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现象引发的关于学生主体地位的思考.doc
《数学课堂现象引发的关于学生主体地位的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课堂现象引发的关于学生主体地位的思考.doc(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数学课堂现象引发的关于学生主体地位的思考新高中数学课程改革于2007年在全国开始实施。近十年以来,新课程的理念已经在在一定程度上进入到学校和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之中。但事实上,正真的将新的理念贯彻到实践中去却是更为艰难的事。其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重要理念的贯彻实施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观察和研究一些具体的课堂教学现象,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理念出发去分析和研究这些现象对于数学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都具有一定的意义。关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理念的提出是考虑到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也是对传统的数学教学中过多使用讲授法的一个挑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
2、本质主要应该体现在关注学生的数学思维,以学生的数学思维为主体,以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数学思维为主体。 这是一个十分内化的过程,它需要一定的外在活动来体现,但对外在活动的量的把握在一定程度是把握是否能正真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问题的重要方面,一个数学教师是否能够控制住和调动学生的数学思维是其课堂是否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一个标准。实际教学中,由于对学生数学思维形成和发展规律的认识以及对教学内容的客观理解还有一定的距离,例如,有一些数学课堂为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开展大量的活动,教师提大量的问题,对课堂内容的重点把握不足等等。因而,在这个问题上还存在着一些课堂现象值得思考。“学生是学习
3、的主体”,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这一理念似乎已经深入人心,然而,通过对大量数学课堂的观察,笔者发现了与学生主体地位落实不一致的两种现象。现象一:教师的问题多,学生的问题少。现象描述:在我听过的课堂教学中,大部分时间都是教师在提出问题,学生机械回答问题,很少有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在与其它老师们的交流中,大家也有同感。现象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我想不外乎是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是教师方面的。有的教师没有认真落实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还是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 “容器”,靠 “满堂灌”的方式输入知识内容。有的教师缺乏自信,应变能力差,有畏惧心理,害怕学生提问题。尤其是讲公开课的时候,生怕学生节外生枝让
4、自己下不来台或是怕解答问题耽误课堂时间。也有的教师不相信学生,认为班级学生基础不好、主动意识差,根本提不出问题或者是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久而久之,就不让学生提出问题了;二是学生方面的。由于教师的主动压制,造成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长此以往,学生形成严重的依赖思想,学习的激情,思考的好奇心丧失殆尽,形成了跟着教师的思路亦步亦趋的机械学习模式。这种现象我觉得对学生的能力发展非常不利。“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是课程改革的要求,因为“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提出问题是学生善于用脑的表现,也是学生参与课堂的程度的最重要表现,通过提出问题,他们将自己的思想展示出来与他人形成对话,是非常好的学习方法,因此,
5、给学生提出问题、表达自己的置疑、困惑或者观点的机会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的途径,不提问题,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就形成了一种惰性,就不会用脑或不善于用脑。另外,课堂的注意力也不容易集中,学习效率就不高,长此以往又会影响到他们的表达能力。所以,作为教师一定要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改进建议:1、教师要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教育家布鲁巴克说“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境界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在课堂上教师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自己发现问题、有效提出问题上来,把课堂变成学堂。首先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我经常对学生说:“任何人都有权力提出问题,但任何人都没有权力评价问题。这样做的目的
6、就是让学生打消顾虑,不要怕自己的问题太简单让其它学生笑话。同时,老师要向学生示范如何捕捉一些学生看似低级的问题背后的价值,比如,在“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一课即将结束的时候,我问学生还有什么发现时,有一名学生站起来说:“我还发现等腰三角形的等边对等角”,话音未落,就引起了其他同学的鄙夷:“早说过了”,确实,这个问题是这节课最开始就讨论的。但是,此刻提出这一问题就没有价值了吗?瞬间,笔者做出了判断,并以欣赏的语气说:“我听出了他说这话的深层含义:他的话说明他感受到了边角关系的关联性,几何系统中边角关系不分家,由边想到角,由角想到边,第一遍说是思考,第二遍说是回味,他开始回味了,了不起”,既帮助
7、这名学生摆脱了尴尬,又对其他同学做了一次方法上的教育。学生放下思想包袱后,思维就会变得活跃起来;其次是引导学生会提出问题。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有时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因此,教师需要把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作为教学目标,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中,不仅要备知识内容,更要备知识的形成过程,这个过程就是由许许多多的问题组成的,教师的任务就是把这些问题巧妙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在不断的质疑和解惑中获得知识。数学课程的逻辑性非常强,要做到只一点也很容易,比如,可以从数学概念、知识、方法的形成过程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可以从解题过程创设探索情景,激发学生提出问题、可以从质疑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数学 课堂 现象 引发 关于 学生 主体 地位 思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