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中学英语听力口语教学方案计划研究论文资料.doc

收藏

编号:2581097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44.52KB    格式:DOC    上传时间:2020-04-22
8
金币
关 键 词:
初级中学 英语听力 口语 教学 方案 计划 规划 研究 钻研 论文 资料
资源描述:
*- 初中英语远程研修课程文本 初中英语听力教学 一、听力与听力理解 在人们的各种口头交际活动中,最基本的能力是听懂对方说话的能力,而听所也用时间占到整个交际时间40%以上。听力能力是交际的关键,缺乏必要的听力,交际将会中断。没有一定的听力,外语学习也将变得十分艰难。那么,什么是听力?听力理解包含哪些内容?生活中的听力与课堂教学中得听力又有什么不同? (一)听力与听力理解的内涵 听力是一个接受、理解声音的过程,是听者对说话者所传来的编码讯息进行解码的过程。 从听力到听力理解一般是一个由不同阶段组成的过程。 肯尼斯认为(C. Kenneth,1976)认为听力理解由五个部分构成,即辨音(discrimination)、信息感知(perception of message)、听觉记忆(auditory memory)、信息解码(decoding message)、信息运用或存储(use or store message),后者以前者为基础。辨音包括辨别各种语音、语调、音质等。信息感知指学生在具备了辨音能力之后有意识地感知语流中地语音组合,从而获取句子意义。听觉记忆指将所感知到的听觉信息储存大脑中一定时间。信息解码指理解和获取信息。在经历了以上四个阶段之后,听力信息就可以表达出来,储存在长期记忆中。 根据安德森(J.K. Anderson)的观点,听力理解由三个相互关联而又循环出现的阶段组成,即感知(perceptional processing)、分析(切分)(parsing)和运用(utilization)。在感知阶段,声音信息进入感觉记忆,其中一部分保存在短时记忆中;分析阶段将保存在短时记忆中的信息经重组、编码后,形成有意义的命题;使用阶段将形成的命题和长时记忆中的已知信息联系,确定命题的意义,当新输入的信息与已知信息相匹配时产生理解。 布朗(H.D, Brown,1994)认为听力理解过程包括9个基本过程,即1)确定一个听的理由;2)把听力原始材料储存于短时记忆;3)通过对话语类型(对话、演讲、广播等)及功能(说服、通知、要求)的辨认组织信息;4)对未知听力信息进行预测;5)回想相关背景知识帮助理解信息;6)给信息以意义;7)检查核实保证信息被正确理解;8)将理解的信息储存于长时记忆;9)删除短时记忆中的原始信息。根据布朗的理解,这几个过程并非按照既定顺序发生,有时几个过程同时发生,同时还会出现顺序倒置现象。 (二)生活中听力的特点听力训练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进行真实生活交际的能力,因此,有必要理解现实生活中听力的一些特点。这些特点主要包括: 目的与期待:现实生活中,人们进行听说活动都有一定的目的与期待。 外在反应:多数听力情景要求听话人对所听到的信息做出明显的、即时的反应,包括语言的非语言的。 讲话人的可视性:视觉能够提高听力理解的程度,现实生活中的听者一般都能够看到说话者。 环境线索:除了说话人的面部表情、手势、眼睛、语调之外,现实听力的环境线索同样十分丰富,噪音、气味、环境等都可以为理解提供信息。 语言简洁、不正式:现实生活交际中的语句短且结构松散,俚语、俗语大量使用。一般情况下冗余信息比较多,如重复、解释、自我纠正等,另外缩略、连读等现象比较普遍。 (三)听力理解模式 文本驱动模式 (text-driven approach) 文本驱动模式常作自下而上听力模式(bottom-up approach)。本模式认为,听力就是一个语音解码过程,听者利用语音、词汇和句子本身的知识进行语言因素分析达到对听力材料的理解,理解是从语音、单词、句子到整个语篇逐步理解的过程。 图式驱动模式 (schema-driven approach) 图式驱动模式常作自上而下听力模式(top-down approach)。本模式认为,听力不只是语音解码,而是一个预测、检验和证实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听者利用非语言知识,如文化知识、语用知识、社会知识、策略知识以及与听材料相关的话题知识、与说话者和场景相关的知识,对听力材料进行预测、分析处理,从而达到对所听到信息的理解。 交互模式(interactive approach) 该模式把听力理解过程看作是大脑长时记忆中的图式知识与听力材料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即外语学习者在听力理解中不但要运用语音、词汇和句法知识,而且还要能动地借助大脑中相关背景知识,对短时记忆中的听力材料进行信息处理和加工,从而在背景知识和听力材料的互动过程中理解意义,听力材料自身的语音特征和语言特征与听者的图式知识相辅相成,互相弥补对方的不足,缺一不可。 