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出版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表格版).doc

收藏

编号:2575002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66MB    格式:DOC    上传时间:2020-04-21
12
金币
关 键 词:
出版 四年级 上册 教案 表格
资源描述:
-! 建新学校备课导学预案 第一单元:自然奇观 学科:语文 年级:四年级   备课人:董晓娟  备课时间2017年7月1日 课题 1、观潮 课时 2课时 课型 精读课文 学习 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从中学习怎样积累材料。 3、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和雄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重点 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描写,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难点 理解描写潮来时的几个句子。 学习 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课件、影像资料 学习方法 合作探究法 教 学 流 程 预设教师行为 期望学生行为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观看钱塘江大潮影像资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引导初读课文。   提出要求:轻声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边读边想象“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景象,尝试给课文分段。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三、检查交流。  1、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哪部分是写潮来前的景象?哪部分写潮过后的景象?  3、因此,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段?为什么这样分? 4、教师总结。 四、讲读课文。 (一)读第一段。  1、齐读第一段,问: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观哪儿的潮?  2、这一段是从哪些方面来写钱塘江大潮的? 对新课兴趣浓厚。 学生自学生字新词,边读边想象“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景象,尝试给课文分段。 学生先组内交流,后班内汇报。 学生自由回答。 教 学 流 程 预设教师行为 期望学生行为 (二)讲读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思考:人们是在什么地方观看钱塘江大潮的?江潮还没来,作者看到了什么?  2、默读第二段,思考:潮来前江面是什么样子的?人们的心情怎么样?并动手画句子。   3、“人山人海”说明什么?“等着、盼着”说明人们心情怎样? (三)讲读第三段。  1、学生自学。 2、交流讨论。  (1)课文是怎样描写江潮声音的?想象一下闷雷什么时候响起来?江潮到近前时,声音是怎样的?  (2)指导朗读。 (3)师生评议,加深理解。 (4)指名读描写江潮形状的句子。为什么把江潮比作“一条白线”?理解词语“横贯”。“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这句话把江潮比作什么?两丈多高有多高?“那浪潮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这句话把江潮比作什么?“浩浩荡荡”说明什么? (5)指导朗读。 (四)讲读第四段。  1、大潮来的时候是这样的,潮过后是什么样子的?齐读最后一段,思考: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一句讲了什么?  五、课堂小结:钱塘江大潮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指名读句子。 结合上下文体会人们的心情,并尝试用恰当的语言回答问题。 学生自学。  交流讨论。 师生评议。 体会重点词句,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交流讨论。 学生自由发言。 教 学 流 程 预设教师行为 期望学生行为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听写词语。 二、补充介绍钱塘江大潮。   三、学习课文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1、《观潮》的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这种观察方法体现了大潮本身发展变化的特点。   2、大潮到来的时候有哪两个方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巩固生字新词。   五、课堂练习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练习背诵第三段。 6、 布置作业: 1、 熟练地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2、把描写潮来时声音和形状的句子抄写下来。 