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病人护理学常规.doc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常规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是为急性心肌梗死一、临床表现疼痛,心律失常,低血压和休克,心力衰竭,胃肠道症状及全身症状等。二、护理要点1、休息: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减少探视,防止不良刺激,解除焦虑。2、备齐急救药品和急救器械:当患者入院时,进行连续心电图监护,观察血压、心率、呼吸、体温以及血流动力学的监测。注意保证电复律监护仪和临时起搏器,抢救药品及器械等随时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平时加强护理人员急救技术的训练,在思想上和技术上都做好充分准备,随时进入急救状态。 3、吸氧:早期足量给予氧气吸入,要把吸氧作为一种最基本的治疗手段来对待,尤其注意患者在排便时或进餐后的氧气吸入 。流量为4-6升/分。4、迅速建立静脉通道,正确控制液体量和速度,保证给药途径通畅。5、适时镇静止痛:疼痛可使心肌耗氧量增加而导致心肌梗死面积扩大,而情绪紧张,烦躁不安则影响休息或导致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发生,要及时遵医嘱应用止痛剂 ,同时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如吗啡可抑制呼吸。 6、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护士在巡视病房或心电监护过程中要保持高度警觉性和敏感性,发现病情变化应及时通知医生,尽快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 。7、药物治疗:注意扩血管和镇痛药物的低血压反应,抗凝药物的出凝血监测,严格掌握极化液的滴速与剂量等。8、其他主要症状的护理 1)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并发心律失常常发生在发病24小时之内,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见。通过心电监测可及时发现可能作为心室颤动先兆的任何性质的早博,并及时予以救治。应正确识别各种心律失常的图形,确保连续的心电监测质量,控制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2)急性心力衰竭:心力衰竭多发生于心肌梗塞时的最初几天,合并感染、心律失常、大便用力、精神紧张均是常见的诱因,以左心衰竭为主。应严密观察患者呼吸、心率的变化,一旦出现呼吸急促、心率增快、烦躁、紫绀、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等急性左心衰竭症状时,应立即报告医生采取急救措施。3)控制休克:常发生在发病1周内,在病后2448h内,常因广泛性心肌坏死,缺血致排血量降低,心肌收缩和减弱引起的心源性休克,观察时应密切注意血压、脉搏、末梢循环、尿量等变化,并详细做好记录。 9、生活护理1)饮食护理:AMI患者由于心肌供血不足和绝对卧床导致胃肠蠕动减弱,消化功能降低,进食清淡、易消化、富含纤维素及高热量的半流质饮食,尤其注意注意低脂低盐、少食多餐、避免过饱,忌暴饮暴食以免增加心脏负担,尽量少食茶、咖啡,忌烟酒。2)排便护理:AMI患者都必须保持大便通畅。患者常因便秘用力排便而增加心脏负担,诱发心律失常、心绞痛、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甚至发生猝死。因此,应指导患者床上排便,对便秘者可以适当给予缓泻剂,如开塞露等,配合腹部按摩,以解除便秘。 气管插管护理常规一、用物 插管钳、喉镜、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身材大小、插管的途径选择导管、管芯、衔接管、牙垫、注射器、氧气、呼吸机、胶布、吸引器、2利多卡因。二、操作与配合1、经口插管协助病人取平卧位,肩下垫一小枕,头向后仰,使口、咽、气管在一条直线上。术者站于病人头顶部操作,将喉镜从病人口腔右侧伸入,把舌推至左侧,见悬雍垂后继续向前推,显露喉头、声门。用2利多卡因1ml行表面麻醉,消除咽喉反射。将导管轻柔地经声门插入气管内,经过声门时立即拔出管芯。塞入牙垫,退出喉镜,用胶布妥善固定牙垫和导管。连接麻醉装置或呼吸机。2、经鼻插管术检查病人鼻腔情况,如有无鼻中膈弯曲、鼻息肉、纤维疤痕。协助病人取平卧位,肩下垫一小枕,头向后仰,使口、咽、气管在一条直线上。从通气良好的一侧鼻腔插入,经后鼻腔接近喉部时,术者在推进导管的同时,用耳倾听通气声响,根据声音大小,来调整病人头的位置和导管的位置,调至气流声最大时,将导管插入。向导管内吹入空气,用听诊器检查导管的位置及是否插入气管内。胶布固定导管,连接呼吸机。、症状护理行床旁胸片确定气管插管的深度。对呼吸困难或呼吸停止者,插管前应先行人工呼吸、吸氧,以免因插管而增加病人缺氧时间。