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出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上).doc

收藏

编号:2578541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49MB    格式:DOC    上传时间:2020-04-21
12
金币
关 键 词:
出版 年级 道德 法治 教案
资源描述:
-* 《道 德 与 法 治》 教 案 八年级综合组 第一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 第1课时 我与社会 【教学目标】 1.知道社会生活是绚丽多彩的;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社会生活,初步感受社会生活变化发展与多彩,并能通过绘制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图,学会给自己定位。 3.关注社会,体验和感受社会的美好,学会积极承担责任,培养热爱社会的美好情感。 【学习重点】 感受绚丽多彩的社会生活。 【学习难点】 认识个人与社会关系,明确自己身份。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社会生活空间极大延展,社会生活内容更加丰富。同学们,你了解我们的社会吗?你知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绚丽多彩的社会生活,体味生活的美好,明确自己在社会中的身份,更好地承担自己的责任。 自主预习 梳理新知 1.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在我们面前展开,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2.人在生产、生活和交往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 3.我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4.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5.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探究一 感受社会生活 活动(一) 了解社会生活 情景一 周六早上6点30分,李铭和爷爷到公园晨练。他们发现公园新增了些健身器材,健步道上也铺上了塑胶,跑步可舒服了。 情景二 上午8点20分,李铭的妈妈到家门口的菜市场买菜。他们发现蔬菜品种多了,蔬菜可新鲜了。 情景三 下午3点15分,李铭和同学一起到敬老院看望老人,教老人用手机上网。 情景四 晚上7点10分,李铭和爸爸一起看有关《大国工匠》的新闻,交流关于新闻的看法。 (1)在李铭的一天中,他做了哪些事情? (2)你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生活? (3)在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你有哪些感受? 小结: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亲身实践,与人交流,借助媒体等各种方式来了解社会生活,来感受社会生活的美好。 活动(二) 感受社会生活 暑假里,中学生小华经历了很多“大事”,以下是他的日记节选。 7月16日 我今天到科技馆的儿童乐园当志愿者,引导和照顾前来玩耍的小朋友。一天下来,虽然累得精疲力竭,却很有成就感! 7月25日 在外婆家,我和表弟一起到菜园里除草、采摘蔬菜,既体会到劳动的艰辛,也感受到劳动的乐趣。 8月3日 在报纸上看到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纪实报道,我心潮澎湃,对航天人的精神感到由衷敬佩。 在你的印象中,哪些事情让你印象深刻?把你的感受写下来,与同学分享。 小结:我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我们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探究二 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 活动(三) 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我们是社区的居民,是商场的消费者,是祖国大家庭中的成员…… (1)同一个人,为什么在不同的场合身份不同? (2)向身份不同的陌生人介绍自己,如从未见过的长辈、爸爸的同事、同学的父母、学校的校工,你分别应该怎样介绍? 小结: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交流展示 提升能力 1.分组展示自主预习的内容,此部分可以一组展示,另一组负责评价,并予以补充完善。 2.合作探究部分,组与组之间展开竞争,评选优胜小组。 我与社会感受社会生活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感受社会生活,勇担责任 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 绘制我们的社会关系网络图 在社会中,我们会与很多人产生各种各样的联系,如父母、同学、老师,食堂的厨师、公交车司机、银行职员等,为了更好地定位自己,试着绘制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图。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第2课时 在社会中成长 【教学目标】 1.认识到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知道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2.感受亲近社会的重要意义,克服冷漠情绪和“看客”的心态。 3.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学习重点】 养成亲社会的行为。 【学习难点】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在“我为文明城市添光彩”活动中,八年级李强同学就“城市牛皮癣”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他和几位小伙伴通过走访有关部门、实地勘察等方法进行研究后,写成调查研究报告,并由人大代表老张递交市人大。很多对策被有关部门采用,效果明显,为解决城市牛皮癣问题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同学们,你是否有和李强同学类似的经历呢?参加类似实践活动对我们的成长有什么意义呢?今天我们学习第2课时《在社会中成长》。 自主预习 梳理新知 1.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2.