二、听力教学 (一)听力教学内容 1.听力教学目标 听力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进行真实交际的能力,能够借助听力完成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任务,同时促进自己的学习和发展。 但是,不同的学习阶段,针对不同的学生,听力教学的目标也不相同。比如《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在一级时学生能够根据听到的词语识别或指认图片或物体,能够听懂课堂简短的指令,二级时增加了“听懂配图小故事”等要求,三级则要求能识别不同句式的语调,根据语调变化判断句子意义的变化,听懂韵律等,四级要求学生听懂正常语速的语段,听懂情节的发展,到九级时学生要能听懂熟悉话题的演讲、讨论、辩论和报告,听懂英语广播,判断说话方的态度、喜恶、立场等等。 听力的要求随着学生认知能力的变化而增高,而这种通过行为来表达的目标都涉及哪些听力技巧,听力教学中又应该通过什么方式来实施教学使学生掌握相应的听力技巧,习得从事听力活动、完成听力任务的能力,这都是在设计听力教学时所必须考虑的因素。 2.听力知识 听力知识内容包括语音知识、策略知识、文化知识、语用知识等。语音知识不仅是语音教学的内容,同时也是听力教学的内容,因为听力的首要任务就是语音解码,因此,学生有必要掌握发音、重读、连读、意群、语调知识。 对于听力理解来说,策略知识、文化知识、语用知识同样必不可少。缺乏一定的策略知识,就难以根据不同的听力任务选择适当的听力方式。缺乏文化知识和语用知识,就难以真正理解对方说话的内涵,也就会影响交际的质量。 3.听力技能 (1)基本听力技能 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听力教学的技能目标不同。主要的听力技能包括: 辨音能力(discrimination):语音辨别包括音位辨别、重、弱读辨别、意群辨别、语调辨别、音质辨别等等,是听力理解的最基本能力。 交际信息辨别能力(recognizing communication signals):交际信息指谈话中新信息指示语、例证指示语、话题终止指示语、话轮转换指示语等等。交际信息辨别能力是有效交际实施的关键。 大意理解能力(gist listening):大意理解包括理解谈话或独白的主题和意图等。 细节理解能力(listening for specific information):细节理解指获取听力中具体信息的能力。 词义猜测能力(word-guessing):指借助各种技巧猜测谈话中所使用未知表达方式的能力。 推理判断能力(inferring):包括对言外行为等非语言直接转达信息的理解能力,包括说话人的意图、谈话人之间的关系、说话者的情绪态度等。 预测能力(predicting):预测指对谈话下文的猜测和估计。 记笔记 (note-taking):根据听力要求选择适当的笔记记录方式。 选择注意力(selecting attention):根据听力的目的选择听力中信息焦点。 (2)听力技巧 一般情况下,技能和技巧可以互换使用,技巧和策略也互换使用,因此,在不同的文章和文章当中,大意听力既是一个听力技能,也是一个听力技巧和听力策略,同时理解大意也是听力的目的之一。但是,这里应该注意区分三者的不同。 技巧(technique)是具体的活动操作方式,比如能轻松地猜测词义是一种技能,在猜测词义时人们可以运用各种技巧,比如可以根据上下文猜测,可以借助说话者的表情、手势等,而根据上下文以及借助表情手势就是听力目的实施的一项技巧。技巧如果使用得当,技巧就达到了策略的层次,有助于理解,否则,就只是一项技巧。 4.听力理解内容 听力理解由字面理解和理解隐含之意之分,对听力信息的处理由辨认、分析、重组、评价和应用层次的不同。任何级别的听力教学都必须经历辨认到分析到应用这一系列,逐步提高,否则,就不是有效的听力教学。 (1)辨认(discrimin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第一层是初级层次,是二、三两层发展的基础,主要是语音辨认、信息辨认、符号辨认等等,可以通过正误辨认、匹配、勾画等方式训练和检查。当然,本层次的辨认也分不同的等级,语音辨认就属于最初级的要求,说话者意图的辨认就成为高级要求。 (2)转换 (transferring) 信息转化属于第二层次,要求学生能够将听到的信息转换到图、表中,这其中涉及到对信息的分析和笔头输出。本层次同样包含到不同的层次,包括原信息转换和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转化。本层次可以利用填图、填表等方式进行。 (3)重组与再现(reformulation and reproduction) 第一、二层次属于信息获取,第三层次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重新组合获取信息,通过口头方式或笔头方式表达出来。