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文档.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六年级下册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册文档.doc(6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组 优秀的经典古诗文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是我们中华民族母语的精美之本,也是我们民族语言文字运用的典范。趁孩子心灵最纯净,记忆力最好的时候,接触最有价值的作品,尽早阅读,让孩子从小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兴趣,开启智慧,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化底蕴。就内容而言,诗歌可分为八类:咏物诗、怀古诗、山水田园诗、边塞诗、羁旅诗、闺怨诗、送别诗和讽喻诗。本组教材将选取各类诗歌代表供学生诵读。1、墨梅【元】王冕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简单注释】墨梅:用墨笔勾勒出来的梅花。吾家:我家。痕:痕迹。清气:梅花的清香之气。这里也指清高的节气。满乾坤:(梅花的香气)弥
2、漫在天地间。满:弥漫。乾坤:天地。【诗文大意】我家洗砚池边有一棵梅树,朵朵开放的梅花都显出淡淡的墨痕。不需要别人夸它的颜色好看,只需要梅花的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诗歌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这首诗题为“墨梅”,意在述志。诗人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这首诗表面上是赞美梅花的美丽,实际上写出了作者自己不向世俗献媚的胸襟气质和坚贞纯洁的情操。抒发了作者对流俗的不满,也体现了作者贞洁自守的高尚情操。【作者简介】王冕(12871359),元代诗人、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字元章,号
3、煮石山农,中国绍兴诸暨人。著有竹斋集墨梅图题诗等。【课外拓展】咏物诗就是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的诗歌,通过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在诗中作者或流露出作者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感情。咏物诗的特点在于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代表作品:骆宾王咏蝉咏鹅 于谦石灰吟王安石梅花 郑燮竹石 李贺马诗贺知章咏柳 杜甫严郑公宅同咏竹2、西塞山怀古【唐】刘禹锡王濬楼船
4、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简单注释】西塞山:位于今湖北省黄石市。王濬:晋益州刺史。金陵:今南京。寻:长度单位。【诗文大意】王濬的战船从益州出发,东吴的王气便黯然消逝。千丈长的铁链沉入江底,一片降旗挂在石头城头。人生中多少次伤怀往事,山形依然不变靠着寒流。从今以后天下归为一同,芦荻在旧垒上萧萧飘摇。【诗歌赏析】这是一首怀古诗。此诗怀古伤今,前四句写西晋灭吴的历史故事,表现国家统一是历史之必然,阐发了事物兴废决定于人的思想;后四句写西塞山,点出它之所以闻名,是因为曾经是军事要塞,而今山形依旧,可是人事全
5、非,拓开了诗的主题。全诗叙说的内容是历史上的事实,景色是眼前的实景,抒发的感叹是诗人胸中的真情。诗人巧妙地把史、景、情完美地揉合在一起,使得三者相映相衬,相长相生,营造出一种含蕴半瞻的苍凉意境,给人以沉郁顿挫之感。【作者简介】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作品有刘梦得文集。【课外拓展】怀古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代表作品: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3、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
6、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简单注释】暝(mng):傍晚。空山:空旷,空寂的山野。新:刚刚。清泉石上流:写的正是雨后的景色。竹喧:竹林中笑语喧哗。喧:喧哗,这里指竹叶发出沙沙声响。浣(hun)女:洗衣服的姑娘。浣:洗涤衣物。下:顺流而下随意:任凭。春芳:春天的花草。歇:消散,消失。王孙:原指贵族子弟,后来也泛指隐居的人。留:居。【诗文大意】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蓬移动了,渔舟正下水撒网。 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我愿意留居在这美丽的山中。【诗歌
7、赏析】这首诗为山水诗歌名篇,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通过对山村秋夜雨后恬静、幽美、洁净的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心志和理想境界的向往与追求。诗的首联开篇破题,直写雨后秋夜。接下来两联以错落的气势,动静相显的手法,捕捉具有特征的景物,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美好的艺术境界:皎洁的明月,潺潺的泉水;竹林中走出的浣女,莲叶下漂出的渔舟。这是一幅充满诗情的画,也是一首充满画意的诗。尾联直抒胸怀,以“王孙自可留”自喻,表明了自己要远离官场,洁身自好的心志。【作者简介】王维(701761)唐朝诗人,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有“诗佛”之称。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重要诗作有相思