固定导管,检查其深度。保持气管插管下端在气管分叉上12cm,插管过深导致一侧肺不张,插管过浅易使导管脱出。选择适当牙垫,以利于固定和吸痰。保持人工气道通畅、湿化,按需吸痰。吸痰时注意痰的颜色、量、性质及气味,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并给予相应处理。吸痰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使用一次性吸痰管,吸痰顺序为气管内一口腔一鼻腔。每次吸痰时间不能超过15秒。每12小时监测气囊压力一次,气囊注气后,压力应小于毛细血管灌注压35cmH20。做好预防肺炎、肺不张等并发症的护理。气管插管后监测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及血气指标。4、一般护理病室空气清新,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定时更换固定的胶布并做好口腔及胸部的护理。保证充足的液体入量,液体入量保持每日25003000ml.更换体位时,避免气管导管过度牵拉、扭曲。拔管前指导病人进行有效的咳嗽训练。拔出气管插管后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病人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病人适当的心理护理,减轻病人的焦虑和不安。心跳呼吸骤停护理常规心跳骤停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突然完全停止的一种临终前状态,为心脏中最严重的一种情况,若不及时处理,会造成全身组织器官尤其是脑的不可逆损害而导致死亡。一、临床表现突然意识丧失或伴有短阵抽搐,伴以浅表大动脉、颈动脉、股动脉搏动消失,血压测不出心音消失,呼吸断续、呈叹息样,后即停止,瞳孔散大,面色苍白、青紫。 心跳骤停的分类:(1)心室纤维颤动(室颤):心电图上QRS波群消失,代之以振幅较低、形态下一、快慢下一的基线摆动,每分钟达到250-500次。这一类型在心跳骤停中约占80%。(2)心室停顿:心电图上QRS波群完全消失,而是一直线。此时心室肌完全丧失了收缩功能。(3)心电机械分离:心电图可以显示为正常波群的窦性节律,也可以是各种不同程度的传导阻滞或室性自主心律(慢而宽大畸型的QRS波群)等,但心肌无收缩功能。心脏不能有效排血,测不到血压和脉搏,听不到心音。此型少见,复苏困难。二、护理要点1、按心血管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按昏迷病人护理常规。 3、快速准确判断患者有无意识,大动脉搏动及呼吸。4、平卧地上或硬板床上,取仰卧位,传呼有关人员参加心跳未恢复者,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保持呼吸道通畅与吸氧(流量为5-6升),必要时行气管插管和使用人工呼吸器。 5、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路,以维持有效循环和使用各类特殊药物。 6、心电监护,观察抢救效果,必要时除颤起搏。7、备齐抢救药品和用物,并能熟练操作抢救仪器和掌握常用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及时准确地执行医嘱或先给心急救处理。 8、随时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包括:意识状态、瞳孔大小、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等),并及时准确记录病情变化和抢救过程。并保留安瓿备查。9、复苏后的处理:设专人监护,密切观察心率,心律的变化,心率应维持在80-120次/分,心率过缓或过速,心律不齐均易再次出现停搏或心功能不全,应及时采取防治措施。脑缺氧时间较长者,头部置冰袋,预防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冰帽于头部,腹股沟等大血管处,保持体温32-35度之间,遵医嘱给以脱水剂,细胞活化剂,保护脑组织。每30-60分钟测血压一次,应维持在80-90/50-60MMHG,血压测不到,应协助医生查明原因。复苏后的呼吸功能不健全,可表现为呼吸不规则,表浅,双吸气,潮式呼吸,间断呼吸等,鼓励病人咳嗽排痰等,必要时行气管插管,使用人工呼吸机或做气管切开术。严格记录24小时尿量,以判断病情预防感染,严格遵守各项无菌操作,尽早拔除插管,合理使用抗菌素。昏迷护理常规昏迷即意识丧失。神经功能高度抑制,意识完全丧失,不能被唤醒,对外界刺激无意识反应。临床上广义的昏迷,包括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一、临床分类及表现根据病人对外界环境刺激的反应以及觉醒的程度进行分类。1、嗜睡:病理性睡眠状态,病人能被痛觉及其他刺激,或言语唤醒,并能做适当的运动和言语反应。唤醒时意识可以清醒,当外界刺激停止时病人又转入嗜睡状态。病人的自发性运动、自发性言语比较常见。有时烦躁不安,有时动作减少。2、昏睡:强刺激(较重痛觉或较响言语刺激)才可以唤醒,醒后定向力不正确。