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出版六年级上册分数除法教案(表格).doc

收藏

编号:2577426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225.26KB    格式:DOC    上传时间:2020-04-21
8
金币
关 键 词:
出版 六年级 上册 分数 除法 教案 表格
资源描述:
-!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课题:倒数的认识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通过观察、分类、讨论等活动认识倒数,理解倒数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体验找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会求一个数的倒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索交流的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推理和概括的能力,发展数学思维。 教学重点 理解倒数的意义;求一个数的倒数。 教学难点 理解“互为倒数”的含义。 总课时 9 第 1 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一)计算、分类,初步感知倒数的特征 1.独立计算,回顾旧知。 (1)教师出示几道分数乘法式题(包括教材中的四道题与另外补充的四道结果不为1的算式)。 (2)学生独立完成上面几组题,小组内检查并订正。 (3)请个别学生说说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突出分子与分母的约分。 2.算式分类,关注算式特点。 师:观察这些算式,如果将它们分成两类,怎样分? 学生的分类方法可能会有多种,在汇报交流时突出以乘积是否为1来分类。 3.观察发现,交流算式特点。 让学生说说乘积为1的算式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并说出自己的发现:两个数的乘积都是1.相乘的两个数的分子和分母正好颠倒了位置。 (二)逐层深入,认识倒数 1.了解概念。 出示倒数的定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给出倒数的范例: 和 互为倒数,的倒数是。的倒数是 让学生说说上面算式中哪两个数互为倒数。 当学生说“5和互为倒数”时,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5的分子是几?分母是几?概括出:整数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 2.理解概念。 ‘ 让学生说一说如何理解“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引导学生对定义中关键要素的理解:乘积是1;两个数;互为倒数。 引导学生思考: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有什么特点?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除了两个数的积为1外,两个数的分子、分母交换了位置,如果一个数大于1,另一个数一定小于1。 3.练习巩固。 出示教科书第29页第1题;让学生找一找哪两个数互为倒数。 (三)交流探讨,会求倒数 1.探讨方法。 (1)出示例题,让学生说说哪两个数互为倒数。 (2)在汇报时说说怎样找一个数的倒数,在学生汇报的同时板书 分子、分母交换位置 6 分子、分母交换位置 6 2.思考特例。 小组讨论:l的倒数是多少?0有倒数吗? 3.运用方法。 师:用刚才的方法完成下面的练习。 (1)教科书第28页“做一做”。 (2)教科书第29页第3题。 4.概括方法。 通过对下列问题的思考,引导学生概括如何求一个数的倒数。 (1)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有什么特点? (2)如何求整数的倒数?O有没有倒数?1的倒数是多少? (3)如何求分数的倒数? (四)练习深化 1.出示教科书第29页第2题,判断这些说法对不对,并说说为什么。 2.独立完成教科书第29页第4题,说说有什么发现。 3.出示教科书第29页第5题。 师:小红和小亮谁说的对?为什么? (五)回顾总结 ’ 教师:本节课有哪些收获? 课题:一个数除以分数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经历探索分数除以整数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计算分数除以整数的试题。 过程与方法 动手操作,通过直观认识使学生理解分数除以整数,引导学生正确地总结出计算法则,能运用法则正确地进行计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总课时 9 第 2 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一、 课前预习 举例说一说什么是倒数,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 二、学习新知 1、出示例1。 2、改编条件和问题,用除法计算。 3、初步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师问:如果将一盒重千克的水果平均分成5份,求其中一份是多少千克,该怎样计算? 学生试着列出算式。 引导观察:这几道算式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分数除法是什么样的运算?它的意义和整数除法的意义是否相同? 4、归纳概括分数除法的意义。 四、合作交流 1、分数除以整数。 (1)出示例1.引导学生分析并用图表示数量关系。 师问:求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怎样列式? (2)列式计算。 师问:2的结果是多少?这个结果是怎样得到的? 小组内学生折一折,算一算。 (3)理清思路。 思路一:把平均分成2份,就是把4个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个,也就是。 思路二:把平均分成2份,求每份是多少,就是求的是多少。 (4)总结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分数除以整数等于分数乘这个数的倒数。 五、拓展应用 1、巩固练习。完成教材第30页“做一做”。 2、填空。 (1)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 ),都是已知( )与( ),求( )的运算。 (2)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 )这个整数的( )。 (3)5=( )=( ) 六、总结评价 1、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分数除法的意义及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课题:一个数除以分数 知识与技能 学习了一个数除以分数计算法则,能利用计算法则,正确、迅速地进行分数除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线段图使学生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算理,引导学生正确地总结出计算法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利用法则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总课时 9 第 3 课时 教学准备 直尺、卡片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一) 阅读理解,分析问题 出示例题图,让学生说说自己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板书条件和问题。 思考: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求出什么?如何列式? (二)合作交流,探索算法 1.自主探索,汇报交流。 如何计算2=? 估计学生可能会有如下几种方法: (1)模仿分数除以整数的方法:2=2=3 (2)利用除法商不变的规律:2= (2)() (3)2里面有3个 2.画示意图,探索算法。 、 如果学生没有想到画线段图来探索算法,教师可以进行适当引导:可以根据题目意思画 下图 1小时走了?千米? 小时走2 km 如果学生独立画图有困难,教师可以进行引导: (1)先画一条线段表示1小时走的路程,再思考如何表示小时走了2 km这个条件? (将线段平均分成3份,其中2份表示的就是{小时走的路程。) (2)指着图启发:已知小时走了2 km,要求1小时走了多少千米,可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把线段图补充完整,板书计算思路: 先求丢小时走了多少千米,也就是求2 km的去。再求3个1小时走了多少千米。 (3)根据思路计算:2=23=2 结合算式说说每步求的是什么。 3.观察思考,小结算法。 观察:除法转化成了什么运算?什么没有变?什么变了?是怎样变的? 强调:被除数没有变,除号变乘号,除数变成了它的倒数。 小结:整数除以分数可以转化为乘这个数的倒数来计算。 (三)方法迁移,完善算法 、 1让学生尝试计算。 师:刚才我们学会了如何计算2,现在请大家尝试计算。 2。汇报交流,方法迁移。 = =2 3.思考与验证。 师:为什么写成?怎样验证这种计算结果是正确的? 学生可能回答 (1)求小时走了多少千米,也就是求km的,算式是要。 (2)再求12个小时走了多少千米,算式是12。 4.用乘法验算。 (四)解决问题,概括算法 ‘ 1.回到例题情境,回答“谁走得快些”。 2.引导学生回顾两道分数除法算式的计算,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学生概括之后,根据情况补充“不为0的数"。 (五)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完成教科书第32页“做一做”第1题。 2.完成教科书第32页“做一做”第2题,要求写出过程,巩固计算方法。 3.完成教科书第32页“做一做”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后说一说自己对商和被除数关系的发现。 (六)师生互评,共同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2.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书 课题: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 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综合解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准确计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总课时 9 第 4 课时 教学准备 直尺、卡片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课件展示:抢答,不计算,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203-1359396 75+36020+5 (75+360)(20-5)75+360(20-5)72030+42030 2.师:引导思考: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教学例3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尝试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2)学生独立思考。 (3)小组交流、汇报,归纳出两种解题思路。 A、可以从问题入手想,要求12片可以吃多少天,应先算出每天吃多少片?每次吃半片也就是片,1天吃3次,每天就吃3=(片),那么12片就可以吃12=12=8(天) B:从条件出发思考:一共12片,每次吃半片,可以先求出这盒药可以吃几次?再求可以吃多少天。 12=12=24次 243=8(天) (4)学生独立列出综合算式12(3) 123 让学生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2、.总结算法 (1)引导学生思考: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在进行运算时要注意什么?小组同学互相合作,整理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2)师生共同小结。 分数混合运算与整数混合运算顺序相同: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没有括号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只有乘、除法的分数运算,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也可以直接转化为分数连乘后同时约分计算。