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古代文学(唐宋)期末复习资料学习知识重点.doc

收藏

编号:2575104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27.39KB    格式:DOC    上传时间:2020-04-21
8
金币
关 键 词:
中国 文学史 古代文学 唐宋 期末 复习资料 学习 知识 重点
资源描述:
-/ 1.唐代诗歌的发展情况 初唐:宫廷台阁--关山沙漠    台阁重臣--普通士人    妩媚、刚健--有风骨又明丽    诗歌形式上逐步走向成熟   四杰和陈子昂为代表 盛唐:骨气端翔,兴象玲珑。    山水田园--王、孟、储    边塞诗派--高、岑、王、李    浪漫诗人--李白 中唐:杜甫--深沉强烈    大历诗人--寂寞情思。    韩孟--奇崛、险怪    元白--关注现实,通俗晓畅 晚唐:内敛、细腻 李商隐--深情绵邈,朦胧华美 杜牧--情思俊爽,辞采清丽 初唐四杰:是指共同活跃于初唐文坛上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在思想性格、生活遭遇、文学主张,以致创作实践上都有许多共同倾向,故合称“初唐四杰”。四杰中以王、骆成就最高。他们诗歌创作重视抒发一己之情怀,作不平之鸣,出现了一种壮大的气势,具有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为初唐的诗坛吹进了一阵清新的空气。 2.边塞诗的特点和主要成就: A、从内容上看,多写边塞奇异风光和战争生活以及征人、思妇的相思之情; B、从作者人生观看,一般都抱着积极乐观的态度; C、从风格上说,总的倾向是雄奇激越,但个人的风格又不相同; D、从体裁形式看,最喜欢用七言歌行。扩大了诗歌题材,展现了祖国西北大自然的整幅画卷,音节铿锵,决无陈词滥调。 王孟诗派:又称山水田园诗派,指盛唐时期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诗人,以描写自然,山水田园风光,反映田园生活为作品主要内容,表现闲适隐逸之情为主题,形式上以五言律诗为主,诗风恬静淡雅,清新优美,语言清丽洗炼的诗派。 山水田园诗派:盛唐兴起的一个诗歌流派。在陶渊明以来的田园诗和谢灵运以来的山水诗的基础之上。偏重于写山水风光和田园生活,大多表现自然之美和闲适心情,偶或反映农家生活现实。所作以五言为主,风格多清淡恬静,具有较高的艺术技巧和审美价值。代表诗人有储光羲、裴迪、丘为、常建等,而以王维、孟浩然为首,故后世又称“王孟诗派” 边塞诗派;沈宋;李杜; 大历十才子:指中唐大历年间的十位诗人及其所代表的诗歌流派,这一说法最初见于姚合《极玄集》。大历十才子包括钱起、卢纶、吉中孚、韩翃、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李端,大历初年他曾在长安参加重要唱和活动,又创作倾向和诗风相近。其中以钱起、卢纶、戴叔伦成就最高。大历诗人创作内容较贫乏,诗风以清丽空灵、省净纤巧为主要特色,相对盛唐,由壮阔变为清秀,由重气势变为重韵味,艺术显得更为精工。 韩孟诗派:是唐代贞元、元和时期出现在诗坛上的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以韩愈、李贺等诗人为代表,提倡诗歌的不平则鸣与笔补造化,特别重视诗歌的抒情功能,崇尚雄奇怪异之美,主张用夸张的语言,险怪的词语造就奇特的意境。其以丑为美、雄奇怪异对当时及后世影响巨大。 新乐府运动: 唐代贞元、元和年间,白居易、元稹、张籍、王建、李绅等一批诗人,继承了杜甫的现实主义文学传统,“重通俗,尚写实”,本着“文章合为文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创作原则,敢于面对生活,自觉地把生活源泉中觅取诗材,写下大量赋咏新题材,运用新语言,标以新诗题的乐府诗,这就是新乐府运动。 其特点有:一是用新题,建安以来的作家们歌写时事,多因袭古题,往往内容受限制,且文题不协。白居易以新题写时事,故又名“新题乐府”。二是写时事,建安后作家有自创新题的,但多无关时事。既用新题,又写时事,姑于杜甫。