当外界刺激停止时,立即进入昏睡。自发性言语比较少见,常可见到自发性肢体运动。对痛觉刺激呈现防御性的回避动作。3、浅昏迷:强烈的痛觉刺激仅能引起病人肢体简单的防御性运动,但对外界的语言呼唤声或强刺激无反应。不出现自发性言语,自发性运动比较少见。肌力可以正常,几种脑干生理反射如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及眶上压痛反应可以存在。或其中个别反射迟钝。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无显著改变。4、深昏迷:对外界的一切刺激,包括强烈的痛觉刺激均无反应。瞳孔散大,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眶上压痛均消失,大多数病人深、浅反射及病理反射皆消失。四肢肌肉松软、大小便失禁,可能出现各种形式呼吸障碍,甚至自主呼吸停止。血压波动,脑电图示高波幅波逐渐平坦化。二、护理要点1、注意安全,防止意外,谵妄、烦躁不安者应加床栏,适当约束,剪短指甲,以防皮肤抓伤,注意保暖,防止烫伤。2、鼻饲:保证每日足够的热量和水,药丸、丸剂应碾碎或粉剂,用水混匀,从鼻饲管中注入。鼻饲管每周换1次。3、 保持呼吸道通畅:1)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舌后坠或分泌物吸入气管,有假牙应取下假牙。2)定时翻身、拍背,随时吸痰,必要时吸氧。3)如痰液阻塞、缺氧严重时,应立即准备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4、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意识、瞳孔、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变化,注意昏迷程度变化。5、严格记录24小时出入量及各种护理记录,及时准确留取标本送检,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6、 预防并发症:1)两眼不能闭合时,每日用金霉素眼膏涂覆,或覆盖凡士林纱布。2)重视口腔护理,每日进行2次口腔清洁。张口呼吸者,口部盖湿纱布;3)预防压疮,定时翻身。被动活动肢体,保持床单平整清洁,注意肢体功能位置,防止肌肉萎缩。4)保持大小便通畅,留置导尿管应防治细菌感染。5)止坠积性肺炎。急性左心衰竭护理常规急性左心衰竭是指各种不同的病因,使左心在短时间内发生心肌收缩力明显降低或心室负荷加重而引起的急性左心排血量降低和肺循环压力突然增高,在临床上表现为急性肺水肿和心源性休克。一、临床表现 突然出现严重呼吸困难,端坐呼吸,有窒息感,面色青灰、口唇紫绀、大汗淋漓、烦躁不安、咳嗽伴咯大量粉红色泡沫痰,心率增快、心尖区可闻奔马律,两肺可闻对称性漫步湿罗音及哮鸣音,血压下降、并可出现休克,严重者可出现心脏骤停。二、护理要点1、按内科护理常规2、严密观察神志、呼吸、心率、心律、紫绀及肺部体征,给心电血压及血氧饱和度监护。3、绝对卧床休息,取端坐位,双下肢下垂。4、宜清淡易消化饮食,限制钠盐和水的摄入,忌饱食,保持大便通畅。5、治疗护理1)高流量吸氧,并用2030%酒精湿化。2)给吗啡镇静扩血管。3)利尿:首选速尿静推,以减少血容量。4)强心:近期未用洋地黄者可予西地兰0.4mg稀释后缓慢静脉推注。5)血管扩张剂:扩张周围血管,减轻心脏前和(或)后负荷,常用制剂有硝普钠、硝酸甘油等。6)其他:氨茶碱稀释静推,适用于有哮鸣音者;激素应用、地塞米松静推;消除诱发因素和积极治疗原发病。7) 严密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8)教会患者预防办法,如避免过度疲劳,不暴饮暴食,防治感染,老年患者应控制输液量和速度。
收藏
编号:2582608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36.02KB
格式:DOC
上传时间:2020-04-22
8
金币
- 关 键 词:
-
危重
病人
护理
常规
- 资源描述:
-
*-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常规
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是为急性心肌梗死
一、临床表现
疼痛,心律失常,低血压和休克,心力衰竭,胃肠道症状及全身症状等。
二、护理要点
1、休息: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减少探视,防止不良刺激,解除焦虑。
2、备齐急救药品和急救器械:当患者入院时,进行连续心电图监护,观察血压、心率、呼吸、体温以及血流动力学的监测。注意保证电复律监护仪和临时起搏器,抢救药品及器械等随时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平时加强护理人员急救技术的训练,在思想上和技术上都做好充分准备,随时进入急救状态。
3、吸氧:早期足量给予氧气吸入,要把吸氧作为一种最基本的治疗手段来对待,尤其注意患者在排便时或进餐后的氧气吸入 。流量为4-6升/分。
4、迅速建立静脉通道,正确控制液体量和速度,保证给药途径通畅。