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3.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的行为。 4.养成亲社会的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5.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探究一 在社会课堂中成长 活动(一) 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1)学生看教材P7图片,结合图片,说明学习用品、衣服或住房是怎样产生的。 (2)阅读教材P8相关链接“意大利洞穴专家的故事”,体味故事蕴含的道理。 小结: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探究二 养成亲社会行为 活动(二) 关注社会,服务社会 徐本禹,一位普通的大学生,毅然推迟读研的时间,来到贫困山区支教。他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了本不属于他的责任。他的奉献与爱心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 (1)徐本禹的行为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2)结合教材P8下面图片,谈谈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养成亲社会行为有什么意义。 小结: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交流展示 提升能力 1.分组展示自主预习的内容,此部分可以一组展示,另一组负责评价,并予以补充完善。 2.合作探究部分,组与组之间展开竞争,评选优胜小组。 在社会中成长在社会课堂中成长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养成亲社会行为养成亲社会行为的意义 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 从小到大,我们读过很多成功人物的故事。以你感兴趣的一个人为例,参考下面的提示,探究其成长过程。 主人公对成长环境有怎样的认识和判断? 主人公是怎样确立自己人生志向的? 主人公是如何利用社会条件实现人生目标的? 主人公为社会作出了哪些贡献? 社会对主人公作出了怎样的评价?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第二课 网络生活新空间 第1课时 网络改变世界 【教学目标】 1.感受网络给我们日常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2.认识到网络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3.通过网络对我们日常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以及网络的负面作用,认识到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树立合理利用网络的意识。 【学习重点】 网络对生活和社会的积极作用。 【学习难点】 体会网络是一把双刃剑。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互联网逐渐走进了千家万户。生活中,你经常借助互联网做哪些事情?如果没有互联网,我们的生活又会是什么样子呢? 学生回答。 师:当今世界,日新月异的互联网不仅促进了社会生产的新变革,而且创造了人类生活新空间。世界因互联网而更加绚丽多彩,生活因互联网而更加丰富多样。今天我们就这一话题,展开学习——《网络改变世界》。 自主预习 梳理新知 1.网络丰富日常生活:①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②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③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 2.网络推动社会进步:①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②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③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 3.警惕网络中的陷阱:①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在网络时代,人人能够参与信息发布,信息变得丰富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虚假的、不良的信息;②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探究一 网络丰富日常生活 活动(一) 网络改变生活 材料一 在互联网出现之前,知识和信息主要通过书籍、胶片、磁带等介质存储。存在于不同介质上的知识和信息互不关联,很难流动、共享。互联网出现之后,知识和信息不再受介质的束缚,只要有人愿意将它们在互联网上共享,知识和信息就可以在网络中自由流通。随着技术的不断变革,电脑存储的空间越来越大,内容越来越多,信息交流速度越来越快,从而实现了海量知识、信息的高速传递和共享。 材料二 晚饭后,小明一家坐在一起谈论起今天的幸福生活。小明爷爷说:“我们那个时代与人联系的主要方式就是写信,有时一封信要十天半月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到达,真急人呀!”爸爸说:“到我们这一代,写信变得越来越少,有事就打固定电话,很快但就是不方便。”小明接过话头说:“我们现在可方便了,QQ、微信、移动电话,真方便呀!” 材料三 网络购物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在网上买东西。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近4.67亿。 以上三则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 学生分组探究回答。 小结:网络丰富我们的日常生活。 (1)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 (2)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 (3)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 探究二 网络推动社会进步 活动(二) 网络引领社会新变革 材料一 2015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互联网+”行动计划将重点促进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等的融合创新,发展壮大新兴业态,打造新的产业增长点,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环境,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增强新的经济发展动力,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材料二 自2014年3月起,中国政府网开设“我向总理说句话”常设板块,一些好的意见和建议直接送到总理的办公桌上。