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文言文复习资料学习知识点归纳(精品,全面).doc
.文言文复习知识点归纳要点及要求 1、文学常识(准确熟练,不混淆,不错字、注意与本文有关的文章及文学知识) 2、字形、字音(认准、读对,注意形近字、多音字和通假字) 3、默写(要求背诵的古诗文)(准确熟练,书写规范、不写错字、白字、不掉字、不多字、不写草字、不写简化字、字体工整、字迹清晰。注意名句、主旨句、描写句、运用修辞句) 4、实词翻译(以书中注释为主,准确,全面,特殊用法、注释中有“这里指什么”的要注意。) 5、句子翻译(关键字、名句,准确、流畅、完整,体现重点词含义) 6、文章内容要点(文章中心思想,作者思想感情、态度、性格特征及精神品质,段意、层意、句意、结构特点、写法特点、自己的感受。补充事例及名言。)桃花源记一、文学常识作者:陶渊明,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东晋诗人,散文家。本文选自陶渊明集。还学过他的诗文有归园田居(其三)饮酒等。二、重点字词1、通假字 便要还家 “要”通“邀”,邀请。2、古今异义词(1)阡陌交通 交通:交错相通。 (2)无论魏晋 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妻子和儿女。 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 (4)芳草鲜美 鲜美:鲜艳美丽。 (5)不足为外人道也 不足:不值得。3、词类活用 渔人甚异之 异:对感到惊异。4、一词多义(1)志 处之志之(作标记) 寻向所志(标记,)(2)寻 寻向所志(寻找) 寻病终(不久)(3)为 捕鱼为业(作为) 不足为外人道也(向)5、重点词语解释(1)缘溪行 缘:沿着。 (2)欲穷其林 穷:穷尽。 (3)桑竹之属 属:类。(4)悉如外人 悉:全部、完全。 (5)黄发(老人)垂髫(小孩) (6)并怡然自乐 并:都。 (7)咸来问讯 咸,都。 (8)具答之 具:详尽地。 (9)便扶向路 扶:沿、顺着。 向:从前的、旧的。三、理解性默写1、文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桃花林奇异景象)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文中是什么吸引渔人欲穷其林的?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3、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4、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人们生活美好的句子: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本文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6、交代桃源人来历的句子: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四、成语(1)世外桃源:与世隔绝,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后用此成语指虚构的超脱现实的安乐美好的地方。(2)豁然开朗:豁然,开阔明亮的样子。形容由狭窄阴暗突然变为开阔敞亮。也比喻心理突然悟出道理而感觉明朗。(3)无人问津:津,渡口。没有人来寻访问路。后用此成语比喻没有人过问,受到冷遇。(4)落英缤纷:落英,落花。缤纷,繁多的样子。鲜花纷纷飘落,形容春天美好的景色。也指花儿凋谢的暮春天气。五、课文内容理解1、线索: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发现访问离开再寻。2、顺序:时间顺序。3、本文中第三段描写了桃花源人怎样的社会风尚?(简答):生活幸福;热情好客,民风淳朴。 4、本文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人为何叹惋不已?为什么“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5、本文的哪两件事能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理想社会?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未果,寻病终。 6、渔人离开桃源后,还写太守与刘子骥先后探访未果的情形的作用是什么? 增添神秘色彩。暗示这是一个虚构的无法实现的理想世界7、作者描绘的理想社会有怎样的特点?作者描绘了一个没有剥削和压迫,没有战争,和平安定,民风淳朴,人人安居乐业,各得其所,平等自由,和谐幸福的社会。同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照。8、“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理想世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呢?寄寓了作者的政治理想,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社会的不满,也反映了广大人民的美好愿望。或:为了寄托美好理想,追求自由生活。 陋室铭一、文学常识 1、文章的作者是唐朝诗人刘禹锡。 2、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 二、语音 馨(xin) 鸿儒(r) 调(tio)素琴 案牍(d) 三、词语解释1、词类活用 有仙则名 名:有名(出名、闻名)。 无丝竹之乱耳 乱:使扰乱。 无案牍这劳形 劳:使劳累。2、重点词语解释 (1)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灵:灵异,神奇。 (2)谈笑有鸿儒 鸿:大。(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斯:此,这。 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4)往来无白丁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5)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调:调弄,这里指弹。金经:佛经。(6)无丝竹之乱耳 丝竹: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丝:本指弦乐器。竹:本指管乐器。(7)无案牍这劳形 形:形体、身体。案牍:官府公文。四、重点语句翻译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孔子云:“何陋之有。”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3、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 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人帘里。