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生实验活动(教学方案计划教案).doc
,. 九年级化学上册学生分组实验活动教案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教案)【实验分析】1、性质:本堂课的实验操作是九年学生第一次在实验室进行系统实验,因此在实验操作、思想方面也都是十分关键的。2、地位:本节课是根据课程的重要性、.教材内容、学生实际加以整合的一节实验活动课。3、作用:本课内容在教材中分散,顺序为先学习性质、再学习制取方法;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和性质是初三学生较系统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第一种物质,因此在九年化学中有着重要的基础和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并加深对氧气的性质认识。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初步了解利用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体验实验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尝试实验成功的快乐;学会与他人合作并学会分析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方法与性质的的实验【教学难点】步骤的连贯与操作的规范【实验用品】大试管、试管夹、单孔橡皮塞、胶皮管、玻璃导管、集气瓶、水槽、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玻璃片、坩埚钳、棉花、火柴、细铁丝、木条、木炭、高锰酸钾、澄清的石灰水、水(28组)【过程设计】一、新课导入我们已经学习了氧气的制法,这节课我们就制取二瓶氧气并验证它的性质。下面我们以小组实验的形式再次对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及性质进行学习。二、课前热身1实验室通常采用哪些药品制氧气?可采用哪些方法收集氧气?为什么?2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对应的七字口诀?3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4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为什么要放一团棉花?5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为什么要略向下倾斜?6药品为什么要均匀的平铺在试管底部?7停止加热时,为什么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再熄灭酒精灯?8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碳在氧气中燃烧 ;铁在氧气中燃烧 :三、制取并收集氧气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原理: 。1查:按照图217连接好仪器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先将导管一段浸入水中,然后用双手握住试管外壁,观察 ,证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2装:在试管中装入少量高锰酸钾(怎么装: ),在试管口放一小团棉花,用带有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口。3定: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铁夹夹在距离试管口约1/3处固定试管。4扣:将集气瓶装满水,倒扣在水槽中。5. 点: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先预热,后固定在药品集中的部位加热,注意试管底部与酒精灯的距离)。6收:待导管口有连续并均匀的气泡冒出时,把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里。(观察到什么现象时证明瓶里已集满氧气)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移出水槽,正放在桌子上。(共收集两瓶氧气,其中一瓶留有少量水,为什么? )7移:停止加热时,先把导管移出水面,8熄:然后再熄灭酒精灯。四、试验氧气的性质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用坩埚钳夹一小块木炭,在酒精灯上加热至发红,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注意由瓶口向下缓慢插入。为什么?并使燃着的木炭保持在集气瓶的中央,为什么?)观察燃烧的现象。燃烧停止后,取出坩埚钳,向瓶内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观察有什么现象?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把细铁丝绕成螺旋状绑在火柴杆上(为什么把细铁丝绕成螺旋状?火柴的作用是什么?)用坩埚钳夹住细铁丝,点燃火柴,在火柴快燃尽时,迅速将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事先留有少量水的集气瓶),(注意由瓶口向下缓慢插入。为什么?并使燃着的细铁丝保持在集气瓶的中央,为什么?)观察燃烧的现象。五、问题与交流:(作业)1如果制得的氧气不纯,可能的原因有哪些?2. 某小组实验时试管炸裂了,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呢?【板书设计】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二、试验氧气的性质:木炭在氧气中燃烧: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三、问题与交流 (作业)1.如果制得的氧气不纯,可能的原因有哪些?2.某小组实验时试管炸裂了,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呢?【教学反思】实验活动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案)【实验分析】1、性质:二氧化碳是学生学习化学、认识化学非常重要的一种物质,因此在实验操作、思想认识方面也都是十分关键的。2、地位:本节课是根据课程的重要性、.教材内容、学生实际加以整合的一节实验活动课。3、作用:本课内容对认识气体的制取原理、装置、检验的认识与学习均有重要作用,因此在九年化学中有着重要的基础和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学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并加深对二氧化碳的性质认识。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初步了解利用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体验实验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尝试实验成功的快乐;学会与他人合作并学会分析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方法与性质的的实验【教学难点】步骤的连贯与操作的规范【实验用品】烧杯、集气瓶、量筒、胶头滴管VB 、玻璃导管、胶皮管、单孔橡胶塞、铁架台(带铁夹)、试管、试管夹、玻璃片、酒精灯。21cnjycom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1 :2)、澄清石灰水、紫色石蕊溶液。 蜡烛、木条、蒸馏水、火柴等。(28组)【过程设计】一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提出问题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中,确定气体发生装置时应考虑哪些因素?确定气体收集装置时应考虑哪些因素?为什么不可用排水法收集气体?www.21-cn-jy.com讨论交流 结合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的研究和二氧化碳的性质,讨论归纳。归纳总结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2、操作步骤:“连检装注集验”按实验要求连接装配好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入块状大理石(或石灰石);由长颈漏斗注入稀盐酸并控制加入的速度;收集气体;检验是否集满。3、收集、检验、验满的方法:(1)收集: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大,所以通常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而不用排水法收集;收集时要注意将导管插到瓶底。如图所示。(2)检验: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若观察到 ,说明有CO2生成。(3)验满:用燃烧的木条置于集气瓶口,如果 ,证明已收集满了。(4)存放:验满后要用玻璃片盖住集气瓶口 放在桌上,备用。二、二氧化碳的性质提出问题 用以上方法制取几集气瓶二氧化碳,将二氧化碳倒入点燃蜡烛的烧杯、通入紫色的石蕊试液、澄清的石灰水中各有怎样的现象?21cnjy.com讨论交流 实验操作讨论归纳。