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12唐诗五首:使至塞上》优质课教学设计_1.docx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12唐诗五首:使至塞上》优质课教学设计_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12唐诗五首:使至塞上》优质课教学设计_1.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12唐诗五首:使至塞上优质课教学设计_1 使至塞上教学设计 使至塞上是一篇兼有记叙、描写、抒情的优美诗歌,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千古名篇。开元二十五年(737)春天,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实际是被排挤出朝廷。使至塞上写的就是这次出使的情景。作者用生动的文笔,由记叙出行到描绘景色,层层铺叙,突现了塞外风光的壮丽,描绘出单车劳军的场景;并且即景生情,抒发了他幽微难言的感情。在表现技巧上,文章的炼字精到,受到时人和后人的赞赏。文章运用比喻,简练含蓄。结构也很紧凑,前后互相呼应,脉络十分清楚。 中国文人往往是“诗书画三绝”,苏轼曾评价王摩诘“
2、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以王维的诗更应从形象思维的角度加以赏析。 本节课,我从分析王维诗歌写景的意境入手,既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感受大漠风光,又让学生品味诗歌与绘画的相通之处,发挥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及时性优势,从颜色、线条等角度领略这首诗的雄浑壮阔之美,当然,作者在这首诗中传达的压抑愤懑之情也不容忽视。 同时,诗歌重在诵读,在读中学,读中悟。因此运用课堂多样的诵读方式,让学生在吟诵中感悟,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是必经之路。诗歌中的名句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因此名句的理解与讲授将成为课堂的重点,而这首诗的名句恰恰又是写景的典范。 这首诗的内容极为适合多媒体教学,二者的直观性、形象性是相通的,尤
3、其侧重讲授诗歌的景色描写和遣词炼句(“直、圆”)。 总体说来,本课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将抽象的知识通过课件具体化、直观化,增加信息,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符合教学内容,充分利用文字、声音、图像等信息素材,达到生动、形象、直观的效果,争取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流畅、有节奏、有感情地诵读,掌握吟诵技巧,感受诗词的音韵美。 过程与方法: 1、吟诵(诵读)诗词,品味诗词凝练、含蓄的语言美。 2、品味赏析,体味诗中蕴含的情感美。 3、评点、欣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所描绘的意境美及其蕴含的哲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诗人写诗背景,感受诗人前后变化,
4、培养学生乐观、豁达的人生观。教学重点: 1、流畅、有节奏、有感情地诵读,掌握吟诵技巧,感受诗词的音韵美。 2、吟诵、品味赏析诗句,体味诗词的语言美与情感美。 教学难点: 评点、欣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所描绘的意境美及其蕴含的 哲理。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我昨晚很晚也睡不着,于是起来重读了王维的诗歌,我发现,在王维的诗歌中徜徉,和他一起看大漠孤烟,听汩汩清泉,赏明明如月读王维的诗,特别强烈的感受就是,其诗中所有的一切都是变动不居的,都是美不胜收的诗中的那些时明时灭的彩翠,合而复开的绿萍,转瞬即逝的夕阳,若隐若现的烟岚,都在契合刹那永恒这一本真之美,而让
5、人于其中领悟到的不仅是大自然的物态天趣,而且是一种宇宙、人生、生命的哲理,是一种哲理化的禅悦的诗性情感。其实,我们最美好的阅读就是从诗开始的,阅读一首首唐诗宋词,我们在尘世中漂浮着的心便慢慢静了下来。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吟诵欣赏一首王维的作品使至塞上。 二、认识作者 王维(701年761年),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擅长通过描绘幽静的景色,借以反映其宁静的心境或隐逸的思想,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
6、画之祖。苏轼曾评价:“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存诗400余首,著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三、诵读寻迹 1、集体诵读使至塞上 2、诵读指导,标出平仄,明确节奏,教师范读。(“”表示平声字;“|”表示仄声字)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共8句,分为四联,大家回忆一下,是哪四联呢?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注:“国”“直”属古入声字,属仄声字) 3、诵读使至塞上,体会诗歌内容 (1)小组读:小组合作,根据诗歌内容和吟诵原则,进行个性化诵读。 (2)个人读:分别请一位男生和一位女生诵读
7、使至塞上。 (3)集体再读:请全班同学有节奏地齐读使至塞上。 思考:这首诗围绕着哪一个字展开的?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呢? 诗歌题目是使至塞上,那么究竟“使至”哪些地方?请找出诗中所涉及到的地名。写这首诗的时候,诗人抵达目的地了吗?(这只是写诗人在赴边途中的所见所感) 四、品析寻情 1、诗中哪个词交代了诗人出使的目的?(“问边”) 追问:诗人为什么要去“问边”?(补充介绍写作背景) PPT链接:写作背景 开元二十三年(735年),王维在张九龄的举荐下,出任右拾遗。二十四年(736年)张九龄被罢相,次年贬为荆州长史。李林甫任中书令,这是玄宗时期政治由较为清明到日趋黑暗的转折点。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2唐诗五首:使至塞上 部编人教版 初中语文 年级 上册 12 唐诗 塞上 优质课 教学 设计 _1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