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出版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63468.doc

收藏

编号:2578887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96.52KB    格式:DOC    上传时间:2020-04-21
10
金币
关 键 词:
出版 四年级 上册 音乐 教案
资源描述:
-`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 东海渔歌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歌曲《赶海的小姑娘》 教学目标:会唱歌曲《赶海的小姑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谁来说说他见过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 同学分别说出对大海的印象:海水蓝蓝的咸咸的,海风吹在脸上的感觉很凉爽。 2、看来同学们和大海已经是老朋友了,那同学们再来说说大海边有什么呢? 同学:大海边有沙滩、有贝壳、还有礁石…… 师:那今天我要给同学们上的音乐课跟什么有关呢?(大海)对了,首先我把这歌曲唱一遍,同学们仔细听了,等下我要提问的。 二、教唱歌曲《赶海的小姑娘》 教师范唱《赶海的小姑娘》歌曲一遍,同学们喜欢听这歌曲吗?(喜欢)那好,今天我们就认真的学,你们学会了,会比老师还唱得好呢! 1、分乐句教唱歌曲一遍。 2、用琴声伴奏较唱歌曲两遍。 3、重点讲解休止符和延音的唱法。 三、同学和老师一起把《赶海的小姑娘》完整地演唱两遍。 结束新课。 教学反思:学生学会唱本首歌曲,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表演《赶海的小姑娘》 教学目标:能为《赶海的小姑娘》创编几个舞蹈动作,并为同学们表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会演唱了《赶海的小姑娘》这支歌曲,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来给这歌编舞蹈。 二、舞蹈教学 1、老师完整地示范一遍舞蹈,引起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 2、教师请个别学生到前面来模仿和创编舞蹈基本动作。 3、教师分乐句教学 三、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民乐合奏《丰收欢乐而归》 教学目标: 1、感受乐曲中不同的速度所表达的不同情绪。 2、描述音乐表现的不同情感。 教学过程: 1、第一遍欣赏乐曲《丰收快乐而归》。感受音乐中出现了几种不同的情绪?这种情绪是由什么音乐要素造成的(有自由的散板、中速的优美、快速的欢快等)? 2、教师介绍乐曲。这是民乐合奏《东海渔歌》的第四部分《丰收快乐而归》,表现了渔民们战胜风浪之后,满载丰收快乐而归的情景。乐曲有三部分构成,每一部分的情绪是不同的,引导学生第二遍欣赏,分辨三个不同的情绪所引发的不同联想。 3、根据条件,教师可播放电影《海霞》的片段,补充欣赏电影插曲《织鱼网》,增加学生对大海边渔民劳动生活的感性认识。 4、分段欣赏:能分辨三个不同的乐段。 (1)开始是由什么乐器领奏的? (2)中间乐段抒情的旋律是有什么乐器演奏的? (3)哼唱第三段的旋律或用打击乐器为旋律伴奏。 5、开一个音乐发布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如写一段短文、画一幅音乐情景图、演唱或演奏第三段乐段的主旋律等。 教学反思: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音乐的感受。能感受乐曲的不同情绪。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大海啊,故乡》 教学目标: 1、能够自信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大海啊,故乡》。 2、用圆润、流畅的歌声表达热爱大海、热爱家乡的感情。 3、通过系列活动激发学生对自己家乡“三峡 宜昌”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是用圆润、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2、难点是通过活动表达对自己家乡的热爱。 教学准备:有关大海、三峡的资料,钢琴、绘画用品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说一说:形容大海的词语,你想象中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 2、看一看:大海有关图片。 二、学唱歌曲: 1、师介绍创作背景及作者: 作者:王立平,歌曲是影片《大海在呼唤》的主题音乐,作于1983年。 