这让中国网民的电脑与总理的办公桌实现零距离接触。 2017年的前三周,“我向总理说句话”就收到海内外网民留言超过10万条。网民围绕“办事少跑腿”“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等15类话题,对政府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留言经汇总整理后,报送国务院相关领导和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为国家决策提供参考。 材料三 随着互联网不断发展,人类将进入万物互联的物联网时代。所谓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即把所有物品通过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 物联网的应用十分广泛。例如,在智能交通方面,物联网技术可以自动检测并报告公路、桥梁的“健康状况”,可以避免超载车辆经过桥梁,可以根据光线强度自动控制路灯开关,等等。在智能建筑方面,通过感应技术,建筑物内照明灯能自动调节光亮度,实现节能环保,建筑物的运作状况也能通过物联网及时发送给管理者。食品安全控制方面,可以通过标签识别和物联网技术,对食品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从而有效预防食品安全事故。 探究:以上三则材料分别说明了网络的哪些作用? 学生分组活动回答相关问题。 小结:网络推动社会进步。(1)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融合,推动了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创造了新业态,提升了经济发展水平。 (2)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互联网丰富了民主形式、拓宽了民主渠道,使人们更加便利、有序地参与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对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发挥着重要作用。 (3)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互联网极大地拓展了文化交流的内容、场合及范围,提高了文化传播的速度。互联网促进了科技创新所需的物质与信息资源快速流动,加速了各种创新资源的汇聚、融合与共享。 探究三 警惕网络中的陷阱 活动(三) 网络谣言防范 2011年以来,李某在网络上捏造事实,无端诽谤多人,情节严重,造成恶劣社会影响;李某还在网络上编造、散布对国家机关产生不良影响的虚假信息,严重扰乱公共秩序。李某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经公开审理,人民法院作出有罪判决,判处其有期徒刑三年。 探究:(1)网络谣言有什么危害? (2)怎样防范网络谣言? 小结: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在网络时代,人人能够参与信息发布,信息变得丰富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虚假的、不良的信息。大量冗余信息干扰人们的选择,耗费人们的时间。我们要学会分辨,学会“信息节食”,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诱惑。 活动(四)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防范网络分割 今天,智能手机的照相功能日益强大,且便于携带,很多人习惯拿起手机就拍照,并传到网上共享。这在给人们提供方便的同时,也给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带来威胁。事实上,个人隐私“被共享”的情形在生活中很常见:有人刚买了房子,装修咨询电话就接连不断;有人刚买了车,推销保险的电话就响个不停……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遭遇个人信息泄露的网民约占全国网民总数的32.9%。 探究:(1)你或家人遇到过个人信息泄露的事情吗? (2)我们应如何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 小结:在开放的网络世界里,信息泄密、手机窃听、窥密偷拍等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让人防不胜防。各种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会给被侵权人造成困扰和伤害,给社会带来恐慌和不安。我们应加强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增强隐私意识,防范网络侵害。 交流展示 提升能力 1.分组展示自主预习的内容,此部分可以一组展示,另一组负责评价,并予以补充完善。 2.合作探究部分,组与组之间展开竞争,评选优胜小组。 网络改变世界网络丰富日常生活 网络推动社会进步 警惕网络中的陷阱网络是一把双刃剑 新媒体是相对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的,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人们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如博客、微博等。很多人喜欢通过新媒体表达观点,参与讨论公共事务。一些受人关注的个人账号上的文章,动辄有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的点击率。 结合上述材料,分小组讨论:新媒体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利与弊。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第2课时 合理利用网络 【教学目标】 1.认识网络的两面性,学会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2.学会“信息节食”、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 3.不断提高网络媒介素养,学会用其所长,避其所短,传播网络正能量。 