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语文全册课程教案.doc

收藏

编号:2572564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534.86KB    格式:DOC    上传时间:2020-04-21
17
金币
关 键 词:
年级 上册 语文 课程 教案
资源描述:
-/ 第___ 周 星期____ 第 __ 节 ____年___ 月 ___ 日 1、小蝌蚪找妈妈 教学目标: 1.认识“塘、脑”等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朗读感知小蝌蚪的变化。 3.增强对科学通话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增强对科学通话的学习兴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口语训练 二、导入新课 出示课题:小蝌蚪找妈妈 1.读题 2.质疑:①小蝌蚪长什么样?②它的妈妈是谁?长什么样?③小蝌蚪是怎么找到妈妈的? 三、探究新知 (一)通课文 1.自由读。(碰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同学或生字表二中的拼音老师) 2.读给同桌听,互相正音。 3.看连环画,找到相应的小节,一起读一读。 4.自由选择文中的一个小节读给大家听。 (二)习生字 见PPT 会认字 塘、脑、袋、灰、哇、教、捕、迎、阿、姨、宽、龟、顶、披、鼓 会写字 两、哪、皮、跳、就、肚、孩、 (三)习课文第一节 1.小蝌蚪长什么样的呢?出示第一节课文,自由读、指名读读。 2.根据课文内容同桌合作画一幅画。 3.对照课文,评一评画得对不对,为什么?(检测学生理解句子的能力) 4.朗读课文,表现小蝌蚪的活泼可爱。 第二教时 一、口语训练 二、导入新课 1.鼓励学生用不同形式展示上节课的学习成果。(如:读生字说说记字好方法;读课文说出小蝌蚪的样子;展示自己所画的小蝌蚪在池塘里游的图画;唱上节课教的儿歌等等) 2.我们已经知道了小蝌蚪可爱的样儿,那这节课,你们还想知道什么? 三、探究新知 (一)学生质疑,构建问题情景。这节课就围绕这些学生想知道的问题进行学习、研究。 (二)围绕问题,探究学习 学生想先深入了解哪个问题,就先学习哪一部分。 问题1:小蝌蚪的妈妈长得怎么样? 1.自由朗读2.3.4小节,先把所有写小蝌蚪妈妈样子的词句用横线划出来。再四人小组内交流,看看是否找对找全。讨论一下怎样连起来说说青蛙的样儿? 2.小组代表发言、师生共同评价。 3.研读描写青蛙样儿的句子,感悟“披、露、鼓”等用词的准确、生动 简要交流所搜集的信息,知道青蛙是种有益的动物,我们要保护小蝌蚪和大青蛙,做环保小卫士。 朗读句子,体会青蛙的美,表达大家对青蛙的喜爱之情。 4.学唱歌曲《青蛙妈妈》,记住青蛙特征,积累好词。 (自编歌曲:大青蛙四条腿,披着绿衣露白肚,鼓眼睛儿宽嘴巴,捉起害虫顶呱呱。) 5.对比朗读写小蝌蚪和青蛙妈妈特点的话,知道他们的样子不一样,这是小蝌蚪要找妈妈的原因之一、 问题2:小蝌蚪是怎么找妈妈的呢? 1.由读读2.3两节,边读边想,你能自己读懂哪些内容?还有哪些需要请教大家? 2.重点理解: (1)小蝌蚪为什么忽然想到要找妈妈?(这是小蝌蚪找妈妈的另一个原因。) (2)小蝌蚪为什么错把乌龟当作自己的妈妈了?(知道鲤鱼妈妈、乌龟妈妈介绍得不够全面。) 3.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再现找的过程(请几位小朋友戴上拇指玩具来分角色朗读课文,在表演中随机理解:迎上去、追上去)。 4.小蝌蚪最后找到自己的妈妈了吗?齐读第5节,体会见面时的情景。 抓住青蛙妈妈的话“好孩子,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快跳上来吧!”质疑,可引出下一个问题情景,即:问题3: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是怎么变成小青蛙的?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下一节课再来研究。 (三)复习巩固,完成书面作业。 1.课文中的生字,还记得吗?谁来领大家读一读? 2.“迎”和“追”两个字相同在哪些地方?(偏旁相同,笔顺规则相同,都有走过去的意思。)走过去的方向一样吗?(迎:面对着走过去。追:从后面赶上去。) 3.学习生字“什、么;变、条”:读字组词,交流记字好方法。先描红再看老师范写,体会书写要领,最后独立书写。读句子:不知什么时候,小蝌蚪的那条长尾巴变短了。 (四)课后延伸, 请大家课后去搜集有关小蝌蚪生长变化方面的知识与图片。 四、当堂练习 完成填空题: 1.蚪先长出两条()腿,再长出两条()腿,后来尾巴变()了,最后尾巴()了,成了一只()。 2.填空:荷叶上()着一只大青蛙,()着碧绿的衣裳,()着雪白的肚皮,()着一对大眼睛。 五、归纳总结 1.