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环境教学教育课程教案.doc

收藏

编号:2577036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54.52KB    格式:DOC    上传时间:2020-04-21
8
金币
关 键 词:
年级 上册 环境 教学 教育 课程 教案
资源描述:
-/ 1、《枫叶红了》   教学目的:   1、通过认识植物的变化,唤起学生对日益遭受破坏的地球环境的清醒认识,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2、激发学生爱环境的情感,理解“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深刻内涵。能分辨什么样的行为是保护环境,什么样的行为是破坏环境;   3、让学生从自我做起,爱护环境,在生活中能养成环保的习惯,具备环保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唤起学生对日益遭受破坏的地球环境的清醒认识,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空气,离不开矿藏。离不开海洋,离不开江河。离不开山岗,离不开森林。离不开草原,离不开土地。环境是一切自然资源宝库,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二、学习新课   1、学习《生活在线》   学生自学课文   讨论:你获得什么知识?   小结   2、学习《追根求源》   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分小组讨论:枫叶为什么红了?   小结。   3、自学《二十四节气》   三、环保在行动   1、调查小麦、美化、玉米、大豆、白菜播种后时间、和收获时间。   2、调查借助自然气候应当干旱、霜冻等恶劣天气的措施   3、考察一种作物的耕作时令并亲自种植。   四、总结 教学反思:激发学生爱环境的情感,环境是一切自然资源宝库,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2、《大雁南飞》   教学目的:   1、通过认识动物的变化,唤起学生对日益遭受破坏的地球环境的清醒认识,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2、激发学生爱环境的情感,理解“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深刻内涵。能分辨什么样的行为是保护环境,什么样的行为是破坏环境;   3、让学生从自我做起,爱护环境,在生活中能养成环保的习惯,具备环保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唤起学生对日益遭受破坏的地球环境的清醒认识,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天气凉了,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了。这是你发现动物有什么变化?   二、学习新课   1、学习《生活在线》   学生自学课文   讨论:你获得什么知识?   小结:大雁南飞,队伍成一字形,飞行68―90千米。   2、学习《追根求源》   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分小组讨论:动物为什么离开自己的家园?   小结:   (1)雁南飞   (2)逆流而上的鲑鱼   (3)白鹭南飞   三、环保在行动   为动物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园   四、总结  教学反思:唤起学生对日益遭受破坏的地球环境的清醒认识,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3、《疯长的水葫芦》   教学目的:   1、意识到生物入侵对生态平衡的破坏作用,能为防止生物入侵贡献自己的力量。   2、知道生物入侵的危害和治理生物入侵地方法。   3、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有关生物入侵的信息,并能分析当地生物入侵的情况。   教学重难点   1、意识到生物入侵对生态平衡的破坏作用,能为防止生物入侵贡献自己的力量。   2、知道生物入侵的危害和治理生物入侵地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天气凉了,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了。这是你发现动物有什么变化? 二、学习新课   1、学习《生活在线》   学生自学课文   讨论:你获得什么知识?   小结:生物入侵危害大。   2、学习《追根求源》   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分小组讨论:什么是生物入侵?   小结:   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   3、绿色冲浪   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分小组讨论:生物入侵有什么危害?   小结:外来有害生物侵入适宜生长的新区后,其种群会迅速繁殖,并逐渐发展成为当地新的“优势种”,严重破坏当地的生态安全,具体而言,其导致的恶果主要有以下几项:第一,外来物种入侵会严重破坏生物的多样性,并加速物种的灭绝。第二,外来物种入侵会严重破坏生态平衡。第三,外来物种入侵会因其可能携带的病原微生物而对其他生物的生存甚至对人类健康构成直接威胁。