【学习重点】 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学习难点】 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关于青少年该不该上网存在下面观点: 奶奶:孩子们回家后不是玩手机就是看电脑,网络彻底把孩子们从大人身边夺走了。 爸爸:有了网络,在公交车上也可以看新闻,发邮件,在线学习,可以充分利用时间。 你如何看待奶奶和爸爸的观点?我们应该如何利用网络呢?今天我们就这些话题展开学习——合理利用网络。 自主预习 梳理新知 1.理性参与网络生活:(1)我们要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和工作有关的信息,要学会“信息节食”;(2)我们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3)网络无限,自由有界。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 2.传播网络正能量:(1)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2)我们要在网上传播正能量。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探究一 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活动(一) 学会“信息节食”,合理使用网络 材料一 中学生小明经常听同学谈论网络世界很精彩,于是,他便跟着同学去了一次网吧。谁知这一去便一发不可收拾,他一上起网来把什么都忘掉了。家长、老师多次教育他,他都不听,经常在网吧一泡就是一个晚上,后来竟发展到从家里偷钱到网吧上网。由于经常浏览一些不健康的网站,他的学习成绩直线下降,视力也受到严重影响,而且染上了吸烟的坏习惯。 材料二 据有关调查显示:48.28%的青少年接触过黄色网站;43.39%的青少年收到过含有暴力、色情、恐吓、教唆、引诱等内容的电子邮件或电子贺卡。色情信息和暴力信息是青少年遭受网络伤害的两大因素。14.49%的青少年因为相信了网上的虚假信息造成了财物损失或身心的伤害。 探究:(1)材料一给我们什么启示? (2)你遇到过材料二中的情况吗?对于网络上冗杂的信息,我们又该如何呢? 小结:①沉迷网络影响身心健康,影响学习,甚至有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②我们要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和工作有关的信息,不应在无关信息面前停留,不应在无聊信息上浪费精力,更不可沉溺于网络,要学会“信息节食”。 ③我们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 活动(二) 遵守网络基本准则 某中学的贴吧内,一个网名叫作“天龙”的学生,发布了大量小林同学的照片,其中有的照片含有明显丑化小林同学的意味。照片发布后,引发了一些嘲讽小林的跟帖。 (1)你怎样看待贴吧里的这种现象? (2)如果你是小林同学,你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吗?为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并作回答。 小结:网络无限,自由有界。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网络言论负责,只有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才能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 探究二 传播网络正能量 活动(三) 网络让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2016年9月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完善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制度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建立健全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工作平台和网络平台,我国在出台法律、修改法律,出台相关政策时,都会通过网络平台广征民意、了解民情、汇聚民智。 探究:(1)通过网络平台广征民意、了解民情、汇聚民智,这体现了我国人民享有什么权利? (2)积极行使这一权利有何意义? 小结: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就身边的一些公共事务向有关部门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表达我们的诉求,为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贡献自己的力量,让网络成为汇聚民智、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的重要渠道。 活动(四) 网络传播正能量 某单位职工因患病走失,该单位官方微博发布寻找该职工的信息。信息发布后很快在微博等网络平台上被大量转发,许多官方微博加入关注的行列,一场寻找该职工的爱心接力活动在线上线下同时展开。两万多份寻人启事、千余人次搜寻,无数充满爱心的网友参与寻人活动。在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的共同努力下,走失的职工终于被找到。 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网络公益活动?谈谈你的感受。 小结:我们要在网上传播正能量。我们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网络媒介素养,共同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让网络公共空间充满正能量,高扬主旋律。 交流展示 提升能力 1.分组展示自主预习的内容,此部分可以一组展示,另一组负责评价,并予以补充完善。 2.合作探究部分,组与组之间展开竞争,评选优胜小组。 合理利用网络理性参与网络生活学会“信息节食” 遵守道德和法律 传播网络正能量利用网络平台建言献策 在网上传播正能量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3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3.2%。青少年学生是我国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往往是不合理使用网络的主要群体。 就网龄、使用网络的目的和内容、每周使用网络时长、违反网络规则等内容,设计一份调查问卷,开展调查,了解班级同学使用网络的情况,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第三课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第1课时 维护秩序 【教学目标】 1.