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活动1.把一支短蜡烛固定在烧杯内,点燃。拿起收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向烧杯内缓缓倾倒二氧化碳,观察到燃着的蜡烛 。证明二氧化碳 ,且密度比空气 。2. 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 mL蒸馏水,然后 各滴入1 2滴石蕊溶液,观察试管中溶液呈 。将其中一支试管静置。向另一支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观察到溶液变 色, 相关反应原理为 ;将通入二氧化碳的试管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到 色溶液又变成 色,反应原理为: 。21cnjy3.另取一支试管,向其中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然后通入二氧化碳,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反应方程式为: 。4. 经老师同意,你也可以进行其他有关二氧化碳性质(如溶解性)的实验。21世纪教育网归纳总结1.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2.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生成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碳酸,CO2+H2O = H2CO3;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H2CO3 = H2O+ CO2。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3.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a(OH)2+CO2=CaCO3+H2O 。【板书设计】实验活动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一、.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收集、检验、验满的方法:二、二氧化碳的性质1.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2.二氧化碳能溶于水,CO2+H2O = H2CO3;碳酸不稳定易分解,H2CO3 = H2O+ CO23.Ca(OH)2+CO2=CaCO3+H2O 。【教学反思】21世纪教育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教案)【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 2在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过程中,形成与他人合作设计化学实验方案,并能对实验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论证。 3.对所学的知识以燃烧为主线进行复习。(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与探究,初步学习利用对比思想设计探究实验,并对获得的实验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2.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感受实验探究的过程,体验实验探究的乐趣;2.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认识燃烧条件;2通过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初步学习利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探究实验,了解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和方法;(二)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利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对照实验进行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用品】棉花、酒精、水、蜡烛、滤纸、小煤块、石子、乒乓球、玻璃棒、小木条、酒精灯、火柴、镊子、烧杯 、坩锅钳、薄铁片、三角架、小木块【教学方法】分组实验法,讨论法、讲解法【教学过程】【环节一】学生回答下列问题,并完成相关猜想1、什么是燃烧?2、物质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学生猜想:猜想一:燃烧需要可燃物;猜想二: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猜想三:燃烧需要可燃物达到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环节二】实验探究一、实验前的相关准备1、每小组准备好一块湿抹布和一个装有水的水槽,备用。2、燃烧物不要过大3、小组实验完以后要确认火焰熄灭后再做下一实验,观察实验要从侧面观察,防止火焰烧到身体。二、按下列过程完成探究【探究一】燃烧需要可燃物:1.将石子和棉花放在酒精灯上加热。现象 ;2.分别点燃蘸有酒精和水的棉花。现象 ;3.将玻璃棒和小木条放在酒精灯上加热。现象 ;【得出结论】燃烧需要 。【探究二】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1. 在酒精灯上分别加热滤纸和小煤块。现象 ;2. 在酒精灯上分别加热棉花和木块。现象 ;3.取一块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用坩锅钳夹住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现象 ;【得出结论】:燃烧需要达到 ;【探究三】 燃烧需要氧气请同学们利用蜡烛和烧杯,或其他用品设计实验,验证燃烧的另外一条件需要有氧气1、实验方案: ;2、实验现象: ;3、实验结论: ;三、交流讨论,得出结论:燃烧的条件:(1)需要可燃物(2)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3)燃烧需要氧气四、交流思考(作业)1、如何让可燃物在水下燃烧?【教学反思】实验活动4金属的物理性和某些化学性质(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巩固和加深对金属性质的认识。(2)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2、过程与方法 通过认识金属的性质,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用文字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信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学生敢于质疑、勤于动手的科学精神,激发求知欲和探究激情,感受科学探究对知识构建的重要意义。【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在初步学习了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的基础上开展的实验教学,通过学生的亲手实验操作,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金属性质的认识,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在此之前,学生对于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的认识停留在纯知识的层面上,这样学到的知识是没有血肉的骨架,学生掌握不到位,而且容易遗忘。学生只有通过亲自实验探究去发现和验证之前所学的知识,才能使知识真正进入脑海深处,永不遗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差,希望通过本节课使学生的实验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金属的物理性质(2)金属的化学性质及活动性强弱探究。教学难点: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探究【教学准备】 试管、试管架、酒精灯、坩埚钳、电池、导线、小灯泡、火柴、镁条、锌粒、铝片、铁片、铁粉、铜片、黄铜片、铁丝、铜丝、稀盐酸、稀硫酸、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导入 提起金属,同学们都不会感觉陌生。我们家中的日常生活用品,如锅、水壶、菜刀等,他们都是用金属材料制成的。下面我为大家提供一些材料,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完成以下实验。活动2【活动】金属的物理性质探究 (1)观察并描述镁、铝、铁、铜的颜色和光泽。 (2)采取相互刻画的方法,比较铜片和铝片、铜片和黄铜片的硬度。请你设计并进行实验,证明金属具有导电性。分别用坩埚钳夹持铝片、铁片、铜片、黄铜片的一端,放在酒精灯上加热一会儿,用手触摸一下另一端,会感觉_,说明金属具有_性。用锤子反复敲打铝片、铁片、铜片、黄铜片,会发现金属片_,说明金属具有_性。根据实验可知,金属的物理性质有_。 