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流行音乐进课堂的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流行音乐进课堂的思考.doc(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论文题目:对“流行音乐”进课堂的思考邮政编码:722300作者单位:眉县青少年活动中心作者姓名:熊鹏联系电话:0917-5558996 13636753318对“流行音乐”进课堂的思考内容摘要:根据学生生理、心理的特点,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辨证的看待流行音乐。教师要做审美的领路人,在弘扬民族音乐和古典音乐的同时,要以开阔的视野,尊重、理解学习不同的音乐社会文化,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激发学生探索课堂内外的艺术领域,使他们真正地享受音乐所给予的无限乐趣。关键词:现状 认识 思考 方法内容:一、学校音乐教育现状。“报告”,一位因逃课被班主任抓来的学生出现在教室门口,这是一位在校园歌手卡
2、拉OK比赛中以一曲周杰伦的青花瓷而获得第一名的男生,音乐感觉很好,嗓音也不错。他的逃课让这我十分失望和痛心。“你为什么不上音乐课呢?”我责问道。“音乐课没劲,唱书本中的歌曲找不到感觉。”学生毫无表情地回答:“老师,教我们唱流行歌曲吧。”此时教室里同学们的声音更大了。无奈之下,我只得让步了。“这节课我们就破例教唱流行歌曲吧。”话音刚落,只见学生掏出口袋里的手机,一首首流行歌曲从手机中飘扬而出,随着音乐的响起,同学们一个个都像着了魔似地规规矩矩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自觉地跟着音乐哼唱起来,顷刻间便沉醉在这优美动听的音乐声中。此时的我却陷入了深深的无奈和困惑之中。如今流行音乐已经普及,它通过大众传媒的
3、迅猛发展,网络、电视、报纸、杂志无形中为学生感受流行音乐提供了社会性的第二课堂。中国音乐教育杂志曾做过一项调查:在问到学生是怎样学会唱歌时,37%的学生是由老师教的,51%的学生是听录音、看电视学的,59%的学生会唱的歌来自课本之外,41%的学生来自课本本身,42%的学生主要是唱通俗歌曲,45%的学生唱青少年歌曲。这组数据的基本结论是:大众传媒对中小学生的影响力已超过学校教育,社会音乐环境给青少年影响力已超过学校教育,它客观有力地促进了中小学生音乐素质特别是歌唱水平的提高,也给青少年音乐生活增添了色彩。学生们正是在MP3里传出的摇滚鼓点,在电视MTV的画面中饶有兴趣、主动积极地接受音乐带来的感
4、受。在我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发现他们对流行音乐的鉴赏能力远远超过了家长对他们的评估。他们能凭着自己的兴趣和鉴别能力从网络、电视台、录像、录音等媒体中挑选音乐。为什么喜欢音乐的学生一上音乐课就无精打采?为什么一唱到教材上的歌曲就毫无感情?为什么一听到民族音乐、古典音乐就想打瞌睡?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看似矛盾的局面?如何来正视和解决当前的这一状况?二、流行音乐的认识。1、什么是流行音乐?“流行音乐”是根据英语“popuplar music”翻译过来的,是一种有着鲜明的时代性,被广大群众接受并广泛流传,具有明显商业特征的一种音乐形式。流行音乐有其独特的创作方法、演唱方法、音乐形态和传播形态等。当前,流行
5、音乐已经成为最具有影响力,拥有最多欣赏者的的音乐形式之一。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获得了空前发展,如计算机网络的不断进步,随身听、MP3、MP4的不断更新,人们再也不用到音乐厅等专设场所去听音乐了。而这与流行音乐的商业特征很好的结合,使得“流行金曲”响彻每个角落,不管你是年少还是年老,不管你喜欢还是不喜欢,流行音乐已经成为一种“强制文化”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之中。2、学生对流行音乐的认识。我对本校中的200多名学生以问卷的形式做了一次调查,调查显示:90%以上的学生喜欢流行音乐,而喜欢民族音乐、古典音乐的仅为10%还不到。喜欢流行音乐的原因:30%的学生说是简单易学;20%说是贴近生活;20%的学生说
6、流行音乐歌手很时尚;20%的学生说不出原因。走在校园里,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哼唱几句流行音乐,现代最流行的歌曲都知道,歌手的个人资料都清楚。其一,他们认为唱流行歌曲很时尚,可以表达对美的爱好和欣赏,或借此发泄个人内心被压抑的情绪,从题材、主题到语言,都表现出与他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追求自然平实,不尚雕琢,如同桌的你、挥动翅膀的女孩等。其二,他们认为流行歌曲的演唱风格很新颖,可以体现个性。不仅体现在歌手对歌曲的柔声、轻声、直声、粗声、哑声、喊声、气声的自然演唱上,而且体现在歌手服装与发式、化妆的时尚化,歌手以现代舞的载歌载舞、现代舞的伴舞、现代化的狂歌劲舞,耳麦、胸麦、手持话筒,舞台灯光的电脑灯