白居易继其传统,以新乐府专门美刺现实。三是不以入乐与否为衡量标准。新乐府诗多未尝“播于乐章歌曲”。从音乐角度看是徒有乐府之名,而在内容上则是直接继承了汉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是真正的乐府。 白居易新乐府理论: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在《新乐府序》中全面提出了新乐府诗歌的创作原则,要求文辞质朴易懂,便于读者理解;说的话要直截了当,切中时弊,使闻者足戒;叙事要有根据,令人信服;还要词句通顺,合于声律,可以入乐。宣称要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 白居易新乐府诗的内容和特色 古文运动:是中国散文史上一次重要的文学革新运动。中唐时期,以韩愈、柳宗元为代表,以儒学复古为号召,反对骈文,力倡古文,一改六朝以来文风之浮靡。主张文章要能够做到“文以明道”“不平则鸣”“惟陈言之务去”“辞必己出”。 韩愈散文的内容和艺术成就: 1、论说文  一类是重在宣扬道统和儒家思想的论说文文学色彩不高。如《原道》、《原性》、《原人》。 另一类是反映现实,揭露矛盾,有一种反流俗、反传统的力量,行文中充满强烈的情感。如《师说》、《讳辩》、《论佛骨表》等。 2、 杂文 如《杂说》、《获麟解》、《伯夷颂》等,冷讽热嘲,议论犀利,短小精悍,构思精巧,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3、序文、传记、碑志 长于叙事状物,叙议相生。人物描写栩栩如生,有的近乎用小说笔法。《送李愿归盘谷序》《送孟东野序》《送董邵南序》《张中丞传后叙》《毛颖传》 韩愈散文的特色 1. “发言真率,无所畏避”,往往有惊世骇俗的气魄和胆量。 2.大气磅礴,笔力雄健,排宕顿挫,感情强烈。 3.形象鲜明生动 4.韩愈散文注重语言的创新。 善于使用前人词语,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创造出许多新的语句,其中有不少已成为成语流传至今,如“落阱下石”、“杂乱无章”、 “爬罗剔抉”、“刮垢磨光”、“含英咀华”“诘屈聱牙”、“兼收并蓄”、“动辄得咎”。 柳宗元散文的内容和特色: 1.柳宗元杂文的特征: 一是正话反说,借问答体抒发自己被贬被弃的忧愤。 二是巧借形似之物,抨击政敌和现实。《三戒》等寓言文结构短小且极富哲理,其传记文和抒情文也有不少佳作。 2. 寓言 柳宗元的寓言结构短小且极富哲理。 《三戒》、《蝜蝂传》 柳宗元把先秦诸子散文中的寓言片段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在寓言文学发展中有一定地位。 3.传记文与抒情文 柳宗元的传记散文多取材于下层人物,揭示社会矛盾,具有现实主义精神,代表作是《捕蛇者说》、《童区寄传》、《段太尉逸事》。 4.山水游记 山水游记是柳宗元散文中的精品。也是作者悲剧人生和审美体验的结晶。由意在渲泄悲情到艺术的表现自然,将悲情沉潜于作品之中,形成了柳宗元山水游记“凄神寒骨”之美的特色。其代表作是《永州八记》 唐代散文发展的脉络? .... 唐传奇:唐代的文言短篇小说内容多传述奇闻异事,后人便称之为传奇。唐传奇作者往往“作意好奇”,标志着中国小说发展具有了独立的文学品格,进入了成熟阶段。其代表作有《柳毅传》、《霍小玉传》、《莺莺传》。唐传奇是在六朝志怪小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唐传奇大多取材于现实生活。唐传奇的出现是中国小说史上的一次大飞跃,它标志着中国古典小说进入了成熟的阶段。 唐传奇:指唐代流行的文言短篇小说,是在六朝志怪小说的基础上,融合历史传记小说、 辞赋、诗歌和民间说唱艺术而形成的新的小说文体。“传奇”这一名称的由来,可能与晚唐小说集《传奇》有关。唐传奇使得小说由单纯的谈神说鬼,以通过写人来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方面演进,艺术构思奇异新颖,寓于变化,叙述事件简洁明快,人物对话生动传神,词汇丰富,句式多变,标志着我国文言小说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如《莺莺传》。 