活动3【活动】金属的化学性质探究; (1)用坩埚钳夹取一块铜片,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观察铜片表面的变化。请学生写出化学方程式_。 (2)向4支试管中分别放入少量镁条、锌粒、铁片、铜片,然后分别加入稀盐酸(或稀硫酸),观察现象。如果有气体生成,判断生成的气体是什么。注:1、稀盐酸、稀硫酸具有腐蚀性,教师要强调实验的安全性。 (2)、向试管中加入酸的顺序是:Cu、Fe 、Zn、Mg,加入酸的体积约为试管的1/4,注意从侧面观察现象并做好记录,用拇指按住镁条与盐酸反应的试管管口10秒左右,松开拇指,用燃着的小木条放在试管口,观察现象。请学生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请你设计并进行实验,比较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教师指导学生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 学生上台板演化学方程式。思考:铁是银白色金属。在上述实验中,你观察到的铁片和铁粉是什么颜色的?你有什么问题?查阅资料,与同学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查阅资料的方法并用多媒体展示查到的信息。活动4【讲授】问题探究 1、你能用所学知识辨别真假黄金吗?写出可能多的方法,并说明分别利用了金属的那点化学性质?(注、假黄金为铜锌合金) 2、请设计一套与上述实验活动不同的实验,比较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作业:完成实验报告单。【教学反思】实验活动5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教案)【实验分析】本实验是一个定量实验,实验过程比较简单,只需按照计算、称量、量取、溶解的步骤,配制我们所需要的质量分数的溶液即可,但实验过程中应避免实验误差的影响使得配制的溶液不合格。【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学习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2)通过亲手操作,达到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培养。2.过程与方法(1)按配制溶液的步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2)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加深学生对溶质质量分数概念的理解。(2)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意识。【教学重点】配制溶液的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教学难点】配制溶液时的误差分析。【教学准备】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药匙、量筒、胶头滴管、氯化钠、蒸馏水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生产生活中,人们如何配制农药呢?【活动与探究】请同学们按教材P47P48“1.配制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进行实验,并归纳出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标签。注意:1.天平使用时注意要用称量纸;调平;左物右码。 2.用镊子取砝码;用镊子移动游码。 3.量筒量取液体时,不可俯视或仰视。 4.搅拌时,不可将溶液溅出。 5.注意贴标签。【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讨论分析:哪些因素造成配制溶液的质量分数偏低或偏高? 【归纳总结】1.所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大(1)溶质的质量偏大:称取固体溶质质量偏大或量取浓溶液时仰视读数。(2)溶剂的质量偏小:用量筒量取水时,读数时俯视液面;水量好后,向烧杯中倾倒时有液体洒落。2.所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1)溶质的质量偏小:称量固体溶质的质量偏小;所用固体溶质不纯、不干燥或已潮解;称量时“左码右物”并使用了游码;量取浓溶液时俯视读数。(2)溶剂的质量偏大:量取水时仰视读数;烧杯内有残留的水。3.装瓶时将溶液洒落不影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只是溶液质量减小。【过渡】上面我们学习了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步骤和方法。现在,我们将浓溶液配制成稀溶液,请学生们按教材P47“2.配制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进行实验。【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讨论分析:由浓溶液配制稀溶液时,计算的依据是什么?【交流回答】计算的依据是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变。【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练习了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及怎样将浓溶液稀释,了解了配制溶液的步骤及所需仪器,进 一步加深了对溶质质量分数的认识。【布置作业】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提醒学生预习下一节的内容。【板书设计】实验活动5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一、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标签。二、浓溶液的稀释浓溶液稀释的计算依据: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变。【教学反思】 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教案)【实验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酸、碱的化学性质,本实验将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方法,来进行酸、碱化学性质的各项实验,学生在实验时,要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结合之前教师在课堂上讲的酸、碱的化学性质的理论知识,进一步加强对酸、碱的认识。【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通过化学实验及相关分析,进一步理解酸、碱的各项化学性质。(2)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实验分析能力和设计实验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1)进一步了解酸、碱的各项化学性质,酸碱的中和反应。(2)认识事物的两面性,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能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并进而增加学习化学的兴趣。(2)通过学生分组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并培养同学之间的合作能力。【教学重点】酸、碱各项化学性质的验证实验。【教学难点】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教具准备】试管、药匙、蒸发皿、玻璃棒、稀盐酸、稀硫酸、稀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钙粉末、石蕊 溶液、pH试纸、生锈的铁钉、白色点滴板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之前我们学习酸、碱的各项化学性质时,大家都只是看到教师的演示实验,今天,让我们自己动手操作,来探究一下酸碱的各项化学性质及酸碱的中和滴定实验。请同学们按教材P69实验步骤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交流回答】1.现象:石蕊溶液使稀硫酸溶液变红,稀盐酸溶液变红,氢氧化钠溶液变蓝,氢氧化钙溶液变蓝;酚酞溶液使氢氧化钙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变红,稀硫酸与稀盐酸均无明显变化。结论:石蕊溶液遇到酸溶液变成红色,遇到碱溶液变成蓝色;酚酞溶液遇到酸溶液不变色,遇到碱溶液变成 红色。2.现象:将两个生锈的铁钉分别放入两个试管中,加入稀盐酸,红色的铁锈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待铁钉表面的锈被去掉变得光亮时,将其中一支试管中的铁钉取出,洗净,继续观察另一支试管中的现象,发现铁钉表面有气泡放出,溶液由微黄色变成浅绿色。过一段时间将铁钉取出,洗净,比较两支铁钉,发现先取出的那支铁钉粗些,后取出的那支铁钉细一些。原理:Fe203 +6HC1=2FeC13+3H20 Fe+2HC1=FeC12+H23.现象:将氢氧化钠溶液加入到硫酸铜溶液中,有蓝色沉淀产生,再向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蓝色沉淀逐渐溶解。 