准确书写出词语。 认真观看图片及资料。 学生自由发言。 课文主要抓住潮水发展变化的特点,是从声音和形状两个方面体现的。 学写剩余的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根据教师指导的方法或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课文。 认真完成作业。 教 学 流 程 预设教师行为 期望学生行为 板书设计:                   声    形            潮来前  笼罩白雾 风平浪静                闷雷滚动 一条白线      1观潮   潮来时  越来越响 横贯江面                山崩地裂 白色城墙            潮过后  风号浪吼 漫天卷地                恢复平静 水涨船高 教学反思: 建新学校备课导学预案 学科:语文 年级:四年级   备课人:董晓娟  备课时间2017年7月2日 课题 2*雅鲁藏布大峡谷 课时 1课时 课型 略读课文 学习 目标 1.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神奇。 2.通过学生自学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重点 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 难点 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 学习 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搜集相关资料。 教师准备课件。 学习方法 合作探究法 教 学 流 程 预设教师行为 期望学生行为 一、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1、课件出示西藏图片,教师配乐解说,激发学生兴趣。 2、西藏除了雪域高原的牦牛、金壁辉煌的寺庙和藏族同胞之外,还有更加奇特的景观,那就是——雅鲁藏布大峡谷。(板书课题) 二、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1、检查读词及课文的情况。 2、师:哪位同学说一说,你对雅鲁藏布大峡谷有哪些了解?(提纲式)  3、教师小结。 三、学习课文,理解重点部分。 1.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雅鲁藏布大峡谷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请你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2. 重点练习朗读和复述:你喜欢雅鲁藏布大峡谷吗?请认真读一读课文,然后同位互相讲一讲,说说你的理由。   对新课内容充满兴趣。 生齐读课题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词圈、划出来读正确,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顺。 2、 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材料自由交流。 画出有关的句子。 认真读文,同组互讲,说明理由。 教 学 流 程 预设教师行为 期望学生行为 3. 练读: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说说你的感受。(适时板书) 4. 指导朗读:美读4、5自然段。 5、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发现,是意味着什么呢?为什么说它是上个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地理事件之一呢? 四、拓展实践。 请你结合课件中的图片,来当一当导游,给大家介绍一下雅鲁藏布大峡谷吧。 五、尝试运用。 1.尝试练笔。 师:你能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写你见过的一处景观吗? 生练笔,师巡视学情。 2.班级交流。 六、作业:继续完成小练笔。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交流资料,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历史意义。 要求学生自由配加导游词,适当加进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学生思考后,认真书写小练笔。 积极交流,互评互议。 教 学 流 程 预设教师行为 期望学生行为 教 学 流 程 预设教师行为 期望学生行为 板书设计 2*雅鲁藏布大峡谷                神奇           世界之最    世界最后一块密境 教学反思 建新学校备课导学预案 学科:语文 年级:四年级   备课人:董晓娟  备课时间2017年7月3日 课题 3.鸟的天堂 课时 2课时 课型 精读课文 学习 目标 1、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语,并会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2、 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7、8自然段,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感情。    