俗讲:乃僧徒依经文为俗众讲佛家教义,悦俗邀布施的一种宗教性说唱活动 小李杜:所谓“小李杜”是和“李杜”相区别而言的。“李杜”指的是盛唐诗人李白和杜甫;“小李杜”则是指晚唐诗人李商隐和杜牧。他们是晚唐诗坛上的翘楚,代表着晚唐诗歌的最高成就,二人皆擅长于“咏史诗”的创作。诗歌形式上杜牧长于七绝,李商隐长于七律,为晚唐诗坛增辉甚多。 杜牧诗的艺术特色。 杜牧的诗众体兼备,内容丰富,情调豪放爽朗,风格清新俊逸。他的近体诗,尤其七言绝句名篇语言精炼含蓄,格调明快清丽,风格俊爽豪逸。杜牧诗歌的语言风格既绚丽多采,又清新自然;既明丽爽俊,又含蓄委婉,既风流华美,又神韵疏朗。 李商隐诗歌的内容和特点: 李商隐的诗歌内容 ①政治诗、②咏史诗、③爱情诗。 李商隐诗歌的艺术成就 1、 李商隐在表现包括爱情在内的心灵世界方面作了重大开拓 2、李商隐的抒情诗,情调幽美。他致力于情思意绪的体验、把握与再现,用以状其情绪的多是一些精美之物。表达上又采用幽微隐约、迂回曲折的方式。 3、李商隐的抒情诗的朦胧意境。 为了表现复杂矛盾甚至惆怅莫名的情绪,他善于把心灵中的朦胧图景,化为恍惚迷离的诗的意象,遂形成如雾里看花的朦胧诗境,词义飘渺难寻,且又与亲切可感的情丝意象常常统一在一起,令人感到他的诗难懂,但又人人爱读。 4、李商隐无题一类诗歌,境界和情思的朦胧,在内涵上也就往往具有多义性。李诗的多义性,跟独特的意象及其组合、用典等有关,更主要的,在于把心灵世界作为表现的对象,重在对人物心境的挖掘与开拓。 花间派:是词史上最早的一个风格流派。指的是五代时期西蜀从事词创作的一大批文人。得名于后蜀的赵崇(袏)所编的《花间集》。他们的词作主要写男女情爱,文采繁华,轻柔艳丽,崇尚雕饰,充满着脂香腻粉的气味,在总体上有一致性。代表作家温庭筠、韦庄等。 赏析《虞美人》 内容: 这是一曲生命的哀歌,作者通过对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尖锐矛盾的对比,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语语呜咽,令人不堪卒读。 首句奇语劈空而下(俞平伯《读词偶得》) “何时了”意蕴:往昔岁月是何时了却的?劫后之残生又将何时了却呢?这表明了他对生命的决绝心态。唐圭璋《屈原与李后主》一文说:“问春花秋月何时了,正是求速死也。”春花秋月无尽而人生有尽,这不仅是令李煜感到悲哀的,也是人类之大悲哀。 前六句都是用对比,写出物是人非,永恒与无常的巨大反差,表现作者对宇宙与人生关系的思索。 煞尾两句自问自答,以具象的流水比喻抽象的愁怀,写出愁思之无边无际、无穷无尽、无休无止、无法遏制。 李煜前后期词的特点: 李煜前期词:前期词不加掩饰地写宫廷享乐生活,风格近花间 李煜后期词:后期词写故国之思、亡国之恨,一任真实情感倾泻,涕泪交流,至情至真,而较少有理性节制,有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本色而不雕琢,多用口语和白描,丽质天成。 柳永的词 1.慢词的发展与词调的丰富 柳永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 2.市民情调的表现。 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即变“雅”为“俗”,着意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趣。具体表现为:一、表现了世俗女性大胆而泼辣的爱情意识;二、表现了被遗弃或失恋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声;三、表现了下层妓女的不幸和他们从良的愿望;四、展现了北宋繁华富裕的都市生活和丰富多彩的市井风情 3.俚俗语言的运用。 充分运用现实生活中的日常口语和俚语,不仅生动活泼,而且使听众既感到亲切有味,又易于理解接受。 4.铺叙与白描。柳永词在表现方法上创造性的运用了铺叙和白描的手法。 5.羁旅行役之感与抒情的自我化。 题材取向上朝着自我化的方向拓展。《乐章集》中六十多首羁旅行役词,比较全面地展现出柳永一生中的追求、挫折、矛盾、苦闷、辛酸、失意等复杂心态。 