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8 大自然的语言|语文S版.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8 大自然的语言|语文S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8 大自然的语言|语文S版.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物候学的内容、意义、规律和发展前景等有关知识,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2. 学习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的一般规律来安排文章顺序的方法。3. 掌握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4. 学习说明语言的准确、生动和恰当地运用对偶、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教学重点、难点: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3.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一. 精读课文,体会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1.引导学生逐段分析第一部分。(1)与重拟第一段
2、相比较?语言具有什么特点?这样写出这些起着什么作用?(2)第2段说明了什么?语言具有什么特点?产生了什么样的效果?第2段,第一句是全段的中心,说明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农事安排的关系。第二、三句列举了三个例子,写出了杏花“传语”、桃花“暗示”和布谷鸟“唱歌”与农事的关系,用拟人的笔调写来,十分生动,情趣盎然。这里为什么用两句来说明,而不用三个分句组成一组排比句呢?因为杏花、桃花是植物,而布谷鸟是动物,两种不同类型的物候现象不宜合在一个句子里说。此外,前一句说的是春季的物候,后一句说的是夏季的物候。同时,前后两句的句型也不同。由此可以看出,标点符号完全是为内容服务的。(3)第3段和
3、上文有什么关系?写出了什么内容?第3段,在前两段的基础上,直接点明物候和物候学的内涵。首先点明“物候”就是上文所介绍的种种自然现象,然后从古代到近代,从起源到发展,从知识到科学,介绍了“物候学”的形成及其功用。这一部分介绍很引人入胜,文章不从概念出发,而先写人们常见的自然现象,语言准确,描写生动,自然而然地过渡到“物候”这一说明中心上来,写得甚有情趣。2. 引导学生解题。本文介绍的是有关物候方面的知识,但文章标题却用“大自然的语言”,采用这种说法有什么好处呢?明确:首先,这种说法,将大自然拟人化了,将物候现象说得生动而有情趣;其次,切合读者好奇心理和求知欲望,具有启发性。3. 引导学生分析第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8 大自然的语言语文S版 年级 上册 语文教案 课文 大自然 语言 语文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