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二册全册教学设计.doc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二册全册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二册全册教学设计.doc(3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二册全册教学设计一、 生活中的数单元教学目标: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体验数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2、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逐步发展数感。3、结合生活实际,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在次基础上,初步体会基数,序数和位值制度。单元教学课时数:5课时。第一课时 数铅笔教学目标: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会数,会读100以内的数。2、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3、初步感受一列数蕴含的规律。教学重点:会认、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树。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做数数游戏,大家喜欢吗?每10个
2、人一组,你们组合好吗? 二、 探究新知 (一) 数“铅笔,小棒”活动。 1、 活动要求。 (1) 每个小组10个人,两人合作,分清楚要数什么,然后用最快或最快或最喜欢的方法数清铅笔或小棒的数量。 (2) 小棒和铅笔都数正确的小组获胜。 2、 学生游戏。 教师参与到学生中,了解学生的数法,观察学生数数是否熟练,对不同的数法及时给予鼓励和引导。 3、 交流,汇报数数方法。 (1) 请学生说说自已是怎么样数数的。 (2) 集体数数。三、巩固新知1、圈一圈,数一数(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圈一圈、数一数小朋友的的人数。(2)由学生圈一圈、数一数一共有几个小圆点。(10个圈在一起)2、练一练(1) 数一
3、数(这些小正方体排列紧密,数量又多,先让学生说说怎样数不容(易错,再开始数)(2)在下面各数的后面,连续数出五个数来。(用开火车的方式数)二十三、五十六、七十七、八十五、九十五(3)在教室里数一数,说一说(主要交流数的方法)(4)想一想,说一说。(指导学生找规律,再 按规律说3个数。)(5)看谁数得快(先观察,找到规律再数。)四、总结。第二课时:数豆子教学目标:1、会写100以内的数,进一步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2 、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的数字的意义。3、能对100以内的数进行估计,发展估计意识。教学重点:数位、基数、序数感念的渗透。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教师拿出一把豆子,
4、让学生估计大该有多少粒。2、指导学生估计。(让学生数出10颗豆子,再让他们估计有多少粒。)二、新课学习。(一)学习记数和写数。1、师生一起来数数到底是多少粒?2、让学生说说28粒应该怎么在记数器上来表示?3、生拨数。边拨边说十位上的2表示是2个十,个位上的8表示8个1。怎么写呢? 学生自由的写,再反馈。(二)说一说1、教师拨出22,让学生说说这两个“2”的意义一样吗?学生讨论。全班汇报。(三)写一写教师拨珠,学生写数。36、40、100。三、巩固练习1、摆一摆让学生小组合作摆出26。学生说说你们小组是怎么摆的。2、看图填空。( )个十和( )个一是( )。( )个十和( )个一是( )。学生自
5、己观察图,再独立写出数。学生汇报是怎么想的。3、写数教师拨数,学生写出数字。23、50、71、804、小熊写出门牌号。(1)学生观察后,自己写门牌号。(2)学生汇报。四、总结。第三课时 动物餐厅教学目标:1、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进一步巩固100以内数的顺序。2、初步感受一列数蕴含的规律,初步发展学生的数感。教学重点:抽象地比较数的大小。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展开新课 1 师:听说动物王国新开了一家动物餐厅,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去参观一下.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画自己发现了问题得出结论. 小猴拿了几个盘子? 机灵狗拿了几个盘子?谁拿的盘子更多一些? 你能用学过的数学符号表示出来吗 ?2118
6、 或 1821 (复习一下大于,小于号的表示方法) 2 看珠写数,比大小(填一填的内容)二、巩固反馈,1、比大小。学生独立完成。全班核对,说说你是怎么想的。2、填一填。3、连一连。小猴和小熊分别想请一些数字宝宝到家里做课,仔细看一看他们都欢迎那些数字宝宝,看好了把数字宝宝领到他们的家里去作客.可别搞错。3(1)按顺序填数。(2)找前后数和中间数。 (3) 根据右表,把下图中缺的数填上。 (4)仔细观察表格,说说你发现了什么。练习过程:(1)学生自己观察,说说应该怎么来完成这个练习,学生再练习。(2)指名读出各数。(3)小组讨论后,学生完成。完成后在进行核对。三、布置作业。4、小调查:你校一年级
7、有多少个班?每班有多少人?哪班认数最多,哪班认数最少?学生课后同桌合作完成。四、总结。第四课时 小小养殖场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的含义。2、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教学重点: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的含义。教学过程:一、 谈话导入 小明的爸爸是个养殖专业户,这些鸡,鸭,鹅除了支付小明的学费和一家人的开销外,还有结余呢!今天天,我和家人一块去他家的养殖场去看看,看看谁能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 二、 探究新知 1、 学生观察图。 师: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师:你仔细看一看,有多少只鸡?多少只鸭?多少只鹅? 2、 发现问题,