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五、理解性默写 1、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文章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文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作者把自己与古代贤士相比,表现高尚情趣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6、陋室铭一文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孔子云:何陋之有? 7、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8、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六、课文内容理解 1、文章举诸葛庐、子云亭的例子有何作用?以诸葛庐、子云亭与“陋室”作比,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2、结尾引用孔子的话有何作用?引用孔子的话说明“陋室”“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一句呼应,是全文点睛之笔,隐含“陋室”主人是君子之意,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3、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七、开放性试题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功颂德的文字,后成为一种文体。人们经常用“座右铭”来激励鞭策自己。请你从平时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一则有关学习方面的“座右铭”。 示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爱莲说 一、文学常识(宋代哲学家 周敦颐)二、语音甚蕃( ) 淤泥( ) 濯清涟( )( ) 亵玩( )三、词语解释1、词类活用 不蔓不枝 蔓:生枝蔓。 枝:长枝节。2、重点词语解释可爱者甚蕃 蕃:多。 (2)香远益清 益:更。 (3)亭亭净植 植:立。(4)陶后鲜有闻 鲜:少。 (5)濯清涟而不妖 濯:洗涤。 妖:妖媚。(6)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而:却。 亵:亲近而不庄重。 (7)宜乎众矣 宜:应当。 (8)晋陶渊明独爱菊 独:只,仅 四、重点语句翻译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对于)莲花的爱好,同我一样的还有谁呢?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只爱莲花,(因为它)出于污泥却不受污染,在清水中洗净后却不妖媚。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芬芳远播更显清香,高高地洁净地直立在那里。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轻易地玩弄它。5、噫 !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唉!爱菊花(的人),(从)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过。6、莲,花之君子者也。 莲花,是花中的君子。7、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牡丹的人,应当是很多了。五、划分朗读节奏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4、牡丹,花/之富贵者也六、理解性默写1、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 2、描写莲花高洁质朴庄重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3、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香远益清。4、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5、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莲,花之君子者也。七、课文内容理解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的?这些描写蕴含了君子哪些品质?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高洁、质朴、庄重,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不孤高自许。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正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 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2、文中的莲花比喻君子(道德高尚的人),写“菊花”和“牡丹”的作用是什么?衬托莲花中君子的美好形象。3、“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照应了上文的“世人甚爱牡丹”。结尾这一句感叹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对追名逐利(追求富贵、贪慕富贵)、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4、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课文中的“牡丹”、“菊”、“莲”分别象征什么样的人?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怎样的思想感情?(1) 牡丹,象征追求功名、富贵的人。(2) 菊,象征追求独立人格的隐士。(3) 莲,象征品行高尚的君子。(思想感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5、本文所用的修辞有:排比、设问、比喻。 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抒情。 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 6、陶渊明独爱菊,表明他追求隐逸的生活态度;世人甚爱牡丹,表明世人贪慕富贵的生活态度;周敦颐独爱莲,表明他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八、开放性试题1、短文赞扬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可现实生活中,有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请简述理由。