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中学语文文学常识全套汇编.doc

收藏

编号:2581276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81.02KB    格式:DOC    上传时间:2020-04-22
8
金币
关 键 词:
初级中学 语文 文学 常识 全套 汇编
资源描述:
!- 初中语文文学常识大全 12 一、重要作家作品 先秦时期   1,《诗经》,又称《诗》或《诗三百》,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记录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500年的诗歌约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是各地的歌谣。形式以四言为主,手法多用“赋”“比”“兴”。《诗经》为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它与《书》《礼》《易》《春秋》合为儒家“五经”。里面的名篇《关雎》《蒹葭》是我国最早的爱情作品,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2,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山东曲阜)人。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言行的著作,为孔门弟子编写,是儒家思想的经典之作。南宋朱熹把这部书和《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相传,《诗经》为孔子删定。  3,左丘明,春秋时期鲁国史官。相传《国语》《左传》为其所撰。《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以记西周末年和春秋时期周,鲁等国贵族的言论为主。《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按照鲁国国君的世系纪年,记载了我国自公元前722年以后250多年的许多史料。也称《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4,《曹刿论战》:《左传》里的精彩章节,记述了齐鲁长勺之战,叙述了曹刿战前献策和战中协助鲁庄公。文章以简明的问答形式,表现了曹刿的政治见解和军事才能。   5,《孟子》:孟子和弟子著,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今山东邹县)。是孔子以后的儒家代表,有“亚圣”之称,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代表人,后世“孔孟”常并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等都是里面的名篇。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论述了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表明作者实行“仁政”的政治主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论述逆境对人才成长、国家兴衰的重要性。两篇短文运用对比、举例的论证方法,充分证明了观点。《鱼我所欲也》也出自《孟子》,论述了“舍生取义”的重要主张。学习这篇文章,可以了解孟子散文“气势磅礴、感情强烈、生动活泼”的特点。   6,《公输》选自《墨子?公输》,《墨子》是一篇以对话为主的叙述性文章,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辑录,表现他“兼爱”“非攻”的主张。   两汉时期   1,刘向:汉朝人。《战国策》是汉朝刘向所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赵国依次分国编写,是先秦历史散文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邹忌讽齐王纳谏》和《唐雎不辱使命》都是《战国策》里的名篇。   2,《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描写邹忌婉词规劝齐威王广开言路、博采众长、修明政务的故事,表现了邹忌巧妙的说理技巧。   3,《出师表》:作者为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   4,《陈涉世家》:节选自《史记》。《史记》为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所著。原名《太史公书》,后世通称《史记》,是中国西汉时期的历史学家司马迁编写的一本历史著作。《史记》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古典典籍之一,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史记》最初无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太史公传》,也省称《太史记》、《太史公》。《史记》最初没有固定的书名,有的称作“太史公书”,也有称作“太史公记”的。到了三国时期,这本书才被明确称为“史记”。本书的体例如下:   十表(大事年表);   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被称为“实录、信史”,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列为前“四史”之首,与《资治通鉴》并称为“史学双璧”。