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学生独立完成P33页做一做,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指名说说解题思路,再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2、.练习七第9题:巩固混合运算顺序。 3、练习七的第10题.鼓励多样的解决方案,可以先求出跑1圈的时间,再求出跑6圈的时间:也可以求出6圈里有多少个半圈,再乘上跑半圈用的时间 4、能力提升:练习七的第10题、可以先求出一层楼的高度,再求出7楼地板离地有多高:也可以先通过观察看到7楼的地板到地面的高度是6层楼的高度,算出6层是15层的几分之几,再归结求50m的是多少?。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题:解决问题(一) 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结构特征,能够用方程或算术方法解答这类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借助线段图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这类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和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通过分析比较,找出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区别和联系,掌握解决问题的规律。 教学难点 运用分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总课时 9 第 5 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铺垫 1.读一读下面的关键句,说说你的理解。 (1)白兔的只数占兔子总只数的。 (2)新购图书数量的是童话书。 学生先列式作答,再集体交流。 小结:这是我们之前学习过的有关分数乘法的实际问题,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今天,我们要学习简单的用分数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揭示课题) (二)探索交流 1.出示例题。 2.阅读与理解。 (1)阅读题目,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2)要求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你准备选取哪些已知条件?你的理由是什么? 引导学生筛选有效信息,发现“成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是多余的条件。 3.分析与解答。 (1)独立思考,理清关系。 师:请大家独立思考,尝试用画线段图的方式表示出“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并在线段图上标明哪一部分是“小明体内的水分”,即28 kg;哪一部分是要求的“小明的体重”,然后写出等量关系式。 师:在画图的时候,你们是怎么想的?画图时需要注意什么? 生:“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先画儿童的体重,把它看成单位“1”,平均分成5份,水分的质量约占5份中的4份。画图时,要先画单位“l”的量,然后再画它的几分之几;还要标上各部分表示什么,数量是多少。 师:根据线段图所示,儿童体重和儿童体内的水分之间有什么等量关系? 生:小明的体重=小明体内水分的质量,因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分数乘法计算。 (2)集体交流,解决问题。 师:请大家尝试列式计算,求出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学生尝试列式计算,可能有列方程解答的,也有用算术方法解答的。 师:说说你们是怎么解决问题的。 生1: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 生2:我是算术方法做的。列式为:28=28=35(kg)。 生3:我也是用算术的方法做的:2845=35(kg)。 (3)对比分析,优化方法。 4.回顾与反思。 (1)反思1:我们的结果是否合理? 师:如果小明的体重是35kg,那么他体重的就是水分了,是不是28 kg呢? 生:35=28(kg),答案是正确的。 (2)反思2:题目中还有一条信息“成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与要求的问题有关吗?题目为什么要列出这一条多余的信息? 生:这一条信息与要解决的问题没有关系,是用来迷惑我们的。 (3)反思3:这道题与课前复习时所做的两道题有什么区别?又有什么联系? 生1:区别是课前的两道题是都知道单位“l”的量,求单位“l”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直接列乘法算式计算。今天学的是知道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单位“1”的量。 生2:它们的联系是都用到了分数乘法的意义,也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分数乘法计算。只是前面的两道题是这个数知道了,求它的几分之几,直接算;今天的问题是知道了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这个数未知,就可以列方程。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八第1题、第2题和第3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课题:解决问题(二)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学会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能够熟练地解答这类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经历画图分析数量关系,验证,讨论等过程,掌握用方程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 能够正确分析数量关系,并进行列式解答。 教学难点 运用分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总课时 9 第 6 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铺垫 1.复习分数乘法问题。 妈妈的体重是50千克,小红的体重比妈妈轻,小红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2、集体交流,思考的步骤。 