豪放词:豪放词是指以苏轼和辛弃疾等爱国词人为代表的词派,他们的词摆脱了词为“艳科”的格局,在词的表现内容、境界方面均有所提高。 婉约词:婉约词是指自花间词以下、以温庭筠、柳永、周邦彦等词人为代表的词派,他们的词表情达意一般崇尚含蓄婉转,充分发挥了词“专主情致”的特点。 豪放派:宋词风格流派之一,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宏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时失之平直,甚至涉于狂怪叫嚣。南渡之后,由于时代巨变,悲壮慷慨的高亢之调应运发展,陈与义、刘过等人承流接响,蔚然成风。豪放词派不但震慑宋代词坛,而且广泛的影响词林后学,从宋、金直到清代,历来都有标举豪放旗帜,大力学习苏、辛的词人。 婉约派:宋词一大流派,其主要特点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婉约之美,但是内容比较狭窄,人们形成了以婉约为正的观念。代表词人有李清照、柳永等。 苏轼对词的贡献: 诗词一体的词学观:突破词为“艳科”的藩篱,提高词的文学地位 对词境的开拓:词的士大夫化 风格多样化:婉约 豪放 以诗为词的手法:以诗为词:将诗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用题序、用典故) 苏轼的词学观? 周邦彦是大晟词人的代表。承前启后的词人 李清照前后期的风格变化: 李清照词以靖康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词多写自己的闺阁生活。委婉细腻、清新明朗,如《如梦令》《醉花阴》《一剪梅》等。 后期词寄寓家国之痛和故土之思,风格凄凉压抑词,词境由明亮轻快变成了灰冷凝重。如《声声慢》《永遇乐》等 谈谈你对“别是一家”词论的理解:李清照有《词论》一文,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其意指词是与诗不同的一种独立的抒情文体,明确提出了诗词分野问题。她反对以诗为词、以文为词,要求词 “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以便协律可歌。主张词要有典雅、协音律、铺叙、有情致,反对“词语尘下”。 苏辛词派:北宋词中的豪放词派,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一生以英雄自称,其稼轩词充分表现了他的英雄抱负,襟怀磊落,慷慨淋漓,将气高天下的东坡词风在南宋发扬光大,加之与当时渴望恢复的国势民情相推移磨荡,又与南渡初期的张元干、颖孝祥诸家的词风相近,又有陈亮、刘过等词人追步唱和,遂形成气势磅礴、悲凉感愤的苏辛词派。 辛派词人:指的是南渡前后词风与辛弃疾相似或相近的作家。既包括早于辛弃疾的南渡初期作家张元干、张孝祥等,也包括和辛弃疾同时或后于辛弃疾、在作词方面追步辛弃疾的作家陈亮、刘过等人。他们都以浓郁的爱国激情和慷慨悲壮的词风,共同促成了苏、辛词派的形成,成为词史上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为宋词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辛词的内容: 一、英雄形象的自我展示 辛弃疾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封建文人,他首先是个有雄才大略的爱国英雄。他早年横戈跃马,奋勇抗金。因此辛词首先就是对英雄形象的展示。如《南乡子》 二、苦闷忧患与对社会的理性批判 辛弃疾一生以抗敌报国、统一祖国河山为最大愿望。但自南渡以来,腐朽的南宋朝迁始终不重视他的才能,不给他实现志愿的机会,这不能不使他感到壮志难酬的苦闷与忧愤。他有不少词作抒发了这种情感,对南宋朝廷的妥协投降政策也进行了批判谴责。 三、乡村中风景人物的剪影 辛词中还有不少描写农村景物和农村生活的小令词,都能给人一种清丽柔美之感。《西江月夜行黄河道中》、《清平乐》(茅檐低小)、《鹧鸪天》(陌上柔桑)等,都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辛词的艺术成就 一、意象的转换 辛弃疾熟悉军事生活,又时刻期待着重上沙场。