原理:2Na0H + CuS04=Na2S04 +Cu(0H)2 Cu(0H)2 +2HC1 =CuC12 +2H204.现象:在试管中加入约l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变红,逐渐滴入稀盐酸,边滴边不断振荡试管,溶液红色逐渐减褪,至刚好无色时,取该无色溶液lmL,置于蒸发皿中加热,使液体蒸干,发现有白色晶体析出。原理:Na0H+HC1=NaC1+H205.现象:向两支试管中各加入相同量的氢氧化钙粉末,然后各加入lmL水,振荡;各滴入12滴酚酞溶液,发现溶液变红,继续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约lmL水,振荡,无明显现象;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约lmL稀盐酸,振荡,发现红色逐渐消失。原理:Ca(0H)2 +2HC1=CaC12+2H20 【课堂小结】今天我们通过实验进一步探究了酸和碱的主要性质,同学们课后要好好归纳总结,加强对酸、碱知识的认识。 【布置作业】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提醒学生预习下一节的内容。【板书设计】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1.结论:石蕊溶液遇到酸溶液变成红色,遇到碱溶液变成蓝色,酚酞溶液遇到酸溶液不变色,遇到碱溶液变成红色。2.原理:Fe203+6HC1=2FeC13+3H20 Fe+2HC1=FeC12+H23.原理:2Na0H+CuS04=Na2S04+Cu(0H)2Cu(0H)2 +2HC1=CuC12+2H204.原理:Na0H+HC1=NaC1+H205.原理:Ca(0H)2+2HC1=CaC12+2H20【教学反思】实验活动7溶液酸碱性的检验(教案)【实验目的】1.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2.初步学会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3.初步学会自制酸碱指示剂,并用制得的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情感目标】1.通过探究活动的分工、配合,增强学生的协作意识、合作能力。2.通过对检测溶液酸碱性的意义分析,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实验用品】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剪刀、注射器、漏斗、烧杯、试管、研钵、玻璃棒、玻璃片、纱布、胶头滴管、塑料袋蒸馏水、酒精、酚酞溶液、石蕊溶液、PH试纸、鲜花、稀盐酸、NaOH溶液、Na2CO3溶液、雪碧、白醋、洗发液、发酵粉、洁厕灵、土壤样品【教学过程】【导入】分享课外实验鲜花变色的变色结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探究欲。【设问】我们能不能像化学家波义耳那样自己制作酸碱指示剂呢?【方法共享】1.研碎加3-5ml酒精过滤;2.切碎加水10ml加热过滤;3.花瓣放入塑料袋中加3-5ml酒精轻柔捏轻挤出;注:分离固液的方法:过滤、扎孔挤出、注射器抽取【学生实践】1.自制酸碱指示剂:自己选择植物的花瓣或果实,在研钵中捣烂,加入酒精浸泡;用纱布将浸泡出的汁液过滤或挤出。2. 选择实验室或生活中的几种溶液,进行下列实验:(1)分别用酚酞溶液和石蕊溶液检验溶液的酸碱性;(2)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注:撕一片PH试纸放在干净的玻璃片上,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半分钟内,将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比,得出溶液的PH.(3)实验自制的指示剂在溶液中颜色的变化。选择的溶液加石蕊、加酚酞酸碱性PH加自制指示剂对比变色效果3.自制土壤浸泡液:将土壤样品与蒸馏水按1:5的质量比在烧杯中混合,充分搅拌后静置。用PH试纸测澄清液体的酸碱度。【问题与交流】1.你自制的指示剂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效果如何?了解其他组同学自制的指示剂的检验效果,那种植物制成的指示剂效果好?2.归纳自制的指示剂在酸、碱溶液中的颜色变化情况,与同学交流。【反思与讨论】了解溶液的酸碱性具有哪些实际意义?【情感升华】科学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经济的飞速增长、我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然而我们必须正视发展带来的严重的负面影响!我们的生存环境正在被恶劣的破坏着【小结】保护环境、爱护地球,从我做起!【板书设计】实验活动7溶液酸碱性的检验一、实验目的二、自制酸碱指示剂三、检验溶液的酸碱性1.利用石蕊、酚酞检验2.利用自制酸碱指示剂检验四实验小结作业:完成实验报告单【教学反思】实验活动8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教案)【实验要求】:1、取少量粗盐(3g)。2、准确量取5毫升蒸馏水,溶解粗盐。3、过滤。4、取少量的滤液进行蒸发。5、整理仪器及桌面。【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分析海水晒盐的方法,学生能说出提纯粗盐的原理。2、学会科学正确的实验操作除去少量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实验方案。(二)过程与方法目标:感受过滤、蒸发的实验过程,学生归纳总结出混合物分离的一般方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参与过滤、蒸发的实验过程,学生逐渐养成耐心、细致的学习习惯,并善于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实验用品】:烧杯、玻璃棒、蒸发皿、坩埚钳、石棉网、酒精灯、漏斗、药匙、量筒(10mL)、铁架台(带铁圈)、滤纸、火柴、粗盐。21教育网【提出问题】: 1粗盐中有较多的可溶性杂质(氯化镁、氯化钙等)和不溶性杂质(泥沙等)。这节课我们学习出去不溶性杂志的方法。分离可溶物与不溶物我们采用过滤的方法。www.21-cn-jy.com2、.我们进行粗盐提纯的步骤有溶解、过滤、蒸发。(1)溶解仪器:药匙、 烧杯、 玻璃棒、 量筒(10mL)、胶头滴管(2)过滤仪器:铁架台(带铁圈)、漏斗、(烧杯、 玻璃棒)(3)蒸发仪器:蒸发皿、坩埚钳、酒精灯、(玻璃棒)(4)其他实验用品:粗盐、水、火柴【实验过程】:一、溶解操作应该注意什么?1、粗盐取3g。2、溶解搅拌时,应控制玻璃棒,尽量不要碰烧杯壁。二、过滤1、制作过滤器取一个圆形滤纸对折两次成锥形,放入漏斗中,洒入少量蒸馏水将滤纸湿润,用玻璃棒轻轻按压滤纸,使其紧贴漏斗内壁,不能留有气泡。21cnjycom2、安装过滤器(1)放稳铁架台,把一只烧杯放在铁架台底座上(2)把漏斗放在铁圈上,调节铁圈高度,使漏斗下端管口深入烧杯内,固定铁圈;(3)移动烧杯,使漏斗下端管口尖嘴的较长部分紧贴烧杯内壁。3、进行过滤操作取滤液沿玻璃棒慢慢向漏斗中倾倒,使滤液始终低于滤纸边缘。过滤操作要领: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滤纸边缘要低于漏斗边缘;漏斗里的液面应低于滤纸的边缘。三靠:过滤时玻璃棒要靠在有三层滤纸的一边烧杯口要紧靠在玻璃棒上;漏斗的下端要紧靠在烧杯内壁,防止液滴飞溅。三、蒸发把所得澄清滤液倒入蒸发皿中,把蒸发皿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用酒精灯外焰加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滤液,以防液滴飞溅.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蒸发操作应该注意什么?1.蒸发皿应放在铁圈上,停止加热时,不要立即把蒸发皿直接放在实验台上,以免烫坏实验台。2.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动,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3.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利用余热使滤液蒸干。【思考5】粗盐提纯中:溶解、过滤、蒸发操作都用到了玻璃棒,玻璃棒分别起了什么作用?三次使用玻璃棒的作用溶解:搅拌,加速溶解过滤:引流,防止液体溅出蒸发:搅拌,防止液滴飞溅4在蒸发时,何时停止加热?【交流讨论】粗盐溶液过滤后,如果滤液仍然浑浊,可能是什么原因?1、滤纸破损。2、过滤时,漏斗内的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3、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粗盐初步提取后的精盐是我们的食用盐吗?【课后思考】:请同学们思考:如果我们想进一步除去粗盐中的可溶性物质MgSO4,CaCl2,你有什么办法吗?【课堂小结】这一节课我们练习了粗盐提纯的各步骤的操作,学习了蒸发操作,进一步训练了溶解、过滤等技能,知道了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各注意事项。21【教学反思】
收藏
编号:2577751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212.52KB
格式:DOC
上传时间:2020-04-21
8
金币
- 关 键 词:
-
九年级
化学
实验
试验
活动
流动
教学
方案
计划
规划
教案
- 资源描述:
-
,.