因此司马迁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史圣”。与司马光并称“史界两司马”,与司马相如合称“文章西汉两司马”。   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生平、政绩);   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   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   魏晋时期   1,陶渊明: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人。东晋诗人、散文家。著有《陶渊明集》。   著名篇章《桃花源记》《饮酒》。   2,(南北朝)刘义庆(公元403—公元444),字季伯,汉族,原籍南朝宋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学家,世居京口,南朝宋宗室,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宋武帝刘裕之侄,长沙景王刘道怜之次子,其叔临川王刘道规无子,即以刘义庆为嗣,袭封临川王赠任荆州刺史等官职,在政8年,政绩颇佳。后任江州刺史。刘义庆是刘宋武帝的堂侄,在诸王中颇为出色,十分被看重。   代表作品:《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每类收有若干则,全书共一千多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从此可见笔记小说“随手而记”的诉求及特性。它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由南朝宋刘义庆召集门下食客共同编撰。全书分上、中、下三卷,依内容分有:“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等等,共三十六类,每类收有若干则,全书共一千多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由此可见笔记小说“随手而记”的特性。   《世说新语》主要记述世人的生活和思想,及统治阶级的情况,反映了魏晋时期文人的思想言行,和上层社会的生活面貌,记载颇为丰富真实,这样的描写有助读者了解当时士人所处的时代状况及政治社会环境,更让我们明确的看到了所谓“魏晋清谈”的风貌。   《世说新语》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主要记述东汉末年至晋代士大夫清高放诞的言谈逸事,较多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风气。鲁迅曾指出:“这种清谈本从汉之清议而来。汉末政治黑暗,一般名士议论政事,其初在社会上很有势力,后来遭执政者之嫉视,渐渐被害,如孔融、祢衡等都被曹操设法害死,所以到了晋代底名士,就不敢再议论政事,而一变为专谈玄理;清议而不谈政事,这就成了所谓清谈了。但这种清谈的名士,当时在社会上仍旧很有势力,若不能玄谈的,好似不够名士底资格;而《世说》这部书,差不多就可看做一部名士底教科书。”   此外,《世说新语》善用对照、比喻、夸张、与描绘的文学技巧,不仅使它保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言名句,更为全书增添了无限光彩。   如今,《世说新语》除了文学欣赏的价值外,人物事迹,文学典故、等也多为后世作者所取材,引用,对后来笔记影响尤其大。   唐朝时期   1,王维:字摩诘,唐代杰出诗人、画家。苏轼对其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代表作品:《使至塞上》。   2,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被称为“诗仙”,唐朝浪漫主义大诗人。   代表作品:《行路难》、《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杜甫:字子美,被称为“诗圣”,唐代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被评作“诗史”。   代表作品:《望岳》   4,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代表作品:《钱塘湖春行》   5,刘禹锡:字梦得,文学家,诗人。   代表作品:《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陋室铭》   6,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唐代文学家。   代表作品:《小石潭记》   《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是唐(朝)文学家。字子厚,因其出生于河东,故又称柳河东。其人文名远播,与韩愈并称“韩柳”,和韩愈、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等七人并称“唐宋八大家”   7,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晚年居樊川别墅,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代表作品:《赤壁》、《泊秦淮》   8,温庭筠(约812—866)原名岐,字飞卿--晚唐--诗词人--花间派——诗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词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   代表作品:《望江南》、《商山早行》  9,李商隐(813-858):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为“三十六体”。   