7、、激光灯等现代科技设备与手段的使用,如我心飞翔、眉飞色舞等。3、教师对流行歌曲的认识。多数音乐教师毕业于国家音乐院校,受传统音乐教育的影响,较少了解流行音乐,有些音乐教师甚至自身排斥反感流行音乐,加之音乐教材的局限性,教师向学生教授的首先是古典音乐、民族音乐,在课堂上,很自然地把自己的价值观念、审美观念等传递给学生,缺少与时代的接轨,缺少与学生的沟通。而我们的时代在发展,我们的音乐文化在不断地变化,学生对于这样的变化是非常感兴趣的,对于新的音乐形式、音乐价值、音乐审美具有很强的倾向性,于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就产生了某种分歧。三、能否“引”流行音乐进课堂?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
8、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开发和利用校外各种音乐课程资源,重视家庭和社会音乐环境对学生音乐爱好、审美情趣的影响,并予以积极的引导”。李岚清同志曾说过说:“我不懂音乐,不过我感到通俗音乐之所以流行,总有它的优点,好像通俗音乐比较容易学,容易上口,另外,它有现代生活节奏的特点,等等。” 音乐课标解读中也提出:我们应该尽一切可能给学生提供各种类型、风格多样的音乐体验,尽力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培养具有音乐审美分辨能力的音乐听众。
9、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必须有效地调整音乐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所以笔者认为:流行音乐进课堂是可行的,关键是如何去引导。四、如何“引”流行音乐进课堂?1、综合知识,整合教材。毛主席曾说过文艺创作要“中西结合、百花齐放”。我们的音乐教育应该在传统古典音乐和民族音乐的基础上吸收流行音乐。但是流行音乐不能独占课堂,不能真正取代传统音乐的地位,虽然流行音乐的层次很广泛,音乐形式和风格很多,但只有其中一部分得到了时间的考验和人们的认可,形成了一定的艺术地位。而大部分流行音乐在艺术性上是比较单薄的,特别是相当多的港台流行歌曲,往往是无病呻吟、不痛不痒地唱一些爱情歌词,经不起时间的考验。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
10、规定,我国教育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管理。也就是说,学校开发校本音乐课程是符合音乐课标要求的。“我们应该尽一切可能给学生提供各种类型、风格多样的音乐体验,尽力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培养具有音乐审美分辨能力的音乐听众”“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由于现行的音乐教材中,“流行音乐”的内容涉及较少,而要使“流行音乐”真正走入课堂,这就需要我们音乐教师在吃透课标的基础上,合理开发校本课程。所谓“合理”,我认为,一是指课程资源开发的合理性。例如,在操作过程中,我把流行音乐分解为器乐曲和歌曲两部分。器乐曲重在体验,进行审美教育;而歌曲重在实践,渗透音乐知识和技能的传授。然后各自以时间和类别为主线,进行归纳整
11、理,最后开发成系统的校本教材。二是指课堂教学内容设置的合理性,可根据教材内容,把“流行音乐”元素有机的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使之为课堂教学服务。如有动感十足的双节棍,有浓郁民族风格的东风破这两首歌曲虽是流行歌曲,但是配器很有特色,在乐曲中能大胆的使用民族乐器,如二胡、琵琶等,教师可以将这样的歌曲放入民族乐曲的欣赏课中,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以及对于民族乐器更广泛的认识。再比如在学唱或欣赏京剧唱腔的曲调时,也可以加入周杰伦的霍元甲,在欣赏云南风味的乐曲时,可以播放郑均演唱的灰姑娘,这首歌曲的前奏非常的富有云南民族特色,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云南风格的歌曲旋律的感知。2、身正为师,艺高为范。 首先,音乐教师
12、应转变观念,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完善自身的素质结构。众所周知,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传道、授业、解惑”的特殊职业,需要教师才思敏捷、博学善学。步入经济全球化时代,素质教育已成为国家人才培养之教育活动的基本制度语言。其核心是多元文化的共融共荣,故时代要求担承文化传播重任的音乐教师,必须具备现代思维、现代理念与现代知识结构。尤其要善于通过学习具备一些不甚熟悉或完全不熟悉的知识,事实表明, 流行音乐属我们相当一些音乐教师不甚熟悉的现代音乐艺术。从现代教育观看,音乐教师缺乏流行音乐知识, 其素质结构是不完善的; 而不完善的结构, 又何以于现代音乐教育相适应? 应当看到, 随着时代发展, 民众审美情趣