第四,外来物种入还会给受害各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三、环保在行动   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分小组讨论:如何清除这些不速之客?   小结:   四、总结 教学反思:学生意识到生物入侵对生态平衡的破坏作用,能为防止生物入侵贡献自己的力量。 4、《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案   教学目的:   1、意识到人类生产队环境有一定的依赖,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习惯,生产方式和生存状态。   2、知道人们为适应环境采取不同的生活方式和发展模式。   3、搜集不同地区的信息,了解人们的衣食住行因区域、文化不同而存在的差异。   教学重难点   1、意识到人类生产队环境有一定的依赖,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习惯,生产方式和生存状态。   2、知道人们为适应环境采取不同的生活方式和发展模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动植物对环境有特殊的要求,为了环境,我们应该怎么做?   二、学习新课   1、学习《生活在线》   学生自学课文   讨论:你获得什么知识?   小结:人用自己的智慧认识、适应自然。   2、学习《追根求源》   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分小组讨论:不同地区环境的差异   小结:   我国领土辽阔。地理位置差异大,温度、气候、物产、生存条件差异很大。   3、聚焦衣食住行   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分小组讨论:各地衣食住行的差异?   小结:   三、家乡资源大搜索   1、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分小组讨论   2、小结:   四、绿色冲浪   指导学生自学   五、总结 教学反思:通过学习,学生认识到人用自己的智慧认识、适应自然。 5.消失的耕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主要的土地类型及其特点;知道我国耕地、的分布情况。   2.通过联系前面的气候、地形知识进行读图分析的过程,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并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3.通过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在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使学生正确认识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以及治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土地资源的意义,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观点、地区差异观点、因地制宜观点以及正确的资源观。 教学建议   重点:   重点: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构成特点、当前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采取的措施。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教学过程:   [导入]有句古话叫做“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源”,这说明的是什么意思?   [学生回答]说明土地是一个国家农业生产的基础。   [过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我国土地资源的状况如何。   [板书] 消失的耕地   [解释]土地资源指目前和可预见到的将来可供人类开发利用的土地,它是人类最宝贵最基本的自然资源。   [引导读图]结合“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示意图”和“我国耕地减少,分组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土地按利用类型,主要分为哪几种?(耕地、林地、草地、水域、非农业用地及未利用的土地等等),教师可进一步指出林地与森林、草地与草场、草原的区别。   2.我国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所占比例最大?耕地和林地共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几分之几?难以利用的土地资源占了多少?这会导致哪些问题出现?  [学生讨论]略    [转折]土地资源是一种可再生资源,但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利用,土地资源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活动]读书上所给的资料,请你来概括一下,我国的土地资源都面临着哪些问题?这些问题是如何产生的?我们应该怎样解决呢?   [学生读资料,讨论]略   [教师小结]   1.当前土地利用中的问题   (1)土地资源相对减少 原因:人口的增长使人均占有量减少 工矿、交通、城市的发展使土地资源总量减少   (2)土地资源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荒漠化问题、草场超载等)  2.