九年级化学上册
学生分组实验活动
教案
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教案)
【实验分析】
1、性质:本堂课的实验操作是九年学生第一次在实验室进行系统实验,因此在实验操作、思想方面也都是十分关键的。
2、地位:本节课是根据课程的重要性、.教材内容、学生实际加以整合的一节实验活动课。
3、作用:本课内容在教材中分散,顺序为先学习性质、再学习制取方法;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和性质是初三学生较系统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第一种物质,因此在九年化学中有着重要的基础和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并加深对氧气的性质认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初步了解利用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体验实验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尝试实验成功的快乐;学会与他人合作并学会分析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方法与性质的的实验
【教学难点】步骤的连贯与操作的规范
【实验用品】大试管、试管夹、单孔橡皮塞、胶皮管、玻璃导管、集气瓶、水槽、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玻璃片、坩埚钳、棉花、火柴、细铁丝、木条、木炭、高锰酸钾、澄清的石灰水、水(28组)
【过程设计】
一、新课导入
我们已经学习了氧气的制法,这节课我们就制取二瓶氧气并验证它的性质。下面我们以小组实验的形式再次对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及性质进行学习。
二、课前热身
1.实验室通常采用哪些药品制氧气?可采用哪些方法收集氧气?为什么?
2.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对应的七字口诀?
3.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4.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为什么要放一团棉花?
5.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为什么要略向下倾斜?
6.药品为什么要均匀的平铺在试管底部?
7.停止加热时,为什么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再熄灭酒精灯?
8.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碳在氧气中燃烧 ;铁在氧气中燃烧 :
三、制取并收集氧气
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原理: 。
1.查:按照图2—17连接好仪器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先将导管一段浸入水中,然后用双手握住试管外壁,观察 ,证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2.装:在试管中装入少量高锰酸钾(怎么装: ),在试管口放一小团棉花,用带有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口。
3.定: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铁夹夹在距离试管口约1/3处固定试管。
4.扣:将集气瓶装满水,倒扣在水槽中。
5. 点: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先预热,后固定在药品集中的部位加热,注意试管底部与酒精灯的距离)。
6.收:待导管口有连续并均匀的气泡冒出时,把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里。(观察到什么现象时证明瓶里已集满氧气)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移出水槽,正放在桌子上。(共收集两瓶氧气,其中一瓶留有少量水,为什么? )
7.移:停止加热时,先把导管移出水面,
8.熄:然后再熄灭酒精灯。
四、试验氧气的性质
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用坩埚钳夹一小块木炭,在酒精灯上加热至发红,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注意由瓶口向下缓慢插入。为什么?并使燃着的木炭保持在集气瓶的中央,为什么?)观察燃烧的现象。燃烧停止后,取出坩埚钳,向瓶内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观察有什么现象?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把细铁丝绕成螺旋状绑在火柴杆上(为什么把细铁丝绕成螺旋状?火柴的作用是什么?)
用坩埚钳夹住细铁丝,点燃火柴,在火柴快燃尽时,迅速将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事先留有少量水的集气瓶),(注意由瓶口向下缓慢插入。为什么?并使燃着的细铁丝保持在集气瓶的中央,为什么?)观察燃烧的现象。
五、问题与交流:(作业)
1.如果制得的氧气不纯,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2. 某小组实验时试管炸裂了,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呢?
【板书设计】
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二、试验氧气的性质:
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三、问题与交流 (作业)
1.如果制得的氧气不纯,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2.某小组实验时试管炸裂了,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呢?
【教学反思】
实验活动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案)
【实验分析】
1、性质:二氧化碳是学生学习化学、认识化学非常重要的一种物质,因此在实验操作、思想认识方面也都是十分关键的。
2、地位:本节课是根据课程的重要性、.教材内容、学生实际加以整合的一节实验活动课。
3、作用:本课内容对认识气体的制取原理、装置、检验的认识与学习均有重要作用,因此在九年化学中有着重要的基础和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学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并加深对二氧化碳的性质认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初步了解利用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体验实验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尝试实验成功的快乐;学会与他人合作并学会分析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方法与性质的的实验
【教学难点】步骤的连贯与操作的规范
【实验用品】烧杯、集气瓶、量筒、胶头滴管VB 、玻璃导管、胶皮管、单孔橡胶塞、铁架台(带铁夹)、试管、试管夹、玻璃片、酒精灯。21cnjycom
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1 :2)、澄清石灰水、紫色石蕊溶液。 蜡烛、木条、蒸馏水、火柴等。(28组)
【过程设计】
一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提出问题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中,确定气体发生装置时应考虑哪些因素?确定气体收集装置时应考虑哪些因素?为什么不可用排水法收集气体?www.21-cn-jy.com
讨论交流 结合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的研究和二氧化碳的性质,讨论归纳。
归纳总结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
2、操作步骤:“连—检—装—注—集—验”
①按实验要求连接装配好仪器;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装入块状大理石(或石灰石);④由长颈漏斗注入稀盐酸并控制加入的速度;⑤收集气体;⑥检验是否集满。
3、收集、检验、验满的方法:
(1)收集: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大,所以通常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而不用排水法收集;收集时要注意将导管插到瓶底。如图所示。
(2)检验: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若观察到 ,说明有CO2生成。
(3)验满:用燃烧的木条置于集气瓶口,如果 ,证明已收集满了。
(4)存放:验满后要用玻璃片盖住集气瓶口 放在桌上,备用。
二、二氧化碳的性质
提出问题 用以上方法制取几集气瓶二氧化碳,将二氧化碳倒入点燃蜡烛的烧杯、通入紫色的石蕊试液、澄清的石灰水中各有怎样的现象?21cnjy.com
讨论交流 实验操作讨论归纳。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
实验活动
1.把一支短蜡烛固定在烧杯内,点燃。拿起收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向烧杯内缓缓倾倒二氧化碳,观察到燃着的蜡烛 。证明二氧化碳 ,且密度比空气 。
2. 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 mL蒸馏水,然后 各滴入1 ~2滴石蕊溶液,观察试管中溶液呈 。将其中一支试管静置。向另一支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观察到溶液变 色, 相关反应原理为 ;将通入二氧化碳的试管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到 色溶液又变成 色,反应原理为: 。21cnjy
3.另取一支试管,向其中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然后通入二氧化碳,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反应方程式为: 。
4. 经老师同意,你也可以进行其他有关二氧化碳性质(如溶解性)的实验。21世纪教育网
归纳总结
1.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2.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生成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碳酸,CO2+H2O = H2CO3;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H2CO3 = H2O+ CO2↑。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a(OH)2+CO2==CaCO3↓+H2O 。
【板书设计】
实验活动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一、.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收集、检验、验满的方法:
二、二氧化碳的性质
1.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2.二氧化碳能溶于水,CO2+H2O = H2CO3;
碳酸不稳定易分解,H2CO3 = H2O+ CO2↑
3.Ca(OH)2+CO2==CaCO3↓+H2O 。
【教学反思】21世纪教育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教案)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
2.在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过程中,形成与他人合作设计化学实验方案,并能对实验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论证。
3.对所学的知识以燃烧为主线进行复习。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与探究,初步学习利用对比思想设计探究实验,并对获得的实验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2.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感受实验探究的过程,体验实验探究的乐趣;
2.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认识燃烧条件;
2.通过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初步学习利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探究实验,了解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二)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利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对照实验进行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
【实验用品】
棉花、酒精、水、蜡烛、滤纸、小煤块、石子、乒乓球、玻璃棒、小木条、酒精灯、火柴、镊子、烧杯 、坩锅钳、薄铁片、三角架、小木块
【教学方法】
分组实验法,讨论法、讲解法
【教学过程】
【环节一】学生回答下列问题,并完成相关猜想
1、什么是燃烧?