8、、山居秋暝等。【课后拓展】山水田园诗源于东晋的谢灵运和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陶渊明等诗人形成我国东晋田园诗派,谢灵运、谢朓等诗人形成我国南朝山水诗派,王维、孟浩然等诗人形成我国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作品】陶渊明:归园田居 谢灵运:石壁精舍还湖中作王维:鸟鸣涧、鹿柴、山居秋瞑、鸟鸣涧、渭川田家、积雨辋川庄作等孟浩然:过故人庄春晓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
9、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简单注释】胡天:指塞北的天空。胡,古代对北方各民族的通称。梨花:这里比喻雪花积在树枝上,像梨花开了一样。狐裘(qi):狐皮袍子。锦衾(qn):锦缎做的被子。不得控:(天太冷而冻得)拉不开(弓)。控:拉开。瀚(hn)海:沙漠。惨淡:昏暗无光。饮归客:宴饮归京的人,指武判官。饮:宴饮。掣:拉,扯。冻不翻:(红旗)被冻得飘不起来。满:铺满。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山回路转:山势回环,道路盘旋曲折。【诗
10、文大意】北风席卷大地把白草吹折,胡地天气八月就纷扬落雪。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雪花散入珠帘打湿了罗幕,狐裘穿不暖锦被也嫌单薄。将军都护手冻得拉不开弓,铁甲冰冷得让人难以穿着。沙漠结冰百丈纵横有裂纹,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傍晚辕门前大雪落个不停,红旗冻僵了风也无法牵引。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山路迂回曲折已看不见你,雪上只留下一行马蹄印迹。【诗歌赏析】这是一首边塞诗。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浪漫理想和壮逸情怀使人觉得塞外风雪变成了可玩味欣赏的对象。全诗内涵丰富宽广,色彩瑰丽浪漫,气势浑然磅礴,意境鲜明独特
11、,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堪称盛世大唐边塞诗的压卷之作。其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诗句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作者简介】岑参(715年770)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代表作品岑嘉州集。 【课外拓展】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以边塞军旅生活为主要内容:或描写奇异的塞外风光,或反映戍边的艰辛以及表达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的诗作称之为边塞诗。边塞诗一般出自于出征的将领或随军文官之手。通过对古战场的艰辛生活和自然风光的描写表达思乡之情以及保家卫国的高尚情操。代表诗人及作品:高适:燕歌行、别董大等卢纶:塞下曲四首
12、等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等王昌龄:出塞、从军行四首等李益:塞下曲四首李白:关山月、塞下曲常建:塞下曲5、商山早行【唐】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简单注释】动征铎(du):震动出行的铃铛。枳花明驿墙: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墙边。因思杜陵梦:因而想起在长安时的梦境。杜陵:地名。凫(f)雁:凫,野鸭;雁,一种候鸟,春来往北飞,秋天往南飞。回塘:岸边曲折的池塘。【诗文大意】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叮当作响,出门人踏上旅途,还一心想念故乡。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凌乱
13、,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照亮了驿站的泥墙。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凫雁,正嬉戏在明净的池塘。【诗歌赏析】这是一首羁旅诗。此诗描写了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字里行间流露出人在旅途的失意和无奈。整首诗正文虽然没有出现一个“早”字,但是通过霜、茅店、鸡声、人迹、板桥、月这六个意象,把初春山村黎明特有的景色,细腻而又精致地描绘出来。全诗语言明净,结构缜密,情景交融,含蓄有致,是唐诗中的名篇,也是文学史上写羁旅之情的名篇,历来为诗词选家所重视,尤其是诗的颔联:“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更是脍炙人口,备
14、受推崇。【作者简介】温庭筠(812866)唐代诗人、词人。代表作品商山早行、过陈琳墓、菩萨蛮十四首、望江南梳洗罢等。【课外拓展】羁旅诗又称为记行诗、行旅诗,是指诗人因各种原因远离家国,用诗歌的形式反映客居异乡的艰难、漂泊无定的辛苦并引发对亲人的思念,对故乡的思归,对自我人生如寄处境的感慨等内容的诗歌。代表作品:孟浩然:宿建德江 韦应物:闻雁 张继:枫桥夜泊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杜甫:月夜忆舍弟6、闺怨【唐】王昌龄闺中少妇未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简单注释】(1)闺中:旧指女子居住的内室一般指少女或少妇。(2)凝妆:打扮,凝:结,结束停当的意思。(3)陌头:路边。意
15、谓大路上。(4)觅封侯:指从军远征,谋求建功立业,封官受爵。【诗文大意】闺阁中的少妇,从来不知忧愁;春来细心打扮,独自登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新绿,心里难受;呵,悔不该叫夫君去觅取封侯。【作者简介】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作品有王昌龄集,代表作有出塞从军行芙蓉楼送辛渐长信宫词等。【课外拓展】古代的闺怨诗,主要集中在唐代这一时期,其中又有特别的一类称为宫怨诗。闺怨诗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