3、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重点 难点 1、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学习 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课件、 学习方法 合作探究法 教 学 流 程 预设教师行为 期望学生行为 第一课时 1、 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1. 作者简介。 2. 揭示课题。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由读课文。 2. 要求: (1)读正确; (2)读通顺。 思考:谈谈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3.检查反馈。 (1)课堂交流: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2)个别读课文,随机学习生字和部分新词。 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汇报。 齐读课题。 正确朗读,读通顺。 学生自由发言。 正确认识和书写生字。 教 学 流 程 预设教师行为 期望学生行为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脉  1.速读课文。 思考:课文可以分成两个部分,怎样分?为什么? (1)自己读读、划划、想想。 (2)小组讨论,重点讨论“为什么?”  2.检查反馈。 3.教师总结。 四、精读课文,感受情趣  1.轻声读课文第5、7、8自然段,想象所描写的情景。  2.质疑:在这些句段中,有那些你不太理解的问题?  3.在这些句段中,选择你最喜欢的有感情朗读。 (1)尝试有感情朗读。 (2)朗读指导。 (3)有感情朗读有关句段。  4.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背诵7、8自然段。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背诵7、8自然段。 自由读文,划、思。 先小组讨论,后班内汇报。 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 自由提出不懂的问题。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积极背诵。 教 学 流 程 预设教师行为 期望学生行为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感受情趣   1.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第一部分的第5、7、8自然段。   (1)比较:这三段话之间有什么不同点?   (2)尝试将这三段话按树根、树枝、树叶的顺序改写成一段话。   2.自由读课文第12、13自然段。   (1)思考:用一句话表达你的感受,并想想你的感受来自于课文的什么地方? (2)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点拨:  ①理解“我们继续拍掌……有的在扑翅膀”一句。   A.想象句子所描写的情景。 B.有感情朗读句子。  ②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应接不暇”。 二、熟读课文,体会写法   1.自由读课文第一、第二部分有关课文。  比较:两个部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第二部分有关句段。 认真朗读。 自由发言谈看法。 积极尝试。 根据课文内容,自由发言。 理解文中重点词句,并体会在文中表达的作用。 认真朗读,用心比较。 有感情诵读课文。 教 学 流 程 预设教师行为 期望学生行为 三、延伸课文,鼓励探索   1.置疑。   2.介绍“鸟的天堂”的地理位置、历史与现状,鼓励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美。 四、作业 1.背诵课文12、13自然段。  2.尝试用静态、动态描写的方法描写一处景物。(选做题) 积极交流课外收集的相关资料。 升华感情。 认真完成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建新学校备课导学预案 学科:语文 年级:四年级   备课人:董晓娟  备课时间2017年7月4日 课题 4*.火烧云 课时 1课时 课型 略读课文 学习 目标 (1)了解火烧云颜色变化快的特点,背诵第三自然段。 (2)学习火烧云开关变化的特点,仿写一段话。 (3)感情朗读,感受火烧云的景色美,初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重点 按提纲背诵第三自然段。 难点 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的特点展开想像,尝试写一段话。 学习 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收集相关图片。 教师准备课件。 学习方法 合作探究法 教 学 流 程 预设教师行为 期望学生行为 一、引入新课,尝试铺垫   看图回顾火烧云上来时霞光映照在大地上的生动现象,交代这节课的主要任务。 二、尝试学习,学会按提纲背诵第三自然段   (1)激发兴趣,尝试学习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   尝试题(一): ①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了解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 ②尝试背诵这一段。   (2)学生尝试练习。   (3)指名背诵,交流学习方法,揭示色彩词语的特点:   (4)小结学法,抓住特点完整提纲。   (5)第二次尝试:按提纲背诵第三自然段。