13、日渐丰富,流行音乐正在藉现代传媒于我们的学生发生着“亲密接触”。其次,教师要有高超的的教学艺术来吸引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能否吸引学生,引起学生的共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如果教师能在课堂上唱一首好的流行歌曲,弹一首优美的通俗钢琴曲,或跳一段流行的街舞那么就可以把学生吸引住,更可以拉近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喜欢和佩服老师,进而树立老师在同学们中间的威信。再次,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去辨别。由于流行音乐的商业属性使得它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具备了良好而全面艺术素养的音乐教师, 能够在教育实践中把握正确方向。给予学生感知
14、、认识流行音乐以科学的指导。帮助他们指认精芜、品评优劣。为他们选择一些通俗音乐优秀之作, 自觉抵制不良作品的侵蚀。对此可以有针对性的开展一些主题辩论,在思辩中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比较是最好的教学手段,把词曲俱佳的优秀作品和低俗的、毫无价值可言的作品放在一起,和学生共同探讨辨别美丑,无形中也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音乐教育如果不适应这种新的形势,课堂音乐教学如果不密切地结合课外音乐教育,给学生的家庭及社会音乐生活以必要的指导,那就难以达到音乐的审美教育目的。由此可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的重要性。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主要包括录像、投影、电脑多媒体等硬
15、件,以及载有各种教学资料的音像带、多媒体光盘、课件、网络等“软件”。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视听并用的学习效果远远大于听、视二者之和,它不仅能丰富教学内容,而且还能减缓教师的劳动强度并弥补教师的技能缺陷等,所以多媒体教学是大部分音乐教师在课堂上经常使用的辅助教法之一。在流行音乐进课堂的教学中,合理采用多媒体教学,无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要把握好三个原则:1、多媒体只是一种辅助手段,不能丧失教师的主导性。2、多媒体的内容要有选择性,不能丧失音乐的主体性。3、教师必须熟悉、掌握多媒体的使用、制作方法,避免粗制滥造、画蛇添足。4、开辟第二课堂,组建各类社团,进行有效补充。音乐教师应充分利用学校的宣传媒介
16、资源,如广播站、网站、黑板报等。可以配合“流行音乐”进课堂的开展,在校园经常播放健康向上的流行音乐;利用黑板报刊登相关的流行音乐知识;与师生一起在网上展开对流行音乐的讨论;促使高雅的流行音乐在校园流行。学生课外音乐活动是音乐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还可以通过开设音乐知识讲座、兴趣小组、歌咏比赛等形式,引导学生学习、演唱、欣赏优秀的流行音乐作品。例如我校根据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组建了舞蹈队、乐队、合唱队等音乐社团组织,经常坚持利用课余时间排练,他们除了表演一些古典音乐、民族音乐以外,还吸收了不少优秀的流行音乐。如现代舞眉飞色舞、电声音乐相信自己、合唱国家等等。每年举办一届校园文化技能节,历时一
17、月有余,经过文艺汇演、卡拉0K比赛,健美操比赛、“校园之星”比赛等形式的活动,恰当地融合了流行音乐的积极因素,正确的引导的学生的欣赏和审美方向,有力地推动了校园文化向更高、更广、更深发展,形成了健康向上、和谐高雅的校园文化。“流行音乐”作为一种音乐形式,有它赖以生存的社会基础,它的存在不以人的主观愿望和意志为转移。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适时、适当地把“流行音乐”引入课堂,为我所用,只要我们运用恰当,就一定能发挥它最大的效力。参考文献:1、陶辛,流行音乐手册,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年月日11月。2、卢俊,刘畅,如何成为歌星,知识出版社,2005年1月。3、吴中杰,文艺学导论,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年8月。4、李胜利,艺术概论,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年8月。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6、王安国,吴斌,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