2、物质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学生猜想:
猜想一:燃烧需要可燃物;
猜想二: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猜想三:燃烧需要可燃物达到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环节二】实验探究
一、实验前的相关准备
1、每小组准备好一块湿抹布和一个装有水的水槽,备用。
2、燃烧物不要过大
3、小组实验完以后要确认火焰熄灭后再做下一实验,观察实验要从侧面观察,防止火焰烧到身体。
二、按下列过程完成探究
【探究一】燃烧需要可燃物:
1.将石子和棉花放在酒精灯上加热。现象 ;
2.分别点燃蘸有酒精和水的棉花。现象 ;
3.将玻璃棒和小木条放在酒精灯上加热。现象 ;
【得出结论】燃烧需要 。
【探究二】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1. 在酒精灯上分别加热滤纸和小煤块。现象 ;
2. 在酒精灯上分别加热棉花和木块。现象 ;
3.取一块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用坩锅钳夹住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现象 ;
【得出结论】:燃烧需要达到 ;
【探究三】 燃烧需要氧气
请同学们利用蜡烛和烧杯,或其他用品设计实验,验证燃烧的另外一条件需要有氧气
1、实验方案: ;
2、实验现象: ;
3、实验结论: ;
三、交流讨论,得出结论:
燃烧的条件:(1)需要可燃物
(2)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燃烧需要氧气
四、交流思考(作业)
1、如何让可燃物在水下燃烧?
【教学反思】
实验活动4 金属的物理性和某些化学性质(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巩固和加深对金属性质的认识。
(2)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认识金属的性质,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用文字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展学生敢于质疑、勤于动手的科学精神,激发求知欲和探究激情,感受科学探究对知识构建的重要意义。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在初步学习了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的基础上开展的实验教学,通过学生的亲手实验操作,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金属性质的认识,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
在此之前,学生对于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的认识停留在纯知识的层面上,这样学到的知识是没有血肉的骨架,学生掌握不到位,而且容易遗忘。学生只有通过亲自实验探究去发现和验证之前所学的知识,才能使知识真正进入脑海深处,永不遗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差,希望通过本节课使学生的实验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金属的物理性质
(2)金属的化学性质及活动性强弱探究。
教学难点: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探究
【教学准备】
试管、试管架、酒精灯、坩埚钳、电池、导线、小灯泡、火柴、镁条、锌粒、铝片、铁片、铁粉、铜片、黄铜片、铁丝、铜丝、稀盐酸、稀硫酸、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导入
提起金属,同学们都不会感觉陌生。我们家中的日常生活用品,如锅、水壶、菜刀等,他们都是用金属材料制成的。下面我为大家提供一些材料,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完成以下实验。
活动2【活动】金属的物理性质探究
(1)观察并描述镁、铝、铁、铜的颜色和光泽。
(2)采取相互刻画的方法,比较铜片和铝片、铜片和黄铜片的硬度。
请你设计并进行实验,证明金属具有导电性。
分别用坩埚钳夹持铝片、铁片、铜片、黄铜片的一端,放在酒精灯上加热一会儿,用手触摸一下另一端,会感觉_____,说明金属具有_______性。
用锤子反复敲打铝片、铁片、铜片、黄铜片,会发现金属片______,说明金属具有_______性。
根据实验可知,金属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
活动3【活动】金属的化学性质探究;
(1)用坩埚钳夹取一块铜片,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观察铜片表面的变化。
请学生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4支试管中分别放入少量镁条、锌粒、铁片、铜片,然后分别加入稀盐酸(或稀硫酸),观察现象。如果有气体生成,判断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注:1、稀盐酸、稀硫酸具有腐蚀性,教师要强调实验的安全性。
(2)、向试管中加入酸的顺序是:Cu、Fe 、Zn、Mg,加入酸的体积约为试管的1/4,注意从侧面观察现象并做好记录,用拇指按住镁条与盐酸反应的试管管口10秒左右,松开拇指,用燃着的小木条放在试管口,观察现象。
请学生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请你设计并进行实验,比较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实验步骤: ;
现象:
结论:
教师指导学生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 学生上台板演化学方程式。
思考:铁是银白色金属。在上述实验中,你观察到的铁片和铁粉是什么颜色的?你有什么问题?查阅资料,与同学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查阅资料的方法并用多媒体展示查到的信息。
活动4【讲授】问题探究
1、你能用所学知识辨别真假黄金吗?写出可能多的方法,并说明分别利用了金属的那点化学性质?(注、假黄金为铜锌合金)
2、请设计一套与上述实验活动不同的实验,比较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作业:完成实验报告单。
【教学反思】
实验活动5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教案)
【实验分析】
本实验是一个定量实验,实验过程比较简单,只需按照计算、称量、量取、溶解的步骤,配制我们所需要的质量分数的溶液即可,但实验过程中应避免实验误差的影响使得配制的溶液不合格。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学习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2)通过亲手操作,达到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培养。
2.过程与方法
(1)按配制溶液的步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2)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加深学生对溶质质量分数概念的理解。
(2)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意识。
【教学重点】
配制溶液的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
配制溶液时的误差分析。
【教学准备】
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药匙、量筒、胶头滴管、氯化钠、蒸馏水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在生产生活中,人们如何配制农药呢?