指导有感情地背诵(指名背、齐背)   (6)小结学法,并用一个词来说说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 明确学习任务。 认真读课文,找到火烧云的特点。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积极展示背诵。 总结背诵方法,为以后学习储备经验。 教 学 流 程 预设教师行为 期望学生行为 三、尝试学习火烧云形状的变化特点,指导感情朗读   (1)出示投影,观察火烧云变化时不同的形状,再次激发尝试学习的兴趣。    尝试题(二) 自由朗读第4-6自然段; 火烧云形状变化有哪些特点; 说说你最喜欢的一种火烧云的样子是怎样变化的。 (2)学生尝试学习,进行四人组讨论。 (3)交流学习过程: 一会儿 过了两三秒钟 马  变化快 忽然 形状变化多  狗 一转眼 狮子 (静态-动态) (4) 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5)小结,再用一个词说说火烧云形状变化又多又快的特点。 四、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快的特点尝试写一段话 (1)千变万化的火烧云接着还会像什么呢?展开想像......你想尝试描绘这美丽的景象吗?   尝试题(三):(任选一题)   ①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快的特点,写一种你最喜欢的火烧云样子的变化过程。   根据课件对课文内容有更深刻地认识。 总结特点,并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 组内交流。 理清文章脉络。 抓住重点词语概括。 先说后写,展开想象,大胆写作。 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任务。 教 学 流 程 预设教师行为 期望学生行为 ②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多又快的特点,用上“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仿照第三自然段写一段话。  (2)学生尝试写,教师个别指导。  (3)投影反馈,订正。     五、课堂小结。 积极汇报作业,创作有新意的句子。 教 学 流 程 预设教师行为 期望学生行为 板书设计 4*火烧云 火烧云上来了──烧起来了──下去了 教学反思 建新学校备课导学预案 第二单元:观察与发现 学科:语文 年级:四年级   备课人:董晓娟  备课时间2017年7月4日 课题 5、古诗两首 课时 2课时 课型 精读课文 学习 目标 1、借助字典弄请词句的意思; 2、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 3、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 4、通过学习古诗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 重点 理解诗中所含哲理,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 难点 理解诗中所含哲理,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 学习 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教师准备课件。 学习方法 合作探究法 教 学 流 程 预设教师行为 期望学生行为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学习《题西林壁》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古诗的学习步骤及方法 步骤:初读感知、理解诗题目、理解诗句、品读悟意境、熟读成诵 三、按上述学习步骤学习《题西林壁》。 1、初读感知,读通读正确。 学生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读通读正确,然后抽读 2、了解作者,理解读题 (1)让学生课前查阅苏轼有关资料,课上互相交流。 (2)结合注释解读题目的意思 补充:激趣导课 世间尤物丰富多彩,美不胜收,而且有着千丝成缕的联系,如果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就有可能发现万物的奥秘,认识万物的联系,本课两首诗就是作者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发现万物的奥秘,思维两首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认真复习,记住方法。 正确流利读诗。 积极汇报作者资料,认真倾听,及时补充。 理解题目,激发学生的发现与探究的兴趣。 教 学 流 程 预设教师行为 期望学生行为 3、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 (1)分组合作学习,在组内各自交流自己对诗句的理解,理解诗句时,既要借助注释,又要联系上下文,既要联系课文插图,又要补充诗中没有的一些词句,才能正确理解诗句意思,这是理解诗句的一般方法,让学生明确方法后各自试着理解诗句大意,然后与组内同学互相探讨。 (2)全班交流 在全班交流过程中,教师适时点拔、启发、小结等,并与朗读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朗读中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情感。 4、品悟意境 (1)启发谈话悟意境: 作者浏览了庐山,不只是看,而是细心观察庐山的特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用心思考,为什么同样是庐山,却有不同的面目呢?