代表作品:夜雨寄北》、《无题》   10,李煜(937-978),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史称李后主——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诗,被称为“千古词帝”。   代表作品:《相见欢》   宋朝时期   1,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代表作品:《渔家傲》、《岳阳楼记》   《岳阳楼记》借“记”名,表达对友规箴之意。文章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环环相扣气势宏大。骈散结合语言凝练,形象富于音乐美。   2,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代表作品:《登飞来峰》   3,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豪放派代表词人。   代表作品:《记承天寺夜游》《水调歌头》   4,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宋代文学家、史学家。   代表作品:《醉翁亭记》   《醉翁亭记》写景叙事抒情熔为一炉。以口诀记忆如下:   秀丽环境精笔描,自然风光变化多。   勾勒与民同乐图,抒发作者政(治)理想。   排遣抑郁复杂情,与民同乐是主旨。   5,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杰出的婉约派女词人。   代表作品:《如梦令》《醉花阴》   6,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爱国词人、将领,豪放派代表词人。   代表作品:《西江月》、《破阵子》《》《》   7,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爱国诗人。   代表作品:《卜算子咏梅》《诉衷情》《游山西村》《》   8,朱熹:字元晦,号晦庵,别号紫阳,南宋哲学家、教育家。   代表作品:《观书有感》   9,文天祥:南宋爱国诗人。   代表作品:《过零丁洋》   10,郭茂倩(1041-1099),--《乐府诗集》--(郭茂倩--宋)--南北朝北方乐府民歌   代表作品:《木兰诗》《长歌行》   11,赵师秀(1170~1219)——南宋诗人。字紫芝,号灵秀,又号天乐,著有《清苑斋集》   代表作品:《约客》   元明清时期   1,马致远:元朝戏曲家,著有演绎王昭君出塞故事的《汉宫秋》等。   代表作《天净沙秋思》   2,关汉卿:号已斋叟,大都(北京)人,元朝家。1958年被评世界和平理事会评为“世界文化名人”。   代表作品:《窦娥冤》、《望江亭》、《救风尘》、《单刀会》、《南吕?四块玉?闲适》。   3,《西游记》作者是明朝的吴承恩,是一部神话小说,书中记述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师徒四人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精彩故事,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本书主要描述了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和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等故事,赞扬了以孙悟空为主的师徒四人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可贵精神。这部小说善于说故事,可读性强;善于塑造人物形象,它所塑造的孙悟空、猪八戒等人物使人过目不忘;全书充满了天马行空的和大胆奇特的夸张。其中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的故事尤其为人所熟知。   人物形象及对应的典型情节和性格特征:   孙悟空: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智取红孩儿、三借芭蕉扇;他勇敢机智、嫉恶如仇,不怕困难,坚忍不拔,英勇无畏,取经后被封为斗战胜佛。却也喜欢“戴高帽”、好胜心强、喜欢搞点恶作剧。   猪八戒:四圣试禅心、三打白骨精、大战流沙河;   他性格温和,憨厚单纯,力气大,但又好吃懒做,爱占小便宜,他对师兄的话言听计从,对师父中心耿耿,为唐僧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最后被封为“净坛使者”。是个被人们喜爱同情的喜剧人物。   唐僧:三打白骨精、四圣试禅心;   他举止文雅、性情和善,崇信佛法,佛经造诣极高、严守戒律、目标明确、立场坚定、勇往直前的精神坚不可摧;但有时贤愚不分、好坏不辨。他西行取经遇到九九八十一难,始终痴心不改,在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的辅佐下,历尽千辛万苦,终于从西天雷音寺取回三十五部真经。最后被封为“旃檀功德佛”。   沙和尚:保护唐僧西天取经路上,任劳任怨,忠心不二,取经后被封为“金身罗汉”。   4,《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以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被后人归为中国古典四大文学名著之一。