【活动与探究】
请同学们按教材P47~P48“1.配制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进行实验,并归纳出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
步骤:①计算;②称量;③量取;④溶解;⑤装瓶贴标签。
注意:1.天平使用时注意要用称量纸;调平;左物右码。
2.用镊子取砝码;用镊子移动游码。
3.量筒量取液体时,不可俯视或仰视。
4.搅拌时,不可将溶液溅出。
5.注意贴标签。
【提出问题】
请同学们讨论分析:哪些因素造成配制溶液的质量分数偏低或偏高?
【归纳总结】
1.所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大
(1)溶质的质量偏大:称取固体溶质质量偏大或量取浓溶液时仰视读数。
(2)溶剂的质量偏小:用量筒量取水时,读数时俯视液面;水量好后,向烧杯中倾倒时有液体洒落。
2.所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
(1)溶质的质量偏小:称量固体溶质的质量偏小;所用固体溶质不纯、不干燥或已潮解;称量时“左码右物”并使用了游码;量取浓溶液时俯视读数。
(2)溶剂的质量偏大:量取水时仰视读数;烧杯内有残留的水。
3.装瓶时将溶液洒落不影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只是溶液质量减小。
【过渡】
上面我们学习了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步骤和方法。现在,我们将浓溶液配制成稀溶液,请学生们按教材P47“2.配制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进行实验。
【提出问题】
请同学们讨论分析:由浓溶液配制稀溶液时,计算的依据是什么?
【交流回答】
计算的依据是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变。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练习了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及怎样将浓溶液稀释,了解了配制溶液的步骤及所需仪器,进 一步加深了对溶质质量分数的认识。
【布置作业】
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提醒学生预习下一节的内容。
【板书设计】
实验活动5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一、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
步骤:①计算、②称量、③量取、④溶解、⑤装瓶贴标签。
二、浓溶液的稀释
浓溶液稀释的计算依据: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变。
【教学反思】
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教案)
【实验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酸、碱的化学性质,本实验将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方法,来进行酸、碱化学性质的各项实验,学生在实验时,要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结合之前教师在课堂上讲的酸、碱的化学性质的理论知识,进一步加强对酸、碱的认识。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通过化学实验及相关分析,进一步理解酸、碱的各项化学性质。
(2)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实验分析能力和设计实验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1)进一步了解酸、碱的各项化学性质,酸碱的中和反应。
(2)认识事物的两面性,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能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并进而增加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学生分组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并培养同学之间的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
酸、碱各项化学性质的验证实验。
【教学难点】
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教具准备】
试管、药匙、蒸发皿、玻璃棒、稀盐酸、稀硫酸、稀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钙粉末、石蕊 溶液、pH试纸、生锈的铁钉、白色点滴板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之前我们学习酸、碱的各项化学性质时,大家都只是看到教师的演示实验,今天,让我们自己动手操作,来探究一下酸碱的各项化学性质及酸碱的中和滴定实验。
请同学们按教材P69实验步骤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交流回答】
1. 现象:石蕊溶液使稀硫酸溶液变红,稀盐酸溶液变红,氢氧化钠溶液变蓝,氢氧化钙溶液变蓝;酚酞溶液使氢氧化钙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变红,稀硫酸与稀盐酸均无明显变化。
结论:石蕊溶液遇到酸溶液变成红色,遇到碱溶液变成蓝色;酚酞溶液遇到酸溶液不变色,遇到碱溶液变成 红色。
2. 现象:将两个生锈的铁钉分别放入两个试管中,加入稀盐酸,红色的铁锈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待铁钉表面的锈被去掉变得光亮时,将其中一支试管中的铁钉取出,洗净,继续观察另一支试管中的现象,发现铁钉表面有气泡放出,溶液由微黄色变成浅绿色。过一段时间将铁钉取出,洗净,比较两支铁钉,发现先取出的那支铁钉粗些,后取出的那支铁钉细一些。
原理:Fe203 +6HC1=2FeC13+3H20 Fe+2HC1=FeC12+H2↑
3. 现象:将氢氧化钠溶液加入到硫酸铜溶液中,有蓝色沉淀产生,再向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蓝色沉淀逐渐溶解。
原理:2Na0H + CuS04=Na2S04 +Cu(0H)2 ↓
Cu(0H)2 +2HC1 =CuC12 +2H20
4. 现象:在试管中加入约l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变红,逐渐滴入稀盐酸,边滴边不断振荡试管,溶液红色逐渐减褪,至刚好无色时,取该无色溶液lmL,置于蒸发皿中加热,使液体蒸干,发现有白色晶体析出。
原理:Na0H+HC1=NaC1+H20
5. 现象:向两支试管中各加入相同量的氢氧化钙粉末,然后各加入lmL水,振荡;各滴入1~2滴酚酞溶液,发现溶液变红,继续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约lmL水,振荡,无明显现象;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约lmL稀盐酸,振荡,发现红色逐渐消失。
原理:Ca(0H)2 +2HC1=CaC12+2H20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实验进一步探究了酸和碱的主要性质,同学们课后要好好归纳总结,加强对酸、碱知识的认识。
【布置作业】
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提醒学生预习下一节的内容。
【板书设计】
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
1. 结论:石蕊溶液遇到酸溶液变成红色,遇到碱溶液变成蓝色,酚酞溶液遇到酸溶液不变色,遇到碱溶液变成红色。
2. 原理:Fe203 +6HC1=2FeC13+3H20 Fe+2HC1=FeC12+H2↑
3. 原理:2Na0H +CuS04=Na2S04+Cu(0H)2↓
Cu(0H)2 +2HC1=CuC12+2H20
4. 原理:Na0H +HC1=NaC1+H20
5. 原理:Ca(0H)2+2HC1=CaC12+2H20
【教学反思】
实验活动7溶液酸碱性的检验(教案)
【实验目的】
1.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初步学会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3.初步学会自制酸碱指示剂,并用制得的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情感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的分工、配合,增强学生的协作意识、合作能力。
2.通过对检测溶液酸碱性的意义分析,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实验用品】
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剪刀、注射器、漏斗、烧杯、试管、研钵、玻璃棒、
玻璃片、纱布、胶头滴管、塑料袋
蒸馏水、酒精、酚酞溶液、石蕊溶液、PH试纸、鲜花、稀盐酸、
NaOH溶液、Na2CO3溶液、雪碧、白醋、洗发液、发酵粉、洁厕灵、土壤样品
【教学过程】
【导入】分享课外实验《鲜花变色》的变色结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增强学生的探究欲。
【设问】
我们能不能像化学家波义耳那样自己制作酸碱指示剂呢?
