, 本节课的难点也变为对测量的本质的懂得,以及对刻度尺的正确使用。通过本节课的教学, 对我感受最深的是课堂语言精练的重要性,这也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努力改进的方向。本节课比较胜利的方面:1、教学设计条理比较清楚,所以同学能够很自然的跟上老师上课的节奏,并能总结这节课学习的主要几个方面。2、导入比较新奇,通过同学身边的两位同学的身高比较,得出测量需要一个统一的标准,顺当的引到测量的定义。3、教学理念较新,能把课堂交给同学,通过同学自主的探究活动,主动的去发觉问题,解决问题,突出表达了课堂以同学为主,以老师为辅的特点
11、。4、对于课本中测量图1-41 中的物体时, 应当用什么单位这个问题, 奇妙的设计了将高速大路的例子调整到第一个,依据同学的认知结构,将同学熟识的、简洁懂得的例子提前,降低题目的跨度,到最终即使较难的问题也能迎刃而解。5、对于一些高科技的测量工具,同学总以为比较深奥,通过老师依据同学已有的学问,剖析声纳测量距离的工作原理,有利于同学增加学习科学的信心。 6、利用多媒体设备,充分明白得展现同学的成果,既订正了个别同学的不足之处,又便利得告知了其他同学正确的结果。本节课不足的方面:1、本节课最大的问题在于时间的处理上,在个别问题上花费的时间过多导致最终时间不够,这主要缘由在于对同学引导的过程中提问
12、的技巧有所欠缺。没有依据同学的认知结构循序渐进的提出问题,甚至有些问题不够明确。2、在比较现有的刻度尺,找出它们的异同点时,原本认为这是一个比较简洁的问题,但是同学根本无从比较,这需要老师明确告知同学比较的方向。 3 、在讲解测量时需要估读的问题时,老师虽然将操作过程在屏幕上展现出来,但是忽视了后排同学,需要估读的部分放大不够,导致后排同学没有看清什么时候需要估读,如何估读。4、在让同学测量课桌的长度时, 没有考虑到米尺有不同的规格, 最小刻度有 1mm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和 1cm两种,导致同学测量结果的极不统一。5、在讲解测量的放置时, 对于具有肯定厚度的尺子如
13、何紧贴被测物体进行测量, 同学通过自己操作不肯定能得出结果,可以通过图形题,将正确的放法与错 误的方法进行比较,将抽象的问题变成直观的,同学更简洁懂得。6、在选取估读的试题时,后两道题物体的末端刚好在刻度线上,而新课标中对于物体末端恰好在刻度线上的是不做估读处理的。所以选取的试题有待改进。7、通过其他老师的评课,对于单位换算的处理,以第三节课“信息快递”的方 式向同学展现出来, 可以节约一部分时间。 并依据单位对各个长度进行排列, 更能加深同学的懂得。我就摸索对于农村学校的同学而言,他们的基础比较 薄弱,直接通过“信息快递”这样一眼就过的方式,他们是否能跟上?8、新教材的课程内容比较注意同学的活动,所以往往会忽视到学问点的记忆问题,在有时间的情形下应予以贯彻。9、忽视小结的重要性,由于时间的关系,没有让同学来小结。每节课都应让同学自己小结,理清本节课的思路。通过各个老师的沟通,感受颇深,这是不上公开课所没有的体会。只有真正 融入到这样的潜心钻研中, 才能发觉教学的困难, 才能发觉教学中许多值得改进的的方。作为一名科学老师, 我始终坚持着以同学的爱好培育为主线,培训同学观看生活,喜爱生活,崇尚科学的态度,培育同学理性思维,用理性的头脑去解 决生活中的问题。我应连续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