其内容讲述北宋山东梁山泊以宋江为首的绿林好汉,由被迫落草,发展壮大,直至受到朝廷招安,东征西讨的历程。特别是通过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是一部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又名《忠义水浒传》,全书定型于明朝。作者历来有争议,一般认为是施耐庵所著。   这部小说人物形象生动惟妙惟肖;本书采取了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使小说的故事情节环环相扣,头绪众多而线索分明,在语言上,小说采用古白话,所以本书语言描写生动形象,活灵活现。   精彩章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花和尚倒拔垂杨柳、景阳冈武松打虎、智取生辰纲等。   人物形象及对应的典型情节和性格特征:   (花和尚)鲁智深: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嫉恶如仇、侠肝义胆、粗中有细、勇而有谋、豁达明理。   (行者)武松:血刃潘金莲、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除恶蜈蚣岭;崇尚忠义、勇而有谋、有仇必复、有恩必报,是下层英雄好汉中最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   (智多星)吴用:智取生辰纲;足智多谋、神机妙算。   (豹子头)林冲:误闯白虎堂、风雪山神庙、火烧草料场、雪夜上梁山;武艺高强、勇而有谋,但为人安分守己、循规蹈矩、被逼上梁山。   (黑旋风)李逵:真假李逵、中州劫法场;嫉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头脑简单、直爽率真。   (及时雨)宋江:私放晁盖、怒杀阎婆惜、三打祝家庄;为人仗义、善用用人,但总想招安。   (青面兽)杨志:杨志卖刀、智取生辰纲;精明能干、粗暴蛮横。   5,宋濂:元末明初文学家   代表作品:《送东阳马生序》,本文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序。   6,《聊斋志异》:著名文言篇小说集,是蒲松龄的代表作。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人,清代文学家。“聊斋”是蒲松龄的书屋的名字,“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全书有短篇小说491篇。多数作品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对当时的社会腐败、黑暗进行了有力的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里面的名篇有《狼》等,告诉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7,吴敬梓:清朝文学家,代表作《儒林外史》。我们学过这里面的《范进中举》。口诀记忆如下:   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字敏轩来号粒民;   晚年自号文木老人,著有《文木山房诗文集》。   《儒林外史》代表作,五十五回章回体;   长篇讽刺小说第一部,揭露科举制度的。   8,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名本,字贯中,山西并州太原人,汉族,号湖海散人。他是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代表作《三国演义》。14岁时母亲病故,于是辍学随父亲去苏州、杭州一带做生意。元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罗贯中也曾参与其中。“有志图王”的罗贯中在苏州结识施耐庵,以师徒相称,两人一同参加位于平江(即苏州)的张士诚反元起义政权,做过一段时间幕僚后离开。曾与另一位吴王朱元璋为敌,在明朝成立之后,罗贯中放弃读书人步入官场的机会,创作《残唐五代史演义传》《隋唐志传》等著作。   《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中国古代长篇历史章回小说。作者一般被认为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是四大名著中唯一一本根据历史事实改编之小说。演义以史为据,以儒家思想为本,强调“忠义”;着重描写战争,讲述汉末黄巾之乱至魏、蜀汉及吴三国鼎立,到西晋统一百余年间历史,刻画了众多英雄人物。   开篇诗词   《临江仙》 (明)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以及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在对三国态度上,尊刘反曹鄙吴是民间的主要倾向,以刘备集团作为描写的中心,隐含着人民对汉室复兴的希望和皇室正统思想,尽管这些旧有观点已不容于今日。清人毛氏父子批改三国演义时,把明代流传下来的版本中不实讥望、怪力乱神之处删除勘正。鲁迅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称:“因为三国底事情,不像五代那样纷乱;又不像楚汉那样简单;恰是不简不繁,适于作小说。而且三国时底英雄,智术武勇,非常动人,所以人都喜欢取来做小说底材料。”   著名事件:黄巾起义—董卓乱政—逐鹿中原—曹操崛起—孙策立业—刘备兴起—赤壁之战—孙刘争荆州—马超兴兵复仇—刘备成帝业—关张之死—诸葛用兵—六出祁山—司马懿篡位—三国归晋。   