经过思考,作者发现其中的奥秘: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首诗写了庐山的千姿百态,身处山中也难以看清它的真实面目,你从中悟出了一个什么道理? (对于比较复杂的事物,如果不能客观地、冷静地进行分析就可能被局部的现象所迷惑,不能全面地正确认识这个事物。 (2)品读诗名,读书读意 1、反复练习古诗 2、指名朗读,读后评价 3、学生齐读 4、熟读成诵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在小组内合作理解诗意,相互提示、补充。 班内积极汇报,认真倾听、纠正、补充。 通过诗意及教师的引导悟出其中蕴藏的道理。 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教 学 流 程 预设教师行为 期望学生行为 第二课时 (学习第二首诗《游山西村》) 一、复习第一首古诗。 1、指名背诵读诗。 2、指名说诗句意思。 二、学习《游山西村》 (一)、学习"豚" 。   教师读诗,学生边听边画出一类生字豚。   注意:不要在"豚"的上面加点。   学生查字典豚:小猪,也泛指猪。   学生到黑板前写生字,针对生字特点强调记忆。 (二)、读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教师指导检查读诗情况。   2、个别读。   3、组内读,并在组内说说自己是怎么理解的.遇到不会的字查字典。   4、完成课后练习1。   莫:不要浑:(1)水不清,污浊;(2)骂人糊涂,不明事理;(3)全,满:~身是汗(4)天然的本文指酒不清澈。   提问:你有哪些字还不太清楚具体意思?可以什么方法解决:查字典咨询老师。   同学讨论。 (三)、再读诗,感语交流。   仔细读诗,试着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交流自己的感受。   重点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 学习先抑后扬的写法: 山重水复疑无路——抑 柳暗花明又一村——扬 正确背诵、能用自己的话准确表述诗意。 通过查字典掌握"豚"的字义。 初步掌握写法。 正确流利读诗。 能用自己的方法大致理解诗意,在组内积极交流讨论诗意。 通过练习、询问等方式,对诗意有进一步了解。 积极谈感受。 多种方法,理解诗句蕴含的道理。 教 学 流 程 预设教师行为 期望学生行为   感情读诗,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感受,并能用连贯,正确的语言表述。  (四)、熟读成诵。   采取小组竞赛,组内竞赛等不同方式背诵。  (五)、检查反馈。   检查背诵情况:个人感情背诵组内背诵小组竞赛等不同形式。   检查生字识记情况。   检查对重点字,句的理解情况。  (六)、作业布置。   继续读诗,用喜欢的方式感悟诗境:配画编故事配乐朗诵。   搜集有关作者陆游的生平资料。 用自己的语文准确表述。 积极练习背诵古诗。 正确流利背诵全诗、正确书写生字。 积极认真完成作业 。 题西林壁 游山西村    北宋苏轼 宋 陆游  横看/成岭/侧成峰,      观察的 莫笑农家腊酒浑,  远近/高低/各不同。 实写   角度不 丰年留客足鸡豚.  不识/庐山/真面目,      同,观 山重水复疑无路, 只缘/身在/此山中。 明理   效果察 柳暗花明又一村.                 不同。   (绝处逢生)                          教学反思 建新学校备课导学预案 学科:语文 年级:四年级   备课人:董晓娟  备课时间2017年7月5日 课题 6.爬 山 虎 的 脚 课时 2课时 课型 精读课文 学习 目标 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背诵课文。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3、学习生字、词语,积累好词好句。 重点 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细致的观察方法。 难点 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细致的观察方法。 学习 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课件 学习方法 合作探究法 教 学 流 程 预设教师行为 期望学生行为 一、导入新课:   1、谜语:   (1)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丝瓜)   (2)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葡萄)   我们要是种丝瓜和葡萄,首先要做一项什么工作?   (搭架子。不搭架子,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   2、导语:   同学们知道了,葡萄和丝瓜都是靠搭架子才能往高处攀援的植物。爬山虎呢,也是一种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6课《爬山虎的脚》。   3、对课题质疑。   二、检查预习:对爬山虎的了解情况;   三、出示学习目标、自读。   四、学习生字新词   1、开火车拼读、纠音。(字形重点:叠、逐)   2、解释生字词。 五、默读、思考: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 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爬山虎感到好奇。 齐读课题。 自由认真质疑。 积极汇报课前收集的关于爬山虎的资料。 明确学习目标。 多种方法识记生字、理解新词。 读文、标画。 教 学 流 程 预设教师行为 期望学生行为 2、分段。 3、四人小组讨论分段情况、汇报。 