刀枪剑戟、戈箭弓矛、铁马、军旗、将军、士卒等意象就自然呈现于笔端。稼轩词创造的战争和军事活动的意象,使词的意象群再一次出现大的转换。 二、以文为词和用经用史 辛弃疾在苏轼“以诗为词”的基础上,进而“以文为词”,即将古文词赋中常用的章法和议论、对话等手法移植于词。以文为词,既是方法的革新,也是语言的变革。稼轩独创性地用经史子等散文中的语汇入词,信手拈来,如从己出,不仅赋予古代语言以新的生命力,而且空前的扩大丰富了词的语汇。稼轩词真正达到了无意不可入,无语不可用,合乎规范而又极尽自由的艺术境地。清吴衡照:“《论》、《孟》、《诗小序》、《左氏春秋》、《南华》、《离骚》、《史》、《汉》、《世说》、《选》学、李杜诗,拉杂运用,弥见其笔力之峭。” (《莲子居词话》卷一) 三、多样的风格 雄深雅健,悲壮沉郁,俊爽流利,飘逸闲适,秾纤婉丽,都兼收并蓄。其中最能体现他个性风格的则是刚柔相济和亦庄亦谐。刘克庄《辛稼轩集序》:“公所作大声镗鎝,小声铿鍧,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以来所无。其秾纤绵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 格律词派:格律词派又称风雅词派,承袭周邦彦的词风,格律精工,词句典雅,风格柔婉深细。代表人物是:姜夔、史达祖、吴文英、周密、王沂孙、张炎。 姜夔词的特点:格调骚雅 、意境清空、格律精严 江西诗派:北宋后期,黄庭坚在诗坛上的影响很大,追随和仿效的人很多。他们写诗以杜甫为宗,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诗风瘦硬,形成了宋代较大的一个诗歌流派。北宋末南宋初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在黄庭坚下列陈师道等25人,他们的诗歌创作倾向基本一致,又因黄庭坚是江西人,故称江西诗派。元人方回《瀛奎律髓》提出一祖三宗之说,一祖为杜甫,三宗为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 中兴四大诗人:是南宋前期诗坛上陆游、范成大、杨万里、尤袤四位诗人,他们成就大,名望高,称人们誉为“中兴四大诗人”或“南渡四大家”。四位诗人中,陆的成就最为卓著,他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讲诗人,此外范诗亦很有特色,杨诗更为独创性,只尤诗传下来的极少 “江湖诗派”:得名于南宋后期杭州书商陈起所刻《江湖集》,收109人的作品。江湖诗人大多是落第文人,不少人奔走于权贵之门,但也有关心现实,忧愤国事之人。江湖诗派是在四灵的影响下出现的一个诗派。以戴复古、刘克庄的创作较为出色。 “永嘉四灵”“四灵诗派”,是指徐照(字灵晖),徐玑(字灵渊)、翁卷(字灵舒)、赵师秀(号灵秀)四个诗人。因为他们的字或号中都有一“灵”字,故称“四灵诗派”。又因为他们都是永嘉(今浙江温州)人,所以又称“永嘉四灵”。四灵诗人反对江西诗派“资书以为诗”的生硬晦涩的诗风,推崇晚唐的贾岛、姚合讲究字句声律的作诗方法和野逸清瘦的诗风。内容狭窄,以描写身边眼前的山林景物来表示自己的清高脱俗。代表了南宋后期的一种诗歌创作倾向。 陆游诗歌的特点: 1、诗风雄浑豪健,气势奔放,境界壮阔。兼李白豪放飘逸与杜甫沉郁顿挫为一炉,而又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 2、善于凭借幻境、梦境来表达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壮志豪情。 3、陆游最擅长的诗体是七言诗。其中七律对仗工整而不落纤巧,新奇而不至雕琢;七绝笔致流转,情韵深长。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中国文学史古代文学(唐宋)期末复习资料学习知识重点.doc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2575104.html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