精彩章节:关羽在一杯热酒未凉的工夫,斩了敌方大将华雄,收到曹操赏识敬重   过五关斩六将:关羽与刘备失散,暂居曹营。曹操一心想收服关羽,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赐美女、金银、官职等物品,关羽独留下赤兔马,以便来日寻刘备方便。听到刘备下落后,关羽将官印吊于屋中,带上嫂嫂,奔向刘备。途中没有曹操批准,在五个关口受到阻拦,关羽皆杀之闯关。后曹操命人加急送来出关令,也是日后关羽在华容道放走曹操的一个原因。   三顾茅庐:刘备为请诸葛亮出山,三次与关羽、张飞到草庐去请他,谦恭有礼,是后人善待臣子的佳话。诸葛亮发表了他著名的三分天下见解,称《隆中对》。   三气周瑜:刘、孙联合破曹,但孙吴的水军都督周瑜气量狭小,多次想法害诸葛亮而不得,被诸葛亮三次出招气死,临死前大喊:既生瑜,何生亮!   草船借箭:周瑜让诸葛亮三天造十万支箭,却不给充足的材料和人力,本是想以此陷害。但诸葛亮妙算天象,用草人布在船的两侧,趁第三天大雾潜入曹营,曹操多疑,不敢冒然出兵,便放箭攻击,于是天明雾散,诸葛亮白得曹操十多万支箭,命士兵大喊:谢曹丞相赐箭。   借东风:孙、刘破曹须用火攻,但风向不对,周瑜心急如焚,病倒在床。诸葛亮算出某日必有东南风,探望时便开了一个药方: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痊愈,杀孔明之心顿起。诸葛亮便乔装鬼神借风,一可令众人对自己更加钦佩,二可趁机逃离东吴。   赤壁之战:孙、刘联手,在兵力对比悬殊的情况下,抵御了曹操大军。用火攻将曹操击败。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战役的经典(还有官渡之战、肥水之战)   智算华容:诸葛亮算出曹操赤壁一败后必将走华容道,但此时不能杀曹操,否则北方必乱,便将此人情送与了关羽。由于昔日曹操对关羽有恩,云长又极重人情,将曹操放走。   水淹七军:关羽负责守荆州,利用白河之水淹死敌人数万大军,取得胜利。   大意失荆州:关羽由于自负,忘记了诸葛亮“东联孙权,北拒曹操”的计策,与孙吴结仇,被吕蒙装作穿白衣的商人入了城,破了荆州。   败走麦城:关羽失掉荆州,被困麦城。刘备一个义子见死不救,终被孙权所杀。   空城计:司马懿攻打刘备,城中只剩下诸葛亮和一些老兵。孔明用奇计,自己在城门上弹琴,几个老兵打扫城门,门洞大开,司马懿却认为孔明一生谨慎,定有埋伏,遂走而不攻。   火烧连营:刘备为关羽、张飞报仇心切,攻打东吴,却不会用兵,在山林中扎寨。被陆逊火烧连营七十里,一败涂地。   托孤白帝城:刘备临死前,在白帝城将刘禅托给诸葛亮,命其如可立则立之,不可便废而自立。   死诸葛吓走活仲达:诸葛亮死后,料定司马懿定会知晓,趁机攻打,便命姜维将自己尸身保存好,口中放入麦粒。出兵时将自己放在阵前给司马懿看。果然后者一看诸葛亮没死,以为其乃天人也,不可算计,退兵而走。   单刀赴会:关云长不带兵将赴东吴鲁肃之邀,然后借醉挟持鲁肃,安全脱身,显示出英雄虎胆及过人机智。   千里走单骑:关云长挂印封金,护送两位嫂子千里投奔大哥刘备,一路之上过五关、斩六将、最终完成使命。   二、古代文学常识散记   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王安石、曾巩、欧阳修、三苏(苏洵、苏轼、苏辙)   2,古典四大名著:《水浒传》(施耐庵著)、《三国演义》(罗贯中著)、《西游记》(吴承恩著)、《红楼梦》(曹雪芹著)。   3,文章两汉两司马:司马相如、司马迁。   4,史界两司马:司马迁、司马光。   5,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6,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7,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8,乐府双璧:《木兰诗》、《孔雀东南飞》   9,三吏三别:《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和《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2015初中语文文言文中问句的固定表述12 一、表示反问的固定句型 1.“何……之有”表示反问,其中的“之”是助词,是宾语提前的标志。“有”是动词,“何……”是其宾语。提前宾语的作用在于强调宾语。“何……之有”可译为“有何……”。“何”并不是宾语,而是定语。宾语是“……”所代替的名词性短语。如: (1)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2)亦君之力,臣何力之有?(《韩非子难二》)——也是国君的力量,臣子有什么力量呢? 2.“不……乎”“不亦……乎”是较委婉的反问说法,即“不是吗”,或者“不也是吗”。如: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学习了又按时去复习它,不是很高兴(的事)吗? (2)阻而鼓之,不亦可乎?(《左传子鱼论战》)——利用敌人受阻的机会进攻他们,不也可以吗? 3.“何以……为”,“为”是动词,“何”是疑问代词,作“为”的前置宾语;“以……”是介宾短语,作“为”的状语。所以“何以……为”,等于介宾短语“以……”加动宾短语“为何”,相当于“用(要)……做什么”。如: (1)然则又何以兵为?(《荀子议兵》)——既然如此,那么用兵做什么? (2)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史记淮阴侯列传》)——就要做真王了,要个假王的名义做什么? “何以……为”有时也作“奚以……为”“安……以为”。如: (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庄子逍遥游》)——要飞到九万里之外又向南飞干什么? (2)君长有齐,奚以薛为?