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根据所填写的图表进行复述练习等活动。 (4)社会含义(interpretation of social meaning) 听力为交际服务,交际要求有效、得体,而社会含义的理解就成为交际的关键。听力中可以让学生听包含不同语言形式的几个场景,然后让其将描述与图片场景匹配。描述中通过语言的正式程度表达社会含义,图片中可以通过穿着、身势语等方式展示正式的程度。 (5)第五层:评价与应用(evaluation and application) 评价与应用属于听力的最高层次,因为它要求学生不仅要理解信息、转述信息,同时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对信息进行评价和应用。听不是目的,听是为了了解对方的意图,听是为了交流、交际和沟通,为了解决问题。因此,评价和应用是听力教学中力图达到的一个层次。课堂上可以通过讨论、辩论、问题解决等活动进行评价。 (二)听力教学方法 听力一直被置于语言教学的首位,尤其是在听说教学法之后。但是,在实际听力教学中,很多教师习惯于只是放录音、重复、做练习、对答案、再听,或者作为其它课堂活动的跳板,真实运用意义上的听力教学比较薄弱,听力教学的过程性和交际性、听力活动的真实性、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等都没有得到体现。因此,有必要了解一下听力教学的基本方法,从而实施有效听力教学。 1.文本驱动与图式驱动听力教学 根据听力理解中人的大脑对信息的两种处理方式,人们提出了文本驱动听力教学和图式驱动听力教学(通常称为bottom-up approach 和top-down approach,与听力理解的两种模式一致)。 1.文本驱动听力教学 这种教学模式比较强调语言知识对听力的影响,因此在真正的听力理解的训练之前总有相当部分“微技能训练”和词汇、语法的教学安排。其教学内容大体包括: 语音练习,如最小语言单位练习,重读训练。 单词、短语语音解码。 词汇、句法结构的训练。 2.图式驱动听力教学 这种教学模式比较侧重背景知识的激活,强调有关听力话题的信息或有关说话者的信息等。与文本驱动模式不同,图式驱动教学在听力理解教学之前不是进行有关语音、词汇和句法的教学,而是激发背景知识,组织学生对所要听的材料内容进行预测。 2.PWP听力教学 PWP教学模式由pre-listening, while-listening和post-listening三个阶段组成。听前阶段以确立听力期望、激活背景知识、展示话题、激发动机以及语言和语音微格训练为主要目标,通常采用预测、脑风暴、问题、发现等活动。听中阶段是听力的关键时期,以信息理解和技能训练为主,也是活动最为丰富的阶段。听后阶段主要是巩固听力信息和技能,应用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或评估听力效果。 3.任务型听力教学 任务型听力教学是交际教学法的发展,强调听力学习任务的真实性,通过完成真实的听力任务提高听力理解能力。任务型听力教学程序包括pre-task, while-task和post-task三个阶段。与其它任务型教学一样,任务前阶段主要是根据听力材料布置听力任务,然后由学生集体和个体准备听力任务,并展示成品。比如,让学生听完一个故事然后表演,根据故事制作宣传画、根据听力材料写报表、写有关专题报道等等。任务后阶段是结合学生听力任务展示所反映的问题进行词汇、语法以及听力策略的专项训练。 听力任务可以分为课堂小型任务和课外项目任务。根据威里斯的分类,听力任务有: 列举型任务(listing),比如学生听完一段材料后,根据一定的顺序或关系,罗列有关的事实。 排序、分类型任务(ordering, sorting, classifying),如让学生听完后把物品、动作或事实按逻辑、时间顺序排列。 比较型任务(comparing, matching),如要求学生听完后把类似的东西、物品等进行比较,找出他们之间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问题解决型任务(problem solving),如学生根据听力材料和已有的知识来解决听力材料种和现实有关的问题。 分享个人经验型(sharing personal experience)和创造型学习任务(creative task)。 (三)听力教学活动 在听力技能的教学中,听力教学活动设计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因此,有必要了解不同教学活动在技能培养中的功能。下表列举了常见的听力技能活动。 技能 活动 辨音(discrimination) 1. 听辨别不同的音位 2. 听后标示重弱读、节奏、意群等 3. 模仿 4. 重复 文章大意、主旨等理解(gist listening) 1. 听后选择适当的标题 2. 为听力材料写概要 3. 话题匹配 细节理解(listening for specific or detailed information) 1. 