8、提出问题。 师: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3、 多得多,多一些的认识。 师:鸡比鹅多了几十多只,因此我们说:“鸡比鹅多得多。” 师:鸭比鹅多着几只,因此,我们说:“鸭比鹅多一些”。 师:鸡比鹅多得多,反过来还可以怎么说?鸭比鹅多一些反过来说呢? 师:请大家和同桌说一说,自已理解多一些和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的不同。 学生交流自已的想法。4、想一想: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跑步的有86人,跳远的比跑步的少得多,跳绳的比跑步的少一些?跳远的可能有多少人?跳绳的可能有多少人?学生选择后画圈,并说明白为什么这样选。88人( )、12人( )、76人( )。三、巩固反馈1、小红跳了38下,小
9、男孩比小红多一些。小女孩比小红多得多。男孩可能跳了多少下?画钩,女孩可能跳多少下?画钩35 42 85 42 8 85( )( )( ) ( ) ( ) ( )2、第2和3题,引导学生看清题意,认真思考后,再独立选择答案。选择后全班交流,并说说自己选择的道理。3、数学游戏。(猜数)同桌合作。方法:一人语言提示,另一人猜数,。例如:甲:我想了一个两位数。乙:是20吗?甲:不是,比20多得多。乙:是70吧。甲:比70少一些。四、课堂总结:这堂课上,你感觉最快乐的是什么地方?为什么?二、观察与测量单元教学目标:1、发展观察、操作、空间想像和推理能力。2、过观察实物,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
10、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并会进行辨认。3、在实际测量活动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4、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初步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测量。5、初步学会估测和测量物体的长度。教学时间:5课时第一课时:观察物体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物,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2、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点: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教学难点: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 出示一个长方体模型观察:指名说说看到模型的哪一面。(有的说前面,有的说侧
11、面) 师:你们猜老师会看到模型的哪一面?(上面) 思考:为什么同是一个长方体的物体,他们看到的形状会不同呢?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一、出示玩具汽车,学会观察物体第一步:1、观察玩具汽车,学生分别站在汽车侧面和后面两个不同的方向观察。2、分别把玩具汽车的侧面和后面对着全班,让学生说一说这是谁看到的?3、小结: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第二步:1、让学生站在玩具汽车的侧面和后面观察,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2、与同伴进行交流。第三步:1、让学生观察书上的图,说一说。2、利用教室里已有的物品,进行观察物体。二、实践操作,巩固观察方法1、第1题:下面哪一辐图是淘气看到的?(1)、先
12、说说淘和笑笑看到的熊猫是什么样的?(2)、给淘气看到的打勾。2、第2题:它们看到的是哪一面?连一连。(1)、说一说小猫和小猴看到的是大象的哪一面?(2)、连一连。3、第3题:看一看,说一说。先让学生自己读题按要求完成题目。再交流评议。4、猜一猜。上、下、左、右、前、后都相同的是什么物体?三、课堂总结,课外延伸在家找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并做好记录。第二课时:桌子有多长教学目标: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3、能估计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教学重点:能估计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教学难
13、点: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能在刻度尺上正确读出物体的长度。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提出疑问1、估一估、说一说:讲台有多长?课桌有多长?2、小组讨论:你能用哪些方法来说明课桌有多长?3、小组代表发言,说明自己的方法。(用手、笔、文具盒、书、本子、橡皮等)二、学习厘米与测量方法1、疑问过渡:为什么我们同学说的数都不相同呢?该怎么呢?2、为了让我们得到数据相同,我们要用相同的工具来测量,要用相同的单位来计数。我们可以用“尺子”。3、认识尺子,学习厘米。(1)、出示尺子,认识尺子。(2)、认识刻度,学习厘米。先估计1厘米的长度,再在尺子上找出1厘米的长度。每两个刻度之间的距离是1厘米,也可表示为1cm
14、。4、联系实际,说一说什么东西的长大约是1厘米的?5、动手操作:测量铅笔的长度。6、说一说你的测量结果与测量方法。7、小结测量方法:把一端对准0刻度,根据另一端与尺子上重合的位置,读出数值。三、实践操作,巩固知识1、第1题:先让学生估计并说一说大约数;再请学生进行测量;最后让他们看看自己估计得是否准确?2、第2 题:先估后量再填。3、第3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小熊量错的题目,说说怎样量才正确的?我们在测量时应注意什么?第三课时:去游乐园 教学目标:1、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能估计较长物体的长度。2、掌握米和厘米间的关系,能恰当选择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3、认识米尺,会用
