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学习知识理论复习资料附规范标准答案.doc

收藏

编号:2575605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74.02KB    格式:DOC    上传时间:2020-04-21
8
金币
关 键 词:
中医 基础 学习 知识 理论 复习资料 规范 标准答案
资源描述:
-! 中医基础理论复习资料 一、选择题 1.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于( D ) A.隋唐时期 B.金元时期 C.明清时期 D.战国至秦汉时 E.春秋战国时期 2.金元四大家中,“养阴派”的代表人物是( D ) A.刘完素 B.李杲 C.张从正 D.朱震亨 E.张元素 3.以下属于阴中之阳的是( C ) A.心 B.脾 C.肝 D.肾 E.肺 5.脏腑之中,被称为“孤府”的是( C ) A.胆 B.胃 C.三焦 D.脾 E.脑 6.五脏与五窍的关系密切,其中肾开窍于( B ) A.鼻 B.耳 C.口 D.舌 E.目 7.“罢极之本”是指( A ) A.肝 B.肾 C.脾 D.胆 E.心 8.五脏中与全身气机调节关系密切的是( ) A.肝与肺 B.心与肺 C.脾与肺 D.肾与肺 E.心与肾 9.具有“贯心脉行血气”功能的是( ) A.元气 B.心气 C.宗气 D.营气 E.卫气 11.内脏下垂的主要病机是( ) A.宗气虚 B.胃气虚 C.脾气虚 D.肾气虚 E.肺气虚 12.经络系统中,具有加强十二经脉在体表联系的是( ) A.正经 B.经别 C.经筋 D.别络 E.奇经 13.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的交接部位是( ) A.拇指端 B.食指端 C.中指端 D.小指端 E.无名指端 14.奠定中医学理论基础的经典著作是( ) A.《黄帝内经》 B.《难经》 C.《伤寒杂病论》 D.《神农本草经》 E.《诸病源候论》 15.下列属于阴的属性是( ) A.向上的 B.温暖的 C.无形的 D.下降的 E.明亮的 16.以昼夜分阴阳,前半夜为( ) A.阴中之阳 B.阳中之阴 C.阳中之阳 D.阴中之阴 E.以上都不是 17.以下可用阴阳互相转化来解释的是( ) A.阳虚则寒 B.重阴必阳 C.寒者热之 D.阴损及阳 E.阴盛则阳病 18.五行中木的“所不胜”是( ) A.水 B.木 C.土 D.金 E.火 19.下列属于母子关系的是( ) A.木与土 B.火与金 C.水与土 D.水与金 E.火与水 20.“木火刑金”在五行学说中属于( ) A.相乘 B.相侮 C.相生 D.子病及母 E.母病及子 21.以下治法中,哪一项以五行相克规律为依据( ) A.益火补土法 B.培土生金法 C.泻南补北法 D.金水相生法 E.滋水涵木法 22.“水火既济”是指( ) A.心肾关系 B.心脾关系 C.肝肾关系 D.脾肾关系 E.肺肾关系 23.十二经脉之中,循行于腹面的经脉,自内(腹中线)向外的顺序是下列中的哪一项( ) A.足少阴、足阳明、足太阴、足厥阴 B.足阳明、足太阴、足厥阴、足少阴 C.足太阴、足阳明、足少阴、足厥阴 D.足少阴、足阳明、足厥阴、足太阴 E.足太阴、足少阴、足阳明、足厥阴 24.下列不属于络脉的是哪一项( ) A.十五别络 B.胃之大络 C.浮络 D.皮部 E.孙络 25.唾与何脏关系密切( ) A.心 B.肝 C.肺 D.肾 E.脾 26.下列“诸海”中错误的是( ) A.脑为髓之海 B.肺为气之海 C.冲脉为十二经脉之海 D.冲脉为血海 E.胃为水谷之海 27.“以升为健”的脏是( ) A.肺 B.肾 C.脾 D.小肠 E.肝 28.肺在血液循行中的作用是下列哪一项( ) A.基本动力 B.助心行血 C.推动作用 D.调节作用 E.贮存血液 29.胆属于( ) A.脏附 B.腑 C.奇恒之腑 D.既是腑,又是奇恒之腑 E.既是脏,又是奇恒之腑 30.十二经脉中,同名的手阳经和足阳经交接于( ) A.手指末端 B.胸中 C.足趾 D.头面部 E.背部 31.“阳胜则阴病”,用下列哪种理论解释为宜( ) A.阴阳相互消长 B.阴阳相互转化 C.阴阳互根互用 D.阴阳相互制约 E.阴阳相互交感 32.