信息图表化,学生根据文章完成信息表格 2. 正误判断 3.回答问题 4.根据听力进行句子排序 5. 就听力内容的要点提问 6. 听故事将图表排序 7. 听后匹配 8. 完形听写 9. 听后画画 10.听后做动作 推理推论 (inferring) 1. 听后判断正误 2. 听后回答问题 3. 听后讨论 猜测词义 (word-guessing) 1. 对文中的单词和短语进行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 2. 通过替换练习检查学生对词义的理解 3. 就上下文进行提问,帮助学生理解目标词汇 4. 分析词汇结构 5. 分析上下文衔接 6. 分析语篇逻辑 记笔记(note-taking) 1. 定点听写、复式听写(spot dictation and compound dictation) 2. 信息图表 3. 填图 交际信息辨认(recognizing communicative signals) 1. 听圈定信息词 2. 听选择适当的信息词 3. 听信息词释义匹配 4. 听讨论 初中英语口语教学 一、口语教学的目标与教学内容 1. 教学目标 口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口头交际的能力。交际涉及语言机制、功能以及社会和文化准则等知识,交际能力的发展呈阶段性,因此,在不同的时期口语教学的培养目标不同。根据《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一至四级只是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说的技巧,进行简短的对话,简单描述自己的经历等,五级开始要求学生能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参与讨论,根据话题进行情景对话,到九级时则要求学生能就国内外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表明自己的态度和观点,在经过准备的情况下做5-10分钟的演讲,在交际中能够恰当表达自己的情感。所以,在设计教学活动时,一定要注意分析课程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教学目标,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 与听力和阅读教学不同,作为一种产出性技能,口语表达既要求准确,又要求流畅、复杂,更要求得体。虽然交际中非语言技能起相当部分作用,但是就教学的目标而言,得体是最为重要的,而得体本身就包括准确和复杂。因此,从目标上来说,准确、流畅、复杂与得体因素同等重要。 2. 口语教学的内容 口语教学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内容由口头交际所涉及的知识与能力确定的。既然交际能力包含语言、语篇、语用、文化、策略等各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那么口语教学的内容就应该包括语言形式、语言内容、功能及文化与策略四个方面。 语言形式 语言形式部分包括语音语调、词汇、语法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语音语调包括各种语音知识与发声技能,词汇语法主要指口头交际任务完成所需要的词汇和语法知识及表达能力。语言形式的教学要求语言形式准确、流利、多样。 语言内容 语言内容包括百科知识和经验及组织和运用知识及经验说明问题的能力,通过知识的丰富保证学生在交际中能够言之有物、言之有理。 功能 交际活动是语言功能的实施,因此,功能应该作为口语教学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学生必须掌握“问候”、“道歉”、“抱怨”、“邀请”、“建议”、“致谢”、“信息咨询”、“征求意见”等各种交际功能。 文化与策略 交际的得体性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而交际中非语言成分的能力又要求学生掌握相应的交际策略。文化包括普遍适用的文化规则和不同文化之间的交际规则。策略主要指交际策略和会话技巧,包括具体的谈话中话轮的启动、保持、转变与终止策略,也包括回避、转码、释义、求助等策略;会话技巧包括各种前序列(pre-sequence)。 3.口语教学的阶段性 口头交际时,说话者对信息的处理需要经过三个阶段:输入(input)、中心处理(central processing)和输出(output)。学习者口语能力的培养也要经历输入到控制输出到创造性输出的过程。尽管有的学者将口语的发展分为“潜口语期、口语能力建构期、口语策略发展期”三个阶段,有的学者将其分为“领会式掌握、复用式掌握、创造性活用”三个阶段,但都体现了学习者由知识到能力,由鹦鹉学舌到创造性交流的过程。