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三单元《春秋笔法》教案.doc
《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三单元《春秋笔法》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三单元《春秋笔法》教案.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春秋笔法教学设计单元教学目标 1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识记文中的名句。 2引导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中国古代历史著作的体例,体会左传的叙事风格。 3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史学的实录精神,探究“春秋笔法”的文化内涵。 教学时数: 三课时 教学设想: 课堂教学紧扣晋灵君不君,而“相关读物”所选史通是中国史学理论名著,节选部分论述史书的“直书”原则,列举了大量事例说明直书的难能可贵,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史学的优良传统。“大视野”所选翦伯赞怎样研究中国历史是同类文章较浅近的,文章对古代史书的体裁、史学的发展历程、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等问题,都有深入浅出的解说,这两篇都布置学生自己在课后自学。 教学
2、过程: 一、 单元知识介绍: 何谓春秋笔法? 所谓“春秋笔法”,顾名思义,一种笔法而已,或者说一种使用语言的艺术,是孔子首创的一种文章写法。 春秋,鲁国史书。相传为孔子所修。经学家认为它每用一字,必寓褒贬,后因以称曲折而意含褒贬的文字为“春秋笔法”。历史上,左丘明发微探幽,最先对这种笔法作了精当的概括:“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非贤人谁能修之?”(译文:春秋的记述,用词细密而意思显明,记载史实而含蓄深远,婉转而顺理成章,穷尽而无所歪曲,警诫邪恶而褒奖善良。如果不是圣人谁能够编写?) 由于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行文中虽然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
3、法,但是却通过细节描写,修辞手法(例如词汇的选取)和材料的筛选,委婉而微妙地表达作者主观看法。后世作者为了阐述孔子的思想,撰写了专门的著作以解释春秋的内在涵义,特别是其中涉及礼的一些细节。这种作法被称为微言大义,或者春秋笔法,被中国古代的传统所褒扬。 史学知识简介: 中国古代修史的传统非常悠久。中国现存最早的历史著作是尚书和春秋。尚书是历史文献集,春秋是编年体史书。这两部书后来成为儒家经典,列入经部。中国的史学在春秋战国时期经历了第一个高峰,出现了许多优秀历史著作,但这些史书大多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散佚了。流传至今的有国语左传战国策等。两汉时期中国史学继续发展,史记和汉书是这个时期最重要的两部史
4、书。史记创立了纪传体史书体例,汉书则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这两部书成为后代正史的典范。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史学的第二个高峰。这个时期史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问,并出现了许多新的史书体裁,史书的地位也逐渐提高到仅次于经的一大部类。隋唐五代在中国史学发展史上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个时期诞生了我国第一部史学理论著作史通(刘知几),对唐以前的史学和史书发展做了系统的总结。两宋时期是史学的第三个高峰,无论是史籍的种类、数量和质量都超过了前代,且为元明所不及。这个时期最重要的历史著作是司马光主编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元明时期史学没有大的发展,值得一提的史书只有马端临的文献通考。史学在清朝获得了较大的发展。清代