根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疗方法( ) A.滋水涵木 B.益火补土 C.培土生金 D.佐金平木 E.金水相生 33.下列哪一项属肺的生理特性( ) A.生成宗气 B.调理气机 C.肺为娇脏 D.主一身之气 E.朝百脉34.心在液为( ) A.汗 B.泪 C.涕 D.唾 E.涎 35.脾主升清的内涵是( ) A.脾之阳气上升心肺 B.脾气以升为健 C.脾气将水谷精微上输心肺 D.脾气输布水液于全身 E.脾气上升防止下出血 36.称肝为“罢极之本”,主要是由于肝有下列哪种功能( ) A.促进血行 B.调畅气机 C.贮藏血液 D.疏通水道 E.疏泄肾精 37.心藏神,其主要的物质基础是( ) A.精 B.血 C.津液 D.营气 E.心气 38.下列不属于七冲门的是( ) A.气门 B.吸门 C.贲门 D.飞门 E.户门 39.具有推动呼吸和行血气等作用的气( ) A.心气 B.宗气 C.营气 D.卫气 E.中气 40.下列属于液的功能的是( ) A.濡润肌肤 B.濡润孔窍 C.滑利血脉 D.滑利关节 E.入脉化血 41.与防止出血密切相关的两脏是( ) A.心与肝 B.肝与脾 D.心与脾 D.肝与肾 E.肺与肝 42.治疗血瘀时配用补气药,其理论依据是( ) A.气能生血 B.气能行血 C.气能摄血 D.血能载气 E.血能生气 43.下列具有表里关系的经脉是( ) A.手太阴与手太阳经 B.足厥阴与足少阳经 C.督脉与任脉 D.阴跷脉与阳跷脉 E.阴维脉与阳维脉 44.致病有明显季节性的病邪是( ) A.暑邪 B.燥邪 C.风邪 D.寒邪 E.火邪 45.导致气机郁结的情志剌激因素是( ) A.喜 B.怒 C.思 D.忧 E.悲 46.阴阳偏衰以下列哪脏为根本( ) A.脾 B.肾 C.肝 D.心 E.肺 47.五行中木的特性是( ) A.曲直 B.炎上 C.从革 D.稼穑 E.润下 48.五行中的所胜是指( ) A.生我者 B.我生者 C.我克者 D.克我者 E.我侮者 49.肾在志为( ) A.喜 B.悲 C.思 D.恐 E.惊 50.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主要是因为( ) A.心主血 B.心主脉 C.心藏神 D.心为生之本 E.心为君主之官 51.既为六腑,又为奇恒之腑的是( ) A.胃 C.胆 B.脑 D.三焦 E.命门 52.以下经脉中,循行至足根部的有( ) A.足厥阴 B.足少阴 C.足太阴 D.冲脉 E.任脉 53.同名手足阳经交接的部位是( ) A.头面部 B.胸腹部 C.手指端 D.足趾端 E.以上都不是 54.气的上升不及或下降太过,可出现( ) A.气滞 B.气逆 C.气陷 D.气闭 E.气脱 55.十二经脉中,起于目外眦的是( ) A.足阳明 B.足少阳 C.手太阳 D.手少阳 E.足太阳 56.人的视觉主要取决于( ) A.脾的运化 B.心主血脉 C.肝藏血 D.肾藏精 E.肺主气 57.“中焦如沤”主要是描述( ) A.胃的受纳 B.脾的散精 C.小肠泌别清浊 D.胃的腐熟水谷 E.大肠传化糟柏 58.魄门位于( ) A.大小肠连接处 B.胃与小肠连接处 C.胃上口 D.大肠末端 E.以上皆不是 59.促进性腺发育成熟的物质是( ) A.血液 B.天癸 C.肾精 D.脑髓 E.肾气 60.心火亢盛累及肝而形成肝火,属于( ) A.母病及子 B.子令母实 C.子盗母气 D.乘其所胜 E.侮所不胜 61.气机升降的枢纽是指( ) A.肝肺 B.肺肾 C.肝肾 D.心肺 E.脾胃 62.补气与活血并用治疗瘀血证的理论依据是( ) A.气能生血 B.血能生气 C.气能行血 D.血能载气 E.气能摄血 63.下列哪项不符“液”的特性( ) A.质较稠厚 B.流动性较小 C.灌注骨节、脏腑、脑髓 D.渗注血脉 E.起濡养作用 64.脾主升清的确切内涵是( ) A.脾气主升 B.脾宜升则健 C.脾主转输水谷精微 D.脾气散精于心肺 E.与胃的降浊相对而言 65.足太阴脾经与手少阴心经交接于( ) A.心中 B.胸中 D.肺中 D.中焦 E.心包 66.十五别络的主要作用是( ) A.统帅、联络和调节十二经脉 B.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 C.加强十二经脉中相为表里两经的联系 D.加强表里两经在体表的联系及渗灌气血 E.联络四肢百骸、主司关节运动 67.