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普查相互学习知识.doc

收藏

编号:2577540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31.52KB    格式:DOC    上传时间:2020-04-21
8
金币
关 键 词:
人口普查 相互 互相 学习 知识
资源描述:
!- 人口普查相关知识 1、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标准时间: 2010年11月1日零时。 2、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登记原则:人口普查采用按现住地登记的原则。每个人必须在现住地进行登记。普查对象不在户口登记地居住的,户口登记地要登记相应信息。 3、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登记的主要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户口登记状况、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社会保障、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 4、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登记单位:人口普查以户为单位进行登记,户分为家庭户和集体户。   以家庭成员关系为主、居住一处共同生活的人口,作为一个家庭户;单身居住独自生活的,也作为一个家庭户。   相互之间没有家庭成员关系、集体居住共同生活的人口,作为集体 5、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目:人口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目的在于查清2000年以来我国人口在数量、结构、分布和居住环境等方面的变化情况,以便为科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6、人口普查:人口普查是在特定标准时点上,对一个国家和地区或一定地区内的全部人口进行调查以及资料整理和公布的全过程。到目前为止,我国分别在1953年、1964年、1982年、1990年和2000年进行了五次全国人口普查。1986年国务院批准今后全国人口普查每十年进行一次。 7、人口统计:人口统计是搜集、整理、分析有关人口现象数量资料的整个工作过程,也泛指人口统计工作、人口统计资料和人口统计学。人口统计的对象是指在一定时间、地域范围内,构成社会生活主体,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所组成的社会群体。一般是对一定地域范围内居住或常住的人口进行统计。 人口统计知识 人口统计的主要内容:人口总量和人口构成,其中人口构成包括人口自然构成、人口社会构成、人口地域构成、人口自然变动、人口迁移变动等方面内容。   人口自然构成:是按人口自然标识将人口划分为各个组成部分而形成的人口构成。人口自然构成是人口最基本的构成。它包括人口年龄构成和性别构成,是按某一时点的人口数计算的。   人口社会构成:是按一定的社会经济标识将人口划分为各个组成部分而形成的人口构成。它包括人口民族构成、行业构成、职业构成、受教育程度构成等,是按某一时点的人口数计算的。   人口地域构成:是按地域标识将人口划分为各个组成部分而形成的人口构成。它说明人口的空间分布,包括人口所在地的自然地理标识、行政区划标识、城乡标识等内容。   人口自然变动:是由于出生和死亡而引起的人口数量的增减变动。人口自然变动的绝对数表现为一定时期内出生数和死亡数之差,通常称为人口自然增加。人口自然变动的相对数表现为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加数和该时期平均人口数之比,通常称为人口自然增长率。 人口迁移变动:是人口在空间上的移动,即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的迁移,也称人口机械变动。人口迁移又可分为省内迁移和省外迁移。 人口总数:是指一定时点、一定地域范围内所有有生命的个人总和。它由不同性别、不同年代出生的人所组成,是人口统计中最基本的指标。年度统计的年末人口数是指每年12月31日24时的人口数。   户籍人口:指根据户籍登记统计的人口,包括以派出所办理的户口登记和监狱管理局、劳教工作管理局掌握的服刑人员的情况为基础进行汇总的人口数。   暂住人口:指不具有北京市常住户口,来自北京市行政区划以外的省、直辖市、自治区,在京暂住三天以上,并向公安机关申报暂住登记以及领取暂住证的人员。   常住人口:指在一定区域内居住一定时间的人口。目前我国的常住人口是指在某地区实际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   平均人口:指某一时期内各个时点人口的平均数。   其中:为平均人数,,,,,为各时点的人数,N为时间间隔数。若只掌握期初和期末人数,可按简单算术平均数计算:   平均人数=(期初人数+期末人数)2   人口密度: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分布稠密程度的指标。它是指某一时点上单位土地面积上居住的人口数。通常以每平方公里的人口数表示。