【方法共享】
1.研碎→加3-5ml酒精→过滤;
2.切碎→加水10ml→加热→过滤;
3.花瓣放入塑料袋中→加3-5ml酒精→轻柔捏轻→挤出;
注:分离固液的方法:过滤、扎孔挤出、注射器抽取
【学生实践】
1.自制酸碱指示剂:
自己选择植物的花瓣或果实,在研钵中捣烂,加入酒精浸泡;用纱布将浸泡出的汁液过滤或挤出。
2. 选择实验室或生活中的几种溶液,进行下列实验:
(1)分别用酚酞溶液和石蕊溶液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注:撕一片PH试纸放在干净的玻璃片上,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半分钟内,将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比,得出溶液的PH.
(3)实验自制的指示剂在溶液中颜色的变化。
选择的溶液加石蕊、加酚酞
酸碱性PH
加自制指示剂对比变色效果
3.自制土壤浸泡液:
将土壤样品与蒸馏水按1:5的质量比在烧杯中混合,充分搅拌后静置。
用PH试纸测澄清液体的酸碱度。
【问题与交流】
1.你自制的指示剂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效果如何?
了解其他组同学自制的指示剂的检验效果,那种植物制成的指示剂效果好?
2.归纳自制的指示剂在酸、碱溶液中的颜色变化情况,与同学交流。
【反思与讨论】
了解溶液的酸碱性具有哪些实际意义?
【情感升华】
科学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经济的飞速增长、我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然而我们必须正视发展带来的严重的负面影响!我们的生存环境正在被恶劣的破坏着
【小结】
保护环境、爱护地球,从我做起!
【板书设计】
实验活动7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一、实验目的
二、自制酸碱指示剂
三、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1.利用石蕊、酚酞检验
2.利用自制酸碱指示剂检验
四.实验小结
作业:完成实验报告单
【教学反思】
实验活动8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教案)
【实验要求】:
1、取少量粗盐(3g)。
2、准确量取5毫升蒸馏水,溶解粗盐。
3、过滤。
4、取少量的滤液进行蒸发。
5、整理仪器及桌面。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分析海水晒盐的方法,学生能说出提纯粗盐的原理。
2、学会科学正确的实验操作除去少量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实验方案。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感受过滤、蒸发的实验过程,学生归纳总结出混合物分离的一般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参与过滤、蒸发的实验过程,学生逐渐养成耐心、细致的学习习惯,并善于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实验用品】:
烧杯、玻璃棒、蒸发皿、坩埚钳、石棉网、酒精灯、漏斗、药匙、量筒(10mL)、铁架台(带铁圈)、滤纸、火柴、粗盐。21教育网
【提出问题】:
1.粗盐中有较多的可溶性杂质(氯化镁、氯化钙等)和不溶性杂质(泥沙等)。这节课我们学习出去不溶性杂志的方法。分离可溶物与不溶物我们采用过滤的方法。。www.21-cn-jy.com
2、.我们进行粗盐提纯的步骤有溶解、过滤、蒸发。
(1).溶解仪器:药匙、 烧杯、 玻璃棒、 量筒(10mL)、胶头滴管
(2).过滤仪器:铁架台(带铁圈)、漏斗、(烧杯、 玻璃棒)
(3).蒸发仪器:蒸发皿、坩埚钳、酒精灯、(玻璃棒)
(4).其他实验用品:粗盐、水、火柴
【实验过程】:
一、溶解操作应该注意什么?
1、粗盐取3g。
2、溶解搅拌时,应控制玻璃棒,尽量不要碰烧杯壁。
二、过滤
1、制作过滤器
取一个圆形滤纸对折两次成锥形,放入漏斗中,洒入少量蒸馏水将滤纸湿润,用玻璃棒轻轻按压滤纸,使其紧贴漏斗内壁,不能留有气泡。21cnjycom
2、安装过滤器
(1)放稳铁架台,把一只烧杯放在铁架台底座上
(2)把漏斗放在铁圈上,调节铁圈高度,使漏斗下端管口深入烧杯内,固定铁圈;
(3)移动烧杯,使漏斗下端管口尖嘴的较长部分紧贴烧杯内壁。
3、进行过滤操作
取滤液沿玻璃棒慢慢向漏斗中倾倒,使滤液始终低于滤纸边缘。
过滤操作要领: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①滤纸边缘要低于漏斗边缘;②漏斗里的液面应低于滤纸的边缘。
三靠:①过滤时玻璃棒要靠在有三层滤纸的一边②烧杯口要紧靠在玻璃棒上;③漏斗的下端要紧靠在烧杯内壁,防止液滴飞溅。
三、蒸发
把所得澄清滤液倒入蒸发皿中,把蒸发皿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用酒精灯外焰加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滤液,以防液滴飞溅.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蒸发操作应该注意什么?
1.蒸发皿应放在铁圈上,停止加热时,不要立即把蒸发皿直接放在实验台上,以免烫坏实验台。
2.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动,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3.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利用余热使滤液蒸干。
【思考5】粗盐提纯中:溶解、过滤、蒸发操作都用到了玻璃棒,玻璃棒分别起了什么作用?
三次使用玻璃棒的作用
①溶解:搅拌,加速溶解
②过滤:引流,防止液体溅出
③蒸发:搅拌,防止液滴飞溅
4.在蒸发时,何时停止加热?
【交流讨论】
粗盐溶液过滤后,如果滤液仍然浑浊,可能是什么原因?
1、滤纸破损。
2、过滤时,漏斗内的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
3、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
粗盐初步提取后的"精盐"是我们的食用盐吗?
【课后思考】:
请同学们思考:如果我们想进一步除去粗盐中的可溶性物质MgSO4,CaCl2,你有什么办法吗?
【课堂小结】
这一节课我们练习了粗盐提纯的各步骤的操作,学习了蒸发操作,进一步训练了溶解、过滤等技能,知道了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各注意事项。21【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