(提示:针对某一种观点或将两者结合起来谈均可,但必须扣住“人与环境”的关系)2、你喜欢哪种花?请简要说明喜欢的原因。3、作者认为,菊是“花之隐逸者”,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为什么?(同意与否均可,理由要能支撑观点。)三峡一、文学常识 作者:郦道元,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 。三峡一文出自水经注这是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二、语音略无阙处(qu) 重岩叠嶂(zhng) 不见曦月(x) 沿溯阻绝(s) 素湍绿潭(tun)绝山献多生怪柏(yn) 飞漱其间(sh) 属引凄异(zh)三、词语、句子翻译1、通假字 阙;同“缺”。2、重要词语自:在。 嶂:像屏障一样的高山。 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襄:上。 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或王命急宣(或:有时。) 御:驾。良:很,非常。 素;白色。 山献:山峰。 旦;早晨。 漱,这里是冲荡的意思。 朝:早晨。 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肃:寂静。 属 :连接。 引:延长。 3、特殊用法奔:飞奔的马。 湍:急流的水。 三声:几声。三,这里不是确数。4、一词多义属: 属引凄异(连接)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属予作文以记之(嘱咐)。绝: 哀转久绝(消失) 绝山献(极) 阻绝(断)自: 自三峡(在 ) 自非(如果)5、古今异义词或王命急宣 古义:有时。 今义: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6、重点句翻译(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4)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5)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四、理解性默写(1)写山连绵不断(长)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写山高峻的句子:重岩叠嶂,隐天蔽日。(3)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4)写夏天水势凶险的句子:夏水襄陵,沿溯阻绝。(5)侧面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6)文章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绿潭”“倒影”的静景,也描写了“素湍”回清”“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7)引用渔歌衬托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五、结构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作者是从山、水两方面描写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描绘出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六、文章内容理解1、由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一诗句,你想到三峡中与此意境相同的句子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文章第一段写山,第二段写水,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写山的特点,为写水设置了条件或为下文作铺垫,山高水的落差大,水速自然急速。3、本文写春冬之景,用素、绿、清、影四字突出其特点。写秋季景色,用寒、肃、凄、哀四字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出来。4、文末以渔歌作结有什么作用?引用渔歌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季肃杀、凄凉的气氛。 5、本文的中心是:描写三峡的雄伟山势和四季景色,表达了对祖国山水风光的热爱。6、本文写景的特点是什么?在四季变化中展现三峡奇异的山水美景,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动静结合。7、结合文章内容,用一句话概括三峡的景色特点:雄奇险峻,清幽秀丽。8、为什么不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而是从夏、春冬写到秋?9、你喜欢文中那一点?说出喜欢的原因。(从语言、用词、修辞、写法、感情等方面,选一点分析。)10、本文语言精致、洗炼,用语俏丽贴切,选一点分析。( 如:描写三峡春冬时,因急流险滩,雪浪飞溅,故以“素”字修饰“湍”,因潭水澄碧,深沉宁静,故以“绿”字修饰“潭”字。如:“ 飞漱其间”的“飞”字形象地写出了瀑布从天而降,落下深谷的气势。)记承天寺夜游一、文学常识 作者:苏轼,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学过他的文章(词)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浣溪沙。 二、词语、句子解释1、重点词语解释 (1)念无与为乐者 念:考虑,想到。 (2)怀民未寝 寝:睡觉。(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只是。 闲人:清闲的人。 (4)相与步中庭 相与:共同,一起。 步:散步,漫步。 (5)庭下如积水空明 空明:形容水的清澈透明。 (6)月色入户 户:门。 (7)欣然起行 欣然:高兴的样子。 行:走。 (8)解衣欲睡 解:脱、脱下。 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张怀民也没睡,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散步。(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月光照在庭院中,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有像藻和荇似的水草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哪一夜没有月亮呢?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很少有像我们两个这样的清闲的人罢了! 三、理解性默写 1、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主旨句) 3、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月色入户,无与为乐。 