5、适时镇静止痛:疼痛可使心肌耗氧量增加而导致心肌梗死面积扩大,而情绪紧张,烦躁不安则影响休息或导致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发生,要及时遵医嘱应用止痛剂 ,同时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如吗啡可抑制呼吸。
6、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护士在巡视病房或心电监护过程中要保持高度警觉性和敏感性,发现病情变化应及时通知医生,尽快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 。
7、药物治疗:注意扩血管和镇痛药物的低血压反应,抗凝药物的出凝血监测,严格掌握极化液的滴速与剂量等。
8、其他主要症状的护理
1)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并发心律失常常发生在发病24小时之内,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见。通过心电监测可及时发现可能作为心室颤动先兆的任何性质的早博,并及时予以救治。应正确识别各种心律失常的图形,确保连续的心电监测质量,控制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2)急性心力衰竭:心力衰竭多发生于心肌梗塞时的最初几天,合并感染、心律失常、大便用力、精神紧张均是常见的诱因,以左心衰竭为主。应严密观察患者呼吸、心率的变化,一旦出现呼吸急促、心率增快、烦躁、紫绀、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等急性左心衰竭症状时,应立即报告医生采取急救措施。
3)控制休克:常发生在发病1周内,在病后24~48h内,常因广泛性心肌坏死,缺血致排血量降低,心肌收缩和减弱引起的心源性休克,观察时应密切注意血压、脉搏、末梢循环、尿量等变化,并详细做好记录。
9、生活护理
1)饮食护理:AMI患者由于心肌供血不足和绝对卧床导致胃肠蠕动减弱,消化功能降低,进食清淡、易消化、富含纤维素及高热量的半流质饮食,尤其注意注意低脂低盐、少食多餐、避免过饱,忌暴饮暴食以免增加心脏负担,尽量少食茶、咖啡,忌烟酒。
2)排便护理:AMI患者都必须保持大便通畅。患者常因便秘用力排便而增加心脏负担,诱发心律失常、心绞痛、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甚至发生猝死。因此,应指导患者床上排便,对便秘者可以适当给予缓泻剂,如开塞露等,配合腹部按摩,以解除便秘。
气管插管护理常规
一、用物 插管钳、喉镜、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身材大小、插管的途径选择导管、管芯、衔接管、牙垫、注射器、氧气、呼吸机、胶布、吸引器、2%利多卡因。
二、操作与配合
1、经口插管
①协助病人取平卧位,肩下垫一小枕,头向后仰,使口、咽、气管在一条直线上。
②术者站于病人头顶部操作,将喉镜从病人口腔右侧伸入,把舌推至左侧,见悬雍垂后继续向前推,显露喉头、声门。
③用2%利多卡因1ml行表面麻醉,消除咽喉反射。
④将导管轻柔地经声门插入气管内,经过声门时立即拔出管芯。
⑤塞入牙垫,退出喉镜,用胶布妥善固定牙垫和导管。
⑥连接麻醉装置或呼吸机。
2、经鼻插管术
①检查病人鼻腔情况,如有无鼻中膈弯曲、鼻息肉、纤维疤痕。
②协助病人取平卧位,肩下垫一小枕,头向后仰,使口、咽、气管在一条直线上。
③从通气良好的一侧鼻腔插入,经后鼻腔接近喉部时,术者在推进导管的同时,用耳倾听通气声响,根据声音大小,来调整病人头的位置和导管的位置,调至气流声最大时,将导管插入。
④向导管内吹入空气,用听诊器检查导管的位置及是否插入气管内。
⑤胶布固定导管,连接呼吸机。
3、症状护理
①行床旁胸片确定气管插管的深度。
②对呼吸困难或呼吸停止者,插管前应先行人工呼吸、吸氧,以免因插管而增加病人缺氧时间。
③固定导管,检查其深度。保持气管插管下端在气管分叉上1~2cm,插管过深导致一侧肺不张,插管过浅易使导管脱出。选择适当牙垫,以利于固定和吸痰。
④保持人工气道通畅、湿化,按需吸痰。
⑤吸痰时注意痰的颜色、量、性质及气味,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并给予相应处理。
⑥吸痰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使用一次性吸痰管,吸痰顺序为气管内一口腔一鼻腔。每次吸痰时间不能超过15秒。
⑦每12小时监测气囊压力一次,气囊注气后,压力应小于毛细血管灌注压35cmH20。
⑧做好预防肺炎、肺不张等并发症的护理。
⑨气管插管后监测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及血气指标。
4、一般护理
①病室空气清新,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
②定时更换固定的胶布并做好口腔及胸部的护理。
③保证充足的液体入量,液体入量保持每日2500-3000ml.