计算公式为:   人口密度=人口数土地面积   人口性别比:指某一时点人口中,以女性人口为100时的男女人口数之比。即通常表示为每100名女性对应的男性人数。计算公式为:   人口性别比=﹝男性人数女性人数﹞100%   劳动适龄人口:指在一定年龄范围内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力资源状况。国际上劳动力年龄一般规定为16岁及以上。   城乡人口比重:指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分别占总人口的比重。城镇人口比重是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标志。目前的城乡人口是根据国家统计局《关于统计上划分城乡的规定》(试行)进行划分的。计算公式为:   城镇人口比重=﹝城镇人口数总人口数﹞100% 一般文盲率:指某一时点15岁及以上人口中文盲、半文盲人口的比例,通常用百分比表示。计算公式为:   文盲率=﹝15岁及15岁数以上文盲人口数15岁及15岁数以上人口数﹞100%   出生人数和出生率:出生人数是指一年内出生的活产婴儿数。出生率是指一年内出生人数与年平均人数之比,一般用千分比表示。计算公式为:   出生率=﹝年出生人数年平均人数﹞1000‰   死亡人数和死亡率:死亡人数是指一年内由于各种原因失去生命的人数。死亡率是指一年内死亡人数与年平均人数之比,一般用千分比表示。计算公式为:   死亡率=﹝年死亡人数年平均人数﹞1000‰   自然增长率:指在一年内自然增加人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年平均人数之比,一般用千分比表示,计算公式为:   自然增长率=﹝年出生人数-年死亡人数﹞年平均人数1000‰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一般生育率(总生育率):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出生人数与同期内育龄妇女的生存人年数之比。在实际计算中,将育龄妇女的年平均人口或年中人数作为生存人年数的估计值,一般用千分比表示,计算公式为:   一般生育率=年出生人数(15-49岁育龄妇女年平均人数)1000‰ 平均家庭户规模:指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数。计算公式为:   平均家庭户规模=家庭户人口总数家庭户总户数   经济活动人口:指在一定年龄以上,有劳动能力,参加或要求参加社会经济活动的人口,包括就业人口和失业人口。   就业人口:指在一定年龄以上,从事一定的社会劳动和经营活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口。   失业人口:指在一定年龄以上,有劳动能力,在某一时间内没有工作并以某种方式寻找工作的人口。   劳动参与率:指经济活动人口占劳动适龄人口的比重,通常用百分比表示。计算公式为:   劳动参与率=﹝经济活动人口数劳动适龄人口数﹞100%   一般就业比例:指某一时点15岁及以上的就业人口数占15岁及以上人口总数的比重。计算公式为:   一般就业比例=﹝15岁及以上就业人口数15岁及以上人口总数﹞100%   城镇调查失业人口和城镇调查失业率:城镇调查失业人口是指在调查时点前一周没有工作(不包括在校学生、离退休人员、料理家务及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口),如有工作机会能在两周内去工作,且在调查时点之前的三个月内采取过具体行动寻找工作的16岁及以上城镇常住人口。城镇调查失业率的计算公式为:   城镇调查失业率=城镇调查失业人口数(城镇调查就业人口数+城镇调查失业人口数)劳动适龄人口数100%   城镇登记失业人口和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是指具有本市非农业人口,在劳动年龄(16周岁至退休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无业且要求就业,并在街道(乡镇)劳动保障部门进行求职登记的人员。城镇登记失业率的计算公式为:   城镇登记失业率=期末实有登记失业人口数(期末从业人员总数+期末实有登记失业人口数)100%   平均预期寿命:是指在一定的年龄别死亡率水平下,活到确切年龄X岁后还能继续生存的年数。0岁(即出生时)的平均预期寿命表示一批人出生后平均一生可活的年数。通常所说的平均预期寿命,多指出生时平均预期寿命。   计算平均预期寿命的方法是:对同时出生的一批人进行追踪调查,分别记录他们在各年龄段的死亡人数,直到最后一个人的寿命结束,然后根据这一批人活到各种不同年龄的人数来计算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由于事实上要追踪同时出生的一批人的整个完整的生命过程有很大难度,在实际计算时,通常利用同一年各年龄人口的死亡水平,来替代同一批人在不同年龄的死亡水平,然后计算出各年龄人口的平均生存人数,由次推算这一年的人口平均预期寿命。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人口普查相互学习知识.doc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2577540.html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