四、课文内容理解 1、全文以“月光”为线索,依据作者的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夏夜月景图,创设了一种清幽宁静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2、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请按不同的表达方式划分层次,并写出各层次大意。 记叙、描写、抒情。 第一层:(1-3句)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庭院漫步。(叙事,交代清楚了时间、地点、同游者、游历的缘由) 第二层:(4句)观月赏景。(写景,描绘庭中月色) 第三层:(最后3句)月夜问天,自喻闲人。(抒情,点出作者复杂的情怀) 3、体会“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一句的妙处。此句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4、你是如何理解文中“闲人”的含义? “闲人”即清闲的人,它含有复杂的意味,既指有闲情雅致的人,又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5、文章表现作者怎样的复杂感情? 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6、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写出两句),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 遂至承天寺。理由:唯张怀民可以同乐。 怀民亦未寝。理由:心境相同,欣赏趣味相同。 相与步于中庭。理由:关系亲密。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理由:志同道合,志趣相投,命运相同。
收藏
编号:2578929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49.52KB
格式:DOC
上传时间:2020-04-21
8
金币
- 关 键 词:
-
年级
文言文
复习资料
学习
知识点
归纳
精品
全面
- 资源描述:
-
.\
文言文复习知识点归纳
要点及要求
1、文学常识(准确熟练,不混淆,不错字、注意与本文有关的文章及文学知识)
2、字形、字音(认准、读对,注意形近字、多音字和通假字)
3、默写(要求背诵的古诗文)(准确熟练,书写规范、不写错字、白字、不掉字、不多字、不写草字、不写简化字、字体工整、字迹清晰。注意名句、主旨句、描写句、运用修辞句)
4、实词翻译(以书中注释为主,准确,全面,特殊用法、注释中有“这里指什么”的要注意。)
5、句子翻译(关键字、名句,准确、流畅、完整,体现重点词含义)
6、文章内容要点(文章中心思想,作者思想感情、态度、性格特征及精神品质,段意、层意、句意、结构特点、写法特点、自己的感受。补充事例及名言。)
《桃花源记》
一、文学常识
作者:陶渊明,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东晋诗人,散文家。本文选自《陶渊明集》。还学过他的诗文有《归园田居》(其三)《饮酒》等。
二、重点字词
1、通假字 便要还家 “要”通“邀”,邀请。
2、古今异义词
(1)阡陌交通 交通:交错相通。 (2)无论魏晋 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妻子和儿女。 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
(4)芳草鲜美 鲜美:鲜艳美丽。 (5)不足为外人道也 不足:不值得。
3、词类活用 渔人甚异之 异:对……感到惊异。
4、一词多义
(1)志 处之志之(作标记) 寻向所志(标记,)
(2)寻 寻向所志(寻找) 寻病终(不久)
(3)为 捕鱼为业(作为) 不足为外人道也(向)
5、重点词语解释
(1)缘溪行 缘:沿着。 (2)欲穷其林 穷:穷尽。 (3)桑竹之属 属:类。
(4)悉如外人 悉:全部、完全。 (5)黄发(老人)垂髫(小孩)
(6)并怡然自乐 并:都。 (7)咸来问讯 咸,都。
(8)具答之 具:详尽地。 (9)便扶向路 扶:沿、顺着。 向:从前的、旧的。
三、理解性默写
1、文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桃花林奇异景象)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文中是什么吸引渔人"欲穷其林"的?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3、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人们生活美好的句子: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本文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6、交代桃源人来历的句子: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四、成语
(1)世外桃源:与世隔绝,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后用此成语指虚构的超脱现实的安乐美好的地方。
(2)豁然开朗:豁然,开阔明亮的样子。形容由狭窄阴暗突然变为开阔敞亮。也比喻心理突然悟出道理而感觉明朗。
(3)无人问津:津,渡口。没有人来寻访问路。后用此成语比喻没有人过问,受到冷遇。
(4)落英缤纷:落英,落花。缤纷,繁多的样子。鲜花纷纷飘落,形容春天美好的景色。也指花儿凋谢的暮春天气。
五、课文内容理解
1、线索: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发现——访问——离开——再寻。
2、顺序:时间顺序。
3、本文中第三段描写了桃花源人怎样的社会风尚?
(简答):生活幸福;热情好客,民风淳朴。
4、本文"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人为何叹惋不已?为什么“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5、本文的哪两件事能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理想社会?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未果,寻病终。
6、渔人离开桃源后,还写太守与刘子骥先后探访未果的情形的作用是什么?
① 增添神秘色彩。②暗示这是一个虚构的无法实现的理想世界
7、作者描绘的理想社会有怎样的特点?
作者描绘了一个没有剥削和压迫,没有战争,和平安定,民风淳朴,人人安居乐业,各得其所,平等自由,和谐幸福的社会。同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照。
8、“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理想世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呢?