知道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 2.能通过具体事例认识到维护秩序靠规则。 3.通过认识规则对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作用,树立以遵守规则为荣,以违反规则为耻的意识,自觉养成遵守规则的好习惯。 【学习重点】 生活需要秩序。 【学习难点】 自觉遵守社会规则。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在教室里,同学们认真听老师讲课;在售票厅,人们自觉排队购票;在阅览室,大家安静地看书;在马路上,行人、自行车、机动车各行其道;在工厂车间,工人们有序地操作…… (1)以上不同情景分别体现了哪些方面的社会秩序; (2)试想一下,如果没有秩序,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 学生回答。 是呀,我们都希望生活在良好的社会秩序中,而良好的社会秩序的形成要靠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今天,我们学习《社会生活有秩序》。 自主预习 梳理新知 1.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社会秩序包括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和公共场所秩序等。 2.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 3.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 4.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很多,如:纪律、道德、法律等。 5.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对违反社会规则行为的处罚,既有法律、纪律等规定的强制性措施,也有道德、风俗等包含的非强制性手段。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探究一 社会生活有秩序 活动(一) 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 傍晚放学的时候,某中学门口混乱不堪。开着私家车、骑着电动车和步行前来接孩子的家长,都希望背着书包的孩子能迅速找到自己。但拥挤的车辆、人群将学校大门堵得水泄不通,下雨时情况更加糟糕。 (1)校门口的这种混乱状况会造成哪些影响? (2)你认为应该如何改变这种混乱的状况? 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 小结:①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有了良好的社会秩序,社会才能正常运转。②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社会秩序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探究二 维护秩序靠规则 活动(二) 社会规则维系社会秩序 在发生重大灾难时,人们往往遵循“妇弱优先,壮者靠后”的规则,有序撤离;劳动者在找工作时,会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规定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要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承担社会责任…… (1)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规则? (2)这些规则在生活中起什么作用? 小结:①社会规则,是人们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在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所形成的。 ②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很多,如纪律、道德、法律等。 ③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规则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安排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关系;如何作为社会一员享有权利,承担责任,处理好与他人、社会的关系,从而使大家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各尽其责,各得其所。 活动(三) 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一米线”,要求后面等候的人员与前面办理业务的人员保持一米的距离,不要紧跟或围拥。这一规则有其心理学依据。心理学研究表明,除了至亲、好友之外,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安全距离约为一米。越过这个安全距离,人们就会感到紧张,觉得个人安全和隐私受到了侵犯。 (1)遵循“一米线”规则,既是尊重他人隐私的要求,也是自身文明表现的体现。“一米线”规则要充分发挥作用主要靠什么? (2)上述事例说明了什么? 小结: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对违反社会规则行为的处罚,既有法律、纪律等规定的强制性措施,也有道德、风俗等包含的非强制性手段。 交流展示 提升能力 1.分组展示自主预习的内容,此部分可以一组展示,另一组负责评价,并予以补充完善。 2.合作探究部分,组与组之间展开竞争,评选优胜小组。 维护秩序社会生活有秩序社会秩序的种类 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 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 维护秩序靠规则社会规则维系社会秩序 社会规则需要人们自觉遵守 暑假快到了,班上有很多同学想出去旅游,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有的同学想去四川熊猫基地看可爱的“国宝”,有的想去陕西黄帝陵祭奠“人文初祖”,有的想去甘肃莫高窟领略世界文化遗产的魅力,有的想去安徽黄山感受自然风光……出发前,老师要求大家搜集相关旅游地点的资料,尤其是要了解不同旅游景点应该遵守的规则。 请选择一个你想去的旅游景点,查阅资料,了解在该景点旅游要遵守哪些规则,并与同学交流分享。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第2课时 遵守规则 【教学目标】 1.认识自由与规则的关系,知道社会规则既约束自由,又保障自由。 2.结合具体事例说明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更要自律,我们要树立规则意识,严于律己,敬畏规则,自觉遵守规则,坚定维护规则,积极为规则的改进和完善建言献策。 