2、初听歌曲,说一说,有什么感受? 3、采用听唱学唱歌曲: (1)跟录音学唱。 (2)生试唱,老师纠正错误的地方。 (3)指名唱,其他学生点评。 4、讨论:怎样演唱才能更好地表达歌曲的内涵? 5、共同分析,深情演唱,采用多种形式演唱;齐唱;师评价。 三、引导创作: 1、提问:大家对自己家乡了解多少? 2、欣赏有关“三峡”系列景色(图片等) 3、提问:你能用哪些方式表达你对家乡的爱?(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说出“画三峡”、“颂三峡”、“唱三峡”的主题) 4、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所喜欢的主题,进行创作,师作适当指点。 5、分别展示作品,学生老师分别作简单点评。 四、小结,结束新课。 教学反思:能感受歌曲所表达的对祖国的真挚情感。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歌曲《小螺号》 教学目标: 一、引导学生欢用快甜美的歌声演唱歌曲《小螺号》,抒发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心情。 二、学习和正确运用波音、上滑音,充分发挥其在歌曲中的表现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多变的节奏和大跳音程:感受和表现歌曲欢快活泼的情趣。 教具准备:钢琴、网络资源。 海螺、小螺号、瓶罐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复习《赶海的小姑娘》 三、引入新课 1、出示海螺,启发学生说出它的名称和生长的环境,介绍海边的人们就地取材,将海螺加工制作成小螺号以及小螺号的用途。(传递信息) 2、放映大海、沙滩、螺号等幻灯片。(接下来请同学们来看幻灯片,看了这些美丽的图画后,你们知道了这节音乐课和什么有关系了吧?) 3、今天我们将要学唱一首新歌,歌名叫“小螺号”。 播放动漫《小螺号》(同学们先欣赏歌曲《小螺号》),感受并说出歌中的“景”是怎样描绘的?歌中的“情”是怎样表达的? (我仿佛见到了宽阔的沙滩,辽阔的大海,海边还有一个小朋友正在吹小螺号) 4、跟着录音学唱歌曲,轻声地模唱几遍。 好,现在请同学们跟着音乐轻轻地哼唱。 5、讲解波音、上滑音,并要求学生找一找歌曲中有波音和上滑音的位置。 6、难点练唱。 (1)大跳音程。 3 2 5 6 6 6 (2)切分音及长音。1 6 1. 1 — 美 吔! 7、逐句教唱(侧重难点) 8、学生跟琴声练唱 9、歌曲处理: 情感要求 : 第一乐段(1~16小节)欢快、跳跃有弹性,表达出螺号声声和孩子们 期盼的心情。 第二乐段(17~28小节)舒展优美、亲切自然。 整体情绪:欢快、活泼、甜美地。 10、分男女生演唱,点唱。 11、学生试吹瓶罐,模仿螺号声,在歌曲合适处加入伴奏(将学生分成两大组,交换唱奏) 12、分小组唱,奏练习。 13、各组推荐两名学生作唱,奏表演。 三、课堂小结: 这一课的学习,大家的积极性高,主动性强,进步很快,还希望你们多利用课余时间练习,一定要背熟歌词。 教学反思: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第二单元 音乐中的故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教学目标:学生体验歌曲的意境和基本情绪,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歌曲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唱好变音唱好变音,注意音的准确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同学们踊跃发言说说妈妈给自己讲故事时,有什么感受?下面,我们来听听这首歌曲中的小朋友在听妈妈讲故事的情景,他有什么感受?同学们听了以后又有什么感受? 二、欣赏:完整的欣赏全曲,学生体验歌曲的意境和基本情绪,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歌曲的理解。请同学们说说听了以后有什么感受? 介绍歌曲:歌曲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叙述了小主人公在美丽的、恬静的夜晚,听妈妈在场院里给他们讲故事的幸福场景。第二部分叙述了妈妈在旧社会的痛苦生活,控诉了旧社会的不公。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重复。所以,歌曲是带再现的三部曲式结构。 1、歌曲: 教师弹奏乐段的歌词和旋律,让学生随琴轻声的哼唱,体会歌曲的感情。 第二乐段进行欣赏,与第一段进行比较,在情感上有什么不同。 演唱形式的听辨,每一乐段的演唱形式不同,为什么,不同的演唱形式可以表现不同的情绪,表达不同的情感。这是与歌曲所表达的情绪紧密联系的。要及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四、复听全曲,要求学生说出全曲中有那些重复的旋律,或者乐段。 