我国土地利用的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3.采取的措施   (1)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   (2)开源节流(合理规划各项用地,因地制宜,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3)加强土地资源的建设和保护   小结:土地资源是可再生资源,但是由于人类的不合理利用,我国出现了严重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草场资源超载、森林资源日益减少等一系列问题。土地对我们这个人口将近13亿的国家来说,尤其显得重要。每年6月25日,是中国的土地日。大家都要爱护我们的土地。 教学反思:通过学习,知道我国耕地、的分布情况。 6.《 湖泊变小了》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归纳变化的原因。 2.理解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深层原因。 二、教学难点 探究造成罗布泊消逝的深层原因,总结教训。 三、教学方法 课前收集并整理有关罗布泊的资料,上课初始全班交流,图示投影显示,文字资料或朗读或投影,增强感性认识。 四、教学过程 一、导课 师:同学们,见过湖吗?知道我们山东有哪些著名的湖吗?(学生交流,然后教师出示大明湖和微山湖图片) (这是我们山东济南的大明湖。微山湖在我们山东的西南部,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 师:这些风景秀丽的湖泊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 二、新课 活动一 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北部,也有一个湖,它曾经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湖,我们一起来看它过去的美丽景色。 (风景图片) 师:用什么词形容罗布泊昔日的风景呢? 师小结:昔日的罗布泊可以说是牛马成群、树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现在罗布泊又是什么样子,想知道吗? 活动二 (现在沙漠图片) 师:现在的罗布泊是什么样子了?它是怎么消失的呢?(学生交流) (罗布泊消逝于20世纪70年代。 消逝的原因有两个:一是20世纪20年代塔里木河曾经人为改道,导致下游干旱缺水;二是盲目滥用塔里木河水资源,致使下游河道干涸、罗布泊断水,生态环境迅速恶化;沙漠在扩张)。 三、湖泊遭到破坏的症状及原因 师:不但罗布泊变成了沙漠,还有许多湖泊也不像原来那样风景优美了。(请看:下面的图片。) 师:这些原本清澈透底的生命绿洲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呢? (学生讨论还有哪些原因污染我们的湖泊。) 四、我们怎样治理呢? 看到这些现象,你有什么想法?现在我们国家也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整治。 教学反思:地球是我们人类共有的家园。家是一个温馨的字眼,是灵魂的栖息地,是幸福的源泉,是生生所系。如果家没有了,那我们还剩下什么?请看看我们自己的双手,是创造,还是毁灭?请看看我们自己的双眼,是热切地期盼,还是无助和茫然?让理性回归吧,让智慧插上理性的双翅,让睿智赶走狂热,我们有理由相信:天会更蓝、树会更绿,水会更清……罗布泊的悲剧将不会再重演。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自我做起,做一个环保小卫士,铁肩担道义,妙手绘蓝图。 写一封公开信,呼吁人们行动起来,制止生态恶化 7.《动物哪里去了》 一、教学内容:“环境教育”第18页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对人类的朋友——可爱的动物的了解,培养学生对动物的爱心,使学生认识到动物与人类是平等的,大家共同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 2.帮助学生了解人类和动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以及人类对待动物所应持有的态度。培养学生从全局看问题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帮助学生了解人类和人类和动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以及人类对待动物所应持有的态度。 四、教学准备: 收集动物消失的文字资料和相关图片。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人类和许多动物共同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这些动物种类繁多,正是有了它们的存在,我们生存的家园才会这么生机勃勃。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我们身边的朋友。 (二)、介绍我们可爱的朋友繁衍过程 同学们介绍自己准备好的动物的资料。 师小结:有人认为保护动物只是因为他们对人类有用,那些看起来没有什么用的动物就不用保护了。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谈谈你的看法。 (三)、观看我们的朋友在减少 1、展示已经灭绝或濒临灭绝的动物简介。 