④更换体位时,避免气管导管过度牵拉、扭曲。
⑤拔管前指导病人进行有效的咳嗽训练。
⑥拔出气管插管后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病人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保持呼吸道通畅。
⑦给予病人适当的心理护理,减轻病人的焦虑和不安。
心跳呼吸骤停护理常规
心跳骤停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突然完全停止的一种临终前状态,为心脏中最严重的一种情况,若不及时处理,会造成全身组织器官尤其是脑的不可逆损害而导致死亡。
一、临床表现
突然意识丧失或伴有短阵抽搐,伴以浅表大动脉、颈动脉、股动脉搏动消失,血压测不出心音消失,呼吸断续、呈叹息样,后即停止,瞳孔散大,面色苍白、青紫。
心跳骤停的分类:(1)心室纤维颤动(室颤):心电图上QRS波群消失,代之以振幅较低、形态下一、快慢下一的基线摆动,每分钟达到250-500次。这一类型在心跳骤停中约占80%。(2)心室停顿:心电图上QRS波群完全消失,而是一直线。此时心室肌完全丧失了收缩功能。(3)心电—机械分离:心电图可以显示为正常波群的窦性节律,也可以是各种不同程度的传导阻滞或室性自主心律(慢而宽大畸型的QRS波群)等,但心肌无收缩功能。心脏不能有效排血,测不到血压和脉搏,听不到心音。此型少见,复苏困难。
二、护理要点
1、按心血管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按昏迷病人护理常规。
3、快速准确判断患者有无意识,大动脉搏动及呼吸。
4、平卧地上或硬板床上,取仰卧位,传呼有关人员参加.心跳未恢复者,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保持呼吸道通畅与吸氧(流量为5-6升),必要时行气管插管和使用人工呼吸器。
5、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路,以维持有效循环和使用各类特殊药物。
6、心电监护,观察抢救效果,必要时除颤起搏。
7、备齐抢救药品和用物,并能熟练操作抢救仪器和掌握常用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及时准确地执行医嘱或先给心急救处理。
8、随时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包括:意识状态、瞳孔大小、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等),并及时准确记录病情变化和抢救过程。并保留安瓿备查。
9、复苏后的处理:①设专人监护,密切观察心率,心律的变化,心率应维持在80-120次/分,心率过缓或过速,心律不齐均易再次出现停搏或心功能不全,应及时采取防治措施。②脑缺氧时间较长者,头部置冰袋,预防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冰帽于头部,腹股沟等大血管处,保持体温32-35度之间,遵医嘱给以脱水剂,细胞活化剂,保护脑组织。③每30-60分钟测血压一次,应维持在80-90/50-60MMHG,血压测不到,应协助医生查明原因。④复苏后的呼吸功能不健全,可表现为呼吸不规则,表浅,双吸气,潮式呼吸,间断呼吸等,鼓励病人咳嗽排痰等,必要时行气管插管,使用人工呼吸机或做气管切开术。⑤严格记录24小时尿量,以判断病情.⑥预防感染,严格遵守各项无菌操作,尽早拔除插管,合理使用抗菌素。
昏迷护理常规
昏迷即意识丧失。神经功能高度抑制,意识完全丧失,不能被唤醒,对外界刺激无意识反应。临床上广义的昏迷,包括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一、临床分类及表现
根据病人对外界环境刺激的反应以及觉醒的程度进行分类。
1、嗜睡:病理性睡眠状态,病人能被痛觉及其他刺激,或言语唤醒,并能做适当的运动和言语反应。唤醒时意识可以清醒,当外界刺激停止时病人又转入嗜睡状态。病人的自发性运动、自发性言语比较常见。有时烦躁不安,有时动作减少。