全体演唱,老师和学生一起演唱 完整复听全曲。说说歌曲中哪是重复出现的?完成听听想想。 五、小结:每个人将今天的感受写下来,最好能写成日记。 教学反思:学生有表现力的演唱歌曲。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管弦乐《鹅妈妈组曲》《小拇指的故事》《瓷偶女皇》。 教学目标: 1、欣赏管弦乐《鹅妈妈组曲》《小拇指的故事》《瓷偶女皇》。 2、展开想象,根据音乐讲述《小拇指的故事》《瓷偶女皇》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引人新课。 1、复习歌曲《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2、 引入新课。法国作曲家拉威尔创作了管弦乐作品《鹅妈妈组曲》,用音乐叙述了鹅妈妈讲的5个故事,今天一起来听听其中的两个故事。鹅妈妈讲了两个什么样的故事?请同学们听音乐之后回答。 3、 这两首乐《小拇指的故事》和《瓷偶女皇》。请学生回答哪一首是《小拇指的故事》,哪一首是《瓷偶女皇》?为什么?教师可根据情况再次播放音乐。 (二)欣赏管弦乐《小拇指的故事》 1、 有谁知道童话《小拇指的故事》请给同学们讲一讲。拉威尔创作的乐曲《小拇指的故事》讲了些什么?听音乐,进一步感受乐曲,并说—说乐曲中的《小拇指的故事》。 2、教师带领学生随音乐哼唱乐曲中的主题。请学生说说主题的音乐形象。 3、学生在乐曲的伴奏下讲述自己根据音乐所想象的故事情节。 (三)欣赏管弦乐《瓷偶女皇》 1、 教师讲述童话剧《瓷偶女皇》、拉威尔创作的乐曲《瓷偶女皇》是不是对这个童话故事的完整的叙述?听音乐,正确地回答。 2、 这一步感受乐曲,并说一说乐曲是什么风格的音乐,作曲家为什么要采取这样风格的音乐。 3、 教师带领学生随音乐哼唱乐曲中的主题,请举生说说主题的音乐形象。辨别乐曲中演奏主题的主奏乐器,并说出这种乐器属于管弦乐中哪个乐器组。 4、学生在乐曲的伴奏下,讲述自己根据音乐所想象的故事情节。 (四)教师结合上堂课内容总结本课。 1、齐唱或独唱,或两种表演形式结合的方式演唱《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2、结合本堂课欣赏的管弦乐《鹅妈妈组曲》《小拇指的故事》《瓷偶女皇》,说说作为叙事性音乐,上堂课演唱的《听妈好讲那过去的事情》与这堂课欣赏的乐曲,在音乐风格、表现形式等方面有何差别。 教学反思:说出是否喜欢乐曲,并说出理由。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并表演歌曲《老鼠和大象》。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老鼠和大象》并能有表情地演唱。 2、完成老鼠和大级节奏游戏。 3、能在演唱中表演《老鼠和大象》。 教学过程: (一)简短地回顾上两堂课的内容,引人新课。 1、上两堂课同学们听了妈妈讲的故事听了鹅妈妈讲的《小拇指的故事》《瓷偶女皇》。这堂课我们听一听《老鼠和大象》的故事。 2、放录音《老鼠和大象》。 3、教师板书老鼠和大象的节奏游戏,请学生分组练习,力求将这两种不同动物的形象表现出来,然后组合在一起。 4、请学生朗读歌曲第二段“一只很小很小的老鼠……”注意朗读的音量和语气。然后在朗读中加入老鼠和大象的二声部节奏背景。 (二)教师范唱《老鼠和大象》 1、教师范唱歌曲。教师演唱之前,要求学生先表演老鼠和大象的节奏游戏作为歌曲的前奏,教师演唱当中,要求学生朗读和表演带节奏背景的第二段歌词。师生合作共同完成《老鼠和大象》的歌唱。 2、教师与学生跟琴学唱歌曲,鼓励学生积极学唱,尽快做到用歌声讲述《老鼠和大象》的故事。 3、教师分析歌曲中紧凑与舒展的劳动形象,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对比处理歌曲的演唱。尤其是歌曲二声部合唱部分,是多么舒展开阔。然后在学生的演唱中,教师加入二声部合唱的低音声部。 (三)教师带领学生学唱二声部合唱 1、在高声部轻声哼唱中,哼唱低声部的音高,可以先放慢速度学唱。 2、当两个产部各自都能听到对方的声部,战到声部融合的感觉时,稍微调整一下音量,达到两个声部音量的平衡。 (四)合成表演,结束本课 教学反思: 学生有表现力的歌唱与表演《老鼠和大象》。能和谐的演唱歌曲中的合唱部分。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钢琴独奏曲《洋娃娃的梦》。 教学目标: 1、欣赏钢琴曲《洋娃娃的梦》。 2、根播音乐创编洋娃娃的故事,并随音乐表演。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堂课内容导入新课。 1、演唱或表演《老鼠和大象》。 2、告诉学生本堂课欣赏的乐曲与洋娃娃有关,认真聆听,洋洋娃娃在做什么? (二)欣赏音乐《洋娃娃的梦》。 1、听录音,教师自己弹奏或请学生弹奏《洋娃娃的梦》。 2、启发学生思考,乐曲表现了洋娃娃几种不同的情绪,或洋洋娃娃身边发生了哪些故事情节。 3、请学生随着音乐讲述自己联想到的内容。 (三)听音乐,创编洋娃娃的故事。 (四)在《洋娃娃的梦》的音乐背景下表演。 (五)分组表演整个单元的四项内容(五个故事),结束全课。 教学反思:欣赏乐曲是富有想象力,学生愿意参与到表演活动中。 第三单元我们的田野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我们的田野》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课文内容,认识祖国田野的美丽。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阅读欣赏能力,陶冶情操。 教学重、难点: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CAI课件、录音机(音乐《我们的田野》)、VCD(歌曲《我们的田野》) 教学过程:(一)、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我们的田野》。(课件出示课题) 问:你们知道什么是田野吗? 生:田野上有野花。 生:田野上有弯弯的小河,河里有小鱼。 生:田野上有花,有草,还有各种小动物。 师:这是你们眼中的田野,现在我们就来看看课文是怎样描绘田野的吧! (二)指导阅读理解 师:请你们打开书,轻声把诗歌朗读两遍,边读边想:你认为诗歌中的那一句写的很美,为什么? 生:“碧绿的河水,流过无边的稻田”这句写的很美,因为河水很绿,稻田一眼望不到边。 师:你能读读这句吗?(生读) 出示课件:动画碧绿的河水。教师范读。 学生两人互读,指名读。 生:“无边的稻田,好象起伏的海面”这句写的很美。因为“起伏”特别美。 师:“起伏”是什么样子?(生做手势)大家也做做。 出示课件:稻田。 师:请大家在闭上眼,边听边想象:这无边的稻田,在微风的吹拂下,就象海面的波浪一样一起一伏,滚滚向前,这是多么壮观的景象啊! 睁开眼想一想,怎样才能把你的理解读出来呢? 轻声练习,再指名读,齐读。 生:“平静的湖中,开满了荷花”这句很美。因为荷花很多,都“开满”了湖。 师:你认为这句该怎么读?读一读。(生读) 出示课件:湖中开满了荷花。 师:看这荷花,荷叶在湖面上挨挨挤挤,花朵有的含苞欲放,有的已经盛开,真是美丽极了!你们喜欢吗? 生:喜欢。 师:画面这么美 ,那怎样通过朗读把这美尽可能的展现出来呢?(范读)轻声读读。两个人互相读读。指名读。 生:“金色的鲤鱼,长的多么肥大。”这句我特别喜欢,因为我喜欢鱼,鲤鱼颜色特别美,还很肥大。 师:那你就读一读这句话吧!(生读) 师:听的出来这句话确实很美,大家也读读吧。指名读。两人互相读。 出示课件:鲤鱼。 师:看这颜色,看这个儿,怎么样。你们喜欢吗?那就把你们的喜爱之情溶入到这句话中吧。范读。互读。指名读。齐读。 师:你们还找到了哪句? 生:“湖边的芦苇中,藏着成群的野鸭。”这句话美,因为我喜欢野鸭,野鸭很多还藏着。(读这句) 出示课件:芦苇和野鸭。 师:这高高的就是芦苇。咦,不是成群的野鸭吗,那些呢? 生:藏起来了。 师:这些野鸭时隐时现,有些被芦苇挡住了,就像在和我们捉迷藏似的。谁来读读这句?(指名读) 师:还有要补充的吗?(没有) 师:现在请你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老师读全文) 睁开眼睛,根据自己的理解把全文读一读。指名读第一节和第二节。 (三)提高、欣赏 师:诗歌通过河水、稻田、荷花、鲤鱼与野鸭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多么生动美丽的田野画面。我想你们了解的田野景色肯定不仅仅是这些,现在就请你们把自己了解的田野景色给我们描绘一下。两个人先互相说说。然后指名描述。 师:你们描绘的真是多姿多彩,我也想描绘一下老视眼中的田野,愿意欣赏吗? 播放音乐《我们的田野》,同时演示CAI课件五个动画。 配词: 1、田地里,满眼绿色,农民们在辛勤的耕耘。 2、秋天,高粱成熟了。看,这红红的高粱,在微风中向我们点头微笑。 3、青青的草地上野花遍地,有紫的,有黄的,有红的,有粉的,它们在争香斗艳。 4、一屡屡灿烂的阳光,透过茂密的枝叶照在林间,使林间的绿各式各样,或深、或浅、或明、或暗。5、水塘里,碧玉盘似的莲叶浮在水面,淡黄色的莲蓬亭亭玉立,雪白的莲花张开了笑脸。蜻蜓飞来,更是别有情趣。 师:这就是我为大家描绘的几幅田野风光,喜欢吗? 师:课本上《我们的田野》这首诗歌优美生动,如果配上美妙动听的音乐更是锦上添花。愿意听一听吗?(播放VCD《我们的田野》)。 教学反思:学生在歌词中体会美好的画面 第 二 、三 课 时 教学内容:田野在召唤(歌曲) 教学目标: 1、能用弹跳、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田野在召唤》。 2、让学生认识到表现田园的音乐既可以是优美的,也可以是欢快的。 教学重、难点: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田野在召唤》。 教学准备:钢琴、田野的挂图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共同演唱《师生问好歌》。 2、做放松运动 二、新课教学 1、导入:大家请看田野的挂图。我们一起来复习我们学过的歌曲《我们的田野》。