这些动物的数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假设自己是这些动物种的一种,请以它的口吻说一句“遗言”,或发出一句呼吁。 3、站在动物的角度上,发表自己对生存处境的看法。 4、分成三组,扮演书上提到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动物。 5、以小组为单位,自己仿照游戏中扮演的角色之间的关系,写出一组有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关系的动物,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6、有感情地朗读“世界灭绝动物墓地”上的墓志铭。 讨论:没有了动物,人类将何去何从? 四、作业 写一封保护动物的倡议书。 教学反思:我们人类和许多动物共同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这些动物种类繁多,正是有了它们的存在,我们生存的家园才会这么生机勃勃 第8课 星星不见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光污染,光污染的种类以及危害。 2、明白如何有效地防治光污染,课下调查避免光污染的措施。 教学重点: 光污染的种类、危害以及防治措施。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夜晚,城市与乡村的星空有什么不同? 二、明确光污染的类型。 (一)光污染的种类 1、白亮污染 2、人工白昼污染 3、彩光污染 列举相关例子,让学生弄清分别是哪种污染。 三、明确光污染的危害 1、导致能源浪费 2、对人的心理产生破坏。 3、对人的生理产生破坏。 4、引发交通安全问题。 四、避免光污染的措施。 教学反思:通过学习,知道了怎样有效防治光污染。 9. 难以去除的“口香糖”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口香糖残渣对环境的污染,了解口香糖的成分和性质,增长生活常识。 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课前查阅资料和课堂的讨论,为处理口香糖污染出谋划策。 情感目标:经过实践活动,教育学生尊重环卫工人的劳动,尊重他人的劳动,爱护环境卫生,提高公共道德和环境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 口香糖的危害,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和为环保做好事的习惯。 三、教学难点: 认识口香糖的成分和性质,研究消除口香糖残渣的方法。 四、课前准备: 课前学生组成小组,自行查阅有关资料。 一、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1、细致地去想想,在生活中是否存在着这样的镜头。 镜头一 “悄悄”将口香糖吐在公交车上 镜头二 广场的口香糖随处可见,“城市黑斑”不少 镜头三 清理人员用手要一点点抠着人们随地吐出的口香糖 镜头四 校园中多少教员反复重申请不要随意吐、抹 镜头五 青少年、儿童,用手和口交替玩弄口香糖 在这一幕幕下,我们又该去说些什么呢? 2、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这些“黑色数字”吧! 2004年国庆节后,据有关部门统计,40万平方米的天安门广场就发现60万块口香糖残渣,经实地测算,刨去纪念碑、纪念堂的面积,平均每平方米有5块口香糖残渣。而要彻底清理这些残渣必须使用特制的清洗液和铁铲、铁刷两样工具,清洁工要先戴上白手套,将特制清洗液倒在黑残渣上,当残渣软化后,用铁铲砸二三十下使残渣表面断裂,然后用钢丝铁刷横刷纵刷80到100下,直到黑色痕迹消失。据计算,清理一块口香糖残渣需要36秒到1分半钟,清除一块口香糖残渣至少需要花费1.1元。 看到如此种种,我们不该去一起关注口香糖的问题吗?不该一起去呼吁些什么吗?不该从自身中去做些什么吗? (一)交流讨论,引发思考。 1、交流查阅的资料,了解口香糖的成分和性质。 从资料中了解到,口香糖的主要成分是糖粉、糖浆以及胶基,糖粉和糖浆都是溶于水的,在口腔中咀嚼时会随着唾液慢慢溶化掉,经过人们咀嚼后吐出的主要是胶基。胶基具有很强的黏合性,这就是为什么地上的口香糖痕迹不容易清洗的原因。胶基的成分比较复杂,主要是橡胶和碳酸钙。一般口香糖弄到了衣服上,头发上黏糊糊的,越清洗越费劲,它的残渣也不易分解,将它埋在地里对土壤也有很大污染。 2、给口香糖算笔道德帐 2002年10月,从北京天安门广场清理口香糖残渣工作中了解到,卖一块口香糖0.2元,清理一块口香糖残渣要花费1.10元。拒市场销售额计算,北京一年消耗8700万块口香糖,都吐在地上,要污染1.74万平方米的地面。 3、展示摄录的口香糖残渣污染的地面。(有学校的操场、有小区的公园地面、有街道的路面……)与美丽的建筑形成对比。 4、讨论组小结: (1)口香糖具有很强的黏合性,如果粘在地上便很难清洗,进而对环境造成损害。乱吐口香糖也增加了环卫工人的劳动强度,当看到环卫工人在一点一点地清理地上的口香糖残渣时,你会怎么想呢?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请不要乱吐口香糖。 (2)和乱扔废纸、瓜果皮等物相比,随地乱吐口香糖不仅污染环境,而且还容易传染疾病,其严重程度并不亚于“随地吐痰”。试想,一块口香糖在你的口中停留很长时间后,虽然让口腔清新了,但也带上不少细菌,如果你随口吐出,一定会给别人带来新的“污染源”,所以为了大家的健康,请不要随口乱吐口香糖。 (3)乱吐口香糖者,影响的不仅仅是你的个人形象,还会影响他人的心情。试想,如果你踩到了他人随地吐的口香糖,那双崭新的皮鞋被这倔强的黏稠物缠住不放,或者粘到鞋底,再次迈时一步一粘,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所以为了你自己不被口香糖缠上,请不要随地乱吐口香糖。 