小结:这是我们之前学习过的有关分数乘法的实际问题,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二)探索交流 1.出示例题。 2.阅读与理解。 (1)阅读题目,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条件和问题。 条件:小明的体重是35千克,小明的体重比爸爸轻 问题:爸爸的体重是多少? 3.分析与解答。 (1)独立思考,理清关系。 师:请大家独立思考,在两个人的体重中“谁”是单位“1”?尝试用画线段图的方式表示出爸爸的体重,小明的体重,并在线段图上标明爸爸的体重比小明的体重轻的,然后写出等量关系式 师:在画图的时候,我们要先怎样画 ?先画那个数量?为什么? 生:要先画表示爸爸的线段,因为它是比较的标准。把爸爸的体重分成15段,画小明的线段的时候,比表示爸爸的体重的短,短的线段相当于这样的8段。 (2)集体交流,解决问题。 师:请大家尝试列式计算,求出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学生尝试列式计算,可能有列方程解答的,也有用算术方法解答的。 师:说说你们是怎么解决问题的。 生1: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 解:设小明爸爸体重是x kg。 爸爸的体重(1-)=小明的体重 x(1-)=35 生2:我是这样列数量关系式的 爸爸的体重-爸爸比小明重的部分=小明的体重 x- x=35 生3:用算术方法解答: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列关系式为:小明的体重(1-)=爸爸的体重 35(1-)=75(kg) (3)对比分析、优化方法。 师:不同的方法,相同的结果。刚才这几种方法,都很有道理。请大家分析对比一下,你更喜欢哪一种方法?说说你的理由。 4.回顾与反思。 (1)反思1:验证小明的体重是否比爸爸轻,也可引导学生思考“比75kg轻是多少千克?学会用乘法验证。 (2)反思2:课前的题和例5有什么不同? 生1:区别是课前的题是知道单位“l”的量,求比单位“l”多或少几分之几是多少,直接列乘法算式计算。今天学的是知道比单位“1”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单位“1”的量。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八第7题和第8题。 先让学生自主解答,然后集体交流。 2、完成练习八第9题。要求平均每车运走这批大米的几分之几,就是把平均分成4份,求其中的1份,用除法计算:要求剩下的大米还要几车才能运完,应先求出剩下的大米占这批大米的几分之几,再用它除以平均每车运走这批大米的几分之几即可。4== (1-)=14=10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生:学习了画图表示数量关系,学习了列方程解决单位“l”未知的实际问题。 师:看来大家都很会学习,在后面的学习中我们还将遇到更复杂的实际问题,希望大家继续努力。 课题:解决问题(三)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学会分数和倍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学生用方程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结合具体情境,小组合作探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归纳分数和倍问题的特点及解题思路,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正确解答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总课时 9 第 7 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打篮球吗?我们一起看看六三班的得分情况吧! (二)探索交流 1.出示例题。 2.阅读与理解。 (1)阅读题目,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1:下半场的得分是上半场的一半。我们班全场的得分是42分。 生2:上半场和下半场的得分都是未知数。 3.分析与解答。 (1)同伴交流,理清关系。 (2)学生汇报 汇报1:上半场+下半场=全场得分 上半场 =下半场 我们可以设上半场为x. X+ x=42 (1+)x=42 x=42 x=42 x=42 x=28 28=14(分) 汇报2:我们可以设下半场的得分x分。那么上半场的得分是2x. 2x+x=42 3x=42 X=423 X=14 2x=214=28 汇报3、用算术方法解答: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列关系式为:小明的体重(1-)=爸爸的体重 35(1-)=75(kg) (3)对比分析、优化方法。 师:不同的方法,相同的结果。刚才这几种方法,都很有道理。请大家分析对比一下,你更喜欢哪一种方法?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讨论,交流,发现第三种方法其实是第一种方法的逆运算,即根据分数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去理解,而第二种方法是用分数的意义一步一步进行推理计算。第一、二种用方程解答的方法,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顺向思考,就能找到等量关系并列出方程。这样的数量关系和思考方法与用分数乘法解决问题是一致的。 4、回顾与反思: 引导学生从检验方程的解、检验是否符合题中的数量关系。进行验证。。 28+14=42,全场得分的确是42,1428= ,下半场的得分确实是上半场得分的,符合题意,解答结果正确。 (三)巩固练习 提高能力。 基础练习 1.完成练习九1、2题。 先让学生自主解答,然后集体交流。 加强练习2、完成练习九3-5题。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生1:学会了如何求两个未知量的分数应用题 生2::应先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式,再设其中的一个量为x,找x和另一个未知量之间的关系,再根据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 师:看来大家都很会学习,在后面的学习中我们还将遇到更复杂的实际问题,希望大家继续努力。 课题:解决问题(三) 知识与技能 通过情境创设,理解工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学会分析问题,学会找等量关系 过程与方法 结合具体情境,通过画线段图等方式等多种方法,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知识的迁移、变换,通过问题解决的多种方法,体会事物的灵活性,多样性。 