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2.小朋友,学了这篇课文,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1 小蝌蚪找妈妈 问鲤鱼、乌龟 大脑袋 先长后腿 四条腿 黑灰色的身子 再长前腿 宽嘴巴 长长的尾巴 尾巴变短 披绿衣 尾巴不见露白肚 鼓眼睛 教学反思: 第___ 周 星期____ 第 __ 节 ____年___ 月 ___ 日 2 我是什么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字。会写9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知道云、雨、雹子、雪等自然现象都是水的变化形成的。  教学重难点: 知道云、雨、雹子、雪等自然现象都是水的变化形成的。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三分钟口语训 二、导入课题 师:亲爱的小朋友们,课前老师布置了一个任务,让小朋友们画一画自己心中的水,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大家画的水是什么样子的。学生展示自己的画,说说自己的想法。 三、探究新知 1.范读,猜谜。 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范读动画,学生猜“我”是什么。 2.利用媒体资源课件中的“读一读”部分,教学生字词。 3.自由读课文,认识水。 (1)师:请小朋友自己读一读课文,然后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动动脑 师:小朋友,我们给每一项起个题目,好吗? 朗读,赞美水 1.自选题目 师:同学们,接下来,我们要对水进行进一步的了解。你最想了解水的哪一部分?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部分,第二项和第三项合并为一项来学。 2.自主合作学习 投影或小黑板出示自学要求: (1)认真读一遍自选部分。 (2)画出自己不会的字或词,借助拼音或请教他人去认读。 (3)用心读每一句话,想一想,怎样才能把句子读好? (4)读给你的朋友听,互相提一提建议。 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教师巡视,给予学生帮助和指导。 3.汇报交流,指导朗读 提示:以下是预设内容,这三部分内容是根据学生汇报的顺序进行的,以下的顺序可以改变。 (1)“我是小小朗诵家“ 指导读第1~2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要读出自豪的语气,很活泼。第二自然段,“小水滴聚在一起落下来“、”小硬球打下来:、“小雪花飘下来”这三句话的感觉是不同的,应读出“落”、“打”、“飘”的不同意思。 指名读,评价,练读,再指名读。 (2)师:想一想,我还会变成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冰 霜…… 第二课时 一、 课前三分钟口语训   二、复习导入新课 1、师:亲爱的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我是什么》,文中的一些新朋友大家还记得它们的名字吗?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认读,男女生赛读,齐读。 2、指名读课文第1~3自然段,评价。 三、探究新知 了解“我的脾气”。  1.“我学会了字词” (1)出示词语:   温和 暴躁 灌溉 机器 帮助 淹没 庄稼 冲毁 灾害   师:请小朋友们想一想水做了哪些好事?哪些坏事?   引导学生联系水做过的好事和坏事理解“温和” “暴躁”两个词语。 (2)出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灌溉”“淹没”“冲毁”。  2.“我是小小朗诵家”  由以上对词语和图片的感受,直接过渡到读。  师:请小朋友们自己读一读第4自然段,注意读出水的温和和暴躁。学生自由读,指名读,评价,齐读。  3.“展开想象的翅膀” 师:同学们,想一想,“我”的脾气还会怎样? 四、 当堂练习 填空:有时候,我很 ,有时候,我很 。我既给人们带来 ,又给人们带来了 。 引导学生从以上词语中选择填空,理解“帮助”与“灾害”。 五、 归纳总结 师:请同学们模仿“我是什么”,用几句话写一样东西。写好以后同桌互相读一读,让别人猜猜你写的是什么。 学生练写,师巡视指导。 板书设计: 2、我是什么   我会变:云 雨 雹子 冰 霜……   我的家:池子里 小溪里 江河里 海洋里 稻田里 水杯里 水管里 天上……   我的活动:睡觉 散步 奔跑 跳舞 唱歌 开大会 飞舞 慢跑……   我的脾气:温和 暴躁…… 教学反思: (一)亮点: (二)改进环节: 第___ 周 星期____ 第 __ 节 ____年___ 月 ___ 日 3 植物妈妈有办法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会认读12个生词,借助拼音读准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利用自制乖乖猫卡片奖励学生。 