寄寓了作者的政治理想,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社会的不满,也反映了广大人民的美好愿望。或:为了寄托美好理想,追求自由生活。
《陋室铭》
一、文学常识
1、文章的作者是唐朝诗人刘禹锡。
2、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
二、语音
馨(xin) 鸿儒(r) 调(tio)素琴 案牍(d)
三、词语解释
1、词类活用
有仙则名 名:有名(出名、闻名)。
无丝竹之乱耳 乱:使……扰乱。 无案牍这劳形 劳:使……劳累。
2、重点词语解释
(1)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灵:灵异,神奇。 (2)谈笑有鸿儒 鸿:大。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斯:此,这。 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4)往来无白丁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5)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调:调弄,这里指弹。金经:佛经。
(6)无丝竹之乱耳 丝竹: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丝:本指弦乐器。竹:本指管乐器。
(7)无案牍这劳形 形:形体、身体。案牍:官府公文。
四、重点语句翻译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孔子云:“何陋之有。”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3、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 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人帘里。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五、理解性默写
1、《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文章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文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作者把自己与古代贤士相比,表现高尚情趣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6、《陋室铭》一文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孔子云:何陋之有?
7、《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8、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六、课文内容理解
1、文章举诸葛庐、子云亭的例子有何作用?
以诸葛庐、子云亭与“陋室”作比,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2、结尾引用孔子的话有何作用?
引用孔子的话说明“陋室”“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一句呼应,是全文点睛之笔,隐含“陋室”主人是君子之意,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3、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七、开放性试题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功颂德的文字,后成为一种文体。人们经常用“座右铭”来激励鞭策自己。请你从平时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一则有关学习方面的“座右铭”。 示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爱莲说》
一、文学常识(宋代哲学家 周敦颐)
二、语音
甚蕃( ) 淤泥( ) 濯清涟( )( ) 亵玩( )
三、词语解释
1、词类活用 不蔓不枝 蔓:生枝蔓。 枝:长枝节。
2、重点词语解释
可爱者甚蕃 蕃:多。 (2)香远益清 益:更。 (3)亭亭净植 植:立。
(4)陶后鲜有闻 鲜:少。 (5)濯清涟而不妖 濯:洗涤。 妖:妖媚。
(6)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而:却。 亵:亲近而不庄重。
(7)宜乎众矣 宜:应当。 (8)晋陶渊明独爱菊 独:只,仅
四、重点语句翻译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对于)莲花的爱好,同我一样的还有谁呢?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只爱莲花,(因为它)出于污泥却不受污染,在清水中洗净后却不妖媚。
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芬芳远播更显清香,高高地洁净地直立在那里。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轻易地玩弄它。
5、噫 !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唉!爱菊花(的人),(从)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过。
6、莲,花之君子者也。 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7、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牡丹的人,应当是很多了。
五、划分朗读节奏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4、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六、理解性默写
1、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
2、描写莲花高洁质朴庄重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香远益清。
4、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5、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莲,花之君子者也。
七、课文内容理解
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的?这些描写蕴含了君子哪些品质?
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高洁、质朴、庄重,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不孤高自许。
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正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 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
2、文中的莲花比喻君子(道德高尚的人),写“菊花”和“牡丹”的作用是什么?
衬托莲花中君子的美好形象。
3、“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照应了上文的“世人甚爱牡丹”。结尾这一句感叹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对追名逐利(追求富贵、贪慕富贵)、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4、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课文中的“牡丹”、“菊”、“莲”分别象征什么样的人?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1) 牡丹,象征追求功名、富贵的人。(2) 菊,象征追求独立人格的隐士。(3) 莲,象征品行高尚的君子。
(思想感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5、本文所用的修辞有:排比、设问、比喻。 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抒情。 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
6、陶渊明独爱菊,表明他追求隐逸的生活态度;世人甚爱牡丹,表明世人贪慕富贵的生活态度;周敦颐独爱莲,表明他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八、开放性试题
1、短文赞扬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可现实生活中,有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请简述理由。
(提示:针对某一种观点或将两者结合起来谈均可,但必须扣住“人与环境”的关系)
2、你喜欢哪种花?请简要说明喜欢的原因。
3、作者认为,菊是“花之隐逸者”,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为什么?