下面我们再来学一首关于田园的歌曲《田野在召唤》。 2、教师范唱 3、模唱歌曲 4、按节奏,读歌词 5、画图:把你读到的歌词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学生从歌词的内容、表现把它画下来) 6、教师对歌曲处理 歌曲具有朝气蓬勃、热情奔放的特点。歌曲一开始,就以鲜明的音乐形象表现出了春天的田野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使人精神爽朗。上句前两小节的弱起小节及同音反复后的三度跳进,给人以明朗向上的感觉,上句第三小节的八分休止符的运用,又使人感到欢快、活泼、跳跃。 三、小结: 教学反思: 学生知道表现优美田园景色的音乐的特点,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一幅田园小景。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前奏曲》、《小步舞曲》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乐曲、绘画作品的欣赏和散文的朗诵,了解表现田园小景的多种艺术形式的特点。 2、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用自己掌握的艺术手段创造性地表现一幅田园小景。 教学过程: 1、 音乐于绘画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可以表现同一种意境。只是使用的材料不同。一种是用声音一种是用色彩。先请同学们欣赏英国画家康斯泰拨尔的《埃塞克斯的微合公园》,想一想画面上表现了什么? 2、讨论什么样的音乐意境与这幅画的意境相似。 3、 教师简介法国作曲家比才的《小步舞曲》《间奏曲》旋律优美,与绘画的意境是相似的。《欢乐颂》是庄严的,不适合表现幽静的田园小景。 4、 除了绘画、音乐,还可以用语言来表现田园小景。教师出示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片段,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 5、 试一试,在《间奏曲》或《小步舞曲》的伴奏下朗诵。并感受、对比有音乐伴奏和没有音乐的朗诵有什么不同? 6、 启发学生想一想,还可以用其他的艺术形式来表现吗(如唱歌、雕塑、影视等)?这一环节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 7、分组准备用各自的艺术形式来表现一幅田园小景。 8、分组展示,师生评价。 教学反思: 学生知道表现优美田园景色的音乐的特点,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一幅田园小景。 第四单元 山乡牧童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牧童》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学习和教师指导学习等方式,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培养学生演唱二声部合唱的能力。 2、感受切分节奏,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把这种节奏所表达的快乐情绪用歌声表达出来。 3、通过学唱歌曲,感受体验并用自己自然真挚地歌声表现歌曲活泼的情绪。 教学重点:感受体验歌曲活泼的情绪。 教学难点:训练学生二声部的演唱能力。 教具准备:图片(牧童、羊、白云、鲜花、绿草……)、音响资料、钢琴、歌谱。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学生听音乐做自己喜欢的动作进教室,音乐采用《请来看看我们美丽的村庄》。 2、师:今天老师带大家到一个美丽的地方去玩一玩,竖起你的小耳朵、闭上你的眼睛,仔细的听听、想想,我们要去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音乐起(背景音乐采用歌曲旋律) 配乐旁白(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朵,白云下面一片绿油油的青草地,远处,一个手提着羊鞭、身背着小笛的小孩儿,赶着小黄牛和一群雪白可爱的小羊儿走了过来,小羊儿们看到了清澈的水,高兴地在草地上打起了滚儿,津津有味地喝了起来,小孩儿也高兴的取出小笛吹起来,听,悠扬的笛声传来了……) 3、学生回答 师:“我们去的地方是一个什么样儿的地方?你仿佛看见了什么?” 生:我们仿佛来到了大草原,看到许多牛羊…… 4、请学生贴出画面 (1)师:那让我们把这美丽的地方贴画出来吧。 (2)学生选择背景画到黑板进行贴画。 (3)点题:师:“猜猜看,牛羊是谁赶来的?牧童是什么意思?” (4)生:“牛羊是牧童赶来的。”“牧童就是放牧的儿童”。 (5)贴出牧童出示课题 二、学唱歌曲 (一)掌握节奏 1、师:“看到这么美丽的画面,老师不禁想起了一首歌,你听……” 2、听录音范唱。