《素问宣明五气篇》谓“久立”则伤( ) A.筋 B.骨 C.肉 D.气 E.血 68.导致内脏下垂的病机是( ) A.气滞 B.气逆 C.气陷 D.气脱 E.气闭 69.下列可用阴阳互根互用来解释的是( ) A.热极生寒 B.阴中求阳 C.阳虚阴盛 D.重阳必阴 70.因心火亢盛而致目赤易怒者,此属( ) A.相乘为病 B.相侮为病 C.母病及子 D.子病犯母 71.下列哪一种传变属五行理论中的“相侮” ( ) A.肺病及心 B.心病及脾 C.肾病及心 D.肾病及肝 72.与气的生成密切有关的脏是( ) A.心肝肾 B.心肺肾 C.肺脾肝 D.脾肺肾 73.被称为“阳脉之海”的是( ) A.足阳明经 B.督脉 C.阳维脉 D.阳跷脉 74.有统率、联络和调节十二经脉作用的是( ) A.十二经别 B.十二经筋 C.十五别络 D.奇经八脉 75.按十二经脉流注次序,手少阴经上接( ) A.足少阴经下来 B.足太阴经 C.足厥阴经 D.手太阳经 76.肺主一身之气取决于( ) A.呼吸运动 B.调节气机 C.生成宗气 D.宣发肃降 77.被称为“十二经脉之海”的是( ) A.督脉 B.任脉 C.带脉 D.冲脉 78.在肝主疏泄的各种表现中,最主要的是( ) A.促进食物的消化 B.调畅气的运行 C.促进胆汁的分泌 D.使人心情舒畅 E.调畅血的运行 79.能调节和控制腠理开阖的气是( ) A.元气 B.宗气 C.营气 D.卫气 E.以上都不是 81.对血液的运行具有推动和调节作用的是( ) A.肝的生理功能 B.肺的生理功能 C.肾的生理功能 D.脾的生理功能 E.以上都不是 二、填空题 1.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整体观念 )、( 辩证论治 )。 2.按五行相生规律确立的治疗原则是( 虚则补其母 )与(实则泻其子 )。 3.肝的主要生理功能包括( 主疏泄 )与( 主藏血 )两个方面。 4.六腑的共同的生理功能是( 受盛 )和( 传化 )水谷。 5.十二经脉循行,足少阴肾经上接 ( 足太阳膀胱经 )经,下交( 手厥阴 心包经 )经。 6.气随津脱的生理基础是( 津能载气 ),大失血急用补气药的理论依据是( 气能摄血 )。 7.燥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包括( 燥性干涩,易伤津液 )与(燥易伤肺 )。 8.饮食失宜包括饮食不节、( 饮食偏嗜 )与( 饮食不洁 )三个方面。 9.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有( 整体观念 ),( 辩证论治 )。 10.过劳包括( 劳力过度 )、( 劳神过度 )、( 房劳过度 )三个方面。 11.金元四大家中,提出相火论的是( 朱震享 ),后世称其为(滋阴 )派。 12.以五行学说来分析,肝病及肺称为( 相侮 ),肺病传肾称为(母病及子 )。 13.中精之府是指( 胆 ),孤腑是指( 脾 ) 14.宗气积聚于( 胸中 ),故称此处为( 气海 )。 15.脾在窍为( 口 ),与之通应的季节是( 长夏 )。 16.称为血海的经脉和脏腑分别是( 冲脉 )和( 肝 )。 17.《素问举痛论》说:怒则气上;思则( 气结 );喜则( 气散 )。 18.补土派的代表人物是( 李杲 ),他的主要学术观点是( 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 )。 19.依据五行学说,肺病及肝称为(相乘 ),肺病及肾称为( 母病及子 )。 20.元气由( 肾精 )化生,沿( 三焦 )运行全身。 21.胃的生理特性是( 以降为和 ), ( 喜润恶燥 )。 22. ( 齿 )为骨之余; ( 爪 )筋之余。 23. ( 脑 )为髓之海; ( 冲脉 )十二经脉之海。 24.体质,主要由形体结构的差异性、(生理机能的差异性 )和( 心理特征的差异性 )构成。 25.脾之华在( 唇 );肺之门户是( 鼻 )。 26.人与环境的密切联系表现在( 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和( 人与社会 的密切关系 )两个方面。 27.阴阳偏胜属于阴或阳任何一方( 高于正常水平 )的病变;阴阳偏衰属于阴或阳任何一方( 低于正常水平 )病变。 28.宗气积聚于( 胸中 ),上出息道,贯注(心脉 )。 29.( 胃)为水谷气血之海;(胆 )为“中正之官”。 