(同意与否均可,理由要能支撑观点。)
《三峡》
一、文学常识
作者:郦道元,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 。《三峡》一文出自《水经注》这是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二、语音
略无阙处(quē) 重岩叠嶂(zhng) 不见曦月(xī) 沿溯阻绝(s) 素湍绿潭(tuān)绝山献多生怪柏(yǎn) 飞漱其间(sh) 属引凄异(zhǔ)
三、词语、句子翻译
1、通假字 阙;同“缺”。
2、重要词语
自:在。 嶂:像屏障一样的高山。 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襄:上。
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或王命急宣(或:有时。) 御:驾。
良:很,非常。 素;白色。 山献:山峰。 旦;早晨。 漱,这里是冲荡的意思。 朝:早晨。 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肃:寂静。 属 :连接。
引:延长。
3、特殊用法
奔:飞奔的马。 湍:急流的水。 三声:几声。三,这里不是确数。
4、一词多义
属: 属引凄异(连接)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属予作文以记之(嘱咐)。
绝: 哀转久绝(消失) 绝山献(极) 阻绝(断)
自: 自三峡……(在 ) 自非……(如果)
5、古今异义词
或王命急宣 古义:有时。 今义: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
6、重点句翻译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5)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四、理解性默写
(1)写山连绵不断(长)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写山高峻的句子: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3)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4)写夏天水势凶险的句子: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5)侧面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6)文章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绿潭”“倒影”的静景,也描写了“素湍”回清”“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7)引用渔歌衬托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五、结构
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
作者是从"山"、"水"两方面描写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描绘出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六、文章内容理解
1、由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一诗句,你想到《三峡》中与此意境相同的句子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文章第一段写山,第二段写水,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
写山的特点,为写水设置了条件或为下文作铺垫,山高水的落差大,水速自然急速。
3、本文写春冬之景,用素、绿、清、影四字突出其特点。写秋季景色,用寒、肃、凄、哀四字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出来。
4、文末以渔歌作结有什么作用?
引用渔歌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季肃杀、凄凉的气氛。
5、本文的中心是:描写三峡的雄伟山势和四季景色,表达了对祖国山水风光的热爱。
6、本文写景的特点是什么?
在四季变化中展现三峡奇异的山水美景,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动静结合。
7、结合文章内容,用一句话概括三峡的景色特点:雄奇险峻,清幽秀丽。
8、为什么不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而是从夏、春冬写到秋?
9、你喜欢文中那一点?说出喜欢的原因。((从语言、用词、修辞、写法、感情等方面,选一点分析。)
10、本文语言精致、洗炼,用语俏丽贴切,选一点分析。
( 如:描写三峡春冬时,因急流险滩,雪浪飞溅,故以“素”字修饰“湍”,因潭水澄碧,深沉宁静,故以“绿”字修饰“潭”字。如:“ 飞漱其间”的“飞”字形象地写出了瀑布从天而降,落下深谷的气势。)
《记承天寺夜游》
一、文学常识
作者:苏轼,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学过他的文章(词)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浣溪沙》。
二、词语、句子解释
1、重点词语解释
(1)念无与为乐者 念:考虑,想到。 (2)怀民未寝 寝:睡觉。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只是。 闲人:清闲的人。
(4)相与步中庭 相与:共同,一起。 步:散步,漫步。
(5)庭下如积水空明 空明:形容水的清澈透明。 (6)月色入户 户:门。
(7)欣然起行 欣然:高兴的样子。 行:走。 (8)解衣欲睡 解:脱、脱下。
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张怀民也没睡,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散步。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光照在庭院中,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有像藻和荇似的水草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哪一夜没有月亮呢?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很少有像我们两个这样的清闲的人罢了!
三、理解性默写
1、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主旨句)
3、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月色入户,无与为乐。
四、课文内容理解
1、全文以“月光”为线索,依据作者的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夏夜月景图,创设了一种清幽宁静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2、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请按不同的表达方式划分层次,并写出各层次大意。
记叙、描写、抒情。
第一层:(1-3句)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庭院漫步。(叙事,交代清楚了时间、地点、同游者、游历的缘由)
第二层:(4句)观月赏景。(写景,描绘庭中月色)
第三层:(最后3句)月夜问天,自喻闲人。(抒情,点出作者复杂的情怀)
3、体会“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一句的妙处。
此句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4、你是如何理解文中“闲人”的含义? “闲人”即清闲的人,它含有复杂的意味,既指有闲情雅致的人,又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
5、文章表现作者怎样的复杂感情?
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
6、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写出两句),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
①遂至承天寺。理由:唯张怀民可以同乐。
②怀民亦未寝。理由:心境相同,欣赏趣味相同。
③相与步于中庭。理由:关系亲密。
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理由:志同道合,志趣相投,命运相同。
展开阅读全文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