2、利用课件片段与插图学文明理。 3、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与讨论中了解蒲公英、苍耳、豌豆传播种子的有趣方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教学重点 1、知道植物种子的传播有自己不同的方法。 2、识字认读词语,积累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趣味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三分钟口语训练 二、导入课题 师:孩子们,千姿百态的植物点缀着美丽的大自然,装扮着我们的生活。植物王国的奇事,也十分有趣。植物的种子成熟了,种子宝宝要告别自己的妈妈开始新的生活,你们想知道植物妈妈是用什么方法送走孩子们的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三、 探究新知 (一)学习生字 1、生自由读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拼拼拼音或者问问老师同学,要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2、生词朋友说了,要想把课文读好,必须先过它这一关,看看你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自己来读一读。(自读) 有信心把词语读好吗?看,这里有一座词语山,咱们看看那一小组用最快的速度登上山顶。 3、生词朋友很开心,已经成为你们的好朋友了,相信生字宝宝更难不倒你们,谁愿意当小老师领大家来读,(找生领读)这个老师当的很棒,我们来开列小火车,相信你们一定能顺利到达终点。 (二) 感悟课文 1、生字词我吗已经读的很棒了,淘气的生字宝宝又回到了课文中,你们一定能把课文读的更好。谁能用一句完整的话告诉大家,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小节,现在我们请5名同学分小节读文。(指名分小节读文,读的同学做到字音准确,句子通顺,声音洪亮;听的同学要认真,如果他读的好,你就夸夸他,如果你认为他哪读的不够好,你就帮帮他。) 2、 快速读文,边读边思考:你从文中读懂了什么? 生汇报:(用完整话回答:读了课文,我知道了植物妈妈在传播种子方面有很多办法;我知道了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蒲公英、苍耳、豌豆这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我知道种子长大了就得四海为家) 3、小组讨论、交流、全班汇报 四、当堂练习 师追问:课文介绍了哪几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师相应板书:蒲公英、苍耳、豌豆 五、归纳总结 1.你还知道哪些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方法?课前老师让你们搜集了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谁来说说你搜集到了什么? 2、老师也搜集了这方面的资料(出示课件拓展内容)仔细读一读,用“——”画出每一种传播方法里介绍了哪些植物? 板书设计: 3 植物妈妈有办法 蒲公英 吹 风 植物妈妈有办法 苍耳 挂 动物 豌豆 晒 太阳 教学反思: (一)亮点: (二)改进环节: 第__ 周 星期____ 第 __ 节 ____年___ 月 ___ 日 口语交际:有趣的动物 教学目标: 1.能学会表达的方法,正确流利地表达,做到声音响亮,态度自信大方。 2.在交流、倾听中了解一些有趣的动物知识。 教学重点:打开思路,激发兴趣。每个学生都能正确流利地表达。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做到互相交流,学会认真倾听和大胆交流。 学前准备: 1.课前指导学生以询问、阅读、收看影视或网上查询等方式收集与本课相关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2.请学生选择一样自己喜欢的动物做头饰。 教学过程: (一)、图片激趣,导入课题 放映动物图片,揭示课题:有趣的动物。说说喜欢它们吗?为什么? (二)、介绍有趣的动物。 1.小狮子自我介绍(课件出示:录音介绍) 小狮子:大家好!我是小狮子,号称“万兽之王”。我的头大大的,长着锋利无比的牙齿。我有粗壮而有力的腿脚,还有一条长长的尾巴。我整天练习滚、扑、撕、咬这些本领。力大无穷的我最爱吃新鲜的肉,森林里没有我的对手!别怕,从今以后,保护大家是我的职责!