既然口香糖对环境有如此严重的危害,那么如何才能减少口香糖对环境的污染呢 (二)交流设想,制定方案。 1、多多进行宣传教育。2、厂家最好开发环保型口香糖。 3、发现乱吐口香糖的人就罚铲一小时口香糖,惩罚的人体会到清除口香糖的困难后就不会再乱吐口香糖了。 4、登记乱吐口香糖的人的大名,并把每天吐口香糖的人名登在报纸上,这样,他们就会感到很没面子,也就不敢乱吐口香糖了。 (四)行动起来,消除口香糖污迹。 1、怎样从我做起,保护环境呢? 不吃口香糖,在社会上不随地乱丢口香糖残渣;每当吃口香糖时,要把口香糖残渣用纸包好,再投放到垃圾筒里。 2、用心体验。 以小组为单位,在校园、小区清除口香糖污迹。从活动中体会消除口香糖残渣的艰难,并把自己的体会记录下来。 3、学生写建议,宣读倡议书,发保护环境、清除口香糖污迹的宣传单。 (五)课外延伸。 1、口香糖只是环保的一个小小的部分,环保就在我们身边,你们发现我们身边有哪些对环境有害的行为吗? (一次性的饭盒,白色污染,难以处理;一次性筷子,浪费树木,助长了乱砍乱伐,等等。) 2、我们只有一个家,一个地球,为了我们自己的明天,我们应该怎么样让他永远美丽呢? (达成共识————互相监督,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 大家上台签名,表示环保的决心。 教学反思:通过学习,学生能认识到保护环境应从我做起。 第10课 白色污染 教学目标: 1、明确什么是白色污染。 2、知道一些防治白色污染的措施。 3、开展拒绝白色污染的垃圾清除活动。 教学重点: 明确什么是白色污染,防治的措施,能自觉去清除白色污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人说:"塑料袋是人类最糟糕的发明",谁来说说原因? 二、白色污染带来的危害: 1、影响市容和景观,做成视觉污染。 2、很难分解,给环境造成潜在危害。 三、防治白色污染的措施。 1、减少使用方面 2、再循环利用方面 3、新技术应用方面 4、其他方面 阅读小资料:限塑令 四、走出校园 1、组织一次"保护家园、拒绝白色污染"为主题的垃圾清除活动。 2、对塑料袋的使用情况和公众对白色污染的认识开展调查,自己设计调查问卷,与同学交流调查结果。 教学反思:塑料袋是有毒的,而且在十几年内是不会被分解吸收的,把这些塑料袋扔在地上,会污染大片大片的土地。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因此有人称我国的城市是被垃圾所包围的城市。虽然,我们每人每天扔1 个塑料袋好像不多,但如果全校、全城、甚至全国算起来的话,对环境的污染是相当严重的。因此,保护环境要从自我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 11.遗弃的电池 (一)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过程,体验合理地进行推断和预测,获得“发现──探索──分析──评判”的研究方法。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合作创新精神,更好地形成尊重科学,勇于探索的学习态度,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 (二)重点难点分析 怎样落实在行动上。 对数据的合理分析。 (三)教学过程: (1)查一查:学生通过课前在图书馆或网上查阅废电池处理的资料,了解情况。 (2)看一看:教师利用电脑图片,展示废电池的危害性及日常生活中的处理情况。 (3)想一想:为了美好的生活和人类的健康,我们能做点什么呢?(引出课题) (4)组建:动手组建“热点调查”节目,成立“小记者”站。 (二)分组活动(实情调查 亲自体验) 1.活动一 “小记者”培训: (1)此次调查的目的、问题、对象是什么? (2)你选择哪种调查方式?样本如何选取?在调查时应注意什么? (3)请你参照课本附录(1)自主设计调查问卷。 (4)组内交流调查问卷,取长补短,及时改进,小组统一 2.活动二 “小记者”出发: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走向社会,进行抽样调查。 让学生回归社会,获得第一手材料,体验“社会人”的辛酸,从而锻炼意志品质。 3.活动三 “小记者”回站:分小组交流调查中的感受、体验,准备下阶段工作。 交流有助于学生内心世界的表露,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三)科学探究(整理描述 严谨思维) 学生从调查问卷上只能粗略地认识问题,为了引导学生精确、理性地认识问题,必须对数据进行整理描述。 1.思考 我们如何用所学知识,将数据整理描述出来呢?(学生讨论,达成共识) 2.操作 先制作调查统计表,整理数据,填人表格,然后针对整理结果,绘制统计图形。 体现数形结合的思想及算法化,框图化,程序化的思维方式。 (四)合作交流(分析数据 发展思维) 1.思考 针对调查结果,你对废电池的处理有哪些发现和建议? 2.交流 召开信息研讨会,分组交流,出谋划策,各抒己见,小组长进行汇总。 只要学生想说、敢说,能表明自己的观点,都应给予肯定和鼓励。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增强自信心。 3.预测 学生往往会出现对问题把握不准确,建议容易忽略缺乏实用性、创造性的情况。 4.措施 各组选派“热点调查”节目主持人,主持节目。 用榜样激励的方式可让学生改进学习,同时由学生主持节目,还可增强学生“用事实说话”的意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及表演才能。 5.点评 教师点评,并作出总结性评价,活动结束。 (五)自我反思(小结评价 优化思维) (1)写一篇简单的调查报告((2)鼓励学生课后将自己满意的调查报告在网上发布,呼吁全社会共同参与环境保护。(社会评价) 教学反思:一方面可多元化地评价学生,激励学生下一阶段的学习,另一方面将研究成果向社会发布,从而使本节学习更具开放性。 