【学习重点】 自觉遵守规则。 【学习难点】 认识自由与规则的关系。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我的爸爸在工厂上班,他总是严格遵守岗位操作规程,按岗位要求完成任务。 今年,我们小区召开了业主大会,商讨并制定了《文明停车公约》,所有业主都很自觉地遵守。 今天看演出的氛围很好,演出时大家都很安静,演出结束后我们都向表演者鼓掌致意,退场时也很有秩序。 你怎么看待上述现象? 说一说你生活中见过的大家遵守规则的例子,分享你对这些事情的感受。 学生回答。 师:遵守规则,人人受益;破坏规则,害人害己。我们要树立遵守规则的意识,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好习惯。 自主预习 梳理新知 1.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自由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 2.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3.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 4.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 5.我们要坚定维护规则。一方面要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规则;另一方面要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探究一 自由与规则不可分 活动(一) 自由受社会规则约束 材料一 马女士抱着熟睡的孩子在候车室候车。邻座的一位男士不停地大声打电话,旁若无人,引得乘客们不断侧目相望。 马女士原以为这位男士很快就会结束通话,没想到他一直在“高谈阔论”,最终把孩子惊醒了,哇哇直哭…… 材料二 列车即将发车,一扇车门却被两位乘客堵住,不让列车启动。原来,他们的同伴还未赶到。面对乘务人员的劝阻和乘客的谴责,两人不以为然、态度蛮横。整个过程持续约五分钟,导致列车晚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的相关规定,公安机关对两人予以行政拘留十天的处罚。 阅读上述两则材料,探究: (1)材料一中,当男士打电话的“自由”与孩子睡觉的自由发生冲突时,该怎么办? (2)材料二中,两位乘客是行使自由和权利吗?请说明理由。 小结:①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 ②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③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不是限制自由,而是保证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促进社会有序运行。 探究二 自觉遵守规则 活动(二) 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 学生阅读教材P28探究与分享,探讨: (1)你怎么看待“梨虽无主,我心有主”的观点? (2)你认为该如何做到许衡所说的“我心有主”? 小结: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遵守社会规则,既需要监督、提醒、奖惩等外在约束,又需要自我约束。 活动(三) 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敬畏规则 你是如何看待下列观点的? (1)闯红灯不对,但大家都在闯,我也就跟着走。 (2)只要没有人看到,没有人管,就可以闯红灯。 (3)我觉得车辆多的时候不能闯红灯,车辆少或者没有车的时候可以闯红灯。 小结: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 探究三 维护与改进规则 活动(四) 坚定维护规则 学生看教材P29下面的图片,探讨下列问题: (1)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行为? (2)面对这些行为,作为旁观者,你会怎么做? 小结:我们要坚定维护规则,一方面要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规则;另一方面要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 活动(五) 积极改进规则 学生阅读教材P31拓展空间,探讨下列问题: (1)明确网购“后悔权”,有什么积极意义? (2)这一规定从无到有,再到不断完善,给你怎样的启发? 小结: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要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积极为新规则的形成建言献策。 交流展示 提升能力 1.分组展示自主预习的内容,此部分可以一组展示,另一组负责评价,并予以补充完善。 2.合作探究部分,组与组之间展开竞争,评选优胜小组。 遵守规则自由与规则不可分 自觉遵守规则 维护与改进规则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第四课 社会生活讲道德 第1课时 尊重他人 【教学目标】 1.知道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 2.学会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尊重他人,养成尊重他人的良好习惯。 【学习重点】 学会尊重他人。 【学习难点】 养成尊重他人的习惯。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尊重他人是做人的基本原则,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只有彼此尊重,生活才能快乐,社会才会和谐。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尊重他人》。 自主预习 梳理新知 1.尊重是交往的起点。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社会生活中,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人格、权利等。 2.受到他人尊重能够增强自尊、自信,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 3.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 4.尊重他人要求我们做到:①积极关注、重视他人;②平等对待他人;③学会换位思考;④学会欣赏他人。