5、史学的主要成就是史考和史论。 随着史学的发展,史书的体裁也逐渐丰富起来。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是编年体、纪传体和纪事本末体。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纪传体:东亚史书的一种形式,是以本纪、列传人物为纲、时间为纬、反映历史事件的一种史书编纂体例。纪事本末体:是以事件为中心的著史体裁。纪事本末体裁,每事一题,为一专篇,把分散的材料,按时闲先後加以集中叙述,兼有编年体和纪传体的优点,详於记事,方便阅读。 二、 导入: 长勺之仗在春秋中就只有一句话:“十年春,王正月,公败齐师于长勺。”左传中有了曹刿论战(初语教材)文字。 再看春秋中的一句话:秋
6、九月乙丑,晋赵盾弑其君夷皋。 看来这个赵盾是个阴谋家了。事情究竟如何呢,请看左传中的晋灵公不君。 三、 文化文学常识简介: 1)左传又名左氏春秋,是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全书共60卷,记载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至鲁悼公四年(前464年)二百五十余年间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等有关活动及重大事件(其叙事更至于悼公十四年(前454年)。其内容包括天文历法、政治制度、社会经济等各个方面,是我国研究先秦历史的重要文献。 左传之后,司马迁发展了左传的传统,写出了亦史亦文的史记,宋代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不仅内容上与之相接续,体裁、手法亦以之为法。宋人对左传太史公书、韩文、杜诗,皆熟读暗诵,“虽支枕据鞍间,与
7、对卷无异”(陆游杨梦锡集句杜诗序)。可见左传对我国后世影响巨大,在我国文史界占有较高的地位。 2)释题:本文选自左传宣公二年,题目是编者后加的。晋灵公,从其谥号“灵”可见,他不是一个好国君。晋灵公,名夷皋,晋襄公之子,文公之孙,历史上有名之暴君,鲁文公七年即位,在位14年,鲁宣公二年被大臣赵穿所杀。谥号曰“灵”,谥法称“乱而不损曰灵”。此为无道君隐讳的说法 不君不行君道。君:名词用作动词。 四、 文本研读: 1)通读全文,找出难读字音并进行标注。 课件展示。 2)齐读。 3)梳理文章第一自然段: 字词、翻译见课件。 作者首先从晋灵公的劣迹写起,表明晋灵公被杀完全是咎由自取。(问题:作者开篇写晋
8、灵公写了几件事?分别表现了晋灵公什么特点?)作者开篇就写了三件事:第一件事:“厚敛以雕墙”。这表现了他的贪婪;第二件事:“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这表现了他的荒唐;第三件事:“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置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这又表现出他的残暴。 接下去大臣们对晋灵公的劝谏。在这里,作者运用了繁简对比的手法。用繁笔写的是士季进谏。在下段则是简笔写了赵盾的进谏。(问题二:士季如何上谏?灵公如何应对?) 齐读感悟。 4)梳理文章第二自然段: 字词略,见课件。 本段写赵盾骤谏,招来杀身之祸。一方面可以看出赵盾的忠诚,另一方面也能深刻地记住鉏麑的光辉形象。鉏麑奉灵公之命来刺杀赵盾,但当他看到“盛服将
9、朝”的赵盾时,他产生了强烈的心理矛盾,最后他选择了自杀。 问题三:鉏麑当时就死了,死前的内心独白从何而知? 明确:“悬揣”根据当时的情境、事情的结果和人物的性格行为进行的合理想象。 符合人物性格,合理解释结果,非但不觉得失实,反而有历史“带入感”。 5)课文第三、四段: 字词译文见课件 写晋灵公设宴,计划在酒席上刺杀赵盾。这次出场的是两个武士,提弥明和灵辄。 问题四:提弥明是怎样的一个人?在课文中找出具体的语言品读。 提弥明在赵盾赴宴后知道了灵公的阴谋,他不是贸然出击,而是首先讲礼法:“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以此作为让赵盾离开的理由,表现出机智的一面。晋灵公不仅没有理睬提弥明所讲的君臣之
10、理,反而唤猛犬去咬赵盾,这再次表现出晋灵公的“不君”。提弥明与猛犬和甲士们英勇搏斗,最终不敌身亡。 提弥明勇猛善战,而且讲究策略。 问题五:灵辄又是怎样的一个人? 灵辄是在提弥明在与甲士们搏斗中出场,他本是灵公的甲士,却反戈一击,救出了赵盾。当赵盾询问恩人姓名时,他只说是“翳桑之饿人”。在灵辄此次出场前,作者运用了插叙的手法,补充交代了当年赵盾在首阳山救灵辄的一段往事。 灵辄则是知恩图报,是非分明。 (提醒学生注意插叙手法的使用) 6)课文第五段: 字词、译文。 本段写晋灵公行为不符合君道被杀,赵盾听说后返国。表现了赵盾对祖国的一片赤诚之心。同时这段也是解释“赵盾弑其君”的最重要的一段。 问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春秋笔法 人教版 选修 中国文化 经典 研读 第三 单元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