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6.1 比的认识 |北师大版(2014秋).doc
《六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6.1 比的认识 |北师大版(2014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6.1 比的认识 |北师大版(2014秋).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比的认识说课稿西乡县沙河镇中心学校:岳成德一、说教材: 教学内容:课本第48页至第50页教学内容;课本第50页“认认”。教材分析:生活中的比是在学生已经学过除法的意义、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是比的认识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比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是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比的概念实质是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倍数关系。教材没有采取给出几个实例,就直接定义“比”的概念的做法,而是以系列情境为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提供了丰富的直观背景和具体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比的本质的目的。本节课设计了“图形放大缩小”“速度”“水果价格”等多个情境,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
2、,引导学生体会生活中存在两个数量之间“比”的关系,切实感受“比”产生的现实背景,理解“比”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抽象出比的概念,使学生感受到需要刻画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为今后学习比的应用及比例的指示奠定了基础。学生分析:虽然比与除法、分数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对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理解比的意义往往比较困难。有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或使用过比,并有一些相关的活动经验。但学生对比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因此,教学力求通过具体的材料帮助学生达成对比的概念的真正理解。学生喜欢探索有趣的、自己熟悉的有挑战性的问题,喜欢探究的、合作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学设计充分考虑
3、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借助“图形放大缩小”“苹果买卖”等素材,设计了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使学生在丰富的学习背景中逐步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 (2)能正确读写比,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2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实际操作和合作交流中,感受“比”产生的背景,理解“比”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学习重点】理解比的意义,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 【学习难点】理解比的意义。 【教具准备】课件。二、说教法:1、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激发学
4、生的兴趣。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的智力的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只会带来疲惫;没有欢欣鼓舞的情怀,没有学习的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如果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能把枯燥的固定的内容转化为身边的数学材料,并且使学生与已经储存在头脑中的生活经验结合,这样势必给学生一个信息,就是数学并不神秘,也并不枯燥,它来源于生活,并且运用于生活。在教学“比的意义”时,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唤起他们探索的热情,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是可摸、可及、可感的。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经验入手,发现数学,揭示数学,运用数学,从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就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
5、兴趣,不断发展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数形结合感知比的重要性学生会发现有的图形很“象”,有的图形不是那么“象”,也就是数学上所说的“形状相同”的概念,但这“形状相同”还没有从“量”上来刻画,我们需要引入一个量来表示我们发现的这些图形之间的规律,这就为引入“比”做好了准备,从中体现的是一个数学化的过程,体现了“比”的引入的必要性。3、表格列举法三、说学法:1、观察讨论法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生活化”与“数学化”的问题是当前数学教学中探讨的热门话题。生活化的数学课堂就是要让学生在“生活”和“数学”的交替中体验数学,在“退”和“进”的互动中理解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六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6.1 比的认识 北师大版2014秋 六年级 上册 数学 说课稿 6.1 认识 北师大 2014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