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探究一 尊重是交往的起点 活动(一) 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 学生阅读教材P33四位学生的观点,探究下列问题: (1)你赞同哪位同学的观点?举例说明你支持的观点。 (2)有人说:“尊重比帮助更重要。”你认同这个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 小结: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社会生活中,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人格、权利等。 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受到他人的尊重能够增强自尊、自信,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相反,如果得不到他人的尊重与认可,往往会产生自卑感、挫败感。 活动(二) 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 某市图书馆允许行乞者进馆读书。对此,人们有不同看法。 读者甲:如果所有图书馆都这么做,图书馆的秩序就会无法保障。 读者乙:我们应该尊重每个公民读书的权利,行乞者有权享受图书馆的资源。 馆长: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但你有权利选择离开。 你如何看待上述观点? 小结:(1)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 (2)尊重是相互的,尊重能够减少摩擦,消除隔阂,增进信任,形成互敬互爱的融洽关系,从而促进社会进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探究二 尊重从我做起 活动(三) 学会尊重他人 材料一 小明的舅舅兴致盎然地谈昨晚看过的电影,小明却并不感兴趣。 材料二 放学路上,有同学问:“什么样的人值得尊重?”有人说:“为社会作出巨大贡献的人值得我尊重。”有人说:“无论陌生的人,还是熟悉的人,我都会尊重他。” 材料三 一个盲人走夜路,手里总是提着一盏照明的灯笼。人们很好奇,就问他:“你自己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提着灯笼呢?”盲人说:“我提着灯笼,既是为别人照亮了路,同时别人也容易看到我,不会撞到我,这样既帮助了别人,又保护了自己。” 材料四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宋卢梅坡 才有长短,取其长则不问其短。——宋王安石 探究:(1)如果遇到材料一类似情境,你会怎么做?请说明理由。 (2)对材料二中的两种观点,你是如何看待的? (3)材料三中盲人提灯笼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4)材料四中的两句格言对你有什么启示? 小结:尊重他人要求我们: ①积极关注、重视他人。②平等对待他人。③学会换位思考。④学会欣赏他人。 交流展示 提升能力 1.分组展示自主预习的内容,此部分可以一组展示,另一组负责评价,并予以补充完善。 2.合作探究部分,组与组之间展开竞争,评选优胜小组。 尊重他人尊重是交往的起点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 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 尊重从我做起积极关注、重视他人 平等对待他人 学会换位思考 学会欣赏他人 八年级(1)班的几个同学就尊重的话题进行交流,大家各抒己见。 “爱护动物也是尊重生命的表现。” “我们应该尊重大自然。” “我们应该尊重民族的历史与文化。” 请你参与他们的讨论,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第2课时 以礼待人 【学习目标】 1.知道礼在社会生活中的主要表现,认识文明有礼的重要性。 2.在实际生活中,学会在与人交往时做到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逐步学会以礼待人。 3.体验文明有礼带给自己的乐趣,树立不讲礼为耻,有礼为荣的交往态度,并乐于以礼待人。 【学习重点】 文明有礼的重要性。 【学习难点】 学习做文明有礼的人。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小岩一家约了朋友一起吃晚餐。小岩一家先到了就餐地点,找到了房间。进屋后,小岩抢先坐在沙发上,把脚放在茶几上,自顾自玩手机。一会儿,几位朋友来了,他们主动与小岩打招呼,小岩只是答应了一句,眼睛没有离开他的手机。因为等的时间比较久,小岩有些饿了,菜刚上齐,他就拿起筷子夹菜吃,妈妈提醒他别着急,大人还没有开始呢。小岩鼓着嘴,很生气…… (1)你认为小岩哪些方面做得不合适?应该如何改进? (2)如果你是一起就餐的客人,你会有什么反应?会如何做? 人无礼,无以立。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重视礼仪的国度。讲礼貌,有礼仪不仅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自身良好文明素养的体现。今天我们学习——《以礼待人》。 自主预习 梳理新知 1.礼体现一个人的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社会生活中,主要表现在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等方面。 2.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文明有礼是一个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 3.文明礼貌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维系社会正常生活的一种道德行为规范。 4.做文明有礼的人,①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②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③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探究一 待人礼为先 活动(一) 文明有礼的作用 材料一 名人名言展示 不学礼,无以立。——孔子 人而无礼,焉以为德。——扬雄 材料二 几个同学一起讨论对文明小区的期望。 甲:我希望大家能够做到把垃圾分类后放入垃圾桶。 乙:小区内,机动车要低速行驶,不鸣笛。 丙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人教出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上).doc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2578541.html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