2、昏睡:强刺激(较重痛觉或较响言语刺激)才可以唤醒,醒后定向力不正确。当外界刺激停止时,立即进入昏睡。自发性言语比较少见,常可见到自发性肢体运动。对痛觉刺激呈现防御性的回避动作。
3、浅昏迷:强烈的痛觉刺激仅能引起病人肢体简单的防御性运动,但对外界的语言呼唤声或强刺激无反应。不出现自发性言语,自发性运动比较少见。肌力可以正常,几种脑干生理反射如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及眶上压痛反应可以存在。或其中个别反射迟钝。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无显著改变。
4、深昏迷:对外界的一切刺激,包括强烈的痛觉刺激均无反应。瞳孔散大,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眶上压痛均消失,大多数病人深、浅反射及病理反射皆消失。四肢肌肉松软、大小便失禁,可能出现各种形式呼吸障碍,甚至自主呼吸停止。血压波动,脑电图示高波幅波逐渐平坦化。
二、护理要点
1、注意安全,防止意外,谵妄、烦躁不安者应加床栏,适当约束,剪短指甲,以防皮肤抓伤,注意保暖,防止烫伤。
2、鼻饲:保证每日足够的热量和水,药丸、丸剂应碾碎或粉剂,用水混匀,从鼻饲管中注入。鼻饲管每周换1次。
3、 保持呼吸道通畅:
1)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舌后坠或分泌物吸入气管,有假牙应取下假牙。
2)定时翻身、拍背,随时吸痰,必要时吸氧。
3)如痰液阻塞、缺氧严重时,应立即准备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
4、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意识、瞳孔、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变化,注意昏迷程度变化。
5、严格记录24小时出入量及各种护理记录,及时准确留取标本送检,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6、 预防并发症:1)两眼不能闭合时,每日用金霉素眼膏涂覆,或覆盖凡士林纱布。2)重
视口腔护理,每日进行2次口腔清洁。张口呼吸者,口部盖湿纱布;3)预防压疮,定时翻身。被动活动肢体,保持床单平整清洁,注意肢体功能位置,防止肌肉萎缩。4)保持大小便通畅,留置导尿管应防治细菌感染。5)止坠积性肺炎。
急性左心衰竭护理常规
急性左心衰竭是指各种不同的病因,使左心在短时间内发生心肌收缩力明显降低或心室负荷加重而引起的急性左心排血量降低和肺循环压力突然增高,在临床上表现为急性肺水肿和心源性休克。
一、临床表现 突然出现严重呼吸困难,端坐呼吸,有窒息感,面色青灰、口唇紫绀、大汗淋漓、烦躁不安、咳嗽伴咯大量粉红色泡沫痰,心率增快、心尖区可闻奔马律,两肺可闻对称性漫步湿罗音及哮鸣音,血压下降、并可出现休克,严重者可出现心脏骤停。
二、护理要点
1、按内科护理常规
2、严密观察神志、呼吸、心率、心律、紫绀及肺部体征,给心电血压及血氧饱和度监护。
3、绝对卧床休息,取端坐位,双下肢下垂。
4、宜清淡易消化饮食,限制钠盐和水的摄入,忌饱食,保持大便通畅。
5、治疗护理
1)高流量吸氧,并用20~30%酒精湿化。
2)给吗啡镇静扩血管。
3)利尿:首选速尿静推,以减少血容量。
4)强心:近期未用洋地黄者可予西地兰0.4mg稀释后缓慢静脉推注。
5)血管扩张剂:扩张周围血管,减轻心脏前和(或)后负荷,常用制剂有硝普钠、硝酸甘油等。
6)其他:氨茶碱稀释静推,适用于有哮鸣音者;激素应用、地塞米松静推;消除诱发因素和积极治疗原发病。
7) 严密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
8)教会患者预防办法,如避免过度疲劳,不暴饮暴食,防治感染,老年患者应控制输液量和速度。
展开阅读全文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