16、)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代表作品张仲素:春闺思元稹:行宫朱庆馀:宫词杜牧:秋夕李白:子夜吴歌、玉阶怨 金昌绪:春 怨 温庭筠:忆江南 梳洗罢7、山中送别【唐】王维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简单注释】掩:关闭。柴扉:柴门。明年:年年,每年。王孙:贵族的子孙,这里指送别的友人。【诗文大意】在深山中送走了好友,夕阳落下把柴门半掩。 春草到明年催生新绿,朋友啊你能不能回还?【诗歌赏析】王维善于从生活中拾取看似平凡的素材,运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来显示深厚、真挚的感情,令人神远。这首山中送别诗就是这样的:不写离亭饯别的依依不舍,却更进一层写冀望别后重聚。这是超出一般
17、送别诗的所在。开头隐去送别情景,以“送罢”落笔,继而写别后回家寂寞之情更浓更稠,为望其再来的题意作了铺垫,于是想到春草再绿自有定期,离人回归却难一定。惜别之情,自在话外。意中有意,味外有味,真是匠心别运,高人一筹。【课外拓展】古时候由于交通不便,通信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所以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吟咏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在这浓浓的感伤之外,往往还有其他寄寓: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抒发友情,或用于寄托诗人自己的理想抱负。另外,唐朝的一些送别诗往往洋溢着积极向上的青春气息,充满希望和梦想,反映盛唐的精
18、神风貌。代表作品: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渡荆门送别、送友人、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王观: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王维:送元二使安西、送别、山中送别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高适:别董大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8、卖炭翁【唐】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简单注释】(1
19、)卖炭翁:这首诗选自白氏长庆集。(2)烟火色:被烟熏的脸色。此处突出卖炭翁的辛劳。(3)何所营:做什么用。营,经营,这里指谋求。(4)辗(nin):同“碾”,碾压。(5)翩翩:轻快洒脱的情状。这里形容得意忘形的样子。骑(j):骑马的人(6)黄衣使者白衫儿:黄衣使者,指皇宫内的太监。白衫儿,指太监手下的爪牙。(7)敕(ch):皇帝的命令或诏书。(8)回:调转。(9)叱:吆喝。(10)千余斤:不是实指,形容很多。(11)直:通“值”,价格。【诗文大意】有位卖炭的老翁,在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烤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卖炭所得的钱用来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
20、里吃的食物。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却担心天热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气更寒冷。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辗轧冰冻的车轮印,往市集的方向去。牛都疲乏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老翁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休息。前面两位轻快洒脱的骑马人是谁?是皇宫内的太监的爪牙。他们手里拿着文书,却说是皇帝的命令,然后拉转车头,大声呵斥着牛往北面拉去。一车炭,有非常重,宫里的使者们硬是要赶着它走,老翁可惜它,却没有办法。宫里的使者们将半匹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当作炭的价格。【诗歌赏析】白居易写作新乐府是在元和初年,这正是宫市为害最深的时候。他对宫市有十分的了解,对人民又有深切的同情,所以
21、才能写出这首感人至深的卖炭翁来。但是,卖炭翁的意义,远不止于对宫市的揭露。诗人在卖炭翁这个典型形象上,概括地描绘了唐代劳动人民的辛酸和悲苦,在卖炭这一件小事上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不平。读着这首诗,我们所看到的决不仅仅是卖炭翁一个人,透过他,仿佛有许许多多种田的、打渔的、织布的人出现在我们眼前。诗人以个别事例来表现普遍状况,通过卖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本质,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了有力的鞭挞。【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唐代大诗人和文学家,与李白、杜甫齐名,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叙事诗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课外拓展】讽喻诗
22、,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反映国事民生,政治上的美刺作用;体现出对社会、对政治、对人民的强烈正义感和责任感。代表作品:白居易:秦中吟卖炭翁。范仲淹:江上渔者张俞:蚕妇。第二组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9、人皆有兄弟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译文】司马牛忧愁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唯独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六年级 下册 文档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