(出示歌谱) 3、师:“歌曲的演唱情绪是什么样的?” 4、生:“非常高兴、热烈欢快……” 5、师:“歌曲采用了什么演唱形式?” 6、生:“二声部合唱”。 7、学生慢速按节奏读第一段节奏。 8、出示切分节奏X X X 9、师:“切分节奏在歌曲的什么地方出现了?共出现了几次?”(让学生指出切分节奏在歌曲中的运用) 10、学生小组讨论。 11、师:“说说切分节奏为歌曲增添了哪些音乐色彩?” 12、生:“切分节奏的运用使得音乐显得活泼、跳跃。” 13、师:“让我们带着这种活泼、欢快的情绪来朗读歌词好吗?” 14、生:“好!” 15、随音乐伴奏按节奏读歌词。(用快乐的情绪读歌词) 16、师:“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小比赛,分三组,每组一段,按节奏读歌词,比一比哪组节奏准确并能表达出活泼欢快的情绪。” 17、小组比赛(老师进行评价) (二)视唱曲谱 1、出示高声部旋律。 2、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歌谱学习。比一比,看一看哪组学的最认真,速度最快!” 3、小组进行学习,老师巡视指导。 4、师:“老师要检验一下,看看大家学得怎样,在教师钢琴伴奏下,演唱歌曲高声部旋律。” 5、学生采用拍手的形式,让学生充分感受切分节奏,体会乐曲快乐的情绪。 6、学唱二声部旋律 (1)再听歌曲(完整播放歌曲) (2)师:“你觉得这次播放的旋律和我们刚才演唱的旋律有什么不同?哪一句有和声?”学生回答,并指出歌曲有和声处。 (3)教师出示二声部旋律。 (4)分小组学唱第二、三句旋律。 (5)师:“哪组试试演唱其中的一句?”(教师钢琴指导音准) (6)小组进行演唱。 (7)师:“我们来一个旋律接龙好吗?老师演唱第一句,其它三句每组一句怎么样?” (8)生:“太棒了!” (9)完整演唱歌曲旋律。 (10)两个声部完整演唱歌曲旋律。 A、老师演唱高声部,学生演唱低声部。 B、学生分两组进行合唱。 (11)师:“看样同学们都迫不及待地想唱词了,下面我们就试着把歌词填进去演唱好吗?” (12)生:“好!” (13)分两声部进行填词演唱。 三、知识扩展: 1、师:“你们知道歌曲《牧童》是哪个地区的歌曲吗?” 2、生:“是蒙古族的”、“是外国的”……。 3、教师介绍:《牧童》是斯洛伐克民歌,斯洛伐克是一个可爱的国家,拥有肥沃的平原和连绵的高山峻岭,牧童们在自己的家乡自由地放声歌唱。 4、国旗 5、首都:布拉迪斯发。人口:539万。面积:4.9万平方公里。 6、风景欣赏: 四、小结:课下寻找斯洛伐克的相关材料。 五、随《牧童》欢快旋律出教室。 教学反思: 收集整理资料,在音乐活动中积极感受,积极参与。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继续学习歌曲《牧童》。 2、欣赏歌曲《牧童》。 教学目的: 继续学习歌曲《牧童》,在教师的指导下,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表现歌曲。欣赏歌曲《山童》,了解、感受中不同风格的同一题材和体裁的艺术作品。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斯洛伐克民歌《牧童》进教室 2、跟老师一起律动,脚的节拍要准确 二、复习歌曲 1、用歌曲《牧童》作发声训练唱(绿),老师弹奏旋律。 2、放磁带,学生复习歌曲《牧童》 三、歌曲处理 1、《牧童》是一首江苏民歌,歌曲节奏舒展,旋律优美、抒情,我们唱这首歌时不能大声喊叫,要有表情地唱。第三段歌词出现了“依呦”,老师启发,赶羊时的绵唱声,这叫衬词。老师再放音乐,看谁唱得好听,看谁有表情地唱。 2、分小组讨论,创编歌曲的力作,探讨三角铁的敲击放法。 3、放音乐,有表情演唱,部分同学表演,打三角铁,老随学生一起表演。 四、唱新歌   同学们,我想问问你们,牧童放牧,不仅能放羊,还可以放什么动物。今天我们再来学唱一首牧童放牛的歌曲《放牛歌》。(同样的画面,点击鼠标出现牛群、牧童、歌曲) 1、放课件《放牛歌》两遍,学生可默唱 2、老师弹奏并大声唱歌曲,学生小声哼唱 3、同学们,你们在歌唱中,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展开想象) 仿佛看到小牧童吹着小笛,骑着牛儿兴致勃勃把家回的情景 4、让我们再来唱一遍,仿佛你就是那个小牧童,老师看看你怎么放牧,怎样兴致勃勃回家的。(放音乐,学生唱) 五、欣赏《牧童到哪里去了》 1、这个牧童啊,每天去放牧,可是有一天牧童不知哪去了,放牧的是他的爸爸,咦,牧童到哪去了?我们来听一首歌,让同学们在歌曲中找答案?(放《牧童到哪去了》磁带) 2、有谁找到了答案? 3、师:我们找到了牧童,他在希望小学读书呢。他实现了自己上学的愿望,我们是不是为牧童高兴啊! 六、小结: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牧童往日的生活。 复习歌曲《牧童》学生表演; 复习放牛歌,可加上锣、敲、镲的节奏,如没有,可用拍手、拍腿、跺脚。 教学反思:音乐活动中积极参与。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活动:创编《山林的歌谣》。