教学重点 分析工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正确解答工程问题的应用题。 总课时 9 第 8 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旧知,做铺垫 师:同学们,我们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做工问题涉及到哪三种量? 生: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师:那它们的关系又如何呢?(课件出示) 生: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二、探索交流,学习新知 (1)出示例题 (2)阅读理解 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帮助学生理解单独修和合修,鼓励学生估算合修的天数。加强估算意识的培养。 (3)分析与解答 师:这条路有多长呢?引发学生的思考。讨论交流 教师思维引导:这条道路的总长是未知的,要解答此题我们可以用假设法。 方法一:假设这条道路的总长是12和18的最小公倍数即36km,先分别求出一队和二队求出一队和二队每天各修多少千米,再求出两队每天共修了多少千米,最后再用36km除以两队每天共修的千米数,就是我们要求的两队合修需要多少天? 36(3612+3618) =36(3+2) =365 =7.2 方法二:可以假设这条路的长度是1,用路程“1”除以时间12和18,分别求出一队和二队的速度,再求出他们的速度和,然后用1除以速度和,就是两队合修需要多少天。 1(+) =1(+) = =7 (4)回顾与反思:先让学生将想法写下来,再进行交流。让学生掌握检验的方法,养成回顾与反思的习惯。 三、巩固练习,归纳总结。 1、P43页做一做先让学生自主解答,然后集体交流。 2、练习九6-8题 3、练习九9题 (此题有多种解法,既可以按整数工程问题的方法来解,即把工作总量看做300:也可以按分数工程问题的方法来解,即把工作总量看作1) 教师小结:既可以把“一项工程”“一条水渠”看成单位1,也可以把。“一池水”“一段路程”。,再用“几分之一”来表示单位时间的工作量。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课题:整理和复习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本单元的知识体系,加深对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 :熟练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提高灵活解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整理知识体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复习的方法。 教学重点 概念和计算法则的整理。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概念,灵活掌握分数除法解决问题的解题方法。 总课时 9 第 9 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小组交流本单元学习了哪些知识,全班汇报:倒数、分数除法(意义、计算方法、分数混合运算)、解决问题、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一)分数除法的计算。 1.说说下面各题的意义,再口算出结果。 9= 4= 2.系统整理相关知识 A 分数除法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吗?分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 B 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C 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二)解决问题: 1.推理训练 (1)男生占全班人数的,女生占全班人数的( )。 (2)一堆煤,用去了,还剩下( )。 (3)今年比去年增产,今年相当于去年的( )。 2.解决问题 (1)一步分数应用题 ① 张大爷养了200只鹅,500只鸭,鹅的只数与鸭的只数的几分之几? ② 张大爷养了200只鹅,鹅的只数是鸭的只数的,养了多少只鹅? (2)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 ①上海到汉口的水路长1125千米,一艘轮船从上每开往汉口,已经行了,离汉口还有多少千米? ②一艘轮船从上海开往汉口,已经行了,离汉口还有450千米,上海到汉口的水路长多少千米? A 学生自己画线段图,分析,解答。 B 对比:两题有什么异同?你是怎样分析的,如何区别的?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基础练习:练习十的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要让学生说出判断正误的理由) 提高练习:2、做练习十的第2题. 拓展练习: 3.做练习十的第3、4、5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注意巡视,察看学生所用算法是否简便) 四、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1.认真推敲,做个好裁判。 (1)(2 + ) = 1= 2 (2)1千克苹果的价钱比1千克梨贵 ,那么1千克梨就比1千克苹果便宜。 (3)两根相等的铁丝,第一根剪去 ,第二根剪去 米,剩下的部分一样长。 (4)求比1.6米多米的数是多少?列式为16 (1+ )。 (5)甲队独做每天完成全工程的 ,乙队独做8天完成。乙队的工作效率比甲队高。 2、实践运用 (1)植树节到了,园林公园分了270棵的植树任务,第一天栽了 ,第二天再植多少棵.就能完成任务? (2)一条绳子,剪去3米后,还剩全长的 ,这条绳子长多少米? (3)红光幼儿园这学期有学生450人,比上学期增加 ,上学期有学生多少人? (4)桃源超市最近运来一批水果,其中苹果占这批水果总数的,梨占这批水果的,运来的苹果比梨多36千克,运来的这批水果一共有多少千克?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人教出版六年级上册分数除法教案(表格).doc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2577426.html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