希望大家喜欢我,和我交朋友哦! 思考:小狮子是怎样介绍自己的?生点评、师板书:名字、样子、特点、习性。 2.练习说话 (1)出示图1,引导学生说鸭子的外形、叫声、动作 (2)出示图2,引导学生说鸭子的本领和习性 (3)结合两幅图,学生试着连成一段话 3.狮子带来了参加森林动物派对的邀请函,你们想参加吗?生戴上动物头饰,互相打招呼问好。指名一位学生做自我介绍,生评价。师板书:说话声音响亮,态度热情有礼貌,动作。 4.齐读口语交际要求,做到(1)交谈有礼貌(2)表达有条理 (3) 倾听有耐心 5.学生在小组内练习自我介绍 6.指名自我介绍 7.参加森林派对,自由向同学或听课老师进行自我介绍。 有趣的猫   大家好!我最喜欢的动物是(猫)。我觉得猫最有趣啦!   传说猫还是()的师傅呢!你知道吗?猫的胡须可以(),猫的瞳孔(),猫的脚掌下面还有(),走起路来(),这样就可以(出其不意)地抓老鼠。哈哈!黑猫警长够神吧!有趣吗?   资料袋袋库:奇趣动物王国   世界动物之最   最大的动物:蓝鲸。(最大的亚种南蓝鲸雌性的平均长26米,重达120吨,其中最大的个体长33.58米,重239吨。)   最大的陆上动物:非洲象(平均重达8吨)   最高的陆上动物:长颈鹿(平均高5米)   现在最原始的哺乳卵生动物:鸭嘴兽   皮毛最保暖的动物:北极熊   现在陆地最大的食肉动物:北极熊   现在体型最大的猫科动物:西伯利亚虎   有史以来体型最大的猫科动物:美洲拟狮(又名残暴狮)   嘴巴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河马   最聪明的动物:海豚(人除外,海豚的脑子甚至比人还大)   最大的鸟纲类动物:鸵鸟(平均高2.5米,最重可达155千克)   体积最大的飞鸟:柯利鸟(体长1米多,体重约18千克,生活在非洲东南部)   翅膀最长的鸟类:信天翁(翅展2~3米)   最早的鸟:孔子鸟、辽宁鸟(距今2~3亿年前,两者属同一时代,皆比始祖鸟早上几千万年。)   嘴巴最大的鸟:巨嘴鸟(嘴长24厘米,宽9厘米)   形体最小的鸟:蜂鸟   飞得最高的鸟:天鹅(最高能达17000米)   最耐寒的鸟:企鹅   产蛋最大的鸟:鸵鸟(宽8公分,重量可达1.5公斤。蛋壳纵径长约15~16厘米,横径长约11~13厘米) 四、小结 回顾介绍动物的方法,树立爱护动物的意识。 第___ 周 星期____ 第 __ 节 ____年___ 月 ___ 日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名词和动词的学习及课外阅读认识生字,积累新词。能用有时候……有时候??、在…在…在…在…来描述自己的日常生活。 2.规范学生生字的书写。 3.熟读并背诵古诗《梅花》,培养阅读和积累古诗的兴趣,进一步感受梅花的精神。 4.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继续培养爱阅读,爱积累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1.通过名词和动词的学习及课外阅读认识生字,积累新词。 2.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继续培养爱阅读,爱积累的好习惯。 课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识字加油站。 1.发现识字方法,激趣识字。 学生反复自读每组词语,说一说从这几组字中你发现了什么? 指名说一说,然后小组采用不同行式进行熟读这些字词。 2.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3.识字游戏“开火车”。 二、字词句运用。 1.读一读: 迎上去 穿衣裳 甩甩头 追上去 披红袍 摇摇头 2.在小组内演一演。 3.每一组词请一个小组的同学上台演示。 4.句子练习。 (1)学生自由读一读书上的两个句子。 (2)同桌互相用“有时候……时候……、……在……在……在……在……”来说一句话。 (3)请同学在全班交流练习说句子。 三、书写提示。 1.先观察,同学们互相提醒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2.请学生描红,描红以后再说说自己在写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学生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4.进行全班评比。 第二课时 一、谈话揭题,齐读课题。 播放课件,板书课题,学习“花”。 二、初读诗文 感知大意 1. 教师范读古诗。 2 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得通顺、流利! 3.指名读诗文,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 4 .教师与学生配合读诗,指导学生读准每个字音、停顿、节奏! 5.认识二类字 6.指名读古诗,齐读古诗。 三、细读古诗,进入诗境。 