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采集生活中的声音,结合音乐作品中对其的描述,积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里,引导学生自己创编《山林的歌谣》。 教学过程: 1、播放歌曲《山童》。 2、导入:歌曲中描写了哪些林间的声音? 山风:呼呼呼呼; 小草:习唆习唆; 羊跳:蹦达蹦达; 小鸟:唧唧喳喳; 泉水:叮叮咚咚。 3、展示学生自己收集的声音。 泉水:哗哗哗哗 小草:习唆习唆 小鸟:叽喳叽喳 马蹄:嗒嗒嗒嗒 4、声部节奏:将学生自己收集的声音,转成节奏模仿,再改为二声部、三声部等。 如:泉水:哗哗哗哗 马蹄:嗒嗒嗒嗒 小草:习唆习唆 小鸟:叽喳叽喳 5、旋律写作练习。 (1)歌曲中是怎样描叙这些声音的?再听歌曲《山童》。 (2)以小组为单位,选一种形象创编旋律。 要求:选用书上给定的节奏型,在旋律写作上只用do re mi sol la (3)小组展示。 (4)根据学生情况,将学生创作的单声部旋律,组合成二声部旋律。 6、将学生的作品录制收集学生档案夹。 教学反思: 音乐活动中积极参与,学生富有想象力,音乐感受力、表现力。积极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复习演唱《我们的田野》 2、欣赏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 教学目的: 1、歌曲:有表情地演唱《我们的田野》,使学生感受乐曲的情绪和思想内容,感受音乐诸表现手段为塑造音乐形象作用,激发学生体会一首乐曲(或歌曲)如果其速度、力度等产生变化,其情绪也随着产生变化的效果。 2、通过以上的演唱和欣赏,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激发学生感受音乐作品的情绪,理解作品所塑造的音乐形象和所描绘的内容。从而提高学生欣赏音乐作品的能力。 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小黑板、图画。 教学过程: 一、播放音乐,学生击拍进入教室。 二、组织教学(略)。 三、基本练习。 1、发声练习(小黑板) 1=F 2/4 0 5|1 3|6 5|5 4|3. 5|2 1|1-‖ 要求以平稳的呼吸,优美的音色发音,一气呵成,中间不能有任何停顿,后半拍起唱为难点,发音时先弱后强。发音时,上腭自然地抬高些,使高音容易唱得圆润、响亮些。 2、视唱练习 1=C 2/4 01 34|5-|56 7i|5-|56 54|3 1|22 65|1-‖ 教师展示板书后,用教鞭指谱视唱,并指出本练习也是后半拍起唱的,同时出现连音线,使第二小节和第四小节的“5”时值增长,唱成二拍半。 视唱时,先放慢速度,让学生充分体会一下后半拍起唱的特点,然后再加快速度视唱。 四、复习歌曲 《我们的田野》是一首描写田野美丽、壮观、富饶的歌曲,歌曲曾在一九八0年获第二次少年儿童歌曲评选一等奖。要求学生以宽广、优美的声音演唱。 (一)复习曲谱 1、分析曲谱,指出容易唱错的地方, 如:第一乐句 6 5|3. 5|13 2| 错 唱成 6 5|3. 5|13 2|2 0| 第二乐句3 5|6 6.6|5 3|2-|20 32| 错 唱 成 3 5|6 6.6|5 3|2—| 第三乐句3 2|1 7|61 5| 错 唱 成 3 2|1. 7|61 5| 最后1 2|3 3.3|3 33|2 5|1-| 错 唱 成1 2|3 3.3|2 5|1-| 2、教师用钢琴弹奏曲谱1、5段,学生随琴声出拍认真默唱1、5段曲谱。 (二)复习歌词 《我们的田野》是一首描写田野美好风光的歌曲,歌词写到:美丽的田野,碧绿的小河,巍巍的群山,金色的 鱼,成群的野鸭,从远写到近,从静写到动,从地面写到天空,优美动听的曲谱和生动形象的歌词融合在一起,正如一幅幅美丽壮观的山水彩画描绘出祖国山河的无比美丽,江山如此多骄。 1、分析歌词,探讨如何唱好本歌 提问、讨论:同学们,请大家想一下,既然歌曲如此生动、优美,那我们应该如何演唱好《我们的田野》这首歌呢(主要从力度、速度、呼吸、咬字,情绪等方面入手。) 2、教师播放录音1、5段,学生认真细听,(利用空白磁带先录好1、5) 3、教师指挥,学生有表情地演唱全曲。 六、欣赏 启发谈话: 同学们,今天我们欣赏的内容是钢琴独奏曲,这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味的钢琴独奏曲,乐曲的名称叫做《牧童短笛》。板书:《牧童短笛》。 (一)介绍作者,作品及作品所表现的内容。《牧童短笛》的作者叫贺绿汀,他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家,《牧童短笛》是他的代表著,作于一九三四年。 (二)“听”完全曲,“听”后回答下列问题: 1、《牧童短笛》,由几个乐段组成?它们的情绪怎样?(分成三个乐段)。 第一乐段速度徐缓,旋律悠扬; 第二乐段速度欢快,旋律流畅; 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完全再现。 (三)分段分析,分段讲解,分段欣赏全曲 第一乐段。