(《战国策齐策》)——您长久地据有齐国,要薛城做什么? 4.“无乃……乎”,可译为“恐怕……吧”,用反问的形式,委婉地表示说话人肯定的看法。如: (1)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私心刺谬乎?(《报任安书》)——现在您让我推荐贤士,恐怕与我的心意相违背吧? (2)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论语季氏》)——孔子说:“冉求,恐怕该责备你吧?” 二、表示疑问的固定句型 1.“如……何”“奈……何”“若……何”,相当于“对(把)……怎么样(怎么办)”。“如、若、奈”是动词,“何”是疑问代词。如: (1)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 (2)虞兮,虞兮,奈若何?(《史记项羽本纪》)——虞姬啊,虞姬啊,对你怎么办呢? 有时可将上述句式紧缩为“如何(何如)、奈何、若何”,它们作谓语,用来询问办法,相当于“怎么样、怎么办”;作状语,用来询问原因,相当于“为什么、怎么”。如: (1)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捕蛇者说》)——更换你捕蛇的差役,恢复你的赋税,那怎么样? (2)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杞人忧天》)——整天在天里面(大气里面)活动,为什么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2.“何所……”“谁……者”,这是两个主谓倒装疑问句式。“何所……”等于“所……(者)何”。  “所……”作主语;“何”是疑问代词,作谓语。如: (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诗》)——木兰你想的是什么,思念的是什么? (2)谁为大王为此计者?(《鸿门宴》)——给您出这个主意的是谁? 2015初中语文知识点梳理:解释词语12 (1)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 (2) 断章取义:意思是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 (3) 不二法门:佛教用语,指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常用来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4) 强聒不舍:唠唠叨叨说个没完。 (5) 弥留之际:病重快要死了的时候。 (6) 媚上欺下:讨好巴结上级,欺负下级。 (7) 登峰造极:比喻达到顶峰。 (8) 恪尽职守:严格遵守,尽职尽责。 (9) 荒凉、冷落的意思。萧索 (10) 身体因寒冷而蜷缩或兼发抖。瑟索 (11) 心里好像失去了什么的样子。惘然 (12) 彼此思想感情不相通。隔膜 (13) 看不起。鄙夷 (14) 根深蒂固: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 (15) 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16) 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17) 一事无成,连一样事情也没做成,什么事都做不成。 (18) 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19) 持之以恒:有恒心地坚持下去。 (20) 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推敲 (21) 创造性的见解或意见。创意 (22) 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模式 (23) 还没有经过提炼和加工的原始材料。素材 (24) 格物致知;穷究事物的原理和法则,而总结出理性的知识。 (25) 袖手旁观: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 (26) 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27) 一帆风顺: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挫折。 (28) 文采藻饰:修饰文词,使之富有文采。 (29) 寻章摘句: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断词句。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30) 味同嚼蜡: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31) 吹毛求疵:这里指细到烦琐、挑剔的地步。 (32) 狂妄自大:极端的自高自大。 (33) 学习不认真,不求深刻理解。不求甚解 (24) 一下子弄通了某个道理。豁然贯通 (35) 读书总有好处。开卷有益 (36) 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咬文嚼字 (37) 为了小的利益,造成大的损失。因小失大 (38) 要取六月十五日生辰 取:这里有"赶"的意思。 (39) 这干系须是俺的 干系:责任。 (40) 且睡了,却理会 却:且。 (41) 白日里兀自出来劫人 兀自:尚且,还。 (42) 你好不知疼痒!只顾逞辩! 逞辩:卖弄口舌。 (43) 也合依我劝一劝: 合:应该。 (44) 早是我不卖与你吃 早是:"幸亏"的意思。 (45) 卖一桶与你不争。 