1.人们都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了这么多遍古诗,你从古诗中看到了什么画面? 2.学习前两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通过诵读这两句诗,体会一下梅花不怕冷的品格。 3.学习后两句: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那一朵朵梅花被雪压住了,诗人王安石是怎样发现它们的?请用诗中的句子回答。谁愿意来读读这两行诗? 其他同学认真听,边听边想:这两句诗要告诉我们什么?通过朗读体会梅花的洁白和幽香。 4.同学们,你们喜欢梅花吗?为什么?让我们读出对梅花的喜爱! 5.师配乐读;请你们闭上眼睛,认真听老师读诗,想象画面。 6.生配乐读:哪位同学愿意用你的朗读,再次把我们带到那个梅花开放的地方? 7.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人是怎么读诗的吗?(摇头晃脑地读)我们一起站起来,学一学古人,用你的表情,用你的动作来表演这首古诗。 四、 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中心思想: 《梅花》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安石写的。通过写梅花凌寒独放 、真纯无暇,身处墙角依然散发幽幽清香,赞美了梅花高贵的品质和顽强的生命力,同时也表明了自己坚韧不拔、在逆境中洁身自好的心态。 第三课时 我爱阅读: 分不清是鸭还是霞 1. 读一读。 分不清是鸭还是霞(绕口令) 天空飘着一片霞, 水上游来一群鸭。 霞是五彩霞, 鸭是麻花鸭。 麻花鸭游进五彩霞, 五彩霞网住麻花鸭。 乐坏了鸭, 拍碎了霞, 分不清是鸭还是霞。 2.小组内赛一赛:看谁能最先背下来。 六、快乐读书吧。 读读童话故事 你读过《没头脑和不高兴》这本书吗?书里写了两个男孩,一个叫“没头脑”,一个叫“不高兴”。他俩一个做事丢三落四,一个干什么事都不高兴。有一天他们突然变成了大人,因为自己的缺点而闹了不少笑话。通过一个个教训,两个人决心改正自己的缺点,于是又重新变回到童年时代。 我最近读了美国作家阿诺德洛贝儿写的《青蛙和蟾蜍》的古诗,可有意思了! 每次读完书,我都小心地把书收好,不把书弄脏。 第___周 星期___ 第 __节 ___年___月 __日 识字1 场景歌 学习目标: 1.认识“滩、艘、军、舰、号…”等12个生字,会写“园、孔、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一、二两小节,初步感知数量词的用法。 学习重点、难点: 1.认识“滩、艘、军、舰、号…”等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数量词的用法。 3.初步感知数量词的用法,尝试用数量词表达熟悉的事物。 学前准备:生字卡片、图片等。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三分钟口语训练 二、导入课题 谈话导入:小朋友,你们喜欢旅游吗?你去过哪些地方?今天,老师和大家要去几个很美很美的地方,想去吗?(想)让我们一起出发吧! 三、探究新知 (一)学习、感悟课文第一节。 1.出示海滩的图片。   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板帖:海鸥沙滩 军舰帆船 2.小朋友真会观察,这些词语你会读吗?自己试一试。   (1)自己读。(2)谁会读?指名读。(3)齐读。 3.真了不起,可里面的生字你会认吗? 4.瞧,这美丽的海滩正向我们招手呢!小朋友,这时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呀? 5.课文的第一小节就写了这个美丽的地方,请小朋友自己打开书来读一读。 (1)自己读。(2)谁愿意来读?(3)听到小朋友读得那样认真,老师也想来试试。(范读)(4)请同桌一起读。(5)起读。(6)看着图试着背一背。 (二)学习课文第二小节。 1.火车一路开过来,你看到了田野里有什么? 2.田野里的景色真美呀!课文的那一小节写的呢?请小朋友赶紧打开书,找一找,读 三、当堂练习 比一比,看谁说得多。 一( )鱼塘 一( )稻田 一( )石桥 一( )翠竹 一( )海鸥 一( )帆船 四、归纳总结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总结一下自己的收获。 板书设计: 识字1 场景歌 一只( ) 一条( ) 一片( ) 一片( ) 一艘( ) 一 群( ) 教学反思: 第___周 星期___ 第 __节 ___年___月 __日 识字2 树之歌 教学目标: 1. 会认识15个新字,会写10个生字,并能正确组词。 2.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认识“木”字旁,并能列举学习过的生字。 教学重难点: 1.会认识15个新字,会写10个生字,并能正确组词。