30.奇恒之腑中除胆之外,其余的都没有( 表里配合 ),也没有(五行配属 ),是其区别于五脏六腑的特点。 三、名词解释 1.阴阳 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是对自然界中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2.藏象 是藏于人体内的内脏及其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及与自然界相通应的事物和现象 3.经络 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 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 , 传导感应信息的通路系统 4.体质 是指人类个体在生命过程中 , 由遗传性和获得性因素所决定的在形体、生理功能和心理活动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性 5.五行相克 是指五行之间存在的有序的递相克制、制约的关系; 相克的规律为 : 木克土 , 土克水 , 水克火 , 火克金 , 金克木 , 依次相克 6.十二经筋 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肉、关节的体系, 受十二经脉气血的濡养和调节 7.证 是疾病过程中某 一 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 , 由一组相对固定的能反映疾病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病变本质的症状和体征构成。 8.气 元气, 是人体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气,是由肾藏的先天之精所化生的先天之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在古代哲学范畴中,因气是宇宙万物的构成本原,故称之为 元气。 9.神 人体之神,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和总体现;狭义的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和情志活动。古代哲学范畴中的神,是指调控宇宙万物发生发展变化的一种力量,是宇宙的主宰和规律。 10.瘀血 是指体内血液停积而形成的病理产物 , 既包括体内瘀积的离经之血 , 又包括血液运行不畅而停滞于经脉或脏腑组织内的血液。 四、简答题 1.何谓五行的相生相克?其规律如何? 五行相生 , 是指五行之间存在的有序的递相滋生、助长、促进的关系; 相生的规律为 : 木生火 , 火生土 , 土生金 , 金生水 , 水生木 , 依次相生。五行相克 , 是指五行之间存在的有序的递相克制、制约的关系; 相克的规律为 : 木克土 , 土克水 , 水克火 , 火克金 , 金克木 , 依次相克 。 2.十二经脉的走向与交接规律是什么? 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为 : 手三阴经 , 从胸走手; 手三阳经 , 从手走头; 足三阳经 , 从头走足; 足三阴经 , 从足走腹。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为 : 手三阴经与手三阳经交接于手指末端; 手三阳经与足三阳经交接于头面部; 足三阳经与足三阴经交接于足趾末端; 足三阴经与手三阴经交接于胸腹部 3.简述人体之精的基本概念。 人体之精 , 是由禀受于父母的生命物质与后天水谷精微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精华物质 , 是人体生命的本原 , 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 人体之精的概念 , 可从三个层次来认识 :① 狭义之精 : 指具有繁衍生命的生殖之精 , 是人体之精的本始含义;② 广义之精 : 指人体内的一切液态精华物质 , 包括先天之精、水谷之精、血液、津液等;③ 一般意义的精 , 即通常所说的精 , 只包括先天之精、水谷之精、生殖之精及脏腑之精。 