4、教师指导、总结。   六、教学第一段(第1自然段)   默读、思考:   (1)这一段讲了什么?   (2)你觉得爬山虎有什么特点?   七、教学第二段(第2自然段)   1、大家还记得我们观察爬山虎时,最引起我们注意的是什么?(满墙的叶子)你能说说你看到的叶子是怎样的吗?   2、现在我们来看看课文又是怎样写的。   (1)爬山虎的叶子在生长中有什么变化?重点写的是什么时候的叶子?从哪个词看出来?   (2)课文写爬山虎的脚,为什么要写第1、2自然段?   (3)讨论、归纳:要写爬山虎的脚,先要向大家介绍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等,然后才介绍爬山虎的脚,文章这样写就有条理了。   3、重点指导朗读第3、4句。   4、指导学生看着板书上的提纲试背第2自然段。   5、说说你最喜欢哪一个句子,你认为哪个词语用得最好。   八、质疑。   九、作业:继续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尝试根据课文内容,分段。 组内汇报、互相纠错。 根据中心名或缩句的方法进行概括。 抓住重点词语进行总结。 根据图片及资料说说爬山虎叶子的样子。 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学生自由回答,表述自己的想法。 知道写文章时要注意前后联系和条理性。 有感情朗读,并尝试背诵。 自由表述自己的想法,并通过分析提高习作时用词的能力。 提出不懂的问题,下节课交流。 教 学 流 程 预设教师行为 期望学生行为 第二课时 一、复习:听写生字词语。 二、导入课文: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的?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在墙上爬的?我们就带着问题来学习第三段。(出示学习目标) 三、学习第3自然段 1、默读;用“——”划出爬山虎脚的句子,这几句话分别讲了什么? 2、提问、出句子投影,齐读。 3、指名在已画好的爬山虎上添画脚,要求学生在几种彩色粉笔中,选择正确颜色画脚。以课文为根据,对照学生在黑板上画的爬山虎的脚,评议。   请学生到黑板前用课文的语言讲述爬山虎的脚生长的位置、形状和颜色,全班说。   4、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   5、作者能把爬山虎的脚写得那么形象具体,说明了什么?课文哪个词语突出了这一点?(注意)  三、学习第4自然段 1、自由读。 2、听录音,请同学们合上眼睛,想像一下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 3、多媒体显示、理解。(一棵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 4、用“▲”划出爬山虎在墙上爬的动作:    触--→巴--→拉--→贴 5、齐读。 6、抓住重点词,用自己的话说说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自由说、指名说。 7、指导朗读。 8、作者写爬山虎的脚“一脚一脚地往上爬”,换成“一步一步”,行吗?为什么?讨论、汇报。(爬山虎并不像动物那样用脚交替着往上爬,而是长一只脚就巴住墙,越往高处爬,就要不断地长出新脚。) 9、多媒体再显示(一棵--→满墙的爬山虎)。 正确书写。 明确本节课学习任务。 认真读文,画出相关句子。 再次明确爬山虎脚的样子。 根据课文的描绘,画出爬山虎的脚。 学生评议看谁画得最形象。 根据自己的画以及课文中的语文进行讲述。 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概括。 体会并学习作者认真观察的好品质。 认真读。 根据文字展开想象。 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找出相关动词,理解。 利用动词准确表述。 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教 学 流 程 预设教师行为 期望学生行为 10、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四、教学第5自然段  1、轻声朗读。  2、同桌讨论、汇报。  3、我们观察爬山虎时最引人注意的是叶子,可是作者却能把隐藏在叶子间的脚写得这么具体详细,说明了什么?(观察细致、耐心) 五、第三段总结:作者围绕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先讲它的生长位置、形状和颜色,再讲它是怎样在墙上爬的,最后讲触着墙与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有何不同。 六、课外作业:   1、读一篇观察日记。   2、背诵全文。 抓住重点词语概括。 认真朗读课文 。 说一说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再次体会并学习作者认真观察的好品质。 学生梳理文章顺序。 板书设计         生长位置、形状、颜色              6、爬山虎的脚 触--→巴--→拉--→贴               触着墙←-→没触着墙的 教学反思 建新学校备课导学预案 学科:语文 年级:四年级   备课人:董晓娟  备课时间2017年7月6日 课题 7.蟋蟀的住宅 课时 2课时 课型 精读课文 学习 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住宅、隐蔽”等15个词语,摘抄把蟋蟀当作人来写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4.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重点 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它修建的过程,学习抓住特点形象生动说明事物的方法。 