15、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教学重点:对米的概念的认识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1、师:今天,长颈鹿和乌龟去游乐园玩,可是它们刚来到门口就被门卫小狗给拦住了。走,我们一起去看看怎么回事?(板书课题:去游乐园)由生的回答引出米的认识。二、学习米1、估计“1米”大约有多长。2、感受1米的长度。(手臂或身高等)3、找一找,身边物体的长度有1米的东西,再量一量。4、猜想:1米有多少个厘米。板书1米=100厘米,1m=100cm5、估计教室里物体的长度,然后再进行测量。三、实践练习,巩固知识。1、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是怎么想出来的。题目:P16试一试。2、一张课桌大约有多高。谁猜对了?学生分组讨论。汇报3、填一填学
16、生独立完成,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4、学生观察图,然后独立完成。完成后核对。5实践操作p17 第4题。四、总结这堂课你感觉学什么最难。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第四课时:估一估,量一量教学目标:1、能选用恰当的单位表示长度。2、能估计身边物体的长度,会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教学重点:不足1米的部分如何用厘米作单位。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就要大家一起来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看看谁不但学得好,还能解决实际问题。大家高兴吗?二、估一估、量一量1、让学生估计我们教室里黑板有多少长?2、师生测量。当出现不足1米时,学生讨论如何来表示。得出可以用-米-厘米来表示。三、巩固新知,形成技
17、能1、试一试(1)讲桌的高是-m-cm。(2)黑板的长是-m-cm。(3)门的高是-mcm。(4)从地面到窗台的高是m-cm。学生先估计,再量一量,最后得出具体的数值。填写。2、练一练第1题,同桌合作,先估计,再进行测量,然后再把正确的数值写在数上。3、估计淘气和机灵狗分别有多高。让学生仔细观察以后,再独立完成。核对,说说自己是怎么想得。4、练一练第3题.。先让学生理解题意,再算一算,最后交流自己的想法(小组)5、找一找,量一量。先小组里交流,谁比谁高,谁比谁矮?然后小组里进行测量。四、实践运用。(1)多少人手拉手站成一排长度大约是10米?(2)走一走,10米大约有多少?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进行活
18、动。五、课堂总结。说说这堂课你学到了什么?六、课后延伸回到家里,对自己家里的一些物体先进行估计再测量。三、加与减(一)单元教学目标:1、在实际情景中,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感受数的加减法计算与生活的联系。2、探索并掌握10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3、初步经历在具体情景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教学时间:10课时第一课时:小兔请客教学目标:1、在实际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2、能正确地进行整十数的加减法计算。教学重点: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教学难点:会正确计算整十数的加减法。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 小朋友,你们家里去过客人吗?你是怎
19、么样招待客人的? 今天 ,小兔请了许多小伙伴到家里玩,咱们一起到小兔家看一看小兔是怎么招待小伙伴的,好吗?(出示小兔请客情境图)二、 探究新知。 1、 观察图,让学生编故事。 师:你能自已看图编故事吗? 师:谁想把自已编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指名讲故事) 2、 引导学生提问题。 师:你能在这个小故事中发现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说出:一共有多少个果子?小刺猬背走一盘果子后还有多少个果子? 3、 小组讨论解决整十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师:你能自已解决提出的问题吗?(学生尝试解决问题)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一下自已的解决方法,遇到不明白的问题怎么办?(学生活动) 引导学生用小棒代替果子摆一摆,说
20、一说,算一算,体会加减法的关系。 4、 全班交流。 师:你们是怎么想的?你们是用个么办法解决问题的? 让学生用自已的语言说出想法,鼓励独立思考。5、认识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教师指导学生认识各部分的名称。20 + 30 = 50 50 - 10 = 40 加数 加数 = 和 被减数 减数 = 差三、巩固新知1、练一练学生独立观察图意。自己列式计算。全班核对。说说你是怎么想的。2、学生计算。请学生板演。有选择的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3、数学游戏:找孩子。让学生理解题意后帮鸡妈妈找孩子。4、根据情境提数学问题 p21第4题四、总结。第二课时:采松果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
21、意义。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体会加法交换率。3、用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意识。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用加减法计算的算理。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师:小朋友,今天松鼠妈妈和小松鼠一起去采松果,松鼠妈妈说:“我已经采了25个松果。”小松鼠数了数说:“哦!我采了4个松果”你想向小松鼠提什么问题呢?学生提问,(学生提的问题已经学过就口答解决。)师:我们今天主要解决 “一共采了多少个松子?”和“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松果”这两个问题,你们自己想解决哪个就解决哪个?二、合作探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师大 小学 数学 第二 册全册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