4.为什么说事物的阴阳属性是相对的? 事物阴阳属性的相对性主要体现于以下三点 :① 事物的阴阳属性在一定条件下 可转化 , 即属阳的事物可以转化为属阴 , 属阴的事物也可转化为属阳 , 如证的阴阳转化 ;② 阴阳之中复有阴阳 , 即阴阳之中可再分阴阳 , 原有的阴阳属性被淡化 , 如昼为阳而夜为阴 : 昼中之上午为阳中之阳 , 下午为阳中之阴 , 夜间之前半夜为阴中之阴 , 后半夜为阴中之阳;③ 比较的对象不同 , 阴阳属性不同 , 春天与冬天比较属阳 , 但与夏天比较则属阴 5.简述元气的概念、生成、分布和功能。 元气是人体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气 , 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元气由肾藏的先天之精化生 , 沿三焦分布全身。元气的功能 :① 推动和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② 推动和调控各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 6.简述奇经八脉的涵义及其总体功能。 奇经八脉 , 是督、任、冲、带、阴跷、阳跷、阴维、阳维脉的总称。由于它们的分布没有十二经脉那样规则 , 与脏腑没有属络关系 , 彼此之间也无表里关系 , 与十二经脉不同 , 故称。总体功能有 :① 密切十二经脉之间的关系;② 调节十二经脉气血;③ 加强了五脏与某些奇恒之腑的联系。 7.阴阳互根互用的涵义是什么?举例说明之。 阴阳互根 , 即阴阳相互依存 , 是指阴阳双方各以对方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前提 , 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如寒与热 , 寒属阴而热属阳 , 没有寒就无所谓热 , 没有热就无所谓寒 。 阴阳互用 , 即阴阳相互为用 , 是指阴阳双方之间存在着相互资生、相互促进的关系。如气与血 , 气属阳而血属阴 , 气能生血、行血、摄血 , 血能载气、养气 , 所谓“气为血之帅 , 血为气之母” 8.简述肝藏血的生理意义。 肝藏血的生理意义有五 :① 贮藏充足的血液 , 涵养肝气 , 使其冲和 , 防其亢逆 。②调节血量 : 肝贮藏充足的血液 , 可根据生理需要调节人体各部的血量分配。③濡养肝脏自身及筋目等形体官窍 , 使其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 。④防止出血。⑤为女子经血之源 9.试述营气和卫气的联系与区别。 营气与卫气都由水谷之精化生, 但在性质、功能和分布上有所区别 : 营气其位精粹 , 属阴而行于脉中 , 具有营养周身 , 化生血液之功; 卫气其性 , 原疾滑利 , 属阳 , 行于脉外 , 具有温养脏腑 , 护卫肌表之能。营卫之间相互协调 , 才能发挥其正常的生理功能 10.简述十二经脉在躯干部的分布规律。 十二经脉在躯干部的分布规律为:   躯干部:手三阳经行于肩胛部;手三阴经均从腋下走出;足三阳经则阳明经行于前(胸腹前),太阳经行于后(背后),少阴经行于侧面;足三阴经均行于腹面。行于腹面的经脉自内向外的顺序为:足少阴、足阳明、足太阴、足厥阴 五、论述题 1.何谓肝主疏泄?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试述之。 肝主疏泄 , 是指肝气具有疏通、畅达全身气机 , 进而促进精血津液的运行输布、脾胃之气的升降、胆汁的分泌排泄以及情志的舒畅等作用 。肝气的疏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 促进血与津液的运行输布 : 气能行血、气能行津 , 肝气能调畅气机 , 故能促进血液运行与津液输布;② 促进脾胃的运化与胆汁的分泌排泄 : 肝通过调节脾胃气机的升降与胆汁的分泌、排泄而促进饮食物的消化吸收;③ 调畅情志 : 情志活动以气血运行通畅为基础 , 肝气疏泄能调畅气机 , 促进血行 , 故能调畅情志;④ 促进男子排精与女子排卵行经 : 女子的排卵与月经来潮 , 男子的排精 , 依赖于气机的调畅及肝气的疏泄功能 2.试述元气的生成、分布与功能。 . 元气是人体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气 , 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元气由肾藏的先天之精化生 , 沿三焦分布全身 。元气的功能 :① 推动和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② 推动和调控各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 3.肺气的宣发与肃降各体现于哪些方面?试述之。 肺主宣发是指肺气具有向上升宣和气向外周布散的作用,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 呼出体内浊气;② 将脾所转输来的津液和部分水谷精微上输头面诸窍 , 外达于全身皮毛肌膜;③ 宣发卫气于皮毛肌膜 , 以温分肉 , 充皮肤 , 肥腠理 , 司开阖 , 将代谢后的津液化为汗液 , 并控制和调节其排泄。 肺主肃降是指肺气具有向内向下清肃通降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 吸人自然界之清气 , 并将吸人之清气与谷气相融合而成的宗气向下布散至脐下 , 以资元气;② 将脾转输至肺的津液及部分水谷精微向下向内布散于其他脏腑以濡润之;③ 将脏腑代谢后产生的浊液下输于肾或膀胱 , 成为尿液生成之源 。肺气的宣发和肃降 , 是相互制约、相互为用的两个方面。宣发与肃降协调 , 则呼吸均匀通畅 , 水液得以正常的输布代谢 , 所谓“水精四布 , 五经并行” 4.试述人体之气的生成、运动及其与脏腑的关系。 人体之气的生成 : 人体之气来源于禀受于父母的先天之精所化生的先天之气、后天水谷之精所化生的水谷之气 ( 简称谷气 ) 以及吸人的自然界的清气 。先天之气即元气 , 由肾藏的先天之精化生 , 故先天之气的化生有赖于肾藏精的功能;水谷之精的化生依赖脾胃的运化水谷而生成 , 故谷气的化生与脾胃的运化功能至为重要;自然界的清气通过肺的呼吸功能而吸人 。因此 , 一身之气是在肺、脾胃、肾等脏腑的综合作用下而生成的。 气的运动 , 称为气机 , 以升降出入为主要形式。一身之气分布到各脏腑 , 则为脏腑之气 , 具有推动和调控各脏腑的功能的作用 , 而脏腑之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也在各脏腑的功能活动中得以体现。一般说来 , 脏腑之气的升降运动规律是 : 位上者其气以下行为顺 , 位下者其气以上升为顺。故心肺在上 , 其气主降 ; 肝肾在下 , 其气主升 ; 脾胃居中 , 一升一降 , 为气机升降之枢纽 5.何谓整体观念?整体观念在中医学认识人体生理、病理和疾病的诊断、治疗等方面有何意义? 整体观念是中医学关于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和社会环境的统一性的认识。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 一是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 ; 二是认为人与自然和社会环境之间有着密切联系 。在生理上 , 强调组织结构上不可分割 , 生理功能上相互协调 , 并重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 在病理上 , 着眼于整体 , 重视局部病变所引起的整体病理反映 , 病变的相互影响和传变 , 并重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 在诊断上 , 察外知内 , 根据外在病变表现推测内在脏腑的病理变化 , 综合分析辨证) ; 在治疗上 , 强调从整体进行调节 , 注重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中医基础学习知识理论复习资料附规范标准答案.doc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2575605.html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