不争:这里是不要紧的意思。 (46) 连累我们也吃你说了几声 吃:被。 (47) 那计较都是吴用主张 计较:计策。 (48) 适庖官进鸡汤 适:适逢,正赶上。 (49) 修以鸡肋之意对 对:回答。 (50) 竟取匙与众分食讫 讫:完毕。 (51) 修知其事,径来告操 径:直接。 (52) 操令人于丕府门伺察之 伺:守候。 (53) 操因疑修谮害曹丕 谮:诬陷,中伤。 (54) 魏延诈败而走 诈:假装。 (55) 操方麾军回战马超 麾:指挥。 (56)范进道:"岳父见教的是。" 见教:指教。 (57)我一天杀一个猪还赚不得钱把银子,都把与你去丢在水里。 把与:拿给。 (58)老太太没奈何,只得央及一个邻居去寻他儿子。 央及:恳请,请托。 (59)范进道是哄他。 道是:以为是。 (60)这自然,何消吩咐。 何消:不必,不用。 (61)你而今相与了这个张老爷,何愁没有银子用? 相与:结交。 (62) 起承转合:旧体诗文常用的行文顺序。起,开端。承,承接上文进一步加以申述。转,转折,从另一方面论述主题。合,结束语。 (63) 不以词害意:这是说作诗要以"意"(内容)为先,文辞格律次之,不要因过分注重辞采形式而损害了内容。 (64) 自暴自弃:自己瞧不起自己,甘于落后或堕落。 (65) 地灵人杰:意为山川灵秀,人物杰出。 (66) 挖心搜胆:比喻想尽一切办法。 (67) 辍耕之垄上 之:去,往。 (68) 苟富贵 苟:如果。 (69) 等死,死国可乎 等:同样。 (70) 楚人怜之 怜:爱戴。 (71)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王:称王。 (72) 忿恚尉 恚:恼怒。 (73) 并杀两尉 并:一齐。 (74) 藉第令毋斩 藉:即使,假若。 (75) 为坛而盟 盟:盟誓。 (76) 比至陈 比:等到。 (77) 大王加惠,以大易小 加惠:给予恩惠。易:交换。 (78) 岂直五百哉 直:只,仅仅。 (79) 以头抢地耳 抢:撞。 (80) 秦王色挠 挠:屈服。 (81) 长跪而谢之曰 谢:道歉。 (82) 寡人谕矣 谕:明白,懂得。 (83) 谓为信然 谓:说。 (84) 将军宜枉驾顾之 顾:拜访。 (85) 由是先主遂诣亮 诣:拜访。 (86) 度德量力 度:估计。 (87) 君谓计将安出 出:产生。 (88) 挟天子而令诸侯 挟:挟持、控制。 (89) 将军既帝室之胄 胄:后代。 (90) 将军岂有意乎? 岂:是否。 初中生必须掌握的名言名句 12   东汉曹操:《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运用浪漫主义手法,写出大海的雄伟博大,寄予了作者欲统一天下的远大政治抱负。为全诗的点睛之笔和气势所在。   东汉曹操:《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全诗主旨,以老骥自喻,抒发了老当益壮的英雄情怀,表达了作者为统一全国而继续奋斗的雄心壮志。   唐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以互文的手法描绘了一幅雄浑悲凉的古代边关图。隐含对战争不息的谴责,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唐王昌龄:《出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用李广善战之典讽唐将之无能,表达了希望有勇将守关保国的愿望。   唐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总起全篇,概括点题。以拟人抒发对春雨的无比喜爱之情。   唐杜甫:《江南逢李龟年》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写景寓情,展示时代沧桑、人生巨变,隐寓凄凉之情   唐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寄情于物,生动描绘了安史之乱之后,长安城一片凄风苦雨的衰败景象,表达了作者忧国的沉痛心情.   唐杜甫:《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写出了因战乱连续不断,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思亲的沉重心情.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由个人困境推及他人,体现诗人忧国忧民之情和博大的胸襟。   唐杜甫:《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将群山和泰山对照,突出泰山的高大雄伟,抒发登山的决心和壮志,表现出一种高瞻远瞩的雄伟气魄。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红与绿的相互晖映,突出了西湖的一片清新和亮丽。“接”字写出了荷叶的田田相连,广垠无边。“映日”衬出荷花的颀秀与红艳。表现西湖夏日清晨富有蓬勃生机的明艳景色。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以对偶、拟人写出西湖早春生机蓬勃的景象,抒发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唐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通过“直”“圆”二字,以简洁的线条配合,描绘出了雄奇苍茫的塞外风光,也流露出了作者孤寂惆怅的心绪.   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写送别之伤情,表达对朋友的依依不舍和关怀。   