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三分钟口语训练 二、导入课题 教师谈话导入新课。 三、探究新知 (一)、初学儿歌,学习检查生字。 1.借助拼音,将儿歌读通读顺, 2.指名读儿歌,相机帮助正音。 3.圈画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在小组内互相考查。 4.课件出示生字新词。 梧  桐  掌  枫  松 柏  装  桦  耐  守 疆  银  杉  化  桂 5读一读,记一记 泡桐 白桦 云杉 翠柏 桂花 枫叶 松子 白果  6.指导书写。 (1)仔细观察P18,发现这些字有什么特点? (2)“木”字旁书写注意事项,教师边范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二)、再读儿歌,理解意思。 1.全班齐读儿歌。 2.你读懂了什么呢? 3.结合课件,边读句子边出示图片,帮助学生认识树木。 4.指导背诵。 (三)、课后理解 1.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句意:比喻要使小树成为木料需要很长的时间。而培养一个人才则需要更多的时间,是个长久之计,并且十分不容易。因此,这句话寓意着国家、民族、家庭只有做好人的培育,才能得以接续、繁衍、传承。古人云:江山代有后人出,一代新人换旧人。这样人类才能永续繁衍、生生不息。 2.树高百尺,叶落归根。  意思是:树长得再高,落叶还是要回到树根。比喻离开故土时间再长,最终还是要回归故土。 3.树无根不长,人无志不立。  意思是:就是人要立志,没有志向的人是不会成功的。 四、当堂练习 杨树高,榕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 枫树秋天叶儿红,松柏四季披绿装。 木棉喜暖在南方,桦树耐寒守北疆。 ⒈儿歌讲了几种树木,用“—”画出。 ⒉“梧桐树叶像手掌”,用“手掌”比喻梧桐的( )?“松柏四季披绿装” ,用“绿装”来比喻松柏的( )? 五、归纳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认识了那些树木? 教学板书: 教学反思: 第___周 星期___ 第 __节 ___年___月 __日 识字3 拍手歌 教学目标: 1. 正确认读“牢、记”等 13个生字;正确书写“歌、丛”等 10个字。 2. 正确认读“牢记、孔雀、雄鹰”等词语;正确读写“拍手、保护、动物”等词语。 3.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出儿歌的节奏,做拍手游戏。 4. 了解“隹zhuī、鸟”等偏旁表意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隹、鸟”等偏旁表意的特点。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课前三分钟口语训练 二、 导入课题 1. 课件展示动物图片,引导学生说说认识其中的哪些动物,告诉学生这些动物就藏 ,在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中。 2. 揭示课题,板书“拍手歌”,学生齐读。 3. 认识“拍手歌”。回忆二年级学过的拍手歌。课件展示,请一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拍手应和。 教师简介:拍手歌就是拍着手诵读的儿歌。 三、探究新知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学生听录音,感受读课文的节奏,数一数课文有几个小节。 2. 学生自由读课文,圈画生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 同桌互读,纠正字音。 (二)细读课文,借图识记 1. 画一画,找一找。 引导学生自己画一画、找一找课文里提到了哪些动物,然后交流。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出示第一组词语:“孔雀、锦鸡、雄鹰、雁群、百灵、老虎、熊猫”。认读后重点指导认识“隹”。先让学生观察“雀、鹰、雁”字形的相同之处,然后演示“隹”的字形演变过程(详见“教学资源”),让学生知道带有“隹”的字与鸟类有关。 最后拓展识字,让学生说说还知道哪些部首是“鸟”或“隹”的字。 2. 读一读,选一选。 这一环节主要学习第二组词语:“牢记、保护、伙伴”。 3. “开火车”认读,巩固识记。用卡片出示要求会认和会写的两类字,采用开火车、同桌互读、小组赛读等多种形式 加以巩固。再认字的时候,将生字放在词语里,再把词语放到课文的句子里,再结合着理解句子、结合句子内容说话,将字词句运用整合起来。 4. 自由读文,巩固生字。 (三)拍手游戏,品读课文 1. 学生自己拍手读课文,要求注意朗读的节奏。 2. 同桌拍手互读。 3. 全班拍手对读;教师引读。如教师读“你拍一,我拍一”,学生读“保护动物要牢记”,体会诗歌的节奏。 (四)整体把握,练习说话 1. 引导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第 1小节和最后一个小节讲了什么道理。 2. 学生思考后交流。 3. 让学生抓住文中动物的特点练习说话,交流对动物的了解,升华情感。 (1)先说说自己对课文中动物的了解,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说。 (2)让学生模仿例句,用一句或几句话夸夸它们。在说完整话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能够说出动物的特点来(详见“教学建议”)。 (五)书写“保、伙、伴” 1. 观察偏旁,归类书写。出示生字卡片“保、伙、伴”,观察比较,说说写好单人旁 需要注意些什么。 2. 观察部件,交流提醒。引导学生观察生字部件中的笔画,说说书写时要特别注意哪些笔画或部件。 3. 教师范写,学生练习。 4. 师生赏评,练习改进。 四、当堂练习 出示如下练习: 牢记 保护 伙伴 我们要( )大自然中的动物。 动物是我们的好( )。 学过的生字大家一定要( )。 练习之后再出示“记、己”进行对比,出示“保、伙、伴”三个字,练习组词和用词语说句子,看谁用得准确。 五、归纳总结 1. 总结全课: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好多动物朋友,也了解了它们的生活特点。 师:你学了本篇课文以后知道了什么? 学生:………….. 师:动物和人类一样,都是大自然的孩子。我们要和动物和谐相处,爱护它们、保护它们,共同拥有美丽的大自然。 板书设计: 拍手歌 我们要爱护动物。 教学反思: 第___周 星期___ 第 __节 ___年___月 __日 识字4 田家四季歌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读准“春、夏、秋、冬、”4 个生字的字音。 2.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这些生字,并为这 4 个字组词。 3.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按标点停顿。 4.能在田字格中描写 “春,秋,冬”。 教学重点: 学习“春、夏、秋、冬”4 个生字,并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儿歌。 教学难点: 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儿歌的改编。 教学过程: 一、课前三分钟口语训练 二、导入课题 播放歌曲《四季歌》。 激发情感:小朋友,刚才的那首歌好听吗?想不想知道那首歌的名称呢?那首歌就叫《四季歌》,那是日本的一首民歌。我们今天要学的这首儿歌,它的名字也叫《四季歌》,谁来拼一拼课题? 指名读、齐读。 三、探究新知 (一)学习字词,诵读儿歌 1.小朋友,一年有四个季节,你知道是哪四个季节吗? 出示:“春、夏、秋、冬”四个生字 师:在这四个字中,你已经认识了哪个字?能告诉我们你是用什么好办法记住它的吗? 学生交流自学的生字。 (春:日子底; 夏:从上到下写;夏天给你的感觉是什么? 秋:拼一拼,记字形:禾加火; 冬:下面两点要上下对齐。) 2.叫号游戏。(巩固四个生字) 师:现在我们来做个叫号游戏,看看你们是不是真的认识它们了,来,请出小老师! 师:小朋友,一年四季的第一个季节是春天,春天过去了,什么来到了?(夏天)夏天过去了,什么来到了?(秋天)秋天过去了,什么来到了?(冬天)冬天过去了,又是第二年的春天来到了。就这样,四季在轮回。 3.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 4.师:小朋友真了不起,现在我们该把“春 夏 秋 冬”这四个字宝宝送回到课文里,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课文录音,边听边想:儿歌里讲了四季中的哪几样景物?你能不能边听边把它们圈出来? 生听课文录音。 师:儿歌里每个季节都提到了一样景物,你听到的是什么呢?根据生答板书:花儿、蝉儿、枫叶、雪花 (二)、朗读儿歌,理解内容: 1.跟录音读课文。 师:小朋友真聪明一下子就把这些景物都找出来了。下面让我们跟着录音读读课文吧。小朋友读得轻些,注意听清楚录音里的字音和停顿。 2.指名读。 师:读得真不错。 3.比赛读。(2 小组) 4.师:小朋友,你们看,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景色。你最喜欢哪个,选你喜欢的读给大家听。 5.春天花儿笑。(板书:笑) 师:笑的反义词是什么?“花儿笑”是什么意思呢?(“笑”字形象生动,把花儿当人来写,在“笑”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春天的温暖。) 6.夏天蝉儿叫。(板书:叫) 师:蝉儿的叫声是怎样的呢?我们来听一听。蝉儿还有一个名字叫“知了”。