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版)专题十七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版)专题十七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doc(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专题十七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好事近渔父词朱敦儒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 【注】朱敦儒,宋高宗绍兴19年辞官离开朝廷,长期隐居浙江嘉兴。(1)作者在词中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借此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境?答:_(2)请结合全词简析下片的表现手法。答:_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未展芭蕉钱珝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1)本诗突出的特点是连用了几个比喻,请任选一处分析其意蕴及表达效果。答:_(2)咏物诗一般要有所寄托,这首诗究竟表达
2、了作者怎样的寄托,历来没有定论。你认为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寄托?答:_3(2010年深圳二模)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自励(其二)梁启超献身甘作万矢的,著论求为百世师。誓起民权移旧俗,更研哲理牖新知。十年以后当思我,举国犹狂欲语谁?世界无穷愿无尽,海天寥廓立多时。【注】本诗作于戊戌变法失败后的清光绪27年(1901年),时梁启超已亡命他国三载,方自印度、澳洲返回日本。牗(yu):通“诱”,引导。(1)这首诗从哪些方面体现了梁启超的“狂者”精神?答:_(2)尾联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其抒情方式与前三联有何不同?答:_参考答案1(1)解析: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或画面识别其
3、性质,在理解诗歌深层内涵的基础上概括出形象的特征和意义。结合注释和诗中“出红尘”、“绿蓑青笠”、“钓丝闲”等关键词句可知词中塑造的是一个隐居的渔父形象。参考答案:这首词塑造了一个远离尘世、独钓寒江的渔父形象。借这个形象表达了词人坚决放弃官场生活的心志及处于恬淡自适生活的安然心境。(2)解析:答题步骤:明手法(用一两个词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说明诗人运用这种手法的依据)析效果(此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刻画了什么形象或表现了什么主旨)。参考答案:下片写景动静结合、以静显动、以动衬静。新月当空,钓丝不动,水平如镜,上下天光,表里澄澈。在这幅静态画面上,作者加上了奇妙一笔:一
4、只缥缈的孤鸿,明灭于远空,那是静的背景上的一点灵动,以动衬静,作者用洗练的笔墨勾勒出一幅清雅幽静的图画。(答情景交融亦可)2(1)解析:答题时先明确诗歌哪里运用了比喻修辞,本诗题目是“未展芭蕉”,而诗句并没有出现芭蕉这一意象,由此可知诗句中的“烛”、“蜡”、“芳心”、“书札”就是“芭蕉”的喻体。回答其意蕴及表达效果时要结合有关诗句,并紧扣比喻修辞手法的特点。参考答案一:将未展芭蕉比作蜡烛。比喻非常新颖,蜡烛通常给人的感觉是红亮、温暖,这里却说“绿”、“冷”,“绿”给人以翠脂凝绿的美丽联想;“冷”则使人感到那紧紧卷缩的蕉烛上似乎笼罩着一层早春的寒意。参考答案二:把未展芭蕉比成芳心未展的少女。在料
5、峭春寒中卷缩着“芳心”的芭蕉,仿佛是一位含情脉脉的少女,由于寒意袭人的环境的束缚,只能暂时把自己的情怀隐藏在心底。(2)解析:咏物诗的特点是托物言志。鉴赏咏物诗,一定要注意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此诗的感情表达比较含蓄,我们在阅读时要用心体味。参考答案:解读合理即可。(例:诗人巧妙地把一个情窦初开而又娇怯含羞的少女比作未展芭蕉,寄托了作者的希望:在爱情的追求上要勇敢大胆,不要半藏半掩。)3(1)解析:解答此题主要通过分析诗句,看哪些词语能体现出作者的“狂”。参考答案:一方面作者说自己愿为改良(国家)事业献身(万死不辞),另一方面作者在学问上想成为后世师表(从立功、立言角度切入,答出相关意思即可)。以诗答诗的答案更有品位:如“我以我血荐轩辕”、“且开风气且为师”等。 (2)解析:回答第一问,首先要通读全诗,体味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和情感,诗后的注释对理解诗歌主题有一定的作用。解答第二问,则要先明白常见的抒情方式的特点,然后结合诗句分析得出答案。参考答案:尾联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寂寞、惆怅、失意、怅惘等)的情感。前三联是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尾联是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 3 -用心 爱心 专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