唐王维:汉江临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赞景用典,以襄阳守将山简自喻,流露出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充满积极乐观的情绪。   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长江滔滔东流无所止境,给人留下无限遐想。诗人借长江奔腾向前的空阔壮美的景色,抒发对朋友的无限依恋。   唐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以新奇的想象,用拟人的手法,以月作使者,穿越时空追随友人,表达了对友人遭贬的无限同情和关切,也抒发了对官场倾轧的憎恶.   唐李白:渡荆门送别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由山地荆门来到旷野楚地,李白初见平原的欣喜之情跃然纸上。“随”字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写出了旷野的一望无际。   唐李白:行路难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借用吕尚和伊尹的典故以自比,希望被明主发现,在政治上大干一番事业,体现了坚定乐观的信念。   唐李白: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结尾句一扫前面的消沉,以激昂的语调表达了不畏艰难,执着追求的精神和信念。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写诗人面对黑暗现实激起满心的烦愁苦闷,似水难断。前句的比喻新奇、自然,富有生气,为千古名句。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写出大地回春的盎然生机,也包含了一定的生活哲理。   宋陆游:《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体现了诗人对国家统一的坚定信念和爱国之情。   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以悲凉的环境衬出内心对祖国的满腔热忱,体现了老骥伏枥,志在报国的英雄气概。   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运用浪漫主义手法,借梦表现爱国热情和驰骋沙场的雄心,感情苍凉悲壮。   宋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写出西山村山环水绕,柳暗花明,花团簇拥的景象,用来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时会生出许多希望。   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用以动衬静的手法描绘了一幅江南山村夏季月夜图,写出了乡村的清幽恬静之美。   宋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领起对军营生活情景的追忆,抒发了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梨花喻冬雪,极富浪漫色彩的描绘出塞外大雪的壮美,让人感到茫茫大雪中的一片春意,表现了诗人的惊喜和好奇。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抓住细节描写,以暖色反衬冷色,传神地写出边塞天气的奇寒。   唐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全诗主旨句,以说理来言情,体现了旷达爽朗的胸怀和积极向上的精神,也把前面的离别之伤感一扫而光。   宋苏轼:《浣溪沙》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唱黄鸡”典出白居易《醉酒》,指悲唱黄鸡报晓、人生易老的调子。诗句表达出作者执着的生活态度和旷达乐观的性格。   宋苏轼:《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以明月寄托思亲之情,表达对弟弟的思念和对人生的美好祝愿。   宋苏轼:《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化悲怅为旷达,寓意深刻的人生哲理,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万物兴衰的达观态度。   宋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一“聊”一“发”既突出了豪壮之气,又透露了怨愤之情。后人常用此句来抒发雄心壮志。   宋朱熹:《观书有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借景说理,比喻人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成语“源头活水”用以比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唐杨炯:《从军行》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表达了诗人投笔从戎的豪情和建功立业的决心,体现了勇敢无畏的精神。   清赵翼:《论诗》江山代有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初级中学语文文学常识全套汇编.doc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2581276.html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