1=G,4/4拍,这一乐段用对位手法写成,在这一乐段里,教师启发学生想象,引导学生理解乐曲所表现的内容;乐曲的两个声部此起彼落,正如两个小牧童在牛背上对歌。 再播放录音第一乐段。 第二乐段 这一乐段由上面的C调转到G调,由4/4拍转到2/4拍,速度明显加快,通过听、讲、想、讨论,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和理解作品。对于想象丰富、发言大胆的同学要鼓励、表扬,(如:有的学生认为两个牧童不是在田野里互相追逐嬉戏,而是从牛背上下来,两个人在打水仗)。这一乐段要听后再分析。 第三乐段 本段是第一乐段的完全再现,曲调稍加装饰,使乐曲显得更加流畅、紧凑、欢快,情绪显得十分安谧,使乐曲更加充满诗情画意。最后乐声渐弱,结束在明亮的高音区,给人以诗意未尽之感。本段也听后再分析,以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让学生自己去理解作品,本曲所表现的内容好象又回到第一乐段:两个小牧童重新坐在牛背上吹笛对歌,并且赶着牛慢慢回去了…… (四)欣赏全曲 分段分析,分段欣赏全曲后,教师应让学生完整无缺地把全曲“听”一遍,以便学生加深对全曲(整体)的印象,这一遍,教师不能在中间作任何插话,以免打断学生的思路。 (五)讨论、谈体会 七、课堂小结及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养成安静聆听音乐的好习惯,积极参与体验乐曲带给人们的不同的情绪。 第五单元 欢腾的节日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快乐的泼水节》。 教学目标: 1、能富有表情地演唱《快乐的泼水节》。 2、初步了解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并产生进一步了解的愿望和对音乐的亲近感。 3、学会几个傣族的舞蹈动作,随音乐表演。 教学过程: 1、导入:(播放泼水节的录像片段) 师:我们今天将学唱的歌曲就是表现傣族人民泼水节情景的。 2、学唱歌曲《快乐的泼水节》 (1)教师范唱或播放范唱带,使学生对歌曲的内容、情绪、音调、节奏、速度有所了解。 随范唱的录音学唱歌词。注意区分“X.X XX”“ X X X.X”这两种不同的节奏和第二段歌词“人人 都像只 ∣小水 鸟∣”节奏的正确。难点是结束句中“哎罗”两字,起于第二拍的后半句,可用指挥手势予以提示。 (2)引导学生分析乐谱,哪两个乐句节奏完全一,音调也大多相同,两处不同的音调你能唱准吗。 (3)学唱第一、二乐句的歌谱,可结合运用听唱法。 (4)随伴奏带再学唱几遍歌词。 (5)介绍傣族乐器锣与象脚鼓的斗争,部分学生可用大锣和铃鼓模仿其音响。 3、学生几个傣族舞蹈动作,随音乐自由表演。 傣族人民与其他少数民族一样,都是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的舞蹈动作很有特点,也不难学,请同学们跟着老师学跳几个傣族舞蹈的动作。 三、音乐活动:当学生初步学会后可让他们伴随《快乐的波水节》的音乐自由起舞,也可以作些即兴的变化,教师还可以再找些傣族风格的乐曲来代替《快乐的泼水节》,这不但可使学生更增添兴趣,而且可让他们更多地接触傣族风格的音乐。 四、最后在边唱边舞蹈中结束全课。 教学反思: 学生对本课有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唱歌时感情投入,歌声整齐,音乐活动积极参与。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弹拨乐合奏《塔吉克的节日》和中阮独奏《火把节之夜》。 教学目标: 1、继续培养良好的倾听音乐的习惯,能随音乐展开丰富的想象。 2、 初步了解塔克族及该民族乐器常用的民族乐器鹰笛和手鼓,了解火把节的概况和民族乐器的中阮。 3、学习演奏手鼓,为乐曲伴奏。 教学过程: 1、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表现傣族泼水节欢快情景的歌曲《快乐的泼水节》,今天我们要到傣族的山乡去“旅游”,参加他们的火把节。现在我们先来欣赏中阮独奏《火把节之夜》。 2、欣赏中阮独奏《火把节之夜》 提出要求:同学们已经到了四年级了,今后欣赏的乐曲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好听,器乐曲没有歌词,该怎样欣赏呢,首先能跟着哼唱几遍,以后有一听到这个主题就能说出这乐曲的曲名和作者,这也是我们欣赏音乐的重要目标之一。再者,听音乐时要根据乐曲的标题展开联想和相象,想象越丰富,你对乐曲的理解就越深,对“对音乐语言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人教出版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63468.doc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2578887.html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