12.电子垃圾 一、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垃圾的危害,增强环保意识。 2、通过写垃圾处理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 3、通过活动,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 二、活动准备: 1、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说说环境的变化,并了解当今社会人们是如何处理垃圾的。 2、教师收集有关的图片、数据、文字资料和录象带。 活动过程: 一、计算导入: (算一算) 二、观看录象 : (看一看) 1、学生观看录象。 2、“看了刚才的录象,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三、研究方案: (写一写) 1、学生研究,教师巡回指导。 2、全班交流,教师提要求。 交流建议: (1)、其他小组在汇报方案时,所有的同学都要做个文明的小听众。如果你有不同意见或同一小组的成员要补充的话,请等这位同学汇报完再发言。 (2)、如果你们组的方案和前面小组的方案相同或类似,那么你就不必在重复。 3、随机补充: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将垃圾分成三类: 一、有机垃圾:又称湿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或餐余废弃物。包括:瓜果皮、蔬菜皮、变质食品、剩饭菜等。 二、无机垃圾:又称干垃圾、可回收垃圾或可再生废弃物。包括:废纸、废金属、废塑料、废玻璃、废织物(布料)等。 三、有害垃圾:又称危险废弃物。包括:废电池、过期药品、水银温度计、废油漆桶等。 四、联系实际: (说一说) “让我们为同学们这些创意的方案鼓掌。如果国际上还没有采用的话,你还可以申请专利!除了为环保局的叔叔阿姨想出这些处理垃圾的办法外,我们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该注意些什么呢?” 1、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2、教师评价。 五、活动延伸: (试一试)[机 动] “刚才我们的同学都表明了自己的决心。但是光靠我们班的同学,毕竟力量有限。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想想,用什么办法能使全校的同学,全社会的公民都参与到保护环境、减少垃圾的行动中去?(宣传)你们想怎么宣传?(指名说)接下来,老师请大家发挥集体的智慧,把想宣传的内容写下来,好吗?” 六、活动小结 教后记: 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走向社会,进行抽样调查。 让学生回归社会,获得第一手材料,体验“社会人”的辛酸,从而锻炼意志品质。 15.耕海牧渔 活动目标: 1.认识到“耕海牧渔”的意义和现状及对环境的影响。 2.能够自觉开展“保护海洋”的环保宣传活动,培养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3.能运用多种方式了解“耕海牧渔”对经济发展的促进及带来的好处和问题,学会如何保护海洋环境。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理解课题 1、导课:播放《耕海牧渔歌》MTV,带学生进入情境。 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来欣赏一首好听的歌曲,欣赏完我们来交流一下你听到的和看到的。 2、揭题:你从歌里都看见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4、曾成奎简介: 二、家乡耕海牧渔的现状 1. 海水养殖自身带来污染 2. 海产养殖所用的化学药物对海洋生物和人体都有害 3. 抗生素和化学药品的大量使用还造成了病 原微生物耐药性的增强及养殖环境的恶化 五、针对这些问题,采取有效措施 那么针对这些问题,政府都采取了哪些措施呢? 同学们,针对这些问题政府采取了有效的措施,那作为少先队员我们到底能做点什么呢? 六、环保在行动:描绘蓝图、保护家园 我们学校之前搞过许多少先队的公益性活动,你们看,有的是通过动手进行展示、有的是通过办手抄报进行宣传、有的组成了雏鹰小队、有的来到了社区,那么针对耕海牧渔给我们带的问题我们到底能做点什么呢,可以给你点提示吧?小组先讨论一下。(出示:描绘蓝图 保护家园,放背景音乐) 好的,各组交流一下。 四个小组分别交流他们讨论出的好方法,老师进行及时的建议和补充。 同学们,你们太聪明了,想出了这么多的好方法,老师都没有想到这么多。你们在准备的过程中需要老师做什么你们尽管说,希望你们的计划能尽快完成。 七、蓝色延长线 出示青岛画面,播放《青岛,青岛》,在背景图片和音乐渲染下进入尾声:我们的家乡是一个美丽的海滨城市,在海产品丰富的青岛当然也少不了耕海牧渔,它给我们的家乡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教学反思:我们的家乡是一个美丽的海滨城市,在海产品丰富的青岛当然也少不了耕海牧渔,它给我们的家乡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同学们,让我们用实际行动去实现你们所描绘的蓝图,让耕海牧渔更好的为我们造福,来建造出更加美好的家园!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五年级上册环境教学教育课程教案.doc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2577036.html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