听着蝉儿的叫声,我们似乎感受到了夏日的炎热。 7.秋天枫叶红。(板书:红) 师:红是一种颜色,红色彩明丽,代表着秋天的丰收。 8.冬天雪花飘。(板书:飘) 师:“飘”字写出了雪花的轻盈。冬天下雪了,我们可以干什么? 9.师生合作读。 师:一年四季的景色那么有特色,又那么美,老师情不自禁地想来读读课文了,你们愿意和我合作一下吗?(师生配乐读儿歌) 这样,你们还能和老师合作吗? (三)、巩固拓展,看图编儿歌: 1.师:小朋友学得真好。下面老师要考考你,看看你是不是真的懂了。 (1)一年四季,你最喜欢什么季节?为什么?可以用儿歌里的句子回答,也可以自己组织句子回答。 (2)读一读,想一想,什么季节开什么花? (3)想想下列词语描写的是哪个季节? 2.师:小朋友真棒!老师奖励大家一首儿歌。这是老师学着课文的样,编的一首秋季歌。 你们能不能学着老师的样,编一首冬季歌啊? 3:师:一年四季的景物还有很多很多,我们来看看图,说说还有什么景物,好吗?可以说图上的,也可以说图上没有的。但是要求学着课文的样子说,你行吗? (生合作完成一首四季歌) 4.请你读一读: 5.游戏:拍手歌 四、当堂练习 写出四季的主要农事活动: 五、归纳总结 师:小朋友,一年四季的景色是多么优美,每个季节又有着特殊的景物。我们的大自然可真奇妙!希望我们小朋友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善于观察,能发现周围的美。那么你也一定可以和课文的作者一样,写出大家喜欢的儿歌的。回家去和爸爸妈妈一起编一首属于你自己的季节歌或者四季歌。 教学板书: 教学反思: 第___ 周 星期____ 第 __ 节 ____年___ 月 ___ 日 语文园地二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使用字典,学会用部首查字典的查字方法。 2.具有运用字典独立识字的能力,养成在学习中勤查字典的好习惯。 3.熟读并背诵对联,培养阅读和积累对联的兴趣。 4.继续培养爱阅读,爱积累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1.让学生学会使用字典,学会用部首查字典的查字方法。 2.熟读并背诵对联,培养阅读和积累对联的兴趣。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准备字典。(学生) 课时分配:2课时 第1课时 一、读儿歌,导入新课。 1.学生读儿歌: 葡萄架,高又高,上边挂着紫葡萄。 狐狸看见往上跳,跳哇跳,够不着。 够不着,心不甘,不说自己笨,倒说葡萄酸。 2.你们在读的时候,有没有不认识的字?有不认识的字我们怎么办呢? 3.提示新课:查字典。 二、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1.学生自由读查字典四步法, 巡视。 2.请同学汇报用部首查字法的四个步骤。 3.老师把字典放在平台上作示范,引导学生在自己的字典中找出“部首检字表”页码上的“部首目录”、“检字表”、“正文”,告诉学生应怎样看正文中的注音及解释,让学生明白,查字典必须按一定步骤进行,才能查到要查的字。 4.练习 (1)查一查下面的部首在“检字表”的哪一页。 艹( ) 糸( ) 犭( ) 酉( ) (2)数一数下面的字除去部首还有几画。 葡( ) 紫( ) 狸( ) 笨( ) 酸( ) 5.实践操作:学生用部首查字法,查查儿歌中不认识的字。 6.检查学生完成情况。 三、老师小结,布置作业。 第2课时 一、提问引入,激发兴趣。 1.孩子们会说对联吗?你都知道哪些对联? 2.请部分同学来分享自己了解的对联。 3.提示新课,今天我们也来学习对联。 二、日积月累。 1.出示26页3副对联,让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小组合作读,指名读, 齐读。 2.教师用课件出示对联中难读的生字。 3.认读生字。(指名读,齐读) 4.学生逐句读对联,直到读通顺,读熟为止。 5.师指导朗读对联,感受对联所表现的意境。 6.生再次试读对联,直到读得流利,有感情。(互读,小组合作读,全班齐读) 7.师逐句讲解每副对联的大致意思。 8.生带着情感,小组合作试背。 9.指名背诵,全班齐背。 三、我爱阅读。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十二月花名歌”,小组合作读,指名读,齐读。 十二月花名歌 正月山茶满盆开,二月迎春初开放。 三月桃花红十里,四月牡丹国色香。 五月石榴红似火,六月荷花满池塘。 七月茉莉花如雪, 八月桂花满枝香。 九月菊花姿百态, 十月芙蓉正上妆。 冬月水仙案上供,腊月寒梅斗冰霜。 2.老师用课件出示儿歌中难读的生字。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二年级上册语文全册课程教案.doc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2572564.html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