在设计口语教学活动时,我们也必须遵循口语发展的规律,根据不同的发展时期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活动。比如小学和初一阶段可以多一些描述性知识和控制性练习,初二以后可以多一些语境训练,高中以后多一些创造性的活动,促进程序性知识的发展,促进学生交际能力的提高。而在每一项交际技能的培养中也要体现除阶段性和发展性,由知识到技能,由控制到自由,这样才能有效促进学生交际能力的发展。 (二) 口语教学方法口语教学的方法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是PPP教学模式和任务型教学模式。 1.PPP口语教学模式 PPP模式即呈现(presentation)—训练(practice)—运用(production)模式,所遵循的是由控制到自由,由机械到交际,由准确到流畅的教学程序,各阶段教学目标清晰,便于操作和检查。 呈现 本阶段的目的有两个,一是确立形式、意义和功能,二是导入话题,激活背景知识,为训练做准备。呈现的内容口语是语法、结构、功能、交际技巧等。呈现的方式很多,可以通过解释、举例、示范、角色扮演等活动,借助图片、动画和影视片断等。 训练 练习阶段的活动多为控制性和半控制性活动,教师给学生提供机会训练所展示的结构和功能。常见的活动有信息沟对话、流程卡对话、信息卡对话、找朋友、看图说话等。 运用 运用阶段中,学生不再就展示内容进行控制练习,而是运用所训练的技能自由交际,将所学内容应用到新的语境之中,解决新的问题。常见的活动口语是角色扮演、访谈、辩论、连锁复述等。 2.任务型口语教学模式 与PPP教学模式不同,任务教学(task-based)模式以完成某个任务为教学的起点,如告诉问路人如何从北京火车站到王府井大街;将报纸上看到的最有趣的消息告诉一个朋友;向前来参加晚会的客人作自我介绍;劝说父母同意自己在假期中和同学出去旅行;和同学商量周末野餐事情等等。语言知识/技能的学习发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之中,通过完成任务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 口语教学中的任务模式一般也要遵循任务前、任务中和任务几个环节,操作方式与听力和阅读中任务教学模式相似。设计任务时要注意任务的信息传递功能、交际的特色以及真实性。任务完成是最重要的目标,对学生的评价也是依据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 (三)口语教学活动 1.交际活动 根据活动内容和目标,口语活动可以分为以形式训练为主的活动和以信息交流或问题解决为的活动。前者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后者注重语言的流畅性和交际目的的达成。但是只有后者才是交际活动,在交际活动中说话双方要有交际的需求与目的,活动要有信息沟,要有某种程度上的不可预测性。活动要具有真实性,否则就只能是语言训练,而非以信息为主的交际。根据利特伍德(Littlewood,2000)的观点,交际活动口语分为两种,一种是功能交际活动,一种是社会交互活动(参见下表)。 交际活动类型 示例 功能交际活动 functional communication activities 识别活动:通过询问识别不同的图片或匹配图片; 发现活动:通过询问寻找故事(图片)序列、寻找遗失信息等; 重组活动:A通过询问B重组自己的图片、模型、故事序列; 问题解决:A/B根据各自手中的列车信息表确定去某一处的最佳路线;调查班中同学们的饮食爱好拟定一个菜单; 社会交互活动 social interaction activities 模拟语境角色扮演;辩论;问卷调查;采访;信息卡对话; 即席演讲 口语教学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为主,但是鉴于交际能力中语言能力的基础作用,以及其它一些陈述性知识的重要性,课堂教学中除交际活动以外,还应该设计一些语言训练活动,以便学生掌握语言的表达方式;设计一些脑风暴等活动,使学生掌握一些与交际有关的文化知识、策略知识以及话题背景知识;同时,还必须设计一些功能意识激活活动,培养学生对交际功能的敏感性。教师可以采用发现性活动,让学生分析对话中的交际功能,所使用的语言形式,话语的内涵以及所包含的文化规则等等。 2.多媒体材料的使用 口语教学中语境的创设十分重要,而多媒体又是语境创设的有力手段。教师可以借助图片、动画以及影视材料设计会话情景,组织各种交际活动。教师可以依据影视材料进行话题讨论、故事复述、预测发展、剧情设想、文化比较、角色扮演、自编对话、剧情改编、写观后感,同样口语开展语言训练。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初级中学英语听力口语教学方案计划研究论文资料.doc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2581097.html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