难点 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学习 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课件 学习方法 合作探究法 教 学 流 程 预设教师行为 期望学生行为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们大家所住的房子也越来越漂亮了。今天,我们就一块来说说有关“住宅”的话题。(板书:住宅)谁来向大家夸一夸自己的住宅?(指名学生) 说得真棒,看来你平时一定是一个善于仔细观察的孩子。现在有一位朋友想和大家比一比住宅。是谁呢?(板书:蟋蟀) 齐读课题。读了课题,有没有什么问题提出来?学生质疑,师整理归纳。 二、整体感知,解决问题 1.生自读课文,了解蟋蟀的住宅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 要求:读课文的同时自学生字、词,把不理解的词语画上记号。 2.随机检查自学情况。 3.解决问题。 ①一般来说,我们人类住的地方叫住宅,动物住的地方,叫窝、巢、穴等。而蟋蟀是一种昆虫,为什么这里蟋蟀 学生根据生活实际讲述自己的住宅。 齐读课题,自由质疑。 自由读文,画出相关的句子。 组内交流讨论。 能够准确朗读课文。 根据课文内容分析并回答问题。 教 学 流 程 预设教师行为 期望学生行为 住的地方也把它叫住宅呢? (作者在这里采用了拟人的手法,表现了作者对蟋蟀的喜爱。这也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点。) ②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它的住宅为什么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 4.小组合作学习读课文,看一看作者是怎样描写蟋蟀的住宅的,找出描写蟋蟀住宅特点的有关段落。 每组派代表交流学习情况。 ①选择住址方面:排水优良,有温和的阳光,说明蟋蟀不肯随遇而安。(板书:选址) ②住宅是什么样子的,找出有关词语。(提示采用拟人的手法) ③住宅的特点有哪些,找出有关段落和词语。(板书:特点) 师小结,生齐读5、6两个自然段,感受一下蟋蟀住宅的特点。 三、动手实践,巩固新知 蟋蟀的住宅有这么多的特点,现在就请大家用手中的彩笔把它画出来,注意我们刚才找的一些词语,如:倾斜的隧道、有多深、多宽、出口、平台等等,看谁画得最漂亮。画完以后,把自己当成小蟋蟀,向同桌或朋友夸夸你的住宅。 体会作者应用拟人手法的好处。 根据问题在文中寻找答案。 组内交流,互助寻找、归纳答案。 班内汇报,抓住重点词语进行归纳。 根据课文内容绘制蟋蟀的住宅。 教 学 流 程 预设教师行为 期望学生行为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 1.听写生字新词。 2.自读课文,思考本文围绕蟋蟀的住宅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 二、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画出不理解的生词,讨论词义。 联系课文,学生理解哪个词的词义就讲哪个词,重点指导学习“随遇而安”。 ①随遇而安,从字面看是什么意思?(随便找个地方就安顿下来) ②课文中谁喜欢“随遇而安”,从哪儿看出的?谁不喜欢“随遇而安”,从哪儿看出的? 2.了解蟋蟀是怎么建房的? ①作者分几个层次来写蟋蟀建房的过程?说说每个层次的意思。 ②找出描写蟋蟀建房的句子。画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③作者能够把蟋蟀建房的过程写得如此生动具体,说明了什么? (说明:蟋蟀──认真工作、坚持不懈、辛勤劳动;作者──仔细观察、注意研究。) 3.找出文中把蟋蟀的巢穴比作人的住宅、把蟋蟀比作人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这样写的好处。 (这样写把本来比较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使读者产生亲切感,引起阅读的兴趣。) 4.齐读课文,整体梳理课文内容。 三、归纳总结,掌握方法 正确书写生字新词。 明确问题,认真寻找答案。 组内互助理解词语,并交流讨论。 理解“随遇而安”的本意。 根据课文内容及生活经验回答问题。 明确问题,根据课文内容回答。 找到相关句子,画出动词。 体会并学习作者的可贵品质。 找到相关句子,体会拟人句在表达方面产生的不同效果。 对全文内容有总体梳理。 学习作者利用拟人句将课文写得生动形象的写作方法。 教 学 流 程 预设教师行为 期望学生行为 四、作业设计 1.抄写文中把蟋蟀当作人来写的句子。 2.以《我的住宅》为题,用第一人称介绍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过程。 认真完成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建新学校备课导学预案 学科:语文 年级:四年级   备课人:董晓娟  备课时间2017年7月7日 课题 8*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课时 1课时 课型 略读课文 学习 目标 1、认识本课的七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人教出版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表格版).doc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2575002.html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