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出版四年级上语文第二单元练习情况总结复习资料分析情况总结资料.doc

收藏

编号:2575056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23.18KB    格式:DOC    上传时间:2020-04-21
8
金币
关 键 词:
出版 四年级 语文 第二 单元 练习 情况 总结 复习资料 分析 资料
资源描述:
,. 四年级上语文第二单元 字词复习 一、会认的生字 腊 浑 豚 均 匀 茎 柄 蛟 宅 蔽 弃 慎 择 穴 搜 谧 振 枉 浩 资 召 源 二、会写的生字: 莫 腊 浑 疑 虎 占 铺 均 匀 叠 茎 柄 触 痕 逐 宅 蔽 弃 毫 遇 择 址 穴 掘 搜 扒 抛 三、会认会写的词语: 均匀 重叠 空隙 叶柄 触角 痕迹 逐渐 休想 住宅 隐蔽 隐藏 选择 住址 洞穴 柔弱 搜索 倾斜 平坦 扒土 宽敞 蛟龙 慎重 宁静 静谧 豪放 无聊 偶然 崭新漂移 轻易 资料 证据 鼓舞 考证 起源 召开 假说 震动 引人注意 毫不可惜 随遇而安 坐卧不安 消磨时光 不可思议 精神大振 枉费心机 浩如烟海 课文复习 古诗一《题西林壁》 1.《题西林壁》作者是苏轼,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眉山人。苏轼是一位通才,在诗、词、文、书画方面都有所建树,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 2、课题解释: A、题:书写,题写 B、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庐山。 C、题目意思:是诗人苏轼在1084年游庐山时题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 3、复习诗句: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A、句意:横着看是连绵起伏的山峰,远看、近看、俯看、仰望景象各不相同。 B、这两句诗主要写了什么? 答:写了作者慢游庐山时,觉得峰回路转,景色千姿百态,让人目不暇接。赞美了庐山雄伟壮见、千姿百态的景色。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A句意:苏轼看不清庐山的真实面目,只因为我身在庐山之中,视野太狭窄了。 B、这两句诗主要写了什么? 答:先写作者没有认清庐山的真实面目,然后说明了原因:是因为“我”身之中,视野太狭窄了,只能看到一部分,不能看到全貌的缘故。这两句诗是因果倒装的句式。 C、这两句诗让我们懂得了: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正如俗话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 古诗二:《游山西村》 1、《游山西村》的作者是陆游,南宋时期著名诗人,字务观,号放翁,他一生著述丰富,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 2、课题解释: A、游:游览。 B、山西村:村庄名,在浙江绍兴. C、题意:是作者游浙江绍兴山西村时写的一首诗。 3、复习诗句: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A、句意:不要笑话农家人的腊酒浑浊不清,丰收年景款待客人,菜肴尽够丰盛。B、重点字词: “莫笑”一词表达了作者热爱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足”字表达了农家人款待客人时尽其所有的盛情。 C、这两句诗写什么? 答:写出了农家人招待客人时的热情。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A、句意:山峦重重,水道弯弯,正怀疑无路可走,突然发现柳荫深深,鲜花明艳,眼前又是一个山村 B、这两句诗生动地描绘了:山村的自然风光,鲜花烂漫的喜人景象。 C、作者在写景中道出了人生哲理: 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感到没有希望了,忽然有了新的转机。 D、《游山西村》诗人陆游以一个“游”字贯穿全诗的主线,描绘了丰收之年农村欢喜一片的景象和乡间的风光习俗,刻画了农民好客的品质,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第6课爬山虎的脚 1、作者的简介: 《爬山虎的脚》的作者是叶圣陶,现代作家、儿童文学家、教育家。原名叶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他的作品有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小说《倪焕之》等。 2、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作者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 3、重点自然段: A、读教材P25,第2自然段,思考: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什么? (具体写爬山虎叶子的特点) B、叶子的颜色是怎样变化的? 嫩红 嫩绿 绿得新鲜 C、叶子引人注意的原因是: 叶子绿“新鲜”,在墙上铺得均匀而不重叠给人以美的享受。 D、叶尖为什么顺儿朝下? 答:因为爬山虎向上爬的过程中它的脚由直到弯,一拉一紧爬上去了,与它的脚相反方向长的叶柄便向下垂,叶尖儿便自然也悔下垂了,所以叶尖一顺朝下。 4、重点自然段: A、读教材P26,本课第4自然段。思考:找出爬山虎的脚是怎样一步一步往爬"的词? 答:触-----变-----巴------拉-------贴 B、找出本段中的比喻句读一读,思考:把什么比作什么? 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上蛟龙的爪子。 把(爬山虎的脚)比作(蛟龙的爪子),更形象逼真。 5、重点句子: A、读教材P26,本课第3自然段中的第3、4、5、句. B、思考:这三句话分别介绍爬山虎的脚的什么? 答:介绍爬山虎的脚的位置、形状、颜色。 C、第几句是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 答:第4句,把(蜗牛的触角)比作(每根细丝的形状)。 6、通过课文的学习,使我们体会到作者观察的方法是:细致、长期连续观察 第7课蟋蟀的住宅 1、作者简介: 《蟋蟀的住宅》作者是法布尔,法国著名昆虫学家,创作的著名作品《昆虫记》 2、课文的主要内容是: 介绍了法布尔观察到的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蟋蟀建筑住宅的才能,赞扬了蟋蟀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 重点句子和自然段: 1、读教材P28第1自然段,思考:蟋蟀因什么而有名?(歌唱和它的住宅) 2、读教材P第2自然段,思考: A、“随遇而安”的意思:是指适应周围的环境,不论环境如何都能满足。 B、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蟋蟀“不肯随意而安”? 答:对于一般的昆虫来说,只要找到一个能临时隐蔽的藏身之地就满足了,而蟋蟀不同,它要慎重选择地此,排水优良,要有温和的阳光。它不利用现成的洞穴,它的舒服住宅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所以说蟋蟀“不肯随意而安” 3、读教材P28第3自然段1-3句,思考: A、这是一个什么句?(设问句) B、这个设问句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引起下文) 4、读教材P28第5自然段,思考: A、这个自然段写了蟋蟀住宅哪方面的特点?住宅的外部特点 B、住宅的外部特点是:向阳、隐蔽、干燥、有门、有平台 C、读本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思考:这是一个什么司?把什么比作什么? 答:是个拟人句,把蟋蟀发出的声音比喻为“弹琴” 5、读教材P29第6自然段,思考: A、这个自然段写了蟋蟀住宅的什么特点?住宅内部的特点 B、住宅内部有那些特点:简洁、清洁、干燥、卫生 6、快速默读第7、8、9自然段思考:为什么说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呢? 答:因为蟋蟀的整个身躯是那么柔弱,用来施工的工具仅仅是细弱的前足和后腿,这与它要完成的挖士、搬土块、踏土、推土、铺修整等工程相比,是多么大的反差!所以对蟋蟀来说,这不能不算是一个伟大的工程,也是令人们为之惊讶的举动。 7、本文采用的说明方法:拟人、作比较、列数字、打比 第8课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1、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是谁? 答:魏格纳,他是德国著名的天文学家、气象学家、地球物理学家。 2、课文的主要内容: 答:写年青的魏格纳在住院期间,用食指在地图上间着各个太陆的海岸线(起因),通过将地图上的陆地进行比较,发现所以的大陆都能吻合在一起,经过不断考察(经过),提出大陆漂移学术(结果)。 3、他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 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人教出版四年级上语文第二单元练习情况总结复习资料分析情况总结资料.doc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2575056.html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